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查与听力评估_第1页
新生儿听力筛查与听力评估_第2页
新生儿听力筛查与听力评估_第3页
新生儿听力筛查与听力评估_第4页
新生儿听力筛查与听力评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生儿听力筛查

与听力评估

1内容提要一.程序二.适应症三.检查项目四.结果分析五.临床案例六.前瞻2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流程

(一)筛查1.正常出生新生儿实行两阶段筛查: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30-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立即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儿童医院)接受进一步诊断。32.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婴儿出院前进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至听力障碍诊治机构。3.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听力筛查仍应当在3年内每年至少随访1次,在随访过程中怀疑有听力损失时,应当及时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就诊。新生儿听力损失高危因素:(1)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超过5天;(2)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3)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毒

浆体原虫(弓形体)病等引起的宫内感染;(4)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4(5)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6)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要求;(7)病毒性或细菌性脑膜炎;(8)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1分钟0-4分或5分钟0-6分);(9)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0)体外膜氧;(11)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12)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或袢利尿剂、或滥用药物和酒精;(13)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病。54.在尚不具备条件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医疗机构,应当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在3个月龄内将新生儿转诊到有条件的筛查机构完成听力筛查。5.操作步骤。(1)清洁外耳道;(2)受检儿处于安静状态;(3)严格按技术操作要求,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仪进行测试。6三.检查项目OAE(TE+DP)+AABRABR+V+ASSR+40Hz+AI+TE+DP+小儿行为测听内耳CT,磁共振水成像7

耳声发射Otoacousticemission89听觉传导通路1.气导通路声音---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内耳—听神经核-听中枢.2.骨导通路声音—颅骨—内耳

10Auditorycentralnervoussystem11

耳声发射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首先,耳声发射的能量必须是来自耳蜗;其次,这些能量须经过中耳结构的传导进入外耳道而被记录到。12

耳声发射以机械振动的形式起源于耳蜗。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这种振动能量来自外毛细胞(outerhaircell,OHC)。其活动通过多种途径使基底膜(basilarmembrane,BM)发生某些形式的振动,最终引起外耳道的空气振动。上述过程实际上是声音传入外耳的逆过程。由于这一振动的频率多在数百到数千Hz,属声频范围(20~20000Hz),因而称之为耳声发射。顾名思义,耳声发射即是由耳内发出的声音,其实质是耳蜗内机械振动能量经声音传入内耳的逆过程以空气振动(声音)的形式释放出来。13

耳声发射的分类按是否由外界刺激所诱发,耳声发射可以分为自发性耳声发射(spontaneousotoacousticemission,SOAE)和诱发性耳声发射(evokedotoacousticemission,EOAE)。在诱发性耳声发射中依据刺激诱发,又可进一步分为: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lyevokedotoacousticemission,TE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DPOAE)刺激频率耳声发射(stimulusfrequencyotoacousticemission,SFOAE)电诱发耳声发射(electricallyevokedotoacousticemission,EEOAE)。

14

耳声发射的临床意义15中长潜伏期反应测试ABR/ASSR测试OAE测试听觉系统评估方法162ABRMLRLLR17ImprovingtheSNR叠加分离AveragingAsthenumberofsweepsaveragedincreases,theEPisenhanced通过大量的扫描叠加分离,诱发电位的特征变的清晰。18TypesofAEPsBrainstemactivity脑干活动Corticalresponseactivity大脑皮层活动Peripheralactivity外周感受器的活动1920短纯音ABR2021听性脑干的优点:客观,无损伤,不受睡眠的影响,可以鉴别外伤,隐形脑干损伤,心音性聋等.......听性脑干的缺点:1.主观判断波形2.没有频率特异性3.陡降性听力曲线和严重的听力损失完全没有波形22中耳分析仪的临床应用A型:静态声顺值在0-100mmH20之间,高度为0.3-1.6cc。这是正常的鼓室图。可分As型和Ad型。2.5CC3.02.01.51.00.50-100-2000100200mmHzoA23中耳分析仪的临床应用As型:中耳压力正常,声顺值小于0.3cc,可能与镫骨底板固定、听骨链活动度小有关。2.5CC3.02.01.51.00.50-100-2000100200mmHzoAs24中耳分析仪的临床应用AD型:中耳压力正常,声顺值大于1.6cc。可能是鼓膜松弛、听骨链中断。鼓膜穿孔后再愈合。2.5CC3.02.01.51.00.50-100-2000100200mmHzoAD25中耳分析仪的临床应用B型:平坦型,无峰出现,其高度为不超过0.3cc。可能与中耳积液等中耳疾病有关。2.5CC3.02.01.51.00.50-100-2000100200mmHzoB26中耳分析仪的临床应用C型:声顺值在-100mmH20之后,高度在正常0.3-1.6cc见于中耳负压,可能同咽鼓管堵塞有关,多鉴于儿童。2.5CC3.02.01.51.00.50-100-2000100200mmHzoC27中耳分析仪的临床应用

蹬骨肌声反射(acousticstapediusreflex)

一定强度的声刺激可引起双耳蹬骨机反射性收缩,增加听骨链和鼓膜的劲度,使中耳声导抗发生变化,在平衡计上显示出来,并可划出曲线,利用这一客观指标对蹬骨肌声反射通路上和中耳的各种病变的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蹬骨肌反射可用同侧刺激也可用对侧交叉声刺激引出。28中耳分析仪的临床应用蹬骨肌声反射弧基本上由四级神经元链组成:初级神经元到耳蜗腹侧核。二级神经元从耳蜗腹侧核经斜方体交叉到对侧内上橄榄核或不交叉到同侧内上橄榄核。中间神经元从内上橄榄核到面神经核。面神经运动神经元到蹬骨肌。29中耳分析仪的临床应用声发射阈(acousticreflexthreshold),是可重复的、能引起蹬骨肌收缩,导致声导抗变化的最小声刺激强度。正常声放射阈在纯音听阈上70-95dB(条件是指示耳的传音功能必须正常)。传音听力损失的耳声反射存在,表示该指示耳的鼓膜及听鼓链功能良好。蹬骨肌反射消失可以支持传导性聋的诊断。30中耳分析仪的临床应用

通过测试如声听阈同反射阈之间的差值小于60dB作为响度重振阳性,这种感音神经性耳聋是蜗性聋。31中耳分析仪的临床应用声反射衰减(acousticreflexdecay)用声反射阈上10dB的500Hz和1000Hz的纯音持续刺激10s,正常人引起的蹬骨肌反射收缩保持在稳定水平,无衰减现象。短于5s为蜗后病变指征。声反射潜伏期(acousticreflexlatency)是从声刺激开始到蹬骨肌收缩引起声到抗变化中间的时程。通常使用声反射阈上10dB的1000Hz或2000Hz的纯音作为刺激信号。蜗后病变累计声放射弧的传入部分时,潜伏期就会延长,两耳间差值亦会增大。32中耳分析仪的临床应用咽鼓管功能检查eustachiantube33中耳分析仪的临床应用1.作为鼓室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如鼓室病变引起的轻度传音障碍可使该侧声反射消失,借以鉴别传导性聋和感音神经性聋。2.重振现象的客观测试:正常人纯音听阈与声反射阈之间的差距约为70dB以上,重振耳感到的响度增加比正常耳快。如纯音听阈与声反射阈之差小于60dB,为重振阳性,表示病变在耳蜗。3.声反射衰减试验:以500或者说1000Hz反射阈上10dB的纯音持续刺激10秒,在此期间正常镫骨肌收缩反射无衰减现象,蜗后病变者听觉易疲劳,镫骨肌反射很快衰减。4.交叉和非交叉声反射对脑干病变的定位:镫骨肌反射弧在脑干中联系,对侧声反射弧跨越中线,同侧的不经过中线,测定对侧及同侧声反射,可用于听神经瘤和脑干病变的定位诊断。5.精神性耳聋的鉴别:精神性聋者如能引出声反射,即表示有一定程度的听力,如声反射阈优于“听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