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练习)1.科举制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最具影响力的制度,但很多学者认为科举制是从汉代察举制脱胎而来的。这主要是因为两者都体现了(

)A.唯才是举的原则 B.平等竞争的原则 C.程序公平的原则 D.择优选拔的原则2.秦简中的《为吏之道》记载了对官吏的各种要求,包括任用与考课的标准,也有为官的品格与作风的规定,如“吏有五善”“吏有五失”等。《为吏之道》的颁行(

)A.标志着官员监察制度的确立 B.推动了司法审判的公正C.促进了国家统一局面的形成 D.有助于规范官员的行为3.下表为西汉初年部分王侯及其出身一览表。表格中现象的出现与下列选项中哪种制度有关姓名爵位出身韩信淮阴侯平民樊哙舞阳侯屠户灌婴颖阴侯布贩A.世卿世禄制 B.军功爵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4.如表为唐代到宋代科举取士的变化,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宋代科举(

)唐代宋代据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不专凭考试成绩有糊名之制,依据考试成绩选拔官员考试在礼部,分发任用在吏部,礼部及第,未必即获任用只要及第即得出仕A.录用的规模日益扩大 B.注重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C.程序及录用更趋公正 D.基本沿袭唐代的相关制度5.汉朝统治者对官员的赏赐,给予各级官员的额外福利,更多的是针对那些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取得良好政绩的官员,同时也针对因向朝廷出谋划策而给朝廷带来好处的各类谏官。汉朝统治者的做法(

)A.消除了朝廷官员的后顾之忧 B.有助于提高国家治理的效能C.确保了汉朝统治的长治久安 D.避免了政治腐败现象的出现6.东汉时趋于严密的察举制也发生一些变化。光武帝主张德行为首“以德取人”,顺帝时出现“以文取人”;东汉末,察举制遇到了危机,出现了“以名取人”和“以族取人”的现象。这一系列变化反映出,东汉()A.社会阶层固化严重 B.选择权下移成为世族维护特权的工具C.察举标准太过单一 D.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是历史的必然7.有学者评论说:“科举制的推行,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据此可知,科举制度的推行(

)A.保障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B.保证了长治久安C.使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D.扩大了统治基础8.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这一时期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豪强大族政治影响力大C.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D.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9.977年,宋太宗宣布广纳贤才,不久之后,有500名贤士被任用。据统计,宋太宗在位时共取士5816人,其中大多数人出身寒微。宋太宗的做法(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完善了科举取士的程序C.取消了武将的世袭特权 D.消除了民间的门第观念10.清代雍正帝即位后,对科举中的回避之法进行了较大改动,乡试从雍正元年、会试从二年开始,考试回避官员子弟,此亦即回避卷之制。回避官员子弟考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另行考校”,二是“一体考试”,但另编坐号与字号,酌量取中入榜。雍正帝的做法(

)A.改变了科举考试的法定化程序 B.扩大了官员行使特权的范围C.摆脱了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 D.旨在维护科举考试公平公正11.唐朝科举考生在“省试及第”后,须参加吏部的考核,合格后才能授官。考核的项目是“身(体貌丰伟)言(言词辩证)书(楷法道美)判(文理优长)”。这一举措(

)A.促进了官员素质的提升 B.实现了人才选拔的公正C.推动了书法艺术的臻美 D.掀起了民众健身的热潮12.司马光在上书宋神宗的《论风俗札子》中写道:“今之举人,发口秉笔,先论性命,乃至流荡忘返,遂入老庄。纵虚无之谈,骋荒唐之辞,以此欺惑考官,猎取名第。”这反映(

)A.宋朝科举命题不以儒书为限 B.宋朝并未严格限制应试者的资格C.儒学独尊地位重新得以恢复 D.重文轻武导致宋朝实行文化专制13.宋代对地方的任命实行回避制度。如实行籍贯回避,即文武官员不得为本道知州、通判、转运使及诸事任;实行亲族回避,任官和荐举人才应回避同路的执政官亲属;此外还有同年回避(科举同年者)和司法回避等形式。这些规定(

)A.促使地方行政效率得到了提高 B.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C.利于维护地方权力的有效运行 D.提高了官吏选拔的开放度14.东汉士大夫所重之名,以美德高行为主,如表列举了当时的几种主要美德。这体现了当时的选官制是(

)久丧对父母守丧三年或加倍;对举主、故将行孝三年让爵父有高面长子应袭,逃避不受,以让其弟避聘避聘不就或让亲属报仇家有仇怨,奋身图报报恩故吏对举主,弟子对业师等A.科举制 B.宗法制 C.察举制 D.郡县制15.1906年,清政府进行官制改革,宣称认同三权分立等原则。改革以前,各重要部门大臣都是满、汉各半;改革以后,11个部的13名大臣、尚书中,满族占了7人,蒙古族1人,汉族只有5人。晚清的官制改革A.是实行预备立宪的核心 B.动摇了晚清的统治基础C.导致其统治的日趋衰落 D.以西方民主思想为指导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通过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中国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在此之前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摘编自叶文宪《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材料二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政府都十分重视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地方行政体制设计安排是否合理,关系到国家的统治权力是否完整,也关系到地方政治是否安定和能否按划一的规程进行正常运转。秦代已形成了一套系统地方管理体制,对以后各代的地方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刘素娜《浅析秦代的地方管理体制》材料三

唐代科举是一种荐举性质的考试制度。宋初围绕消除荐举因素,对科举考试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细化完善。由多名考官分工负责,考官实行锁院制,考官及考试相关人员亲属实行别试,特别是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和誉录的办法,取消公卷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科举考试变成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纯粹考试制度。——摘编自卓进、蔡春《论唐宋科举考试性质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政治表现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系统地方管理体制”。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科举考试规则变化的主要环节,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考试制度的积极作用。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同时还规定,除十将军外,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连选连任。如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即由30岁以上的全体公民抽签选出;由6000名陪审员组成的公众法庭的选举办法也是抽签。——摘编自陈德正《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浅析》材料二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材料三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参议会各级议员的选举都实行直接选举。1937年第一次普选时选民参选率就达到了70%。1942年选举后陕甘宁边区11个县的乡参议员党派统计县别党派延川、安塞、清涧、吴堡、曲子、华池、新宁、新正、赤水、淳耀、同宜耀等11个县共产党员2456人占参议员总数的30.34%国民党员、无党派人士等5640人占参议员总数的69.6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官吏任用的特点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简要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参考答案:1.D2.D3.B4.C5.B6.A7.D8.B9.A10.D11.A12.A13.C14.C15.C16.(1)表现: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各国变法运动的促进;巩固统治的需要。(2)制度: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3)环节:命题环节和阅卷环节。作用:有利于防止徇私舞弊,一定程度保证了公平公正;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儒学地位;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等。17.(1)特点:轮流执政;公平公正;任期短。影响: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热情;为后世提供经验和教训;不利于公职人员的专业化和政策稳定。(2)名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理由:中央决策机制上,形成了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交由皇帝御批、再交由尚书省执行的流程;三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