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选必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中地理 选必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中地理 选必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学设计_第3页
高中地理 选必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学设计_第4页
高中地理 选必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第2课时《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节课的课程标准是: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本节课的内容要求是生态脆弱区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行为条件是“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所以本课通过塞罕坝真实的案例设置学习情境。行为动词是“说明”,属于理解层次,要能用整体的角度、系统的角度理解生态脆弱区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关联。说明生态脆弱区环境与区域发展问题的自然、人为原因,及生态恶化对该地区及相关区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措施,并能阐明其措施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教材分析:本章内容主要讲解资源、环境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脆弱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脆弱区由于处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交错的过渡带,生态平衡极易被打破。我国生态脆弱区由于自然原因以及不合理的人类开发,目前生态问题严重、经济落后和人民生活贫困,科学发展问题迫在眉睫。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区为例解释生态脆弱区的概念、特点及其生态问题,然后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上的鄂尔多斯为例探讨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其中穿插了非洲萨赫勒地区和乌兰察布的活动案例。教材案例资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地图、景观图、关联图等,为培养学生的地图素养提供了基础。但是教材采用了鄂尔多斯、乌兰察布、陕西定边等多个案例,无法让学生针对一个区域深入研究,实现深度学习。所以本课重新设置塞罕坝的案例,补充情境资料,一境到底,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人地关系,增强区域认知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认识,获取生态脆弱区一般的分析思路和方法,为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抓手。学情分析:从知识基础上来看,高二学生已了解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人为原因,缺乏对生态脆弱区的基本概貌的认识,对不同的生态脆弱区环境与发展问题形成原因的综合性及综合治理措施认识不足,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从认知水平来看,学生的心理认知结构和水平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的独立性,但群体内部认知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能力素养来看,学科思维能力和地理基本技能有显著提高,但分析复杂、真实问题的能力仍显不足,核心素养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教学目标:1.根据塞罕坝案例,采用角色扮演,针对该区域环境发展的问题的产生原因,从可持续的角度(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树立正确的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治理观和发展观。2.根据塞罕坝案例,小组合作绘制该区域环境发展问题的产生原因、综合治理措施的关联图,构建分析生态脆弱区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思路框架。3.尝试用生态脆弱区的分析思路解决现实中其他同类问题,增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措施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问题式教学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总结塞罕坝之困1.回忆塞罕坝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2.生态恶化、生活贫困的关键环节是什么?回忆塞罕坝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产生原因,分析其关键环节,从原因入手,归纳综合治理的思路。温故知新,让学生针对区域环境发展问题的原因,探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综合治理的思路。环节一塞罕坝之路——谋对策1962年之后,塞罕坝地区如何综合治理这里的荒漠化问题呢?提供:提供塞罕坝地区位置资料、气候资料、经济发展资料、治理前后景观对比图。适时点拨、总结:追问:生态脆弱区如何处理环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总结:塞罕坝地区由于植被的破坏导致生态恶化,进而导致经济衰退、人民生活贫困,综合治理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在绿水青山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综合采取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挑战性任务】1.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推测塞罕坝地区生态发展规划部门、农业发展规划部门、工业发展规划部门、第三产业发展规划部门、社会发展规划部应该采取哪些综合治理措施,并指出决策依据。2.观看视频,感受塞罕坝综合治理的成就。1.从环境发展问题的产生原因入手,从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提出综合性的治理措施,理解这些措施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从更综合的角度理解自然、人类活动、经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对区域认知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认识,加深对环境发展问题的综合性理解。3.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治理观和发展观。阅读自学窗适时点拨,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恢复措施要因地制宜,合理采取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措施、自然恢复等措施。阅读自学窗,深化“以地养地,自然恢复”措施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打破学生“在所有区域植树种草都能治理土地退化”的认识,培养学生因地制宜恢复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环节二生态脆弱区分析方法归纳引导、归纳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一般思考方法。【挑战性任务】以塞罕坝为例,小组合作绘制该区域环境发展问题的产生原因、综合治理措施的关联图。通过绘制关联图,理解生态脆弱区环境发展问题的原因、综合治理措施之间的逻辑关系,归纳其共性特征。1.总结生态脆弱先恢复自然环境、多种措施综合治理的观念。2.构建分析生态脆弱区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思路框架。课后拓展,迁移运用我国生态脆弱区多样,分布广泛,比如我国西北地区、西南喀斯特地貌区、黄土高原地区等。请自主选择一个生态脆弱区进行研究,搜集该生态脆弱区相关图文材料,探讨该区域环境与发展的问题,说明其问题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利用生态脆弱区的分析思路,尝试解决现实中其他同类问题,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塞罕坝有关资料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东西长51.46千米,南北宽17.84千米。区域海拔高度1500-1939.6米

,面积20029公顷。(塞罕坝简介——塞罕坝旅游网.2021-07-13)塞罕坝地区气候资料:年平均蒸发量1388mm,以西北风为主,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达68.7天,最多年份达114天,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最大风速达27米每秒(相当于10级狂风,可以将树木连根拔起,建筑物损坏严重)。塞罕坝地形特征:地貌上界于内蒙古熔岩高原和冀北山地之间,地貌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500米。自然景观:既有森林、又有草原;既有河流、又有湖泊;既有山地、又有高原;既有丘陵、又有曼甸。同时,塞罕坝也是滦河与辽河的发源地之一,因此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塞罕坝林场是河北省最大的国营林场,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用材林基地,林业用地面积7.5万hm2,约占总面积的81%,目前林场木材、旅游、苗木三大支柱产业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74%、18%,7%,其他仅占1%。云杉:耐阴、耐寒、耐干燥、云杉喜欢凉爽湿润的气候和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土壤,生长缓慢,云杉属浅根性树种。云杉树干高大通直,节少,材质略轻柔,纹理直、均匀,结构细致,易加工,具有良好的共鸣性能。可供建筑、飞机、乐器(钢琴、提琴)、舟车、家具、器具、箱盒、刨制胶合板与薄木以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材。樟子松:樟子松耐寒性强,能忍受-40~-50℃低温,旱生,不苛求土壤水分。为喜光性强、深根性树种,能适应土壤水分较少的山脊及向阳山坡,以及较干旱的砂地及石砾砂土地区,多成纯林或与落叶松混生。樟子松可供建筑、家具、室内装饰、桥梁等用材。

茶树:灌木或小乔木,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喜光耐阴,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5

℃。同时也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苏铁:喜光,稍耐半阴,喜温暖,不耐寒,在温度低于0℃时即易受害。优美的观赏树种;种子含油和丰富的淀粉,微有毒,供食用和药用,有治痢疾、止咳和止血之效。风电产业:2012年,大唐集团在这里建立塞罕坝风电场,这是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场建成,截至2017年底,塞罕坝在役装机已达152万千瓦,每年向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输出30余亿千瓦时的绿色能源。(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1-08-2617:32)投产至今,该公司已累计提供清洁能源237亿千瓦时,创造利税45亿元,提供了超过400个长期就业岗位,累积带动地区就业2000余人。该公司投产至今累计提供的清洁能源相当于节约标煤73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43万吨。(中国电力新闻网发布时间:2019-08-26)林业碳汇交易是绿化实施单位通过实施造林和森林管理等活动,测定可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经过严格审核认定后,在指定交易场所挂牌出售,碳排放单位通过购买二氧化碳量来抵消其工业碳排放的过程。多年来,塞罕坝林场不断探索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市场化新机制,将林场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塞罕坝林场首批森林碳汇项目计入期为30年,期间预计产生净碳汇量470多万吨。按碳汇交易市场行情和价格走势,造林碳汇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全部完成交易后,可给塞罕坝林场带来超亿元的收入。(中国林业网2018年8月7日讯

)林业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