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优质课)_第1页
教学设计: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优质课)_第2页
教学设计: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优质课)_第3页
教学设计: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优质课)_第4页
教学设计: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优质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15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课题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第1课时)课时2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和观看演示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说出呼吸作用的过程。2通过阅读课本和观看图片,会概述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3通过实例分析,能运用呼吸作用指导人类生活。设置的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材分析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第二节内容。学生通过上一节学习光合作用的知识,揭示光合作用的本质,为本节课学习呼吸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理解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作用埋下伏笔。学情分析对于呼吸现象,

2、学生是很熟悉的,但他们并不了解呼吸的本质是细胞的呼吸作用,也不清楚植物有没有呼吸。所以本节课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三个实验来证明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从而分析呼吸作用的实质,说出呼吸作用的原料、场所、条件、产物、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变。七年级学生馊味比较活跃,有较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问题的兴趣。评价任务的设计:通过阅读课本127-128页第一自然段和观看演示实验1,在教师引导下,能说出种子萌发释放出了热量。通过阅读课本128页和观看演示实验2在教师引导下,能说出种子萌发产生了二氧化碳。通过阅读课本128-129页第一自然段和观看演示实验3,在教师引导下,能说出种子萌发消耗了氧气。通过预习课本129页,能描

3、述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表达式。通过教师的实例分析和学生举例,认识呼吸作用指导人类生活。设计意图:评价任务1、2、3检测目标1的完成情况。评价任务4检测目标2的完成情况。评价任务5检测目标3的完成情况。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评价标准教师活动目标达成情况反思与评价1通过阅读课本和观看演示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说出呼吸作用的过程。2通过阅读课本和观看图片,会概述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3通过实例分析,能运用呼吸作用指导人类生活。学生代表播报新闻一则:2022年1月3日下午时许,安徽省村民余某前往自家储藏过冬红薯的地窖取红薯。5时许,余某的妻子见丈夫迟迟不归,就到地窖寻找,发现丈夫倒在地窖里。她下地窖救丈

4、夫,也迅速倒下。随后,余某的母亲也在下地窖救人时昏倒在内。余某的舅舅发现后,因救人心切,未采取防护措施就下到地窖内,也晕倒了。当天深夜,这4位村民因昏迷时间过长全部死亡。余某家发生事故后,仅留下7询老父亲和4岁的女儿。二、呼吸作用的过程1学生预习课本78-79页第一自然段学生代表上台和老师一起演示实验1,在教师的引导下先准确读出室温,再读出萌发种子中的温度和煮熟种子中的温度。学生代表:实验现象是:甲瓶种子萌发,瓶内温度升高;乙瓶煮熟的种子不萌发,瓶内温度不升高。组内的同学进行激烈探讨交流,学生代表:实验结论是萌发的种子释放出了热量。思考学生代表: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中的能量。2学生预习课本

5、78页演示实验2。学生代表在教师的引导下,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吹气,演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用注射器抽取萌发种子中气体注入到甲试管中(里面是澄清的石灰水);用注射器抽取煮熟种子中的气体注入到乙试管中(里面是澄清的石灰水)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是:甲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瓶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学生代表总结实验结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学生预习课本128-129页第一自然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把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入萌发的种子瓶内和煮熟的种子瓶内,观察:实验现象:甲瓶中的卫生香熄灭,乙瓶中的卫生香继续燃烧。实验结论:萌发的种子吸收了空气中的氧气。学

6、生预习课本129页,在教师引导下齐读呼吸作用的概念。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代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三、学生课下完成探究实验。思考学生代表: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的条件是:活细胞中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呼吸作用的物质转变是:有机物无机物呼吸作用的能量转变是:化学能其它能量四、思考学生代表1:种地时松土是为了要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从而能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学生代表2:低温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学生代表3:减少水分,抑制呼吸作用。学生代表4:降低氧的浓度。抑制呼吸作用。学生代表5:促进植物根部的呼吸。学生代表:花盆底部有个洞学

7、生代表:生活中萝卜会空心学生代表:堆放久的种子会发热五、小组交流学生代表:(1)地窖中的红薯进行呼吸作用,吸收了氧气,造成了地窖中缺氧,使人窒息而死。学生代表:(2)把点燃的蜡烛放入地窖中,如果蜡烛熄灭,一定要先通风再进入地窖。六、学生回顾1以新闻播报形式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2能准确说出演示实验1的现象和结论。3理解能量的演示实验2的现象和结论。5能准确说出演示实验3的现象和结论。能描述呼吸作用的概念,说出呼吸作用的表达式。7能说出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会举例。一、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播报新闻,并提出两个问题:(1)这件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避免类似的

8、事件发生从而引出本节课: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二、呼吸作用的过程1请同学们预习课本78-79页第一自然段演示实验1(时间2分钟)。老师提前一天准备了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保温杯中。请学生代表帮老师演示一下实验1,并要求学生准确读出萌发种子中的温度和煮熟种子中的温度。(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提前一天就已经装入了保温杯中)通过演示实验1,你看到的实验现象是:甲瓶种子萌发,瓶内温度_;乙瓶煮熟的种子不萌发,瓶内温度_请每小组6位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实验结论是:萌发的种子_。同学们:萌发种子中的热量来自哪呢科学实验证明:萌发种子中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种子的萌发,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我

9、们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那么,萌发种子中的能量来自哪里呢?提示:光合作用的产物老师:还可以用这个式子来表示:种子萌发时,有机物能量2“萌发种子中的有机物最终转变成了什么物质呢”请同学们预习课本78页演示实验2。(时间1分钟)在做演示实验前,引导学生演示二氧化碳的特性。对演示实验2进行了改进,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指导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抽取萌发种子和煮熟种子中的气体分别注入到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甲瓶中澄清的石灰水_,乙瓶中澄清的石灰水_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放出了_气体。3“有机物在转变的过程中还需要哪些物质的参与呢”从而引出演示实验

10、3。请同学们预习课本128-129页第一自然段。告诉同学们,氧气具有助燃的特性。引导学生做演示实验3,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甲瓶中的卫生香_,乙瓶中的卫生香_。再由实验现象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萌发的种子吸收了空气中的_。总结以上3个实验,从而引出呼吸作用的概念,让学生再次预习课本129页,齐读概念并引导学生根据概念,分析得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_,释放_。三、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从而列出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教师:同学们呼吸作用产物里有水,那么这个实验我们应该如何探究呢做为课下的一个作业。请同学们根据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小组探讨交流:呼吸作用的场所是_

11、呼吸作用的原料是_呼吸作用的条件是_呼吸作用的产物是_呼吸作用的物质转变是_呼吸作用的能量转变是_四、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展示5幅生活中有关呼吸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第1幅:种地时为什么要常松土?第2幅:水果为什么要放在冰箱中保存?第3幅:粮食储存为什么要先晒干?第4幅:为什么要用保鲜膜保存水果?第5幅:大雨后农田为什么要及时排涝?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有关呼吸作用的例子。五、引导小组合作交流课前的新闻一则:(1)这件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避免类似的事件发生?六、总结课堂小结七、出示板书设计(如下):八、展示课堂检测(如下,在作业一栏):作业

12、/拓展课堂检测:1实验1)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目的是产生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物2(实验2)在黑暗中放置较长时间后,发现广口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得_,表明植物_作用释放的_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反应。3(实验3)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践踏草坪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缺少肥料,影响光合作用B缺少氧气,影响呼吸作用C缺少二氧化碳,影响光合作用D缺少水分,影响呼吸作用4(实质)存放久了的萝卜会出现空心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蒸腾作用散失了大量的水分B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水分C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D光合作用释放了大量的氧气5(在生活中的应用)人类下列活动中,有利于增强植物呼吸作用的是()A

13、收获的粮食晒干后储藏B农业生产中及时耕松土壤C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D向储藏水果的仓库中充加二氧化碳设计说明:1理念:基于课程标准,追求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以评价驱动教学,有效落实国家课程,实现有效教学。2内涵:1既定教学目标、课中学习目标及评估目标三者内容上的同一性2教学目标、学习方法、评估工具三者本质上的同一性3基本程序与原则:以“教学效益”为纬线,“教师的教学哲学、智慧与能力”为经线,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处理好三个程序:制定学习目标(回答:什么最值得学习)设计课堂评价(回答:如何证明实现了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回答:怎样安排教学活动帮助达标)。4构成:包括四部分:(1)学习目标的设置

14、(2)评价任务的设计(3)教学设计(4)作业/拓展设计。5操作方法:首先,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依据制定目标的三个依据:课标在哪里回答:学生需要学什么文本在哪里回答:学什么最有价值学生在哪里回答:学生学习的起点是什么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制定出准确、清晰、可测量的学习目标。其次,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明确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第三,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上述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这样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也体现了教学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第四,实施规划好的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最关键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自始至终把目标当作一节课的灵魂,教学的关键行为都应指向目标的达成;二是把教的过程当作评的过程,不断了解学生学到了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