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化学试卷_第1页
2022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化学试卷_第2页
2022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化学试卷_第3页
2022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化学试卷_第4页
2022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化学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2页(共32页)2022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这个选项前面的字母代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每题1分)1.(1分)下列活动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放鞭炮 B.剪窗花 C.堆雪人 D.放风筝2.(1分)医疗急救常用到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空气 D.二氧化碳3.(1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我们在行动。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 B.超市购物自备购物袋 C.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 D.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4.(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 B.量液读数 C.滴加液体 D.蘸取液体5.(1分)2021年,科学家通过“化学/生化”途径,人工合成了淀粉。淀粉属于()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D.维生素6.(1分)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向无人处 B.霉变食物洗净加热后方可食用 C.室内着火时立即开窗排出烟雾 D.在天然气灶具下方安装报警器7.(1分)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学成归国,发明了制碱新法“侯氏制碱法”,所制纯碱属于()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8.(1分)下列各图中●和〇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不能表示纯净物的是()A. B. C. D.9.(1分)如图是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值为8 B.硫的原子核带16个单位正电荷 C.硫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6周期 D.硫原子易得到电子,变成阳离子10.(1分)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X+H23HCl+Si(高纯)是工业制硅流程中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 B.反应中各原子数目不变 C.X的化学式是SiHCl2 D.副产品可用于生产盐酸11.(1分)如图所示,将5mL液体加入装有一小粒固体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实验编号固体液体实验现象Ⅰ碘水固体不消失Ⅱ碘汽油固体消失Ⅲ高锰酸钾水固体消失Ⅳ高锰酸钾汽油固体不消失A.Ⅰ和Ⅱ对比一一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 B.Ⅱ和Ⅳ对比一一汽油不能溶解高锰酸钾,却能溶解碘 C.Ⅱ和Ⅲ对比——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 D.Ⅲ和Ⅳ对比一一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12.(1分)“清洁能源之火,让奥运之光飞扬”,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传递火炬首次用氢气作燃料。为确保火炬在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下持续燃烧,设计火炬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是()A.持续不断地释放氢气 B.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 C.火炬外壳隔热性能好 D.氢气与空气保持充分接触13.(1分)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鉴别羊毛线和棉线取样,在空气中灼烧B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取样,在空气中灼烧C除去氯化钙固体中的碳酸钙加足量水,过滤D除去硝酸钠溶液中的氯化钠加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A.A B.B C.C D.D14.(1分)向装有一定量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试管中,缓慢加入细铁粉,充分反应。下列关于试管中物质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A. B. C. D.15.(1分)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类别相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图中“→”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与图示关系不符的是()A.甲可以是硫酸 B.甲可以是氢氧化钙 C.①②③都可以是分解反应 D.①②③都可以是置换反应五、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14.5分)16.(2分)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镁原子。(2)氧化铝。(3)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7.(4分)参加社会实践,提升科学素养。(1)家务劳动。做凉拌皮蛋时,放入适量的食醋,主要目的是除去皮蛋中含有的(填“酸”或“碱”)性物质。餐后利用洗涤剂的作用清洗餐具油污。(2)疫情防控。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病毒的传播,其原理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操作。测量体温时,水银温度计的汞柱随温度的升高而变长,其微观原因是。(3)研学实践。走进农田,给果树施化肥,该化肥是一种灰白色粉末,可能属于肥(填“氮”“磷”或“钾”)。步入工厂,用除锈剂(主要成分是稀盐酸)给铁螺钉除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实践感悟。物质的决定用途,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8.(3分)科技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型化学工艺流程。(1)上述流程对于解决能源问题有重大意义。①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②将氢能储存在(填化学式)中,解决了氢能源不便贮存和运输的问题。(2)“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上述流程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我们的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A.减少车辆接送,步行上学B.正反两面书写,节约用纸C.勤洗手勤换衣,讲究卫生D.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利用19.(3分)西汉刘安所著《淮南万毕术》记载的湿法炼铜术,表明我国是最早利用硫酸铜的国家。(1)微观认识:构成硫酸铜的粒子是(填符号)。(2)宏观分析:用硫酸铜炼铜的化学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价变成价。(3)用途推测:硫酸铜是白色粉末,遇水变成蓝色,推测其用途为。(4)工业制法:方案一:2H2SO4(浓)+CuCuSO4+SO2↑+2H2O方案二:将废铜屑倒入稀硫酸中,控温80℃并通入空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方案三:Cu+4HNO3(浓)Cu(NO3)2+2NO2↑+2H2OCu(NO3)2+H2SO4CuSO4+2HNO3↑请选出较好方案并阐述理由:。20.(2.5分)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如表是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1020304050溶解度/g氯化钾27.631.034.037.040.042.6次氯酸钠22.726.734.850.052.456.5①0℃时,100g水里最多只能溶解g氯化钾。②30℃时,将30g次氯酸钠加入到装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将此溶液恒温蒸发10g水,烧杯中固体的质量为g。③50℃时,将氯化钾和次氯酸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20℃,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是:氯化钾次氯酸钠(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我们常用含次氯酸钠的“84”消毒液定期对教室消毒。配制2000g质量分数为0.05%的消毒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84”消毒液g。六、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11.5分)21.(5.5分)氧气是人类不可离开的物质。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发生装置可选用(填字母序号,下同);用C装置收集氧气前,将集气瓶内空气完全排尽的方法是。(2)某同学欲按图F所示方法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收集所需氧气最好选用的装置是;做硫燃烧实验,收集所需氧气最好选用的装置是。由此可见,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应考虑气体的性质,此外往往还要考虑。(3)如图所示,利用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①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其燃烧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待红磷熄灭后再次称量,天平不再平衡,其原因可能是。A.装置漏气B.用橡胶塞塞紧锥形瓶速度太慢C.红磷太少D.没有等锥形瓶冷却就再次称量22.(6分)运用化学知识,开展科学探究。探究一、久置的物质能否继续使用【实验探究】小明家中有久置的食品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和消毒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为探究能否继续使用,在老师指导下,他与同学们在实验室探究如下:食品干燥剂消毒用双氧水操作取样于烧杯中,加适量水取样于烧杯中,加适量二氧化锰现象没有气泡产生结论还能继续使用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双氧水可能失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探究二、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实验探究】化学小组在实验过程中,部分记录如下表:加了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硝酸钡溶液滴加稀硫酸溶液呈红色产生气泡产生白色沉淀反思与交流:(1)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甲同学认为硫酸与氢氧化钠没有发生反应,其理由是;乙同学认为它们发生了反应,只需从“试剂用量”角度作实验改进即可证明,其方法是。【废液处理】实验后的废液需进行无害化处理,使溶液呈中性且不含钡离子等。经讨论,同学们将上述废液按下列步骤进行处理:步骤ⅠⅡⅢⅣ方法将三组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静置滴加足量的硫酸钠溶液加过量的X现象浑浊,产生气泡,红色消失分层无明显现象……反思与交流:(1)步骤Ⅱ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下同);溶质种类最多时,溶质有。(2)步骤Ⅳ加过量X的目的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七、计算题(本大题共1题,共4分)23.(4分)铜锌合金外观似金子,化学小组为检测其中锌的质量分数,按下列流程进行探究实验充分反应,所得数据如图所示(忽略盐酸的挥发):求:(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g。(2)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22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这个选项前面的字母代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每题1分)1.(1分)下列活动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放鞭炮 B.剪窗花 C.堆雪人 D.放风筝【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放鞭炮的过程中,火药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剪窗花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堆雪人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放风筝的过程中只是风筝的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1分)医疗急救常用到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空气 D.二氧化碳【分析】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氧气能供给呼吸,医疗急救常用到的气体是氧气。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氧气能供给呼吸、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1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我们在行动。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 B.超市购物自备购物袋 C.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 D.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分析】根据防治水土、空气等污染和节约资源的措施分析有关的做法。【解答】解:A、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有利于环境保护,故A不合题意;B、超市购物自备购物袋可以减少塑料购物袋的使用,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有利于环境保护,故B不合题意;C、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故C不合题意;D、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既造成浪费,又会导致土壤污染、水体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4.(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 B.量液读数 C.滴加液体 D.蘸取液体【分析】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试管略倾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可用玻璃棒伸入待测溶液中蘸取液体,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1分)2021年,科学家通过“化学/生化”途径,人工合成了淀粉。淀粉属于()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D.维生素【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来分析解答。【解答】解:淀粉是一种糖类物质。故选:A。【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包括营养素的名称、作用、来源及其缺乏症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6.(1分)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向无人处 B.霉变食物洗净加热后方可食用 C.室内着火时立即开窗排出烟雾 D.在天然气灶具下方安装报警器【分析】A、根据加热液体的注意事项来分析;B、根据霉变食物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来分析;C、根室内着火的处理方法来分析;D、根据天然气的密度来分析。【解答】解:A、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向无人处,以防液体沸腾溅出伤人,故A正确;B、霉变食物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洗净加热后也不可食用,以免危害人体健康,故B错误;C、室内着火时不能立即开窗排出烟雾,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C错误;D、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应在天然气灶具上方安装报警器,故D错误。故选:A。【点评】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本题从多个角度考查了化学学习中的安全知识,难度不大。7.(1分)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学成归国,发明了制碱新法“侯氏制碱法”,所制纯碱属于()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分析】根据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氧化物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1分)下列各图中●和〇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不能表示纯净物的是()A. B. C. D.【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解答】解:A、图示中只有一种分子,因此该物质是纯净物,故A不合题意;B、图中中有两种结构不同的分子,因此该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符合题意;C、图示中只有一种分子,因此该物质是纯净物,故C不合题意;D、图示中只有一种原子,因此该物质是纯净物,故D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微观图示的辨别等,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9.(1分)如图是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值为8 B.硫的原子核带16个单位正电荷 C.硫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6周期 D.硫原子易得到电子,变成阳离子【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解答】解: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2+8+x,x=6,故选项说法错误。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核内质子数为16,原子核带正电,硫的原子核带16个单位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C、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硫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D、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0.(1分)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X+H23HCl+Si(高纯)是工业制硅流程中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 B.反应中各原子数目不变 C.X的化学式是SiHCl2 D.副产品可用于生产盐酸【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进行分析。【解答】解:A、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A正确;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故B正确;C、由X+H23HCl+Si可知,反应后氢原子是3个,反应前应该是3个,其中1个包含在X中,反应后氯原子是3个,反应前应该是3个,包含在X中,反应后硅原子是1个,反应前应该是1个,包含在X中,因此X的化学式是SiHCl3,故C错误;D、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所以副产品可用于生产盐酸,故D正确。故选:C。【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11.(1分)如图所示,将5mL液体加入装有一小粒固体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实验编号固体液体实验现象Ⅰ碘水固体不消失Ⅱ碘汽油固体消失Ⅲ高锰酸钾水固体消失Ⅳ高锰酸钾汽油固体不消失A.Ⅰ和Ⅱ对比一一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 B.Ⅱ和Ⅳ对比一一汽油不能溶解高锰酸钾,却能溶解碘 C.Ⅱ和Ⅲ对比——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 D.Ⅲ和Ⅳ对比一一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分析】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Ⅰ和Ⅱ对比,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故选项说法正确。B、Ⅱ和Ⅳ对比,汽油不能溶解高锰酸钾,却能溶解碘,故选项说法正确。C、Ⅱ和Ⅲ对比,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均不同,不能得出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D、Ⅲ和Ⅳ对比,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1分)“清洁能源之火,让奥运之光飞扬”,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传递火炬首次用氢气作燃料。为确保火炬在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下持续燃烧,设计火炬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是()A.持续不断地释放氢气 B.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 C.火炬外壳隔热性能好 D.氢气与空气保持充分接触【分析】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解答】解:为确保火炬在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下持续燃烧,设计火炬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是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故选:B。【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13.(1分)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鉴别羊毛线和棉线取样,在空气中灼烧B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取样,在空气中灼烧C除去氯化钙固体中的碳酸钙加足量水,过滤D除去硝酸钠溶液中的氯化钠加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A.A B.B C.C D.D【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取样,在空气中灼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线,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B、取样,在空气中灼烧,能燃烧、最终固体消失的是木炭粉,无明显现象的是氧化铜,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C、氯化钙固体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氯化钠能与适量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4.(1分)向装有一定量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试管中,缓慢加入细铁粉,充分反应。下列关于试管中物质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A. B. C. D.【分析】根据向装有一定量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试管中,缓慢加入细铁粉,铁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解答】解:向装有一定量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试管中,缓慢加入细铁粉,铁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A、开始阶段,铁的量不足时,固体只有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固体变成铜、银,铁粉过量后,固体是铁、铜、银,故A正确;B、开始阶段,铁的量不足时,溶质有硝酸银、硝酸亚铁、硝酸铜,硝酸银完全反应后,溶质变成硝酸亚铁、硝酸铜,铁粉过量后,溶质只有硝酸亚铁,故B正确;C、每56份质量质量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216份质量的银,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64份质量的铜,所以溶液质量开始减小的幅度大,后面减小的幅度小,最后不变,故C正确;D、铁粉过量后,固体质量还会继续增大,不会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象分析问题.15.(1分)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类别相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图中“→”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与图示关系不符的是()A.甲可以是硫酸 B.甲可以是氢氧化钙 C.①②③都可以是分解反应 D.①②③都可以是置换反应【分析】A、根据甲可以是硫酸,硫酸可以跟氯化钡、硝酸钡反应生成盐酸、硝酸;盐酸可以跟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所以乙是盐酸,丙是硝酸进行分析;B、根据甲可以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碳酸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但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可以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乙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丙可以是氢氧化镁等进行分析;C、根据同类物质不能通过分解反应转化进行分析;D、根据甲是铁,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则乙是铜,丙是银进行分析。【解答】解:A、如果甲可以是硫酸,硫酸可以跟氯化钡、硝酸钡反应生成盐酸、硝酸;盐酸可以跟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所以乙是盐酸,丙是硝酸;故A与图示关系相符;不符合题意;B、如果甲可以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碳酸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但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可以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乙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丙可以是氢氧化镁等;故B与图示关系相符;不符合题意;C、同类物质不能通过分解反应转化,所以①②③不可以都是分解反应;故C与图示关系不符;符合题意;D、如果甲是铁,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则乙是铜,丙是银,它们之间的转化都属于置换反应;故D与图示关系相符;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掌握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及转化关系是解题关键。五、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14.5分)16.(2分)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镁原子2Mg。(2)氧化铝Al2O3。(3)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镁原子就可表示为:2Mg;故答案为:2Mg;(2)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则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故答案为:Al2O3;(3)澄清的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为:CO2+Ca(OH)2=CaCO3↓+H2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7.(4分)参加社会实践,提升科学素养。(1)家务劳动。做凉拌皮蛋时,放入适量的食醋,主要目的是除去皮蛋中含有的碱(填“酸”或“碱”)性物质。餐后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清洗餐具油污。(2)疫情防控。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病毒的传播,其原理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测量体温时,水银温度计的汞柱随温度的升高而变长,其微观原因是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研学实践。走进农田,给果树施化肥,该化肥是一种灰白色粉末,可能属于磷肥(填“氮”“磷”或“钾”)。步入工厂,用除锈剂(主要成分是稀盐酸)给铁螺钉除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4)实践感悟。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析】(1)根据酸与碱的性质以及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2)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以及粒子的性质来分析;(3)根据化肥的分类以及除锈的原理来分析;(4)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来分析。【解答】解:(1)做凉拌皮蛋时,放入适量的食醋,主要目的是除去皮蛋中含有的碱性物质。餐后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清洗餐具油污;故答案为:碱;乳化;(2)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病毒的传播,其原理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测量体温时,水银温度计的汞柱随温度的升高而变长,其微观原因是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答案为:过滤;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给果树施化肥,该化肥是一种灰白色粉末,可能属于磷肥,因为氮肥和钾肥大多是白色的粉末。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故答案为:磷;Fe2O3+6HCl═2FeCl3+3H2O;(4)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答案为:性质。【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18.(3分)科技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型化学工艺流程。(1)上述流程对于解决能源问题有重大意义。①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②将氢能储存在CH3OH(填化学式)中,解决了氢能源不便贮存和运输的问题。(2)“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上述流程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3)我们的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ABD。A.减少车辆接送,步行上学B.正反两面书写,节约用纸C.勤洗手勤换衣,讲究卫生D.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利用【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物质的性质来分析;(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3)根据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做法来分析。【解答】解:(1)①由图示可知,反应Ⅰ是水的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答案为:2H2O2H2↑+O2↑。②甲醇是一种液态燃料。将氢能储存在CH3OH中,解决了氢能源不便贮存和运输的问题;故答案为:CH3OH。(2)由流程图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故答案为:CO2+3H2CH3OH+H2O;(3)A.减少车辆接送,步行上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B.正反两面书写,节约用纸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C.勤洗手勤换衣,讲究卫生与实现“碳中和”无关;D.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利用技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答案为:ABD。【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19.(3分)西汉刘安所著《淮南万毕术》记载的湿法炼铜术,表明我国是最早利用硫酸铜的国家。(1)微观认识:构成硫酸铜的粒子是Cu2+、SO42﹣(填符号)。(2)宏观分析:用硫酸铜炼铜的化学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成0价。(3)用途推测:硫酸铜是白色粉末,遇水变成蓝色,推测其用途为检验水。(4)工业制法:方案一:2H2SO4(浓)+CuCuSO4+SO2↑+2H2O方案二:将废铜屑倒入稀硫酸中,控温80℃并通入空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H2SO42CuSO4+2H2O。方案三:Cu+4HNO3(浓)Cu(NO3)2+2NO2↑+2H2OCu(NO3)2+H2SO4CuSO4+2HNO3↑请选出较好方案并阐述理由:方案二较好,更安全,更环保,原料利用率更高。【分析】(1)根据硫酸铜的构成进行分析;(2)根据硫酸铜和铜单质中铜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3)根据硫酸铜是白色粉末,遇水变成蓝色进行分析;(4)根据题给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进行分析;(5)根据各方案进行对比。【解答】解:(1)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符号为:Cu2+、SO42﹣;故答案为:Cu2+、SO42﹣;(2)硫酸铜中铜元素显+2价,铜单质中铜元素显0价,所以铜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故答案为:+2;0;(3)硫酸铜是白色粉末,遇水变成蓝色,所以可用于检验水;故答案为:检验水;(4)将废铜屑倒入稀硫酸中,控温80℃并通入空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Cu+O2+2H2SO42CuSO4+2H2O;故答案为:2Cu+O2+2H2SO42CuSO4+2H2O;(5)方案二较好,因为方案二不用浓硝酸更安全,不产生二氧化氮,更环保;原料利用料更高;故答案为:方案二较好,更安全,更环保,原料利用率更高。【点评】掌握物质的构成及方程式的书写是解题关键。20.(2.5分)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如表是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1020304050溶解度/g氯化钾27.631.034.037.040.042.6次氯酸钠22.726.734.850.052.456.5①0℃时,100g水里最多只能溶解27.6g氯化钾。②30℃时,将30g次氯酸钠加入到装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75g。将此溶液恒温蒸发10g水,烧杯中固体的质量为10g。③50℃时,将氯化钾和次氯酸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20℃,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是:氯化钾大于次氯酸钠(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我们常用含次氯酸钠的“84”消毒液定期对教室消毒。配制2000g质量分数为0.05%的消毒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84”消毒液10g。【分析】(1)①根据表格中氯化钾的溶解度来分析;②根据次氯酸钠的溶解度来分析;③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2)根据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分析。【解答】解:(1)①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27.6g,则该温度下,100g水里最多只能溶解27.6g氯化钾;故答案为:27.6;②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30℃时,次氯酸钠的溶解度为50.0g,则30℃时,将30g次氯酸钠加入到装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溶解的次氯酸钠的质量为25.0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25g+50g=75g。将此溶液恒温蒸发10g水,能析出5g次氯酸钠,则烧杯中固体的质量为30g﹣25g+5g=10g;故答案为:75;10;③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且次氯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则50℃时,将氯化钾和次氯酸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20℃,两溶液仍然饱和,且次氯酸钠析出的晶体多,则溶液的质量小,氯化钾溶液析出的晶体少,溶液的质量大,20℃时,次氯酸钠的溶解度与氯化钾的溶解度非常接近,由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知,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是:氯化钾大于次氯酸钠;故答案为:大于;(2)设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84”消毒液的质量为x,则:2000g×0.05%=x×10%x=10g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溶解度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六、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11.5分)21.(5.5分)氧气是人类不可离开的物质。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其发生装置可选用A(填字母序号,下同);用C装置收集氧气前,将集气瓶内空气完全排尽的方法是将集气瓶装满水。(2)某同学欲按图F所示方法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收集所需氧气最好选用的装置是D;做硫燃烧实验,收集所需氧气最好选用的装置是C。由此可见,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应考虑气体的性质,此外往往还要考虑操作是否优化。(3)如图所示,利用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①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其燃烧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气球胀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②待红磷熄灭后再次称量,天平不再平衡,其原因可能是ABD。A.装置漏气B.用橡胶塞塞紧锥形瓶速度太慢C.红磷太少D.没有等锥形瓶冷却就再次称量【分析】(1)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C装置是排水法收集气体进行分析;(2)根据F装置底部有细沙,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进行分析;(3)①根据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②根据红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解答】解:(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发生装置可选用A;用C装置收集氧气前,将集气瓶内空气完全排尽的方法是:将集气瓶装满水;(2)某同学欲按图F所示方法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收集所需氧气最好选用的装置是D;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需要用水吸收,做硫燃烧实验,收集所需氧气最好选用的装置是C;由此可见,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应考虑气体的性质,此外往往还要考虑:操作是否优化;(3)①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燃烧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气球胀大,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②A、装置漏气,外面的气体,天平不再平衡,故正确;B、用橡胶塞塞紧锥形瓶速度太慢,集气瓶内的气体逸出,天平不再平衡,故正确;C、红磷太少,不会影响天平的平衡,故错误;D、没有等锥形瓶冷却就再次称量,气球会产生一定的浮力,天平不再平衡,故正确。故选:ABD。故答案为:(1)2KClO32KCl+3O2↑;A;将集气瓶装满水;(2)D;C;操作是否优化;(3)①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气球胀大;4P+5O22P2O5;②ABD。【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22.(6分)运用化学知识,开展科学探究。探究一、久置的物质能否继续使用【实验探究】小明家中有久置的食品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和消毒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为探究能否继续使用,在老师指导下,他与同学们在实验室探究如下:食品干燥剂消毒用双氧水操作取样于烧杯中,加适量水取样于烧杯中,加适量二氧化锰现象烧杯发热没有气泡产生结论还能继续使用不能继续使用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双氧水可能失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探究二、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实验探究】化学小组在实验过程中,部分记录如下表:加了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硝酸钡溶液滴加稀硫酸溶液呈红色产生气泡产生白色沉淀反思与交流:(1)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NO3)2=BaSO4↓+2HNO3。(2)甲同学认为硫酸与氢氧化钠没有发生反应,其理由是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乙同学认为它们发生了反应,只需从“试剂用量”角度作实验改进即可证明,其方法是继续加稀硫酸至红色消失。【废液处理】实验后的废液需进行无害化处理,使溶液呈中性且不含钡离子等。经讨论,同学们将上述废液按下列步骤进行处理:步骤ⅠⅡⅢⅣ方法将三组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静置滴加足量的硫酸钠溶液加过量的X现象浑浊,产生气泡,红色消失分层无明显现象……反思与交流:(1)步骤Ⅱ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NO3(填化学式,下同);溶质种类最多时,溶质有NaNO3、Na2SO4、H2SO4、HNO3。(2)步骤Ⅳ加过量X的目的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NO3+CaCO3=Ca(NO3)2+H2O+CO2↑。【分析】探究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