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第三章课件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第三章课件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第三章课件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第三章课件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第三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第三章知识结构图示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哲学历史观的演变唯物史观定义基本原理不断自我更新的社会有机体社会基本矛盾社会有机体社会动力系统(内因)(外因)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章知识结构图示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第一节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对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本质,对历史发展动力和一般规律的根本看法。

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第一节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总的看一、哲学历史观的演变(一)原始社会没有哲学历史观人类没有形成自我意识一、哲学历史观的演变(一)原始社会没有哲学历史观人类没有形成(二)奴隶、封建社会的神学历史观把人类社会神化,认为社会本质是神定的秩序。上帝、神是主宰国家兴亡,民族盛衰的最高力量,它否定社会的客观性,否定人在社会中的主体性。(二)奴隶、封建社会的神学历史观把人类社会神化,认为社(三)资本主义的人学历史观1、产生背景用人性反神性用人道反神道用理性反迷信自然人性(三)资本主义的人学历史观1、产生背景用人性反神性自然人性2、主要表现形式

(1)经济关系

自然人性(2)政治关系

(3)意识关系2、主要表现形式(1)自私性→相互交换→经济关系休谟(DavidHume)(1711.4.26-1776.8.25)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6.5-1790.7.17)(1)自私性→相互交换→经济关系休谟(DavidHume(2)天赋人权→社会契约→政治关系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6.28——1778.7.2)

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1755)(2)天赋人权→社会契约→政治关系卢梭(Jean-Jacq叔本华尼采萨特(3)精神与意志自由(现代人本主义)叔本华尼采萨(3)精神与意志自由(现代人本主义)3、分析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虑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考察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和经济根源。第二、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人民群众的活动,至多是积累了零星收集来的未加分析的事实,描述了历史过程的个别方面。3、分析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虑了人们历史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现象极其复杂,但从总体上可以将其分为两个基本方面: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社会存在1、定义(P86)2、内容: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历史现象极其复杂,但从总体(二)社会意识1、定义2、内容:政治与法律思想,道德,宗教,科学,哲学等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三)两者的辩证关系谁是笫一性,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标准,是长期斗争的焦点。(二)社会意识1、定义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唯心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唯心史观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强调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社会基本矛盾规律推动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一)定义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的(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马克思没有从抽象的自然人出发,也没有从精神出发,而是从社会实践出发研究社会历史。人性不变化(无法说明历史)人性在变化(它需要被解释)人(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马克思没有从抽象的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反作用唯心史观唯物史观18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反作用唯心史观唯物史观181、社会存在决(1)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19世纪中叶的欧洲经济状况社会意识德国法国英国落后于落后于先进于先进于德国法国英国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发展变化不完(2)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3)社会意识对社第二节不断自我更新的社会有机体一、社会有机体1、内涵所谓社会有机体是指由人和全部社会生活条件、要素构成并相互依存与相互作用的活动和发展着的有机整体。第二节一、社会有机体1、内涵所谓社会有机体是指由人和“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法(它与形而上学方法相反)的,不是别的,正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这个方法把社会看作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活的机体”。----列宁选集“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法(它与形而上学方法相反)的,创造物质资料实践创立社会关系实践创造精神文化实践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其意识的关系实践形式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社会结构创造物质资料实践创立社会关系实践创造精神文化实践经济生活政治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内容

形式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2、社会基本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内容

形式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1)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生产力组织形式物质内容经济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2)政治结构(国家政权)政治结构设施制度(3)文化结构(社会意识)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宗教艺术自然科学技术、语言(1)经济结构生产生产关系生产力组织形式物质内容经济活动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生产方式政治关系思想关系血缘关系、伦理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上层建筑生产力(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二、社会基本矛盾(内因)上层建筑生产力(经济基础)二、社会基本矛盾(内因)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生产力①定义(P100):人与自然的关系②基本要素生产力智能性因素实体性因素科学管理科学技术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人力资本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生产力生产力智能性因素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即一般的、间接的生产力,必须通过劳动者和劳动工具,物化到劳动对象中,才能转化成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科技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2)生产关系①定义(P101):人与人的经济关系②内容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狭义广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静态的生产关系动态的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第二、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生产关系石器原始社会青铜器奴隶社会铁器封建社会机器资本主义社会(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一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第一、促进作用第二、阻碍作用③两者的矛盾运动第一、矛盾运动的根源生产力具有变动性,生产关系具有稳定性第二、矛盾运动的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

第三、矛盾运动的过程基本适合----不适合----基本适合④理论意义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第一、促进作用第二、阻碍作用③两者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经济基础(P105)定义: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2)上层建筑①定义(P105)②内容:观念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上层建筑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经济基础(P105)经(3)两者的矛盾运动规律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是第一性,上层建筑是第二性,经济基础是物质性的,上层建筑是有精神参予的。第二、经济基础性质决定上层建筑性质第三、经济基础变更决定上层建筑变革(3)两者的矛盾运动规律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一、经济基础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第一、为我而排他,保护自己第二、排斥异己③两者的矛盾运动第一、矛盾运动的根源经济基础具有变动性,上层建筑具有稳定性第二、矛盾运动的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具有反作用

第三、矛盾运动的过程基本适合----不适合----基本适合④理论意义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第一、为我而排他,保护自己第二、两对社会基本矛盾形成三层结构系统。生产力是整个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动力之源。因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两对社会基本矛盾形成三层结构系统。生产力是整个社会基三、社会的动力系统上层建筑生产力(经济基础)生产关系根本动力阶级斗争(P116)表现解决方式革命和改革(P119)科学技术(P122)直接作用三、社会的动力系统上层建筑生产力(经济基础)根本动力阶级★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相互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

阶级的“划分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它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阶级是一★革命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火车头(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1)社会革命与改革定义不同(2)两者的共性第一、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第二、共同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革命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火车头(1)社会革命与改革★科技是社会发展的杠杆(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①定义不同②任务与性质不同③目的与效益不同(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3)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科技作用具有两重性★科技是社会发展的杠杆(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唯心主义历史观(唯意志论)世界史“实际上是一部在地球上建立功业的伟大人物的历史”。——卡莱尔人民群众是无数个“零”,只有前面添上英雄人物的“实数”时,他们才能变成有效的数字。——米海洛夫斯基2、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三节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唯心主义历史观(唯意志论自然属性是人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前提人的本质人的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人的本质特征人的物质前提(与自然联系)二、现实的人及活动是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社会统一。(人的本质作为类与动物区别,并与他人相区别)自然属性是人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前提人的本质人的社会属性人的自然三、人民群众决定历史发展的作用1、人民群众的定义2、决定作用的表现

①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三、人民群众决定历史发展的作用四、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