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艺的过程控制课件(48张)_第1页
发酵工艺的过程控制课件(48张)_第2页
发酵工艺的过程控制课件(48张)_第3页
发酵工艺的过程控制课件(48张)_第4页
发酵工艺的过程控制课件(48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发酵工艺控制章发酵工艺控制第一节发酵生产方法的类型

发酵过程状态:1、间歇:(1)培养基加入和发酵液放出是一致的;(2)发酵一次一次进行。2、连续:(1)培养液加入到放出是连续的;(2)培养罐中处于稳定状态。3、半连续发酵:培养基连续加入发酵液分批或分别放出I→II→III整个系统培养液连续加入,但各罐的发酵液分别放出。第一节发酵生产方法的类型第二节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类型反应化学因素则化学反应动力学酶→酶反应动力学发酵:1、速度:表征是什么?几个表征间关系;2、影响因素:其如何影响,怎样控制这些因素现主要讨论第1个问题将培养基灭菌,加入菌种,在一定容器中发酵,将其动态变化画成曲线,此为发酵曲线图所以影响因素为:

a基质中糖或碳源

b菌种c产物从此三个因素分析发酵速度。第二节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类型反应化学发酵曲线图发酵曲线图从此三个因素分析发酵速度。所以研究发酵速度就是研究1.碳源利用速度

2.菌生长速度

3.产物形成速度

4.上述三者之间关系根据以上四个条件将所有发酵过程分为三大类型从此三个因素分析发酵速度。发酵过程分为三大类型发酵过程分为三大类型(一)类型I

(一)类型I

(一)类型I

1、特点①菌生长比速度µC、µP都有一个高峰②三者的高峰同时出现,三者基本平行③产物的量和碳源利用量有一定的化学剂量关系可进行理论计算。2、产物类型此一类型产物主要有两大类:①菌体产量常数在一定条件下,用一定菌体产量常数相对稳定。故知产量常数可控制流加糖的量,还可利用产量常数检查,发酵条件的控制是否合适。②代谢产物:酵母的酒精发酵、乳酸发酵另部分次级代谢产物也属此型,但大多数属类型III③次级代谢产物,杆菌肽、氯霉素。(一)类型I(一)类型I乳酸发酵(一)类型I乳酸发酵(一)类型I乳酸发酵(一)类型I乳酸发酵(一)类型I杆菌肽发酵(一)类型I杆菌肽发酵(二)类型II(二)类型II(二)类型II1特点:

①分成两个时期:菌体生长和产物形成在不同时期,分别在菌生长期产物形成期。②碳源利用的比速度有两个高峰,分别在两个时期,第一个高峰用于菌体生长,第二个高峰用于产物合成(在产物形成期可能还有菌体第二次生长)。③碳源利用和产物形成无明确的化学剂量关系,但还是有一定关系的。2、产物类型①有中间产物积累:产物在合成过程中先积累一定产物,再由中间产物转化为最终产物。如丙酮丁醇发醇,丙酮丁醇发酵分为三个时期。(二)类型II增酸期:0~18h有机酸大量积累,菌体大量生长产物溶剂形成少减酸期:18~40h菌体长到最大期,溶剂就大量形成,培养液中pH值上升后发酵:40~72h菌体不增长,甚至有些下降,溶剂增长到最大值,酸降低到最小值。②无中间产物积累如:延胡索酸发酵用黑根霉谷氨酸发酵用棒状杆菌柠檬酸发酵用黑曲霉土霉素发酵金色链霉菌(四环类抗生等)土霉素生产因其菌生长,C利用有两个高峰而划入Ⅱ型,产物产量较高。增酸期:0~18h有机酸大量积累,菌体大量生长产物溶(三)类型Ⅲ(三)类型Ⅲ(三)类型Ⅲ1.特点:①分成两个时期,但产物形成比类型Ⅱ早,在菌体接近或达到最大值时,产物开始生长。②菌体生长和碳源利用没有第二个高峰。③产物的形成和碳源利用无量上的关系,都是属于次级代谢产物,产物量占发酵液中的0.1~2%。链霉素发酵(用灰色链霉菌生产)2、产物类型:分为三种类型,知道发酵的类型①将预知某个发酵将按什么情况进展②可作为发酵的中间控制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上指导生产监督生产,如控制流加糖。根据菌体生产和产物形成是否同步的,可控制不同的发酵条件,如Ⅱ、Ⅲ型可在不同时期,为不同目的(菌体或产物),控制不同发酵条件,从营养上说,生长的营养条件和产物的营养条件有区别。③在连续发酵的设计上,类型Ⅰ可用单级,如为类型Ⅱ、Ⅲ就要采用二级以上的连续发酵,使菌体生长和产物形成都得到保证。(三)类型Ⅲ(三)类型Ⅲ

链霉素发酵(用灰色链霉素生产)

(三)类型Ⅲ

链霉素发酵(用第三节连续发酵动力学一、控制方法1、恒浊法:根据培养液的浊度与菌的浓度成正,比通过一种仪器(如光电效应)控制菌的流量,使菌的浓度保持一致,在此培养基的各种养料是充足过量的,菌都在最大生长速度,菌浓度被控制,适用于动力学类型Ⅰ。2、恒化法:培养基中有一种可限制菌的生长速度,此为限制性基质,如培养基中糖的含量很低,还可用氨基酸,无机氮等而别的成分不是过量的,培养基的流量一定,这种方法,菌的生长速度不是在最大生长速度,以此控制菌的浓度一定,采用这种方法适于动力学Ⅱ、Ⅲ型。第三节连续发酵动力学一、控制方法二、动力学下面以多罐,开放式(相对于菌体截留的密闭式)混合均匀为例F流量L/hX菌浓度g/LS基质浓度g/LP产物浓度g/L每一罐流量一样为F要保持连续发酵系统的稳定二、动力学下面以多罐,开放式(相对于菌体截留的密闭式)混合均1.菌的情况流入量十生长菌量=流出菌量即:1.菌的情况流入量十生长菌量=流出菌量即:发酵工艺的过程控制课件(48张)3、对基质情况同理

Yx/s为以消耗基质基准的菌生长得率常数。

将其代(3-6)3、对基质情况同理发酵工艺的过程控制课件(48张)对单级罐而言

根据Michadis--mentem公式对单级罐而言饱和常数,为1/2时基质浓度为最大比生长速率Monod公式饱和常数,为1/2时基质浓发酵工艺的过程控制课件(48张)发酵工艺的过程控制课件(48张)发酵工艺的过程控制课件(48张)发酵工艺的过程控制课件(48张)三、连续发酵优点:1、提高了生产率,一般至少几倍至十多倍。原因①提高了发醇罐的利用率,其表示用两种:生产单位重量的产品每日所需发醇罐的立方米。或单位积的发醇罐每日生产的产品重量。②便于管理控制由于上面原因,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水、电、气平衡易于控制。三、连续发酵优点:1、提高了生产率,一般至少几倍至十多倍。四、存在的问题1、理论上:菌体生长与产物形成的关系,最适D、最适菌浓度的掌握理论上的推导不完全符合实际生产。2、退化与变异:连续发酵时间越长越好,但许多菌会发生退化,表现在生产能力上退化,合成产物上发生变换。解决方法,更换菌种或种子。3、染菌问题:要解决之,对设备严密度、无菌操作严格,及好气气体供给。4、均匀度:与输送能否顺利进行,主要是丝状菌。四、存在的问题1、理论上:菌体生长与产物形成的关系,第四节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温度是保证酶活性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发酵系统中,必须保证稳定而合适的温度环境。一、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1)产热因素:生物热和搅拌热。(2)散热因素:蒸发热和辐射热。发酵热就是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第四节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温度是保证酶活性的重要条件①生物热:定义:生物热是生产菌在生长繁殖时产生的大量热量。培养基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物质被分解为CO2,NH3时释放出的大量能量。用途:合成高能化合物,供微生物生命代谢活动,热能散发。影响生物热的因素:生物热随菌株,培养基,发酵时期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菌株对营养物质利用的速率越大,培养基成分越丰富,生物热也就越大。发酵旺盛期的生物热大于其他时间的生物热。生物热的大小还与菌体的呼吸强度有对应关系。实验发现抗生素高产量批号的生物热高于低产量批号的生物热。说明抗生素合成时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①生物热:发酵工艺的过程控制课件(48张)发酵过程中生物热的变化在四环素发酵中,还发现生物热和菌的呼吸强度的变化有对应关系,特别是在80小时以前。从此实验中还可看到,当产生的生物热达到高峰时,糖的利用速度也最大。另外也有人提出,可从菌体的耗氧率来衡量生物热的大小。四环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系列参数的动态变化过程1:效价;2:呼吸强度;3:生物热;4:糖浓度发酵过程中生物热的变化②搅拌热定义:通风发酵都有大功率搅拌,搅拌的机械运动造成液体之间,液体与设备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热。搅拌热的计算:

Q搅拌=3600(P/V)式中3600:热功当量(kJ/(kW.h))(P/V):通气条件下单位体积发酵液所消耗的功率(kW/m3)②搅拌热③蒸发热定义:通入发酵罐的空气,其温度和湿度随季节及控制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空气进入发酵罐后,就和发酵液广泛接触进行热交换。同时必然会引起水分的蒸发;蒸发所需的热量即为蒸发热。蒸发热的计算:

Q蒸发=G(I2-I1)式中G:空气流量,按干重计算,kg/hI2

、I1

:进出发酵罐的空气的热焓量,J/kg(干空气)(4)辐射热定义:由于发酵罐内外温度差,通过罐体向外辐射的热量。辐射热的计算:辐射热可通过罐内外的温差求得,一般不超过发酵热的5%。③蒸发热3,发酵热的测定(1)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冷却水的流量和冷却水进出口温度,由下式求得这段时间内的发酵热。(2)通过罐温的自动控制,先使罐温达到恒定,再关闭自控装置测得温度随时间上升的速率S,按下式可求得发酵热:3,发酵热的测定二、温度对微生物影响。分为嗜冷菌,嗜中温菌,嗜热菌生长活化能25~33104KJ/mol小于死亡的活化能104~122KJ/mol∴死亡速率比生产速度对温度更敏感三、温度对发醇影响温度低,反应速度低,周期长温度高,反应速度快,但菌易衰老,影响产量。菌合成与产物合成温度要求不同。二、温度对微生物影响。温度通过以下方式影响发酵过程(1)影响各种酶的反应速率和蛋白质性质(2)影响发酵液的物理性质(3)影响生物合成的方向。例如,四环素发酵中金色链霉菌同时能产生金霉素。在低于30℃温度下,该菌种合成金霉素能力较强。当温度提高,合成四环素的比例也提高。在温度达35℃则只产生四环素而金霉素合成几乎停止。发酵工艺的过程控制课件(48张)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长速率变化

dX/dt=μX-αX式中μ:比生长速率

α:比死亡速率当处于生长状态时,μ>>α,α可忽略。μ与α与温度有关根据Arrenhnius公式μ=Ae-E/RTα=A’e-E’/RT通常E’大于E,所以α比μ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长速率变化例:青霉菌生产青霉素青霉菌生长活化能E=34kJ/mol青霉素合成活化能E=112kJ/mol青霉素合成速率对温度较敏感,温度控制相当重要。例:青霉菌生产青霉素五、最适温度的确定在发酵过程中,最适温度是一种相对概念,是指在该温度下最适于菌的生长或发酵产物的生成。最适发酵温度与菌种,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和菌体生长阶段有关。最适发酵温度的选择:在发酵的整个周期内仅选一个最适培养温度不一定好。温度的选择要参考其它发酵条件。温度的选择还应考虑培养基成分和浓度六、温度的控制发酵罐:夹套(10M3以下)盘管(蛇管)(10M3以上)五、最适温度的确定第五节微生物的耗氧与氧的供给第五节微生物的耗氧与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