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复习动员班会课件_第1页
三轮复习动员班会课件_第2页
三轮复习动员班会课件_第3页
三轮复习动员班会课件_第4页
三轮复习动员班会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0天,40分!

----济北中学2010级304总结主题班会

2013年4月28日我们发现的问题:分数比预期的低。考试紧张。学习效率低下,进步不大。过失性得分比较多。填错答题卡,或没有按规定作答,导致失分。考试时间不够。害怕失败,担心自己考砸了。简单题目反而做不来。。。。。。。。。。。这些都是正常的,是每一届高三学生40尽快走出复习中的高原现象!40天,40分第一步:高三同学们面临人生的第一大选择,面对挑战,因升学压力和任务,经常体验强烈的内心冲突,在面临着复习迎考时又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自身的种种压力,紧张的学习生活往往让同学们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在复习中、考试和答题时都难免被一些非智力因素困扰,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对考生又尤其关键,它们直接影响考生的成绩。“非战斗损失”。(非智力因素就是考试心态、考试技巧)复习中主要的心理偏差1.着急2.焦虑3.过分重视1.着急

(1)有些同学认为自己什么都会了。可一闭上书本就什么也忘了,于是心里就着急,就想这样下去可怎么能参加高考呀,越想越急,越急越学不下去,陷入恶性循环。由于急躁,在复习的时候就不能安下心来,认真仔细地按照老师的安排和自己的计划去做,不能扎扎实实的去学。这实际上就等于浪费了最后的复习时间。(2)有的同学说:“高三以来比以前努力刻苦,但是成绩却有所下降,积极性减弱.2.焦虑

考前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经常想到考试的情景,就感到害怕和不安。对众多的要复习、要背会的材料和内容有畏难情绪,感到发愁和忧虑。虽然自己也努力复习了,但仍然感到缺乏自信心,老是感到把握不大,心里没底。时间一长,就感到头昏脑胀,有时失眠,睡不踏实;考期越近,这种紧张就越严重,有的甚至放弃了考试。3.过分关注成绩

有的同学认为:反正就还只有不多天,拼上这百十斤也要考个好成绩。于是废寝忘食、手不释卷。

但是模拟考试时考的正好不是自己掌握好的知识,成绩不理想就否定自己的一切。学习是一门科学,有它自身的规律,不是拼一个月或两个月,就一定在成绩上体现出来。我们仍然要按部就班,订好计划,循序渐进。

不用担心,也不要着急,而应感到高兴。因为这表明学习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期,即将发生质的飞跃。这时你应静下心来,放松自己,变模糊的会为清晰的会,真正的会。练体育的同学都知道,体育训练中有一个高原期,同样,学习也有这样一个高原期。

每个人在学习时都会有这种高原性学习的心理反应,因此,不要自责,脑袋笨,记不住了。心理学认为,人在复杂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止不前,在练习曲线上出现近于平缓甚至下降的一部分线段,即“高原现象”。成绩

高原时间学习者在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开始阶段:学习者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学习比较费力,因此一开始速度的提高较慢。迅速提高阶段:

学习者逐步掌握了该知识技能的主要规律或找到了“窍门”后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并因此受到鼓舞,提高兴趣,树立信心,因而进步很快学习高原期:这时由于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剩下的多是难点,加之精神、心理、生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学习进步速度突然放慢,尽管每天的练习也很用心,但成绩提高不大,有时成绩下降,总体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克服高原期阶段:当学习者坚持学习不断改进探索方法,克服了学习途径上的困难,掌握新的规律或技巧后,学习成绩又开始逐步上升

“高原现象”:暂时的不进步!成绩

高原时间“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还是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不惊慌、有自信、好方法是解决“高原现象”的钥匙。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心理疲劳2、身体疲劳1、心理疲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拼搏,学习成绩仍不尽人意,来自父母、学校的压力,使学生自己缺乏成功的体验。对每天的付出表示怀疑,学习兴趣大减,整天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感觉好累,有时内心还会冒出莫名的“怨气”。在这样低落的情绪下,当然感到的是每天在做“无用功”。

2、身体疲劳

由于长时间的苦读熬夜,又缺乏体育锻炼,使人的身体机能减弱。有的同学睡眠不足,出现了情绪倦怠,食欲不旺,记忆力衰退、思维迟钝等现象,学习的效率明显下降。必然会产生“今不如昔”的停滞感和倒退感。应对方法1、情绪的宣泄语言可以调节不良的情绪,放松心理上的紧张状态,从而能够在不同程度上让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或者消除。语言暗示的形式有出声的外部语言如哭泣、自言自语、无人处大声叫喊等(积极的鼓励)和不出声的内部语言如写日记哭泣倾诉写日记2、心态的调整

瓦伦达是美国走钢索的杂技演员。钢索一般悬在离地几十米的高空,没有任何人身安全保护措施,还有来自风雨等不利因素的干扰,人在上面行走,其险象可见一斑,但他始终能获得成功。对此,瓦伦达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专心专意地走好钢索,不管得失。”后来,心理学上把这种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不为赛事以外杂念所动的心理现象称为瓦伦达心态。

忽略对结果成败的关注,力求有稳定的瓦伦达心态。3、加强身体的锻炼(如慢跑等)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调整休息时间,加强身体的锻炼,使生理和心理得到充分休息,恢复到最佳状态。运

动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保障!40天,40分第二步:可是他们都打赤脚啊。。。怎么办???去非洲推销皮鞋乐观与悲观的不同最终会导致结果的天壤之别。。。。。。启示???!成功与否,很多情况下也许就在于我们心态的一念之差。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许我们离成功只有半步了;如果就此消极悲观地放弃,我们可能真的跟成功永远无缘了。消极者…我不行了,我还是退缩吧!我要!我能!一定有办法!积极者…

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下,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一个纳粹德国集中营的幸存者沙漠中的迷路者被人发现死亡地点离水源只有几十米远。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变你,只有你能改变自己;也没有任何人能够打败你,激发自己的潜能,科学有序的抓好每一天!40天,40分第三步:人脑的潜能到底有多大?人脑由140亿个脑细胞组成,每个脑细胞可生长出2万个树枝状的树突,用来计算信息。人脑“计算机”远远超过世界最强大的计算机。人类对于大脑的研究有2500年的历史,然而对自身大脑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仅有10%。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去世前曾表示过,愿意将他的大脑捐献出来,供人们研究。后来,科学家研究发现,实际上,爱因斯坦的大脑使用率还不到他整个大脑的10%。最伟大的科学家的大脑使用率还不到他整个大脑的10%。那么普通人用了多少?有些人不到5%,有些人则连1%都不到。这说明,大脑至少有90%被荒废掉。爱因斯坦使用不到10%的大脑就可以成为最伟大的科学家,取得许许多多惊人的结果。那么我们如果多开发1%甚至10%的大脑使用率,其结果将是不可想象的。科学家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的大脑全部开发出来,那么,他将学会40种语言,拿14个博士学位,将百科全书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背下来,他的阅读量可达到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图书馆1000万册藏书的50倍。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一个人的大脑得以全部开发,就几乎可以完成所有能够想象得到的事情.这也许已经是一则老故事:一天,一位年轻的母亲把两岁半的儿子一个人放在家里,自己下楼买菜。当她快速的买完菜向家走时,抬头向自己的家看了一眼,突然发现阳台有一个小黑点在蠕动。啊!是孩子。她大叫一声疯狂的向前跑,边跑边喊:“明明,不要往外爬!”但是孩子听不懂,看见妈妈朝他招手,兴奋的拚命的往外爬。妈妈拼命的跑,儿子掉下来了,正好掉在妈妈伸出的臂弯里。这件事轰动了当地,大家都不相信妈妈在那一刹那能跑得那么快。有人让一位速跑运动员试试,结果也没有妈妈的速度快。读了这则故事在感动之余不免对人的惊人的潜能有了感触,我们每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够完成自己平时完成不了的事情。在5月12日的四川地震中竟然有的人在废墟中不吃不喝竟然度过200多个小时,他们靠的就是自己的坚定的信念,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极限是168个小时,正因为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他们才有毅力活下来。

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必究一个人若是弱智

潜能有多大呢?智障音乐指挥家舟舟

原名胡一舟,唐氏综合症患者,唐氏综合症让他从小就无法触摸智慧大门。他不会计算十以内的加减法,更不识乐谱也不懂乐器,智商还不及常人一半,但却有着良好音乐天赋。这个生活中的“小孩”最高智力只有4岁水平,不懂五线谱为何,也不会数钞票,却不坠青云之志,和着船歌的节奏摇动自己的命运之舟,不可思议地成为了指挥界的“大腕”。他的智商状况与他的音乐灵性形成强烈反差,使他不拘一格地成为音乐奇人,创造了音乐界一个又一个奇迹,得到了众多国内外音乐名家的赞赏。2000年8月30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前在北京21世纪剧院汇演,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舟舟的指挥获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2001年7月,舟舟在中国西安交响乐音乐节上,指挥4管编制的英国南安普顿青年交响乐团演奏。之后,舟舟受邀赴美指挥世界十大乐团之一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出。

舟舟世界巡演已超过800场,有亚洲、欧洲、大洋洲等的20多个国家欣赏了他的“大手笔”,美国辛辛那提交响乐团、法国里昂交响乐团等中外70多个著名乐团邀他执棒。舟舟用音乐划出美丽风景,奏响生命的强音深思:舟舟无疑是音乐智能型的天才,舟舟的成功事例引人深思,生动地证明了“每个人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舟舟是个天生的白痴,但对音乐的记忆和理解却有着特殊的才能,他是弱智成才的幸运儿,其音乐潜能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上帝是永远公平的,他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道窗户。很多人都质疑这句话。不是没有属于你的窗户,只是我们被困难蒙蔽了双眼,缺少发现窗户的眼光。

一个人若是没有四肢

潜能到底有多大呢?没有四肢的全球知名励志演说家尼克·胡哲尼克·胡哲(NickVujicic)1982年12月4日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现居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他曾获会计和财务规划的双学位。他是塞尔维亚裔澳大利亚藉基督教布道家,也是一位知名的励志演说家,同时也是一家非政府机构“没有四肢的生命”(LifeWithoutLimbs)组织创办人兼行政总裁。1990年他被授予“年度澳大利亚年轻公民”称号。他天生没有四肢,但勇于面对身体残障,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天生没有四肢

尼克·胡哲出生于1982年12月4日。他一生下来就没有双臂和双腿,只在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指头的小“脚”。看到儿子这个样子,他的父亲吓了一大跳,甚至忍不住跑到医院产房外呕吐;他的母亲也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直到尼克4个月大她才敢抱他。尼克这种罕见的现象医学上取名“海豹肢症”。父母对这一病症发生在他身上感到无法理解,多年来到处咨询医生也始终得不到医学上的合理解释。童年时的照片

经过长期训练,残缺的左“脚”成了尼克的好帮手,不仅帮助他保持身体平衡,还可以踢球、打字。他要写字或取物时,也是用两个脚指头夹着笔或其他物体。“我管它叫‘小鸡腿’,”尼克开玩笑说,“我呆在水里时可以漂起来,因为我身体的80%是肺,‘小鸡腿’则像是推进器。”游泳并不是尼克惟一的体育运动,他对滑板、足球也很在行,他还能打高尔夫球。去年,尼克在美国夏威夷学会了冲浪。他甚至掌握了在冲浪板上360度旋转这样的超高难度动作。由于这个动作属首创,他完成旋转的照片还刊登在了《冲浪》杂志封面。“我的重心非常低,所以可以很好地掌握平衡,”他平静地说。尼克·胡哲名言摘录“失败,其实是放弃”“相信你自己,你能做到”“要有希望,为梦想而前行”。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缺

从不被人尊重到触动全球人心的生命战士

坐在一高重点班的才思敏捷的我们潜能有多大呢?40天,仅有40天,潜能如何发挥呢?当我们抱怨距离重本线太遥远的时候,当我们抱怨各科试卷还有很多的时候,当我们抱怨高三复习很紧很累的时候,想想智力障碍的人吧,想想没有四肢的人吧!任何成就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坚持去达成的!关键就取决于我们的人生态度、信念和行动!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没有自信心,自己不相信自己,那你肯定会一事无成。

分数的高低是能力问题,努力与否是态度问题,也是人品问题。冲刺阶段复习的几点建议!40天,40分第四步:1.有目标:

为40分而战!这就是我们考前冲刺的任务和目标!!!!!2、紧抓三个环节考试讲评总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