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向15生物的进化,经真显题)(2022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由欧洲传入北美的楼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 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楼斗菜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B.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楼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C.甲、乙两种楼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若将甲、乙两种楼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答案】A【解析】【分析】物种是指能够进行自由交配并产生可与后代的一群个体。【详解】A、同一物种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甲、乙两种楼斗菜是两个物种,A错误;B、不同生长环境有利于进行不同的自然
2、选择,从而进化出不同的物种,B正确:C、自然选择导致物种朝不同的方向进化,甲、乙两种楼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D、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发生基因交流,D正确。故选Ao(2021T月浙江选考)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B.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C.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D.经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相同的变化【答案】C【分析】选择包括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按照达尔文的研究,生物中普遍存在着变异,而且很多变异有遗传倾向, 通过选择,有
3、利变异被保存下来,并不断得到积累,微小变异累积成显著变异。新的类型、新的物种由此 产生。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详解】A、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A错误;B、人工选择能培育出新品种,自然选择也能形成新的类型、新的物种,B错误;C、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人工选择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 对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最后选育出新品种,C正确;D、由于同一物种不同种群所处的自然环境可能不同,故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 库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D错误。故选C。祥施F )1.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拉
4、马克的进化学说主要观点生物来源)一所有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进化原因)一用进废退和於得性遗传意义: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彻底否定了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 变异;适者生存启然选择学说历史 贡献合理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使 生物学走上了科学的轨道启然选择学说历史 贡献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 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 性是进化的结果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局限于性状水局限性卜平.不能科学地解祥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屉典变1.(2022山东日照质检)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等在研
5、究生物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石可作为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B.鲸的鳍和蝙蝠的翼在外部形态、功能上不同,说明它们是由不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C.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鲤裂及有尾的阶段,可以用人和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D.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细胞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共同特征越多【答案】B【解析】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 或生活痕迹等,直接说明了古代生物的结构或行为等,A正确;鲸的鳍和蝙蝠的翼虽然具有不同的外形、 功能,但却有相同的基本结构,说明它们可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B错误
6、;人和鱼的胚胎发育 经历了有鲸裂及有尾的阶段,可以用人和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C正确;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细胞代谢、 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共同特征越多,D正确。2.(2022湖北省重点高中协作体联考)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长期有毒农药的诱导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B.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C.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定向产生了适应白色环境的变异D.野兔保护性的体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答案】D【解析】农田害虫群体中本身存在着或强或弱抗药性的变异,在有毒农药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下,农田害
7、虫的抗药性得到了积累加强。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是 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的体现。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变异起选择作用,北极熊的体色是 与环境一致的白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8. 2021海南)某地区少数人的一种免疫细胞的表面受体CCR5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受体CCR5 结构改变,使得HIV-1病毒入侵该免疫细胞的几率下降。随时间推移,该突变基因频率逐渐增加。下列有 关叙述簿送的是( )A.该突变基因丰富了人类种群的基因库B.该突变基因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通过药物干扰HIV-
8、1与受体CCR5的结合可抑制病毒繁殖D.该突变基因频率的增加可使人群感染HIV-1的几率下降【答案】B【分析】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产生了新基因,能丰富种群基因库; 自然选择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详解】A、基因突变产生了新基因,能丰富种群基因库,A正确;B、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可能发生,B错误;C、受体CCR5能够与HIV-1特异性结合,可通过药物干扰HIV-1与受体CCR5的结合可抑制病毒繁殖,C 正确;D、编码受体CCR5的突变基因频率的增加可使HIV-1与受体CCR5结合的几率下降,D正确。故选B(2021湖南高
9、考真题)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有形 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B.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C.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D.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答案】B【分析】1、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2、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研究中,把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详解】A、由题干中信息“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10、可知,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 A正确;B、人工选择可以积累人类喜好的变异,淘汰人类不喜好的变异,只对金鱼的变异类型起选择作用,不能使 金鱼发生变异,B错误;C、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存在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D、人类的喜好可以通过人工选择来实现,使人类喜好的性状得以保留,因此,人工选择可以决定金鱼的进化方向,D正确。故选B。.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1)种群物种繁衍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叫作种群。个体不具备(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3)种群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
11、,某个基因占全 一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基因突变xfZ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X /可遗传的变异是随机的、6遗存侬A不定向的卜看号木布市只是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J/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而丽A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劝 、的,是由生存环境决定的(4)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0进心 服勺实质影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 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 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丕 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 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 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0进心 服勺实质影|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 ()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 I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
12、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丽不二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判断 标准生殖隔离判断 标准生殖隔离与种群关系一个物种可包含多个种群,一个 种群内只有一个物种(2)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区别;地理隔离颁目!:生殖隔离,VYV同种生物由于地 理障碍而分成不 同的种群,使得 种群间不能发生 基因交流的现象V (概念)不同物种之间一 般是不能相互交 配的,即使交配 成功,也不能产 生可育的后代自然条件下不能 进行基因交流V (特点).不能进行基因 交流长期的地理隔离 可能形成不同的 亚种,进而可能 形成不同的物种J_ * 1结果1 *1形成不同的物种联系) Ve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
13、阶段,生殖隔赢! 是物种形成的质变阶段一般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形成生殖: 隔离,也可能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 离,如植物多倍体的产生只有地理隔离不一定能形成生殖隔离,但可: 能形成不同的亚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物种形成的: 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3)新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不同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地理隔离敢组;I不同种群间不发生基因交流|食物和栖息条件不相同;生殖编离白然选择卜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生殖编离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 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不同的物种结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注意】(1)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
14、离。有时不经过地理隔离也能直接形成生殖隔离,如二倍体植株 经秋水仙素处理形成四倍体植株,两者是不同的物种。(2)变异先于环境选择。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存在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 农药仅杀灭了不抗药的个体,抗药的个体存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对具有抗药性 个体进行了选择。妞典薮茶I3.(2021山东荷泽期末)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C.生物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是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D.基因突变可以改变基因库的组成【答案】B
15、【解析】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A正确;种群基因库含有该种群 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但是每个个体不一定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B错误:基因库会通过种群个体的 繁殖而代代相传,C正确;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可以改变基因库的组成,D正确。4. (2021山东威海质检)某山地存在两种鸭跖草,品种A生长于悬崖底部,品种B生长于悬崖顶部,两者具 有不同的表型。在山地的某些坡度缓和的区域则存在大量A和B的杂交种C,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鸭跖草A和B的适应性特征是由地理隔离造成的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鸭跖草A和B种群的进化提供原材料C.杂交种C繁殖形成种群,说明鸭跖草A、B
16、属于同一物种D.鸭跖草A、B、C会与其捕食者以及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答案】B【解析】生物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 包括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杂交种C繁殖形成种群,说 明C是可育的,鸭跖草A、B之间能进行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两个种群之间无生殖隔离,是同一个 物种,C正确;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协同进化,D正确。5.(20217月八省联考广东卷,6)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不断恶化,英国 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其幼虫称桦尺蟆)种群中,与从前浅色个体占多数
17、相比,黑色个体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控制桦尺蛾体色的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B.黑色桦尺蛾是通过进化产生的新物种C.黑色桦尺蛾增多是获得性遗传的证据D.桦尺蛾体色变化趋势体现了协同进化【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错误:桦尺蛾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发生了进化,但黑色桦尺蛾并未 与浅色个体产生生殖隔离,故并未产生新物种,B错误;黑色桦尺蛾的增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能作为获 得性遗传的证据,C错误;桦尺蛾体色变化趋势体现了环境与生物在相互影响中协同进化,D正确.6. (2022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峡谷和高山的阻隔都可能导致新物种形成。两个种的羚松鼠分别生活在某 大峡谷的两
18、侧,它们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峡谷形成之前;某高山两侧间存在有限的“通道”,陆地蜗牛和很多 不能飞行的昆虫可能会在“通道”处形成新物种。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大峡谷分隔形成的两个羚松鼠种群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B.能轻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一般不会在大峡谷两侧形成为两个物种C.高山两侧的陆地蜗牛利用“通道”进行充分的基因交流D.某些不能飞行的昆虫在“通道”处形成的新种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 的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19、 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 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详解】A、大峡谷分隔形成的地理隔离,使两个羚松鼠种群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A正确;B、能轻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能进行基因交流,一般不会在大峡谷两侧形成为两个物种,B正确;C、由题意可知,某高山两侧间存在“通道”是有限的,陆地蜗牛利用“通道”不能进行充分的基因交流,C错 误;D、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在“通道”处形成的新物种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故选C。常用结论常用结论.协同进化种群内部不存在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
20、展。(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3)协同进化的实例协同进化类型包含类型实例不同物种 之间种间互助某种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蛾种间 斗争捕食猎豹和斑马寄生黏液瘤病毒和兔子种间竞争作物与杂草生物与无机 环境之间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地球早期无氧环境-厌氧生物一光合生物出 现T空气中有氧气T出现好氧生物.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各层次间的关系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可以 用如图的形式描述:遗传(基因)转录、翻译 的多样性|物种生态系统 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遗传(基因)转录、翻译 的多样性|
21、物种生态系统 多样性无机环境 的多样性;直接全向选择无机环境 的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分析从分子水平看:DNA 多样性转录蛋白质 多样性生物性状 多样性翻译(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生物多样性)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丕定向变异与定包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 用的结果。屉典变.(2021山东潍坊期末)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的开花时间和分布区均有所重叠,它们能够通过人工杂交产生可 育的后代;但在自然界中,它们的传粉者大小明显不同,黄花杓兰由丽蝇和熊蜂工蜂传粉,而西藏杓兰由 体形较大的熊蜂蜂王传粉,由于传粉者不同,二者在自然界中不能杂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黄花
22、杓兰与西藏杓兰不存在地理隔离B.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传粉者大小不同,据此推测它们花的形态结构可能存在差异C.自然状念下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不能杂交,是二者与传粉者协同进化的结果D.据上述信息可判断,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人工杂交的后代只能由熊蜂蜂王传粉【答案】D【解析】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的开花时间和分布区均有所重叠,因此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不存在地理隔离, A正确;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间相互适应,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的传粉者大小不同,据此推测它们花的形态 结构可能存在差异,B正确;自然状态下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不能杂交,是二者与传粉者协同进化的结果, C正确;黄花杓兰与西藏杓兰人工杂交的后代具体表现出哪种性状是
23、不确定的,如果后代的花与黄花杓兰的 花相似,则可能由丽蝇和熊蜂工蜂传粉,D错误。.(2022山东临沂期中)图中A、B、C表示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存在地理隔离的三个地区,A地区某种群部 分个体迁移至B、C地区S、表示不同时期),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留居在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会发生改变B.乙、丙两物种的形成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C.乙、丙新物种的形成是两地不同自然环境选择的结果D.乙、丙新物种的形成是甲、乙、丙物种间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D【解析】留居在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因为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也可能会发生改变,A正确;乙、 丙两物
24、种的形成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正确;由题可知,乙、丙两地环境不同,因此新物 种的形成是两地不同自然环境选择的结果,C正确:乙、丙新物种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J【易错点n误认为变异出现于环境变化之后,是在环境“诱发”下产生的点拨: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且是不定向的,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易错点2能产生后代彳同一物种点拨:两个个体虽然能够交配产生后代,但子代有可能高度不育,如马和驴虽然能够产生子代,但子代不 育,因此马和驴是两个物种。【易错点3】种群#物种点拨:(1)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个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点和时 间形成不同的种群。(2)
25、种群是同一种生物、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形成的一个群体。种群“小”,不同种群间有地理隔离:物 种“大”,不同物种间有生殖隔离。(3)判断生物是不是同一物种,如果来历不明,形态结构相似,可靠依据是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 在生殖隔离,则不是同一物种。【易错点4】混淆自交和自由交配时基因(型)频率的变化点拨:(1)某种群的所有个体自交,若没有进行选择,则自交后代的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会改变, 并且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降低,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升高。(2)某种群的所有个体自由交配,若没有基因突变且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能力相同时,后代的基因频 率不变。后代的基因型频率是否改变有以下两种情况:如果没有达到遗
26、传平衡,则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会改 变并达到遗传平衡;如果已达到遗传平衡,则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不会改变。【易错点5】 不能准确运用男性的基因型频率计算该地区X染色体的基因频率点拨:以红绿色盲为例,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对男性(XY) 而言,每个男性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含有致病基因就为患者,不含则为正常个体,无携带者。若 某地区男性中色盲占X。则此地区X11的基因频率也为x,此地区女性色盲率则为X2。菊i.地球上的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下列有关进化证据的叙述错送的是()A.比较发现人和鱼的胚胎发育早期都出现鲤和尾,这属于比较解剖学证据B.不同深度地层中
27、埋藏的生物化石为研究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C.人和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8.5%,这属于分子水平的证据D.目前发现的进化证据还包括细胞水平的证据,胚胎学证据等【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 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鲤裂和尾;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 彼此相似的阶段。(4)细胞水平的证据:细胞有
28、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细胞有共同的物 质基础和结构基础。(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详解】A、人和鱼的胚胎发育早期都出现鳏和尾,这属于胚胎学证据,A错误:B、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化石是研究进化最直 接的证据,B正确;C、人和黑猩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相同,属于分子水平的证据,C正确:D、除化石证据外,目前发现的进化证据还包括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等, D正确。故选Ao.枯叶蝶在停息时,它的翅很像一片枯叶,这是枯叶蝶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29、。同枯叶蝶一样,所有的生物都 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下列关于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分析正确的是A.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C.枯叶蝶的这种性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适应具有普遍性,且是绝对的、完全适应的【答案】A【解析】【分析】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I、普遍性:(1)含义:生物体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生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 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2)原因:自然选择。2、相对性的原因: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详解】A、适应不
30、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B、拉马克认为生物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不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B错 误;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若是可遗传变异的结果,则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故枯叶蝶的这种性状是自然 选择的结果,但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不一定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C错误;D、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适应具有普遍性、相对性和局限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Ao.下列对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应在多个患者家系中调查多代,以减少误差b
31、.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可看到减n中期细胞中的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c.抗病毒药物的使用会使病毒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知识,要求学生识记调查各类遗传病的方式,识记基因频率改变的 因素,识记可遗传变异的来源,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详解】A、人类遗传病的调查可以选择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发病率和遗传方式的调查,调查发病 率可以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然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 进行,调查
32、家系越多,代数越多,误差越小,A正确;B、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联会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再含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非同源染色体 排列在赤道板位置,B错误:C、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病毒药物使用前病毒群体中就存在着抗药性差异,抗病毒药物的使用起到了定向选 择的作用,本质上使基因频率朝着抗药性增强的方向进化,c正确:D、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重复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减少或增加,倒位 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B。.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相关分
33、析正确的是73改变唧群基因频率|改楚自然选择一积累团 昱曳阿库的差别| ,扩大 丽导致I b |a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表示生殖隔离,存在生殖隔离的个体之间有的也可相互交配d表示地理隔离,c表示新物种的形成,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经历长期的地理隔离D.该图说明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有地理隔离、变异、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分析】d表示地理隔离,分成了多个不同的种群,不同种群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由于环境不同,自然选 择的作用有差别,就会导致基因库存在差异,种群间基因库差异明显,就会出现生殖隔离,从而产生新的 物种。但是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经历长期的地理隔离,
34、如二倍体经人工诱导变成四倍体,形成了 新物种,但没有经理漫长的地理隔离。【详解】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改变了种群基因频率,A错误;B、种群间基因库差异明显,就会出现生殖隔离,b表示生殖隔离,存在生殖隔离的个体之间有的也可相互 交配,但是后代不可育,B正确;C、d表示地理隔离,由于环境不同,自然选择的作用有差别,就会导致基因库存在差异,种群间基因库差 异明显,就会出现生殖隔离,b表示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就是出现生殖隔离,c表示新物种的形成, 但是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经历长期的地理隔离,如二倍体经人工诱导变成四倍体,形成了新物种, 但没有经理漫长的地理隔离,
35、c错误;D、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B。5.抗生素甲是治疗重度感染的一类药物。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抗药性上升,从而引起治疗效果下降。 下表为2005-2008年,某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甲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乙对抗生素 甲的耐药率变化。有关叙述箱送的是()年份2005200620072008住院患者抗生素甲的人均用量/g0.0740.120.140.19细菌乙对抗生素甲的耐药率/%2.66.1110.925.5A.细菌乙的耐药率变化与抗生素甲的使用量呈正相关B.抗生素甲的使用促使细菌乙的基因发生了定向突变C.细菌乙种群中的耐药基
36、因频率在这几年中逐年上升D.由表可知,抗生素甲的使用促进细菌乙的定向进化【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20052008年随着抗生素甲使用量的增加,细菌乙对抗生素甲的耐药率不断提高。随着 抗生素甲使用量的增加,耐药细菌乙有更多的机会留下后代,种群中耐药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不 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下降。因此,在抗生素的选择作用,细菌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细菌朝着耐药的方向不断进化。【详解】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20052008年随着抗生素甲使用量的增加,细菌乙对抗生素甲的耐药率不断提高, 所以细菌乙的耐药率变化与抗生素甲的使用量
37、呈正相关,A正确;B、基因突变使自发的,不定向的,B错误;C、根据表格数据可知,20052008年随着抗生素甲使用量的增加,耐药细菌乙有更多的机会留下后代,种 群中耐药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C正确;D、随着抗生素甲使用量的增加,耐药细菌乙有更多的机会留下后代,种群中耐药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相 反,不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下降。因此,在抗生素的选择作用, 细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细菌朝着耐药的方向不断进化,D正确。故选B.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随着工业化发展,环境不断恶化,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其幼虫称 桦尺蟾)种群中,浅色个体越来越少,黑
38、色个体却越来越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树干变黑会影响浅色个体的出生率B.桦尺蛾仅与其天敌之间发生了协同进化C.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D.控制桦尺蛾体色的基因发生突变,黑色桦尺蛾是新物种【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 因面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r物种的形成,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 形成。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详解】A、环境污染后,树干变黑,栖息在树干
39、的浅色个体更容易被天敌捕获,影响出生率,A正确;B、协同进化并不只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还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B错误;C、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型而非基因型,C错误;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桦尺蛾体色基因发生了突变,并未产生新物种,D错误。故选Ao.下列有关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存在协同进化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捕食者的存在,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共同进化(协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或生
40、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生物多样 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详解】A、共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 化(协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存在协同进化,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B正确;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D、捕食者往往捕食老弱病残的个体,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D正确。故选C。.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 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
41、(aabb)交配,Fi群体中和F2群体中A基因频率依次是()A. 50%和 60%B. 50%和 40%C. 25%和 30%D. 25%和 2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只有A或B基因的 胚胎致死,所以能存活的基因型只有A-B-和aabb两种。【详解】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i群体基因型均为AaBb, A基因频率50%, Fi相互交 配所得F2群体中AAbb、Aabb、aaBB、aaBb均在胚胎期死亡,F2群体由基因型为A_B_ (1 AABB、2AABb、 4AaBb、2AaBb)和
42、aabb基因型的个体组成,F?中AA、Aa, aa比例为3: 6: 1, A基因频率等于A基因 在A、a等位基因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可得F?中的A基因的频率为60%, A正确,BCD错误。故选Ao.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害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害虫种群海度。害虫种群海度。a-b的变化是农药作用的结果,自然选择发挥了作用群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害虫种群密度变大C.害虫个体间抗药性的差异体现了变异的多方向性D.农药的使用让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b段由于使用农药,导致害虫种群密度下降;be段种群密度升高。【详解】A、a-b的变化是
43、农药作用的结果,农药起到自然选择的作用,A正确;B、b-c害虫种群密度变大,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B正确;C、害虫个体间抗药性的差异,体现了变异的多方向性(不定向性),C正确;D、抗药性本来就存在,农药的使用只是起到选择作用,D错误。故选D。10.农田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 的抗药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片农田中全部的该种害虫的总和称为,这是生物进化的.该种害虫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 o(2)害虫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尽管害虫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害虫杀灭效果仍然非常显著,原因在于 o(3)害虫抗
44、药性的形成实质是(4)上述事实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 (定向的或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 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 决定的。【答案】种群基本单位种群基因库基因突变害虫中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不定向的淘汰基因频率自然选择【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现代进化理 论的基本内容是: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 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
45、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解】(1)这片农田中全部的该种害虫的总和称为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该种群中全部个体含有的 全部基因是种群的基因库。(2)抗药性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尽管害虫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害虫中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 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故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害虫杀灭效果仍然非常显著。(3)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杀虫剂对害虫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构,实质是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增加。(4)变异是不定向的,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使种群基因 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所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与生物
46、多样性的形成,要求学生理解达尔文进化理论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关于生物的进化,只能靠运用证据和逻辑来推测。有关生物共同进化证据和结论的说法错误的是A.从植物化石可以推测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地位B.人的胚胎在发育后期鲤裂和尾会消失,说明人和鱼不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C.比较解剖学发现,人的上肢、猫的前肢、鲸的鳍和蝙蝠的翼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和相似的着生位置,这说 明这些哺乳动物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D.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提示人们当今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
47、,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 的。(2)比较解刨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 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 胎学证据: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鳏裂和尾;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 似的阶段。(4)细胞水平的证据: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细胞 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 点,又存在差异性。【详解】A、
48、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故从植物化石可以推测 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地位,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A正确;B、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鲤裂及有尾的阶段,可以用人与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B错误;C、比较解剖学发现,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形态上差别很大,但有的结构和功能相似,这说明这些 哺乳动物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来的,C正确:D、不同生物的DNA等大分子的共同点是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的分子水平的证据,D正确。故选B.科学论证至少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个是结论,另一个则是支持结论的理由。下列四个论述中,不属于 论证的是()A.水分子中的EO
49、出现在产物氧气中,因此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B.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看不见核膜结构,因此可以认为细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C.有些同卵双胞胎的身高不同,所以性状并不是完全由基因决定的D.通过比较三种兰科植物遗传物质差异的大小,可以判断它们亲缘关系的远近【答案】D【解析】【分析】.鲁宾和卡门用I。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科学家根据细胞中有无以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把细胞分成真核细胞核原核细胞。【详解】A、水分子中的阴0出现在产物氧气中属于论证内容,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与题 意不符,A错误;B、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看不见核膜结构属于支持结论的证据,因此得出的结论是
50、细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属于原核生物,与题意不符,B错误;C、有些同卵双胞胎的身高不同,即基因型相同,但表现型不同,属于支持结论的例证,因此得出的结论是 性状并不是完全由基因决定的,与题意不符,C错误;D、通过比较三种兰科植物遗传物质差异的大小,可以判断它们亲缘关系的远近,这不是得出科学结论的过 程,而是科学结论应用过程的体现,即我们已经知道该结论并运用该结论进行研判三种兰科植物之间亲缘 关系远近的过程;与题意相符,D正确。故选D。.我国大面积栽培的水稻有粳稻和釉稻,粳稻主要种植在北方,釉稻主要种植在南方。研究发现,粳稻的 bZIP73基因通过一系列作用,增强了粳稻对低温的耐受性。与粳稻相比,
51、粕稻的bZIP73基因中有1个脱氧 核甘酸对不同,从而导致两种水稻的相应蛋白质存在1个氨基酸的差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釉稻的bZIP73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而导致基因突变B.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都会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bZIP73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导致其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功能改变D.粳稻和釉稻对低温耐受性的不同可能与自然选择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与粳稻相比,釉稻的bZIP73基因中有I个脱氧核昔酸对不同”,釉稻发生了基因突变, 由于突变的结果仅是“存在1个氨基酸的差异”,所以是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
52、A正确;B、基因中碱基的增添、缺失、替换都会引起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但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 例如发生了隐性突变,B错误;C、由题意可知,bZIP73基因突变后,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与突变前比有1个氨基酸的差异,从性状上说, 其对低温的耐受性增强了,C正确:D、根据“粳稻主要种植在北方,釉稻主要种植在南方“可知,粳稻和釉稻对低温耐受性的不同可能与自然选 择有关,D正确。故选B.中国科学家首次揭示了植物到动物的功能性基因转移的现象。在植物和昆虫的进化过程中,植物能够产 生有毒代谢产物酚糖来防御昆虫侵害;但是酚糖在充当植物“铠甲”的同时,其过量表达又对植物本身生长发 育不利,于是植物就利用
53、PMaTl基因代谢酚糖来解毒。烟粉虱“盗用”了植物PMaTl基因变成自身的 BtPMaTl基因。烟粉虱由此获得了对植物“免疫”的本领,这正是巧妙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生物防御 策略。下列有关说法塔送的是(A.烟粉虱“盗用”植物PMaTl基因变成自身BtPMaTl基因的过程属于基因突变B.烟粉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策略使烟粉虱产生了适应性的定向进化C.烟粉虱和植物的DNA结构都是双螺旋结构,是烟粉虱能“盗用”植物PMaTl基因的原因之一D.阻断烟粉虱“盗用PMaTl基因可以作为精准防控烟粉虱的一种全新思路【答案】A【解析】【分析】1、DNA中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
54、改变叫做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若发生 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2、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详解】A、烟粉虱直接“盗用”植物PMaTI基因变成自身基因,属于基因重组,不是基因突变,A错误;B、由题意可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让烟粉虱向对抗植物的“盾方向定向进化,B正确;C、烟粉虱和植物的DNA分子结构都是双螺旋结构,因此烟粉虱直接“盗用”植物PMaTI基因变成臼身基因 不会改变原DNA分子的基本结构,C正确;D、烟粉虱直接“盗用”植物PMaTI基因获得对抗植物的“盾”,因此阻断烟粉虱“盗用PMaTI基因可
55、作为一 种防控烟粉虱的思路,D正确。故选Ao.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A.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不断发生耐药性变异的结果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D.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答案】C【解析】【分析】变异与选择无关,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各种类型的变异,才能自然选择出最适于环境的变异。【详解】A、菜青虫先发生抗药性变异,农药只是起选择作用,A错误;B、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选择的结果,B错误;C、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C正确:D、连续多年对
56、菜青虫使用农药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D错误。故选C。.甲、乙、丙三岛之间相互隔绝,甲岛上某种昆虫的一部分个体被人为地迁移到乙岛和丙岛上。这种昆虫 体色受A (黑色)、a (白色)、a (灰色)控制,分别统计3年和20年后相关的基因频率或基因型频率,其 中甲岛基因频率一直不变,乙岛、丙岛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一、甲岛. A 60% a 40%、 1 J3年后20年后乙岛 AA(40%) Aa(40%)aa (20%)乙岛 AA(36% ) Aa(48% ) aa (16% )丙岛AA(9%) Aa(l0%)aa (81%)丙岛 A (5%) a(40%) a,(55%)A.
57、这20年间,乙、丙两岛昆虫都一定发生了进化B.丙岛这种昆虫全部个体的A、a、ai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C.三个岛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指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a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ai基因频率升高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 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 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 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2年前
58、乙岛A的基因频率=40%+l/2x40%=60%, a的基因频率=1-60%=40%,丙岛的基因频率A=9%+ l/2xl0%=14%: 20年后乙岛A的基因频率=36%+l/2x48%=60%, a的基因频率=1-60%=40%,内岛的基因 频率A=5%, a的基因频率=40%,说明乙岛都没有发生进化,A错误:B、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丙岛这种昆虫全部个体的A、a、ai基因不能构成该 种群的基因库,B错误: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仅是新的物种 不断形成的过程,C错误:D、a和A等是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
59、: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i基因频率升高可能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D。.某项目式学习小组绘制了两个家族关于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如图1所示。同时,进行了部分成 员的关于甲病基因DNAjW切及电泳实验,条带情况如图2所示。甲病(A、a基因控制)是某单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00;乙病(B、b基因控制)致病基因不在X、丫同源区段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341 I3-J-0 flUbyHini图11341 I3-J-0 flUbyHini图1 O正常男女 昌o甲病男女 皿(D乙病男女y甲、乙病男未知性别及性状图2A.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是
60、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HI-1是个女孩,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1/303C.若山一1是个男孩,其患甲病的概率是1/3D. 1-3与I-4的基因型相同【答案】B 【解析】【分析】分析图2可知,甲病正常基因内部含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被限制酶切割成两段,而突变基因只在两端有 限制酶切割位点,13、14有3个不同的基因片段,说明是杂合子,二者不患甲病,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 遗传。II只有甲病的正常的基因,12只有突变的甲病基因。13和14患病但生出了正常的女儿H3,说明乙 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详解】A、分析图2可知,甲病正常基因内部含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被限制酶切割成两段,而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幕墙抗风抗震加固工程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文化娱乐品牌授权使用许可
- 2025年度出租车司机职业操守与信息保密合同
- 2025年度墓地陵园墓地使用权购买协议3篇
- 2025年度肉类产品加工与销售一体化合同3篇
- 2025年度餐饮加盟店品牌授权与维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宠物猫宠物用品代理销售合同3篇
- 2025版基因编辑技术合作项目建议书编制范本3篇
- 2025年KTV主题房间租赁及定制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展览中心物业展览服务合同范本3篇
-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 成长小说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红色革命故事《王二小的故事》
- 海洋工程用高性能建筑钢材的研发
- 苏教版2022-2023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开学摸底考试卷(五)含答案与解析
- 英语48个国际音标课件(单词带声、附有声国际音标图)
- GB/T 6892-2023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
- 冷库安全管理制度
- 2023同等学力申硕统考英语考试真题
- 家具安装工培训教案优质资料
-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音乐社团活动有效开展及策略 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