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必背_第1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必背_第2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必背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响农耕文明的进展导致剩余产品的消灭,进而消灭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最终促使国家消灭。从原始社影响农耕文明的进展导致剩余产品的消灭,进而消灭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最终促使国家消灭。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这是历史进展的巨大进步。1一、元谋:1、觉察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170;3、生活状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

一、炎黄联盟

3觉察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觉察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7020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像,能够直立行走,保存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4、生产生活状况 采集、狩猎;会使用自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三、山顶洞人:1磨已把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原始居民 半坡人 河姆渡人原始居民 半坡人 河姆渡人距今年月 距今约6000千年 距今约7000千年生活地区 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 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房屋样式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干栏式房屋生产工具 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原始农业〔种植作物〕 种植水稻 种植粟原始畜牧业〔饲养业〕 饲养猪、狗;打猎捕鱼原始手工业 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饲养猪、狗和水牛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自然漆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根底。68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筑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由于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筑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严寒,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经能够与自然协调进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需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不同点一样点不同点一样点①地理位置不同:半坡人处于黄河流域,河姆渡人处于长江流域;②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③建筑的房屋不同: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④制作的彩陶艺术风格不同。①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富强时期〔都处于原始社会后期;②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进展;③都会建筑房屋,过定居生活;④都使用磨制石器;⑤都会制造陶器

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二、传奇中炎帝和黄帝的制造——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进展水平。1、炎帝的奉献:abc.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学问。2、黄帝的奉献:建筑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制造了弓箭和指南车。3、黄帝时期:仓颉制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制造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三、尧、舜、禹的禅让1、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3、禅让〔〕4舜、禹。5、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表达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4〔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为夏朝其次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3、稳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4、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51600年被商汤所亡。〔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进展时期〕1600年,汤建立商朝。盘庚迁殷: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称西周。★★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成功?〔1〕暴政引起民愤〔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11046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稳固疆土〔2〕内容:①周王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绩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治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3〕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大夫→士〔〕战国的战乱与纷争。3841771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四〕770★★总结争辩: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缘由。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腐败,失去民心。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夏、商、周的更替:一、青铜器的超群工艺:1、青铜器的成就:

5

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夏20701600阳城禹桀商16001046几次迁都,盘庚时汤纣把都城迁到殷西周1046771镐京周武王周幽王周东周770221洛邑周平王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的步伐。②消灭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7一、战国七雄

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3、影〔结果〔1〕消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乐观影响:①在争诸侯国被灭原始社会后期:消灭青铜器,代表是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消灭铜镜。商周时期:①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进展到礼器。②特点: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超群。1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2四羊方尊〔造型惊奇3[gu]2〔1〕〕方法:泥范铸造法1899次觉察甲骨文。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斗、农牧业、管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觉察。意〔1〕甲骨文是中国觉察的古代文字年月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进展有深远的影响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头。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造字特点: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2、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根本构造,是汉字形成与进展的重要阶段。课动乱的春秋时期1、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770476名称时间历史特征社会特点春秋770——476名称时间历史特征社会特点春秋770——476奴隶制瓦解: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战乱与纷争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春秋以争霸为主

1、七国形成〔1〕三家分晋:赵、魏、韩〔公元前403年〕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2、社会状况:兼并战斗〔1〕2〕有名战役:桂陵之战、〔4〕影响:为加速完毕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根底。时期战国时期战国主要战役交战国家典故影响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魏、赵、齐魏、齐围魏救赵减灶计齐国强大起来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东方六国无力抵挡秦军的进攻战国 前475——前221年 封建制度形成:兼并战斗更频繁,规模更大更残酷,有统一的趋势

战国以兼并为主

二、商鞅变法1、背景〔1〔2〕进展需要: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斗中取胜。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斗中取胜。3356主持变法。4、商鞅变法的内容:注释: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23、商业:消灭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二、王室衰微12〕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把握诸2〕诸侯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3〕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力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三、诸侯争霸1、背景:由于政治、经济进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开放争斗;民族间的冲突也有所进展。2、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春秋时期的

政治政治经济军事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缘由〕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治理。严明法度,制止私斗。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表达变法性质〕鼓舞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国富〕统一度量衡。嘉奖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兵强〕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加,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根底。★★商鞅变法以及各诸侯国变法——中国确立了封建制度★★商鞅变法成功的缘由:①根本缘由:顺应了历史进展的潮流;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③商鞅个人敢于与旧势政治〔社会制度〕商鞅变法政治〔社会制度〕商鞅变法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根底。水利工程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思想百家争鸣中国古代文化的进展奠定了根底。★★商鞅具有的品质:坚持真理,不畏困难,敢于和顽固势力作斗争,勇于创,为改革不怕牺牲。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2562、构4〔〕2〕两千多年来,都江堰始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才智。

8课百家争鸣

9〔1〕运用三家观点解决问题:儒家:说服教育;道家:顺其自然,如闭门思过、自行解决;法家:依法惩罚〔2〕诸子百家中提到“治国”主见的有:孔子、孟子、庄子、韩非。提到“战斗”主见的有:墨子、孟子、孙武★★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相关著作、主要思想及其借鉴或启发:

一、秦灭六国:1、秦统一全国的缘由〔条件〔1〕人民期望完毕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王嬴政雄才大概、任用贤人,乐观筹划统一大计。2、秦灭六国:(1230221(2(3)灭六国过程的特点;由近及远〔自西向东;各个击破。3〔〕时间:公元前221年〔2)都城:咸阳(〕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4、秦统一的意义:完毕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5、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6、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答: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二、秦始皇稳固统一的措施:措施措施创立中心集权制度政治上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圆形方孔半两钱〕影响2022远影响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沟通,稳固了国家统一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标准文字〕促进了各地的文化沟通,稳固了国家统一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便利了交通往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稳固了国家的统一时期姓名称谓时期姓名称谓著作主要思想以及主见借鉴或启发道家学派创老子始人《道德经》1顺应自然;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3主见无为而治。辩证地对待问题春秋时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的创始人〔〕政治思想:1核心思想是“仁2主见以德治国;3主见实行德政。〔2〕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成就):1教2教学:期孔子《论语》《春秋》留意道德教育和文化学问教育,觉察和总会;敬重教育教学规结出很多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律实行科学的学习方温故知等。 法。〔3〕文化成就:晚年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奉献。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略战斗;勤俭治国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主见:实行“仁政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荀子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乐观地面对和对待问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题韩非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以法治国;建立中心集权专制统治〔核心思想是法治,最先被统治者所承受——秦始皇〕乐观改革,勇于创孙武军事家,兵家鼻祖《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国时期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富强,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进展的顶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进展奠定了根底,对后世有格外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变革方向生产力变革方向生产力内容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作用推动的生产关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消灭

此图可以看出:图片形象地呈现了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构成。图中高高在上的是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大官职,属于皇帝下属的中心政府机构;地方政府自上而下依次是郡和县。地方政府受中心政府管辖,中心政府直接听命于皇帝,全部权力都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1)特点:中心集权〔2〕影响:加强封建统治;稳固国家统一;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沿用;10一、秦朝的暴政:1、秦始皇的奉献: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稳固统一的措施。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秦朝的暴政表现在〔〕沉重的赋税〔上交三分之二〕繁重的〕刑罚残酷〔严苛的法律〕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4、影响: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经济严峻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抵抗。二、陈胜吴广起义〔又名“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1、爆发的缘由: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直接缘由〕209泽乡率众起义。起义方式:农民揭竿而起。口号西进攻,直逼咸阳。结果起义失败。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抵抗残暴的统治。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易错:最终推翻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起义军〕1、项羽和刘邦起义1〕项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成语:破釜沉舟2〕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约法三章〕2、楚汉之争1〕时间:公元前206202年刘邦成功。刘邦成功、项羽失败的缘由:项羽刚愎自负,一味依靠武力,失去民心;刘邦留意收揽民心,擅长用人。根本缘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相关成语: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周楚歌、霸王别姬等。相关故事:鸿门宴。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202汉初的社会状况:社会生产遭到严峻的破坏,社会格外贫困,经济萧条。缘由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秦末农民战斗、楚汉之争。如何恢复和进展社会生产,稳固的王朝,成为首要问题。疗养生息政策:缘由:为了稳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实行了疗养生息的政策。汉高祖实行的措施:1下令“兵皆罢归家〔解甲归田〕2将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释奴为民〕3鼓舞人民致力农业生产,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轻徭薄赋〕4十五税一: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影响:汉初的经济渐渐得以恢复和进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汉高祖实行的疗养生息政策的措施可概括为:解甲归田、释奴为民、轻徭薄赋。三、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实行的疗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实行了哪些进展经济的措施?)轻徭薄赋:留意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首先,十五税一改三十税一,其次慎用民力,服役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2、表现〔治国效果,国库钱粮充盈。★★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称为--文景之治。★★秦朝、西汉农民负担比照:秦朝西汉赋税2/3汉高祖:十五税一;文帝、景帝:三十税一徭役修长城、阿房宫、骊山陵等汉高祖: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文帝、景帝:进一步减轻徭役。刑罚死刑十多种,有族诛、连坐文帝、景帝废除一些严刑苛法★★秦亡汉兴的缘由和启发:〔1〕秦亡缘由:统治者统治残暴,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冲突锋利。2〕汉兴的缘由: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消灭了富强的治世局面;汉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进展生产,提倡节省〔3〕启发:政府要重视民生,以人为本,留意减轻农民的负担。

目的:加强中心集权。目的:加强中心集权。提出者、推行者:主父偃、汉武帝〔“推恩令”1内容: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推恩令〔主父偃〕2结果: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2〕其他1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峻镇压他们的叛乱。2结果诸侯王从今一蹶不振影响:通过这些措施,中心对地方的把握大大加强。〔3〕建立刺史制度〔监察机构〕1(132结果:制止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为非作歹★★汉武帝“推恩令”中分封诸侯跟西周分封制的区分〔〕〔2〕一个是给诸侯分封土地,加强诸侯实力,分散中心权力。:罢黜百家,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552、目的:加强中心集权3、提出者:董仲舒4、措施:125、作用:从今,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三、经济:统一铸造货币,盐铁专卖盐铁专卖盐铁专卖2、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把握、措施:1收回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2盐铁官营;3物价根底。四、汉武帝稳固大一统措施的作用: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稳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头进入鼎盛时期。〔1〕政治上:公布推恩令,减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在长安兴〔3〕经济上:中心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4〕对外关系:派张骞出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汉武帝统治时期,实行一系列措施:①政治上: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加强中心集权;②经济上:中心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增加财政收入;③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中心集权空前加强;4对外关系:派张骞出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加强西域和中原的经济文化沟通〔2〕汉武帝是我国具有雄才大概。★★议一议: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2〕〔“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列表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儒学的态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始皇“焚书坑儒”不同点方式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始皇“焚书坑儒”不同点方式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承受法家的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进展粗暴破坏结果促进了汉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西汉的兴盛。结果未能稳固统治,反而加速其灭亡一样点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心集权、稳固统治实质都是思想文化上的专制政策一、政治措施:“推恩令”的实施:1、背景: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峻威逼中心集权。2、措施:13925〔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光武中兴:光武中兴消灭的缘由〔中兴措施:①释放奴婢;②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③合并郡县,裁减权恶性循环。影响: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黄巾起义:缘由184年,张角领导农民起义爆发。口号多,地域广,时间长。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是东汉衰亡的直接缘由。不同点不同点一样点都属于农民起义,都沉重打击了当时的黑暗统治,但结果都失败了。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东汉末年黄巾大起时间209184领导人陈胜、吴广张角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特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一场有组织、有预备的农民大起义主要秦的暴政:赋税、徭役沉重,刑罚残酷,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灾荒连年,社会动缘由统治黑暗。荡。14西域: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张骞二次出访西域:第一次出访西域第一次出访西域其次次出访西域背景西汉前期,匈奴残酷压迫和掠夺西域各族,匈奴对匈奴的战斗获得重大成功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汉王朝格外被动。目的动身时间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结果未完成联络大月氏的任务意义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双方的经济文化沟通开头了了解了西域的状况,以及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的愿望★★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学问,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困难险阻?我们应当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1〕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困难险阻的精神,忠于祖国、信守承诺、不辱使命二、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开拓时间:汉武帝时;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的大秦;商品: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出,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地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意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沟通。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1、西域都护的设置:时间: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2、东汉班超出访西域:东汉的班7397★★注:汉朝时中外交往的大事:昭君出塞、张骞出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当今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有:嘉峪关、敦煌莫高窟、楼兰古城遗址〔疆、秦始皇兵马俑〔陕西西安〕

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造纸术的制造1、纸的制造:西汉时期懂得造纸根本方法——缺点:质量差、产量低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奉献〔〕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2〕蔡侯纸的特点:原料简洁3、造纸术的奉献〔或意义对世界的宏大奉献。〔都是东汉末年〔医圣〔神医:制造麻沸散、制造五禽戏。三、史学:历史巨著《史记》司马迁;主要内容3000〔2〕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四、宗教:道教:东汉后期产生于我国外乡的宗教。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为中国文化注入的因素。★★结合当时社会状况,说说百姓信奉佛教的缘由?佛教教义,使其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当时社会动乱担忧,佛教主见众生公平,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加之当时动乱担忧的社会环境,这推动了佛教在中国传播。★★我国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之所以兴盛的缘由是什么?〔〕〔2〕〕〕中外交往頻繁。16三国鼎立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消灭很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峻破坏。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生产遭到严峻破坏。2、概况1〕时间:公元200年 2〕作战双方:袁绍与曹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根底。3、曹操统一北方的缘由〔〕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3)事上:官渡之战战胜曹操二、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根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2208局面形成奠定了根底。3、曹操失败的缘由: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曹操傲慢轻敌;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启发:做人不能傲慢自满,要擅长听取别人的意见。★★评价曹操:〔1〕曹操是我国古代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2〕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完毕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进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根底。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无辜的残暴本性。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攻打陶謙时,杀男女数万口。三、三国鼎立的形成★★图表:三国鼎立的形成国号时间都城开国君主魏220洛阳曹丕汉221成都刘备吴222建业孙权2、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进展,为西晋大一统制造了条件。四、三国经济的进展状况:魏国: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进展;蜀国:进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吴国:造船业兴旺,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生产遭到严峻破坏〔2〕三国鼎立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很留意社会安定和经济进展,三国鼎立还消灭东汉末年的一些割据势力,为以后再次全国统一奠定根底。★★学习三国历史的启发:骄兵必败,兵力的多少并不是打算战斗胜败的关键因素;战斗会给人民带来灾难,我们要反对战斗,宠爱和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行分割的一局部;历史上的人物是历史的真实,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含有虚构的成分;评价历史分裂只是临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进展的必定趋势。17建立:266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政权特点: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昏庸腐朽,生活上腐化、铺张。衰落〔转折点316二、八王之乱:缘由:1分封同姓诸王,导致宗室诸王势力过大;2晋惠帝昏庸无能。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心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影响:西晋快速走向衰落。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五胡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123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2〕4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18

〔6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加了北魏的实力。5、你从孝文帝身上学到了什么?学习他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乐观进取、拥有才智、以身作则的精神和优秀品质。6、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我们应当怎样评价北魏孝文帝?评价: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出色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进展。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出色的封建帝王,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时期:北朝后期,我国北方消灭了各民族的大交融。2、民族交融表现:经济、习俗方面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成为农业居民。而汉族人民学习少数民族经济、习俗方面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成为农业居民。而汉族人民学习少数民族的畜牧阅历,学习和承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政治制度 北朝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文化方面 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