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甘肃省庆阳市某学校语文高职单招阅读专项练习测试试题(含答案)一、古诗文阅读(5题)1.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2.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C.平坦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达到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3.(甲)文中所谓的“分杯之语”,在(乙)文中具体是指什么?摘出有关文字,并翻译为现代汉语。
4.本段层次切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5.“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所得”的一项是()
A.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二、阅读理解(5题)6.阅读《药》(节选)。
(1)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①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②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祝寿时候的馒头。
(2)③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天明未久,华大妈正在右边的一坐新坟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化过纸,呆呆地坐在地上;仿佛等候什么似的,但自己也说不出等候什么。微风起来,吹动短发,确乎比年白得多了。
(3)小路上又来了一个女人,也是半白头发,褴褛的衣裙;提一个破旧的朱漆圆篮,外挂一串纸锭,三步一歇的走。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他,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但终于硬着头皮,走到左边的一坐坟前,放下了篮子。
(4)他们的眼睛都已老花多年了,但望这红白的花,却还能明白看见。花也不很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华大妈忙看他儿子和别人的坟,却只有不怕冷的几点青白小花,零星开着;便觉得心里忽然感到一种不足和空虚,不愿意根究。那老女人又走近几步,细看了一遍,自言自语的说,“这没有根,不像自己开的。——这地方有谁来呢?孩子不会来玩;——亲威本家早不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昵?”他想了又想,忽又流下泪来,大声说道:“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你还是忘不了,伤心不过,今天特意显点灵,要我知道么?”
对①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交代一下自然环境,细路的形成是因为人们图近便,自然而然走出来的。
B.作为死刑和瘐毙的人的坟墓与穷人丛冢的自然界限“细路”,早已在“贪走便道的人”心中形成了自然的界限。
C.歪歪斜斜的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随意走出来的。
D.歪歪斜斜的细路,说明坟头很多,想走捷径也不成,必须绕来绕去地走,这也便成了自然的界限。
7.这两段课文中的“黑色的人”是谁?他是怎样一个人?
8.对上面语段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语段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B.这个语段极有层次地写出了路瓦栽夫妇心理活动的过程。
C.玛蒂尔德固然虚荣心严重,但路瓦栽先生的一再纵容也是悲剧造成的重要因素,作者在批判玛蒂尔德的同时也批判了他。
D.路瓦栽先生在小说中虽说是个次要人物,但作者对他的描写很生动,使读者不由自主地同情他。
9.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即“磁器”)称谓的史料。考古学证明,瓷器起于夏、商,成于战国两汉,从唐代开始,文献中开始出现“越窑”“邢窑”等窑口名称。两宋时期,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工商经济、科学技术、教育出版、文学艺术、国际贸易等呈现出惊人的进步,考古发现的“宋瓷”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展现了宋代文化的特质。宋瓷主体可分为十大窑系,相关窑口有百个以上。“窑口”是中国传统的瓷业命名方法,强调地域性和特色性的统一;“窑系”是考古类型学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强调不同地域的瓷业在特色性方面的彼此关联性、互动性。以窑口而论,“百花齐放”才是大美,“一枝独秀”是文化衰弱之表现。故就中华瓷史而论,两宋瓷业窑口“空前绝后”非为虚言。同时,两宋时代,不仅窑口众多,而且名窑辈出,各擅其能。宋代陶瓷业中的不同窑系甚至同一窑系的不同窑口、窑厂,都发育出自己的工艺体系,在印花、刻花、铭刻及釉装饰等各方面都创造出至高的水平。宋代几乎各个窑系或窑口的工艺内容犹如两宋书画词章一般美不胜收,展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民众各具风情和特色的文化创造力、审美力和表现力,是中华文明大格局内所具有的文化多样性与多样性文化能够彼此互动滋养但又坚守各自特色持续发展的生动写照。宋瓷在功能造型上也已经驾轻就熟,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功能系列,如日用系、茶饮系、宗教系、观赏系等,每个功能系的具体造型及其装饰图案和技法又是千姿百态,花样翻新,极具匠心。正是在这种强大的造型塑造能力的基础上,瓷器全面进入了人们的创作、生活、信仰、审美、典仪、交友、风俗、经济诸领域,成为中华文明在两宋时代进入高峰期的又一实证。中国瓷器外销,至迟起于东晋南朝,在唐代,瓷器已成中国外销产品之大宗,但只有到宋代,瓷器才完全取代此前的丝绸外销之地位,从而一举夺得中国外销产品之冠的地位。东亚、中亚、北非及东非沿海国家等都有宋瓷之出土。中国陶瓷技术在这一时期深刻影响了世界多个国家的瓷业生产。如朝鲜、日本、埃及、伊朗等都受到中国陶瓷工艺影响。这时,沿海地区都大面积兴起了外销瓷的生产,相关窑口、窑场难以计数,推动了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大开发、海港城市及国际化城市兴起和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的深度交流,“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达到了历史的高峰,“瓷都”景德镇和“陶都”宜兴也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获得发展的机遇并尊立了坚实的根基。(摘编自贺云翱《瓷器中折射出宋文化的特质》等)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创造,瓷器是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甚至有着划时代意义的文化现象。B.宋代瓷业窑口众多,名窑辈出,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不够窑系对瓷业发展的规范化要求,导致了窑系的“一枝独秀”现象。C.宋代,中国瓷器艺术臻于成熟,瓷器全面进入社会各领域,和书法、绘画等一样,宋瓷使中华文明在两宋时期进入一个高峰期。D.宋时陶瓷技术的海外流播,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达到历史高峰的一个重要因素。
10.这两段描写中刻画了老栓怎样的性格?
三、现代文阅读(5题)11.第一段文字预测到2000年,人类使用石油和煤炭将有哪些变化?
12.任继愈先生家中的对联“为学须入地狱,浩歌冲破云天”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13.找出第⑤段中的环境描写的句子,并简析其作用。
14.简析第④段的在文中的作用。(2分)
15.从这段看,作者“热爱乡村”的理由有二:一是____,二是___。
四、文言文阅读(5题)1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A.谒苏轼于黄州
多于黄亩之农夫B.子之才,万人敌也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C.吾学忠孝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D.鹿虽在山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1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家酷贫,舌耕犹不给,环堵萧然。(春所公)家境极其贫寒,(他)教书可生活还是难以为继,家徒四壁。
B.阅罢,徐徐看新孝廉赴宴,买贤书数册,然后束装。(春所公)阅榜后,安然地看着新晋孝廉去赴宴,又买了几本好书,然后收拾行囊。
C.皆平易近民,所之号为“龚佛”。(春所公)总是平易近人,所到之处他都被称为“龚佛”。
D.居家时闻政有不便民者,公即入告邑长令,语甚激切。闲居时听到不利于百姓的政令,春所公就去官府控告邑长令,言辞很是激烈直率。
18.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然公即以明年成进士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公不为苛清矫激之行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逼视之,则公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诸人皆大笑极欢,至深夜乃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9.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问题。何岳轶事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③;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注释】①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②利:贪图。③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下列句中解释划线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人感谢而去去:离开,离去B.俟他日来取俟:等候,等待C.尝教书于宦官家尝:尝试D.略不动心略:一点也不,丝毫不
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五、文言文理解(5题)21.请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断句。(5分)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取材于《鬼谷子·持枢》)
22.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①~③题。(11分)正宫·塞鸿秋薛昂夫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中吕·山坡羊薛昂夫销金锅在,涌金门外,戗金船少欠西湖债。列金钗,捧金台。黄金难买青春再,范蠡也曾金铸来。金,安在哉?人,安在哉?
1.下列对两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塞鸿秋》前四句连用比喻,勾画出世人追名逐利直至老迈的可悲形象。
B.《塞鸿秋》中“至今寂寞彭泽县”一句,运用了陶渊明遭受贬谪的典故。
C.《山坡羊》结尾处连用两个反问句,引发世人对金钱与人生的深入思考。
D.两首元曲均为讽世之作,讽刺批判之余亦有忧时伤世之感,多有警策。
23.在横线处填写出诗文原句。(任选4题作答)(8分)
①爱国诗人屈原在《国殇》一诗中,赞美楚国的战士刚强不屈,为国牺牲,“诚既勇兮又以武,____________。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______。”
②荀子在《劝学》一文中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学习和反思的重要性。
③李密在《陈情表》一文中称“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借此消除晋武帝对自己“不事二君”的猜疑。
④秋是一个诗意的季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为秋天着色,杜甫则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感慨秋的悲凉。
⑤雨,可以寄托人的不同情思。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一句“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写出了无限的哀愁,苏轼则在《定风波》里用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表现出了超然的洒脱。
⑥辛弃疾的《菩萨蛮》意蕴隽永,特别是其中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是耐人寻味。
24.上文中,苏轼劝勉李廌说:“你的才华,是可以和万人匹敌的,如果再有高尚的节操促进,就没有人能比得上你了。”这说明苏轼特别看重高尚的节操对于个人成才的重要性。对苏轼的见解,你有什么看法?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和认识。(200字左右,12分)
25.下列诗句与“黄金难买青春再”含意最想当的两项是(5分)A.花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B.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C.流光容易把人抛D.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E.春如旧,人空瘦
六、现代文理解(5题)26.文中第①段中划线句子是否可以删去?请简述理由。(4分)
27.在小说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他是我见到的唯一正常的人”,请联系文本③—⑤段,简要分析。(6分)
28.屋子里长出一棵香椿树
①来到城市后,随便租了一间平房,屋子里很潮,又暗,门前一棵大香椿树遮住了窗口的阳光。好在我很少在屋子里闲呆,回来倒头就睡,睡醒锁门上班,住处的好坏,也就无所谓了。
②那天醒得早,去墙角挪动一个花盆,竟发现那里长出一棵香椿树!树高已达膝盖,叶片绿中带红,长得蓬蓬勃勃。我盯着那棵树,感觉不可思议。很明显,门口那棵香椿树把根须伸到这间屋子的地下深层,然后从其中一个根须上,长出这样一棵幼苗。它肯定生长了很长时间,而我竟没有发觉。
③去院里水龙头洗脸刷牙,遇上了房东。我告诉她,我住的那间屋子里,长出了一棵香椿树。房东有些抱歉地朝我笑笑,她说那屋子是有些潮,又背阴。这样吧,以后每个月把你的房租减去二十块。倒是我有些不安了。我说我绝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稀奇的事而已。她说真的对不起……房租每月减二十块,从下个月就开始,我决定了。
④上班途中,越想越觉得这件事好笑。我只是说了一件蹊跷事,她竟以为我嫌房租太高。于是打个电话给女友,想把这个乐子与她分享。想不到女友在那边沉默了半天,竟抽泣起来。她说不喜欢那份工作的话,就回来吧,我知道你肯定生活得很苦,我知道你的工作肯定不顺心,住的地方像牛棚,你快回来吧。女友呜呜地哭,让我的心里很不舒服。最后她竟肉麻地发誓,不管如何,我会永远爱着你。
⑤在办公室我再一次想起屋子里长树这事,就告诉我的主任。主任看着我,尴尬地说,其实我也想每个月发些住房补贴给你,可是咱们公司有规定,只有工作满一年的职员才能享受这个待遇。我说我绝不是跟你要住房补贴,我只是告诉你一件奇事。主任不理我,他说你等等啊,我去申请一下试试看。一小时后主任回来,拍拍我的肩说,破格通过了,从下个月起,你就可以去财务领八十块钱的住房补贴了。⑥房租免掉二十,再加八十块的住房补贴,我等于每个月多赚了一百块钱。我想这真有意思,不过因为一棵树,怎么他们突然对我这么友好?下班时经过一条街,街边蹲着几个算卦的。我想不妨问问他们,屋子里长出一棵树,有没有什么说头。
⑦我随便问了其中一人。那人一听,眼睛就亮了。他说好兆头啊!屋子里长出树,生活有了绿意,说明你的生活,从此将生机盎然!他的话倒是让我很受用,于是我给了他五块钱。走了一会儿,我又问了第二个。他一听,头马上摇得跟风车似的。不是好兆头!他说,你想方方正正的屋子就是一个□,树即为木,□里加一木,不就成“困”了?这说明你以后的日子,定将困难重重。听他这么一说,我心里很不舒服。给他五块钱后,一个人站在街口发呆。
⑧过了一会儿,我想被一棵树折磨,真是不值得。于是打电话给一位哥们。我说今天晚上没什么事,你来我这儿坐一会儿?他说好啊。我说再告诉你一件事,今天我起床后,竟发现屋角长出一棵香椿树!长到小腿那么高了……他说等等,长多高了?我说小腿那么高了。他说好,一会儿,我找你喝酒。
⑨一会儿哥们来了,提着一瓶酒,握着两枚鸡蛋。那天晚上我们聊了很多,就是没聊香椿树;那天我们俩喝得很痛快,一瓶白酒被全部干掉。我们的下酒菜是:香椿芽炒鸡蛋。
⑩后来我想,自打发现这棵树后,他是我见到的唯一正常的人。
(取材于周海亮《屋子里长出一棵香椿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②段中写香椿树的蓬勃生机,暗示“我”的事业和生活都将蒸蒸日上。
B.“我”在院里偶遇房东,把屋里长树的奇事告诉她,反倒获得减租之喜。
C.小说写主任很快为“我”办成了住房补贴,意在说明领导对下属的关心。
D.“我”精心挑选了两个算卦的,占卜长树的事,并对他们的话深信不疑。E.小说通过描写不同的人对屋里长树这件事的反应,揭示人们不同的心态。
29.水之经典肖复兴
①世上丽水秀水晶莹之水清澈之水恢弘之水浩瀚之水,多得是。但在我看来,极富个性、最值得看的是这两处:都江堰和九寨沟。
②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涓涓细流。飞奔如兽、桀骜不驯的岷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喃喃细吟,将浪涛如山变为珍珠四溢,将凶猛如火变为柔情万缕……出宝瓶口流入内江,立刻呈现一派水光潋滟的情景,让人叹为观止,看到水的柔劲、可塑和万难不屈、长流不懈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将绚烂归于平淡,将刚劲寓于柔顺,将一时融于永恒的生命。
③都江堰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天上流入人间,如何从神话流入现实,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哺育人类、灌溉庄园的生命。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
④李冰的都江堰名垂千古,功劳在于他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看似浅显的道理。水的两重性,比之人的多重性,他认识得还要透彻深刻。他或许对付不了人的多变纷纭,一辈子只当个蜀中郡守;却能对付水,把疯狂的水引入现实,一直绵绵流淌了二千多年。
⑤曾在成都看国际熊猫节开幕式的演出,演李冰父子治水一幕,满场旌旗飘扬、战鼓如雷,让李冰父子率领众人杀败龙王恶神,我实在不以为然。这种善恶之斗、人鬼之争的简单演绎,把李冰父子变成了神。其实,恰恰是李冰父子将水从不可治理不可理喻的神化为同芸芸众生一样的,在现实中浇灌着农田,在平凡土地上存活的生命。
⑥看九寨沟的水,看的是宁静、恬淡的水如何凝聚成生命的湖泊。镜海、长海、珍珠滩……每一个湖泊都是那样清澄透明、纤尘不染,让人如同看到教堂里洗礼用的圣洁露水,如同听到教堂里管风琴演奏的圣母颂,让人懂得并真真地看到人世间居然有纯洁透澈的净,就在这里远避尘嚣而静静地存在。
⑦那水几乎一动不动,任外面的世界如何纷繁变幻,将污染、噪音连同人心泛起的种种污浊的泡沫一起抛向天空和大地,它独自坚持着自己的贞操,不动丝毫涟漪,不染丝毫尘俗,将水底的虬枝沉木、水藻水锦,将天上的薄云丽日、山岚清风,将身旁的雪峰幽谷、古树老藤……一一映在自己的怀中,映得那么明净、幽深、清冽。因为它的洗涤,所有这一切,都显得比本身还要清纯与洁净,如同脱胎换骨一般,玉洁冰清,重塑了自己一番。尘世沾惹的市俗庸俗,风骚矫情、浪声虚名、欲火利海……起码不敢在这里抖擞,而被这水洗却大半。
⑧九寨淘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人间流向天上,如何从现实流向童话,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启迪人类、净化心灵的艺术。九寨沟的水,是一种出世的艺术的水。
⑨看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觉。在现实中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便会蹉跎生命;沉靡现实而背弃心灵、抛掷精神、亵渎纯洁,不懂得一点点现实永远不会给予而只有艺术才能焕发和唤回的浪漫与童话的情怀,便会麻木了生命而只剩下一个蝉蜕一样的空壳。心,因缺少水的滋润,会成为一片荒芜的沙漠。
⑩在现实与艺术之间,在物质与精神之间,人总是矛盾着、跌撞着,顾此失彼而永远找不到连接两者之间的直线或弧线。大概这正是人类永远苦恼困惑的原因。而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给予人类一面镜子。谁也无法离开水,纵使我们可以离开摩天大楼、豪华别墅,可以放弃汽车电话、电视电影,抛下各种欲望,我们无法离开水。只是要看我们需要的究竟是哪一种水。我们选择着水,水也在选择着我们。九寨沟和都江堰是水之经典。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都江堰的水滋养生命,九寨沟的水塑造灵魂,它们都极具个性,堪称“水之经典”。
B.文章写都江堰的水和九寨沟的水,既有生动形象的描绘,又有独到深刻的思考。
C.④⑤两段承上启下,强调了正是李冰父子将难以治理的水化为造福人类的生命之水。
D.文章开篇句不加标点,一气呵成,语势强烈,目的是为了表达作者对水的喜爱之情。
E.老子所说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作者笔下九寨沟之水的特点。
30.作者对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作了怎样的高度概括性评价?这两处水给了人们什么启迪?(6分)
参考答案
1.A
2.B3.(原文)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译文)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必然要蒸你的父亲,那么希望能分给我一杯肉汤。
4.A
5.A
6.B7.康大叔。刽子手形象,凶残、贪婪、狠毒的人。
8.C
9.B10.善良、胆小、迷信。11.海上石油的比例上升,开采难度增大,油价上涨;煤炭得到长足发展,但为了保护环境,将以液化或汽化的形式被使用。12.①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别的事,都要有下地狱一般的决心,需要下苦功夫,要有坚强的意志,忍受很多艰辛和痛苦;②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别的事,都要满怀激情,且有奉献的情怀,最终才可能有所成就.13.(1)找到环境描写的句子: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碎玻璃倒在里面。路过的人都小心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2)①交代了菊花生长环境的恶劣;烘托了菊花顽强的生命力;③为下文写老人种菊花做铺垫。14.承接上文,分析中国的神话为什么没有成功的“反叛者”,指出原因在于中国人“平衡”、“妥协”的观念,为下一段进一步分析“平衡”、“妥协”的观念的由来做了必要的铺垫。15.一是“大自然……明朗的阳光”;二是“在乡下……使地面干爽。”
16.D虽:虽然。A于:表动作、行为。方向/比;B也:表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社会心理学研究及实践模拟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网络营销与品牌推广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社交媒体管理能力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无线通信网络相关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国际贸易与投资实务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尔夫教练职业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经济法专业的国考真题及答案
- 2025年会计电算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 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文档
-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解读
- 麦收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展览馆装饰工程合同范本
- 《科普技巧常识》课件
- 2025年中国全电脑横机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大型活动场馆停车管理方案与技术措施
- 2019-2025年房地产经纪协理之房地产经纪操作实务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 医院基建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及答案(夺冠)带答案详解
- 沪教牛津版(深圳用)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11-Chinese-festivals课件
- 初中历史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