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城和运河》教案范文合集8篇《长城和水道》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收集关于长城和水道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激发同学爱祖国,爱人民的热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城和水道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化感受“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
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师板书题目:长城和水道)
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水道吗?(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画出不熟悉、不理解的词句,结合上下文或理解其意思。
(3)思索:是以什么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看?
看到的长城和水道分别是什么样的?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曲折嘉峪关谱写
不朽制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曲折谱写不朽制造奇迹
(3)结合自己的读书理解说说的观看点及看到的长城和水道分别
是什么样的?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部分内容。
2、比较句子:
一个奇异的景象消失在我的眼前。
我观察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看插图或动画体会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6、“制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制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制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终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消失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制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鄙视并骄傲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四、布置课堂作业。
其次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对长城的赞美?(不朽)
二、精读其次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其次部分,然后画出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水道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看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涯。”
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像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水道谱写了动人的诗
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
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全都?
4、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相互订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5、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订正。
6、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日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今日,我们乘着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
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
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
等。大家肯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制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1长城和水道
6700千米1747千米
像巨龙像绸带
连绵起伏银光闪闪
曲折曲折伸向天涯
人间奇迹
古代劳动人民制造
《长城和水道》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同学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预备
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趣
1、师:俺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水道吗?
3、师出示课件,熟悉长城和水道,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曲折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老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曲折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留意订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时,一起一伏。
曲折曲折:这里比方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白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长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漂亮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同学自学后争论。
四、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为何要通过自身“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消失在俺的眼前。
俺观察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自身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终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消失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鄙视并骄傲地)
10、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其次局部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其次局部,然后画出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水道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看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涯。”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像之处,你能说说吗?(相像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水道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局部结构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身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全都?
5、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分。
7、同桌可分两大局部互读,相互订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订正。
9、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争论探究
1、师:把长城和水道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水道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争论,师巡察指导。
4、指名汇报沟通。
5、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配乐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汇报并质疑。
3、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水道的短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水道
奇迹长城——连绵起伏曲折曲折(像巨龙)
水道——银光闪闪伸向天涯(像绸带)
《长城和水道》教案篇3
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驾驶曲折曲折嘉峪关谱写不朽制造
2、男女分角色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要求比较一、二部分有什么共同之处。沟通,介绍这种方法在诗歌中叫做“反复”
精读课文
过渡引入: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呢?
同学起齐读相关部分。你从哪儿看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引读——(奇异的景象消失在我的眼前)。这景象很奇异,这一句该怎样读?指好这一句。
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同学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沟通。出示有关长城的图片。
远远望去,长城像什么在大地上?指导说话(长城像巨龙一样回旋在大地上。……连绵起伏,曲折曲折。相机板书:巨龙连绵起伏曲折曲折
引说: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它是——指导说话。指好这两句话。试背。
启发思索:读了这两句话,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理解“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
过渡:万里长城是这样的宏伟、壮美,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水道的奇异表现在哪儿?
引读:水道像……准时板书: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水道怎么样?(风景秀美)你从那些词可以看出?
准时板书:银光闪闪伸向天涯
引读:京杭大水道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介绍:“京杭大水道”是水道的全称。再读这两句,试背,思索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把“万里长城”和“京杭大水道”称作是“人间奇迹”,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是谁制造了这人间奇迹?可见中华民族的祖先——?师生对答末两句。
指导朗读全文。先观赏配乐朗诵,再让同学练习朗读。
练习背诵
结合板书,回顾课文内容,尝试背诵。
课堂练习
P11第四题指导说话。
附板书:
2长城和水道
长城巨龙连绵起伏曲折曲折东(山海关)西(嘉峪关)
水道绸带银光闪闪伸向天涯北(北京)南(杭州)
《长城和水道》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水道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同学爱祖国,爱人民的热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俺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丽,
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水道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水道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曲折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老师检查订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曲折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时,一起一伏.
曲折曲折:这里比方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白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长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漂亮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同学自学后争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消失在俺的眼前.
俺观察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
5自身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诗篇.""不朽"有哪
8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10"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2最终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消失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鄙视并骄傲地)
14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5指名读,生评议.
16齐读.
五.支配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留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态.
2.观看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曲折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局部.
3.哪个词表达了对长城的赞美?(不朽)
二.精读其次局部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其次局部,然后画出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水道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看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涯."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像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水道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局部结构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身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全都?
6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7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分.
8同座可分两大局部互读,相互订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订正.
10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局部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11读两局部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日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俺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支配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长城和水道》教案篇5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对长城的赞美?(不朽)
二、精读其次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其次部分,然后画出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水道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看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涯。这句话是把()比成(),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2)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水道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全都?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分。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相互订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订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日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师总结:今日,我们乘着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等。大家肯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制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1)多音字组词。
(2)形近字组词。
骂()使()蓝()导()象()
驾()驶()篮()异()像()
绵()峪()蜿()蜒()扁()
棉()浴()碗()诞()篇()
折()绸()朽()州()飘()
拆()调()巧()洲()漂()
附板书:
2.长城和水道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曲折
(像巨龙)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人
奇迹
水道银光闪闪
伸向天涯
民的制造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长城和水道》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同学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预备
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趣
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水道吗?
3、师出示课件,熟悉长城和水道,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曲折
谱写不朽
制造奇迹
天堂
2
老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曲折
谱写不朽
制造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留意订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曲折:这里比方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白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长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制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漂亮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同学自学后争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消失在我的眼前。
我观察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制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制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制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终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消失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制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鄙视并骄傲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其次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其次部分,然后画出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水道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看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涯。”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像之处,你能说说吗?(相像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水道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全都?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分。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相互订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订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争论探究
1、师:把长城和水道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水道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争论,师巡察指导。
4、指名汇报沟通。
5、引读:是谁制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配乐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汇报并质疑。
3、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水道的短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水道
奇迹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曲折(像巨龙)
水道——银光闪闪
伸向天涯(像绸带)
《长城和水道》教案篇7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充分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预习的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现一下。
二、小组预备: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安排给你们的任务预备一下,练一练,3到5分钟的时间,一会展现给大家。
三、小组展现:
1、老师评价各组6号听写生词状况。
2、同学们,通过预习,你觉着万里长城和京杭大水道怎么样,从课文中哪里看出?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语句,谈一谈你们的熟悉和感悟。
一组同学感情朗读1自然段,谈对万里长城的熟悉及自己的感受。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订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二组同学感情朗读2自然段,谈对京杭大水道的熟悉及自己的感受。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订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3、这是课文中介绍的万里长城和京杭大水道,谁能结合你课下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万里长城和京杭大水道的了解。
三组同学介绍的万里长城。
四组同学介绍京杭大水道。
4、我们的祖先制造了如此宏大的工程,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多么骄傲啊!谁能通过朗读把你的骄傲感表达出来?
五组同学感情朗读。
六组同学竞赛感情朗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玉溪市民中2025年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教育
- 山东省邹城一中2025届高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
-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 内蒙古一机集团第一中学2025年高三第二次调研化学试卷含解析
- 心梗病人的护理
- 福建省泉州市20023年第29届WMO竞赛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竞赛试卷
-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四县兄弟学校联考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上海市七宝高中2025届高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
-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民族中学2025届高三最后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 【MOOC】电子线路设计、测试与实验(一)-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4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四套
- 第七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物流服务师项目样题
- 医院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制度
-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件 第8章 网络信息检索(下)
- DB43T 1606-2019 烟花爆竹涉药机械设备安全论证规程
- 2024年安徽省初中(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 《油藏物理》西安石油大学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草桥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七下期中数学试题(原卷版)
- n3护士岗位竞聘范文
- 《公共管理学》第五章-政府作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