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时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分层作业单第一部分基础与巩固(必做)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唐代]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2.说说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二、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诗歌的前两句写过去之盛,为下文作________,后两句写___________,抒发无穷感慨。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却尽寓其中。2.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下列对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作者回忆重阳节在长安登高的情景,古人有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风俗。B.“无人送酒来”化用了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流露出惆怅、凄凉、难以言表的思绪。C.第三句诗人从自我感伤走出来,联想到沦陷的都城中的菊花。D.“应傍战场开”为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余味深长,耐人咀嚼。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诗人是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四、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前两句用“沙似雪”、“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2.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部分拓展与提升(选做)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定林①所居宋·王安石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1.《定林所居》中前两句中的“溪”“山”分别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两首诗歌都写到江南春天的美景,但诗人欣赏景物的情感却不尽相同,结合诗歌分析他们的情感有何不同?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甲】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乙】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主题都是________。【甲】诗诗题中的“次”字意思为:_____,颈联蕴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哲理;【乙】诗中化用与陶渊明有关的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此诗句在你头脑中呈现的画面。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记征人语(其一)纳兰性德列幕平沙夜寂寥,楚云燕月①两迢迢。征人自是无归梦,却枕兜鍪②卧听潮。【注】①楚云燕月:楚天的云和燕山的月。②兜鍪(móu):古代战士的头盔。1.两首诗的前两句都借助_____、_____等意象来写出了环境的_____。2.这两首诗共同抒发了怎样情感?与《夜上受降城闻笛》相比,《记征人语》寄寓的情感更加丰富,请你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第三部分评价与反思答案解析反思笔记第一部分《基础与巩固》答案解析一、【答案】1.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或“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和水一起流动,陪伴着诗人远行。”)2.抒发了作者离乡江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描述画面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如:半轮秋月高高地挂在峨眉山头,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上,仿佛和水一起流动,又仿佛在陪着诗人远游。青山吐月,月映清江,画面空灵。【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峨眉山月歌》中诗人连夜从清溪出发,经渝州向三峡进发,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而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描绘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二、【答案】1.①.铺垫②.现在之衰2.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开头二句虽然是在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前两句叙事。为后两句的抒情做铺垫,“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昔日不再,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2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与分析。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找出有误的一项。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落花时节”交代了作者与李龟年再次相遇的时间,“落花”是自然景色,“落花时节”还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所以从表达方式上看,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借景抒情,全诗运用映衬对比的手法来凸现主题。所以选项中“后两句直抒胸臆”分析不正确;故选C。三、【答案】1.A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解析】【1题详解】A.“回忆重阳节在长安登高的情景”有误。“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的意思是: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四、【答案】1.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氛围。2.抒发了诗人浓烈的思乡、满心的哀愁。(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情感。)【解析】【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凄凉的环境氛围。【2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分析思想感情,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大意。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音;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所以说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第二部分《拓展与提升》答案解析一、【答案】1.①.曲折(弯曲)②.高峻(高耸)2.杜甫在春天的江南遇到流落于此的李龟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凄凉飘零(盛世落寞)的感慨;王安石徜徉美好春色之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的意思是房屋被溪水环绕着,竹林环绕着青山,溪水和高山又直插白云间。由“绕”字可见溪是曲折蜿蜒的,由“在白云间”可知山是高峻的。【2题详解】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分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诗中包孕着作者对国家、对个人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溪鸟山花共我闲”的意思是溪水、鸟儿、山、花和我一起悠闲。“闲”字写出了诗人沉浸在眼前美景中的悠然自得,表现了他对自然的喜爱之情。二、【答案】1.①.思乡②.停宿③.新生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④.无人送酒来2.示例: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波平浪静,一叶白帆迎风飘扬,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和内容的理解。两首诗都是思乡诗,不同之处在于,《次北固山下》表达的是诗人诗人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表达的却是作者对家国的思念,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担忧。“次北固山下”写作者在北固山下停船住宿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次”是停宿的意思。《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以“日”和“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入”使之拟人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新生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自然理趣。乙诗中,“无人送酒来”,化用与陶渊明有关的典故,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记载: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无人送酒来”表现本诗作者在战乱中的寂寞和凄清的境况,表现出诗人的惆怅与伤感。【2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解答此题需结合诗句意思来作答。此句意思为: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加入恰当的修饰词即可。三、【答案】1.①.沙②.月③.冷清(寂静)2.都抒发了征人的思乡之情。《记征人语》中“枕兜鍪”表达了他们时刻待命报效祖国的决心或“自是无归梦”表现出他们戍守边疆的无怨无悔之情。【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意象。阅读诗歌,《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前两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中出现了“沙”和“月”,诗人用这两个意象写出了边疆环境的冷清、寒冷;《记征人语》中前两句“列幕平沙夜寂寥,楚云燕月两迢迢”也用“沙”“月”来烘托边疆环境的孤寂,由此可知,两首诗的前两句都借助“沙”“月”等意象来写出了环境的冷清和寂静。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从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夜”和“尽望”又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数字电子技术C》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乡村改造项目报告范文
- 《DNA突变技术》课件
- 课题申报书:高中阶段职普协调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 课题申报书:高校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障碍因素与行动路径研究
- 课题申报书:儿童社会善念的发展及其代际影响机制研究
- 课题申报书:俄罗斯舞蹈教育历史研究
- 教育机构培训选培员竞聘
-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鲤鱼跳龙门 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共8单元)
- 企业年会的活动策划方案
- 可降解包装材料采购合作合同
- 医院老人去世后遗体处理及管理流程
- 电大成本会计机考判断题专项试题及答案
- 零星维修工程施工方案
- 2025新高考志愿填报规则
- 记录我的一天(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部编 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全册)教案
-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 新能源发电技术 电子课件 2.5 可控核聚变及其未来利用方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