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风格古代诗歌常用意象集锦:1.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含有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人生失意,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4.长亭——陆上送别之所,蕴含依依惜别之情。5.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6.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草木——表现生命力的顽强,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8.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水、餐菊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9.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友之一。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百花烂漫的春天,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10.柳——以折柳表惜别。“柳”与“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11.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常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又由于“莲”与“怜”(爱)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12.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13.蝉——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故常以此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14.鸿雁——“鸿雁传书”,“鸿雁”常借指书信,表示惦念外出之人,传达思念之情,也表达游子漂泊思乡之情;因大雁总是结队迁徙,途中常有掉队的孤雁,诗人多用“孤雁”“孤鸿”“断鸿”来喻人,表达或孤独,或孤高,或受尽迫害的情感。15.鹧鸪——鹧鸪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声音凄切,因此多用以表达离别的伤感惆怅或是对故乡的思念。16.杜鹃——又名杜宇、望帝、子规、布谷。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化魂为杜鹃,暮春苦啼,以至口中流血,其声哀怨悲怆,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因叫声似“不如归去”,常借以表现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借用杜鹃啼血的意象,表达忧国志士的忠诚、爱国之意。17.东篱——表现悠然自得、超凡脱俗的生活志趣,高雅、疏淡、飘逸的志趣和洁身自好的品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8.浮云——漂泊不定的云,在诗词中,常被看成是行踪不定、任意东西的游子。另外,浮云也往往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邪恶势力,比喻奸臣。例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19.西楼——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者指代闺房,或者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者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者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20.新亭——“新亭对泣”的典故:南渡后,名门士人常相邀到新亭(今南京市)饮宴,一次,大家忽然想起了北方故土,相视流泪。只有丞相王导慷慨激昂地说“当共勠力王室,克复神州”。后来,人们用“新亭”或表达怆怀故国之情,或表达忧国伤时的悲愤之情。21.危栏——危栏,高处的栏杆,往往表示登高望远或者登临抒怀,多与忧国、伤怀、思人等有关。22.关山——一般泛指关塞山川。例如《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3.阳关——最初表示古代地名,为沟通西域的要道。后来,由于唐人把王维《渭城曲》翻入乐曲,称为《阳关三叠》或者《阳关曲》,简称《阳关》。在唐宋的诗词中,“阳关”作为离别送行的歌声。例如,白居易《对酒》:“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24.阑干——有三个意思。第一,古代建筑物附加的木制栅栏,叫作阑干、栏杆。第二,横斜的样子。古代多用来形容星斗纵横错落。例如,贺铸《清平乐》:“夜潮洲渚生寒,城头星斗阑干。”第三,形容泪水纵横或者纵横散乱的样子。如白居易《琵琶行》:“梦啼妆泪红阑干。”25.楼兰——汉代西域的国名。后代诗文中常常用“斩楼兰”“破楼兰”抒写为国立功、抗击外寇的壮志。26.蓬莱——传说中的海上神山、仙人的居所。27.落红——指凋残的花(乱红、残红)。在诗人看来,落红是春天即将离开的信号,也是美好事物转眼成空的象征,它又仿佛是不幸者的命运写照。诗人常以落花比喻青春易逝或寄寓伤感、惋惜和无奈之情。28.尺素——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29.吴钩——原指吴王阖闾所造的钩,但在唐宋词中多作身边所佩带刀剑的代称,用来暗示建功立业的抱负。30.青鸟——在古代传说中,“青鸟”是仙人的信使,在诗词中常常被借用指代情人的使者。31.翠微——形容山色青翠似在有无之间,所以叫作“翠微”。也常作青山的代称。32.迟日——在《诗经•豳风•七月》中有“春日迟迟”的句子,“迟迟”表示和舒的样子。所以后人就用“迟日”表示“融和的阳光”。例如极为经典的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33.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顾炎武《酬朱监纪四辅》:“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冤而死或忠心不泯。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窦娥冤》:“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34.船——表示“漂泊”之感,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苏轼《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35.燕子——①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②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如《诗经•师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③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④代人传书,倾诉离情之苦。如冯延巳《蝶恋花》:“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36.桃花——①作为春天的使者,抒写诗人春之情结。如白敏中《桃花》:“千朵浓芳绮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②作为美人的化身,盛赞青春女子的娇媚。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③作为桃花源的意象,饱含诗人的隐逸情怀。如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五、意境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歌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是构成这建筑的砖石。就我们课本上的例子来说,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们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回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怎样的“感伤”。※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1)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宏阔、深远、壮丽等。(2)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细腻、明净、恬静等。(3)繁丽、热烈、高亢、繁华、繁复、淳朴、喧闹等。(4)暗淡、清冷、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空寂、沉郁等。诗歌的语言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1.清新雅致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饱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如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周邦彦的《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都给人一种清新之感。2.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毫无难解之处。又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语言质朴无华,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3.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彼此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4.绚丽飘逸说到绚丽飘逸,最典型的诗人当数李白。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绚丽、变幻莫测,具有绚丽飘逸之美。他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很典型的一例。5.雄浑壮阔《诗品》论“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雄浑壮阔指诗歌骨力雄健,气势浩瀚,境界辽阔,若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又如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昆仑山。如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这些诗都体现了雄浑壮阔的风格。雄浑壮阔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朝气蓬勃的活力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作,大多具有雄浑壮阔的特征。再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全诗境界宏阔、气势雄浑,尤其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是非同凡响的盛唐之音。6.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形象生动的诗句多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7.豪放旷达豪放即豪迈奔放,狂荡不羁;旷达即通脱豁达,潇洒飘逸。这类诗歌的共同特点是想象奇特,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想象奇特,用语夸张。这些诗句的特色与李白豪放的性格相一致。苏轼的词也带有明显的豪放旷达的色彩,除《念奴娇•赤壁怀古》外,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被公认为是一首相当经典的豪放词。8.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9.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农机出口业务代理合同4篇
- 2025年电梯设备安装工程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养老院场地租赁保证金合同3篇
- 2025版教育机构加盟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流程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橱柜工程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某公司电子商务事业部跨境电商仓储物流合作合同4篇
- 2025年度电视产品知识产权保护与授权合同4篇
- 2025年度暖通系统运行维护与能源管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KTV会员管理系统软件开发与维护合同3篇
- 完整版秸秆炭化成型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油气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洞察分析
- 《数据采集技术》课件-Scrapy 框架的基本操作
- 2025年河北省单招语文模拟测试二(原卷版)
- 高一化学《活泼的金属单质-钠》分层练习含答案解析
- DB34∕T 4010-2021 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规程
- 2024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 四年级上册脱式计算100题及答案
- 上海市12校2023-2024学年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
- 储能电站火灾应急预案演练
- 人教版(新插图)二年级下册数学 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