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专题22-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图版)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专题22-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图版)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专题22-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图版)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专题22-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图版)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九章专题22-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图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2区域和区域差异专题22区域和区域差异

考能联动提升考向真题探究专题优化演练专题22区域和区域差异考基自主落实 考能联动提升考向真题探究专题优化演练专题22区域和区域差一、区域及其划分1.区域指一定范围的_________,它具有一定的_________,是一个可度量的____。2.区域包含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诸多要素。一个区域内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______的联系,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3.区域划分的指标有____、_____和_____等某一方面的,也有综合性的。空间地理地理位置实体自然经济社会本质自然经济社会考基自主落实一、区域及其划分空间地理地理位置实体自然经济社会本质自然经济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1.自然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2.划分依据:____、_____、水文、土壤、_____等自然要素的地域差异。其中_____和______是决定性因素,_____和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地形气候植被地形气候土壤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纬度位置海陆分布海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1)自然环境的差异类型东部季风区西部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位置、面积东部临海45%深居_____30%青藏高原25%气候____气候_________气候____气候水文多湖泊、多______河少湖泊、多_____河内外流河兼有,多_____植被______、森林草原_____、荒漠______内陆季风温带大陆性高寒外流内流冰川森林草原寒漠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类型东部季风区西部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2)人类活动的差异项目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影响程度广泛而深刻不如东部季风区广泛而深刻比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还微弱具体表现①平原地区几乎全部开垦,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业区;②聚落稠密,道路纵横,是中国人口集中和经济发达区①草原和荒漠草原发展畜牧业,有水灌溉处形成灌溉农业;②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显著①农业发展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发展林业和种植业;②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足、地形崎岖,限制农业和经济发展交通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路线四通八达山地、高原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路线稀疏,道路常受洪水和泥石流破坏(2)人类活动的差异项目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项目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经济和文化经济发达,教育和文化水平高中西部地区,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教育和文化不发达历史背景经济、文化、政治中心_____开放顺序改革开放____开放时间_____东移早较晚项目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经济和文化经济发达,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自然环境南北差异要素北方南方地形____和____为主_____和_____为主气候__________气候热带、_______季风气候河湖结冰不结冰矿产煤、______、天然气有色金属平原高原山地丘陵温带季风亚热带石油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要素北方南方地形____和____为(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要素北方南方耕作制度一年___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一年__熟或一年___熟种植方式旱地水田农作物小麦、棉花、杂粮、甜菜稻谷、茶叶、蚕丝、甘蔗水果苹果、____、桃、杏柑橘、香蕉、荔枝、龙眼民居建筑____顶尖顶交通运输铁路、公路铁路、公路、内河运输工业____工业为主____工业为主一两三梨平重轻(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要素北方南方耕作制度一年___三、中国三大经济地带1.划分依据:中国自然条件的差异及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中国三大经济地带(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经济发展的差异(1)经济发展水平:____最高,_____次之,_______最低,并且差距还在___________。(2)经济发展速度:_____最快,________较慢。东部中部西部逐渐扩大东部中、西部三、中国三大经济地带东部中部西部逐渐扩大东部中、西部地球表面可划分许多区域,不同区域之间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的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也包括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考能联动提升考点一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地球表面可划分许多区域,不同区域之间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是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构成不一样,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不同。这说明,人类活动的差异也会导致自然环境的差异。如下图所示: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区域差异的比较——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土壤条件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少①黑土分布广泛;②多为旱地;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区域差异的比较——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长江三角洲松嫩平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人类活动差异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备注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其他生产活动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①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②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商业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商品粮基地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人类活动差异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针对训练1

(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卷)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实现互补。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针对训练1(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卷)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泰国曼谷,长达1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的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1)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地理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2)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3)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并列举两例修建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泰国曼谷,长解析: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对外联系、资源开发、旅游和贸易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要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进行描述。公路的建设有可能会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所经地区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发。答案:(1)昆曼公路与成昆铁路连接,构成了四川出海(与东南亚联系)的又一条通道;四川与东南亚(或泰国)分别位于亚热带、热带,物产(或自然、人文景观)差异显著,互补性强,该公路为两地贸易的发展(或旅游合作)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解析: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对外联系、资源开发、(2)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北部冬暖夏凉、南部终年高温,沿线地区降水丰沛,气候垂直变化大;河流纵列分布(或山河相间),流向自北向南,水能资源丰富;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广布,生物具有多样性。(3)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或喀斯特地貌发育),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加剧;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2)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考点二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地带地位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东部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科技水平高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利,城市化、科技化、国际化水平高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洪涝多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发展考点二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地带地位优势条件存在地带地位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中部位于中国腹地,担负承东启西的作用能源、矿产丰富,农林牧产品、金属重工业发达山西煤炭外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机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西部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有70%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前景广阔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能源、矿产生产能力,成为全国动力基地协调加大对中西部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加强东部和中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互补发展地带地位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中部位于中国腹地,担负承东启针对训练2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见下图。针对训练2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材料2:见下图。材料2:见下图。材料3:见下图。材料3:见下图。材料4:见下表。不同年代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1990年1995年1999年2000年东部地区93.8687.6987.7787.83中部地区3.879.259.389.17西部地区2.273.062.853.00材料4:见下表。1990年1995年1999年2000年东部(1)图2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A.自然条件优越B.市场潜力大C.矿产资源丰富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E.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1)图2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2)图3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表格反映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3)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4)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地理要素和定量关系的能力,描述、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探究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2)图3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________第(1)题,表示外商在东、中、西部投资变化的三条曲线,有共同的变化趋势,从变化幅度、升降、快慢三个方面做出描述,第二个问题根据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作出判断。第(2)题,依据图表所示的内容作出合理的描述即可。第(3)题,读图将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进行比较,并结合区域特征作出回答。第(4)题,吸引投资及吸引产业转移,一般要从内部交易成本、劳动力价格、市场等方面思考,劳动力与市场是潜在的因素,有时不是人为可以调控的,而内部交易成本却能够人为改变,采取的所有政策都是为了降低内部交易成本。第(1)题,表示外商在东、中、西部投资变化的三条曲线,有共同答案:(1)共同特征:①外商在中国投资增长速度变化大(波动性强);②1990~1992年增长(上升);③1994~1995年和1997~1999年减小(下降);④1992~1994年增长速度最快;⑤1998~1999年增长速度最慢。BDE(2)产业结构特征: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第二产业)地区分布特征:①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沿海地区)或集中程度高;②东部高西部低(从东部向西部递减)答案:(1)共同特征:①外商在中国投资增长速度变化大(波动性(3)原因:①地理位置优越;②交通便利;③地势低平,气候温和多雨(气候条件优越);④经济发达,城市密集;⑤基础设施完善;⑥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⑦文化科技发达,人口素质高;⑧市场潜力大,居民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强;⑨经济腹地广;⑩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优惠政策多(政府管理比较高效)。(4)对策:①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生态环境;④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⑤扩大税收等优惠政策;⑥调整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3)原因:①地理位置优越;②交通便利;③地势低平,气候温和 (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卷)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比较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读图表回答问题。考向真题探究考向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例 (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卷)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苏州、徐州1990~2006年耕地年递减率变化(耕地年递减率为上年年底耕地面积减去当年年底耕地面积与上年年底耕地面积的比值的百分数)苏州、徐州1990~2006年耕地年递减率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1)填表比较苏州和徐州农业生产区位条件苏州徐州地理位置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以南江苏省西北部,淮河以北地形区气候类型农业地域类型(1)填表比较苏州和徐州农业生产区位条件苏州徐州地理位置江苏(2)读图比较1990年至2006年苏州和徐州耕地面积总体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3)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比较两地“GDP”和“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4)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两地“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合理建议。(2)读图比较1990年至2006年苏州和徐州耕地面积总体变【失分剖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不同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特征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生失分的原因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