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人的社会化第十章人的社会化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狼孩的故事狼孩的故事第一节
什么是人的社会化第一节什么是人的社会化一、人的社会化的概念及涵义概念: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刚出生的人:生物意义上的人(生物人)通过长期的社会化:社会的人一、人的社会化的概念及涵义概念: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的涵义的两个方面:狭义的方面:人的社会化指从人的出生到其成为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即青年这一阶段。广义的方面:一个人学习社会文化的过程伴随其一生。人的社会化的涵义的两个方面:狭义的方面:广义的方面:“个体内化”:是指个体将社会教化的内容转化为自身的行为模式、人格特征、思维方式的过程。个体内化涉及多种形式,如:模仿学习、观察学习、角色扮演等。在社会化的不同阶段,个体内化的主要形式不同,同时这些方式也并非一定是单独起作用的。“个体内化”:是指个体将社会教化的内容转化为自身的行为模二、人的社会化的特点一是强制性。个人在受化过程中,常常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往往要靠社会的强制性教化才能达到社会化目的。二是能动性。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学习什么、接受什么,都有一定的选择性,甚至会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对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并不只是一味被动地接受,而是具有一定的能动性。
二、人的社会化的特点一是强制性。个人在受化过程中,常常缺乏主三、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技能社会化2.政治社会化
3.行为社会化4.性别角色社会化三、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技能社会化第二节
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条件第二节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实践,是实现个人社会化所不可缺少的三个必要条件。无论缺少哪一方面,都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社会化程度和水平。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实践,是实现个人社会化所不可缺一、遗传因素第一,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
第二,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第三,人有较强大的学习能力第四,人有语言能力。
一、遗传因素第一,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第二,人有较长的关于智商和情商关于智商和情商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指影响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全部社会环境,也称文化环境。它是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邻里、工作单位、社去、大众传播媒介。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指影响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全部社会环1.家庭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因为:①童年期是人生社会化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化主要通过家庭来进行。②个人首先通过家庭获得社会地位。③家庭成员状况深刻影响个体的行为模式。④父母施教是最初的社会化途径。
1.家庭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因为:父母的行为是个体行为的第一参照系父母的行为是个体行为的第一参照系父母赞赏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父母赞赏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沟通方式不当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吗?沟通方式不当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吗?2.学校
重要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它对儿童进行了长期的系统教育,这对于儿童社会行为的形成是最为重要的;第二,学校是社会的雏形,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进行着各种形式的社会互动;第三,儿童在学校学到的是各种社会角色、角色规范与角色期望;第四,儿童在学校学到了社会评价的各种规则与规范。2.学校重要性主要表现在:3.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是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文化等条件建立起来的同伴或朋友关系,对个人社会化有着特殊的影响。特点:
1.社会化过程的限制和陈规最少;2.选择余地最大;3.个人是在无意中社会化;4.多按自己的兴趣社会化;5.带有鲜明的年龄、性别和文化特征。
3.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是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文4.邻里
是个体未来生活的大社会的雏形,情形复杂多变,对个体个性的形成、人生观的塑造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代的“孟母三迁”,都属于这一道理。
4.邻里是个体未来生活的大社会的雏形,情形复5.工作单位
对于社会化的作用:1.模仿、学习工作技能2.培养人际交往能力3.影响个性养成4.积累人生经验5.工作单位对于社会化的作用:6.社区社区是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影响着人的社会化的各个方面。
6.社区社区是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7.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媒(massmedia)是指人们进行沟通与信息交流的各种手段与工具,主要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
当前的大众传媒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与教育问题关系最密切的是两个方面:1.大众传媒所宣传的参照系过多,进而导致儿童的榜样群体多元化,儿童在社会学习和社会参与方面反而无所适从;2.“教育功能缺失”现象;7.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massmedia)是三、生活实践生活实践是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个人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个人在生活实践中实现社会化的具体途径有三:一是观察学习;二是角色扮演;三是知识积累;
三、生活实践生活实践是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个人社会化第三节
关于社会化的理论第三节
关于社会化的理论西方人的社会化理论G.W.奥尔波特的自我意识形成三阶段库利的“镜中我理论”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艾利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西方人的社会化理论G.W.奥尔波特的自我意识形成三阶段库利的一、自我意识形成三阶段(G.W.奥尔波特)生理自我(8个月---3岁)社会的自我(3岁---13、14岁)心理的自我(青春期---成年)一、自我意识形成三阶段(G.W.奥尔波特)生理自我(8个月-二、镜中之我或镜映之我(库利)自我是社会的产物,经历了三阶段:首先,我们觉察到我们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其次,我们领悟了别人对我们行为的反应;第三,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来评价我们的行为,进而获得自我的概念。
他人是一面镜子,我们从他人那里感受到自己和理解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二、镜中之我或镜映之我(库利)自我是社会的产物,经历了三阶段人的社会化课件人的社会化课件人的社会化课件“我看人看我”:人其实是用他人看待自己的眼光看待自己。比如小时候爸妈老师认定你是好孩子,你也就觉得自己是好孩子,反之亦然。这几乎是太自然了,自然到你自己完全没有觉察。“我看人看我”:人其实是用他人看待自己的眼光看三、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
他把自我分为两个部分:“主我”(I)与“我”(me)。
主我包括每个人自发的、独一无二的“自然特征”。-----非社会化的自我
客我是自我的社会部分-----是受到他人的行为和态度、社会道德规则和组织制度制约的那部分。——社会化的自我自我的发展实际上是主我与客我连续的交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我不断地对变化着的客我做出反应。三、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他把自我分为两个部分:“主我”(米德“自我发展三阶段论”
1、
模仿阶段(imitationstage):主要指人生最初的两年时间。——
真正的客我尚未发展起来
2、
嬉戏阶段(playstage):从两岁开始,大约持续几年时间。——客我得到发展3、
游戏阶段(gamestage):三、四岁开始,儿童逐渐走出家庭,与更多的人和群体发生联系。———客我的形成过程逐渐完成
米德“自我发展三阶段论”
1、模仿阶段(imitation四、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
本我是由一切与身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本我的活动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一味地追求无条件、一时的满足。
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它是关注现实的一部分,受现实的陶冶变得识时务,不盲目去追求快乐。它使人能在现实生活中理性地、正常地生活。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我们希望自己是怎样一个人,是理想的自我。它遵循道德标准,是我们生活中的典范。
四、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1982年7月11日
大学生张华为抢救群众牺牲1982年7月,西安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二大队学生张华因跳入化粪池营救一位不慎落入池中的老农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就在张华舍身救人的事迹广为传播,张华本人也被授予烈士称号并成为全国大学生学习的榜样的时候,一场围绕着张华的争论在全国大学生中展开。思考指导张华的行为的是本我、自我还是超我?1982年7月11日
大学生张华为抢救群众牺牲1982年7月自我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自我受三个主人的影响。1.自我受现实的影响,要求我们的行动符合现实;2.自我又受本我的影响,本我的原始本能冲动时不时地想让我们只一味地追求快乐;3.自我还受超我的影响和指导。自我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自我五、艾利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艾利克森(E.Erikson)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但他进行了修正。弗洛伊德强调本我、重点研究儿童期;艾利克森强调“理性”的自我,注重人格在人一生中的发展。艾利克森把自我的发展分为8个心理阶段,每一个阶段自我都需要解决不同的“认同危机”。
五、艾利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艾利克森(E艾利克森的八个“认同危机”婴儿期:信任与不信任儿童早期(幼儿期):自主与怀疑学龄前:主动与内疚学龄期:勤奋与自卑青春期:认同与角色混乱青年时期:亲密与孤独中年期:代际关怀与沉溺自我老年期:完美与绝望艾利克森的八个“认同危机”婴儿期:信任与不信任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社会化研究的主要贡献是他描述了儿童在不同的认知发展阶段是如何思考的、用什么工具获得知识等问题。皮亚杰着重于人的智力能力的增长,关注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人是如何对自身以及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做出日益复杂的判断的。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社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1岁半到2岁2岁左右到7岁7到12岁12岁到15岁感觉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形式操作阶段
根据感觉器官获得对周围的认识,如触摸、走路、坐、探索等。他们的行为也从偶然到有目的。儿童逐渐学会在大脑中建构和再构客体,对他们来说,"视线以外的东西"意味着是不存在的。
学会使用和理解符号、学会说话等。此期,他们是高度的自我中心主义者,完全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他们往往把精力集中在情境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例如,他们会认为一个高而窄的杯子比宽而矮的杯子能装更多的水,即使他们看到第一杯里的水倒进了第二个杯子而未满出,也如此。
能形成关于事物之间联系的概念,并能根据事物的因果关系加以联想,也开始发展出了从他人角度想象自我的能力。
发展出高度的抽象思考能力,可以对现实的可能性进行思考,建构理想,并对未来进行推理。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1岁半到2岁2岁左右到7岁7到12岁第四节
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及结果第四节
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及结果一、人的社会化的过程早期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一、人的社会化的过程早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
(一)早期社会化早期社会化也称基本社会化、未成年人社会化,指人的社会化的初级阶段。主要是通过家庭、邻里、幼儿园及学校来进行。
婴儿期至青少年时期
(新生儿---20岁左右)
(一)早期社会化早期社会化也称基本社会化、婴儿—学龄初期的社会化少年期社会化青年社会化婴儿期(0-3)幼儿期(3-6、7)学龄初期(6、7-11、12)1.成长的烦恼2.心理上的断乳3.代沟婴儿—学少年期社会化青年社会化婴儿期(0-3)幼儿期(3-6全国最小的大学生10岁的大学生张炘炀,是从2005年全国统一高考中冒出来的新闻人物。他用了4年的时间,学完了从小学到高中的课程,轻松考上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入学半年多,张炘炀的自理及与人沟通能力得到提高,数、英功课排名前列,但那些需要生活阅历、知识积淀的科目的成绩尚不尽如人意。全国最小的大学生10岁的大学生张炘炀,是从2005年全国统一(二)继续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指继早期社会化之后的成年人的社会化,分为中年社会化与老年社会化两个阶段。继续社会化之所以成为人的社会化必须的过程,原因在于:
一是因为早期社会化的内容较为简单,且个体的生活经历较少,而一进入成年期,生活和社会关系等都复杂化了,社会赋予个体许多新的角色、责任和义务。
(二)继续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指继早期社会化之后的成年二是社会的急剧变迁,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生产条件的改变、居住环境的变迁等等,使早期社会化的许多知识、技能、观念变得陈旧、过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继续社会化主要通过成人教育、职业培训、业余学习、专业进修等途径获得。
继续社会化——“活到老,学到老”二是社会的急剧变迁,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三)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指个体从原有的生活方式向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转变、适应和文化内化的过程。它意味着个体放弃了原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以认同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两种情况:
1.主动的再社会化
2.特殊的、带高强制性的社会化,它的教化对象是越轨者。
(三)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指个体从原有的生活方式向另一二、人的社会化的结果
1.获得人格和自我2.培养社会角色3.实现文化转移4.完成世代交替
二、人的社会化的结果1.获得人格和自我2.培养社会角色3.1.获得人格和自我
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化而形成的观念、态度、性格与习惯等,是一个人比较复杂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的总和。
自我:也称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社会存在及其状况的觉察,是对属于自己的社会、生理、心理特征及状况的认识。
1.获得人格和自我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个体意识的发展人被神的光彩笼罩“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我是凡人,我有凡人的要求”。“用心灵的眼睛去注意自身”(笛卡尔)个体意识的发展人被神的光彩笼罩“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我
23岁的马加爵是云南某大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因与同班4名同学发生矛盾,为报复泄愤,于2004年2月13日至15日先后将4名同学全部杀害。马加爵最终被判死刑,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但这一事件同时也敲响了警钟,马加爵的悲剧根源有许多,但一个不可忽视的就是其脆弱的心理素质。从中学到大学,群居生活不可避免,走向社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更是必不可少。而从中学到大学恰恰是从家长的呵护到开始独立生活的转折点,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作为一个大学生以及今后成为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获得健康人格是极为重要的。关于马加爵现象的思考23岁的马加爵是云南某大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2.培养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和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个人社会化正是培养了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角色能力:一是分清自己角色类型的能力;二是健全角色扮演的心理状态;三是全面理解角色规范化的程度;四是明确角色目标;2.培养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和身份相(1)角色的多重性角色丛:个人处于某一位置所拥有的角色总和被称为角色丛。(2)社会角色的类型
第一,根据人们获得角色的途径不同,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第二,根据角色规范是否明确,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第三,根据角色所追求的目标,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1)角色的多重性(2)社会角色的类型第一,(3)社会角色的扮演
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去担任这一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规范去活动时,就是角色扮演。过程: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3)社会角色的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4)角色失调
人们的角色扮演过程中,不仅出现角色差距,而且遇到障碍和矛盾,甚至失败,这就是角色失调。两种情况:第一,角色冲突:在角色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书法教师职业能力测试卷:书法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与实施策略
- 2025年舞蹈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卷:舞蹈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技巧题
- 2025年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模拟试卷:金融风险管理框架与风险控制策略试题
- 环氧地坪涂装方案
- 2025年心理咨询师实操技能考核试卷:心理咨询技巧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应用试题
- 2025年监理工程师职业能力测试卷-工程监理规范解读
- 2025年平面设计师专业能力测试卷:数字媒体设计实战技能挑战试题
-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历年真题解析试卷
- 2025年小学英语毕业考试模拟试卷:英语语音语调口语流利度训练试题
- 2025年厨师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试卷: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高级实操试题
- 云梯高空作业车的施工方案
- 视觉设计基础
-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设计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6-09-03-03 陶瓷工艺品制作师(试行) 2024年版
- 安全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 中职教育基础模板课件《集合的概念 》
- 静密封知识完整版本
- 武汉铁路局招聘2024高校毕业生137人历年(高频重点复习提升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DL∕T 496-2016 水轮机电液调节系统及装置调整试验导则
-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
- 2024年江西省高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