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解读_第1页
李清照诗词解读_第2页
李清照诗词解读_第3页
李清照诗词解读_第4页
李清照诗词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10005组200910005组《声声慢》剖析

独处陋室,若有所思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它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光景又引起我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心扉、难以忍受了,特别是秋季骤热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却见一行行秋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夫君已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尽。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200910005组我来评清照李清照(1084---1156?),中国妇女文学史上最璀璨的巨星,五代、宋词坛与李煜齐名的双璧,所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杰是当行本色”(清沈谦<<填词杂说>>)。出身诗书世家的李清照自幼便负有才名,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之外,更能鉴赏金石篆刻。其中最为世人所称道的,是她那纤柔工细的宋词,并与秦观并列为婉约派之首。李清照生活在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战乱频繁的南宋初年。她以女性独特的情感体验与高超的艺术手法写作了大量婉约词,成为宋代婉约词之大家。李清照的文学作品反映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她的词作在思想内容上和词风上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作品绰约轻倩,自然妩媚,最能表达出年轻女性的活泼天真,真实的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主要写她个人生活和家庭遭遇,既有欢快之章,也有愁情之作。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簟玉秋)等。清照生于动荡的时代,历史给她烙上了不幸的印记。靖康之年(1127),金人围攻北宋都城汴京,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史称“靖康之变”。靖

康之难李清照被迫南渡,又遭遇丈夫病故家破人亡的打击,加上生活的困顿,使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与前期相比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

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本文就李清照后期词作反映的念旧情思与爱国情怀进行探究。200910005组一、深深的念旧情思

怀恋以往的美好生活。李清照的后半生可以说是在颠沛流离,孤苦无依中度过。为此,她怀着无比愁苦凄凉的心情写下了一篇篇催人泪下的念旧词作。“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面对风狂花尽,一片凄清的景象,女词人连梳头整装都没有心情了。“物是人非”中到底包含她多少辛酸的往事,多少痛苦的遭遇,使她变得如此脆弱,“欲语泪先流”。赏春、游春本是她最爱的活动,但原想泛舟的想法却无法付诸实施,因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春回大地时,词人想起了一起“感风吟月”的丈夫,可如今孤身一人,与丈夫阴阳相隔,连最爱的“试灯”、“踏雪”都感到“无意思”、“没心情”,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冷,消沉悲观。那种无尽的缅怀之情溢于言表。思念沦陷的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以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

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

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200910005组二、切切的爱国情怀

晚年的李清照生活动荡不安,四处飘零。在经过匈奴入侵、国破家亡之后的李清照,她的思想和艺术创作更为成熟了。她晚期的词作中更多了爱国主义的一腔情怀和对国事的深切关注。这种情感在《永遇乐》一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该词深刻地刻画出一种清醒的思虑着祖国命运,有着独到眼光的女词人的精神特质和严肃的人生态度。她不肯醉生梦死去追欢取乐,而是独自躲在一边思索着社会和人生的种种问题。作为身处乱世的知识分子李清照她不是只停留在个人不幸的哀怨中,她还积极参与爱国文学活动,与当朝官员探讨国事,如在《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中,以极其尖锐的语言质问统治者:“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西蜀万里尚能返,南内一闭何时开?”在《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诗中,直呼:“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多么豪爽、刚烈、无畏呀!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民族英雄将领在激发战士们的斗志,欲与敌军决一死战的场面,真不愧“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王国维<<人间词话>>)的高度赞誉。李清照挚热的爱国情怀更体现在《夏日绝句》中,诗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将项羽看作自己的偶像,希望当权者可以像英雄一样收复失地,振兴国家。其情发自内心,其势气吞山河。在缅怀英雄人物的同时,也强烈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诗人希望英雄横空出世,希望国家振兴、人民安康。李清照像一缕带香的风,总是越过历史的时空朝我们款款走来,走进人们空旷而幽深的心灵;她又像一片轻盈的云,总是隔着岁月的清流离我们盈盈远去,可永远也走不出人们追随的视线。她南渡后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念旧情思与爱国情怀,深深地振撼着我。200910005组易安的悲在国破家亡的年代,一个弱女子想用她的双肩挑起一个振兴南宋的重担,可是命运的坎坷、爱人的分离、国家的不堪一击……使得她不得不发出了愁苦的感叹。上天注定了在最动乱的年代去激发她的智慧、去发掘她的才情、去聚集她的勇气、去磨练她的意志,让一个站的更高、看的更远的李清照出现在历史的闪耀的银河中。易安的悲不仅仅只感叹于个人的哀苦,不仅仅是对上天的倾诉,她也同样的感慨着国家,感慨着这社会的动乱,她让自己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