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课件-04新闻认知_第1页
新闻心理学课件-04新闻认知_第2页
新闻心理学课件-04新闻认知_第3页
新闻心理学课件-04新闻认知_第4页
新闻心理学课件-04新闻认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新闻认知第一节新闻认知概述一、新闻认知的概念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新闻认知是新闻传播活动中认识主体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信息加工是传受双方相互推测与判断各自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的活动。第一节新闻认知概述二、社会认知的过程1.社会知觉在社会环境中,对人或群体的社会特性及各种社会现象的初步认识。2.社会印象通过社会知觉形成的直接的认识在头脑中保留下来的形象。3.社会判断在社会知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认识。第一节新闻认知概述第一节新闻认知概述三、社会认知的种类1.对人的认知根据某人的言语、行为等外部特征,对其动机、品质等内含的认知。2.角色认知从个体的表现确定其社会角色,从而推想其它品质的认知。3.人际认知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4.因果认知对社会行为原因的认知。5.自我认知对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品格、地位、身份等方面的认知。四、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一)、社会认识的心理效应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与人接触时(特别是头次接触时),首先被反应的信息,对形成人的印象所起的作用叫首因效应(或最初效应、第一印象);最后的信息对形成人的印象所起的作用叫近因效应(或最近效应、最后印象)。第一节新闻认知概述第一节新闻认知概述2.晕轮效应

在社会认知时,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而泛化到其它一系列的有关特征,也就是从所认知到的特征泛化推及到未被认知的特征,从局部信息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3.刻板印象

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和笼统的看法。第一节新闻认知概述4.定势效应

人在进行心理活动之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第一节新闻认知概述(二)、社会认知的影响因素

环境暗示期待动机情绪状态第一节新闻认知概述*印象管理一、印象管理的定义

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即有意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第一节新闻认知概述二、印象管理的方法1.投其所好

称赞他人遵从自我表现社会交换

2.与角色相一致

第一节新闻认知概述三、印象管理的影响因素1.交往者的倾向2.团体的任务与交往环境的要求3.社会团体的声誉及个人的认同4.寻求社会一致的心理状态5.寻求社会肯定第一节新闻认知概述寻求社会一致的心理状态登门槛效应(foot-in-the-dooreffect):当人们一旦接受了别人无关紧要的小要求后,常常也会接受别人第二个较大而且麻烦、不合心意的要求。门面效应(door-in-fhe-face):一个有很好的自我形象的人,拒绝了一个大要求后,发现有损形象,则会接受一个小要求,来保持自己的社会一致性。返回第一节新闻认知概述河南:“垃圾时装”昭示大学生环保意识近日,11名学生模特身着用垃圾、废弃物等做成的“时装”出现在河南大学新校区。与平日里舞台上全身珠光宝气的时装模特不同,这些学生模特们全身上下所穿的“服装”,全部是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乱扔的垃圾做成的。据河南台报道,这些“时装”用经过净化处理和特别制作后的一次性筷子、白色塑料袋等生活垃圾做成,但从远处根本看不出其原料是什么。学生模特将其穿在身上,显得光彩照人,新颖出众。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第35个“世界地球日”,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专门策划了这次别致另类的亮相,11名模特均来自该院学生模特队。组织方希望能借此向社会证明,生活中我们随身丢弃的垃圾仍然有着大用途,它们中的很多都是可以变废为宝、重新利用的。该院团支部书记秦沛鑫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唤起大学生们的环保意识,让大家共同珍爱我们惟一的生活家园———地球。第一节新闻认知概述材料11992年6月28日,江苏无锡一个乡镇供销社新开一家商场。当时邀请无锡日报的一记者前去采访,这位记者把文题写成《28日这一天……》,整个报道仅有440字,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渲染气氛,写这个商场开业,引出全篇;第二段笔触进一步延伸“8”引起的相关行业的兴趣;最后一段,曲径通幽水落石出,“这扇窗口,我们看到了发展经济的热潮波澜壮阔四荡在无锡城乡。新的日历翻开了……”蓦然会首,10年的发展史完全证明了这一点,这十年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岁月。通过对一件小事的新闻报道让人能预见到一个时代的开启,一个国家前进的脚步,这便是新闻认知的巨大作用。这位记者敏锐的感觉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很可能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若能就此入手进行报道,比起写一篇商场开业意义岂不更大?这就是记者对商场开业一事的新闻认知。第一节新闻认知概述材料2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能从中感到有一种共通的东西在二者中存在,

这便是对信息新闻价值的确认,即新闻认知新闻认知不是凭空想象,它早已被我们的新闻从业者广泛的应用于新闻业务之中,只不过以前没有明确提出而已;更重要的是新闻认知中存在的结构,而这种结构影响了新闻的传播与接受。五、新闻传受者认知结构的一般概念新闻活动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主要表现之一;新闻传播者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借助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符号传递出来;新闻受众通过媒介符号认识社会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信息的选择、编码、操作、贮存、交换、接受、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体现了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特点。第一节新闻认知概述(一)新闻传受者认知结构的内涵1、认知及认知结构1)认知及认知结构传受者的认知结构,就是传受者将头脑中的新闻信息和知识经验按照自己理解的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在自己的态度、情感和意志的参与下,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第一节新闻认知概述新闻认知铸就强势媒体——以南方报系为例《南方日报》:高度决定影响力

《南方周末》:记录时代进程

《南方都市报》:办中国最好的报纸

《21世纪经济报道》:新闻创造价值

《南方农村报》:南方农村第一媒体

《南方体育》:以有趣抵抗无趣

《新京报》:负责报道一切

《城市》:新生活的引领者

《名牌》:精英男性杂志

南方日报出版社:知识成就人生

南方网:指点南方网罗天下形成整体的,具有统一气势的结构第一节新闻认知概述材料32)传受者的认知结构主要的两个特征认知结构的差异性

内容差异组织结构差异认知结构的迁移性认知结构的顺向迁移认知结构的逆向迁移

《云南印象》第一节新闻认知概述讨论话题:《南方周末》为什么有“好大的新闻胆!”第一节新闻认知概述2、图示1)图示(scherma)2)认知结构与图示的关系3、传播者的新闻认知图示1)记者的采写图示2)编辑的图示3)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图示4、受众新闻信息接受图示1)皮亚杰的图示理论2)受众接受新闻的基本图示3)受众信息接受的多样化图示4)受众图示与刻板印象(二)传播者与受众认知结构的功能1、认知结构的功能

认知结构是关于社会的认知结构,由个体的知识经验、生活方式、文化背景、情感意志、兴趣爱好、认知方式、个性特征等多方面因素构成,在此基础上,人们对社会现实作出判断和认知。例1认知结构在人的认知和思维活动中的功能:认知结构由多种认知图示构成,以此将各种对象区别开来。图示的重要特征就是容许差异,在此基础上就有了类与别,人的记忆中才能储存各种物体和事物范畴的知识,使人在认知活动中,既能把握物体和概念的共同点——类,又能根据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把各种各样的物体和概念区别开来。认知图示是一种有组织的信息集合,对外界对象进行全面的概括,并以各种图示为基础对各种物体、事件、对象进行符号编码,储存在人的记忆中,对人的认识活动产生影响,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是新闻活动的传播者和受众,他们在新闻活动中形成的认知结构,对新闻活动产生影响。例如:什么是恐怖主义?1.2.3.2、新闻传播者认知结构的功能新闻传播者认知结构体现为新闻认知结构,其功能就是对新闻价值的识别能力。凯利:“每个人头脑中构成了一定的心理组织或结构,如同一个有色镜头,人们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要经过这个‘有色镜头’的过滤”3、新闻受众认知结构的功能研究受众的认知结构目的在于强调受众对新闻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受众的认知结构是由一系列心理能力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他的基本功能表现为:获得外部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自身知识结构,最终用它指导自己的实际行为。第二节思维定势一、传受者的思维定势(一)定势的概念定势是个体对一定情势作出反应的(某种)心理准备状态和确定的心理倾向。定势是一种完整的心理过程,是主体在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模式。定势是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结构,它存在于人的具体意识中,只有个体对一定的情势或事物具有明确态度时,才能形成定势。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教授向一群学生出了一道思考题:一个聋哑人到五金店去买钉子,先用左手做持钉状,捏着两只手指放在柜台上,右手做锤钉状。售货员递过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指持钉状的左手,售货员终于拿对了,这时候又来了一位盲人。

“同学们,你能想象一下,盲人将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获得剪刀”教授提问。

“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刀剪布的模样就可以。”同学们回答。

教授微笑着说“其实,盲人只需用口就一声就行了”

这两种答案都没错,只是学生的思维陷入了“比手势”的心理定势面无法跳出来。其实,这里学生的思维定势是由教授引导的。如果没有聋哑人的出现,那位教授只是问到盲人通过什么方式获得他想要的东西,那么学生很可能会跟那位教授回答的一样。教授一开始就给学生设了一个套,让学生按照他的想法,形成他想要的心理定势。

例2

定势的心理结构包括认知、情感和动机成分

认知:是人们对事物或对象的认识和了解,为形成定势提供依据。情感:是人们对事物或现象主观评价的表现,是形成定势的基本因素。动机:是激励人们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是定势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定势的改变定势是在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影响着个体的后继认知和后继行为,定势对人的影响表现为定势改变,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人们往往以对某种对象的定势来感知新对象,当新对象类似原有对象时,人们会将它感知为相同客体。第二,人们从原有定势出发来感知新对象,当新对象与原有定势出现差异时,人们会将这种差异感知为更大的差距。(三)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及其过程”。人的认知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在传受者的认识过程中思维是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四)思维定势思维定势:随着思维活动的开展,人们也会形成以相同方式进行思维活动的倾向,这就是思维定势,是定势的一种。思维定势是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以某种现成模式解决问题而表现的思维活动倾向。(五)思维定势的作用思维定势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促进作用。

思维定势也会妨碍问题的解决。思维定势的限制在一座无人居住的房子外,一只鸟儿每日总是准时光顾。它站在窗台上,不停地以头撞击玻璃窗,每次总被撞落回窗台。但它坚持不懈,每天总要撞上十来分钟之后才离开。人们猜测这只鸟大概是为了飞进那房间。然而,在鸟儿站立的窗台边,另一扇窗户是大开的,于是人们便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一只笨鸟。后来,有人用望远镜观察,发现那玻璃窗上粘满了小飞虫的尸体。鸟儿每次吃得不亦乐乎!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鸟儿有如此独特的觅食方式,而人类总是按照自己日常的思维方式去评判鸟儿的世界。二、思维定势影响新闻传受者的认知活动

(一)思维定势影响新闻采访活动

学会“脑筋急转弯”要善于发现不正常事件中的正常因素

例如:《威海日报》去年6月中旬,劳动部门召开失业职工集中教育暨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动员会。会前,有关部门通知了市区登记在册的2000余名失业职工,并准备了一个大礼堂,安排了丰富的讲授内容,但留下来听课的只有200人左右。有的记者本来是冲着这2000人参加的规模空前的培训大会去的,但预期人员只到了十分之一,他认为劳动部门吹了牛。但有的记者就从这种不正常的结果写起,以新颖的视角反映出了人人想写但不会写的稿件。这篇题为《威海失业职工培训受“冷落”》的报道中分析道:“据了解,从2000年起,威海市区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岗位就远远超过了失业人数,只要不挑拣,都有工作干,威海市区真正失业在家的职工已非常少了。有的失业人员已经在新的岗位上干出了成绩,今天就有不少人是开着自家的轿车来开会的。”从反面切入反而起到了加倍的正面宣传效果。

例3.

保持思考和质疑态度,避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在人物采访中,记者往往容易陷入先入为主的境地。采访对象在公众的心目中,一般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定位,有先进模范、犯罪分子、大众明星、知名学者等等。但是,人性是复杂的,他们所经历的事件也可能有错综复杂的原因,要向受众展现血肉丰满的人物,或者是一个事件的真实面目,采访者就应该保持思考的习惯,以一种质疑的姿态,和采访对象之间形成互动的交流。从另一方面看,采访对象在采访过程中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和采访者之间是否能够形成思维的碰撞。如果采访者的提问陷入一种思维定势,在交流过程中没有积极思考的习惯,无法抛出能够刺激采访对象谈兴和表达欲望的问题,整个采访就可能在平淡中按部就班地结束,缺乏兴奋点和精彩的片断。互动交流的形成,质疑是一种手段。质疑的提出,可以使采访对象感受到采访者是真正地投入在探询中,而不是简单地“你问我答”,从而使谈兴得以延续或者助长,对问题的阐述就更加丰富而全面。在《面对面》记者的采访中,质疑是一个普遍可以感受到的存在。试看如下几例:2003年成龙因热心参与公益事业,获得了“感动中国人物”的称号。在颁奖典礼之后,成龙接受了《面对面》记者的采访。记:大家很欣赏你为大家所做的一切,但是我也听到过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成龙施予别人的爱,做这些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记:站在受施者这个立场,希望施予这一切都是真心的,可能有些人不是这么做,我可能送一些东西给你,但是我是一个另外目的,商业的目的。成龙有没有呢?记:是因为你太有名,太有钱你才做这些,你没有这么有名,没有这么有钱你还会做吗?(二)思维定势影响新闻写作活动例4.新华社著名女记者郭玲春写的会议报道之所以能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在于他们跳出了一般会议报道的模式,有个性、有特色,与众不同。比如,她写的《茅盾文学奖首届授奖仪式在京举行》,就将三代作家的背景、性格和对未来的展望一一表现出来,并且在消息的末尾处点到了六部获奖作品的责任编辑,让人读起来更有兴味。例5.对待灾难和灾难新闻的态度集中体现了一个社会的稳定程度,一个政府对民主的态度和对公众知情权的理解。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我国新闻战线和其他战线一样,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和束缚,灾难新闻完全笼罩在极“左”的阴云中。上海复旦大学教授王中这样评价那时的灾难新闻:“灾害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①这从当时的一些新闻报道中就可见其一斑。1976年唐山大地震死亡数十万人,《人民日报》采用新华社统一电稿这样报道。标题: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灾区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发扬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抗震救灾导语对地震进行了简单介绍:“我国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丰南一带,7月28日3时42分发生了强烈地震。天津、北京市也有强烈震感。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