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备考资料)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历年真题精选一含答案9_第1页
2022-2023年(备考资料)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历年真题精选一含答案9_第2页
2022-2023年(备考资料)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历年真题精选一含答案9_第3页
2022-2023年(备考资料)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历年真题精选一含答案9_第4页
2022-2023年(备考资料)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历年真题精选一含答案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年(备考资料)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历年真题精选一(含答案)一.综合考核题库(共40题)1.咳嗽病因病机

正确答案:1.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多因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六淫外邪或从口鼻而入,多从皮毛而受。由于四时主气的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所不同。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夹有寒、热、燥等邪,并以风邪夹寒者居多。

2.内伤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可分为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或肺脏自身病变。他脏及肺的咳嗽,可因情志刺激、肝失调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所致;或因饮食不当,嗜烟好酒,熏灼肺胃,过食肥厚辛辣;或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致咳。因肺脏自身病者常由于肺系多种疾病迁延不愈,肺脏虚弱,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肃降无权,而致气逆为咳。从上可知,无论外感或内伤咳嗽,均系肺脏受病,肺气上逆所致。因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他脏,不耐寒热,成为"娇脏",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为病,病则宣肃失常,肺气上逆,发为咳嗽。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为了祛邪外达而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2.呕吐调护

正确答案:1.病室内保持整洁,空气流通清新,及时清除呕吐物。寒邪犯胃和脾胃虚寒者应注意防寒保暖。

2.呕吐严重者应卧床休息,不宜过多翻身。吐后不宜立即进食。呕吐时宜取侧卧位,轻拍其背,吐后用温水漱口。对卧床不起或神志不清者可将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呛入气道而窒息。

3.观察和记录呕吐物内容、颜色、气味、次数和时间等。必要时留样送检。

如见下列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医护协作处理:

(1)呕吐剧烈、量多,伴见皮肤十皱、眼眶下陷,舌质红且光,所致津亏液脱。

(2)呕吐呈喷射状,伴剧烈头痛、项强、神志不清。

(3)呕吐物中带咖啡样或鲜血。

(4)呕吐频繁,不断加重或呕吐物腥臭,伴有腹胀痛、拒按、无大便及矢气。

(5)呕吐频作、头昏头痛、烦躁不安、嗜睡、呼吸深。

4.中药汤剂宜小量渐进热服。服药前在舌面上滴姜汁数滴,稍带片刻后再服药。可控制呕吐。

5.呕吐频繁者,宜少量多餐。进食时保持心情舒畅。肝气犯胃者可给理气降气食品,如萝卜、生姜等;食积者可给山楂、米醋,并应节食;胃阴不足者可给木耳、蛋、鲜藕、乳之类;虚寒性呕吐宜进温热性饮食,忌生冷不沾和肥甘厚味之品,尤忌甜食。

6.加强情志护理,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尤其是肝气犯胃者,要保持心情舒畅。嘱患者注意保暖,讲究饮食卫生,做到饮食有节。3.望二便

正确答案:1)大便的形成与脾、胃、肠的功能密切相关,此外,还与肝的疏泄和命火的温煦有关,因此,观察大便的异常改变可以诊察脾胃肠的病变和肝肾的病变,以及病性的寒热虚实。望诊时应注意形、色、质、量的异常改变。

大便清稀水样:多属寒湿泄泻。为外感寒湿,或饮食生冷,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所致。

大便黄褐如糜而臭:多属湿热泄泻。为湿热或暑湿伤及胃肠,大肠传导失常所致。

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如鸭溏:多属脾虚泄泻或肾虚泄泻。因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或火不温土,清浊不分所致。

大便如黏胨,夹有脓血:多属痢疾。为湿热蕴结大肠,大肠传导失司所致。其中血多脓少者偏于热,病在血分;脓多血少者偏于湿,病在气分。

大便色灰,溏结不调:多见于黄疸。因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不能下注于肠以助消化所致。

大便燥结,干如羊屎,排出困难:属肠道津亏。多因热盛伤津,或胃火偏亢,大肠液亏,传化不行所致。亦可见于噎膈病人。

大便带血,或便血相混,或排出全为血液:称为"便血"。其中血色鲜红,附在大便表而或排便前后滴处者,为近血(降结肠及其以下部位出血),可见于风热灼伤肠络所致的肠风下血,或痔疮、肛裂出血等。血色暗红或紫黑,与大便均匀混合者,为远血(升结肠及其以上部位出血,可因内伤劳倦、肝胃瘀滞等所致。

2)小便的形成与肾和膀胱的功能有关,此外,还与肺的肃降、脾的运化、三焦的通调和津液的盈亏有关,故观察小便的异常改变,主要可以诊察肾、膀胱、肺、脾、三焦的病变,并可了解津液的盈亏和病性的寒热虚实。望诊时注意观察其色、质、量的变化。

小便清长:见于多属虚寒证的病人。因寒则汗液不泄,无热则津液不伤,水津下趋膀胱,故小便清长量多。

小便短黄:见于多属实热证的病人。因热盛伤津所致,亦可见于汗、吐、下、利伤津的病人。

尿中带血:见于尿血、血淋等病人。多因热伤血络,或脾肾不固,或湿热蕴结膀胱所致。

尿中有砂石:见于石淋患者,多因湿热内蕴,尿中杂质结为砂石所致。

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见于尿浊、膏淋等病人。多因脾肾亏虚,清浊不分,或湿热下注,气化不利,不能制约脂液下流所致。4.辨证分型

正确答案:1.实证

(1)外邪犯胃:治以疏邪解表,芳香化浊。方用藿香正气散为主方。

(2)饮食停滞:治以消食化滞,和胃降逆。方用保和丸主方。

(3)痰饮内阻:治以温化痰饮,和胃降逆。方用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4)肝气犯胃:治以舒肝和胃,降逆止呕。方用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加减。

2.虚证

(1)脾胃虚寒:治以温中健脾,和胃降逆。方用理中丸为主方。

(2)胃阴不足:治以滋养胃阴,降逆止呕。方用麦门冬汤为主方。5.支气管哮喘处理原则

正确答案:1.去除病因:积极寻找过敏原,并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进食过敏性物质等可预防哮喘发作。内源性哮喘患者主要应防止呼吸道感染,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应积极治疗,以防引起哮喘发作。

2.使用支气管解痉药物常用的支气管解痉药物有以下几种:

(1)茶碱类:如氨茶碱,对于轻度哮喘发作的患者可通过口服氨茶碱进行治疗;中度发作者除口服氨茶碱外,还可在哮喘发作较重时临时肌注或缓慢静脉注射氨茶碱。

(2)β-受体激动剂:如肾上腺素、博利康尼、美喘清以及沙丁胺醇气雾剂等。另外,本类药物与氨茶碱类药物配合使用时效果较好。

(3)糖皮质激素(激素):是目前国内外首推的治疗气道非特异性炎症的药物,目前首要推广激素吸入疗法,常用的吸入剂是二丙酸倍氯米松。

(4)抗胆碱能类药物:如阿托品、654-2、异丙阿托品等。

(5)其他:如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等可能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而缓解支气管痉挛,缓解哮喘。

3.控制感染:选用对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细菌有良好杀灭作用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头孢拉啶、头孢三嗪、头孢他啶(复达欣)、悉复欢等。有条件的最好根据痰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

4.其他治疗

(1)清除痰液、保持气道通畅:及时除去痰液是保持气道通畅的首要条件,可通过口服祛痰药物如溴己新(必嗽平)、氯化铵或雾化吸入稀释痰液,结合拍背促进痰液的排出,从而保持气道通畅,有利于肺的通气和防止窒息。

(2)吸氧:对于明显缺氧的患者,应鼻导管吸氧。6.【病例摘要】王某,男,20岁,未婚,2013年1月2日初诊。

患者于两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测体温为39℃,伴寒战,咳嗽,咳痰,痰为脓性痰,遂自行冲服复方氨酚那敏颗粒一袋,体温下降到38℃,今晨出现上述症状加重,为求系统治疗而来我院。现症见:发热,寒战,咳嗽咳痰。查体:T39.6℃,P96/min、R20/min,BP100/70mmHg。神清语利,胸廓呼吸运动幅度减小,叩诊稍浊,双肺呼吸音减低,心率96/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不肿。舌红,苔微黄,脉浮数,辅助检查:血白细胞计数13×10/L,中性粒细胞85%,痰培养为肺炎球菌,X线检查为肺炎。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心电图。

【答题要求】根据给出的病例资料,按住院病历的书写格式完成书面辨证施治

正确答案:基本资料:王某,男,20岁,学生,2013年1月2日初诊。

主诉:发热伴咳嗽咳痰2天,加重1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两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测体温为39℃,伴寒战,咳嗽,咳痰,痰为脓性痰,遂自行冲服复方氨酚那敏颗粒一袋,体温下降到38℃,今晨出现上述症状加重,为求系统治疗而来我院,现症见:发热,寒战,咳嗽咳痰。

既往史:既往体健。

过敏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其他情况:未到过疫区,近期未接触过发热患者,未接触家禽及其他宠物。

体格检查:t39.6℃,p96/min,r20/min,bp100/70mmhg。

一般情况:神志清楚,发热面容。舌红苔微黄,脉浮数。

皮肤黏膜淋巴结:无异常。

头颈部:咽部略红,其他无异常。

胸腹部:胸廓呼吸运动幅度减小,叩诊稍浊,双肺呼吸音减低,心率96/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不肿。

脊柱四肢:无异常。

神经系统:无异常。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计数13×10/l,中性粒细胞85%,痰培养为肺炎球菌,x线检查为肺炎。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心电图。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根据患者发热伴咳嗽咳痰,舌红苔微黄,脉浮数,诊断为肺痈,辨为风热犯肺。

病因病机分析:风热之邪侵袭人体,从口鼻而入,首犯肺卫,邪正相争,则发热、恶寒;风热犯肺,肺失宣肃,则咳嗽、咳痰。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于两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测体温为39℃,伴寒战,咳嗽,咳痰,痰为脓性痰。

2.查体t39.6℃,p96/min,r20/min,bp100/70mmhg。神清语利,胸廓呼吸运动幅度减小,叩诊稍浊,双肺呼吸音减低;心率96/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3.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13×10/l,中性粒细胞85%,痰培养为肺炎球菌,x线检查为肺炎。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心电图。

西医鉴别诊断:肺结核多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体重减轻。x线胸片见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均,痰中可找到结核杆菌。抗菌治疗无效。

诊断:

中医诊断:肺痈(风热犯肺)

西医诊断:肺炎

治法:清热化痰,宽胸止咳。

方药:三拗汤加减。

麻黄10g,杏仁10g,甘草10g,石膏20g,银花10g,连翘10g,桔梗10g。

服法:水煎服,日一剂。

中医调护:避风寒,忌辛辣刺激饮食,注意休息。

西医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休息、忌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抗菌治疗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患者对青霉素敏感,给予青霉素800万u静脉滴注。

3.对症治疗发热、身痛者,给予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司匹林片0.5~1.0g,每日3次;鼻塞流涕者,可用抗过敏药如扑尔敏4mg,每日3次;声嘶、咽痛者,可口含华素片。7.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治疗

正确答案:1.迅速清除毒物:立刻离开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清洗污染的皮肤、毛发和指甲。口服中毒者用清水、2%碳酸氢钠溶液(敌百虫忌用)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对硫磷忌用)反复洗胃,直至洗清为止。然后再给硫酸钠导泻。眼部污染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

2.解毒药的使用

(1)胆碱酯酶复活药:解磷定和氯磷定对内吸磷、对硫磷、甲胺磷、甲拌磷等中毒的疗效好,对敌百虫、敌敌畏等中毒疗效差,对乐果和马拉硫磷中毒疗效可疑。双复磷对敌敌畏及敌敌百虫毒效果较解磷定为好。

(2)抗胆碱药阿托品:阿托品剂量可根据病情每10~30min或1~2D给药一次,直到毒蕈碱样症状明显好转或患者出现"阿托品化"表现为止。阿托品化即临床出现瞳孔较前扩大、口干、皮肤干燥和颜面潮红、肺湿啰音消失及心率加快。即应减少可托品剂量或停用。对有心动过速及高热患者,阿托品应慎用。在阿托品应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全身反应和瞳孔大小,并随时调整剂量。

3.对症治疗:有机磷杀虫药中毒主要的死因是肺水肿、呼吸肌瘫痪或呼吸中枢衰竭。休克、急性脑水肿、心肌损害及心跳骤停等亦是重要死因。因此,对症治疗应以维持正常呼吸功能为重点,例如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或应用人工呼吸器。肺水肿用阿托品。休克用升压药,脑水肿应用脱水药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及按情况及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危重患者可用输血疗法。为了防止病情复发,重度中毒患者中毒症状缓解后应逐步减少解毒药用量,直至症状消失后停药,一般至少观察3~7日。8.甲型病毒性肝炎概述

正确答案:1.在患者粪便中检出甲型肝炎病毒颗粒。

2.在发病早期,患者血清抗甲型肝炎IGM抗体阳性。

3.流行病学指征阳性,也可考虑为甲型肝炎;如有肝炎暴发流行,流行规律符合甲肝,并除外乙型肝炎者。

由于甲型肝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的甚至无症状,故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不但要参考接触史、所在地区甲型肝炎流行史、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而且还要做肝功能检查和血清学测定,后者尤其是确诊甲型肝炎的依据。应用放免法检测,稀释度为1:4000IGM仍为阳性者,是感染早期的依据;如果同时应用抗甲肝病毒IGM抗体作为确诊手段,则可以区别是新近感染或是恢复期获得性免疫。一般来说,IGM大于IGG时属新近期,若IGG大于IGM则为恢复期。这种特异性血清学指标的应用,使甲型肝炎的诊断更为快速,更加准确。不但急性典型病例可以根据抗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阳性加以确诊,而且亚临床型的缺乏临床症状、转氨酶正常的病例,也可以根据抗体的阳性而确定诊断。9.腰椎间盘突出治疗

正确答案:(一)分期治疗

初期

治法:活血舒筋。

方药

1.主方:补肾活血汤

处方:熟地黄10克,杜仲3克,枸杞子3克,破故纸10克,菟丝子10克,当归尾3克,没药3克,山茱萸3克,红花2克,独活3克,肉苁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若下肢放射痛明显者,加地龙12克、威灵仙15克。疼痛甚者,加乳香5克、细辛5克。

2.中成药小活络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3.治伤消瘀丸、散风活络丸、大活络丸均可选用。

中、后期:

治法:补养肝肾,宣痹活络。

方药:

1.主方独活寄生汤

处方:独活6克,桑寄生18克,秦艽12克,防风6克,川芎6克.牛膝6克,杜仲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党参12克,熟地黄15克,白芍10克,细辛3克,甘草3克,肉桂粉2克(分冲)。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①天麻片,口服,每次服3~5片,每日3次;②壮骨关节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早晚饭后服。

(二)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治疗取穴:肾俞、环跳、委中、殷门、阳陵泉、承山、悬钟、阿是穴。用泻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三)外用热敷药疗法热敷疗法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的作用,有益于疾病的恢复。热敷本身也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炎症及瘀血的吸收,药物热敷还可使药物通过局部吸收,达到直达病所的目的,使治疗更直接、更有效。10.便秘诊断

正确答案:1.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及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粪质多干硬。起病缓慢,多属慢性病变过程。

2.常伴有腹胀腹痛,头晕头胀,嗳气食少,心烦失眠,肛裂、出血、痔疮以及汗出,气短乏力,心悸头晕等症状。

3.发病常与外感寒热,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失调,坐卧少动,年老体弱等因素有关。

4.纤维结肠镜等有关检查常有助于便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1.肺结核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肺结核可酷似任何肺病,容易误诊,特别是当其临床或X线表现不典型,实验室资料似乎提示某一疾病,而医师又未作全面分析时,可错诊错治而造成不良后果。下列疾病尤应仔细鉴别。

1.肺癌:中央型肺癌常有痰中带血,肺门附近有阴影,与肺门淋巴结结核相似。周围型肺癌呈球形、分叶状块影,有时与结核球需要鉴别。肺癌多发生在40岁以上男性,常无毒性症状,而有刺激性咳嗽、明显胸痛和进行性消瘦。X线等影像学检查,结核球周围可有卫星病灶、钙化;癌肿病灶边缘常有切迹、毛刺,胸部影像学检查、痰结核菌和脱落细胞检查,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活组织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结素试验在结核病多为阳性,有时也可作参考。血清唾液酸和癌胚抗原测定可以提示癌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结核病等辅助检查有时也有帮助。还要注意肺癌与结核并存的可能。对于经上述检查仍不能排除肺癌者应及早剖胸探查,以免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

2.肺炎:有轻度咳嗽、低热的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和过敏性肺炎(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症)在X线上有肺部炎症征象,与早期浸润型肺结核相似。对这些一时不能鉴别的病例,不宜急于采取抗结核治疗。支原体肺炎在短时间内(2~3周)可自行消散;过敏性肺炎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且肺内浸润常呈游走性。细菌性肺炎有发热、咳嗽、胸痛和肺内大片炎症、须与干酪性肺炎相鉴别。但细菌性肺炎起病急骤,除高热、寒战外,口唇可有疱疹,咳铁锈色痰,痰中结核菌阴性,而肺炎球菌等病原菌阳性。在有效抗生素治疗下,肺部炎症一般可在3周左右完全消失。

3.肺脓肿:浸润型肺结核伴空洞须与肺脓肿相鉴别。肺结核好发于上叶锁骨上下或下叶背段。但下叶肺结核特别应注意与下叶肺脓肿相鉴别。后者起病较急,发热高,脓痰多,痰中无结核菌,但有多种其他细菌,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抗生素治疗有效。慢纤洞型肺结核伴继发感染时易与慢性肺脓肿混淆,后者痰结核菌阴性。

4.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症状酷似慢纤洞型肺结核,但前者X线检查仅见肺纹理加深或正常;后者X线则显示结核病灶,痰结核菌阳性。12.消化性溃疡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1.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有消化不良症状而无溃疡或其他器质性疾病如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或胆道疾病者。此症颇常见,多见于年轻妇女。有时症状酷似十二指肠溃疡但x线及胃镜检查却无溃疡发现。可有胃肌张力减退,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不适,嗳气、反酸、恶心和无食欲,服用制酸药不能缓解,但服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或吗丁啉后可获改善。患者常有神经官能症表现,诸如焦虑失眠、神经紧张、情绪低落、忧郁等,也可伴有肠道易激综合征,表现为结肠痉挛性腹痛或无痛性腹泻,心理治疗或镇静安定药有时奏效。

2.慢性胃、十二指肠炎:常有慢性无规律性上腹痛,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窦炎和十二指肠球炎但无溃疡,是主要的诊断和鉴别手段。

3.胃泌素瘤亦称zolinger-ellison综合征,是胰腺非β细胞瘤分泌大量胃泌素所致,特点是高胃泌素血症,高胃酸分泌,和多发性、难治性消化性溃疡。肿瘤往往很小(15mmol/h,基础(胃)酸排出量/最大酸排出量(bao/mao)60%;②x线检查常示非典型位置的溃疡。特别是多发性溃疡。伴胃内大量胃液和增粗的胃黏膜皱襞;③难治性溃疡,常规胃手术不奏效,术后易复发;④伴腹泻;⑤血清胃泌素>500ng/l(正常<100ng/l)。最近报道用h-受体拮抗药有效,但疗效不巩固,常须切除肿瘤或作全胃切除术。

4.胃癌: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之区别极为重要,但有时比较困难。一些溃疡型胃癌在早期,其形态和临床表现可酷似良性溃疡,甚至治疗后可暂愈合(假愈),故有主张对所有胃溃疡患者都应进行胃镜检查,在溃疡边缘作多点活检,明确溃疡的性质。13.感冒辨证论治

正确答案:感冒的临床表现,初期一般多见鼻塞、流涕、喷嚏、声重、恶风,继而发热、咳嗽、咽痒或痛、头痛、身楚不适等。病程5~7天。一般伤风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常突然恶寒,甚至寒战、高热,周身疼痛,全身症状明显且可化热入里,变生它病。由于感邪有轻有重,正气强弱不同,四时六气有别,故症状、脉症亦各有千秋。

因本病为邪在肺卫,故辨证属于表实证,但必须根据证情,求其病邪的性质,区别风寒、风热和暑湿兼夹之证。治疗应采取解表达邪的原则,风寒治以辛温发汗,风热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虚体感邪则应扶正与解表并施,不可专行发散,重伤肺气。

1.风寒证:治以辛温解表。方用荆防败毒散为主方。

2.风热证:治以辛凉解表。方用银翘散为主方。

3.暑湿证:治以清暑祛湿解表。方用新加香薷饮为主方。

4.其他:①气虚感冒治以益气解表,方用参苏饮为主方;②阴虚感冒治以滋阴解表,方用加减葳蕤汤为主方。14.水肿辨证分型

正确答案:辨阳水和阴水。阳水:多因感受风邪、水湿、疮毒、湿热诸邪,导致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而成。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每成于数日之间。其肿多先起于头面,由上至下,延及全身,或上半身肿甚,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常兼见烦热口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表、实、热证。阴水:多因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引起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所致。起病缓慢,多逐渐发生,或由阳水转化而来,.病堡较长。其肿多先起于下肢,由下而上,渐及全身,或腰以下肿甚,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不烦渴,常兼见小便少但不赤涩,大便溏薄,神疲气怯等里、虚、寒证。辨证虽然以阳水、阴水为纲,阳水和阴水有本质区别,但应注意,阳水和阴水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亦可互相转化,需用动态的观点进行辨识。如阳水久延不退,正气日虚,水邪日盛,便可转为阴水;反之,若阴水复感外邪,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肿势剧增,又可表现为以实证、热证为主,而先按阳水论治。

1.阳水

(1)风水泛滥:治宜散风清热,宣肺行水。方用越婢加术汤。

1)咽喉肿痛:可加板蓝根、桔梗、连翘,以清咽散结解毒。

2)热重尿少:可加鲜茅根以清热利尿。

3)风寒偏盛:去石膏,加苏叶、防风、桂枝,以助辛温解表。

4)汗出恶风,卫阳已虚:用防己黄芪汤加减,以助卫行水。

(2)湿毒浸淫:治以宣肺解毒,利湿消肿。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1)脓毒甚者:重用蒲公英、紫花地丁。

2)湿盛而糜烂:加苦参、土茯苓。

3)风盛而瘙痒:加白鲜皮、地肤子。

4)血热而红肿:加丹皮、赤芍。

5)大便不通:加大黄、芒硝。

(3)水湿浸渍:治以健脾化湿,通阳利水。方用五皮饮合胃苓汤。

若肿甚而喘,加麻黄、杏仁、葶苈子宣肺泻水而平喘。

(4)湿热壅盛:治以分利湿热。方用疏凿饮子。

1)若腹满不减,大便不通者:可合己椒苈黄丸,以助攻泻之力。

2)水在胸中,上迫于肺,肺气不降:宜泻肺行水,可用五苓散、五皮散等方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3)湿热久羁,化燥伤阴,水肿与伤阴并见:可用猪苓汤以滋阴清热利水。

4)湿热下注膀胱,伤及血络:加凉血止血药,如大小蓟、白茅根等。

2.阴水

(1)脾阳虚衰:治以温运脾阳,以利水湿。方用实脾饮。

1)如气短声弱,气虚甚者:可加人参、黄芪,以健脾补气。

2)若小便短少:可加桂枝、泽泻,以助膀胱化气行水。

3)脾气虚弱,气失舒展,不能运化水湿:治宜健脾化湿。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或加桂枝、黄芪益气通阳,或加补骨脂、附子温肾助阳,以加强气化。

(2)肾气衰微:治以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用济生肾气汤合真武汤。

1)若小便清长量多:去泽泻、车前子,加菟丝子、补骨脂,以温固下元。

2)若心悸、唇绀、脉虚数或结代,乃水邪上逆,心阳被遏,瘀血内阻:宜重用附子,再加桂枝、炙甘草、丹参以温阳化瘀。

3)若见喘促、汗出,脉虚浮而数,是水邪凌肺,肾不纳气:宜重用人参、蛤蚧、五味子、山萸肉、牡蛎或吞服黑锡丹,以防喘脱之变。

3.其他

(1)正虚感邪:当以风水论治,兼顾正虚。方用越婢汤,加党参、菟丝子等补气温肾之药。

(2)肾阴亏虚:治以滋补肾阴为主,兼利水湿。方用左归丸加泽泻、茯苓、冬葵子等。

(3)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治以育阴潜阳。方用左归丸加介类重镇潜阳之品,如珍珠母、龙骨、牡蛎、鳖甲、桑寄生等。

(4)肾气虚极,中阳衰败,浊阴不降:宜附子合制大黄、黄连、半夏以解毒降浊。

此外,常合活血化瘀法,可用当归、大黄、桂心、赤芍、益母草、泽兰、桃仁、红花等药。15.房室传导阻滞

正确答案: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到心室。可发生于房室结、希氏束及束支等不同部位。16.肾病综合征处理原则

正确答案:1.一般治疗凡有严重水肿体腔积液、低蛋白血症者需卧床休息。水肿消失、一般情况好转后,可起床活动。给予正常量1.0G/(kG·D)的优质蛋白饮食。热量126~147kJ/(kG·D)(30~35kCAl·D)。水肿时应低盐(<3G/D)饮食。应少进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饮食,而多吃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及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饮食,以减轻高脂血症。

2.对症治疗

(1)利尿消肿

1)噻嗪类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前段,通过抑制钠和氯的重吸收,增加钾的排泄而利尿,长期服用应防止低钾、低钠血症。

2)潴钾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后段,排钠、排氯、但潴钾,适用于有低钾血症的患者。长期服用需防止高钾血症,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

3)袢利尿药:作用于髓袢上升支,对钠、氯和钾的重吸收具有强力抑制作用,需谨防低钠血症及低钾、低氯血症性碱中毒发生。

4)渗透性利尿药:常用不含钠的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对少尿(尿量<400ml/D)患者应慎用。因其易与其他蛋白形成管型,诱发"渗透性肾病",导致急性肾衰竭。

5)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静输血浆或血浆白蛋向,防止血管内水分外渗,促进组织中水分回吸收。

6)其他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利尿治疗的原则是不宜过快过猛,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加重血液高黏倾向,诱发血栓、栓塞并发症。

(2)减少尿蛋白,持续性大量蛋白尿本身可致肾小球高滤过,加重肾病变,促进肾小球硬化,因此,减少尿蛋白也有必要。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药及其他降压药物、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或利尿药等,均可通过其有效的控制高血压作用而显示不同程度地减少尿蛋白。

2)非类固醇消炎药:如吲哚美辛及布洛芬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使尿蛋白排泄减少。

3.主要治疗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

(1)糖皮质激素使用原则和方案:一般是:①起始足量;②缓慢减药;③长期维持。

(2)细胞毒药物

1)环磷酰胺,最常用,有免疫抑制作用,可有骨髓抑制,中毒性肝炎,性腺抑制,脱发,出血性膀胱炎。

2)氮芥,疗效好,但副作用大。

(3)环孢素

1)微小病变型肾病及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激素疗效差或反复发作者应并用细胞毒药物。

2)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对已发生肾功能不全者,按慢性肾功能不全处理。肾功能正常者,可参考应用下列治疗方案:先给足量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或可同时加用抗凝药及抗血小板药)积极治疗;疗程完成后无论疗效如何均及时减撤药,以后保持维持量激素及抗血小板药长期服用。

3)膜性肾病可给予激素及细胞毒药物联合治疗。

4.中医药治疗:主张与激素及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

5.并发症防治

(1)感染:用激素治疗时,不应并用抗生素,因为可诱发真菌双重感染。

(2)血栓及栓塞并发症:当血浆白蛋白浓度低于20G/L时,提示存在高凝状态,即应开始预防性抗凝治疗。对已发生血栓、栓塞者应尽早(6个小时内效果最佳,但3日内仍可望有效)给予尿激酶或链激酶全身或局部溶栓,同时配合抗凝治疗,抗凝药一般应持续应用半年以上。

(3)急性肾衰竭: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袢利尿剂;②血液透析;③原发病治疗;④碱化尿液,口服碳酸氢钠。

(4)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应调整蛋白和脂肪饮食结构。辅用降脂药。17.肺痨辨证论治

正确答案:1.肺阴亏虚: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黏痰,或痰中带血丝或血点,血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口干咽燥,或有轻微盗汗,舌边尖红苔薄,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杀虫止咳。

方药:月华丸。

若咳嗽频繁而痰少质黏者,加百合、杏仁、炙枇杷叶以润肺化痰止咳。痰中带血丝较多者,加白芨、仙鹤草、白茅根、蛤粉炒阿胶等活络止血。若潮热骨蒸甚者,酌加银柴胡、地骨皮、功劳叶、青蒿等以清虚热。

2.阴虚火旺: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或咯吐稠黄痰,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午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量多,口渴,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或胸胁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渐消瘦,舌红而干,苔薄黄或剥,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百合固金汤。

若火旺较甚,热势明显升高,酌加胡黄连、黄芩、黄柏等苦寒泻火坚阴。痰热蕴肺,咳嗽痰黄稠浊,酌加桑白皮、知母、金荞麦根、鱼腥草等清化痰热。咯血较著者去当归之辛窜,加黑山栀、紫珠草、大黄炭、地榆炭等凉血止血;血出紫黯成块,伴胸胁掣痛者,可酌加三七、茜草炭、花蕊石、蒲黄、郁金等化瘀活络止血。盗汗甚者可选加乌梅、煅牡蛎、麻黄根、浮小麦等敛营止汗。声音嘶哑或失音可加诃子、木蝴蝶、凤凰衣、胡桃肉等润肺肾而通声音。

3.气阴耗伤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偶或痰中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并见,面色白,颧红,纳少神疲,便溏,舌质嫩红,或舌淡有齿痕,苔薄,脉细弱而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保真汤。

4.阴阳两虚:咳逆喘息少气,咯痰色白,或夹血丝,血色暗淡,潮热,自汗,盗汗,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心悸,唇紫,肢冷,形寒,或见五更泄泻,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滑精、阳痿,女子经少、经闭,舌质淡或光嫩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治法:滋阴补阳。

方药:补天大造丸。

若肾虚气逆喘息者,配胡桃仁、冬虫夏草、蛤蚧、五味子等摄纳肾气以定喘。阳虚血瘀水停者,可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加泽兰、红花、北五加皮温阳化瘀行水。五更泄泻者配用煨肉豆蔻、补骨脂以补火暖土,此时忌投地黄、阿胶、当归等滋腻润肠之品。18.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处理原则

正确答案:1.对症治疗:病情较重或发热者或年老体弱者应卧床休息,忌烟,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如有发热、头痛,可选用解热止痛片如复方阿司匹林、去痛片等口服。咽痛可用消炎喉片含服,局部雾化治疗。鼻塞、流鼻涕可用1%麻黄素滴鼻。

2.抗菌药物治疗:如有细菌感染,可选用适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氧氟沙星。单纯的病毒感染一般可不用抗生素。

化学药物治疗病毒感染,尚不成熟。吗啉胍(ABOB)对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病毒有一定疗效。阿糖腺苷对腺病毒感染有一定效果。利福平能选择性抑制病毒RNA聚合酶,对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有一定的疗效。近年发现一种人工合成的、强有力的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简称polyI:C)可使人体产生干扰素,能抑制病毒的繁殖。

3.中医治疗:采用中成药或辨证施治的原则对上呼吸道感染有其独到之处。19.肺炎喘嗽病因病机

正确答案:引起肺炎喘嗽的病因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大类。外因主要是感受风邪,小儿寒温失调,风邪外袭而为病,风邪多夹热或夹寒为患,其中以风热为多见。小儿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如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失宜,久病不愈,病后失调,则致正气虚弱,卫外不固,腠理不密,而易为外邪所中。

肺炎喘嗽的病变主要在肺。肺为娇脏,性喜清肃,外合皮毛,开窍于鼻。感受风邪,首先侵犯肺卫,致肺气郁闭,清肃之令不行,而出现发热、咳嗽、痰壅、气促、鼻煽等症。痰热是其病理产物,常见痰热胶结,阻塞肺络,亦有痰湿阻肺者,肺闭可加重痰阻,痰阻又进一步加重肺闭,形成宣肃不行,症情加重。

肺主治节,肺气郁闭,气滞血瘀,心血运行不畅,可致心失所养,心气不足,心阳虚衰的危重变证。亦可因邪热炽盛化火,内陷厥阴,出现高热动风证候。若影响脾胃升降,浊气停聚,大肠之气不行,可出现腹胀、便秘等腑实证候。

重症肺炎或素体虚弱之患儿,患病之后常迁延不愈,难以恢复,如体禀营虚卫弱者,可致长期不规则发热,或寒热往来,自汗;体禀阴液不足者,可形成发热以夜间为甚,手足心灼热,盗汗、夜寐不宁等症。20.【病例摘要】某女,30岁,教师。于2011年1月4日就诊。

患者于3天前食辛辣肥甘之品后,出现尿频、尿急、尿道灼痛,患者未予重视,又食肥甘厚味之品,今日不适症状加重而来诊治。现症见:尿频、尿急,排尿时自觉尿道灼痛,小腹胀痛,不思饮食,睡眠欠佳,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滑。T36.6℃,P80/min,R18/min,BP120/80mmHg。小腹正中压痛,无反跳痛,双肾区无叩痛。尿常规检查:白细胞+++,细菌培养示:有大肠杆菌生长。泌尿系B超示:未见异常。

【答题要求】根据给出的病例资料,按住院病历的书写格式完成书面辨证施治

正确答案:基本资料:某女,30岁,教师。于2011年1月4日就诊。

主诉:尿频、尿急、尿痛3天。

现病史:患者于3天前食辛辣肥甘之品后,出现尿频、尿急、尿道灼痛,患者未予重视,又食肥甘厚味之品,今日不适症状加重而来诊治。现症见:尿频、尿急,排尿时尿道灼痛,小腹胀闷,不思饮食,睡眠欠佳。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及腹部外伤史。

过敏史:未发现。

其他情况:无特殊情况。

体格检查:T36.6℃,P80/min,R18/min,BP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语利,查体合作。舌质红,苔黄腻,脉数。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叩诊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第5肋间,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0/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小腹正中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肝脾,全腹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双肾区无叩痛,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检查:白细胞+++。细菌培养示:有大肠杆菌生长。泌尿系B超示:未见异常。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尿频、尿急、尿道灼痛等,中医诊断为淋证。

中医辨证依据:根据患者尿频、尿急,排尿时尿道灼痛,小腹胀闷,不思饮食,睡眠欠佳,舌质红,苔黄腻,脉数等,辨为膀胱湿热证。

病因病机分析:患者食辛辣肥甘之品,导致脾胃运行功能失常,湿热内生,阻滞于中焦,下注膀胱,则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又食肥甘厚味之品后,湿热更甚,则不适症状加重;湿热阻滞,气机不行则小腹胀闷,不思饮食;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膀胱湿热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女,30岁,尿频、尿急、尿痛3天。

2.小腹正中压痛,无反跳痛,双肾区无叩痛。

3.尿常规检查:白细胞+++,细菌培养示有大肠杆菌生长。泌尿系B超示:未见异常。

西医鉴别诊断:本病需与肾盂肾炎鉴别。肾盂肾炎常有慢性病史,全身症状较重,常伴腰痛、高热,可资鉴别。

诊断:

中医诊断:淋证(膀胱湿热)

西医诊断:急性膀胱炎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方药:八正散加减。

黄柏12G,山栀12G,大黄9G,滑石20G,瞿麦15G,萹蓄15G,茯苓12G,泽泻12G,车前子20G。

服法:水煎服,日1剂,每次150ml,每日2次。

调护:调情志,慎起居,忌食辛辣,注意卫生。

西医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

2.抗感染治疗。21.肾病综合征概念

正确答案:肾病综合征是由各种病因和不同病理类型引起肾小球受损,表现为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30G/L)、水肿、高脂血症一组临床综合征。22.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

正确答案:椎间盘位于相邻两椎体之间,有内外、外两部构成,外部为纤维环,由多层呈环状排列的纤维软骨环组成,围绕在髓核的周围,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纤维坚韧而有弹性;内部为髓核,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有缓和冲击的作用。成年人,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中的纤维变粗,发生玻璃变性以致最后破裂,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椎间盘突出。23.针灸治疗外的其他疗法

正确答案:1.推拿疗法:这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也是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它的治疗作用是能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恢复颈椎活动,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来缓解症状,脊髓型颈椎病一般禁止重力按摩和复位,否则极易加重症状,甚至可导致截瘫,即使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也推荐手术治疗。

2.颈椎牵引疗法:这是颈椎病较为有效并且应用较广的一种治疗方法,此疗法适用于除脊髓型外各类颈椎病,对早期病例更为有效。

3.温热敷:此种治疗可改善血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肿胀以减轻症状,有助于手法治疗后使患椎稳定。本法可用热毛巾和热水袋局部外敷,最好是用中药熏洗方来热敷。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状较重时不宜作温热敷治疗。24.肠痈治疗

正确答案:初期(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酿脓期轻证(轻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右下腹出现包块者(阑尾周围脓肿),采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反复发作或病情严重者,宜及时采取手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内治

1.瘀滞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或阑尾脓肿消散后期):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方药:湿热蕴结者,大黄牡丹汤;寒湿夹瘀者,藿香正气散合红藤煎剂加减。

2.湿热证(化脓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泻热,解毒利湿透脓。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或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

3.热毒证(坏疽型阑尾炎并弥漫性腹膜炎,坏疽性阑尾炎并阑周脓肿、盆腔脓肿、肠间脓肿):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糙,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二)外治无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蜜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或用消炎散加黄酒或加醋调敷;如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后,可先行脓肿穿刺抽脓,注入抗生素(2~3天抽脓1次),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

采用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等中药,如大黄牡丹汤、复方大柴胡汤等煎剂150ml~200ml,直肠内缓慢滴入(滴入管插入肛门内15Cm以上,药液30分钟左右滴完),使药液直达下段肠腔,加速吸收。以达到通腑泻热排毒的目的。25.水肿病因

正确答案:1.风邪外袭,肺失通调风邪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降,水道不通,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泛滥肌肤,发为水肿。

2.湿毒浸淫,内归脾肺肌肤因痈疡疮毒未能清解消透,疮毒内归脾肺,导致水液代谢受阻,溢于肌肤,亦成水肿。

3.水湿浸渍,脾气受困久居湿地,或冒雨涉水,水湿之气内侵,或平素饮食不节,多食生冷,均可使脾为湿困,失其健运,水湿不运,泛于肌肤,而成水肿。

4.湿热内盛,三焦壅滞湿热久羁,或湿郁化热,中焦脾胃失其升清降浊之能,三焦为之壅滞,水道不通,而成水肿。

5.饮食劳倦,伤及脾胃饮食不节,劳倦太过,脾气亏虚,运化失司,水湿停聚不行,横溢肌肤,而成水肿。

6.房劳过度,内伤肾元生育不节,房劳过度,肾精亏耗,肾气内伐,不能化气行水,遂使膀胱气化失常,开合不利,水液内停,形成水肿。

此外,瘀血阻滞,损伤三焦水道,往往可使水肿顽固不愈。26.问二便

正确答案:大便的排泄由肠道所主,与脾胃的腐熟运化,肝的疏泄和命门的温煦有关。小便的排泄直接由膀胱所司,与肾的气化、脾肺的转输肃降和三焦的通调有关。询问二便可以了解相关脏腑的功能,同时还可以判断疾病寒热虚实。

1.问大便

(1)便次异常

便秘:大便燥结排血困难,便次减少,甚则多日不排便。

泄泻:便次增多,便质稀薄,甚至便稀如水样。

(2)便质异常

完谷不化:多见于脾虚泄泻或肾虚泄泻。

溏结不调:见于肝郁乘脾。若大便先干后溏,多属脾虚。下利脓血是痢疾;便黑如柏油为远血;便血鲜红是近血。

(3)排便感觉异常

肛门灼热:属大肠湿热(暑泻)。

排便不爽:多属肝郁乘脾,肠道气滞;便溏如黄糜、泻下不爽是湿热蕴结大肠、肠道气机不畅所致。

里急后重:是湿热内阻,肠道气滞所致。

滑泻失禁:属脾肾阳虚,肛门失约。

肌门气坠:属脾虚中气下陷。

大便气味:大便臭秽为内热,大便有腥气为里寒;矢气酸臭,多是宿食停滞。

2.问小便

(1)尿量异常

1)尿量增多:小便清长量多,畏寒喜暖,属虚寒证;口渴,多饮,多尿,消瘦,属消渴病。

2)尿量减少:小便短赤量少,多属实证,或汗、吐、下后伤津所致。尿少浮肿为水肿病,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

(2)尿次异常

1)小便频数:小便短赤,频数急迫者为淋证。是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2)小便澄清,频数失禁:是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所致。

3)夜尿增多,小便清长:是肾阳亏虚,开合失度所致。

4)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因湿热蕴结膀胱,或瘀血结石阻塞者,多属实证;因老年气虚、肾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者,多属虚证。

(3)排尿感异常

1)小便涩痛:排尿不畅,且伴有急迫、疼痛、灼热感,见于淋证。是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2)余沥不禁:见于老年人,属肾气不同。

3)小便失禁:病人神志清醒时,小便不能随意控制而白遗,多属肾气不固,膀胱失约。若病人神志昏迷而小便白遗,则病属危重。

4)遗尿:即睡中不自主排尿,属肾气不固,膀胱虚衰。

(4)小便气味:小便气味浊臭,色黄赤,多是湿热内盛。27.望形体

正确答案:包括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体质形态和异常表现。观察形体组织的强弱有助于了解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观察形体胖瘦应注意其内在的精气强弱。体质是个体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形体结构与功能力方面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阴阳气血盛衰的禀赋特点和对疾病的易感受性。故体质可分为阴脏人、阳脏人、阴阳平和之人三种。

1)阴脏人:体质偏于矮胖,头圆颈粗、肩宽胸厚,身体姿势多后仰,平时喜热恶凉,大便多溏。特点是阳弱阴盛,患病后易从阴化寒、寒湿内停。

2)阳脏人:体型偏于瘦长,头长颈细,肩窄胸平,身体姿势多前屈,平时喜凉恶热,大便多燥。特点是阳较旺而阴偏弱。患病易于从阳化热,导致伤阴伤津。

3)阴阳平和之人:即平脏之人。体型介于前二者之间。其特点是阴阳平衡,气血调匀,在平时无寒热喜恶之偏,大便不燥不溏。大多数人属此类体质。

(4)望姿态:指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和肢体的异常动作来诊察病情。病人的动静姿态与机体的阴阳盛衰和病性的寒热虚实关系密切,肢体的活动受心神的支配,并与经脉及筋骨肌肉的状况密切相关。因此,病人肢体的异常动作表现也与一定的疾病有关。

1)动静姿态:正常人能随意运动而动作协调,体态自然。心神或筋骨经脉的病变,可促使肢体动静失调,或处于强迫被动体位。其观察要点是:动者、强者、仰者、伸者,多属阳证、热证、实证;静者、弱者、俯者、屈者,多属阴证、寒证、虚证。

2)衰惫姿态:脏腑精气充足和功能正常是人体强壮的根本保证;脏腑精气虚衰、功能低下时必然影响机体出现相应的衰惫姿态。因此,出现衰惫姿态皆是脏腑精气虚衰的表现,多属病情较重。

3)异常动作:病人唇、睑、指、趾颤动者,见于外感热病,多为中风征兆。见于内伤虚证多为气血不足,筋脉失养。颈项强直,两目上视,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者,属肝风内动,常见于热极生风或小儿惊风。猝然跌倒,不省人事,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者,属中风病。卒倒神昏,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者,属痫病。恶寒战栗,见于疟疾发作,或为外寒袭表,或为伤寒病,邪正剧争欲作战汗之时。肢体软弱,行动不灵,多属痿病。关节拘挛,屈伸不利,多属痹病。儿童伸屈扭转,挤眉眨眼,状似舞蹈,不能自制,多由气血不足,风湿内侵所致。28.小儿泄泻调护

正确答案:1.适当控制饮食,减轻胃肠负担,吐泻严重及伤食泄泻患儿可暂时禁食6~8小时,以后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增加饮食量。忌食油腻、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宜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扑上爽身粉。防止发生红臀。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发生泄泻变证。29.【病例摘要】吴某,女,56岁,已婚,退休工人。2010年10月10日就诊。

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近端指关节酸胀,伴晨僵1小时,未重视。1个月后渐及周身,未诊治。今年5月症状加重,关节疼痛肿胀,行动困难,曾在当地诊治,血沉85mm/h,类风湿因子150U/L,C反应蛋白156mg/L,对症治疗效果不佳而就诊。现症见:精神、饮食差,双手近端指关节、腕、肘、肩、颈椎、足趾、踝、膝、髋关节疼痛,部分肿胀,无畸形,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伴晨僵,低热,二便正常。舌红,苔黄腻,脉细数。患者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查体:T37.5℃,P96/min,R19/min,BP100/70mmHg。营养中等,痛苦病容。心肺腹(-),双手近端指关节、腕、肘、肩、颈椎、足趾、踝、膝、髋关节压痛,局部皮温高,不红,部分肿胀,活动受限。血、尿、粪常规正常;血沉101mm/h;心电图:正常;抗溶血性链球菌"O":阴性;类风湿因子:120U/L;X线片:双手正位可见类风湿性改变。

【答题要求】根据给出的病例资料,按住院病历的书写格式完成书面辨证施治

正确答案:基本资料:吴某,女,56岁,已婚,退休。2010年10月10日就诊。

主诉:周身关节肿痛1年,加重5月。

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近端指关节酸胀,伴晨僵1小时,未重视。1个月后渐及周身,未诊治。今年5月症状加重,关节疼痛肿胀,行动困难,曾在当地诊治,行血沉85mm/h,类风湿因子150U/L,C反应蛋白156mG/L,对症治疗效果不佳而就诊。现症见:精神饮食差,双手近端指关节、腕、肘、肩、颈椎、足趾、踝、膝、髋关节疼痛,部分肿胀,无畸形,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伴晨僵,低热,二便正常。舌红,苔黄腻,脉细数。患者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查体:T37.5℃,P96/min,R19/min,BP100/70mmHG。营养中等,痛苦病容。心、肺、腹(-),双手近端指关节、腕、肘、肩、颈椎、足趾、踝、膝、髋关节压痛,局部皮温高,不红,部分肿胀,活动受限。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过敏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其他情况:无特殊。

体格检查:T37.5℃,P96/min,R19/min,BP100/70mmHG。神清语利,痛苦病容,形体适中,步履迟缓。舌红,苔黄腻,脉细数。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头颅五官端正,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咽部无充血,双扁桃体不大。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音正常,双肺叩诊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第5肋间隙,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叩诊心界不大,心率96/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双手近端指关节、腕、肘、肩、颈椎、足趾、踝、膝、髋关节压痛,局部皮温高,不红,部分肿胀,活动受限。未发现皮下结节及红斑,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正常;血沉101mm/h;心电图:正常;抗溶血性链球菌"0":120U/L;类风湿因子:120U/L;X线片:双手正位可见类风湿性改变。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根据患者周身关节疼痛,痛处皮温高,关节屈伸不利,舌红,苔黄腻,脉细数等中医诊断为痹证。辨证为热痹。

病因病机分析: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阻经络,气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可见关节肿痛。痹症日久郁而化热,可见低热,局部皮温高,舌红,苔黄腻,脉细数均为热痹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病史1年前出现周身关节肿痛,伴晨僵,大于1小时。

2.临床症状四肢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痛处皮温高。

3.体征四肢关节肿胀,皮温高,活动受限,压痛明显。

4.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抗溶血性链球菌"O":阴性;血沉101mm/h;心电图:正常;X线片:双手正位可见类风湿性改变。

西医鉴别诊断:本病需与骨关节炎、风湿热等鉴别。

1.骨关节炎在中老年人多发,主要累及膝、髋等负重关节。活动时关节痛症状加重,可有关节肿胀和积液。部分患者的远端指间关节出现赫伯登结节,而在近端指间关节可出现布夏尔结节。骨关节炎患者很少出现对称性指间关节、腕关节受累,无类风湿结节,晨僵时间短或无晨僵。此外,骨关节炎患者ESR多为轻度增快,而RF阴性。X线显示关节边缘增生或骨赘形成,晚期可由于软骨破坏出现关节间隙狭窄。

2.风湿热多见于青少年,其关节特点为四肢大关节游走性肿痛,少有关节畸形,关节外症状包括有明确链球菌感染史,发热、心肌炎、环形红斑;血清抗溶血性链球菌"O"滴度升高。

诊断:

中医诊断:痹证(热痹)

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治法:清热利湿,通经止痛。

方药:白虎加枝汤加减。

生石膏15G,知母15G,黄柏10G,连翘10G,桂枝10G,蚕砂15G,防己10G,薏苡仁30G,荆芥5G。

调护:

1.清淡饮食,忌食生冷。

2.避风寒湿。

3.注意休息。

西医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生物制剂、糖皮质激素。

2.外科手术治疗。30.望皮肤

正确答案:皮肤为一身之表,卫气循行其间,内合脏腑。感受外邪,皮表首当其冲。脏腑气血的病变,也可通过经络反映于肌表。因此,望皮肤色泽、形态的异常,可以了解邪气的性质和气血津液的盛衰,测知内脏的病变,判断疾病的预后。

1)望斑疹

斑:色红,点大成片,平摊于皮下,摸之不应手。多是温病邪入营、血或热郁肺胃,充斥内外,营血热炽,透于肌表,或体内诸虚,气不摄血而致。由于病机不同有阴斑和阳斑之分,阴斑与阳斑比较见下表。

疹:形如粟粒,色红而高起,摸之碍手,多有风热,时疫侵袭肺卫,发于肌表而致,由于病机不同而分为麻疹、风疹、瘾疹,各类疹的比较见下表。

2)白:白色粟粒状疹,内含浆液,晶莹光亮,是湿温、暑湿湿郁肌肤所致。白有晶、枯之分。

3)疮疡

痈:红肿高大。根盘紧束,焮热疼痛,属阳证,湿热火毒而致。

疽: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痛,属阴证,寒痰凝滞,致五脏风毒积热。

疔:初起头小根深,顶端色白而痛,麻木发痒,多因暴气毒邪而致。31.痢疾病因病机

正确答案:本病多由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脾胃与肠腑而形成,其发病多与季节有关。

1.外感时邪:暑湿、疫毒之邪侵及肠胃,湿热郁蒸或疫毒弥漫,气血阻滞,与暑湿、疫毒相搏结,化为脓血而成为湿热痢或疫毒痢。一般认为湿热伤于气分,则为白痢;伤于血分,则为赤痢;气血俱伤,则为赤白痢。

2.内伤饮食:饮食不节或误食不沾之物,如其人平素嗜食肥甘厚味,酿生湿热,湿热内蕴,腹气壅阻,气血凝滞,化为脓血则成湿热痢。若湿热内郁,伤及阴血,而形成阴虚痢。若平素恣食生冷瓜果,伤及脾胃,脾虚不运,水湿内停,中阳受困,湿从寒化,寒湿内蕴,如再饮食不慎,寒湿食积壅塞肠中,肠中气机受阻,气滞血瘀,与肠中腐浊之气相搏结,化为脓血而成寒湿痢。并有脾胃素弱之人感受寒湿之气,或热痢过服寒凉药物,克伐中阳,每成虚寒痢。病位虽然在肠,但肠与胃密切相连,如湿热、疫毒之气上攻于胃,或久痢伤正,胃虚气逆,则胃不纳食,而成为噤口痢;如痢疾迁延,正虚邪恋,或治疗不当,收涩太早,关门留寇,则成久痢或时愈时发的休息痢;痢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不但损伤脾胃而且影响及肾,导致脾肾亏虚,形成下痢不止。

总的病机是:邪壅肠中,与气血相搏,使肠道传导失司,脂膜血络受伤,气血凝滞,腐败化为脓血而痢下赤白。气机阻滞,腑气不通,所以腹痛,里急后重。32.问耳目

正确答案:耳鸣、耳聋、重听多是听觉异常的症状。轻者为重听,重者为耳聋。耳鸣、耳聋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并见,耳聋常由耳鸣发展而来。二者症状虽有不同,但病因病机基本一致。

临床应注意询问其特点、新久、程度及兼症等,作为辨证的依据。

1.耳鸣:患者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鸣,或如潮声,妨碍听觉的,称为耳鸣。耳鸣有虚实之分,一般地说,凡突发耳鸣,声大如蛙聒,或如潮声,按之鸣声不减者,多属实证。多因肝胆火盛,上扰清窍所致。若渐觉耳鸣,声音细小,如闻蝉鸣,按之鸣声减轻或暂止者,多属虚证。常是肝肾阴虚,肝阳上扰所致;或由肾虚精亏,髓海不充,耳失所养而成。

2.耳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甚至听觉丧失,不闻外声,谓之耳聋,亦称耳闭。一般耳暴聋者,多属实证。常由肝胆火逆,上壅于耳,清窍失灵而成。若温病出现耳聋,多由邪热蕴结上焦,蒙蔽清窍所致。凡属实证耳聋,均较易治。久病耳渐聋者,属虚证。多因精气虚衰,不能上充于清窍所致。老年人耳聋者,一般是生理现象,多是精衰气虚之故。

3.重听:听力减退,听音不清,声音重复,称重听。日久渐致重听,以虚证居多。常是肾之精气虚衰,耳窍失荣所致。多见于老年体衰的患者。若耳聋骤发重听,以实证居多。常见原因是痰浊上蒙,或风邪上聋耳窍。

4.目痒:指眼睑、眦内或目珠有痒感,轻则揉拭则止,重者极痒难忍。临床注意询问目痒程度及兼症,以作辨证依据。一般目痒甚者,多属实证。如两目痒如虫行,畏光流泪,并有灼热之感,是肝经风火上扰所致。若两目微痒而势缓者,多属血虚,目失濡养所致。

5.目眩:即视物旋转动荡,如在舟车之上。

(1)目眩兼头晕头胀,面赤耳鸣,腰膝酸软者,为肾阴亏虚,肝阳上亢。

(2)目眩兼头晕胸闷,体倦肢麻,恶心苔腻者,为痰湿内蕴,清阳不升。

6.目昏:两目昏花、干涩、视物不清,多是气虚、肝血不足、肾精亏耗、日失所养而致。

7.雀目:即一至黄昏视力明显减退,如雀之肓,属肝虚为病。

8.目痛:目或双目疼痛,谓之目痛。目痛剧烈者,多属实证;痛微者,多属虚证。

但临床上实证较多,如目痛难忍,兼面红目赤,口苦,烦躁易怒者,为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羞明眵多者,是风热之邪上行之象,多为暴发火眼或天行赤眼。若目微痛,时痛时止,并感干涩者,多由阴虚火旺所引起。33.望齿、龈

正确答案:齿为骨之余,而肾主骨,手足阳明经脉络于龈,故望齿龈可测知肾与肠胃的病变,特别对温病的辨证,更有重要意义。

1)望齿:牙齿黄而干燥是热甚伤津;若光燥如石是阳明热盛;牙齿如枯骨是肾阴枯涸;牙齿松动稀疏、齿根外露,多肾虚或虚火上炎。

2)望龈:龈肉萎缩而色淡,多属胃阴不足或肾气虚乏;齿龈红肿者多是胃火上炎;齿缝出血,痛而红肿,多由胃热伤络;若不痛不红微肿者,多为气虚,或肾火伤络;龈间长出胬肉曰"齿壅",多由好食动风之物所致。

(4)望咽喉: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是呼吸进食之要冲,为诸经脉所络,因此,许多脏腑病变可以从咽喉的异常变化反映出来,尤其是对肺、胃、肾的病变诊断价值更大。

1)辨红肿溃烂:咽红肿胀而痛,甚则溃烂或有黄白色脓点,为乳蛾,多因肺胃热毒壅盛所致;若色娇嫩,肿痛不甚,多为肾亏水少,阴虚火旺所致。咽喉漫肿,色淡红者,多为痰湿凝集。若色淡红不肿,微痛反复发作,或咽痒干咳,多气阴两亏,虚火上浮。咽喉腐烂,周围红肿多为实证;若腐烂分散浅表者,为肺胃之热尚轻,为虚火上炎;成片或凹陷者,为火毒壅盛,为气血不足,肾阴亏损,邪毒内陷。

2)辨假膜:溃烂处上覆白腐,形如白膜,称假膜。假膜松厚,容易拭去,去后不复生,属热证较轻。假膜坚韧,不易剥离,重剥则出血,或剥去即复生,此属重证,多是白喉,又称"喉疫",因肺胃热毒伤阴而成。34.诊小儿脉

正确答案:诊小儿脉与诊成人脉有所不同。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以区分寸、关、尺三部,再则小儿就诊时容易惊哭,惊则气乱,气乱则脉无序,故难以诊查。因此,小儿科诊病注重辨形色,审苗窍。后世医家有一指总候三部的方法,是诊小儿脉的主要方法。小儿脉象一般只诊沉浮、迟数、强弱、缓紧,以辨别阴阳、寒热、表里和邪正盛衰,不详求二十八脉。三岁以下的小儿,一息7~8至为平脉;五六岁小儿,一息六至为平脉,七至以上二为数脉,4~5至为迟脉。数为热,迟为寒,浮数为阳,沉迟为阴。强弱可测虚实,缓紧可测邪正。沉滑为食积,浮滑为风痰。紧主寒,缓主湿,大小不齐多食滞。35.前列腺增生症治疗

正确答案:前列腺增生如无尿路梗阻症状及膀胱,肾功能障碍者无需治疗,如已影响排尿及正常生活时,应予治疗。

(一)急性尿潴留的处理:急性尿潴留时,患者尿意窘迫,非常痛苦,须予紧急处理。处理方法为①应用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如酚妥拉明、苯苄胺、竹林胺、四喃唑嗪等可使膀胱颈松弛,有利于尿液排出;②放置留置导尿管以引流尿液。如导尿管不能放入时,可用钢丝作管芯将导尿管放入,如仍不能放入时,可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

(二)非手术治疗:对尿路梗阻较轻,或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全等而不能耐受手术者适于非手术治疗。

1.激素治疗:雌激素可使前列腺腺体缩小,改善排尿症状,但停药后可复发。用法为去氢己烯雌酚5mG,肌注,每日1次,连续30日左右,多数病例有较好的疗效。亦可用己烯雌酚4mG,肌注,每日1次;苯甲雌二醇1~2mG,肌注,每日1次;或黄体酮20mG,肌注,每日2次。

2.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治疗前列腺被膜内及膀胱颈部均有大量α肾上腺素能受体。这种受体兴奋可导致膀胱颈收缩,加重尿路梗阻的症状。因此,临床应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治疗早期前列腺增生症,疗效满意,常用的有竹林胺,四喃唑嗪、哌唑嗪,苯苄胺等。

3.注射疗法:将药物直接注入前列腺,使前列腺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液化吸收而使前列腺缩小。所用药物有石炭酸9ml、冰醋酸9ml,甘油18ml加注射用水450ml,分装成每安瓿3ml、消毒备用。亦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配制。此法效果不稳定,复发率高一且.易引起会阴痛,故不易推广。

(三)手术治疗:包括根治的前列腺摘除术及保守性手术,双侧睾丸切除或剜除术。

(四)冷冻治疗:冷冻可使前列腺组织迅速降温至零下160°~190°之间,从而使前列腺细胞蛋白变性坏死,加之冷冻可引起小血管痉挛,导致血栓形成,组织缺血而坏死脱落。此法需特殊器械和冷冻剂。最常用的冷冻剂是液氮,器械有保存液氮的真空绝缘容器及输送液氮至尿道的绝缘管道及尿道探杆。

(五)微波和射频治疗:微波和射频的生物热效应对组织起热凝固作用。增生的前列腺经微波和射频波作用后发生凝固坏死而脱落,达到治疗目的。

(六)激光治疗:激光对软组织具有凝固、碳化和气化作用,NDYAG激光能经光导纤维和通过水与空气等特点,使其有可能在内镜直视下将增生的前列腺组织气化而达到治疗目的。此法需有ND-YAG激光器,激光前列腺治疗镜等特殊器械,适用于年高体弱,心肺肝肾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前列腺摘除术者,具有操作简便、痛苦小、损伤少、恢复快避免膀胱造瘘等优点,但增生的前列腺消除不彻底,复发率高。36.【病例摘要】

患者,女,27岁。

患者于半月前出现发热微恶寒、咽喉肿痛、肢体酸痛,经抗菌、消炎止痛等处理后,咽喉肿痛消除,但肢体疼痛加重。

现症:四肢肘膝关节疼痛呈游走性,痛处皮温较高,得冷则舒,微恶风,汗出较多,口渴心烦,纳呆,大便黏腻不下,小便黄。患者平素喜食辛辣。

查体:T37.2℃,P82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痛苦病容,四肢肘膝关节红肿,肤温升高,活动受限,压痛明显,未发现皮下结节及红斑,余未见异常。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未见异常,血沉30mm/h;抗溶血性链球菌"O"阳性;类风湿因子阴性;X线片示双膝关节正侧位片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

【答题要求】

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正确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

(1)半月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2)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

(3)实验室检查:抗溶血性链球菌"O"阳性;血沉30mm/h;类风湿因子阴性;X线片示双膝关节正侧位片未见异常。

二、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四肢肘膝关节疼痛呈游走性,痛处皮温较高,得冷则舒,微恶风,汗出较多,口渴心烦,纳呆,大便黏腻不下,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辨为风湿热痹。

2.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平素喜食辛辣,湿热内生,复感风热,内湿与风热交感,袭于肌表则发热恶寒,风热之邪上攻咽喉,则咽喉肿痛,湿热之邪流注肌肉、关节经脉,故关节红肿热痛;汗出,烦躁,便黏,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象。

三、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风湿性关节炎。

2.中医疾病诊断痹症。

3.中医辨证诊断风湿热痹。

四、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2.所选方剂名称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生石膏12G、知母1OG、黄柏1OG、连翘15G、桂枝12G、防己15G、杏仁1OG、薏苡仁30G、滑石15G、赤芍15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五、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休息、戒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淡饮食,忌辛辣、肥甘,避风寒湿邪,注意休息。

2.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肾上腺皮质激素,青霉素。37.【病历摘要】钟某,男。56岁,已婚,工人,2010年11月7日初诊。

患者2天前因受凉出现发热,头痛,鼻塞,流涕。未诊治。今日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重,鼻塞声重。吐痰稀薄色白,就诊。查体:T36.4℃,P70次/分,R20次/分,BP130/80mmHg。精神可,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胸片:心肺未见异常。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历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

正确答案:一般资料:钟某,男,56岁,已婚,工人,2010年11月7日初诊。

主诉:发热、头痛2天。

现病史:患者于2天前因天气变化受凉后引发发热、鼻塞、流涕。未诊治。今日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重,鼻塞声重。吐痰稀薄色白,就诊。现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重,鼻塞声重。吐痰稀薄色白,饮食及二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其他病史及传染病史。

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

其他情况:无特殊记载。

体格检查:T36.4℃,P70次/分,R20次/分,BP130/80mmHG。

一般情况:神清语利,精神可,形体适中,体态如常。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皮肤黏膜:未见异常。

头颈胸腹:头颈未见异常,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心率70次/分,其他未见异常。

脊柱四肢:未见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片示:心肺未见异常。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根据患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重,鼻塞声重,吐痰稀薄色白等,中医诊断为感冒。患者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重,鼻塞声重,吐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等,辨为风寒表证。

病因病机分析:因风寒袭表,腠理闭塞,卫阳被郁,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重,鼻塞声重,吐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等。

西医诊断依据

(1)有天气变化受凉的诱因。

(2)临床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肢节酸重,鼻塞声重,吐痰稀薄色白等。

(3)体征:咽部充血,双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

(4)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片示:心肺未见异常。

西医鉴别诊断: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过敏性鼻炎喷嚏频作,鼻涕多,呈清水样,鼻腔水肿、苍白,发作多与外界刺激有关,有的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

诊断:

中医诊断:感冒风寒表证

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麻黄汤加减。

麻黄6G,桂枝6G,荆芥10G,防风10G,杏仁9G,桔梗10G,甘草6G。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150ml,每日2次,早晚分服。

调护:

(1)饮食宜清淡。

(2)避风寒、防外感。

西医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对症治疗:可用复方阿司匹林0.5G,每日3次。

(3)抗菌药物治疗:合并细菌感染常选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或大环内酯类。

(4)抗病毒药物治疗:可选利巴韦林或病毒灵等。38.【病例摘要】谢某,女,45岁,市民,已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