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大班反思_第1页
幼儿大班反思_第2页
幼儿大班反思_第3页
幼儿大班反思_第4页
幼儿大班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第 页幼儿大班反思 第1篇幼儿大班反思活动目标:1.学习及认识各种基本图形宝宝,并用各种图形拼成一幅画;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制造力和动手技能。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制造,喜爱装饰。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 第1篇幼儿大班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及认识各种基本图形宝宝,并用各种图形拼成一幅画;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制造力和动手技能。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制造,喜爱装饰。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欢乐。 活动预备: 1.将色调卡纸剪成大小不同的各种外形; 2.糨糊、水彩笔或者油画棒; 3.视频转换仪、视频素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我的小手拍一拍(拍拍拍

2、拍拍),我的手指弯一弯(弯弯弯弯弯),我的手指弹一弹(弹弹弹弹弹),我的小手放放好(放放放放好)。 二、视频展示 1.基本图形宝宝展示师:小伙伴,首先复习一下上一节课我们学过哪些图形,我们啊,一起来看一看是哪些图形宝宝呢?提问:有哪些图形宝宝呢,看看小伙伴都认识不? 幼儿:有正方形宝宝、圆形宝宝、椭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半圆形宝宝、长方形宝宝师:小伙伴回答得真是棒。小伙伴,你们知道吗?这些图形宝宝啊!它们还会变魔术呢?它们在一起还能组合成更多的图片,小伙伴想不想看一看这些图形宝宝都变成了什么样的、美丽的图画呢? 幼儿:想 2.图形创意画展示师:好,小伙伴,那我们今日就一起来学习图形宝宝是怎样变

3、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的。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伙伴这幅图片上都有什么啊?幼儿:小鱼师:那小伙伴和老师一想来看看小鱼是用哪些图片组成呢?幼儿:三角形和圆形。 师:小伙伴们都特别的棒,回答的很好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三角形宝宝都变成了什么呀?幼儿:小鱼的身子和尾巴。 师:圆形宝宝变成了什么啊?幼儿:小鱼的眼睛。 师:小伙伴们真的太棒了,我们再来看一幅图,哪个小伙伴能告知老师,你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幼儿:房子。 师:那哪个小伙伴能告知老师房子都是用什么图形宝宝组合成的呢?举手回答。 幼儿: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师:我们班的小伙伴都特别棒,也特别的聪慧。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这些图形宝宝都变成了房子的什么

4、呀?三角形宝宝都变成了什么呀?幼儿:房顶。 师:长方形宝宝变成了什么呀?幼儿:门。 师:正方形宝宝变成了什么呀?幼儿:房子的墙和窗户。 3.小伙伴自己动手展示师:大家都特别棒!刚才老师给小伙伴看了这么的图形组合的图。现在啊!老师想请两个小伙伴上来跟老师一起制作一幅图形画。 让两个小伙伴上来拼图形。 三、自主设计:我能行师:今日老师也给小伙伴预备了一些图形宝宝,等会老师发给你们,你们用这些图形宝宝拼出一幅漂美丽亮的画,小伙伴们能做到吗?幼儿:能。 1.发各种外形图形、白纸、糨糊; 2.放音乐外形变变变,在精美的音乐声中,幼儿身主设计,作画; 3.老师巡回指导,鼓舞幼儿设计各种美丽的图画; 4.对

5、技能较弱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四、作品展示:我真棒 1.评出优秀作品。 2.表扬作出优秀作品的小伙伴 五、活动延伸 1.通过复习,小伙伴巩固及认识了基本的图形宝宝,掌控了肯定的图形知识。 2.通过组图活动,小伙伴们提高了动手技能,而且启发了小伙伴的想象技能,培育了小伙伴肯定的创新技能。 3.通过创意大比拼,简约图形的组合,下一节课,小伙伴能拼出更繁复的更美丽的图片来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掌控了不同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说出相应的图形名称,能在不同的图案中找出不同的图形并学会计数。再通过自己动手拼图,更加进一步掌控了图形的特征。 活动过程中,老师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幼儿辨别小结不同的图形

6、特征,再集中展示。又在机器人的图案中辨别计数,最末又通过拼图来进一步掌控图形的特征。整节课程,思路清楚,设计完整,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但还有太多的不足之处:1、ppt课件的制作不熟识,方法老套。2、语言不够亲切,缺乏亲和力。3、幼儿动手操作粘贴时间较长。4、缺乏了鼓舞孩子的语言。5、启发幼儿动手操作练习之间没有连接的语言。 本文扩展阅读:图形是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假设干的空间外形,图形是空间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外形。 第2篇幼儿大班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物体的数量与物体的摆放形式无关,初步建立数守恒的概念。 2.培育幼儿比较和判断的技能。 3.

7、教育幼儿养成做事仔细,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育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预备 1.磁板1块,纽扣、瓶盖假设干。 2.幼儿作业纸。 数一数,说一说,每组有几个苹果?它们都一样多吗?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看作业纸。数一数每组苹果是几个?它们一样多吗?为什么? 2.请幼儿拿出7个纽扣摆成一排,再请幼儿拿出相同数量的纽扣,任意摆成另一种形式,比较和体会,两组物品一样多吗?为什么? 3.老师在磁板上摆出几组相同数量(7个)的瓶盖,但各组的排列形式、排列疏密不同,请幼儿说一说,是否一样多?它们的数量是几? 4.组织幼儿争论:你发觉了什么规律?(物品的数量不因物品的大小、颜色、排列形式、位置等的改

8、变而转变) 活动延伸 老师在活动区可投放像上面那样的材料,让幼儿进行练习。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在引导方面,要做到深入了解,在教的过程要具体和恰当的运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最末,幼儿练习要把前面基础打好,在幼儿练习时才不会涌现错误的发生。 第3篇幼儿大班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并置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详细感知物体的多少。 2、学习将一组物体并置对应摆放在另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右方的技能。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培育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预备: 演示用教具:贴绒娃娃8个,猫7只,鱼6只。幼儿操作材料:盆

9、子1只,8个娃娃的卡片1张,纸剪苹果7个,帽子7顶。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一首先将8个娃娃排成竖行。 师:今日娃娃来到我们小一班作客,有多少娃娃呀?幼:很多。演示提问。 二、演示提问。 一将7只猫一一对应并置在娃娃右边图 师:她们养了很多猫,那娃娃和猫是不是一样多?幼:一样多见图示 二启发幼儿说出娃娃多1个,猫少1只。 师:请小伙伴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娃娃和猫变成一样多呢?添1只猫或减削1个娃娃娃娃要回家了,小伙伴们和娃娃说:“再见”。 三启发幼儿说出猫多1只,鱼少1只,并想方法使猫和鱼的数量一样多。 师边演示边提问:请猫吃鱼了哦,1只猫吃1条鱼将鱼一一对应并置在猫的右边,如图二比一比猫

10、和鱼是不是一样多?猫多1只,鱼少1只怎样才能使猫和鱼变成一样多? 三、操作活动。 1、请小伙伴把盆子中画有很多娃娃的卡片拿出,给娃娃分苹果,把苹果一个对一个地摆放在娃娃的下面,比一比,娃娃和苹果是不是一样多?幼:不一样多。 2、启发幼儿说出娃娃所1个,苹果少1个。用什么方法使娃娃和苹果一样多呢? 3、给娃娃戴帽子。1个娃娃戴1顶帽子,一个对一个地放在娃娃的上面,比一比,娃娃和帽子是不是一样多?娃娃多,帽子少怎样才能使它们变成一样多呢?老师再给每个幼儿1顶纸剪的帽子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伙伴来说是个很开心的课程,由于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伙伴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

11、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娴熟掌控、敏捷运用却不是那么简单。 第4篇幼儿大班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猫和包及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援助。 活动目标 1、能在图标的援助下地朗诵绕口令。 2、练习发准易混淆的字音:宝、包、猫、叼。 3、喜爱说绕口令,体验说绕口令的乐趣。 4、情愿沟通,清晰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风光前大胆讲解并描述。 活动预备 1、依据绕口令内容制作图标:小宝、小猫、包各四个。 2、图片一I:小宝、小猫、

12、包 3、图片二:每一张都画有小宝、包、猫四张。 活动过程 1、图片激趣。 出示图片一:小宝、小猫、包。 提问:这是什么?它们之间究竟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2、观赏绕口令猫和包 1老师示范朗诵绕口令12遍。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依据幼儿的回答图标根据绕口绕口令的格式摆放出来。 3幼儿看着图标初步朗诵绕口令23遍 提问:你在绕口令时有什么感觉?你发觉这个绕口令中有哪简单混淆的字? 老师小结:原来这首绕口令的宝、包、猫叼字读音相近,简单混淆,念起来较呦口,念快时简单念错,我们念的时候要留意。 3、练习读准相近音 1老师读但不出声,让幼儿看老师的口型猜猜老师在读什么字,然后大声念出来并进行练习。

13、 2游戏:击鼓传图片 4、借助图标学习绕口令。 1老师渐渐减削图标的方法,援助幼儿记忆绕口令内容。 2不运用图标练习朗诵。 3看幼儿用书,练习朗诵。 5、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绕口令竞赛。 1加入节奏练习;引导幼儿一边拍手一边朗诵绕口令,援助幼儿掌控绕口令的节奏。 2尝试加快速度朗诵绕口令并进行竞赛 3“绕口令”;鼓舞幼儿朗诵自己掌控的绕口令,增加幼儿对绕口令的爱好。 注:此教案参考指导用书 教学反思: 绕口令最大的特点就是拗口,在学习绕口令猫和包,儿歌中的“宝、猫、包、叼”这几个字的发音很简单混淆,难以掌控。活动的开始,老师通过图片引入,激发幼儿学习的爱好,接着示范朗读练习混淆字的发音依据图表学习

14、绕口令通过形式多样竞赛。整个活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掌控得也不错。 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年龄幼儿,活动的选材新奇,来源于生活,以图结合汉字的形式,让幼儿很快理解了什么是绕口令,也了解了绕口令的意义,让其了解绕口令的特点,感知绕口令的节奏和韵律。看着图普就能很顺口的读出来。幼儿对这样的活动很感爱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用这样的形式来开展活动。 第5篇幼儿大班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螃蟹的舞蹈及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援助。 活动目标: 1、能依据音乐

15、的改变,大胆创编不同的、夸张的螃蟹动作; 2、愿意参加游戏活动,体验螃蟹跳舞、吹泡泡、饶痒痒等游戏情节所带来的欢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与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情愿参与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预备: 1、活动前观看有关螃蟹的录象或图片; 2、与音乐改变相符的螃蟹动态图示一份(跳舞、吹泡泡、饶痒痒); 3、螃蟹音乐; 4、螃蟹头饰(每人一份)。 活动进行: 一、引题: 1、说说螃蟹的事; 2、幼儿扮演小螃蟹自由玩耍。 二、播放螃蟹的音乐: 1、幼儿完整观赏乐曲; 引导争论:音乐有改变吗?怎么变? 欢快的地方(快的地方),螃蟹在干什么? 精美的地方(慢的地方

16、),螃蟹在干什么? 2、再完整观赏,老师情节讲解并描述,援助幼儿整理出整首乐曲改变的规律,并同时贴出相应的螃蟹动态图示。 三、螃蟹的舞蹈: 1、引导分段创编螃蟹动作,鼓舞大胆想象、夸张动作; 2、幼儿随乐完整动作; 3、加入“鲨鱼”角色进行动作。 引导幼儿依据音乐改变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螃蟹对于幼儿来说并不生疏,他们吃过螃蟹,捉过螃蟹。小伙伴对螃蟹也充斥了深厚的.爱好。这节美术活动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使幼儿能很快的掌控螃蟹的主要特征。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引用猜谜的形式让幼儿猜猜,激起幼儿的爱好。第二环节让幼儿看一看范画,说一说常见的螃蟹,幼儿运用已有阅历讲解并描述对螃蟹的认识,为观赏

17、下面形形色色的螃蟹打好基础。这样让幼儿进一步地了解螃蟹的特征,也为下面的画螃蟹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于不常见的海底螃蟹,孩子们缺乏观测,需要老师实时引导,给他们观测的目的,指导他们观测的正确方法,从而精确的迁移到观测其他事物中去。 在观赏这一环节中,我假如能实时确定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有关螃蟹的知识阅历,那效果就更好了。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没有让孩子用动作回答大螃蟹走路的姿态,也没有出示大螃蟹实物,让幼儿观测横着爬是什么样的?和幼儿一起学一学大螃蟹走路,幼儿参加的积极性就特别高。这个环节没有是比较有缺憾的。 从幼儿的作品来看,大部分幼儿能很好的掌控大螃蟹的形(奇、新、怪),有些幼儿绘画的大螃蟹还有

18、了情节。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幼儿的作品上动态的螃蟹许多(孩子站的方位不同,所以画的螃蟹动态也不同), 本活动在环节处理上还是不够,比如身体的和脚的连接。在老师示范画时,没有明确提出大钳子要画大一点,以致于有些幼儿绘画时会将大钳子画得很小,导致比例有些失调。在涂色方面我没有加强指导,由于幼儿已有阅历,幼儿颜色涂得比较匀称。从幼儿的作品来看,孩子们都发挥了自己的创作技能,整幅画面效果不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6篇幼儿大班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古怪的脸教学反思,盼望对大

19、家有所援助。 美术活动古怪的脸是通过泥工活动,塑造稀奇怪的脸,从而大胆地表达出幼儿内心的情感体验。我原来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通过观测、比较,了解不同表情大笑、微笑、生气、难过等时五官的特点,并大胆在同伴面前表述; 2.学习将橡皮泥搓条、挤压、捏制塑形等方法,制造性地制作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头发、牙齿等。在导入环节,我先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说说不同心情时的面部表情,并鼓舞幼儿大胆在同伴面前展示。然后出示各种丰富的表情图片,引导幼儿表述图片分别代表的心情、心情。导入环节幼儿的心情一下子被调动了,也基本达到了第一个目标。在幼儿活动操作中,我发觉许多幼儿为了“省力”,都选择了帮助工具,径直

20、在已经塑造好的脸上画五官。我发觉这个现象后多次提示,但幼儿已经懒得再改回来了,导致许多幼儿塑造出来的表情还不够丰富,有些局限。另一部分幼儿虽然用橡皮泥制作出眼睛、嘴巴等,但也是表情不够丰富,制造性还不够强。 之后我也对本次活动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导入环节我设计的还是比较好,幼儿的心情高,对各种表情也有肯定的了解,再通过观测、分析图片,得到了知识的巩固。但是之后的环节我是让幼儿径直操作了,我的初衷是让幼儿能自由发挥,不要受老师示范的影响和限制。但是出来的效果不是很好,反而显得单一。在环节中应调整为导入后老师进行示范讲解,老师示范操作脸部上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头发、牙齿等,从而突显面部表情的特

21、征。 我之所以这样调整,我觉得老师的示范还是很重要的,在提倡幼儿自由发挥的同时,老师适当、适时的引导、指导还是很重要的。 第7篇幼儿大班反思 吃饭进餐,无疑是幼儿生活中的大事。许多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以及入园后,最关怀的话题之一就是“吃”。不但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因此,经常会听到离园时家长问孩子:“今日吃什么?你吃饱了吗?”在幼儿园每学期所做的调查问卷中,关于“吃”的问题,也是家长们争论的重点。 同时,吃饭进餐也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教育与进展价值。如何让幼儿爱吃饭,吃好饭,是幼儿园保育和教育工作中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红黄蓝幼教集团管理与讨论的重点。 反思日常餐桌现象,孩子们涌现最多的问题

22、就是:不爱吃饭、吃饭慢、挑食、掉饭粒、餐具运用不当、卫生习惯不佳,等等。虽然老师们在努力营造宽松开心的进餐环境,比如,进餐时播放舒缓精美的音乐,但幼儿进餐始终处于被动管理中,老师会督促幼儿“快吃”、“吃完”,也会不断提示幼儿留意“规章”,导致幼儿体验不到品尝美食以及进餐本身的欢乐,也无法发自内心地遵守各种文明进餐的礼仪和规范。 为了充分发挥进餐环节独特的教育和进展价值,我们仔细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进展指南,从关注每个孩子出发,了解并尊敬每个孩子的问题和需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教育措施,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欢乐进餐、文明进餐。 不爱咀嚼的丁丁“老师,我家丁丁吃饭是我最头疼的事情,麻烦您了!”从我刚接手

23、这个新班的第一天,丁丁妈妈的这句话就一贯记在我的心里。每次喂丁丁吃饭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饭菜刚到他的嘴里,他就用舌头用劲地把饭菜顶出来,嘴里还说着:“不吃不吃,就是不吃。”时间久了,丁丁甚至由于吃饭问题不爱上幼儿园了。经过了解才知道,妈妈对丁丁照看得分外细致,家里只做很软的馒头和面条,水果也只吃香蕉泥和苹果泥。看来丁丁不是不爱吃饭,是由于他长期吃软烂的食物,咀嚼技能下降,嚼东西对他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知道了缘由,我们决断从“牙齿的故事”人手,先解决他不爱咀嚼的问题。我们邀请幼儿园的保健医带来了牙齿的模型,给孩子们声情并茂地讲了用牙齿嚼东西的重要性。孩子们一个个睁着新奇的大眼睛,看得特别仔细

24、。丁丁还主动问:“老师,要是牙齿不能嚼东西会怎么样啊?”保健老师说:“牙齿会生病呀!它会不兴奋,不情愿和小伙伴做伙伴了。你看看,大老虎最厉害吧,它的牙齿就常常用,丁丁也要像大老虎一样吃饭啊。”听了这些,丁丁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接下来我们采用小步递进的方法,渐渐调整食物的种类。丁丁能喝汤,我们就先从汤人手,给他盛的汤稠一些,过段日子再往汤里加米饭,然后渐渐过渡到吃正常的主食。同时,请家长相应地转变烹饪方法,增加饭菜的硬度,水果不再做成泥状,可以先切成小小的丁,然后再大点。家园全都,孩子自然就适应得更快,来园时和进餐时的心情也慢慢变得更加自然。 当然,每个孩子的适应都需要一个过程,每当丁丁看到食物

25、的种类发生改变时,都会表现出不情愿接受的心情。这时,老师就会对他说:“丁丁最棒了,我们的牙齿就像大老虎,啊呜一口就吃掉。”经过两个月的共同努力,丁丁进餐的心情和对食物的爱好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不仅能够和其他小伙伴一样高兴奋兴地吃饭,有时还会说:“老师,我还要吃!”丁丁妈妈也告知我们,孩子回家后也是自己吃饭,还要肉吃呢,以前这都是不敢想的事情。听到孩子在家里的进步,看到孩子红扑扑的小脸蛋儿和他吃饭时欢乐的样子,我们由衷地感到欣慰。 把青菜留给小兔子的每天平常特别爱吃青菜的每天今日却不吃了,还说:“青菜是小兔子最爱吃的,我不要吃。”边说边用勺子把青菜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还说要把切好的青菜送给小兔子吃

26、。老师走过去,轻声对他说:“小兔子有青菜吃,这些菜是厨房老师给你做的,你吃吧。”听了老师的话,每天不但没有兴奋起来,反倒急得哭了,边哭边说:“不行、不行,小兔子不够吃了,就要留给小兔子,谁也不能吃,呜呜”看了每天的反应,老师也糊涂了,这是什么缘由呢?虽然不明白缘由,但老师没牵强他继续吃完,而是决断先和家长沟通一下。 原来,周末时妈妈带他去了农家院,每天喂小兔子吃青菜,可是喂到一半,青菜没有了。当时,为了赶时间,家长和农家院的主人就告知每天,青菜吃完了,没有了。没想到,每天可仔细了,他惦记着小兔子,回家后无论如何也不吃青菜了,就连家里其他人也不许吃青菜,说要留给小兔子。妈妈为此很苦恼,不知道该怎

27、么办。 听了妈妈的话我们释然了,也不禁为每天的爱心而感动。但是,怎样做才能既爱护孩子的爱心,又能让他高兴奋兴地吃青菜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请小兔子来帮忙了。结合3岁幼儿常把假象当真实的年龄特点,我和老师们细心排练了“小兔子送青菜”的手偶剧。主要情节就是:小兔子吃了每天送来的青菜,长得又肥又壮,身体可棒了。为了感谢每天,它也为每天和小伙伴们送来了一大筐青菜,盼望大家都能像它一样长得又快又好。故事结束后,我们带着小伙伴一起把青菜送到了厨房,每天激昂地对厨房的叔叔说:“叔叔,您要把青菜炒得香香的,我今日要吃好多。”通过这个故事,每天又开始爱吃青菜了,而且每次看到青菜都特别兴奋,边吃边说:“小兔子

28、爱吃,我也爱吃!”看到他红扑扑的小脸儿,妈妈也露出了满足的微笑。 第8篇幼儿大班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连贯、精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好妈妈,唱准最末一句的节奏。 2、回忆生活阅历,创编帮妈妈做事情的歌词。借助老师的动作提示,理解和记忆歌词,尝试进行简约的歌表演。 活动预备: 1、幼儿围坐成半圆。 2、幼儿用书:好妈妈。 3、音乐磁带、录音机、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老师范唱歌曲好妈妈前半段。 1、老师:每个小伙伴都有一个好妈妈,她们每天都在辛苦地工作,你们觉得妈妈工作累吗?从哪里感觉到妈妈工作累?。 2、老师反馈幼儿的回答内容,并跟随精美的音乐伴奏演唱歌词前半段,提示幼儿留意听。

29、 老师:你们的妈妈是不是像老师歌里唱得那样辛苦? (二)幼儿听老师范唱歌曲好妈妈后半段,并尝试与老师接唱。 1、老师出示幼儿用书好妈妈画面,引导幼儿看图并迁移生活阅历来创编歌词。 老师:妈妈下班回家后很累,你会帮妈妈做些什么事?来;自、屈;老师;教、案;怎样让妈妈快乐? 2、幼儿听老师用较慢的速度唱歌曲后半段(用上幼儿创编的词)。 (三)老师引导幼儿依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1、老师:现在老师要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请小伙伴一边听老师唱歌、一边试着依据歌词内容做动作。 (四)在老师动作的默示下,幼儿学唱歌曲好妈妈。 (五)老师引导幼儿仿编歌词,进行表演。 1、老师:妈妈的工作很辛苦,我们要关怀她。我们可以怎么关怀她呢? 教学反思: 好妈妈这是一首幼儿较熟识的曲子,有部分幼儿已经会唱这首歌了,于是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巩固歌词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用身体动作来进行创编表演,从而体验歌曲表演带来的乐趣,激发孩子爱妈妈的情感。在演唱歌曲时,由于部分幼儿已会唱歌曲,所以这一环节中主要引导幼儿用连贯的声音有感情的进行演唱。我采纳钢琴伴奏,示范演唱和引导幼儿争论妈妈工作的辛苦等,让幼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