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一轮复习10.20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河流侵蚀类型河流侵蚀地貌磨蚀作用溶蚀作用壶穴暗河冲刷溶洞/天坑鹅卵石线蚀作用下切侵蚀侧蚀溯源侵蚀河流袭夺瀑布倒退V型谷河曲(凹岸冲刷崩塌)牛轭湖裁弯取直对生产生活影响聚落选址/交通阻隔/旅游开发导考点1河流堆积地貌冲{洪}积扇地貌分布人类活动成因特点干旱半干旱:洪积扇湿润半湿润:冲积扇山区谷口为顶点扇顶到扇缘海拔:高到低沉积物厚度:厚到薄沉积物颗粒:大到小地下水位:深到浅环境问题自然灾害水资源短缺土地盐碱化土地沙漠化泥石流农业、采矿交通聚落导思要求:

1、先阅读教材89-90页,标记关键信息;2、然后结合导纲要求完成导纲中基础感知。3、注意三色笔。

议1、轮流发言、相互补充2、说给同学听,声音响亮,表达清晰对议:基础感知1-2题组议:1.基础感知3-4题

2.讨论自主学习和对议中发现或未解疑惑展我展示我质疑我补充一、说出自己的疑惑二、基础感知1-4题课堂积分细则:1.口头展示、补充正确者,+2;2.提出困惑并得到老师认可的,+2;3.上台板演正确的,+4;合作展示,平均加分;4.纠错、质疑、点评者,+3;要求:1、声音响亮,全班听的见2、表达清晰,全班听的清3、他人展示,我倾听,随时准备补充和质疑河流的侵蚀作用示意图下蚀使河床加深侧蚀使河床拓宽溯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延长河流的侵蚀方式必备知识1河谷的演变三种侵蚀往往同时发生,只是地段不同。评

远古时代,长江流域绝大部分被古地中海所覆盖,随着地壳不断运动,长江中游南半部隆起成陆地,古长江自东向西流入古地中海。约1.4亿年前,长江中游巫山山脉形成,古长江在其西侧流入四川盆地,在其东侧流入江汉盆地。后来,随着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距今约300万年时,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巫山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进一步加剧,东侧河流成功袭夺(分水岭两侧,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西侧,古长江东流而去,形成长江三峡雏形。第四纪,巫山山脉继续抬升,长江三峡峡谷(如下图)最终形成。(1)从地貌、气候、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隆起对古长江的影响。(6分)

地形隆起使古长江落差加大,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增强,峡谷地貌发育;隆起地形阻挡大洋水汽,形成地形雨,增加降水量;改变了区域东高西低的地形地势特征,使古长江流向发生改变,逐渐自西向东流。长江的形成过程案例评突破河流袭夺原因分水岭两侧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袭夺前袭夺后高位河溯源侵蚀低位河断头河改向河袭夺湾袭夺河(1)溯源侵蚀与袭夺河原理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评案例长江的形成

远古时代,长江流域绝大部分被古地中海所覆盖,随着地壳不断运动,长江中游南半部隆起成陆地,古长江自东向西流入古地中海。约1.4亿年前,长江中游巫山山脉形成,古长江在其西侧流入四川盆地,在其东侧流入江汉盆地。后来,随着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距今约300万年时,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巫山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进一步加剧,东侧河流成功袭夺(分水岭两侧,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西侧,古长江东流而去,形成长江三峡雏形。第四纪,巫山山脉继续抬升,长江三峡峡谷(如下图)最终形成。(2)说明巫山山脉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袭夺的过程。(6分)青藏高原隆起,巫山西侧古长江水系开始折向东流,巫山两侧河流溯源侵蚀加剧;喜马拉雅山脉强烈隆起,巫山西侧古长江流域地势整体抬升,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进一步加剧,最终东侧河流切穿山脉,成功袭夺西侧河流。评案例长江的形成

远古时代,长江流域绝大部分被古地中海所覆盖,随着地壳不断运动,长江中游南半部隆起成陆地,古长江自东向西流入古地中海。约1.4亿年前,长江中游巫山山脉形成,古长江在其西侧流入四川盆地,在其东侧流入江汉盆地。后来,随着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距今约300万年时,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巫山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进一步加剧,东侧河流成功袭夺(分水岭两侧,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西侧,古长江东流而去,形成长江三峡雏形。第四纪,巫山山脉继续抬升,长江三峡峡谷(如下图)最终形成。(3)推测长江三峡峡谷未来变宽的必要条件。(4分)地质条件稳定,峡谷地貌基本格局不变;长江水量稳定,流水侧蚀作用保持或增强。评突破河流阶地河流阶地宽广的河漫滩河流下切作用含沙量水量河流比降侧蚀为主携沙能力均衡下切为主携沙能力大气候变化构造升降运动侵蚀基准面下降形成条件:宽广的河漫滩+河流下切作用+地壳抬升评突破河流阶地——研究意义①河流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②地势平坦,建筑施工难度低,是聚落选址的理想场所。③阶地往往与河流沉积作用有关,河流从上游挟带的泥沙,含有多种重金属砂矿,如金、锡在阶地沉积富集形成矿床。④阶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

阶地是农业发展、聚落选址、建筑布局、沉积矿床及研究地质活动等的理想或重要场所。评

河流阶地是指在河流下切侵蚀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被称为一缀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年代越老。下图为黄河某段地质遗迹发育的河流阶地剖面图及景观图。(1)分析图中黄河流向。

图中河流西岸较陡,东岸较缓,说明河流西岸侵蚀,东岸堆积,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可推测河流在此处自北向南流。

黄河某河段东西两侧阶地的差异案例评河流阶地是指在河流下切侵蚀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被称为一缀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年代越老。下图为黄河某段地质遗迹发育的河流阶地剖面图及景观图。(2)推测四级阶地在河流东岸缺失的原因。

形成年代久远,后受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破坏严重,导致河流东岸缺失四级阶地。

黄河某河段东西两侧阶地的差异案例评

河流阶地是指在河流下切侵蚀作用下,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被称为一缀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年代越老。下图为黄河某段地质遗迹发育的河流阶地剖面图及景观图。

黄河某河段东西两侧阶地的差异案例(3)近年来,黄河该段河流阶地发育变慢。试说明可能原因。河流上游地区植被恢复,导致入河泥沙减少;上游来水减少,导致携带的泥沙也随之减少;上游修建水库,拦截泥沙,导致进人该河段的泥沙减少。评突破河流冲淤原理2.常见堆积地貌形成过程——以河口三角洲地貌为例:①形成:a.泥沙来源:中上游泥沙来源丰富;b.位置:河流入海口(湖口)处;c.流速降低:地形平坦或沙洲分流;d.水流速度减慢;海水(湖水)顶托;e.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评落实三角洲——变化过程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以根据水流方向和湖盆地势特点判断)(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评落实三角洲——变化过程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评思维导图检3.若侵蚀基准面下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的侵蚀作用减弱

B.河流的堆积作用加强C.河流的长度将会加长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