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7课时教读引领课“不平则鸣(下)”名师教案_第1页
第六单元第7课时教读引领课“不平则鸣(下)”名师教案_第2页
第六单元第7课时教读引领课“不平则鸣(下)”名师教案_第3页
第六单元第7课时教读引领课“不平则鸣(下)”名师教案_第4页
第六单元第7课时教读引领课“不平则鸣(下)”名师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7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7课时不平则鸣(下)马说龙说良马对【学习内容】马说良马对龙说【课型】教读引领课【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问句理解“也”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理解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寓意,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3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学习重难点】1理解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寓意,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2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讲述伯乐相马的故事。千里马如果没有遇到伯乐,结果会怎么样呢让我们看看唐代文学家韩愈是怎么说的吧。二、感知内容理思路1解读文题结合文本说说题目的意思。点拨示例:字面意思就是“说说千里马”或者“说说千里

2、马的问题”,本文说的是千里马之所以不能成为千里马的原因。2梳理思路自由朗读课文两遍,说说每段论述的内容及论述过程。点拨示例:第一段提出论题,论述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段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第三段说明“食马者”的“不知马”。三、多种朗读悟情感1试着用有、无比较朗读法,自主选择其中的三组句子放入原文进行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称(句末,表感叹,无限痛惜。)(2)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马虽有千里之能(句中,表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造成的后果)(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句末,表肯定,故作顿笔,言简而意丰)(4)安求其

3、能千里也安求其能千里乎(愤怒谴责)(5)其真不知马也其真不知马矣(痛切,嘲讽)(6)安求其能千里也不求其能千里。(反问语气)(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有马,真不知马。(诘问、感叹语气)2请以“千里马”的身份来朗读文章,揣摩朗读的语气与情感。点拨示例:第一段读出痛惜之情;第二段读出愤慨之情;第三段读出愤懑不平、讽刺、批判之情。四、资料助读解寓意1走近作者活动要求:组内分享搜集的资料,结合提供的资料补充作者注释。资料链接: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

4、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5、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2结合背景说寓意(1)背景介绍本文作于贞元十一年到十六年间,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几次上书给当朝宰相,希望得到重用,以展才志,但都被冷落。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来韩愈相继依附于董晋、张建封,都郁郁不得志。(2)解说寓意默读文章,思考: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通过本文作者想表达什么点拨示例: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善于发现人才的人;食马者喻指愚昧无知、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

6、统治者。本文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无知与昏庸,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怨愤之情,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托物寓意”。五、类文阅读巧迁移1运用上面的方法自主阅读龙说和良马对,说说文章是如何托物寓意的。龙说【原文】龙嘘气成去,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去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去,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选自杂说,作者韩愈。)注释:嘘声:吹气。龙吹气成云是古人有违科学的

7、一种认识。茫洋:自由自在的往来。玄间:青天。水:降雨,滋润【背景】此文具体写作时间难以确证,大致写于送穷文和进学解前后,大约在贞元十九年(803)年至元和八年(813年)之间。这十年期间,韩愈一是在仕途上屡屡受挫,极不得志。先是拜监察御史不到三个月时间,因上书直言关中天旱人饥状,而被幸臣李实所谗,贬徙到岭南阳山为令三载。接着调任京师,不久又遭到与他争夺翰林之位的人的攻击和谤毁,被迫分司东都任职。在东都四年,韩愈虽殚精竭虑,奋发蹈励,但又因其反对宦官弄权,抵制佛老泛滥,而为朝中权贵和阉党所忌,最后被平调入京,做了个小小的职方员外郎。然而到京不久,又因韩愈主持正义,为华阴县令柳涧辩曲直,再次遭到牵

8、连而降为国子博士。二是在社交上,韩愈因刚正不阿,喜方恶圆,对朋友剖肝输胆,直言不讳,却常常遭到朋友的误解和指责而不予帮助,故此韩愈在思想上受到极大创伤。此文就是韩愈在这种心情下所作的。良马对【原文】帝问岳飞曰:“卿得良马否”对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即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已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背景】宋高宗赵构绍兴七年(1137

9、年)正月,岳飞奉诏入朝觐见高宗,高宗“从容与谈用兵之要”,接着问岳飞:“卿在军中得良马否”于是,岳飞借论良马以喻论人之道,回答了高宗的询问。后除岳飞为太尉,加食邑五百户,实封三百户,继又除宣抚使兼营田大使。三月扈从高宗至建康,论恢复大计。此时为岳最得志的时期,良马对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点拨示例:龙说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论说了明君和贤臣,个人和朋友之间的相互关系,抒发了韩愈希望朝廷能够重贤任能,朋友之间能够互相关爱的愿望;阐明了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从良马对中可见,未满足其高要

10、求的千里马,是一匹病马,连日行百里的常马也不如!岳飞以和宋高宗关于良马的一段对话,来分辨贤才与庸才的差别,除了阐明贤才自爱自重的道理,还隐约有讽谏高宗贤才应任用之意。2阅读表达通过阅读这三篇文章,你认为如何才能成为一匹千里马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点拨示例:(1)要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做得更好;要正确认识自我,保有积极乐观的心态。(2)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课堂结语:怀才不遇自古有之,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当身处人生低谷时,要满怀希望与信心,如韩愈、范仲淹、蒲松龄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你有真才实学,一定会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伏牛昂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