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栗子山窑址出土器物艺术风格探微_第1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越窑栗子山窑址出土器物艺术风格探微目录TOC\o"1-2"\u摘要 1关键字 1Abstract 2keywords 2第一章栗子山窑址 3第一节越窑及其栗子山窑址 3第二节栗子山窑址出土情况 4第二章栗子山出土越窑瓷器的艺术语言 5第一节原料 5第二节造型 5第三节装饰手法 7第四节釉色 8第五节窑具及烧成 9第三章越窑栗子山出土瓷器的审美风格 9第一节釉色苍茫青灰 10第二节造型古拙生动 10第三节装饰古朴明快 11结语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PAGE14摘要越窑创烧了最早的青瓷,从而使中国成为瓷器的国度。越窑发展历经数朝,从东汉至宋,有长达千年的烧造时间。唐代越窑烧制地域较大,包含了余姚、上虞、绍兴、慈溪上林湖等诸多地区。栗子山窑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县。烧造时间大约在北宋时期。由于青瓷窑址区域内优质瓷土日趋匮乏、当时的政治因素等原因,越窑青瓷日渐衰落,这个时期应该是越窑发展的末期,栗子山窑址的出土器物正是这一转型时期的实物例证。希望通过对栗子山窑址的考察,能够对越窑历史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对窑系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关键字越窑青瓷栗子山窑址器物艺术风格AbstractCeladonofYuebringaboutasituationwheretheworldisgreatlyimpressedbychina.Itwasthefirstchinaexportedallovertheworldandalsothefounderofcreatingsophisticatedceladon,whichfastenedthetwogreatestkilnsoftheformation“northwhitesouthgreen”.ThedevelopmentofCeladonofYuewentthroughseveraldynasties,whichlastedaslongasathousandyears,showeditsstrongvitality.However,CeladonofYuesilentlyexitedthestageofhistoryinTheSongdynastywhichwasatpeakofthedevelopmentofporcelain,whichnotonlyduetothespringupofothernewkindsofporcelain,butalsowascloselyrelatedtothewayitdeveloped.TheverymaterialevidenceinthistransformationperiodisLiZiShankiln,wherewecangainmoreinformationaboutthehistoryofCeladonofYuebyinvestigation.Itispredictablethatadeepercognitionaboutthehistoryofdevelopmentofkilnswillnotbefarawayfromusinthefollowingstudy.keywordskiln;celadon;LiZiShankiln;glassware;styleofArt第一章栗子山窑址第一节越窑及其栗子山窑址图1.1.1栗子山窑址卫星图图1.2.1栗子山窑址栗子山窑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县观海卫镇里杜湖西岸栗子山南坡,小坝东侧,南距西埠头村0.5公里,北距枫树湾窑址1公里(图1.1.1)。窑址因建筑小坝遭到破坏,局部被湖水所淹图1.1.1栗子山窑址卫星图图1.2.1栗子山窑址慈溪博物馆《栗子山青瓷窑址》/news/open.asp?id=950越窑自东汉开始生产,经三国、两晋、南朝、唐,一直到宋,延续千余年,在这一千多年的烧造历史里,经历了创造、成熟、发展、繁荣和衰落几个大的段落,它是我国南方青瓷生产的重要产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越窑产品的使用对象上至皇室下供庶民。越窑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内涵最为丰富的古窑系陶瓷之一。堪称为“母亲瓷”。越窑瓷器胎质细腻、釉色温润,以青翠晶莹名闻天下。早在唐朝时期,“茶圣”陆羽在《茶经》中便将越窑列为唐代诸名窑之首。并且评论说“越瓷类冰”、“越瓷类玉”。越窑青瓷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并且对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的青瓷生产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浙江慈溪地区是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也是海上陶瓷之路的起点之一。上林湖还有周围的古银锭湖、杜湖、白洋湖地区有规模很大的青瓷窑址,这在当时铸造了唐宋时期越窑巨大的辉煌,堪称唐宋瓷都百度百科——越窑/view/152013.htm。百度百科——越窑/view/152013.htm第二节栗子山窑址出土情况从地表遗存判断(图1.2.1),此处为唐宋时期的窑址,堆积面积达8,000平方米,断面厚度约2.5图1.2.2栗子山残损窑床米,暴露窑床残长4米、宽2.6米,窑壁用长30厘米、宽16厘米、厚5厘米的砖头叠砌而成3(图1.2.2)。图1.2.2栗子山残损窑床从栗子山采集回来的标本看。器型以双耳执壶和侈口弧腹圈足碗居多,还有四系罐、瓶、盒、灯盏、器盖等;可能由于年代久远,并且常年的沙石掩埋,标本釉色较灰暗,有青灰、青黄等色,釉层薄而缺乏光泽;有的标本碗内底和壶腹部饰有刻划花,刻划线条粗糙呆板,常见的花纹有牡丹花、菊花、缠枝花等。别的装饰手法还有印花,主要装饰在壶的耳部,形状各异,纹样繁多;少见匣钵,器物多为明火装烧。从标本残片的胎、釉、装饰和烧造方法等方面观察,栗子山窑址的制瓷工艺处于越窑衰落的转型时期,已明显地趋向粗糙和草率,这反映了北宋晚期越窑开始走向衰落时的状况。栗子山窑址正处于越窑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从窑址采集到的标本大致都处于这一时期,透过这一些标本可以窥见唐宋时期越窑的工艺技术和审美趣向。第二章栗子山出土越窑瓷器的艺术语言第一节原料越窑青瓷是我国最早烧制成熟的青瓷器,其烧制已经超过了千余年,在我国的陶瓷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有很多专家学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越窑青瓷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整理。从栗子山采集回来的标本看,越窑青瓷的釉层很薄。通过阅读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的资料,大致知道了瓷釉采用的是钙釉配方,高温流动性好,容易形成薄釉。越窑青瓷的胎釉组成的是低铝高硅,并有一定量的杂质,体现了南方青瓷的用料特征。其中的杂质也体现了虽然当时的原料已经筛选过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远未达到精炼的要求叶喆民《中国陶瓷史》增订版2011-3第一版三联书社第七章《唐代陶瓷的辉煌成就》P.148第4行。叶喆民《中国陶瓷史》增订版2011-3第一版三联书社第七章《唐代陶瓷的辉煌成就》P.148第4行。由于南方使用龙窑的特点之一就是骤冷骤热,不像北方馒头窑一样冷热缓慢,所以可以讲这种熔度低、粘性小的釉料,烧成像玻璃一样晶莹剔透。第二节造型从栗子山窑址采集回来的标本来看,品种非常的丰富,包括了碗、罐、盒、洗、盘、盅、壶、碟等。图碗残件:图小罐残件和鸟食罐图碗残件:图小罐残件和鸟食罐图宋代小碗图碗残件图罐残件宋代小碗(图),直径5.5cm。此小碗器形端庄,圈足小,次窑器皿多为叠烧烧制,此碗却是单独烧制的,足见可贵,碗残一角,断口呈灰红色,为未烧熟的作品。碗残件(图):,直径7.8cm宋代,釉色青灰,为普通的日用器皿,产量巨大,叠烧工艺,碗中心有8到15个支丁痕迹。其余碗残件(图)。二罐罐残件(图),耳为唐宋典型的形制。小罐残件和鸟食罐(图),唐代,鸟食罐最早出现在汉代,一直到明清都有烧造,越窑作为唐代九大名窑之一,在民间日用品方面的烧造一直非常丰富,考察期间在窑址发现了大量的鸟食罐残件和素烧件,器形虽小,但十分生动有趣。三盒图粉盒图图粉盒图盏图青瓷执壶图盖残件图盘四盘盘(图),素烧残件,直径12cm五壶青瓷执壶残件(图),残高20.3cm,圈足直径8cm,瓶身直径12com,有带状刻画装饰纹,由于烧成过程中的问题导致瓶身变形,从刻线处拉裂。釉色青灰,釉面布满细碎开片。六盏盏(图),出土数量巨大,釉色青灰,为一般日常用品。七盖盖(图),形状与现代的茶杯盖类似,压盖结构。第三节装饰手法从栗子山采集回来的标本主要装饰手法有刻花、刻划、压印、模印、捏塑等。一刻花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指在瓷坯上用刀或竹木工具刻出花纹的一种技术。宋代瓷窑普遍采用的一种装饰技法,流行于宋代。图压印局部图图压印局部图汤瓶残件图压印局部图汤瓶残件图汤瓶残件图压印局部图汤瓶残件局部图汤瓶残件图汤瓶残件局部图:汤瓶残件二刻划类似于刻花工艺,主要用于在瓷坯上书写或刻出各种纹样。汤瓶残件(图)拉坯成型。汤瓶成型后在肩部和腹部刻划出条状装饰带(图)。三压印压印是将板料放在上、下模之间,在压力的作用下让材料的厚度发生变化,并将挤压外的材料,充塞在有起伏细纹的模具形腔凹凸处,而在工件表面得到形成起伏鼓凸及字样或花纹的一种成形方法。压印技术在栗子山窑址出现较少,一般只出现在汤瓶、壶的肩部,纹样主要有草花纹、太阳花纹、荷花纹等(图至图)。第四节釉色初到栗子山窑址,可能由于年代久远,又是常年的风沙侵蚀,远远望去栗子山窑址的时候,窑址一片青灰色。后来通过清洗采集的标本发现其中的釉色也是非常的丰富,其中有艾青色、苍青色。湖绿色,以及少量的黄褐色等。图2.4.6罐局部图2.4.6罐局部图2.4.5汤瓶局部图2.4.7素坯图2.4.1碗局部图2.4.2罐局部图2.4.3罐局部图2.4.4碗局部深褐色罐子(图2.4.2),整个罐身都是较深的黄褐色,这在越窑窑址里是比较罕见的。土黄色罐子(图2.4.3),罐子残片肩部的位置偏土黄色,下部有些豆绿色,整个罐子残片的主题色是土黄色。绿褐色小碗(图2.4.4)。小碗的通体颜色似绿非绿,有一部分的黄褐色参杂其中,绿的成分又较多一些。黄绿色汤瓶(图2.4.5)。汤瓶通体颜色较浅,是偏灰的黄绿色。墨绿色的罐子(图2.4.6)。罐残件整体呈很稳重的墨绿色,颜色沉着稳定。中间甚至夹杂着些素烧的素坯(图2.4.7),颜色呈砖红色。瓷器表面的釉色由于年代久远已不复当年的晶莹,有的甚至已经亚光了,颜色有些暗淡。第五节窑具及烧成一窑具栗子山窑址处于越窑衰落期,此时烧造技术粗糙,图2.5.1窑具残片图2.5.1窑具残片图2.5.2窑具图窑床残址直径24cm残有8个支钉痕迹为唐代越窑窑具(图2.5.1)。直径13.8cm垫烧使用的窑具,有其他残存的粘连器物为例证(图2.5.2)。二烧成栗子山窑址青瓷使用龙窑烧成(图)。烧制精美的青瓷需要用还原焰,温度升降变化快。所以自古以来陶工们在烧窑的时候,对于放进窑去的空气即氧的加减问题都煞费苦心。一般来说,还原越充分,釉色越好叶喆民《中国陶瓷史》增订版2011-3第一版三联书社第七章《唐代陶瓷的辉煌成就p148第16行。叶喆民《中国陶瓷史》增订版2011-3第一版三联书社第七章《唐代陶瓷的辉煌成就p148第16行。第三章越窑栗子山出土瓷器的审美风格栗子山窑址的考察采集工作已经结束,当时看到窑址满地碎瓷片壮观景象时的激动心情已然平复。满地的碎瓷片似乎在诉说着满地的荒凉。举目四望,满地都是灰暗的色彩,哪里还能想象出当时越窑青瓷作为“母亲瓷”的盛况。栗子山窑址已经处于越窑衰落时期,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我们只能从考古书籍中窥得一二。通过清洗整理采集回来的标本可以知道,栗子山出土的瓷器无论是釉色,装饰还是造型方面都有着它自己独树一帜的美。第一节釉色苍茫青灰越窑的釉色为其赢得了享誉海内外的声望,唐代以后,近乎完美的釉色使其一跃成为众窑之首,成为当时青瓷中的佼佼者。栗子山窑址位于水乡江浙,上林湖附近湖泊碧波荡漾,群山叠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越窑地区窑工们的审美,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模仿大自然的秀美风光,烧造出美伦美奂的青瓷作品。宋代越窑随处于衰落阶段,而栗子山窑址刚好处于这一时期。可能由于年代的久远,釉面不再晶莹。釉色青灰,胎质粗糙,但也独具特色,显得苍茫悲切,釉中往往闪着铁点,透明的青釉露着胎上的杂质,也独具野趣。第二节造型古拙生动通过采集回来的栗子山青瓷标本可以看出。虽然出土器物大部分仍是几何形体,但从简单规矩的形中又能看出造型丰富生动。常见的器型有汤瓶,执壶,瓯,盏,瓶,四系罐,碗,盒等。采集回来的标本大多是残片,鲜有造型完整的器物。有一个鸟食罐十分完整,并没有破损。样子精巧可爱。从带回来的汤瓶残件来看,瓶身曲线流畅,造型饱满。样子古拙。虽然做工粗糙,但是依旧能看出当时的匠人娴熟的工艺。第三节装饰古朴明快早期的越窑青瓷极少有装饰,晚唐五代使其开始出现简单的刻划纹饰,图案多出现在碗底,盘内,壶身,盒面等处,纹饰比较简单,常见的有如意、荷花、缠枝花等。刀工娴熟,线条简单明快。五代开始越窑装饰才真正兴起,各种刻划,印模,镂空手法开始广泛运用,宋代受到越窑窑系衰落的影响,装饰手法开始萎缩,从栗子山窑址出土的标本来看,仅在汤瓶瓶身上有压刻、刻划的装饰,在盖盒的盖部有线刻的装饰带,在汤瓶肩部有印花的装饰,在部分碗,碟的口沿部有刀刻的花样装饰,而且由于越窑支烧技术的局限,往往在盘,碗底足或里面留下粗大的支烧痕迹,影响观赏,但同时也是一种鲜明的特征。虽然粗陋,但不失古朴明快。可惜栗子山窑口已然处于越窑的衰落时期,这一时期其他宋代青瓷窑口的发展彻底打击了越窑的生产,同时不少学者认为,青瓷窑址区域内优质瓷土的日益匮乏,同时还夹杂着政治原因徐定宝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越窑青瓷衰落的主因》/view/173b220bf78a6529647d53c5.html徐定宝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越窑青瓷衰落的主因》/view/173b220bf78a6529647d53c5.html结语越窑青瓷的发展是中国文明的一个缩影,一代代的传承发展使得中国陶瓷产业得以兴盛发展,“CHINA”这个词浓缩着世界对中国陶瓷和中国历史的认识,陶瓷能够成为与国家同样重要的国家象征,与越窑的贡献有着莫大的关系,越窑虽然衰落了,但中国的陶瓷产业却越来越壮大,百花齐放的局面昭示着文化的繁荣。越窑的衰落让我们后人为之唏嘘,但纵观历史,新旧交替、斗转星移历来是优胜劣汰,学习前者的经验是后人对先哲们表达敬意的最好方式,希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