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共29张课件_第1页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共29张课件_第2页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共29张课件_第3页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共29张课件_第4页
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共29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反复无常,鼓着翅膀飞逝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时间反复无常,鼓着翅膀飞逝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颤证2018/10/31中医内科学定义■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本病叉称“振掉”、“颤振”“震颤”。2018/10/31中医内科学一、诗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一)、利用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师可以通过诗歌来导入新课,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我国地势”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列出《长歌行》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一诗句,并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笔下的百川是自西向东流入到大海的,以此来激发中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又例如,在教《天气及其影响》这一内容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书本、网络、图书馆以及其它有效途径去寻找有关于描写天气现象的诗歌,包括有关于风、雨、雪、霜等天气的诗句以及描写天气阴晴的诗句等,并在课堂上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其进行展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能力。(二)、利用诗歌创设地理教学情境诗歌具有错落有致,朗朗上口的特征,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诗歌,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增强中学生的记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述我国江西庐山地区的地形地势时,可以引用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描述,这一诗句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庐山地势地形高且不平坦的特点,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又例如,教师在讲述长江时,可以通过引用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描述。这一诗句意为“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船行一日就可到达远在千里之外的江陵,两岸的猿声还不曾停下,船只却已经穿过了万重青山。’诗歌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三峡处水流的湍急。(三)、利用诗歌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诗歌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化难为易,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加强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授“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这一知识点时,若学生无法对其进行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通过引用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这一诗歌中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这句诗所描述的意思是,已经到了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一片始盛的桃花。大林寺的桃花之所以在芳菲落尽之时始开放,正是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了气候的变化,进而导致了植被景观的变化。教师应当注意在对诗歌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讲解之后,再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点,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四)、利用诗歌加强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内容较为丰富,涉及范围较广,需识记的知识点较多,且初中生缺乏一定的学习技巧,导致其缺乏学习地理的兴趣,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此外,某些知识点较为抽象,既不利于学生理解,也不利于学生记忆。因此,教师可以使用诗歌来进行地理教学,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记忆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时,可以通过周总理的七律来进行记忆,即“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两宁青甘陕,还有内台北上天”。二、利用诗歌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教师需注意的问题第一,教师在利用诗歌进行地理教学时,若选用的诗歌不恰当,那么不仅无法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反而会导致学生产生牵强附会的厌恶感。因此,为了使所选诗歌能够更加切合地理知识,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教学的需要自编诗歌,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诗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第二,教师在利用诗歌进行地理教学时,应当注意以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原则,将其作为初中地理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独特功效。因此,教师应当注意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背诵与地理相关的诗歌,例如,“远看是山,近看成川”等蕴含地质地貌的诗歌,“一场春雨一场暖”等蕴含水文气候的诗歌以及“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等蕴含植被土壤的诗歌。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时应当注意诗歌的韵律,引用要恰如其分,不能滥编滥用。第三,在利用诗歌进行地理教学时,地理教师应当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教师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过程,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师生交流的成败,也关系着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因此,地理教师应当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采用诗歌、谚语等特殊的地理语言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结语地理是一门兼具文理两种性质的学科,它与语文及历史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诗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既体现了诗歌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又体现了地理学科文理兼备的特点。诗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注意找到诗歌与初中地理教学之间的切入点,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指导学生背诵相关诗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体育课程是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运动兴趣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对学生主体地位愈加重视,旨在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所以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困境分析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1.忽视体育教学。农村地区的学生家长不能全面认识体育教学的作用,过于注重文化教育,认为孩子应该集中全部的精力和时间学习主要文化课程知识,如语数外等学科;同时家长认为孩子在田间劳动和每天上下学都能锻炼身体,不需通过专门的体育课进行锻炼。农村小学只强调重点中学的升学率,忽略学生体育课的管理与教学,无法实施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降低体育课的功能作用,甚至因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将该课改为室内文化课。2.体育设施不齐全。教学条件直接影响着体育教育,若缺乏良好的办学条件,基础体育设施设备缺少,或者是在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制约,不能及时补充损坏的体育设施,都会降低体育教学质量,因此保证教学条件至关重要。目前我国部分农村小学甚至不具备羽毛球拍,更遑论音响、锥形桶、大垫子、乒乓球拍、多媒体设备等,即便配备相关的体育器材,也只是在评选课或公开课上暂时使用。3.师资力量不足。许多农村小学没有建立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专业体育教师数量极少,甚至由其他课程教师代替;有些体育教师是大专毕业或中师,然后通过继续接受教育而具备大专学历,但接受职后教育与工作培训的机会较少,在实际教学中依然采用落后的教学方法,不能深入理解课程改革的方向。因此有些教师将体育课作为学生的休息课,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与方法,认为学生上课期间不发生意外事故即可,不能有效发挥体育课的功效。二、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应对策略(一)转变教学理念农村小学领导应该积极转变思想理念,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同时借助家长等多种路径,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改变家长传统的理念,让家长充分意识到体育课教学的作用,使其由只注重成绩转变为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此外,小学应该将体育课放在与文化课同等的位置上,尽可能安排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加强对教师的要求,让其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案,适当突出兴趣、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课;或者是积极参与不同地区的文体活动、比赛项目,实现体育课的正规化、专业化发展。(二)加强体育设施投入体育教学完善的前提与基础就是基础设施的配备,如现代多媒体设备、场地器材、特殊教学用具等。针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设施设备的置备与采购,可以采用自制简单教学用具、借助政府资金筹备或企业资助等方式加以解决。当然农村小学可以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实施丰富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如踢毽子比赛、跳绳比赛等,保障体育课时的充足性,避免被文化课教师所占用,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考核与教学。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等都应采取积极科学的态度对待体育课,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三)合理利用现有设施与体育场地由于实际环境的制约,农村小学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善自身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只能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逐渐完善与补充体育设施设备。针对这种情况,小学和体育教师应该立足实际,及时认清客观条件,借助现有的体育器材和场地进行体育教学活动,适当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如许多农村小学缺乏足球场,这就需要教师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鼓励其在操作上或院子里围成几个圈进行传球练习,让学生掌握足球的基本要领和技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除此之外,体育教师可以借助学校周边的相关设施与场地,如学校附件大面积的硬化地面、废弃工厂、柏油马路等,将其作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临时场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性实施体育教学活动。(四)提高教学水平现阶段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有效导入“健康第一”的思想,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调动?W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锻炼的趣味,达到强健体魄的目标。当然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注重技能、情感和知识的拓展延伸,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踢足球运动时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踢球动作和传球技巧,并适当穿插足球比赛的规则,使学生准确掌握足球知识及技能,积极投身于足球运动中的,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确保体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三、结束语综上所述,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还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如忽视体育教学、体育设施不齐全、师资力量不足等,导致体育教学流于表面形式,降低教学质量,不能很好地满足新课改要求。基于这种情况,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必须要立足实际,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加强体育设施投入,合理利用现有设施与体育场地,提高教学水平,从而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及能力,增强体育教学效果,更好地推动农村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时间反复无常,鼓着翅膀飞逝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中医内科1颤证2018/10/31中医内科学颤证2定义■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本病叉称“振掉”、“颤振”“震颤”。2018/10/31中医内科学定义3源流■《内经》对本病已有认识。■《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掉”字,即含震颤之义。■《素问·脉要精微论》有“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之论,■《素问·五常政大论》又有“其病摇动”“掉眩巅疾”、“掉振鼓栗”等描述,阐述了本病以肢体摇动为其主要症状,属风象,与肝、肾有关,为后世对颤证的认识奠定了基础中医内科学源流4■明代楼英《医学纲目颤振》说:“颤,摇也;振,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比之瘛疲,其势为”还指出:“风颤者,以风人于肝脏经络,不守正位,故使头招面摇,手足颤掉也”,“此证多由风热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亦有风夹湿痰者,治各不同也。”肯定了《内经》肝凤内动的观点,扩充了病因病机内容,阐明了风寒、热邪、湿瘀均可作为病因而生风致颤,并指出本病与瘰疚有■王肯堂《证治准绳颤振》进而指出:“此病壮年鲜中年以后乃年尤多。夫老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夫老年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极为难治”,“病之轻者,或可用补金平木、清痰调法,在人自斟酌之。中风手足弹拽,星附散独活散、金牙酒,无热者宜之;摧肝丸,镇火平肝消痰定颤,有热气虚而振,参术汤心虚而振,补心丸养之;夹痰,导痰汤加竹沥;老战振,篡定振丸。”中肯地论述了本病的发病特■明代楼英《医学纲目颤振》说:“颤,摇也;振,5■孙一奎《赤水玄珠·颤振门》又提出气虚、血虚均可引起颤证,治法为“气虚颤振,用参血虚而振,用秘方定心丸”。此外文指出:木火上盛,肾荫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治法宜“清上补下”。■至今上述治法仍有临床价值。迨至清代,张璐《张氏医通颤振》在系统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l临床实践,对颤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其预后有了较全面的阐述,认为本病多因风、火、痰、瘀虚所致,并载列相应的治疗方药十余首,使本病的理法方药认识日趋充实2018/10/31中医内科学■孙一奎《赤水玄珠·颤振门》又提出气虚、血6范围■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西医学中震颤麻痹、肝豆状核变性、小脑病变的姿位性震颤特发性震颤、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凡具有颤证临床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和某些代谢性疾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2018/10/31中医内科学范围7诊断依据■1.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动不止,四肢强急。■2.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神识呆滞等症状3.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部分病人发病与情志有关,或继发于脑部病变2018/10/31中医内科学诊断依据8病证鉴别颤证与瘛疚的鉴别瘛疚即抽搐,多见于急性热病或某些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抽搐多呈持续性,有时伴短阵性间歇,手足屈伸牵引,弛纵交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两目上视,神昏等症状颤证是一种慢性疾病过程,以头颈、手足不自主颤动、振摇为主要症状,手足颤抖动作幅度小,频率较快,而无肢体抽搐牵引和发热、神昏等症状,再结合病史分析,二者不难鉴别。2018/10/31中医内科学病证鉴别9辨证论治2018/10/31中医内科学辨证论治10辨证要点■颤证首先要辨清标本虚实。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病之本,属虚;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多为病之标,属实。一般震颤较剧,肢体僵硬,烦躁不宁,胸闷体胖,遇郁怒而发者,多为实证;颤抖无力,缠绵难愈,腰膝酸软,体瘦眩晕,遇烦劳而加重者,多为虚证。但病久常标本虚实夹杂,临证需仔细辨别其主次偏重。2018/10/31中医内科学辨证要点11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共29张课件12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共29张课件13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共29张课件14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共29张课件15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共29张课件16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共29张课件17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共29张课件18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共29张课件19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共29张课件20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共29张课件21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共29张课件22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共29张课件23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共29张课件24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共29张课件25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共29张课件26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共29张课件27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共29张课件28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29时间反复无常,鼓着翅膀飞逝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时间反复无常,鼓着翅膀飞逝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颤证2018/10/31中医内科学定义■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本病叉称“振掉”、“颤振”“震颤”。2018/10/31中医内科学一、诗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一)、利用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师可以通过诗歌来导入新课,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我国地势”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列出《长歌行》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一诗句,并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笔下的百川是自西向东流入到大海的,以此来激发中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又例如,在教《天气及其影响》这一内容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书本、网络、图书馆以及其它有效途径去寻找有关于描写天气现象的诗歌,包括有关于风、雨、雪、霜等天气的诗句以及描写天气阴晴的诗句等,并在课堂上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其进行展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能力。(二)、利用诗歌创设地理教学情境诗歌具有错落有致,朗朗上口的特征,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诗歌,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增强中学生的记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述我国江西庐山地区的地形地势时,可以引用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描述,这一诗句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庐山地势地形高且不平坦的特点,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又例如,教师在讲述长江时,可以通过引用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描述。这一诗句意为“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船行一日就可到达远在千里之外的江陵,两岸的猿声还不曾停下,船只却已经穿过了万重青山。’诗歌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三峡处水流的湍急。(三)、利用诗歌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诗歌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化难为易,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加强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授“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这一知识点时,若学生无法对其进行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通过引用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这一诗歌中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这句诗所描述的意思是,已经到了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一片始盛的桃花。大林寺的桃花之所以在芳菲落尽之时始开放,正是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了气候的变化,进而导致了植被景观的变化。教师应当注意在对诗歌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讲解之后,再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点,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四)、利用诗歌加强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内容较为丰富,涉及范围较广,需识记的知识点较多,且初中生缺乏一定的学习技巧,导致其缺乏学习地理的兴趣,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此外,某些知识点较为抽象,既不利于学生理解,也不利于学生记忆。因此,教师可以使用诗歌来进行地理教学,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记忆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时,可以通过周总理的七律来进行记忆,即“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两宁青甘陕,还有内台北上天”。二、利用诗歌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教师需注意的问题第一,教师在利用诗歌进行地理教学时,若选用的诗歌不恰当,那么不仅无法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反而会导致学生产生牵强附会的厌恶感。因此,为了使所选诗歌能够更加切合地理知识,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教学的需要自编诗歌,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诗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第二,教师在利用诗歌进行地理教学时,应当注意以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原则,将其作为初中地理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独特功效。因此,教师应当注意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背诵与地理相关的诗歌,例如,“远看是山,近看成川”等蕴含地质地貌的诗歌,“一场春雨一场暖”等蕴含水文气候的诗歌以及“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等蕴含植被土壤的诗歌。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时应当注意诗歌的韵律,引用要恰如其分,不能滥编滥用。第三,在利用诗歌进行地理教学时,地理教师应当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教师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过程,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师生交流的成败,也关系着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因此,地理教师应当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采用诗歌、谚语等特殊的地理语言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结语地理是一门兼具文理两种性质的学科,它与语文及历史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诗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既体现了诗歌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又体现了地理学科文理兼备的特点。诗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注意找到诗歌与初中地理教学之间的切入点,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指导学生背诵相关诗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体育课程是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运动兴趣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对学生主体地位愈加重视,旨在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所以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困境分析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1.忽视体育教学。农村地区的学生家长不能全面认识体育教学的作用,过于注重文化教育,认为孩子应该集中全部的精力和时间学习主要文化课程知识,如语数外等学科;同时家长认为孩子在田间劳动和每天上下学都能锻炼身体,不需通过专门的体育课进行锻炼。农村小学只强调重点中学的升学率,忽略学生体育课的管理与教学,无法实施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降低体育课的功能作用,甚至因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将该课改为室内文化课。2.体育设施不齐全。教学条件直接影响着体育教育,若缺乏良好的办学条件,基础体育设施设备缺少,或者是在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制约,不能及时补充损坏的体育设施,都会降低体育教学质量,因此保证教学条件至关重要。目前我国部分农村小学甚至不具备羽毛球拍,更遑论音响、锥形桶、大垫子、乒乓球拍、多媒体设备等,即便配备相关的体育器材,也只是在评选课或公开课上暂时使用。3.师资力量不足。许多农村小学没有建立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专业体育教师数量极少,甚至由其他课程教师代替;有些体育教师是大专毕业或中师,然后通过继续接受教育而具备大专学历,但接受职后教育与工作培训的机会较少,在实际教学中依然采用落后的教学方法,不能深入理解课程改革的方向。因此有些教师将体育课作为学生的休息课,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与方法,认为学生上课期间不发生意外事故即可,不能有效发挥体育课的功效。二、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应对策略(一)转变教学理念农村小学领导应该积极转变思想理念,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同时借助家长等多种路径,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改变家长传统的理念,让家长充分意识到体育课教学的作用,使其由只注重成绩转变为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此外,小学应该将体育课放在与文化课同等的位置上,尽可能安排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加强对教师的要求,让其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案,适当突出兴趣、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课;或者是积极参与不同地区的文体活动、比赛项目,实现体育课的正规化、专业化发展。(二)加强体育设施投入体育教学完善的前提与基础就是基础设施的配备,如现代多媒体设备、场地器材、特殊教学用具等。针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设施设备的置备与采购,可以采用自制简单教学用具、借助政府资金筹备或企业资助等方式加以解决。当然农村小学可以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实施丰富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如踢毽子比赛、跳绳比赛等,保障体育课时的充足性,避免被文化课教师所占用,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考核与教学。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等都应采取积极科学的态度对待体育课,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三)合理利用现有设施与体育场地由于实际环境的制约,农村小学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善自身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只能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逐渐完善与补充体育设施设备。针对这种情况,小学和体育教师应该立足实际,及时认清客观条件,借助现有的体育器材和场地进行体育教学活动,适当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如许多农村小学缺乏足球场,这就需要教师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鼓励其在操作上或院子里围成几个圈进行传球练习,让学生掌握足球的基本要领和技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除此之外,体育教师可以借助学校周边的相关设施与场地,如学校附件大面积的硬化地面、废弃工厂、柏油马路等,将其作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临时场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性实施体育教学活动。(四)提高教学水平现阶段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有效导入“健康第一”的思想,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调动?W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锻炼的趣味,达到强健体魄的目标。当然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注重技能、情感和知识的拓展延伸,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踢足球运动时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踢球动作和传球技巧,并适当穿插足球比赛的规则,使学生准确掌握足球知识及技能,积极投身于足球运动中的,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确保体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三、结束语综上所述,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还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如忽视体育教学、体育设施不齐全、师资力量不足等,导致体育教学流于表面形式,降低教学质量,不能很好地满足新课改要求。基于这种情况,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必须要立足实际,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加强体育设施投入,合理利用现有设施与体育场地,提高教学水平,从而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及能力,增强体育教学效果,更好地推动农村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时间反复无常,鼓着翅膀飞逝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震颤中医内科30颤证2018/10/31中医内科学颤证31定义■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本病叉称“振掉”、“颤振”“震颤”。2018/10/31中医内科学定义32源流■《内经》对本病已有认识。■《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掉”字,即含震颤之义。■《素问·脉要精微论》有“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之论,■《素问·五常政大论》又有“其病摇动”“掉眩巅疾”、“掉振鼓栗”等描述,阐述了本病以肢体摇动为其主要症状,属风象,与肝、肾有关,为后世对颤证的认识奠定了基础中医内科学源流33■明代楼英《医学纲目颤振》说:“颤,摇也;振,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比之瘛疲,其势为”还指出:“风颤者,以风人于肝脏经络,不守正位,故使头招面摇,手足颤掉也”,“此证多由风热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亦有风夹湿痰者,治各不同也。”肯定了《内经》肝凤内动的观点,扩充了病因病机内容,阐明了风寒、热邪、湿瘀均可作为病因而生风致颤,并指出本病与瘰疚有■王肯堂《证治准绳颤振》进而指出:“此病壮年鲜中年以后乃年尤多。夫老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夫老年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极为难治”,“病之轻者,或可用补金平木、清痰调法,在人自斟酌之。中风手足弹拽,星附散独活散、金牙酒,无热者宜之;摧肝丸,镇火平肝消痰定颤,有热气虚而振,参术汤心虚而振,补心丸养之;夹痰,导痰汤加竹沥;老战振,篡定振丸。”中肯地论述了本病的发病特■明代楼英《医学纲目颤振》说:“颤,摇也;振,34■孙一奎《赤水玄珠·颤振门》又提出气虚、血虚均可引起颤证,治法为“气虚颤振,用参血虚而振,用秘方定心丸”。此外文指出:木火上盛,肾荫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治法宜“清上补下”。■至今上述治法仍有临床价值。迨至清代,张璐《张氏医通颤振》在系统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l临床实践,对颤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其预后有了较全面的阐述,认为本病多因风、火、痰、瘀虚所致,并载列相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