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基本护理技术幽默来自智慧,恶语来自无能临床基本护理技术临床基本护理技术幽默来自智慧,恶语来自无能2项目七生命体征检测与护理3临床基本护理技术幽默来自智慧,恶语来自无能临床基本护理技术临临床基本护理技术共64张课件临床基本护理技术共64张课件临床基本护理技术共64张课件临床基本护理技术共64张课件2.年龄因素:儿童体温略高于成人;老年人体温常在正常范围的低值。新生儿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发生波动。3.性别因素:女性略高于男性,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受黄体酮影响体温可轻度升高。4.环境因素: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体温可暂时性降低或升高。62.年龄因素:儿童体温略高于成人;老年人体温常在正常范围的低5.其它因素:运动、进食、沐浴、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因素都可出现体温一过性增高。而安静、睡眠、饥饿或使用麻醉剂、镇静剂后体温下降。三、异常体温的观察(一)体温过高1.发热定义:指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而导致的体温超过正常范围。75.其它因素:运动、进食、沐浴、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因素都可2.发热类型: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1)低热:37.5-38.0℃;(2)中度热:38.1-39.0℃;(3)高热:39.1-41.0℃;(4)超高热:41.0℃以上。若直肠温度持续超过41℃可引起永久性脑损伤;若高热持续在42℃以上2-4小时可导致休克及严重并发症。3.发热程度82.发热类型: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1)低热:37.5-34.发热过程①体温上升期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表现为疲乏不适、皮肤苍白、畏寒、寒战、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开始上升。如果体温在数小时内升至高峰为骤升,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疟疾。如果体温在数小时内逐渐上升称为渐升,见于伤寒。94.发热过程①体温上升期9②高热持续期: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表现为颜面潮红,口唇干燥,皮肤灼热,脉搏、呼吸加快,尿量减少,伴有全身不适等症状。10②高热持续期: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表现为颜③体温下降期:特点为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表现为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年老体弱和心血管疾病者此期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循环衰竭症状(脱水),应密切观察并配合医生给予处理。11③体温下降期:特点为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逐渐恢复至正5.热型①稽留热:特点是体温持续在高热水平,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急性传染病,如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儿童肺结核等。125.热型①稽留热:特点是体温持续在高热水平,24小时波动范围②弛张热:特点是体温持续在高热水平,24小时波动范围>1℃,但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化脓性疾病、风湿热。13②弛张热:特点是体温持续在高热水平,24小时波动范围>1℃,③间歇热: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的、有规律的反复出现,可间歇数小时、数天不等。见于疟疾或成人肺结核。14③间歇热: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的、有规律的反复出现,可间歇数小④不规则热:体温变化毫无规则,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肿瘤性发热等。15④不规则热:体温变化毫无规则,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二)体温过低
1.体温过低定义
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而导致的体温低于正常范围。当体温低于35℃称体温不升,常见于早产儿及全身衰竭的危重病人。某些休克、极度衰弱、重度营养不良病人在使用退热药后可导致体温过低。16(二)体温过低162.体温过低程度(3)重度:30℃,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4)致死温度:23-25℃。3.体温过低临床表现:表现为轻度颤抖、心跳呼吸减慢、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口唇及耳垂紫绀、尿量减少、意识障碍甚至昏迷。(1)轻度:32-35℃;(2)中度:30-32℃;172.体温过低程度(3)重度:30℃,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1.降温:可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体温超过39℃可用冰袋冷敷头部,超过39.5℃给予温水拭浴、乙醇拭浴或在大动脉处冷敷。药物降温应按医嘱执行。
行物理或药物降温后30分钟,应测量体温一次,并做好记录和交班。
(一)发热病人的护理四、异常体温的护理181.降温:可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体温超过39℃可用冰袋冷敷头2.密切观察病情: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待体温恢复正常三天后,改为每日两次。注意观察呼吸、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192.密切观察病情: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待体温恢复正常三天后3.补充营养和水分:高热病人分解代谢增加,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少食多餐。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达3000ml,尤其是药物降温后出现大汗淋漓时,护士应及时给病人喂水,不能进食者应按医嘱静脉输液。4.休息:减少活动,适当休息,高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203.补充营养和水分:高热病人分解代谢增加,应给予高热量、高蛋5.保持清洁和舒适①加强口腔护理,协助病人在晨起、餐后、睡前漱口,或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口唇干燥者涂润滑油保护。②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单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受凉。6.心理护理:P210215.保持清洁和舒适211.采取保暖措施:设法提高室温,以24-26℃为宜,增加盖被、使用热水袋,无禁忌者给予热饮料等。2.密切观察病情:至少每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至体温回复正常且稳定。使用低温疗法的病人要防止冻伤。随时做好抢救准备。3.心理护理:P210(二)体温过低病人的护理221.采取保暖措施:设法提高室温,以24-26℃为宜,增加盖被五、体温的测量(一)体温计的种类和构造:P210-21123五、体温的测量(一)体温计的种类和构造:P210-211(二)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1.常用的消毒液:70%乙醇、1%过氧乙酸。2.体温计消毒:口表与肛表应分开消毒,先将体温计浸泡于消毒液中,30分钟后取出,再放入另一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取出后用冷开水冲洗、消毒纱布擦干,放清洁盒内备用。消毒液及容器每周消毒更换一次,门诊和急诊室每日更换。24(二)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1.常用的消毒液:70%乙醇、1%过3.体温计检查:将所有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以下,同时放入40℃的温水中,3分钟后取出检视,若读数相差0.2℃以上或汞柱有裂隙的体温计不能用。253.体温计检查:将所有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以下,同时放入(三)体温的测量1.口温测量将口表水银端斜放舌下,嘱病人闭口勿用牙咬,3分钟后取出。26(三)体温的测量262.腋温测量将体温计水银端置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小儿及不能合作者,护士应协助病人夹紧上臂,扶托体温计,10分钟后取出。272.腋温测量273.肛温测量用20%皂液或油剂润滑肛表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4cm,婴幼儿及躁动病人测肛温时应在旁守护,3分钟后取出。(四)注意事项:P213-214
283.肛温测量(四)注意事项:P213-21428第二节脉搏的观察及护理一、正常脉搏及其生理性变化(一)脉搏的产生:P218(二)正常脉搏及生理性变化1.脉搏频率及其生理性变化
脉率指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正常成人脉率为60-100次/分。新生儿较快,每分钟可达130-140次。随着年龄的增长,脉率逐渐减慢,至15岁时接近成人,高龄老人稍快。29第二节脉搏的观察及护理一、正常脉搏及其生理性变化29其它如进食、运动、情绪激动或使用兴奋剂可增快,休息、睡眠和使用镇静剂时减慢。2.节律:指脉搏搏动的规律性,正常人的脉搏是均匀规则的,间隔时间相等,跳动力量相同。3.强度:指脉搏的强弱程度,脉搏的强度取决于动脉的充盈程度和脉压差的大小。4.弹性:正常动脉管壁光滑柔软,有一定弹性。30其它如进食、运动、情绪激动或使用兴奋剂可增快,休息、二、异常脉搏的观察及护理1.频率异常(1)速脉:指成人脉率超过100次/分。见于发热、甲亢、心衰、贫血及大出血初期等病人。(2)缓脉:指成人脉率低于60次/分。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减等病人。(一)异常脉搏的观察31二、异常脉搏的观察及护理1.频率异常(一)异常脉搏的观察2.节律异常(1)间歇脉:指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搏动,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的脉搏,也称早搏。每隔一个或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过早搏动的脉搏称二联律或三联律。见于各种心脏病或洋地黄中毒的病人。322.节律异常32(2)绌脉:指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听诊时频率快慢不一,节律完全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见于房颤者,病情好转时绌脉消失。33(2)绌脉:指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听诊时频率快慢3.强度异常(1)洪脉:指强大有力的脉搏。见于高热、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病人。(2)丝脉:指细弱无力,扪之如丝的脉搏。见于大出血、休克、主动脉瓣狭窄的病人。(3)其它:交替脉、水冲脉、奇脉(P215)。4.弹性异常:动脉硬化时,管壁变硬失去弹性,诊脉时脉搏紧张呈条索状,如按在琴弦上。343.强度异常(1)洪脉:指强大有力的脉搏。见于高热、甲亢、三、测量脉搏的方法1.最常用的测量部位是桡动脉。(二)脉搏异常病人的护理:P215
35三、测量脉搏的方法1.最常用的测量部位是桡动脉。(二)脉搏异2.测量时将食、中、无名指指端置桡动脉表面,以能清楚触及脉搏搏动为宜。3.一般测30秒2,异常脉搏、危重病人应测1分钟。记录方式为:次/分钟。362.测量时将食、中、无名指指端置桡动脉表面,以能清楚触及脉搏4.发现绌脉,应由两名护士同时测量1分钟,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由听心率的护士发“始”、“停”口令。374.发现绌脉,应由两名护士同时测量1分钟,一人听心率,另一人绌脉的记录方式为:心率/脉率/分钟。
如:某病人心率为100次/分钟,脉率为80次/分钟,则记录为100/80次/分钟。5.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动易与病人的脉搏相混淆。6.为偏瘫病人测脉搏应选择健侧肢体。7.当脉搏细弱,触摸不清时,可用听诊器测心率。38绌脉的记录方式为:心率/脉率/分钟。如:某病人心率为1第三节呼吸的观察与护理一、正常呼吸及生理性变化(一)呼吸定义:指机体与环境间的气体交换。(二)呼吸的调节:P217-218(三)正常呼吸及生理性变化
成人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幼儿比成人快,老人稍慢;女性比男性稍快;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增快,休息和睡眠时减慢;环境温度升高或海拔增加时呼吸可加深加快。39第三节呼吸的观察与护理一、正常呼吸及生理性变化39二、异常呼吸的观察及护理1.频率异常(1)呼吸增快:指成人呼吸超过24次/分。见于高热、疼痛、甲亢或缺氧病人。(2)呼吸减慢:指成人呼吸少于10次/分。见于麻醉药或镇静药过量、颅内压增高、脑肿瘤等病人。(一)异常呼吸的观察40二、异常呼吸的观察及护理1.频率异常(一)异常呼吸的观察
2.节律异常(1)潮式呼吸:是一种周期性呼吸异常。特点:浅慢暂停(5-30秒)深快浅慢是呼吸中枢兴奋性减弱或高度缺氧的表现,常见于颅内压增高、脑炎、巴比妥中毒等病人。412.节律异常浅慢暂停(5-30秒)深快浅慢是呼吸(2)间断呼吸:表现为呼吸与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特点是有规律地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较短的时间后,又开始呼吸。为呼吸中枢兴奋性显著降低的表现,产生机制与潮式呼吸一样,但更严重,多出现在呼吸停止前。42(2)间断呼吸:表现为呼吸与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特点是有规3.深浅度异常(2)浮浅性呼吸:是一种浅表而不规则的呼吸。见于呼吸肌麻痹、胸肺疾病、休克等病人。如果呼吸时深时浅呈波波浪式交替出现,是呼吸中枢衰竭的表现。(1)深度呼吸:是一种深长而规则的呼吸。见于糖尿病、尿毒症等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的病人。433.深浅度异常(2)浮浅性呼吸:是一种浅表而不规则的呼吸
4.音响异常(1)蝉鸣样呼吸:吸气时有一种高音调的声响,多因声带附近有异物,使空气进入发生困难所致。见于喉头水肿、喉头痉挛、喉头异物、支气管哮喘等病人。(2)鼾声呼吸:当气管或支气管内有较多的分泌物蓄积时,可在呼气时发出粗糙的鼾声。见于深昏迷的病人。444.音响异常(1)蝉鸣样呼吸:吸气时有一种高音调的声响,多5.形态异常:胸肺部疾病者胸式呼吸减弱而腹式呼吸增强。腹部疾病者腹式呼吸减弱而胸式呼吸增强。6.呼吸困难:指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异常的呼吸。
455.形态异常:胸肺部疾病者胸式呼吸减弱而腹式呼吸增强。腹部疾(二)呼吸异常的护理:P220三、呼吸的测量1.保持测脉搏姿势,用眼睛余光观察病人胸腹部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男性及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46(二)呼吸异常的护理:P220462.一般病人计数30秒×2,呼吸异常或小儿要计数1分钟。记录方式为:次/分钟。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用少许棉花置病人鼻孔前,观察棉花吹动次数。472.一般病人计数30秒×2,呼吸异常或小儿要计数1分钟。记录第四节血压的观察及护理一、正常血压及生理性变化(一)血压定义: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kPa与mmHg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kPa×7.5=mmHg,
mmHg×0.13=kPa。(二)影响血压的因素:P22148第四节血压的观察及护理一、正常血压及生理性变化48(三)正常血压及其生理性变化1.正常血压:成人在安静时,收缩压为90-140mmHg,舒张压为60-90mmHg,脉压差为30-40mmHg。2.生理性变化(1)年龄: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以收缩压增高为主,舒张压无明显变化。40岁后每增加10岁,收缩压约升高10mmHg。
49(三)正常血压及其生理性变化49(2)性别:中年以前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年以后差别较小。(3)时间与状态:清晨最低,傍晚最高,过度劳累或睡眠不佳时,血压稍增高。(4)环境:在寒冷环境中血压升高,在高温环境中血压下降。(5)体型:高大、肥胖者血压较高。
50(2)性别:中年以前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年以后差别较小。50(6)体位:卧位时血压<坐位<立位。长期卧床或使用某些降压药的病人,由卧位改成立位时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7)测量部位:一般情况下右上肢血压高于左上肢约10-20mmHg,下肢血压高于上肢约20-40mmHg,以收缩压增高为主。(8)其他:运动或情绪激动、紧张、恐惧、兴奋时血压升高,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舒张压无明显变化。51(6)体位:卧位时血压<坐位<立位。长期卧床或使用某些降压药二、异常血压的观察与护理(一)异常血压的观察1.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2.低血压: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mmHg。见于大出血、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病人。3.脉压差变化:脉压差增大见于动脉硬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脉压差减小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52二、异常血压的观察与护理52(二)异常血压的护理1.对血压异常者应给予合理的解释,做好心理护理。2.注意休息,减少活动,保证充足睡眠。3.按时服用降压药物,防止体位性低血压。53(二)异常血压的护理534.给予易消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5.保持情绪稳定,减少导致情绪激动的因素。6.戒烟限酒,生活规律,保持大便通畅。7.对血压过低的病人应安置仰卧位,并作好应急处理。544.给予易消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三、血压的测量(一)血压计介绍(二)测量血压的方法1.上肢测量法:一般以右上肢血压为准。(1)剧烈运动、情绪变化等应休息15-30分钟再测量。55三、血压的测量55(2)被测肢体(肱动脉)应与心脏在同一水平,坐位时肱动脉平第四肋软骨,仰卧时平腋中线。若肱动脉位置高于心脏水平,测得的血压值偏低;肱动脉位置低于心脏水平,测得的血压值偏高。(3)袖带下缘距肘窝2-3cm,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听诊器胸件置肱动脉搏动处。
56(2)被测肢体(肱动脉)应与心脏在同一水平,坐位时肱动脉平第(4)充气至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升高20-30mmHg,然后以每秒4mmHg速度放气,听到第一声搏动音时,汞柱所指刻度为收缩压;搏动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汞柱所指刻度为舒张压。57(4)充气至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升高20-30mmHg,然后以(5)记录方式:收缩压/舒张压mmHg(或kPa)。如:某病人的收缩压为90mmHg(12kPa),舒张压为60mmHg(8kPa)。记录为:90/60mmHg或12/8kPa。58(5)记录方式:收缩压/舒张压mmHg(或kPa)。582.下肢测量法将袖带缠于大腿下部,下缘距膕窝3-5cm,胸件置膕动脉搏动处。若用测上肢的袖带测量下肢血压时,收缩压偏高而舒张压无多大差异,记录时应注明是下肢血压。592.下肢测量法591.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对需密切观察血压者测量时应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三)注意事项601.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对需密切观察血压者测量时应做2.为偏瘫、肢体外伤或手术的病人测血压时,应选择健侧肢体。因患侧肢体不能真实反映血压的变化。3.袖带过松血压值偏高,过紧偏低;太宽偏低;太窄偏高。612.为偏瘫、肢体外伤或手术的病人测血压时,应选择健侧肢体4.若血压异常或听不清时,应重复测量。先使汞柱降至零点,稍待片刻再测,一般可连测2-3次,取最低值。5.如果舒张压的变音与消失音之间有差异时,应记录两个读数。例:某病人收缩压为180mmHg,舒张压变音为90mmHg,消失音为40mmHg,记录为180/90-40mmHg。624.若血压异常或听不清时,应重复测量。先使汞柱降至零点,稍待谢谢!63谢谢!63谢谢!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CocoCha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海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杰纳勒尔·乔治·S·巴顿谢谢!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CocoCha临床基本护理技术幽默来自智慧,恶语来自无能临床基本护理技术临床基本护理技术幽默来自智慧,恶语来自无能2项目七生命体征检测与护理3临床基本护理技术幽默来自智慧,恶语来自无能临床基本护理技术临临床基本护理技术共64张课件临床基本护理技术共64张课件临床基本护理技术共64张课件临床基本护理技术共64张课件2.年龄因素:儿童体温略高于成人;老年人体温常在正常范围的低值。新生儿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发生波动。3.性别因素:女性略高于男性,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受黄体酮影响体温可轻度升高。4.环境因素: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体温可暂时性降低或升高。702.年龄因素:儿童体温略高于成人;老年人体温常在正常范围的低5.其它因素:运动、进食、沐浴、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因素都可出现体温一过性增高。而安静、睡眠、饥饿或使用麻醉剂、镇静剂后体温下降。三、异常体温的观察(一)体温过高1.发热定义:指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而导致的体温超过正常范围。715.其它因素:运动、进食、沐浴、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因素都可2.发热类型: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1)低热:37.5-38.0℃;(2)中度热:38.1-39.0℃;(3)高热:39.1-41.0℃;(4)超高热:41.0℃以上。若直肠温度持续超过41℃可引起永久性脑损伤;若高热持续在42℃以上2-4小时可导致休克及严重并发症。3.发热程度722.发热类型: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1)低热:37.5-34.发热过程①体温上升期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表现为疲乏不适、皮肤苍白、畏寒、寒战、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开始上升。如果体温在数小时内升至高峰为骤升,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疟疾。如果体温在数小时内逐渐上升称为渐升,见于伤寒。734.发热过程①体温上升期9②高热持续期: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表现为颜面潮红,口唇干燥,皮肤灼热,脉搏、呼吸加快,尿量减少,伴有全身不适等症状。74②高热持续期: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表现为颜③体温下降期:特点为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表现为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年老体弱和心血管疾病者此期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循环衰竭症状(脱水),应密切观察并配合医生给予处理。75③体温下降期:特点为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逐渐恢复至正5.热型①稽留热:特点是体温持续在高热水平,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急性传染病,如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儿童肺结核等。765.热型①稽留热:特点是体温持续在高热水平,24小时波动范围②弛张热:特点是体温持续在高热水平,24小时波动范围>1℃,但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化脓性疾病、风湿热。77②弛张热:特点是体温持续在高热水平,24小时波动范围>1℃,③间歇热: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的、有规律的反复出现,可间歇数小时、数天不等。见于疟疾或成人肺结核。78③间歇热: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的、有规律的反复出现,可间歇数小④不规则热:体温变化毫无规则,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肿瘤性发热等。79④不规则热:体温变化毫无规则,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二)体温过低
1.体温过低定义
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而导致的体温低于正常范围。当体温低于35℃称体温不升,常见于早产儿及全身衰竭的危重病人。某些休克、极度衰弱、重度营养不良病人在使用退热药后可导致体温过低。80(二)体温过低162.体温过低程度(3)重度:30℃,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4)致死温度:23-25℃。3.体温过低临床表现:表现为轻度颤抖、心跳呼吸减慢、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口唇及耳垂紫绀、尿量减少、意识障碍甚至昏迷。(1)轻度:32-35℃;(2)中度:30-32℃;812.体温过低程度(3)重度:30℃,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1.降温:可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体温超过39℃可用冰袋冷敷头部,超过39.5℃给予温水拭浴、乙醇拭浴或在大动脉处冷敷。药物降温应按医嘱执行。
行物理或药物降温后30分钟,应测量体温一次,并做好记录和交班。
(一)发热病人的护理四、异常体温的护理821.降温:可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体温超过39℃可用冰袋冷敷头2.密切观察病情: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待体温恢复正常三天后,改为每日两次。注意观察呼吸、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832.密切观察病情: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待体温恢复正常三天后3.补充营养和水分:高热病人分解代谢增加,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少食多餐。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达3000ml,尤其是药物降温后出现大汗淋漓时,护士应及时给病人喂水,不能进食者应按医嘱静脉输液。4.休息:减少活动,适当休息,高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843.补充营养和水分:高热病人分解代谢增加,应给予高热量、高蛋5.保持清洁和舒适①加强口腔护理,协助病人在晨起、餐后、睡前漱口,或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口唇干燥者涂润滑油保护。②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单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受凉。6.心理护理:P210855.保持清洁和舒适211.采取保暖措施:设法提高室温,以24-26℃为宜,增加盖被、使用热水袋,无禁忌者给予热饮料等。2.密切观察病情:至少每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至体温回复正常且稳定。使用低温疗法的病人要防止冻伤。随时做好抢救准备。3.心理护理:P210(二)体温过低病人的护理861.采取保暖措施:设法提高室温,以24-26℃为宜,增加盖被五、体温的测量(一)体温计的种类和构造:P210-21187五、体温的测量(一)体温计的种类和构造:P210-211(二)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1.常用的消毒液:70%乙醇、1%过氧乙酸。2.体温计消毒:口表与肛表应分开消毒,先将体温计浸泡于消毒液中,30分钟后取出,再放入另一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取出后用冷开水冲洗、消毒纱布擦干,放清洁盒内备用。消毒液及容器每周消毒更换一次,门诊和急诊室每日更换。88(二)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1.常用的消毒液:70%乙醇、1%过3.体温计检查:将所有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以下,同时放入40℃的温水中,3分钟后取出检视,若读数相差0.2℃以上或汞柱有裂隙的体温计不能用。893.体温计检查:将所有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以下,同时放入(三)体温的测量1.口温测量将口表水银端斜放舌下,嘱病人闭口勿用牙咬,3分钟后取出。90(三)体温的测量262.腋温测量将体温计水银端置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小儿及不能合作者,护士应协助病人夹紧上臂,扶托体温计,10分钟后取出。912.腋温测量273.肛温测量用20%皂液或油剂润滑肛表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4cm,婴幼儿及躁动病人测肛温时应在旁守护,3分钟后取出。(四)注意事项:P213-214
923.肛温测量(四)注意事项:P213-21428第二节脉搏的观察及护理一、正常脉搏及其生理性变化(一)脉搏的产生:P218(二)正常脉搏及生理性变化1.脉搏频率及其生理性变化
脉率指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正常成人脉率为60-100次/分。新生儿较快,每分钟可达130-140次。随着年龄的增长,脉率逐渐减慢,至15岁时接近成人,高龄老人稍快。93第二节脉搏的观察及护理一、正常脉搏及其生理性变化29其它如进食、运动、情绪激动或使用兴奋剂可增快,休息、睡眠和使用镇静剂时减慢。2.节律:指脉搏搏动的规律性,正常人的脉搏是均匀规则的,间隔时间相等,跳动力量相同。3.强度:指脉搏的强弱程度,脉搏的强度取决于动脉的充盈程度和脉压差的大小。4.弹性:正常动脉管壁光滑柔软,有一定弹性。94其它如进食、运动、情绪激动或使用兴奋剂可增快,休息、二、异常脉搏的观察及护理1.频率异常(1)速脉:指成人脉率超过100次/分。见于发热、甲亢、心衰、贫血及大出血初期等病人。(2)缓脉:指成人脉率低于60次/分。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减等病人。(一)异常脉搏的观察95二、异常脉搏的观察及护理1.频率异常(一)异常脉搏的观察2.节律异常(1)间歇脉:指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搏动,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的脉搏,也称早搏。每隔一个或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过早搏动的脉搏称二联律或三联律。见于各种心脏病或洋地黄中毒的病人。962.节律异常32(2)绌脉:指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听诊时频率快慢不一,节律完全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见于房颤者,病情好转时绌脉消失。97(2)绌脉:指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听诊时频率快慢3.强度异常(1)洪脉:指强大有力的脉搏。见于高热、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病人。(2)丝脉:指细弱无力,扪之如丝的脉搏。见于大出血、休克、主动脉瓣狭窄的病人。(3)其它:交替脉、水冲脉、奇脉(P215)。4.弹性异常:动脉硬化时,管壁变硬失去弹性,诊脉时脉搏紧张呈条索状,如按在琴弦上。983.强度异常(1)洪脉:指强大有力的脉搏。见于高热、甲亢、三、测量脉搏的方法1.最常用的测量部位是桡动脉。(二)脉搏异常病人的护理:P215
99三、测量脉搏的方法1.最常用的测量部位是桡动脉。(二)脉搏异2.测量时将食、中、无名指指端置桡动脉表面,以能清楚触及脉搏搏动为宜。3.一般测30秒2,异常脉搏、危重病人应测1分钟。记录方式为:次/分钟。1002.测量时将食、中、无名指指端置桡动脉表面,以能清楚触及脉搏4.发现绌脉,应由两名护士同时测量1分钟,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由听心率的护士发“始”、“停”口令。1014.发现绌脉,应由两名护士同时测量1分钟,一人听心率,另一人绌脉的记录方式为:心率/脉率/分钟。
如:某病人心率为100次/分钟,脉率为80次/分钟,则记录为100/80次/分钟。5.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动易与病人的脉搏相混淆。6.为偏瘫病人测脉搏应选择健侧肢体。7.当脉搏细弱,触摸不清时,可用听诊器测心率。102绌脉的记录方式为:心率/脉率/分钟。如:某病人心率为1第三节呼吸的观察与护理一、正常呼吸及生理性变化(一)呼吸定义:指机体与环境间的气体交换。(二)呼吸的调节:P217-218(三)正常呼吸及生理性变化
成人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幼儿比成人快,老人稍慢;女性比男性稍快;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增快,休息和睡眠时减慢;环境温度升高或海拔增加时呼吸可加深加快。103第三节呼吸的观察与护理一、正常呼吸及生理性变化39二、异常呼吸的观察及护理1.频率异常(1)呼吸增快:指成人呼吸超过24次/分。见于高热、疼痛、甲亢或缺氧病人。(2)呼吸减慢:指成人呼吸少于10次/分。见于麻醉药或镇静药过量、颅内压增高、脑肿瘤等病人。(一)异常呼吸的观察104二、异常呼吸的观察及护理1.频率异常(一)异常呼吸的观察
2.节律异常(1)潮式呼吸:是一种周期性呼吸异常。特点:浅慢暂停(5-30秒)深快浅慢是呼吸中枢兴奋性减弱或高度缺氧的表现,常见于颅内压增高、脑炎、巴比妥中毒等病人。1052.节律异常浅慢暂停(5-30秒)深快浅慢是呼吸(2)间断呼吸:表现为呼吸与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特点是有规律地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较短的时间后,又开始呼吸。为呼吸中枢兴奋性显著降低的表现,产生机制与潮式呼吸一样,但更严重,多出现在呼吸停止前。106(2)间断呼吸:表现为呼吸与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特点是有规3.深浅度异常(2)浮浅性呼吸:是一种浅表而不规则的呼吸。见于呼吸肌麻痹、胸肺疾病、休克等病人。如果呼吸时深时浅呈波波浪式交替出现,是呼吸中枢衰竭的表现。(1)深度呼吸:是一种深长而规则的呼吸。见于糖尿病、尿毒症等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的病人。1073.深浅度异常(2)浮浅性呼吸:是一种浅表而不规则的呼吸
4.音响异常(1)蝉鸣样呼吸:吸气时有一种高音调的声响,多因声带附近有异物,使空气进入发生困难所致。见于喉头水肿、喉头痉挛、喉头异物、支气管哮喘等病人。(2)鼾声呼吸:当气管或支气管内有较多的分泌物蓄积时,可在呼气时发出粗糙的鼾声。见于深昏迷的病人。1084.音响异常(1)蝉鸣样呼吸:吸气时有一种高音调的声响,多5.形态异常:胸肺部疾病者胸式呼吸减弱而腹式呼吸增强。腹部疾病者腹式呼吸减弱而胸式呼吸增强。6.呼吸困难:指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异常的呼吸。
1095.形态异常:胸肺部疾病者胸式呼吸减弱而腹式呼吸增强。腹部疾(二)呼吸异常的护理:P220三、呼吸的测量1.保持测脉搏姿势,用眼睛余光观察病人胸腹部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男性及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110(二)呼吸异常的护理:P220462.一般病人计数30秒×2,呼吸异常或小儿要计数1分钟。记录方式为:次/分钟。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用少许棉花置病人鼻孔前,观察棉花吹动次数。1112.一般病人计数30秒×2,呼吸异常或小儿要计数1分钟。记录第四节血压的观察及护理一、正常血压及生理性变化(一)血压定义: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kPa与mmHg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kPa×7.5=mmHg,
mmHg×0.13=kPa。(二)影响血压的因素:P221112第四节血压的观察及护理一、正常血压及生理性变化48(三)正常血压及其生理性变化1.正常血压:成人在安静时,收缩压为90-140mmHg,舒张压为60-90mmHg,脉压差为30-40mmHg。2.生理性变化(1)年龄: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以收缩压增高为主,舒张压无明显变化。40岁后每增加10岁,收缩压约升高10mmHg。
113(三)正常血压及其生理性变化49(2)性别:中年以前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年以后差别较小。(3)时间与状态:清晨最低,傍晚最高,过度劳累或睡眠不佳时,血压稍增高。(4)环境:在寒冷环境中血压升高,在高温环境中血压下降。(5)体型:高大、肥胖者血压较高。
114(2)性别:中年以前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年以后差别较小。50(6)体位:卧位时血压<坐位<立位。长期卧床或使用某些降压药的病人,由卧位改成立位时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7)测量部位:一般情况下右上肢血压高于左上肢约10-20mmHg,下肢血压高于上肢约20-40mmHg,以收缩压增高为主。(8)其他:运动或情绪激动、紧张、恐惧、兴奋时血压升高,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舒张压无明显变化。115(6)体位:卧位时血压<坐位<立位。长期卧床或使用某些降压药二、异常血压的观察与护理(一)异常血压的观察1.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8760-2025消费品售后服务方法与要求
- 下水井维修合同范本
- 供应合同范本长期
- 2025年吐鲁番怎么考货运从业资格证
- 住宅绿化养护合同范本
- 医疗健康服务合同范本
- 个体工商退股合同范本
- 助理编辑聘约合同范本
- 苏州代建合同范本
- 公司改造施工合同范本
-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第三版) 课件 U7 Tram
- 殡仪服务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附答案)
- 高等院校附属医院医共体合作制度
- 2025年中国半导体第三方检测行业市场集中度、市场规模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餐饮部主管年度工作计划
- 学工管理系统功能设计方案
- 电动葫芦吊装方案计划
- 《建立特种设备“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专题培训
- 《自然语言处理》课件
- 健康管理师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 智慧档案馆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