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2 完整版课件_第1页
宋明理学2 完整版课件_第2页
宋明理学2 完整版课件_第3页
宋明理学2 完整版课件_第4页
宋明理学2 完整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温故知新董仲舒对儒学加以改造,使之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请回答:1.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主要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

A.“春秋大一统”思想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2.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①举贤良对策②举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③重用文学儒者④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CC

3.对西汉初年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解正确的是

A.要求统治者以“清静无为”的方式稳定统治

B.要求统治者不要统治人民

C.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享受荣华

D.要求统治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首位4.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A江南春

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第3课

宋明理学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又有新发展(1)面临挑战的原因:①佛教盛行;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①佛教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佛教,同时,当时南北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迎合了这种需要,加上当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院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力量;加上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给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各种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机会均等的满足。所有这些导致佛教的盛行。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又有新发展(1)面临挑战的原因(2)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遵道”。北方少数民族也大力崇儒兴教。

影响:儒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2012年海南卷历史,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考点】宋明理学(背景——三教合一)【解析】魏晋时期,儒学发展受挫,面临来自于佛教的冲击。题干中“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正是儒家的伦理道理,而题干斥责佛教导致“隔、乖、旷、绝”的后果,说明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D项正确;A项具有夸大佛教传入的影响,说法错误;B、C项无从反映。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又有新发展2.隋唐时期:儒学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三教合一”

(1)隋朝:儒学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2)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道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二、程朱理学1.“理学”的含义: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程颢程颐朱熹周敦颐(今湖南道县)人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清代学者黄宗羲在他的《宋儒学案》中说道:“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在以后七百多年的学术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骨。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2012年海南卷历史,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考点】宋明理学(主要思想)【解析】依据所学知识,首先排除B、D项;题干认为“阳生万物”,而何为“生”呢?“生,仁也”,其主要阐释的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A项正确;如果对“阳生万物、阴成万物”不能正确解读,及把握内在关系:生,仁也。易错选C项。【答案】A问题探究宋明理学(又称宋明道学)兴起的原因一方面迎合了唐宋以来混乱的社会局面和思想状态对儒学复兴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回应了佛道两教对传统儒学社会地位的冲击。首先,政治、思想环境的相对宽松,经济上有一个较长的发展期,文学、艺术、学术等方面的大发展,出现了群星灿烂的局面。宋朝的官学、私学都很发达。州县学的设立,书院的大发展,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其次,最高统治者皇帝的理性,是宋朝理学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强大外患的威胁,使皇帝和官场不能一味沉迷于骄奢淫逸。士大夫阶层不得不一扫魏晋以来的浮华学风,去追求一种经世致用的学问。第三,五代十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理学就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对宋朝理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人物很多。从前期建立基础的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苏辙,到理学开山的周敦颐,到张载、程颐、程颢,到南宋时期由朱熹形成庞大的理论体系,到张拭等人形成的湖湘学派,到陆九渊的心学体系等。问题探究理学家们的理性精神,不管怎么说是可贵的。由于他们不懈的努力,也曾多次唤起中国传统专制体制内许多人的理性和良知。它是历史黑暗时期的理性光芒。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宋朝理学的那次思想振兴,后来近千年的历史,将陷入何等更加糟糕的混乱之中!宋明理学的理性精神人类社会的理性,来源于限制,来源于各方面力量的制衡。靠的是社会各种力量的良性互动。其中包含诸多的宽恕、宽容、忍让、妥协、悲悯的精神。理性精神归根结底是通情达理,理的基础是知识结构、是理念系统。性的基础是人性、是良知。宋明理学的精神实质也就是从这些基本点出发的。主流社会权力阶层的理性精神,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精神资源,是稳定社会最重要的因素。理性精神,永远是人类社会进步最重要的精神力量。这从近现代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也能得到大量印证。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英吉利民族的理性精神,英国的光荣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以及二战后殖民地独立浪潮中印度非暴力革命的成功,英联邦内的前殖民地的相继独立,而保持了与原宗主国较好的关系,莫不与英国的理性精神有关。这种理性是坦然接受失败,从而避免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也避免了长期混乱的局面,是对任何一方都有好处的。问题探究宋明理学的理性精神二、程朱理学1.“理学”的含义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1)北宋:二程理学程颢程颐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核心思想)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得其理。二、程朱理学1.“理学”的含义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1)北宋:二程理学①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道德规范的

三纲五常。

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③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朱熹(2)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二、程朱理学1.“理学”的含义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1)北宋:二程理学(2)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3.程朱理学的影响:(1)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南宋后成为

官方哲学,有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

考试依据的教科书。(3)朱熹的学术思想外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朝鲜,形成“朱子学”学派。程朱理学概念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基本观点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集大成者)唯心论天理是万物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核心)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道德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得其“理”。“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实质客观唯心主义影响⑴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南宋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⑵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⑶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朝鲜,形成“朱子学”学派。三、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阳明三、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2.陆九渊的“心学”主张心学创始人(1)“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2)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3)认为穷理不必外求,反省内心即可得到天理。三、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2.陆九渊的“心学”主张(1)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理)(2)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心学集大成者3.王阳明的“心学”主张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理学思想“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修养论强调“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求”理”)“心即理”,“致良知”(通过内心反省求“理”)共同点代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内容①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②都是儒学的新形式;③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维护封建统治。影响①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②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起积极影响。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考点】宋明理学——心学【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从关键信息“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可知王阳明强调正心诚意,故D项正确;A、B、C项都对题干的曲解。【答案】D【学思之窗】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

“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学习有什么启发?

思路引领:按照程颐和朱熹的说法,所谓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深入细致的探究,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答案:首先要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宋明理学可取之处:宋明理学不可取之处和谐意识、忧患意识崇尚道德、强调力行等级观念、重男轻女因循守旧、重礼轻法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1.“一事不穷,则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阕了一物道理”,其言论反映出朱熹①主张“格物致知”②提倡研究具体事物,包括研究自然界事物③具有怀疑、创新的科学精神④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③A2.“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理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B3.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带有新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包括()①受佛教、道教冲击失去正统地位②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③为少数民族统治者所接受④儒学家明确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B4.关于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宋代理学以北宋二程和南宋朱熹为代表,明代以王阳明为代表B.宋明理学是一种唯心主义C.宋明理学的提出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宋明理学否定了儒家传统的“仁”的思想D5.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不同解释,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