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的发展课件_第1页
依恋的发展课件_第2页
依恋的发展课件_第3页
依恋的发展课件_第4页
依恋的发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ttachmentDevelopment

依恋的发展AttachmentDevelopment

依恋的发展动物世界温馨的母子亲情动物世界温馨的母子亲情人类伟大的母爱——母爱如水,滋润心田上世纪感动一代人的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主题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人类伟大的母爱——母爱如水,滋润心田上世纪感动一代人的电影—不同发展阶段的人际关系亲子依恋在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哪种社会关系更重要?这些关系的特征是什么?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人际关系不良会对其他方面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同伴关系浪漫关系不同的发展阶段婚姻关系不同发展阶段的人际关系亲子依恋在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哪种社会依恋的发展1.依恋的定义与发展阶段2.依恋的个体差异与测量3.依恋安全性的影响因素4.依恋与个体后期发展5.依恋研究新进展依恋的发展1.依恋的定义与发展阶段2.依恋的个体差异与测量3

依恋是一种相互关系;日常同步性在婴儿与照料者的依恋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1依恋的定义

指个体与某一特定个体(抚养者,或他人,或群体)间一种强烈、持久、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情感联结。(emotionalbonding,Bowlby,1969)

依恋是一种相互关系;1.1依恋的定义指个体与某一特定个1.2依恋的发展阶段基本依恋的发展阶段

(Schaffer&Emerson,1964,苏格兰儿童)跨文化研究表明,依恋的发生时间有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但发展模式却基本一致。非社会性阶段无差别依恋阶段特殊依恋阶段多重依恋阶段6周~6、7个月7~9个月10~18个月0~6周1.2依恋的发展阶段基本依恋的发展阶段非社会性阶段无差别依MotherasSecureBaseMotherasSecureBase1.3依恋的理论精神分析理论Iloveyou,becauseyoufeedme.学习理论Rewardleadstolove.认知理论Toloveyou,Imustknowyou.习性学理论PerhapsIwasborntolove.1.3依恋的理论精神分析理论Iloveyou,bec劳伦兹的“印刻”反应“印刻”现象:年幼者在出生早期的关键期里,天生就能学会跟随并依恋一个活动的目标(通常是母亲)。这是一个自动的过程——幼禽不用教就会跟随;

印刻只会在幼禽出生后的关键期内形成;

印刻是不可逆转的,只要小鹅开始追随一个特定的目标,不管这个目标是它的母亲还是劳伦兹,它都会一直依恋下去。劳伦兹的“印刻”反应“印刻”现象:年幼者在出生早期的关键期里1.4两种依恋相关的恐惧陌生人焦虑婴幼儿在陌生人接近时表现出的恐惧和戒备反应;8-10月达到顶峰,2岁时逐渐下降;分离焦虑婴幼儿在同依恋对象分离时表现出的恐惧与戒备反应;6-8月时出现,14-18个月达到顶峰,强度与频率在婴儿期和幼儿期逐渐下降;1.4两种依恋相关的恐惧陌生人焦虑www.themegal2.1依恋的个体差异依恋的个体差异(Ainsworth,1978,1983;Main&Solomon,1986,1990)安全型依恋secureattachment约65%焦虑型/抗拒依恋resistantattachment约10%回避型依恋avoidantattachment约20%错乱/混乱型依恋disorganized/disorientedattachment

2.1依恋的个体差异依恋的个体差异安全型依恋焦虑型/抗拒依早期亲子依恋的类型安全型依恋(65%)回避型依恋(20%)抗拒型依恋(10%)混乱型依恋

有母亲在时,这类婴儿会在以妈妈为中心进行独自探索,母亲是“安全基地”;当母亲离开时,婴儿会有明显的不安;当母亲返回时,婴儿会跑上前,要拥抱等母亲在场时,这类婴儿对待陌生人很随和大方

早期亲子依恋的类型安全型依恋(65%)有母亲在时,这类婴儿安全型依恋(65%)回避型依恋(20%)抗拒型依恋(10%)混乱型依恋

这类儿童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母亲不是“安全基地”;对母亲的情感联系和依赖较少;

当母亲离开时,婴儿很少表现出抑郁;显得很冷漠;当母亲返回时,也没有温暖的回应。对待陌生人有时很随和大方,有时又很冷漠。

早期亲子依恋的类型安全型依恋(65%)这类儿童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母安全型依恋(65%)回避型依恋(20%)抗拒型依恋(10%)混乱型依恋

与母亲在一起时也无法把母亲作为安全探索的基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有点大惊小怪。显得很警惕,

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出极度反抗。母亲回来后,表现的很矛盾:想亲近母亲,又对母亲的离去很生气,发脾气,从而抵抗母亲的温暖性安慰。对陌生人相当戒备。早期亲子依恋的类型安全型依恋(65%)与母亲在一起时也无法把母亲作为安全探索安全型依恋(65%)回避型依恋(20%)抗拒型依恋(10%)混乱型依恋早期亲子依恋的类型混合了回避型与抗拒型依恋的特征,对是接近还是回避照料者犹豫不决;他们可能在靠近母亲的过程中突然跑掉,也可能在母亲接触他的过程中突然情绪爆发;安全型依恋(65%)早期亲子依恋的类型混合了回避型与抗拒型2.2.依恋的测量依恋的测量工具陌生情景测验Strangesituationstest(Ainsworthetal,1978)儿童进行20分钟的游戏,并使照看者及陌生人进出房间,从而再现出大多数儿童在生活中会遇到的熟人、陌生人情境变换。观察儿童行为的三个方面:①探索行为;②对陌生人和分离的反应;③与照料者的重聚;测量结果:安全型、抗拒型、回避型、组织混乱型用于测量1~2岁儿童依恋2.2.依恋的测量依恋的测量工具陌生情境测验的八个情境情境编号情境描述情境编号情境描述1母亲(M)与婴儿(I)进入一个不熟悉的房间5M返回,招呼I并安慰I,S离开(3分钟)2M坐下来,I自由探索(3分钟)6M离开,I独自待3分钟3陌生人(S)进入房间,站在旁边1分钟,和M说话1分钟,蹲下和I玩1分钟;7S进来,尝试安慰I(3分钟)4M离开,S和I玩(3分钟)8M返回,S离开,M安慰I,坐旁边看I玩3分钟陌生情境测验的八个情境情境编号情境描述情境编号情境描述1母亲依恋的发展课件依恋的发展课件依恋的发展课件依恋的发展课件依恋的发展课件依恋的发展课件2.2.依恋的测量依恋的测量工具依恋行为Q分类法AttachmentQ-set,AQS(Waters&Deane,1985)适合1-5岁儿童一位观察者,90种与依恋有关的行为对儿童的表现进行评分(很符合-很不符合,9类)测量结果:依恋安全性的高低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中文版(吴放,邹泓,1994)2.2.依恋的测量依恋的测量工具2.2依恋的测量依恋的测量工具成人依恋访谈AdultAttachmentInterview,AAI(George,Kaplan&Main,1985)18或20道半结构访谈,主要涉及受访者早期与父母的关系和情感体验。通过分析将成人依恋分为四类:安全—自主型(secure/autonomous)不安全—拒绝型(insecure/dismissing)不安全—先占型(insecure/preoccupied)不安全—悬而未决型(insecure/unresolved)2.2依恋的测量依恋的测量工具安全型规避型全神贯注型恐惧型因为亲密和自主性而感到舒适全神贯注于人际关系回避亲密关系反向依赖惧怕亲密关系社交回避依恋类型对自己的看法积极消极积极消极对别人的看法成人的依恋类型安全型规避型全神贯注型恐惧型因为亲密和自主性而感到舒适全神贯2.2依恋的测量依恋的测量工具成人依恋问卷AdultAttachmentQuestionnaire,AAQ;1993,200194个项目,14个分量表,2001年修订中国版母亲不爱,父亲不爱,母亲嫌弃,父亲嫌弃;母亲角色倒置,父亲角色倒置,母亲消极纠缠,父亲消极纠缠;对母亲愤怒,对父亲愤怒,对母亲理想化,对父亲理想化;对死者悼念,对失去亲人恐惧,对父母影响的评价等。2.2依恋的测量依恋的测量工具2.2.依恋的测量依恋的测量工具成人依恋量表AdultAttachmentScale,AAS包括3个分量表,分别是亲近、依赖和焦虑,共18个项目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rienceofcloserelationship,ECR包括2个分量表,分别是回避和焦虑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nventoryofParentandPeerAttachment,IPPA(Greenberg&Armsden,1987)2.2.依恋的测量依恋的测量工具30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PPA)为研究青少年的依恋和心理适应所发展出的量表(Armsden&Greenberg,1987)母亲、父亲与同伴三个量表,每个分量表25个项目,共计75个项目信任、沟通与疏离感三个维度11、母亲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12、我会把自己的问题和烦恼告诉母亲。13、我生母亲的气。14、母亲鼓励我说出自己的困难。15、母亲理解我。1、我母亲尊重我的感受。2、我认为母亲很称职。3、母亲能够接受我目前的一切4、遇到重要的事情,我喜欢征求母亲的意见。5、我心烦的时候,母亲总能察觉到。30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PPA)为研究青少年的依恋和心理适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李同归,加藤和生.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心理学报,2006,(3)回避分量表共18题.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回避分量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焦虑分量表共18题.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焦虑分量表33国外主要的成人依恋测量工具

参考文献:33国外主要的成人依恋测量工具

参考文献:3、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照料方式假说气质假说整合的观点3、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照料气质假说整合的3、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照料方式假说(Ainsworth,1979)儿童的依恋类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受到的照料方式。敏感性(准确)敏感-不敏感、接受-拒绝、合作-干涉、易接近-忽视与依恋相关的母亲照料方式的特点反应性(快速、适当)积极的情绪表达(关爱)社会刺激量反应的连续性和可预见性3、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照料方式假说(Ainsworth,3、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反对意见结论气质假说依恋行为反映气质类型为什么与其中一方形成不同的依恋类型?为什么随照料者的照料方式而改变?关于儿童的气质、社会行为、母亲的照料方式的研究适合儿童气质类型的照料方式应是最佳方式。

无法适应婴儿气质品质的有高度压力或没有弹性的照料者,容易发展不安全依恋。气质假说(Kaman,1984)3、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反对意见结论气质假说依恋行为反映为3、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整合的观点儿童气质、生理特征(早产儿、药物麻醉儿、丑陋)童年经历、计划外出生等。环境因素婚姻关系社会支持(配偶与亲属、朋友等)经济状况、工作压力、重大压力事件、干预训练、文化传统。母亲照料方式自我效能感性格童年经历期望3、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整合的观点儿童环境因素母亲3、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研究采用元分析法探究了虐待和各种社会经济风险对依恋安全性和组织混乱的不同的影响。55项研究中的4792名儿童被调查,其中有59名未受虐待的高风险孩子和10名被虐待的孩子。结果发现生活在高风险(包括虐待)条件下的孩子比生活在低风险家庭的孩子表现出更少的安全型和更多的组织混乱型依恋。被虐待的孩子比其他高风险的孩子表现出更少的安全和更多的组织混乱(Cyretal.,2010)。由于父母与孩子的分离、有关父母不在的混乱的交流、被限制的与父母的接触和不稳定的照看安排,父母被监禁可能会影响导致孩子的不安全依恋(Murray&Murray,2010)。3、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研究采用元分析法探究了虐待和各种社会影片:生母养母的战争Whodecideswhatmakesamother?生母:吸毒、弃婴——戒毒、单身母亲养母: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和睦影片:生母养母的战争Whodecideswhatmak“她自小就没有得到过爱,长大了,怎么会懂得去爱自己的孩子?”

“她自小就没有得到过爱,长大了,怎么会懂得去爱自己的孩子?”4.依恋与个体后期发展不同依恋类型儿童后期发展的比较研究早期社会性剥夺的不良影响成人依恋研究4.依恋与个体后期发展不同依恋类型儿童后期发展的比较研究4.依恋与后期发展

基本假设儿童从健康依恋所获得的温暖、信任和安全感是未来生活中具有良好心理功能的基础亲密的人际关系害怕、退缩4.依恋与后期发展基本假设4.依恋与后期发展三种发展模式有机体模式早期表征构成了一种特质,这种特质可以持续很长的时间。背景模式要想理解心灵的意义,必须将其置于正在发生的事件中去考察。成人当前的表征完全取决于当前的环境。交互作用模式当前的环境与过去的表征交互作用而构成现在的表征。4.依恋与后期发展三种发展模式4.依恋与后期发展理论依据弗洛伊德婴儿期的情绪事件及经验母亲与婴儿间稳定的情感关系的形成对正常的人格

和社会性发展是绝对必须的。埃里克森父母是儿童探索环境的安全基地,可以发展基本信任感哈洛和席尔斯与母亲的亲密接触,能使婴儿获得各种社会技巧4.依恋与后期发展理论依据Sullivan的对象理论早期经历,尤其是与母亲的关系。假定儿童会对环境中的重要他人产生无意识的表象,儿童内化父母形象的方式影响到儿童与身边重要他人建立有价值的依恋关系的能力体验到父母的爱,安全依恋婴儿长大会形成一个安全的与别人建立信任关系的无意识的内部工作模式一个人与他人交往的方式是在童年早期的人际交互作用中建立的(模式)Sullivan的对象理论4.1不同依恋类型儿童后期发展的比较研究研究一:明尼苏达的亲子研究项目(Sroufe,Carlson,&Shulman,1993)假设:早期发展阶段发现的个体差异与后来观察到的人格发展差异有关,特别是与社会关系的形成有关方法:1974-1975年267名怀孕9个月左右的妇女第一年测量7次,后三年各2次,以后每年一次测查其气质、智力、父母与儿童交互作用,同伴关系4.1不同依恋类型儿童后期发展的比较研究研究一:明尼苏达的研究一:明尼苏达的亲子研究项目学前人格差异:依赖性,自我复原力人际关系:同伴,师生关系童年中期(10-11岁)情绪健康,自信,社会能力,社会技能,自我弹性;青春期(14-15岁)

4.1不同依恋类型儿童后期发展的比较研究研究一:明尼苏达的亲子研究项目4.1不同依恋类型儿童后期发不同依恋类型儿童后期发展的比较研究二: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关系社会控制理论(Hirschi)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个人和社会建立起强度不同的社会联系,这些社会联系可以防止个人去犯罪社会联系:依恋奉献参与和信仰1969,4000名犯罪人,对青少年犯罪最强的预测变量是缺少对父母的尊重和依恋。不同依恋类型儿童后期发展的比较研究二: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犯罪行研究二: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关系母爱剥夺论(Bowlby)在3岁之内没有机会和养护者建立起安全依恋、突然与养护者长时间分离或频繁更换养护者,都可能使孩子形成精神病态人格和问题行为。对44名少年小偷生活史的研究5岁前经历过分离,或6个月以上分离,17人,抑郁14人不同依恋类型儿童后期发展的比较研究二: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关系不同依恋类型儿童后期发研究二: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依恋质量:低质量的养育行为和不良的环境因素会使亲子依恋与反社会行为的关系加强依恋类型:焦虑型依恋可以预测青少年16至18岁的犯罪行为的增多(Allen)研究二: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关系4.2早期社会性剥夺的不良影响动物的社会性剥夺实验——哈洛的恒河猴研究4.2早期社会性剥夺的不良影响动物的社会性剥夺实验——哈洛的4.2早期社会性剥夺的不良影响人类的社会性剥夺研究——设施儿童/收养儿童/剥夺性侏儒症(deprivationdwarfism)4.2早期社会性剥夺的不良影响人类的社会性剥夺研究——设施儿4.2早期社会性剥夺的不良影响为什么早期剥夺是有害的?母爱缺失假说maternaldeprivationhypothesis);社会刺激假说(socialstimulationhypothesis),习得无助感(learnedhelplessness)。早期剥夺的治疗与康复4.2早期社会性剥夺的不良影响为什么早期剥夺是有害的?4.3成人依恋研究

概念成人依恋指成人当前“与依恋有关的心理状态”(Stateofmindwithrespecttoattachment)两种研究取向发展临床取向的研究社会人格取向的研究

4.3成人依恋研究概念发展临床取向的研究成人依恋相关因素稳定性:婴儿期依恋类型vs成人阶段的依恋类型代际传递:父母的依恋类型和养育行为,对子女的依恋模式的影响1995年,850对,测量依恋类型;400对父母的依恋类型与对儿童需要的敏感性,支持性和温暖;1997年,4000对,母亲的养育行为与婴儿的依恋发展临床取向的研究成人依恋相关因素发展临床取向的研究成人依恋相关因素心理适应、心理问题1)焦虑依恋类型与焦虑敏感性分数(Peter,2002)依恋状况和行为抑制性分数是焦虑失调的重要原因(Carl,2002)发展临床取向的研究成人依恋相关因素发展临床取向的研究2)抑郁78%的精神病患者,75%的抑郁症患者,84%的焦虑症患者、64%的物质成瘾者,93%的摄食障碍患者,以及92%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在成人依恋访谈中被评为不安全依恋。(Fonagy,1996)3)受虐史身体受虐与受忽视儿童的依恋类型(回避依恋与矛盾依恋)与攻击水平(高危攻击与脱离社会)(Robert,2001;Ricky,2001)发展临床取向的研究2)抑郁发展临床取向的研究成人依恋相关因素应对策略寻求社会支持压力,情绪应对躯体障碍、敌意和回避发展临床取向的研究成人依恋相关因素依恋影响因素研究亲密关系记忆Autobiographicalmemoryphenomenologyandcontentmediateattachmentstyleandpsychologicaldistress—Sutin,AngelinaR.;Gillath,Omri.JournalofCounselingPsychology56.3(Jul2009):351-364研究一研究假设1)记忆特点在依恋回避型与抑郁的关系起中介作用2)记忆特点在依恋焦虑型与抑郁的关系起中介作用依恋影响因素研究亲密关系记忆依恋影响因素研究研究一变量依恋类型——ECR测得,分为焦虑型和回避型亲密关系记忆特点:记忆的连贯性、记忆带来的情绪效价(积极VS消极)、情绪强度抑郁症状被试454名本科生(年龄:M=19.69,SD=1.66;63%单身)依恋影响因素研究研究一依恋影响因素研究亲密关系记忆-研究一测量工具PANAS(Watson,Clark,&Tellegen,1988)测量回忆带来的情绪,5点评分积极情绪分量表(坚定的、热情的、兴奋的、受鼓舞的、自豪的、坚强的)(α=.85)消极情绪分量表(羞耻的、悲伤的、愧疚的、敌意的、惊慌的、心烦的)(α=.75)依恋影响因素研究亲密关系记忆-研究一依恋影响因素研究亲密关系记忆-研究一测量工具MemoryExperienceQuestionnaire(Sutin&Robins,2007)5点评分(不同意到同意)coherence:e.g.Icanpicturethismemoryingreatdetailinmymind(α=.92-美好回忆,α=.91-不好回忆

)Enmotionalintensity:e.g.AsIamrememberingtheeventnow,myfeelingsareveryintense(α=.78-美好回忆,α=.70-不好回忆

)依恋影响因素研究亲密关系记忆-研究一依恋影响因素研究亲密关系记忆-研究一测量工具Mini-MoodandAnxietySymptomQuestionnaire(MASQ;Watsonetal.,1995)26个条目,5点评分α=.92ECR(Brennan,Clark,&Shaver,1998)测量依恋类型,分为焦虑型(α=.92)和回避型(α=.94)依恋影响因素研究亲密关系记忆-研究一依恋影响因素研究亲密关系记忆-研究一程序让被试网上填写依恋问卷和抑郁症状问卷几天后,再让回想一段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和另一半(以前的或者现在的)的美好/不好的回忆,然后让被试填写PANAS和MEQ评价回忆依恋影响因素研究亲密关系记忆-研究一依恋影响因素研究亲密关系记忆-研究一结果依恋类型与回忆效价、连贯性、情绪强度的相关回避型1)美好回忆:

积极情绪、连贯性、情绪强度负相关

消极情绪正相关2)不好回忆:

只与连贯性负相关焦虑型1)美好回忆:

与连贯性负相关2)不好回忆:

消极情绪、情绪强度正相关依恋影响因素研究亲密关系记忆-研究一回避型焦虑型依恋影响因素研究影响因素2:亲密关系记忆-研究一结果回忆效价、连贯性、情绪强度的中介作用1)回避型:连贯性在回避型依恋与抑郁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依恋影响因素研究影响因素2:亲密关系记忆-研究一1)回避型:依恋影响因素研究讨论连贯性的作用连贯记忆具有自我理解、人生赋予意义的功能。回避型依恋的人回忆更不连贯,不连贯使得他们没法自我了解、与别人有效沟通,所以会产生不被理解、不被信任的感觉,甚至产生无价值感,而这与抑郁有很大的关系不安全依恋是记忆不连贯的原因还是结果?为什么消极情绪、情绪强度没有起中介效应?研究中对回忆做了限定,让被试回忆对某一特定关系中的美好和不美好回忆,这和现实情况不一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会自动回忆出某种回忆研究二:1)实验法启动依恋类型,以更有力地说明中介作用2)让被试自由回忆,提高生态效度依恋影响因素研究讨论研究二:社会人格取向的研究——我很容易与人接近,信赖他们或让他们信赖我是件开心的事。我不怎么担心被抛弃或害怕别人离我太近。——与他人接近让我不安;我很难完全相信、依靠他们。有人对我太亲近时我会很紧张,并且爱侣想让我更亲近一点我也有点不自在。

——我想让人亲近我,可别人不情愿。我常担心我的同伴不是真的爱我或者想离我而去。我和他人完全融为一体,可这个愿望有时会吓跑别人。社会人格取向的研究——我很容易与人接近,信赖他们或让他们信赖社会人格取向的研究成人依恋相关因素社会认知自我工作模型关注对自我价值的判断、自我概念的平衡整合以及自我的稳定性他人工作模型个体获得安全依恋表征会产生积极情感作用职业发展安全依恋能够促进个人身份认同和职业选择的探索社会人格取向的研究成人依恋相关因素社会人格取向的研究成人依恋相关因素亲密人际关系安全依恋:幸福、友谊、信任;回避:害怕接近、情绪起伏、嫉妒;焦虑或矛盾:强迫性抢先占有、渴望团聚、极端的性吸引、情绪的极端化和嫉妒。沟通和自我表露归因和冲突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