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2.《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学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2.《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学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2.《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学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2.《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学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任务单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一单元《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2课时)

课程基本信息课例制作陈洋学科语文年级高二学期第一学期课题《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教科书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3月学生信息姓名学校班级学号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学习回忆录的叙事特点2.梳理叙述思路,塑造的人物形象3.感受中国革命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中国革命“精神”“情怀”和“人格”,传承中国革命文化4.学习体味自强不息精神,人道主义精神,在审美鉴赏中,探究回忆录写人叙事的艺术特色课前学习任务1.了解作者,追忆将军风采杨成武(1914-2004),福建长汀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共产主义战士。1929年,他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聂荣臻(1899—1992),四川省江津县人。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聂荣臻逝世。2.了解回忆录,把握文体特点一种文学体裁。运用叙述和描写的方法,追述本人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要求,不许虚构。一般采用第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始末,也可以写某些片断。表达方式以为主,可兼有抒情、议论。语言朴素自然,具有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课上学习任务《长征胜利万岁》【学习任务一】筛选信息,感悟长征精神阅读《长征胜利万岁》一文,找到有关长征的信息,结合本文的叙述和历史课程的学习,尝试归纳长征精神的内涵。起点:终点:持续时间:距离:经过几个省份:出发时人数:结束时的人数:长征精神:【学习任务二】概括事件,梳理脉络理结构概括主要事件找出行文顺序为什么要这么大篇幅地写毛泽东的发言?事件一:事件二:事件三:【学习任务三】抓住特点,赏析场面描写场面描写:是指对特定时间与地点内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描写。常见的有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场面等。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象征等多种手法,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且充满感染力的图画。场面场面特点表达技巧表达效果到达吴起镇吴起镇战役全军干部会议《大战中的插曲》【学习任务一】阅读《大战中的插曲》一文,了解“插曲”发生的故事背景。【学习任务二】阅读《大战中的插曲》一文,梳理脉络理结构概括主要事件本文在叙述顺序上有什么特点?摘录致日本官兵的信有什么作用?事件一:事件二:事件三:【学习任务三】赏析八路军(聂荣臻)救助小女孩的细节描写。【学习小结】小组讨论,探究胜利原因归纳这两篇回忆录的主旨,并思考:为什么将一个元帅、一个将军的回忆录对比放在一课中?篇目主旨原因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高考链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支队政委(节选)王愿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像是负了伤,正在爬一个崖头,怎么也爬不上去。忽然,老胡来了,他变得跟棵老黄松似的,又高又大,伸出小葵扇那么大的一只手,拉住了我……一睁眼,可不是,我的手正在他手里攥着呢。见我醒了,他把我的手捏紧了,突然问我:“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怎么不成!”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他的脸被拂晓时的月光一照,更是苍白,简直像是块白石头刻出来的。“我让你干什么你干什么?”“一定!”他扭身戳了戳正在酣睡的林大富。小伙子一骨碌爬起来,愣眉愣眼地问:“政委,要出发?”“不,有任务!”老胡说着抓起一个挎包,对我说:“咱们到那边竹林里去。”我疑疑惑惑地背起他,来到了那片竹林边上。这时,启明星贼亮贼亮的,东方已经现出鱼肚白了。老胡四下里看了看,选了一棵大毛竹,靠在上面坐下来,又问了我一句:“真的叫你干啥你干啥?”“真的,快说吧!”我被他弄得又糊涂又心焦。“好!”他伸手从挎包里掏出两根绳子,“噗”的一声扔在我面前,然后两手往竹子后面一背,厉声说:“把我绑起来!”“该不是叫伤口疼得他神经错乱了吧?”我想,本想不干,无奈已经有言在先了,我一面绑,一面问“这是干啥?你疯啦?”他没搭我的腔,只是一个劲叫着:“绑紧点,绑紧点!”等我们把他两手绑好,他又把那条伤腿伸开,蹬住了另一棵竹子:“把这也绑住!”我们也照办了。看看我们都弄妥了,他咬咬牙说:“来,使劲挤它!”直到这时,我才明白他的意思,我叫过小林,轻经地打开了他伤口上的布带子。伤口,像个发得过了火的开花馒头,又红又肿,没有器械,没有麻药,硬是把脓血从伤口里挤出来,这痛苦……“快,快下手哇!”他在催我。“我,我干不来!”我痛苦地说。“你答应过我嘛,黄兴和同志!”他哀求似地说,“你总不能瞪着眼看我受罪呀,是不是?俗话说‘伤口出了脓,比不长还受用’,帮我挤挤就好了。好了,那不给队上减少了个累赘?又可以多帮你干点工作。”对我说完软的,又对小林来硬的:“林大富同志,‘三大纪律’头一条就是服从命今,我命令你:挤!”我横了横心:“干!”便让小林抱住他的腿,我两手握着伤口按下去。随着手劲,我觉得手底下他的肌肉猛地哆嗦了一下。我问:“老胡,怎么样?”“没关系,你,你别管我!”我继续用力挤着伤口,这会儿我真想看看他是不是吃得消,却又不敢看。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减少些痛苦,我故意把话岔开来:“老胡,你看今天敌人还会不会再跟上来?”“说……说不上…”他低声回答。他把“上”字说成了“桑”,听得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再追上来怎么办呢?”我又问。“嗯……”他猛地抖了一下,那两株竹子也跟着索索地抖一阵。“要是真来了,咱就再干他一下,好不好?”“嗯……”他又是一阵猛抖。一连两次问话没有回答,我心慌了,扭头向他望了望,只见他两手紧紧抠住地面,那被痛苦扭歪了的脸上,汗水顺着那浓黑的眉毛和鬓角,一串串地流着。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压下想住手的打算,火辣辣地喊了声小林:“快,快去化杯盐水来!”蓦地,竹子剧烈地颤动了一下,两片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然后滑过指缝掉落到脚下的草丛里。我停住了手。这才觉得自己的脊背一阵发冷,原来衣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汗水湿透了。我俩把他的伤口用盐水洗净,包扎好了,然后解开绳子,扶他在草地上平躺下来。他紧闭着眼,像睡着了似的。我撩把野草擦着手,坐到他的身边,小林正在掰着他的手指,他手里紧握着一把潮湿的泥土。太阳已经出来了。阳光淡淡地洒在他的险上。他无力地睁开了眼,深深地吸了口气,说:“老黄,痛——啊!”汗珠映着阳光,晶亮晶亮的。我觉得自己的眼睛仿佛被这晶亮的反光刺得发痛,一滴咸咸的东西滚下来,流到了嘴角上。(有删改)文本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陈毅的伤口始终愈合不了,到了1935年6月,他已不能行走。游击队缺医少药,只有四种成药:八公丹、万金油、人丹和济公水。陈毅把万金油涂在伤口上,再换上新纱布。不久,伤口情况有所好转。①夏天,陈毅还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可是到了9月,伤口变得疼痛难忍,腿也肿了起来,为了去南雄开会,他不得不拄着拐棍,脚步蹒跚地翻山越岭。这时他决定彻底治疗一下他的腿伤。他叫警卫员把他伤口中的脓挤出去。警卫员看到陈毅痛得脸色发白,急忙停下手来。陈毅命令他继续挤,警卫员说他下不了手。陈毅已经痛得浑身发抖,“好吧,”他说,“用绳子把我捆起来,这样我就不会发抖了。”警卫员把陈毅的腿捆在树上又继续挤,直到把脓挤净并挤出了一片碎骨头才停下。然后,用盐水冲洗了伤口,用涂过万金油的干净布包扎好。陈毅痛得像得了舞蹈病似地浑身发抖,但不久就恢复了自制力,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的确如此,伤口彻底愈合了,再也没有发作。②[注]①见陈丕显回忆录《赣南三年游击战争》。②材料来自1984年3月23日对胡华的采访。(过家鼎等译,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依次写到“月光一照”“启明星贼亮贼亮的”“太阳已经出来了”,既推进了情节发展,也暗示了主人公心理的变化。B.文本一中的老黄是小说叙述者,也是“手术”的实施者,小说通过描写他不敢下手、不敢看等情形,烘托了老胡的刚毅。C.文本二中陈毅“术”后笑着说“这回它不会再反攻了”,这样的话语既带着战争年代的特定色彩,也表现出陈毅的乐观与幽默。D.通过对老胡和陈毅战胜身体痛苦的描写,两个文本不仅写出了战斗生活的艰苦卓绝,更写出了革命信仰的巨大力量。2.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6分)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6分)高考作文赏析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2021年12月13日,是第8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10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活动。这一天,凄厉的警报声再一次作为整个国家的背景音长鸣。铭记昨日的历史耻辱,是为了汲取今日奋进的动力。材料二:梁启超先生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我们正当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龄,我们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我们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祖国的昨天需要我们铭记,祖国的明天需要我们创造。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铭记历史,振兴中华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铭记历史,振兴中华”。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之中,中国这泱泱大国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五干年的历史经久不灭,绚烂的传统文化深深地刻在那古老却永不褪色的史书上,风雨不灭的精神文化存留在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多少年前我们的先辈用自己的身躯建起了我们新的长城,那时的中国物资多么匮乏,但即使没有枪支弹药,没有飞机导弹,他们依然挺了下来!是他们,是无数中国人用自己那年轻而鲜活的生命铺出了一条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大道,谱写了一曲曲奋发激昂的赞歌,多少年后,我们歌颂他们,更会永远铭记他们,如果没有他们,我们怎能安心地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中读书学习?我甚至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未来会是怎样,中国的未来会是怎样?2021年12月13日,是第8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10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活动。这一天,凄厉的警报声再一次作为整个国家的背景音长鸣。铭记昨日的历史耻辱,是为了汲取今日奋进的动力。防空警报响彻云霄,警示国人勿忘国耻。我永远无法忘记那防空警报的声音,那声音犹如阵阵嘶吼,仿佛是死难的国人在怒吼,在痛哭流泪,那哭声撕心裂肺、惊天动地。我仿佛看见了那夜,九月十八日,敌机惊醒了熟睡中的人们,婴儿在啼哭,人们在奔逃,一个村子数百上千人无一生还,也正是那悲惨痛苦的一夜为中国的耻辱史、为长达八年的抗战拉开了帷幕。在默哀时我不禁想到:那夜,活下来的人们会怎样,他们的亲人死在了那夜,他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他们从今往后只能被迫流浪。男耕女织、阖家欢乐的生活不复存在。他们颠簸流离,无助又弱小。虽然,这些事已经过去,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它将永远警醒世人:勿忘国耻,发愤图强!正是它激励着世人,让我们冲进了21世纪这科技振兴的时代,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那些年中国受过的苦受过的累,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警句,于是,中国人付出了比别人强十倍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努力,终于追上那些年落下的发展步伐。现在我的国家——中国,他已十分强大,我可以骄傲自豪地说出:“我是中国人,我热爱我的祖国,我将铭记历史,为振兴中华而努力拼搏。”我是中国人,我的皮肤是大地的颜色;我的眼晴是独特的黑色珍珠;我的头发是柔软细腻的黑色丝绸。从前,我的祖先最早发明了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火药。在我的国度有那政治开明,思想解放,人才济济,疆域辽阔,国防巩固,民族和睦,繁荣昌盛,辉煌灿烂的大唐盛世,我的国家有足足五干年的历史,那忠杰豪义数不胜数。如今,我的国家在世界上有着一项项惊艳世界的成就,领先了数个世界第一,看着奥运健儿身披五星红旗,看着中国领先的一项项科研成果,我不禁感叹:中国,我的国家,我爱你,我为你骄傲!梁启超先生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我们正当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龄,我们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我们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祖国的昨天需要我们铭记,祖国的明天需要我们创造。让我们铭记历史,振兴中华!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审题】: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审材料:材料一共两段。主要阐述铭记历史的重要性:铭记历史,汲取动力。在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铭记历史,守护真相。这段历史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就要惨遭欺凌,唯有不断拼搏,奋勇向前,才能让国家安宁,百姓幸福。材料二是从梁启超先生的名言谈到年轻人应该铭记历史耻辱,勇担时代责任。年轻人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很重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当年青少年要勇敢地肩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长江后浪推前浪”,广大青年不能忘记历史,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审任务:作务要求写演讲稿,行文要体现青年学生的身份和担当,应该联系历史与现实。要特别注意演讲稿的格式和语言特点。演讲稿当中既要有铭记历史的意义,更要有青少年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于担当的精神。行文思路:首先由材料在南京大屠杀日国家举行公祭的确立论点:“铭记历史,强国有我”,然后阐述铭记历史的意义,接着分析青年人的担当和责任,最后发出号召,要避免国耻的再次出现,就要振兴中华,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立意】:青年应善于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铭记历史,强国有我。3.青年强则国强。4.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绝不让悲剧重演。5.传承民族精神,做有担当的接班人。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时期最残酷惨烈的战斗之一,志愿军将士在严酷的战场环境中,书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影片《长津湖》艺术地再现了这场战役的残酷悲壮,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惧强敌、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和英勇无畏、震撼天地的战斗精神,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壮歌。上述材料激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当代青年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历史会成为过去,但历史,不该被遗忘。《长津湖》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有这样一个场景:在一段路上,美国军队误以为是敌人时,他们走近一看,竟然是冻死在山上潜伏的中国士兵。当我看到那一个个被冻僵的士兵端着步枪趴在雪地上时,在忍受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天气下,他们甘愿化成冰雕,也丝毫不愿退缩,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全部来自烈士们对于新中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因为他们相信中国一定会胜利。正如电影中美军首领所说:“面对如此有决心的敌人,我们永远无法打败他们”。

和平,在今天看来也许是一件平常事,我们生活在没有硝烟的时代,我们无法切实地感受坚船利炮,我们也无法想象当轰炸机盘旋在头顶上时是勇气先来还是恐惧先行。可我们不该忘记,不只是这一个长津湖战役,整个抗美援朝期间,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我们最可爱的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吃不饱穿不暖,他们全凭的是保家卫国的决心,以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毅力,不但已经全然不顾自我的饥寒,竟然还付出了巨大的战斗力,对敌人发起了反攻。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坚韧!正如《长津湖》里,火车上那场路过长城的场景。绵延的万里长城,宏伟壮丽且庄严,而我们的战士过了长城过了国界,他们便要化身血肉长城,阻击敌人于国境外。以生命为我们后辈筑起长久的和平!如今我们生活在国泰民安的和平年代,但永远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国是那些先辈们用甘于奉献、无所畏惧的勇气,抛头颅、洒热血替我们打下的。就像影片中毛主席所说:“这仗真不想打,但为了未来百年的发展,这仗不得不打。打的一拳来,免的百拳来。”所以,那些为了保卫祖国未来拼死战斗的战士,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英雄。而我们今日之安逸,全是先辈以血肉铸成。所以,我们不光要把“珍惜和平”刻印在骨血里,还要真的把“珍惜”二字付出实践,从小事做起,从珍惜食物,从认真工作,从修身立德开始,好好做人,不辱先辈之忠烈!不负和平二字之珍重!何其有幸生于华夏。国家繁荣昌盛,在祖国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勿忘过去,要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用我们的决心和努力献出自己力量,维护祖国美好的未来。【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包含两方面信息,一是长津湖战役的历史意义,二是影片《长津湖》对这场惨烈战役的艺术再现。长津湖之战是朝鲜战争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凭着钢铁般的意志,用冰与血凝聚成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长津湖这段历史,虽发生在抗美援朝期间,但体现的是我们中国军民的爱国精神和敢于战斗,勇于战斗的奋斗精神。长津湖战役具备的历史意义,告诉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不能忘记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而影片《长津湖》对这段历史的艺术再现,是对历史的一种艺术化传承和再现。对于我们大众,我们则需要思考这段历史和长津湖精神在现实中应该怎样传承。写作要求里明确指出要“结合当代青年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展开写作。所以,我们的写作要围绕三个维度的内容展开:尊重历史、传承历史和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尊重历史、铭记历史是基础。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应当思考如何传承这一历史精神。而作为未来社会主人公的我们——当代青年应当如何传承好这一历史精神,如何履行好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立意】:1.铭记长津湖血战,以拼搏之姿告慰英烈。2.踏着先辈足迹勇敢前进。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答案2.真实可靠,第一人称叙述《长征胜利万岁》【学习任务一】起点:江西瑞金终点:吴起镇持续时间:十二个月零二天距离:二万五千里经过几个省份:十一个省份出发时人数:十万人结束时的人数:一万人长征精神:坚定信念,必胜信心——革命乐观主义不畏艰险,无坚不摧——革命英雄主义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创新智慧顾全大局,紧密团结——集体主义【学习任务二】概括主要事件找出行文顺序你认为三个事件中重点是哪一个?为什么要这么大篇幅地写毛泽东的发言?事件一:红四军团达到吴起镇行文线索是时间顺序,按时间顺序由先到后,文章脉络清晰第3个是重点。①因为毛泽东的发言对长征进行了总结,高度评价了长征的历史意义,体现了长征精神,突出了主旨。(内容、主旨)③前两件事是为毛泽东讲话做铺垫的,也是长征胜利意义的具体体现。(结构)事件二:长征最后一战事件三:全军干部会议召开【学习任务三】会议、抒情、说明、衬托、场面场面特点表达技巧表达效果到达吴起镇欢乐,热烈心理、动作、神态描写,环境渲染,拟人表现红军的兴奋与激动吴起镇战役紧张、激烈声音烘托,心理、动作描写,反衬敌人:狼狈溃败战士:英勇无畏,骁勇善战幽默生动,如在眼前全军干部会议热烈、盛大心理描写,烘托,环境的衬托战士们兴奋激动的心情,侧面突出了毛泽东讲话令人欢欣鼓舞《大战中的插曲》【学习任务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战线拉到太长,各种战略物质紧缺,由此日本采取了“以战养战”方略,加紧对沦丧区矿产资源的掠夺。井陉煤矿就是日本掠夺我国煤炭资源的最大阵地。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正式开战,井陉煤矿成为八路军首要攻占目标。此次破袭战不但打击了日军,解放了3000旷工,还彻底毁灭了井陉煤矿,即使日军运来全部设备重新安装开工,恢复生产至少半年,这对物质本已十分紧张的日军是个极大打击,起到了釜底抽薪作用,被华北日军形容为“挖心之战”。【学习任务二】概括主要事件本文在叙述顺序上有什么特点?摘录致日本官兵的信有什么作用?事件一:照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