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第四讲 分析鉴赏小说的形象_第1页
小说第四讲 分析鉴赏小说的形象_第2页
小说第四讲 分析鉴赏小说的形象_第3页
小说第四讲 分析鉴赏小说的形象_第4页
小说第四讲 分析鉴赏小说的形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板块一现代文阅读专题二小说阅读——看社会百态,知人情冷暖第四讲分析鉴赏小说的形象[演练巩固•提升][备考方略•突破]目录ONTENTSC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因此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成为小说阅读命题的热点。本考点常见三种考法: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题型一

概括分析形象特点一、五方面解答概括分析形象特点题———————————————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其形象(性格)。2.从刻画人物的手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节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的冲突以及因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有时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5.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许多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二、解题思路示范——————————————————————————[典例1](2018·全国卷Ⅰ)(原文见第二讲[典例])。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题思路]第一步:审题目,定方向题干给出了人物形象的两个特点,一是“拔俗的文人气质”,一是“职业军人的冷峻”,要求围绕这两点在文中找对应情节。是简化了的

题。第二步:找角度,巧分析特点角度分析拔俗的文人气质①从人物的教养气质看,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带有文人的高雅情怀,表现出高洁的品格。②从情节看,赵一曼女士时常回忆战士们在深山中的战斗生活,具有文人的浪漫情怀。③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看,小说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了赵一曼女士对韩护士和董警士的教育感化过程,亲切温柔,充满智慧特点角度分析职业军人的冷峻①从情节看,赵一曼女士被捕后,曾遭敌人严刑拷打,没有透露一点组织信息,表现出一个军人应有的坚毅。②从直接描写看,赵一曼女士被敌人追捕后,笑对死亡,表现出军人才有的从容淡定。③从侧面描写看,赵一曼女士给儿子的信,表现了她对国家民族的挚爱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充满母爱而又坚毅深沉第三步:依要求,组答案[形成答案]形象概括分析(1)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2)职业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对点训练]1.小说写赵一曼女士被枪杀前写下遗书,从中可以看出她具有怎样的性情?答案:①作为母亲,表现出赵一曼对孩子的疼爱与不舍之情;②作为军人,体现出了赵一曼为了民族大义而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精神。“5个角度”概括分析形象或特点

题型二鉴赏塑造形象的手法一、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多方位的,它凭借各种艺术手段既对人物形象进行直接描写(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等),又对人物进行间接描写(如侧面衬托)。1.直接描写(正面描写)(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2.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借助物象衬托、借助环境烘托等,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掌握关键能力]“3步法”赏析小说塑造形象手法二、解题思路示范————————————————————————————[典例2](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七岔犄角的公鹿(鄂温克族【注】)乌热尔图①“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②“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③“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④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长大了。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⑤“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⑥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⑦“先别吹。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⑧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⑨我慢慢地攀上山顶。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侧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阳坡。这里准有野兽。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我咬紧牙,瞄准黑影,端平猎枪。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看得出来,它在护卫鹿群。转眼间,它们爬过山岗,消失在密林里。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⑩晚上,坐在火堆旁,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今天,我打了个鹿。是七岔犄角的公鹿,可大啦!它流的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对特吉说。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⑪“嘿,傻小子。流点血,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剥了鹿皮,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懂吗?”⑫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⑬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并且越追越近。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⑭快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⑮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我看见鹿的后腿被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⑯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⑰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⑱就在狼对准鹿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⑲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呦——”七岔犄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

⑳我躲在它的下方,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它似乎觉察出什么,停下步来。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想起了自己。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猎手。我的眼睛转向鹿腿上的伤口:一处是我的猎枪打的,看来没伤到骨头,但也穿了窟窿;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在这个时候要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它一瘸一拐的身影……(节选自乌热尔图《七岔犄角的公鹿》,有删改)【注】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黑龙江讷河等地,传统上多从事农牧业和狩猎业。[文本助读]1.情节作品描写鄂温克族少年在一次出猎中打伤了一只七岔犄角的公鹿。这只受伤的公鹿在被追猎中忘了自己的痛苦而护卫同类,这使少年十分感动。2.环境冬季漫长而严寒,鄂温克人带着他们的狗在茫茫林海中游荡,乌热尔图的这篇小说就以这种古老神秘的森林为背景,着力表现鄂温克族人民的生存方式。3.形象在鹿与狼的对抗中,鹿显然是以弱者形象出现的。但公鹿同狼的搏杀中表现出来的弱者的生存法则却是令人震撼的。公鹿以自我牺牲的精神,勇武的抗争,智慧的战术以及对生存和自由的强烈渴望征服了对手。同时,鹿也作为“我”成长的引路人,是激发人们强烈崇敬意识的正义化身。4.主旨这篇小说以象征和拟人的艺术手法,描写了一头健壮美丽而勇敢的公鹿,表现了猎人之子勇敢、善良、富于同情心的美好心灵。本文第⑬~⑱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题思路]第一步:确定角度,明考向题干中有“描写”“表现手法”“分析”等字样,可以判定该题属于赏析描写技巧题。第二步:寻找对应,细分析抓角度找对应,细分析描写手法“公鹿扭头瞅瞅,……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等都是

描写,生动地展现了

的过程修辞手法“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运用

的修辞手法对狼的狼狈落败进行描写,表现了

表现手法“快点,狼追上来啦”“真有一手”“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这只狼真坏”等“我”的心理活动,从侧面烘托出

,展现了“我”的感情倾向,表达了

,强化了鹿的形象第三步:析效果,组答案[形成答案]动作细节鹿与狼搏斗比喻鹿的勇猛鹿狼恶战的紧张气氛对鹿的赞美①动作描写。从正面对公鹿与狼恶斗的过程做了细致描写,如公鹿忍着剧痛攀爬石崖的姿势,恶狼弓腰、咧嘴,凶残地发起进攻的动作细节等,生动传神。②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被鹿角叉起的狼比喻成石头,表现公鹿的勇猛。③侧面烘托。通过“我”的心理描写,烘托出狼鹿恶战的紧张气氛,表达“我”对公鹿的赞美,强化对公鹿形象的塑造。(或:通过写狼的凶残,侧面烘托出公鹿的勇猛和机智)[对点训练]2.这篇《七岔犄角的公鹿》前七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刻画“我”的形象?答案:①语言、动作描写。写“我”和继父的对话,写“我”“紧紧攥住枪筒”,刻画了“我”的倔强与好强;②心理活动描写。引出了“我”的身世,写出了自己的生存生活环境。1.对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不要仅仅局限于正面描写,遗漏侧面描写、对比映衬、环境烘托等。2.小说中写人的手法往往不是单一的,要善于多角度观察,仔细分析。3.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有交叉,语言是展示人物心理的重要方法,人物说的话是语言描写,人物所思所想是心理描写。

题型三分析形象的作用一、三类小说形象的作用———————————————————————————角度作用主要人物的作用对情节的作用,情节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反过来看,人物串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得到成长和丰富对主题的作用,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是为了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对社会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以及人物形象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角度作用次要人物的作用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凸现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同主要人物一起凸显主旨,揭示小说的主题,增添小说的艺术感染力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事物形象的作用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的作用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衬托暗示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掌握关键能力]准答主要人物作用题“3关注”1.关注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应首先考虑与小说的情节关联,因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完成,都与情节密切相关,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对情节产生推进作用。2.关注对主题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必须考虑小说的主题,因为小说的目的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要人物形象)表现主题,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最根本用意。3.关注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或作用,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二、解题思路示范————————————————————————————[典例3]

(2016·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玻璃贾平凹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你……那酒店怎么啦?”“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这……”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他们到处找你哩。”“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他们贴了布告……”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我嘿嘿笑起来。“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赔我?”“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大伯,你听我说……”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答应。”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有删改)[文本助读]1.情节作者以“玻璃”为线索,主要叙述了王有福和“我”在对待因撞碎玻璃而受伤是否要状告酒店一事。小说写“我”给王有福捎钱约好见面,在见面过程中,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我”于是劝他前往法院上告酒店,而王有福则坚决反对。故事正是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逐步展开的。2.环境在社会从农业转型到工业或者商业的过程中,王有福这样的人吃过亏,受过骗,在外面打工,境况一般,自己儿子的“娘病了”,不能回家给娘治病,只是托“我”转交钱。相比之下,商业社会已经慢慢浸入了“我”的思想,“我”已经慢慢脱离了农村的壳,开始了城市人的生活。3.形象这篇小说中的王有福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他见了晚辈,也要鞠躬。同时,他说话谦和,胆小怕事,又有点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他虽然有点固执,但不失本性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4.主旨小说在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1)主要形象的作用:(原创)小说中的王有福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答题思路]思考角度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对情节的作用王有福误撞玻璃一事,引起了“我”一系列的想法,由此可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思考角度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对主题的作用在王有福这个底层人物的身上寄予了作者深切的同情,他的胆小怕事、本分善良,无不令人感到震撼对社会的作用王有福肇事是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在他身上折射出不良的心态,小说正是让人们从他的身上吸取教训,弘扬正能量[形成答案]①推动情节发展。王有福的所作所为,使我产生一些想法,推动情节发展;②揭示小说主题。借助王有福这一形象揭示底层百姓胆小怕事,本分善良,表达作者的同情;③折射出社会现象,给人启示。通过王有福折射社会上存在纵容肇事者不良行为的现象,启示人们普及法律常识,与不良行为作斗争。(2)次要形象的作用:“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

[答题思路]

抓角度找对应,细分析牵线搭桥,推动情节“我”给王有福捎钱约好见面不得,此后的见面中,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等一系列情节,“我”是见证者、参与者,可见“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是整个故事的讲述者,从情节上起到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的作用。同时,小说故事由“我”讲述,显得更加真实可信抓角度找对应,细分析侧面烘托,个性鲜明“我”见证了王有福的胆小怕事,见证了他的谦卑,“我”好心的提议,衬托了他的善良,所以“我”使主人公性格更加鲜明揭示主题,增添魅力“我”看待玻璃伤人事件,其实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所以文章通过“我”,便于揭示主旨(此点非本题要求的“主要作用”,可不答)[形成答案]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对点训练]3.(对应物象作用题)小说中的“玻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①突出人物性格。所有人物的性格都因玻璃事件而暴露。②作为文章线索。玻璃串联起或躲避或索赔的故事,使行文更紧凑。同时,推动情节发展,王有福因撞玻璃才不能赴约。③揭示、深化主题。因玻璃事件,暴露出来的众生相,将文章主旨表达得更彻底。④具有象征意义。玻璃象征社会上一切容易诱发纠纷的事物,从中折射出人们的伦理道德和法制观念。巧解次要人物作用题“4思考”1.思考“自身作用”指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和价值。2.思考推动情节的作用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作用。3.思考侧面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4.思考揭示主题的作用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感染力。如《祝福》中的“我”就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具有现代意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种种精神上的矛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写一本书郝景芳她从一站坐到另一站,从一个终点站坐到另一个终点站。她坐在座位上,春夜的凉风让额头清凉到麻木。路上空寂的灯光像没有内容的故事。车穿过飞驰的夜,穿过暗夜中沉睡的工地大门,穿过繁华富丽和苍茫困顿。夜晚的苍茫从四面八方包裹而来。说不出哪里难过。学校里静默的雪。读书。写作。身体的藤蔓。有这么多不归的车,都在匆匆奔向什么。她仍然记得姐姐的那些句子。姐姐的书有信马由缰的快意。姐姐说小说要有力,有些人比喻奇妙,但读久了却觉得不够有力。姐姐不喜欢伤春悲秋。

阿阑靠着窗户,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茫然。马路延伸着像是无尽头的长廊,一辆辆小车闪过,车窗映出阿阑的影子。她像是看到自己穿过这一切丰沛变幻的不属于她的风景。姐姐说她穿上她的衣服就像她,可是她看不出来。她怎么可能像她?姐姐的身体那么美。而自己这么瘦而平,这么羞涩。回忆如水从四面冲击,现实交杂在回忆中间,切割阿阑的心。她意识到自己在姐姐说出不再写作的那一瞬间,她心里升起的复杂情绪。她有那么一瞬觉得愤怒和解脱:你也就是沽名钓誉,最终还不是这么轻易放弃,我还是比你走得远。但是下一瞬间她又意识到自己的悲伤:我写书,我送书给你看,我走了那么远,就是想和你站在一起啊。阿阑突然跳下车,不知道自己是在哪里。她看到一座正在拆的房子。一座小小的古建筑,在一大片在建的广场之中,在大刀阔斧建设的中央,像洋流湍急环绕的一座孤岛。水流中的孤岛。它的房檐、它的灰墙、它的窗棂。从容、古旧、孤立无朋。她向它走去,不知为什么,莫名被吸引。危险而又静谧。

她走着,忽然在墙上看到了姐姐。一个清晰的身影。她向那影子跑去,离近了才发现,那是自己映在旁边工地里靠墙放置的大玻璃板里的倒影。路灯将人映得澄亮。黑色的裙子,黑色的鞋,金属的项链,镜子里的脸。她再仔细看,发现镜子里是姐姐。她看到姐姐的眼睛和笑容。

是你吗?姐姐。

阿阑伸手碰触清楚映照着倒影的大玻璃,玻璃很凉。是的,是你。我知道是你。她好像松了口气似的笑了。

我知道,你没有离开,你一直都在的。她看到镜子里的人向她笑了一下。她心里有一种酸涩的释然。她站在大玻璃前面,落满石灰的废墟台阶上,抬起手,轻轻触摸镜子里的人的脸庞。镜子里的人眼神怜爱而忧伤。她的指尖没有触感。背后夜行的汽车呼啸而过,刮起她的头发和衣角。

你一直都在对不对?姐姐。我知道你一直在。

这才是真正的你。你没有走。阿阑的手继续抚摸镜子。姐姐,你知道吗?我很想你。突然一瞬间,镜子里的风景变了。玻璃尽头出现高二那年的铁道边,杂草茂盛,头顶是明亮的阳光。姐姐在前面轻捷地跑,头发一甩一甩,阳光照在头发梢上,金棕色发亮,穿着黑色短裙。姐姐就那么跑着,像一头小鹿,背影轻捷,脚步悦动,却并不真的跑远,像是在等她。

阿阑感到天启。她抬起右脚,轻轻跨越镜子的边界,走进去。镜子的波纹悠荡了几下,很快回到平静如湖。她感觉进入了真正的自己,在镜子里奔跑起来,脚下的杂草触感柔软。黑色的短裙在阳光下发亮。她觉得身体充分解放了,心也变得轻盈。她的眼睛被照亮了。她很快乐,从来没有这样快乐。她的脸上充满笑容。她飞了起来。她笑了。她回头看。她知道自己很美。第二天早上,有人在拆迁的土地庙前,发现了一个昏迷不醒的女孩。在她昏倒的地方,身边的玻璃上出现一个漂亮女孩在奔跑。画面印在玻璃上,面容很像前几年出名的一个写作的女孩。人们来往经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