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 教学大纲_第1页
植物生物学 教学大纲_第2页
植物生物学 教学大纲_第3页
植物生物学 教学大纲_第4页
植物生物学 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植物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 植物生物学课程编号: 02110780课程总学时: 40(讲课)+8(讨论)课程学分: 3课程分类: 必修开课学期: 春学期开课单位: 生物学院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试验班、资环学院各专业所需先修课: 中学生物课程课程负责人: 邵小明,刘朝辉 二、课程内容简介 植物生物学是面向生物学院、生命科学试验班和资源与环境学院等多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类群、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有机地阐述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分布、遗传和进化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等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包含了课堂讲授、实验和实习

2、三个模块,涵盖了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发育和生理功能、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植物多样性、植物与环境五部分。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实验和野外工作技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以达到培养高质量、研究型的现代化人才的目的。三、教学纲要绪 论主要内容:植物界的划分;植物与人类生活;植物体和植物的生活;植物科学;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教学要求:认识课程,了解本课程发展历程,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难点:(无)授课时数:1学时第一章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 细胞(质)膜和细胞壁第二节 细胞质和细胞器第三节

3、细胞核第四节 后含物第五节 胞间连丝主要内容:质膜、细胞壁、各种细胞器、细胞核、胞间连丝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后含物的种类与特征。教学要求: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对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较全面的认识。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特有结构,包括细胞壁、质体、液泡和胞间连丝的结构与功能。教学难点:植物细胞超微结构 授课时数:4学时第二章 细胞代谢第一节 细胞与能量第二节 细胞呼吸第三节 细胞内外物质的转移主要内容:结合细胞结构,简介细胞中能量来源、细胞呼吸的过程和途径、细胞内外物质运输和各代谢途径的相互关系。教学要求:了解细胞代谢。教学重点:细胞内外物质运输和各代谢途径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细胞结构与代谢间的

4、关系 授课时数:1学时第三章 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第一节 细胞分裂第二节 细胞分化第三节 细胞死亡主要内容: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死亡。教学要求:掌握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细胞编程性死亡的概念、特征和过程,对细胞分裂、分化与死亡三个同等重要事件的特征、过程和意义有深入的认识。教学重点:细胞周期、细胞分化。教学难点: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 授课时数:1学时第四章 植物组织第一节 分生组织第二节 薄壁组织第三节 机械组织第四节 保护组织第五节 输导组织第六节 分泌组织第七节 组织的发生与演化主要内容:植物组织的类型、结构特点与功能;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教学要求:掌握植物各组织的特征及

5、其相应功能,了解组织的发生与演化。教学重点:各种植物组织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关系。教学难点:输导组织的类型与发育。授课时数:2学时第五章 根的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第一节 根的形态与功能第二节 根的发育与结构第三节 根与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主要内容:根的形态与功能;根尖的结构及生长动态;根的初生结构;根的分支;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的形成;根的三生生长和三生结构的形成;根与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教学要求:了解根的形态多样性;掌握不同发育时期根的结构特征,各种结构的形成过程、细胞组织特点与功能;理解根系的形态建成过程及其相应功能教学重点:根尖的结构与生长动态;根的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6、;侧根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根系建成过程。授课时数:3学时第六章 叶的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第一节 叶的形态与功能第二节 叶的发生和结构叶与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关系叶对不同生态条件的适应叶的衰老与脱落主要内容:叶的发育;叶的解剖结构与功能;C4植物、CAM植物、旱生植物与水生植物叶的结构特点;阳地植物与阴地植物叶的特征;叶的衰老与脱落。教学要求:了解叶的形态特征,掌握叶的发育、结构特征;能分析叶的形态结构特征与环境的适应关系;了解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与叶的关系。教学重点: 叶的形态结构特征和功能及其与环境间的适应关系。教学难点:不同环境中的叶结构与环境的适应关系。授课时数:3学时第七章 茎的发育、

7、结构与生理功能第一节 茎的形态与功能第二节 茎的发育与结构第三节 茎与水分和溶质运输的关系主要内容:茎的形态与功能;芽的类型及其与生长和环境的关系;枝条及分枝方式;茎尖的结构及生长动态;茎初生结构、茎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形成;茎加粗生长方式的多样性;茎与水分和溶质的运输教学要求:了解茎形态、芽的多样性;掌握不同发育时期茎的结构特征,各种结构的形成过程、细胞组织特点与功能,理解茎的形态建成过程;了解茎在水分和溶质运输中的作用。教学重点:茎尖的结构与生长动态;茎的初生结构特征;茎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特征;茎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教学难点:茎的建成过程。授课时数:3学时第八章 植物的生殖第一节 植物繁殖

8、的类型第二节 花的形态第三节 花的发生、演化与环境的关系第四节 雄蕊的发育及花粉粒的形成第五节 雌蕊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第六节 开花、传粉与受精第七节 种子的发育与结构第八节 果实的发育与基本类型第九节 被子植物生活周期主要内容:植物繁殖的类型;花的基本形态、发生、演化与环境的关系;雄蕊的发育及花粉粒的形成过程;雌蕊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过程;开花、传粉与双受精过程;种子及果实的发育、结构与基本类型;被子植物生活周期。教学要求:了解花的多样性及成花与环境的关系;掌握花的基本结构;掌握雌雄生殖器官及其配子体的发生发育过程;理解双受精的意义;掌握种子、果实的发育与结构,全面了解植物生殖。教学重点:雌雄配

9、子体的发育与结构、双受精过程、胚的发育过程教学难点:生殖过程中孢子体与配子体之间的关系。授课时数:4学时讨论: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各器官生长发育间的联系及其与环境的适应性(4学时)第九章 原核生物第一节 蓝藻第二节 原绿藻第三节 细菌第四节 古细菌主要内容:蓝藻、原绿藻、细菌、古细菌的基本特征、多样性以及在自然界的作用。教学要求:掌握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原核生物间的差异及其相互联系。教学重点:蓝藻的结构特点和繁殖方式;原绿藻的分类地位。教学难点:原核生物的演化地位。授课时数:1学时第十章 真核藻类第一节 重要真核藻类简介第二节 真核藻类的生态学作用及经济意义主要内容:藻类植物的划分;绿

10、藻门、轮藻门、硅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特征,代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史;真核藻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价值。教学要求:藻类植物的分类原则,掌握绿藻、轮藻、硅藻、红藻和褐藻等各门及其代表植物的特征和生活史,能辨别不同门类的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多样性和在自然界的分布与作用。教学重点:真核藻类各门特征、代表植物特征及其生活史。教学难点:生活史的类型、核相交替、世代交替。授课时数:2学时第十一章 高等植物的多样性第一节 苔藓植物门第二节 蕨类植物门第三节 种子植物第四节 高等植物的生态学作用及经济意义。主要内容 高等植物类群,各门及其代表植物的特征和生活史。教学要求 了解高等植物的类群;掌握苔藓植物、

11、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各门特征及其代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史,能区分不同门的高等植物,了解高等植物多样性和在自然界的分布与作用。教学重点 各门植物的基本特征、代表植物及其生活史。教学难点 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的生活史。授课时间 3学时第十二章 被子植物类群简介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被子植物类群简介主要内容 植物分类等级、植物命名法、分类学研究过程;原始双子叶植物、真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等主要科的特点及代表植物。教学要求 掌握植物命名法,清楚植物分类的过程;介绍约20科的特征及代表植物,注意各科间的演化关系。教学重点 植物命名法、被子植物主要科及代表植物的特征。教学难点 对分类学形态术语和

12、演化特征的理解。授课时间 5学时第十三章 生命起源与植物多样性的演化历程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与原核生物的产生第二节 真核藻类的起源与演化第三节 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发生与演化第四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第五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第六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第七节 植物进化的规律主要内容 生命的起源、各类群植物的起源与演化、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植物进化规律。教学要求 掌握各类植物起源与演化过程,了解植物进化的规律。教学重点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教学难点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授课时间 2学时第十四章 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持第一节 物种的概念第二节 植物的变异第三节 植物变异与自然选择第四节

13、 隔离与物种多样性的维持第五节植物多样性维持的群落学基础主要内容 分类学种和生物学种的概念;变异的概念、来源以及居群中的变异;植物变异与自然选择的关系;隔离的概念及地理和生物隔离;中度干扰学说、资源比例学说和历史及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教学要求 掌握植物物种多样性产生的一般过程,能够进行综合分析与论述。掌握多样性维持的基本理论。教学重点 植物变异;多样性维持的理论。教学难点 植物变异的来源。授课时间 2学时第十五章 植物的生长与环境第一节 环境的概念及其与植物的相互作用第二节 植物与几种非生物因子的关系第三节 植物与生物因子的关系主要内容 环境的划分、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植物与光、温、水及土壤

14、的关系;种内、种间关系,植物与动物和微生物间的关系。教学要求 了解环境的划分、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教学重点 植物与非生物因子的关系。教学难点 种内、种间关系。授课时间 1学时第十六章 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第一节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第三节 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植物的关系主要内容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植物演替、植物分布的地带性;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类型、水生生态系统的中植物群落、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植物与生态系统稳定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自控理论。教学要求 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掌握群落的基本特征及其演替;了解世界植被类型

15、;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稳定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植物群落演替与环境变化的关系;世界陆地植被类型。教学难点 植物群落演替。授课时间 2学时讨论: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植物与环境的关系(4学时)成绩评价系统期末考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40% (包括出勤、课程论文、作业)、讨论10%四、使用教材与参考书教材:植物生物学,杨世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2版.主要参考书:1. 白书农. 2003. 植物发育生物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陈家宽, 杨继. 1994. 植物进化生物学.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3. 陈之端, 冯旻. 1998. 植物系统学进展. 北京:科学出版社4. 崔克明. 2007

16、 植物发育生物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 胡鸿钧,魏印心. 2006 .中国淡水藻类. 北京:科学出版社6. 胡适宜. 2005 被子植物生殖生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7. 胡适宜, 朱微主编. 2000,被子植物有性生殖图谱.北京:科学出版社8、贺士元等编. 1984.北京植物志(第二版). 北京:北京出版社9. 贺士元等编.1992.北京植物检索表(第二版). 北京:北京出版社10.姜汉侨,段昌群, 杨树华等.2005. 植物生态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1.李博.2000.生态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2.陆树刚.2007.蕨类植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

17、3.马炜梁.2009.植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4.宋永昌.2002.植被生态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5.王荷生.1992.植物区系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6.吴鹏程.1998.苔藓植物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17.吴庆余.2006.基础生命科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8.武维华.2003.植物生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杨继主编.2007.植物生物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杨继.2007.植物生物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1.杨福愉主编.2005.生物膜. 北京:科学出版社.22.翟中和主编.2008.细胞生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3.

18、周云龙等.2004.植物生物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4.庄树宏,张敏编.2001.生物多样性调查与实习.山东: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5.种子植物分类学(第二版) 汪劲武,2009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6.植物生物学(第二版) 周云龙主编,2004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7.植物生物学(第二版) 杨继主编, 2007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8.细胞生物学(第三版) 翟中和等,2007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9.植物生理学(第二版) 王忠,2010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30.植物生理学(第二版) 武维华主编,2008北京,科学出版社,31.植物发育的分子机理 .许智宏,刘春明. 199

19、8. 北京,科学出版社32.植物界的发展和演化 李星学,周志炎,郭双兴. 1981 北京,科学出版社33.植物系统学进展陈之端 冯旻 1998 北京,科学出版社34. Andrew Lack,David Evans植物生物学(第一版)(杨世杰, 汪矛, 邵小明,李连芳等译).2005. 北京: 科学出版社35. Moore R. et al. 1995. Botany Dubugue. IA. Wm.C. Brown Communications Inc36.Raven P.H. et al, 2005. Biology of plants (seventh edition). New Yor

20、k: Worth Publishers Inc.执笔人:邵小明、刘朝辉审定人:王丽、黄淑莉 2011年3月20日制定植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植物生物学实验课程编号:02110790课程总学时:48 课程学分: 1.5课程分类: 必修 开课学期: 春学期 开课单位: 生物学院植物科学系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试验班、资环学院各专业所需先修课:中学生物课程课程负责人:邵小明 刘朝辉二、课程内容简介植物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试验班、资环学院等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植物生物学课程的配套课程。本课程从植物细胞、组织、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多

21、方面,学习其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并通过对各类植物的观察,学习鉴别植物类群及其被子植物的基本方法,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手段和技能。本课程不仅使学生能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而且还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的重要部分,以期培养具有实验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创新性人才。三、各部分教学纲要实验一、植物细胞的结构与代谢产物(4学时)实验目的:了解光镜和电镜下的植物细胞结构;鉴定普遍存在的代谢产物;熟悉临时制片的一些方法。学习活、死细胞的鉴定方法。内容提要: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几种临时制片的方法;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植物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后含物的形态结构和存在部位观察;观察细

22、胞质运动,鉴定活、死细胞。实验类型:验证实验实验室是否开放:否实验二、 根的发育与结构和根的吸收与分泌(附种子与幼苗及机械组织)(4学时)实验目的:掌握根尖的分区;根的初生生长(顶端生长、伸长生长)动态及所形成的初生结构;侧根的起源和形成;根的形成层的形成过程及根的次生结构特点;根的吸收与分泌。掌握种子与幼苗类型,掌握机械组织分类与特征。内容提要:观察根尖各区细胞特点;观察单、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观察双子叶植物根的形成层形成过程和次生结构;了解根的吸收与分泌特点,识别种子与幼苗类型,识别机械组织。实验类型:验证与综合实验实验室是否开放:否实验三、 不同生态类型叶的结构和气孔的运动(附保护组

23、织(表皮)、分泌组织、机械组织观察)( 4学时)实验目的:了解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不同生态类型叶片的结构特征;气孔的分布和运动的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表皮、机械组织、分泌组织特征。 内容提要:观察叶的基本形态及结构特征;不同生态类型下叶的形态、结构特征的变化;调查气孔分布特点,测量气孔大小;识别表皮、机械组织、分泌组织。实验类型:验证与综合实验实验室是否开放:否实验四、茎的发育与结构和物质的运输(附输导组织、次生保护组织,侧生分生组织观察)( 4学时)实验目的:认识茎基本形态,掌握茎尖的结构;茎的发育与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了解茎中水分运输速率测定方法及运输部位。掌握输导组织、次生保护组织,侧

24、生分生组织特征。内容提要:观察茎的基本形态特征、茎尖结构;单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茎的三切面特点;观察、测定茎运输水分的速度及途径,识别输导组织、次生保护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实验类型:验证与综合实验实验室是否开放:否实验五、花、种子及果实的发育与结构和花粉与种子活力的测定(4学时)实验目的:了解花药不同发育时期的结构及花粉粒的形成过程;掌握子房和胚珠的结构,了解胚囊的发育过程。了解被子植物双受精的过程;掌握被子植物胚和胚乳不同发育时期的结构特征;了解子房的发育和果实的形成过程;掌握种子生活力的测定方法。内容提要:观察花药、花粉粒的结构;观察子房、胚珠、胚囊的结构;观察

25、不同发育时期单双子叶植物的胚、胚乳;各种类型果实识别;测定种子活力。实验类型:验证与综合实验实验室是否开放:否实验六、 综合自主设计实验(4学时)实验目的: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解决能力,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内容提要:实验设计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室提供实验条件。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室是否开放:是实验七、藻类植物多样性 (4学时)实验目的:通过对代表植物的观察,学习藻类植物识别的基本知识,掌握蓝藻门、裸藻门、绿藻门、轮藻门、硅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的主要特征,了解它们在植物界的演化和地位。掌握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理解各种生

26、殖方式及世代交替。能分析藻类(自采样本)与环境的关系。内容提要:观察藻类植物形态结构特征,识别常见淡水藻类,分析藻类(自采样本)与环境的关系。实验类型:验证与综合实验实验室是否开放:否实验八、 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多样性(4学时)实验目的:学习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鉴定的基本知识,掌握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和裸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分析其与环境关系;理解不同世代交替的特征及与进化的关系。内容提要:观察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分析校内苔藓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分布、生长状况与环境的关系。实验类型:验证与综合实验实验室是否开放:否实验九、木兰亚纲、金缕梅亚纲、石竹亚纲和五桠果亚纲的多样性(4学时

27、)实验目的:通过木兰亚纲、金缕梅亚纲、石竹亚纲和五桠果亚纲中重点科代表物种的观察,掌握木兰科、毛茛科、桑科、桦木科、石竹科、锦葵科、葫芦科、堇菜科、杨柳科和十字花科等的识别要点,了解它们原始或进化特征。领会该亚纲的系统地位;了解各亚纲植物的多样性。了解运用孢粉学资料的分类学分析方法。内容提要:解剖观察木兰科、毛茛科、桑科、桦木科、石竹科、锦葵科、葫芦科、堇菜科、杨柳科和十字花科等代表植物,掌握各科主要鉴别特征,查检索表鉴定植物,写出花程式。实验类型:验证与综合实验实验室是否开放:否实验十、蔷薇亚纲的多样性(4学时)实验目的:通过对蔷薇亚纲中重点科代表物种的观察,掌握蔷薇科、豆科、伞形科等的识别

28、要点。领会该亚纲的系统地位;了解该亚纲植物的多样性。了解植物表皮形态学资料的分类学分析方法。 内容提要:解剖观察蔷薇科、豆科、伞形科等代表植物,掌握各科主要鉴别特征,查检索表鉴定植物,写出花程式。实验类型:验证与综合实验实验室是否开放:否实验十一、菊亚纲的多样性及基本形态特征数据的统计学分析(4学时)实验目的:通过对菊亚纲中重点科代表物种的观察,掌握茄科、旋花科、唇形科、木犀科、玄参科和菊科等的识别要点。领会该亚纲的系统地位;了解该亚纲植物的多样性。掌握分类学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内容提要:解剖观察茄科、旋花科、唇形科、木犀科、玄参科和菊科等代表植物,掌握各科主要鉴别特征,查检索表

29、鉴定植物,写出花程式。实验类型:验证与综合实验实验室是否开放:否实验十二、泽泻亚纲、槟榔亚纲、鸭跖草亚纲、百合亚纲和姜亚纲的多样性(4学时)实验目的:通过对泽泻亚纲、槟榔亚纲、鸭跖草亚纲、百合亚纲和姜亚纲中重点科代表物种的观察,掌握泽泻科、天南星科、禾本科、莎草科、百合科、鸢尾科、兰科和姜科等的识别要点。领会该亚纲的系统地位;了解各亚纲植物的多样性。了解染色体计数的基本方法,并了解染色体资料在分类学分析上的应用。内容提要:解剖观泽泻科、天南星科、禾本科、莎草科、百合科、鸢尾科、兰科和姜科等代表植物,掌握各科主要鉴别特征,查检索表鉴定植物,写出花程式。实验类型:验证与综合实验实验室是否开放:否考

30、核方式:期末考试在总评成绩中占30%;实验报告、个人作业、动手操作能力等占60%;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出勤、实验室规定的遵守等占10%四 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1植物生物学实验教程汪茅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第一版2. 胡适宜, 朱微主编被子植物有性生殖图谱,2000年,科学出版社3. 杨继主编植物生物学实验, 2007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4.北京植物志贺士元等编,北京出版社,1984,第二版5.北京植物检索表贺士元等编,北京出版社,1992,第二版6.生物多样性调查与实习庄树宏、张敏编,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第一版7. Raven P.H. et al, 2005. Biolog

31、y of plants (seventh edition). New York: Worth Publishers Inc.执笔人:刘朝辉,孟雷审定人:邵小明 2011年3月18日修订植物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中英文对照)课程中文名称:植物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编号: 02140090 课程英文名称:Field Practice of Plant Biology课程总学时:64 课程学分:2开课学期:夏学期开课单位:生物学院植物科学系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命科学试验班、资源学院所需先修课:植物生物学课程负责人:邵小明二、课程内容简介植物生物学野外实习是面向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

32、科学试验班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的设计是为了满足学生复习、巩固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习如何开展科学研究的需求,以便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科学方法。本课程是学生能够参与的最为多样化的学习过程,课程设计中也特别注意将野外工作、思维、理论和方法融入课程中。与此同时,课程还特别强调对解决问题的科学方式:观察、思考、阅读、提出假设、试验、阐述。本课程共计15天,去2个地方,一为烟台海滨,主要活动包括海滨植物及其环境观察、海藻的采集、制作方法,相关专题研究;另一是东灵山山地植物实习,主要活动包括种子植物标本的采集、鉴定和制作,植物群落的调查,植被垂直分布观察、生物多样性分析和小组专题研究等。

33、课程成绩将由标本制作、野外植物识别考试、实习调查报告、小组论文等共同构成。Field Practice of Plant Biology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students of biological sciences, biological technology and biological Honor Program. This course can help students to review, consolidate and validate the basic theories that they have learned, and to gra

34、sp how to conduct scientific research in order to make them understand, master and use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much better than before. This course is one of the most diversified course in which student can be involved. In this course the ideas,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field research is added, m

35、eanwhile, the scientific method of problem solving: observation, thinking, reading, hypothesizing, experimen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s also emphasised. Students will spend 15 days in visiting two places: one is Yantai and the main activities are investigating the algae and their environments, col

36、lecting samples, making specimens and doing their own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other place is Donglingshan and the main activities are collecting, identifying, and making spermatophyte specimens, investigating plant communities, observing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analyzing biodiversities

37、, and conduction group researches, etc. The final achievement is composed by the scores which are given according to specimens, exam of plant recognition, field investigation reports and papers of each group.三、各部分教学纲要第一部分 实习前的准备工作1. 实习的分组:由各班根据情况组合,每班3组,每组8-10人,设组长和副组长各一人,各组设立2个小组,小组长由组长和副组长兼任。2. 实习

38、用具的准备:由实验员准备野外基本仪器设备;各组可以根据专题论文需要提出相应的仪器设备,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给予准备。3. 动员大会:由实习小组组织,全体实习教师和实习学生参加。邀请院领导作动员报告,并由实习指导教师介绍实习情况和注意事项。4. 实习专题论文指导报告:由指定指导教师执行。第二部分 实习内容实习一、海滨植物实习(5天)1. 实习讲座(0.5天)介绍烟台实习基地及其环境类型,讲授潮汐的原理。讲解藻类植物采集、制作的方法,介绍如何开展相关研究。2藻类标本的采集与制作(2天)岩岸、泥岸、沙岸、海河交界等地采集海藻植物标本,观察藻类植物特征,拍摄相关照片,制作藻类植物标本。按分类系统编制藻类名录。3. 藻类与环境关系调查(1天)岩岸、泥岸、沙岸、海河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