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微生物学第七章水微生物_第1页
卫生微生物学第七章水微生物_第2页
卫生微生物学第七章水微生物_第3页
卫生微生物学第七章水微生物_第4页
卫生微生物学第七章水微生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10月22日第七章

水微生物公共卫生学院

第一节水的生境特征一、水生境特征1.稳定:相对稳定,包括各种理化因素的相对平衡性。2.体积庞大:占地表面积71%,约1.32×1018吨3.流动性:大气水8天,地表水16天,海水2400年-循环周期4.缓冲、稀释和混合5.水体自净:第一节水的生境特征二、水生境分类1.淡水生境FreshWaterHabitat:江河湖泊池沼2.海水生境MarineHabitat:海洋3.海湾与河口生境Gulf&EstuaryHabitat:江河入海口第一节水的生境特征三、水生境影响因素1.温度:嗜冷菌-深水、嗜热菌-温泉2.静水压:每10米增加101kPa,海底平均压力38MPa,海洋微生物多耐压第一节水的生境特征三、水生境影响因素3.光照:1米处降至53%,以下每米降约50%。光合作用的藻类多位于水面。4.溶解氧:表层水-需氧,深层水-厌氧第一节水的生境特征三、水生境影响因素5.pH值(氢离子浓度):6.5-8.5最佳,偏碱性,全球变暖-海水酸化6.营养物质:多耐低营养,海水实为“荒漠”7.化学物质:除营养物质外,有机物、二氧化碳、金属离子等。第二节水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卫生学意义一、水微生物来源1.土著微生物:水生境中自然存在的微生物群落,长期适应水生境。2.外来微生物:外部带入的微生物群落,来自其他生态系统,多因污染而来。3.污染来源:生活污水、医疗废水、粪便污染、工业污染、实验室污染。第二节水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卫生学意义二、水微生物种类及分布(一)水微生物分类:1.微生物学分类:原生动物、藻类、真菌、细菌和病毒。2.营养类型分类:异养微生物,必须利用有机物质生长繁殖;自养微生物,只需要无机物质就能繁殖。3.来源分类:土著微生物/外来微生物。第二节水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卫生学意义二、水微生物种类及分布(二)淡水微生物1.大气水:指雨、雪、雾和冰雹等降水。包括空气中尘埃所携带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孢子等。受局部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水平影响。第二节水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卫生学意义二、水微生物种类及分布(二)淡水微生物2.地面水:江河湖泊池沼,常受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时无色杆菌属及黄杆菌属比例下降,假单胞菌科、芽胞杆菌科和肠杆菌科等逐渐增加。湖泊和池塘微生物垂直分布差异大,表层为需氧,深层为厌氧。土著微生物多为光能自养。第二节水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卫生学意义二、水微生物种类及分布(二)淡水微生物3.地下水:土壤过滤,营养成分和溶解氧相对较少,细菌也比地面水少。主要为无色杆菌、黄杆菌。泉水和深井水微生物含量很少。温泉中有嗜热菌。第二节水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卫生学意义二、水微生物种类及分布(三)海水微生物1.海水特点:海水占地面总水量97%,海洋中盐含量高:平均3.5%渗透压大温度低静压力高第二节水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卫生学意义二、水微生物种类及分布(三)海水微生物2.海水微生物特点:菌体小,革兰阴性菌多,大多具鞭毛,多兼性厌氧菌,蛋白质分解能力强,糖分解能力低;具嗜盐性,无盐不长,少数能在淡水中生长;大部分具嗜低温性,12~25℃生长较好,30℃时很少能够生长;营养要求低;多形性;发光性。第二节水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卫生学意义二、水微生物种类及分布(三)海水微生物3.常见种类:假单胞菌属、弧菌属、无色杆菌、黄杆菌属、鞘细菌、滑动细菌、放线菌、螺旋体、蓝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耐盐)和病毒。第二节水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卫生学意义二、水微生物种类及分布(四)水中病毒1.常见种类:甲肝病毒、戊肝病毒、轮状病毒、科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等。2.分布特点:季节变化,冬季低,春夏季高;昼夜变化,日间多,夜间少;水深变化,紫外线对表层水的消毒作用3.传播方式:污染饮用水、污染农作物、污染水产品。4.检测及标准:我国尚未制定此类标准。可以检测脊髓灰质炎疫苗株或噬菌体。第二节水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卫生学意义三、水微生物生态功能1.光能/化能,自养/异养2.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3.同化可溶性有机物并引入食物链4.无机元素循环:碳循环、氮循环5.作为原生动物的食物6.土著微生物攻击外来微生物,起到微生态自我稳定作用第二节水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卫生学意义四、水微生物卫生学意义1.某些传染病的传播介质:水传性疾病,霍乱、甲肝等。2.污染水产品或植物:海产品、鱼虾、菱角、荸荠等。3.污染生产生活用水:污染食品、饮料等。第三节水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一、水微生物检测1.水微生物致病性特点:绝大多数不致病2.检测指标:选择恰当的指示微生物3.肠道致病菌:粪便污染指示菌第三节水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二、生活饮用水细菌学指标1.菌落总数:1ml水样接种营养琼脂培养基37℃经18~24h后生长出细菌菌落总数。水污染程度的总体指标,不说明污染来源,不代表致病性强弱。菌落总数=所有微生物?第三节水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二、生活饮用水细菌学指标2.大肠菌群数coliformgroup:指1L水中所含大肠菌群的数目,表示水被粪便污染程度,间接表明有肠道致病菌存在可能性。在37℃经24h培养能够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的一群革兰阴性无芽胞短杆菌。为何不直接检测肠道致病菌?第三节水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二、生活饮用水细菌学指标3.粪大肠菌群faecalcoliform:在44.5℃时仍生长并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大肠菌群,代表近期粪便污染。4.肠球菌Enterococcus:肠道中常住的菌种之一,提示有粪便污染。人类粪便中肠球菌少于粪大肠菌群,而动物则多于粪大肠菌群。判别水污染的来源时可参考粪大肠菌群/肠球菌(FC/FS)比值来。FC/FS大于4.1一般是家庭污水,FC/FS在0.7至4.1多属于混合污染,FC/FS小于0.7主要是畜禽污染。第三节水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二、生活饮用水细菌学指标5.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perfringens:人/动物粪便中常见,能形成芽孢,外环境存活时间长,提示远期污染。第三节水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三、饮用水细菌学标准1.生活饮用水: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每毫升水中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cfu,每100毫升水中不得检出大肠菌群。2.瓶/桶装饮用纯净水:我国标准GB17324-2003中规定,菌落总数不超过20CFU/ml,大肠菌群不超过3MPN/100ml,致病菌不得检出,霉菌和酵母菌不得检出。第三节水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三、饮用水细菌学标准3.人工游泳池水:我国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菌落总数不超过1000CFU/ml,大肠菌群小于18CFU/L。4.医疗机构排放污水:粪大肠菌群数日均值不超过100MPN/L,肠道致病菌和病毒不得检出。第四节水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控制一、水微生物污染来源多来自外界污染1.人或动物的粪便2.生产生活污水排放3.土壤的雨水冲刷4.农业施肥(有机肥)5.生活垃圾污染6.空气中微生物降落等第四节水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控制二、水中常见病原体(一)细菌类病原体革兰阴性菌为主,如肠杆菌、弧菌、军团菌、气单胞菌、邻单胞菌,以及结核分枝杆菌。(二)寄生虫类某些原虫可以在水体中长期存活(三)病毒类消化道传播病毒为主(四)螺旋体第四节水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控制二、水中常见病原体(一)细菌类病原体革兰阴性菌为主,如肠杆菌科、弧菌科、军团菌属、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以及结核分枝杆菌。肠杆菌科: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第四节水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控制二、水中常见病原体(一)细菌类病原体弧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第四节水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控制二、水中常见病原体(一)细菌类病原体军团菌:多见于空调冷却水气单胞菌、邻单胞菌、结核分枝杆菌第四节水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控制二、水中常见病原体(二)寄生虫类阿米巴、兰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第四节水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控制二、水中常见病原体(三)病毒类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甲肝病毒、戊肝病毒、轮状病毒、呼肠孤病毒第四节水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控制二、水中常见病原体(四)螺旋体钩端螺旋体能够在水中长时间存活,人/动物接触皮肤粘膜感染第四节水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控制三、水微生物污染预防控制(一)水体自净:天然水受到污染后,在无人为处理条件下,借助水体自身净化的过程,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第四节水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控制三、水微生物污染预防控制(二)污水处理:生活及工业污水必须经无害化处理后排放。1.一级处理:沉淀、过滤,去除固体、油脂和悬浮颗粒,减少后续处理的负荷。第四节水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控制三、水微生物污染预防控制2.二级处理:利用微生物代谢活动去除污水中可溶性有机物。(1)需氧处理法:水体自净作用的人工强化,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例如活性污泥法。(2)厌氧处理法:将有机物降解为甲烷,例如沼气池。第四节水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控制三、水微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