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单元训练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A卷_第1页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单元训练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A卷_第2页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单元训练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A卷_第3页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单元训练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A卷_第4页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单元训练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A)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咸海是位于中亚的咸水湖,原为世界第四大湖,水源补充主要依赖阿姆河和锡尔河,后因人类过度利用,导致湖面水位下降、面积急剧减小,湖水盐度增高,多种鱼类灭绝,植物遭到破坏。下图为未缩减前的咸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流入咸海的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大气降水B.冰川、积雪融水C.地下水D.高原湖泊水2.下列关于咸海的表述正确的是A.参与海陆间循环 B.为附近居民提供淡水资源C.参与陆地内循环 D.促使周边水资源不断更新位于东南亚赤道地区的苏门答腊岛分布有大面积泥炭沼泽森林,由于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逐渐形成厚厚的泥炭层。近年来,当地居民抽干泥炭沼泽,焚烧林地,以便扩大油棕的种植面积。但在增加棕榈油(用于食品、饲料加工)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下图分别为泥炭沼泽森林和油棕林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泥炭沼泽森林被开发成油棕林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气候温和湿润B.地形平坦开阔C.土壤水分充足D.泥炭土层深厚4.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当地的A.年均降水量B.太阳辐射量C.地表下渗量D.气温日较差5.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原因是A.森林蒸腾耗水量显著增加B.棕榈油大量转化为温室气体C.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D.林场需要大量使用化石能源长江在荆江南岸从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简称三口)分流,经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注入洞庭湖。自三峡水库蓄水运行以来,三口年均分流比(经三口流入洞庭湖的径流量占荆江总径流量的比重)略有下降。2017年7月4日前后,三口洪道出现罕见倒流现象,下图示意荆江三口河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荆江南岸出现三口分流的主要原因是A.行洪不畅B.地转偏向力C.土质松软D.降水丰富7.自三峡水库蓄水运行以来,三口年均分流比下降的原因是A.荆江年总流量减少 B.荆江水位降低 C.三口泥沙淤积 D.洞庭湖水位抬高8.2017年7月4日前后,三口洪道出现罕见倒流现象,这说明A.三峡水库在大量蓄水 B.三峡水库在大量泄洪C.洞庭湖防洪压力增大 D.洞庭湖防洪压力减轻“泾渭分明”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诗经》中有“泾以渭浊”,故有人认为在春秋时代是“泾清渭浊”。唐诗中杜甫有“浊泾清渭何当分”(渭清泾浊)。历代至今,都有人实地考察,然而泾渭变迁,清浊难辨。但根据科学测定:泾河年均泥沙含量高达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纳入泾河之前,渭河年均泥沙含量只有27公斤每立方米,泾河的年均含沙量竟是渭河的7倍之多。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9.某季节“泾浊渭清”,泾河的含沙量远大于渭河,该季节应是每年的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0.据图文材料判断下列不是认为“泾清渭浊”的依据是A.泾河流水作用强,河道下切到黄土下的基岩B.泾河主要流经地区地表植被覆盖条件较好C.泾河的泥沙只集中在雨季和汛期D.渭河径流量比泾河大,泥沙含量大11.“泾清渭浊”演变成“泾渭变迁,清浊难辨”的结论依据是A.泾河流域植被恢复,流域内降水增加B.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侵蚀力强C.泾河上游河道附近不合理开发 D.受沙尘暴影响,泾河含沙量增加泾惠渠是从陕西省泾阳县泾河仲山口引水的自流灌溉工程(引水主要用于农作物灌溉),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读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渠首引水主要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A.水汽输送B.地表径流C.地下径流D.河流13.泾惠渠灌区引河水灌溉A.改变了降水的季节变化 B.增大了灌区地下水位变化幅度C.增大了灌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 D.改变了灌区的水循环类型瑞特巴湖位于距海较近的沙丘中(下图),由于无地表径流汇入,瑞特巴湖的盐度高达40%,每年当大风从撒哈拉沙漠边缘吹来富含矿物质的硅沙粒时,硅沙粒沉入湖泊,由于阳光和水中的微生物以及丰富的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湖水会出现美丽的粉红色。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4.当瑞特巴湖出现粉红色景观时,下列现象最可能会发生的是A.北印度洋表层海水流向马六甲海峡 B.加拿大各种枫树树叶变红C.勒拿河河流水位上涨 D.塞内加尔河三角洲来自西北欧的候鸟众多15.当地人们在瑞特巴湖湖岸进行人工恢复植被,其最主要的目的是A.增加降水B.削弱流沙侵蚀C.防止水土流失D.美化自然波罗的海形成于末次冰期结束后,是世界上盐度最小的海域。波罗的海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欧洲大陆之间,从北纬54°起向东北伸展,到近北极圈的地方为止,长1600多千米,平均宽度190千米,呈三岔形。西部以厄勒海峡等数个狭窄的水道与北海相通。下图为波罗的海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波罗的海狭长弯曲,其决定因素是A.冰川作用 B.地势起伏C.河流侵蚀 D.海浪侵蚀17.推测波罗的海海区盐度A.西高东低、南高北低表层高底层低 B.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表层高底层低C.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底层高表层低 D.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底层高表层低18.波罗的海的表层海水环流呈逆时针方向,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极地高压②副极地低压③盛行西风④极地东风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下图中的纳米比亚气候干燥,纳米布沙漠濒临大西洋,南北延伸1900千米,但沿海地区却多浓雾天气。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9.造成纳米比亚沿海海雾大而不散的原因是:①下垫面温度偏低,形成逆温②沿岸有暖流经过,湿度增大③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水汽充足④对流运动水汽遇冷凝结成雾⑤沿岸寒流经过利于水汽凝结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20.图中甲海域冬、夏季节渔获量的差异及原因是A.夏季多于冬季,离岸风使上升流增强B.夏季多于冬季,光热充足鱼类生长快C.冬季多于夏季,入海河流营养盐类多D.冬季多于夏季,暖寒流交汇处饵料多读美洲部分地区图和A地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21.图中A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A.积雪融水B.雨水C.冰川融水D.雾气22.A地该种水资源非常丰富,与其成因关系不大的是A.海陆风B.下垫面状况C.山地冰雪D.洋流23.有关上图中所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山脉走向大体为西北——东南走向B.乙山脉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碰撞抬升形成C.图中寒流的形成与东北信风有关D.A附近海域为浅海大陆架,故渔业资源丰富基流也叫底水,是河道中常年存在的那部分径流。基流系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河流基流系数与气温和地形的关联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24.有关该河流分布地区的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广人稀,黑土广布B.冬暖夏凉、四季如春C.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区 D.水汽可能来自大西洋25.有关该地区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为外流河,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小B.冬季因降水量少,径流量小C.季节性积雪融水是河流主要的补给来源D.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哈尔施塔特镇(Hallstatt)是奥地利中部的一个小镇,地处阿尔卑斯山脉东部,海拔高度511米。该镇气候温暖湿润,环境幽雅,错落有致的木屋依山而建,沿湖分布。历史上小镇因盐矿而致富,其盐矿位于山区较深岩层中,因流经该区域的河流水质变咸而被发现。小镇以木屋和盐矿而著名,又被称作“木屋小镇”或“世界最古老的盐都”。材料二哈尔施塔特镇景观图片(下图)。(1)请从水循环角度说明河流流经该地区水质变咸的过程。(2)试分析哈尔施塔特冬季气温较高的原因。(3)试分析哈尔施塔特民居以木屋为主的原因。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泾渭分明"是一句比喻界线清晰的成语,指黄土高原地区的泾河、渭河交汇处河水清浊界线明显。河水含沙量是影响河流清浊的首要因素,一旦处于含沙量“饱和”状态,河水甚至发红,清水汇于浊水,分界线自然明显。久居江城的老武汉人对于两江交汇的“泾渭分明”也是同空见惯(右下图),且其清浊对比度,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月份也不尽相同。(1)景观图中清澈的是哪条河流,并分析原因。(2)河流汛期是河水含沙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而影响“泾渭分明”程度。解释正常年份每年夏初两江“经渭分明”界线会更清晰的原因。(3)1998年7月下旬至9月中旬初,长江全流域长时间受到梅雨控制,长江上游干流洪峰和中游支流洪峰多次叠加,长江发生全流城型的特大洪水。推测当时两江经渭分明的界线与一般年份相比有什么变化,并说明理由。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秘鲁鳀是栖息于东南太平洋近岸30海里50m水深内的海域的冷水性鱼类,其生命周期短、生长迅速、洄游和游泳的能力都较弱,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单鱼种,环境变化极大地影响鱼种的资源变动。甲图为秘鲁渔场渔汛前期(实线)和末期(虚线)水温分布,乙图为秘鲁北部、中部和南部渔场渔汛前期和末期捕鱼量的相对值(将渔汛前期中部和南部区域渔场的捕获量视为100%)。(1)说明秘鲁鳀成为世界捕获量最大的单鱼种的原因。(2)指出渔汛前期和末期捕获量变化的原因。(3)在“厄尔尼诺”形成的年份,东南信风较弱。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鳀生长的不利影响。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久藏深山人未识的长白山矿泉水资源,近年来开发方兴未艾。优越的生态环境、火山活动形成的玄武岩以及独特的地质构造为天然矿泉水的形成创造了良好条件。始于50年前的大气降水,历经层层过滤,在地下1600米,经历了上万公里的运移、溶滤、矿化。常年喷涌5-8℃冷泉,日涌量几十万吨,水质清亮,口感清甜,是世界三大优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之一。目前有60多家矿泉水生产企业落户长白山地区,大多是年产数万吨的小型企业,以瓶装矿泉水生产为主,品牌众多,市场占有率低。下图示意长白山地区部分矿泉水的分布。(l)说明长白山矿泉水的水温、化学成分,水量不受季节变化影响的原因。(2)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在长白山优质矿泉水形成中的作用。(3)简述长白山矿泉水开发的优势条件。(4)长白山地区欲打造成为世界级的矿泉水水源地,请你为此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A)答案第Ⅰ卷(选择题)【答案】1.B2.C【解析】1.流入咸海的河流主要为阿姆河和锡尔河,两条河流发源于天山,受冰川融水和积雪融水补给,B正确;该区域地处内陆,降水稀少,降水不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A错;地下水补给水量小,不是该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C错;材料并无信息表明阿姆河和锡尔河受高原湖泊水的补给,D错。故选B。2.咸海深居内陆,属内陆咸水湖,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C正确,A错;咸海属咸水湖,不可能为附近居民提供淡水资源,B错;咸海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水循环活跃度相对较弱。同时,咸海属于该区域的汇水区,周边多沙漠,咸海对促使周边水资源不断更新的影响较弱,D错。故选C。【答案】3.B4.D5.C【解析】3.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降低改造成本,故B正确。苏门答腊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故A错误。资料显示泥炭沼泽森林改造成油棕林需要排干水分,因此土壤水分充足不属于有利自然条件,故C错误。泥炭易于燃烧,焚烧林地时泥炭层会随之一起燃烧,因此泥炭土层深厚不属于改造成油棕林的有利条件,故D错误。4.图片显示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当地植被覆盖率降低,泥沼等湿地减少,因此气温日较差增大,故D正确。植被覆盖率降低,大气湿度减小,年均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速度加快,下渗量减少;地表植被覆盖情况的变化对太阳辐射量影响不大。故A、B、C错误。5.材料显示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而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后,土壤暴露于空气中,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故C正确。森林蒸腾耗水量的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没有影响;棕榈油主要用于食品、饲料加工而不是燃烧;林场建设所需要用到的化石能源有限,不会造成温室气体大量增加。故A、B、D错误。【答案】6.A7.B8.D【解析】6.洪水期长江上游来水量大,图中显示,荆江河道弯曲程度大,河道流水速度受限,洪水排泄不畅,导致荆江水位迅速上升,水位高于洞庭湖的水位,于是河水在荆江南岸从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简称三口)分流,经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注入洞庭湖,因此荆江南岸出现三口分流的主要原因是行洪不畅,A符合题意;荆江南岸出现三口分流与地转偏向力、土质松软关系不大,排除B、C;降水丰富,对荆江水位上升有一定影响,但降水丰富也导致了洞庭湖水位上升,因此降水丰富不是荆江南岸出现三口分流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A。7.自三峡水库蓄水运行以来,长江洪水受到三峡水库的调节作用,荆江洪水期时水位有所下降,洪水期时与洞庭湖水位差减小,通过三口进入洞庭湖的流量减小,从而导致荆江南岸三口年均分流比下降,B符合题意;自三峡水库蓄水运行以来,荆江的径流变化减小,但年总流量变化不大,排除A;自三峡水库蓄水运行以来,三峡水库拦蓄了大量泥沙,因此三口泥沙淤积减轻,排除C;自三峡水库蓄水运行以来,三峡水库拦蓄了大量泥沙,通过三口进入洞庭湖的泥沙减少,泥沙淤积抬高洞庭湖水位的可能性不大,洞庭湖流域降水与蒸发没有明显改变,水量增多抬高洞庭湖水位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洞庭湖水位抬高导致三口年均分流比下降可能性不大,排除D。故选B。8.2017年7月4日前后,正处于长江流域的洪水期,三口洪道出现罕见倒流现象,即大量洞庭湖的湖水通过三口泄入长江干流,这说明洪水期洞庭湖湖水排泄更加通畅,导致洞庭湖防洪压力减轻,D符合题意,排除C;三峡水库一般在长江汛期腾空库容,以应对短时间的大洪水压力,因此此时三峡水库在大量蓄水的可能性不大,排除A;如果三峡水库在大量泄洪,荆江的水位则会上涨,三口洪道出现倒流现象的可能性不大,排除B。故选D。【答案】9.B10.D11.C【解析】9.泾河源于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径流量大,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最大。某季节“泾浊渭清”,泾河的含沙量远大于渭河,该季节应是每年的夏季,B对。其它季节河流水量小,侵蚀能力弱,含沙量小,A、C、D错。所以选B。10.泾河流水作用强,河道下切到黄土下的基岩,泥沙含量减少,河水较清澈,A是。泾河主要流经地区地表植被覆盖条件较好,河水清,B是。泾河的泥沙只集中在雨季和汛期,其它季节径流量小,侵蚀能力弱,河流含沙量小,水清,C是。泾河的年均含沙量是渭河的7倍之多,渭河径流量比泾河大,泥沙含量小,泾浊渭清,不是“泾清渭浊”的依据,D符合要求。所以选D。11.“泾清渭浊”演变成“泾渭变迁,清浊难辨”的结论依据是泾河上游河道附近不合理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增多,泾河变混浊,C对。泾河流域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少,泾河水清,A错。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侵蚀力强,侵蚀到基岩,含沙量小,水清,B错。沙尘暴对河流泥沙含量影响小,河流泥沙含量主要来自水土流失,D错。所以选C。【答案】12.B13.C【解析】12.由图分析可知,渠首引水主要利用的是河流水,而河流属于地表径流环节,B正确。水汽输送和渠首引水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渠首引水利用的不是地下径流,C错误。河流不是水循环的环节,D错误。故选B。13.灌溉不会改变降水的季节变化,A错误。引河流水灌溉补充地下水,使干旱时地下水水位不至于下降太多,减小了灌区地下水位变化幅度,B错误。引河流水灌溉后,水资源增加,会使得灌溉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增强,C正确。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不受人类活动影响,D错误。故选C。【答案】14.D15.B【解析】14.材料提示湖洎出现粉红色与大风从撒哈拉沙漠迦缘吹来硅沙粒有关。根据区域经纬度可知,该地受信风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大风吹来沙粒应该是在该地受东北信风控制时期,此时气压带风带南移,为北半球冬季。北印度洋海区受到季风影响,流向夏顺冬逆,北半球冬季,北印度洋表层海水向西流,因此马六甲海峡海水流向北印度洋,A错误。加拿大枫叶变红为北半球秋季,B错误。亚洲北部的勒拿河水位上涨应为北半球夏季,C错误。北丰球冬季,西北欧纬度較高,气温低,因此西北欧的候鸟飞往较低纬度的塞内加尔河三角洲过冬,D正确。故选D。15.材料信息表明,瑞特巴湖位于距海较近的沙丘中,并且大风会将沙粒带入湖泊,因此湖泊受流沙影响面积可能会缩小,为了保护湖泊,人们进行湖岸植被恢复,其主要目的是削弱流沙侵蚀,B符合题意。人们在瑞特巴湖湖岸进行人工恢复植被,植被数量有限,增加降水的功能有限,排除A。当沙丘广布,说明气候干旱,无地表径流汇入,说明地表径流少,因此当地水土流失现象不明显,排除C。人们在瑞特巴湖湖岸进行人工恢复植被,有一定的美化自然的功能,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故选B。【答案】16.B17.D18.C【解析】16.波罗的海所处纬度较高,冰川作用使海岸线曲折复杂,故A错误;河流侵蚀陆地,携带泥沙部分在入海口处堆积,故C错误;海浪侵蚀分布在海岸附近;而整个海域狭长弯曲,只有内力作用导致的地势起伏才能决定其形成,B对,D错,故该题选B。17.波罗的海相对封闭,西端通过狭窄海峡与北海相通,在海峡处盐度高的北海海水从下层流入波罗的海。盐度低的波罗的海海水从上层流入北海。从波罗的海整个海区看,东部河流汇入的比西部多;越向北纬度越高,蒸发减少。所以,波罗的海海区盐度分布应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底层高表层低,故该题选D。18.海洋水流动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波罗的海自北纬54°起向东北伸展,到近北极圈的地方为止,南部海区应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北部海区受极地东风的影响,使海区形成逆时针环流,③④正确。故该题选C。【答案】19.B20.A【解析】19.该地区位于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海洋水汽较多;水汽经过沿岸寒流流经洋面,下垫面温度偏低,形成逆温,受冷凝结成雾;副高下沉气流使得雾不易扩散。①③⑤正确。选B。20.该地夏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图中甲海域受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大,海水上升运动强烈,营养盐类上泛多,鱼类聚集多,故夏季渔获量大,A正确。【答案】21.D22.C23.B【解析】21.图甲中人们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雾气。南美洲西海岸是热带沙漠气候,非常干燥,但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起到减温减湿的作用,使得沿岸空气降温过程中,水汽得到凝结。人们在沿岸挂一些网利用寒流特性,让沿岸的雾气凝结在网上来收集水资源。D正确。积雪融水、冰川融水、雨水都不需要用网收集,A、B、C项错。22.该种水资源是雾气中的水汽,雾气中水汽多少与山地冰雪关系不大,C项正确。海风可以将海上的雾气吹到陆地上;下垫面可能影响雾气的形成、移动速度;洋流、秘鲁寒流是大雾形成的主要因素。所以A、B、D项与这种雾气中的水资源关系密切,A、B、D项错误。23.根据该区域所示信息,可以定位该地为南美洲西海岸,图示山脉为安第斯山脉,其走向与经线平行,故为南北走向,A错;该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南极洲板块位置较低,俯冲到美洲板块下方,B正确;从图中可看出该海域的洋流是秘鲁寒流,是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C错;A海域大陆架狭窄,渔业资源丰富,是因为有强劲的上升补偿流(该洋流的形成与东南信风有关),故D排除;可知B项正确。【答案】24.D25.D【解析】24.从图中看温度越高河流底水越多,河流上游底水大于下游,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内流区域,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符合条件的区域是我国的西北地区,该地区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D正确;地广人稀,黑土广布是东北地区,河流补给类型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是云贵高原,河流补给类型为大气降水;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区,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故选D。25.由第1小题可判断出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多为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冬季是气温低,冰雪融化量小,径流量小;因气温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因此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D正确。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26.(12分)【答案】(1)地表水下渗,形成地下水;地下水溶解深岩层中的盐矿;含盐地下水出露地表;补给河流使河水变咸。(2)地处山区,但海拔相对较低,气温较高;四周高山环绕,阻挡北部冷空气影响;临湖,湖泊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强;区域植被覆盖率高,对气候的调节作用较强。(3)森林资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传统文化习俗影响;木屋隔热效果好,冬暖夏凉;木屋抗震性能好。【解析】河流的水源本来没有盐分,该地河水变咸的原因是地下的盐分经过地下水补给的方式进入河流。分析该地区的冬季气温较高的原因,要结合整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分析。民居以木屋要从资源,气候以及地震的角度进行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盐矿位于山区较深岩层中,所以河流的盐分来自此处。河流流经该地区,河水一部分下渗到地下矿层中,地下水将岩层中的盐分溶解,盐分混入水中,盐度上升,当地表径流不足时,地下径流补充地表径流,带有盐分的水注人地表,导致河流变咸。(2)分析哈尔施塔特冬季气温较高的原因要从海拔高度、受冬季风影响小、湖陆热力性质以及植被的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海拔高度:虽然该地位于山区,但是海拔高度较低,气温较高;冬季风影响:位于山谷之中,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湖陆热力性质:该地毗邻湖泊,受湖泊影响大,降温慢;植被:该地植被覆盖度较高,调节气候作用较强,冬季气温偏高。(3)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森林资源充足,木材的价格较低,便于建设。木制材料的多孔性使得外墙和空气的结合形成了保温屏障,并形成相对封闭的室内空间,保温性能好。当地居住木屋的历史较久,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木屋较多。该地位于阿尔卑斯山区,多火山地震,木屋的抗震性较好。27.(12分)【答案】(1)汉江;汉江流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保持效果好;汉江河道蜿蜓曲折,河水流速缓慢,泥沙沉积量大;两江交汇处,汉江河水受到长江的顶托作用,泥沙更易沉积。(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夏初时长江干流进入汛期,水量大,流速快,含沙量大;而此时汉江汛期还未到达,水量小,流速慢,含沙量低,江水清澈,两江交汇处的界线会更加清晰。或雨带由南向北推移,长江干流先进入汛期,汉江后进入汛期。(3)减弱长江全流域同时进入雨季,长江与汉江含沙量(和水位的)差值降低,两江汇合处的“泾渭分明”现象减弱或消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1)读景观图可以看出,图中河水清澈的是汉江。其原因可以从植被覆盖率、河道弯曲度和长江顶托作用等方面来分析。从植被覆盖率来看,由材料可知,汉江流城植被覆盖率较高(56%),水土保持效果好。从河道弯曲度来看,汉江河道蜿蜒曲折,河水流速缓慢,泥沙沉积量大。再加上两江交汇处,汉江河水受到长江的顶托作用,进一步加剧了泥沙的沉积。因此,汉江的河水更加清澈。(2)正常年份每年夏初,两江“经渭分明”界线更清晰的原因主要从进入汛期的迟早来分析。读图可知,与长江相比,汉江所处的纬度位置较高,而我国的雨带由南向北推移,夏初时长江干流已经进人汛期,水量大,流速快,含沙量大;而此时位置偏北的汉江汛期还未到达,所以,流量小,流速慢,含沙量小。因此,正常年份,每年夏初,两江交汇处的界线会更加清晰。(3)由材料“长江全流域长时间受到梅雨控制,长江上游干流洪峰和中游支流洪峰多次叠加,长江发生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可知:长江全流城同时进入雨季,所以,长江与汉江的含沙量的差值降低,长江与汉江水位的差值降低,因此,两江汇合处的“泾渭分明”现象减弱或消失。28.(12分)【答案】(1)秘鲁沿海饵料丰富;秘鲁鳀生命周期短、繁殖能力强、生长迅速;秘鲁鳀洄游和游泳的能力弱且生活于近岸水域易于捕捞。(2)前期从北到南水温都较低,适宜秘鲁鳀生长,捕获量大;末期,北部和中部水温增高,秘鲁鳀南游,捕鱼量减少,南部水温适宜,捕鱼量仍较多。(3)东南信风较弱,南美西海岸冷水上泛减弱,赤道逆流增强并南下。较多的暖水输送到秘鲁沿岸使水温增高,暖水不利于秘鲁鳀等冷水性鱼类生长。【解析】试题考查洋流对环境影响、厄尔尼诺。(1)说明秘鲁鳀成为世界捕获量最大的单鱼种的原因,主要从其生长习性和生长环境分析。由材料“其生命周期短、生长迅速”可知,秘鲁鳀生长迅速产量大;由材料“栖息于东南太平洋近岸30海里50m水深内的海域的冷水性鱼类”可知,秘鲁鳀生活于近岸相对较浅的水域,易于捕捞;生活在秘鲁渔场附近,饵料丰富,食物充足等。(2)由图可知,等温线出现变化,捕获量差异主要和水温变化有关。前期从北到南等温线呈纵向分布,南北水温都较低,适宜冷水性秘鲁鳀生长,南北捕获量都较大;末期,北部和中部水温普遍增高,秘鲁鳀南游,中北部捕鱼量减少,南部水温较低,适宜生长,捕鱼量仍较多。(3)“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鳀生长的不利影响,主要从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分析。在“厄尔尼诺”形成的年份,东南信风较弱,南美西海岸冷水上泛减弱,秘鲁寒流势力较弱,赤道逆流增强并南下。较多的暖水输送到秘鲁沿岸使水温异常增高,暖水不利于秘鲁鳀等冷水性鱼类生长;秘鲁寒流减弱,上泛盐类减少,饵料不足,不利于鱼类生长。29.(14分)【答案】(1)属于深层地下水,经长期循环、矿化,所以受外界条件影响小。(2)气候:丰沛的降水为矿泉水的形成提供了水源补给保障;植被:提供了良好的水源涵养条件。茂密的林冠和大量的枯枝落叶减弱了大气降水产生的径流强度,增大了下渗量,并减小了地下水季节性变化幅度;土壤、岩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