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模拟楚王失弓历史故事类思辩作文审题练习指导(附历史故事 类材料作文四则)2023作文备考真题【题目再现】(【湖北“荆荆襄宜”部分重点中学9月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吕氏春秋里记载了一则楚王失弓的故事,讲的是楚王去云梦泽打猎,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 弓丢了,侍从们要循原路寻找,楚王说,算了吧,不必去找了,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到不了别处 的。侍从们都很佩服楚王的豁达与胸怀。孔子听闻此事后说,这句话如果去掉“楚”字就好了,不 妨说“人失之,人得之。”老子听说了孔子的评论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再去掉“人”字 会更好。那样就是“失之,得之”,这样才符合天道。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
2、,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考场反馈主要问题】.脱离材料语境,泛谈“得与失”。(无视作文要求一一“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走“套作” “抄袭” “宿作”之路。).取材料中某一人的观点立意之,不言其他。(无视思辩证的二元或多元关系,版面截取材料一小 部分内容,狭隘的审题,版面的立意。).想综合材料来立意,能综合三者而谈,但读不出材料所引出话题“失之,得之”的内涵,只是 围绕得失做表面文章。(传统文化类思辩作文,作文立意得先过材料关,考生对话题内涵理解不透 彻,是短板,是致命伤。)作文指导【审题指导】作文题目:历史故事类,传统文化主
3、题,二元思辩型。作文材料:围绕失弓,引出三人三种看法。楚王: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孔子:人失之,人得之老子:失之,得之围绕“失之,得之”,三人境界是不一样的,或者说是递进的。楚王以一国之君的视角看, 限于楚国子民;孔子由“楚人”到“人”,超越国界,拓展到所有人,上升了一个境界;老子则省 掉“人”,审视宇宙万物,人与自然的一切,充满了 “失之得之”的辩证法。立意:话题为“得失”,要有正确的得失观。得失观也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从材料来看, 这里的得失观有两个层面:一是失也是一种得。楚王、孔子和老子都赞同“失之,得之”。简单地说,失去也是一种得到, 个人的“失去”,恰是他人的“得到”。以个人之失,成就
4、他人之得,这就是基本的得失观。小了 说,是不必计较;大了说,具有奉献与牺牲精神。二是失与得的材料语境内涵。这一点立意时特别值得关注。材料为什么给出三人的话语,暗示 意味是明显的。三人的境界越来越广,格局越来越大,从一个国家到整个人类社会,再到人与自然, “失之,得之”的道理普遍存在。所以最佳立意当然是综合三人观点来考虑,失与得,奉献与牺牲 精神,要有大胸怀,大格局,不是小失与小得,是放眼人生,放眼社会和国家,以小我成就大我。单纯从某一个人来立意也是可以的,但必须明确的是,必须兼顾其他两人的观点。但这不是最 佳立意。高考同题作文2021年高考浙江试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把得
5、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Y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作文材料只有三句话,话题是“得与失”,立意时不能脱离材料语境泛谈“得与失”,是在“起 点、终点、过程”这个语境下来谈,作文的思辩性极强。“得失”可以理解为世俗中的“名利、权势、成就”。起点:把“得失”看成是人生的“起点”,可以解读为把“得失”当作对自己现阶段成绩的 评价,以激励自己奋发努力。终点:把“得失”看成是人生的“终点”,可以解读为把“得失”当作自己生命的终极目标, 也可以激励自
6、己奋发努力。过程:把“得失”看成是人生的“过程”,可以理解为看淡世俗人生的功名利禄,重在人生 追求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这实在是对生命意义之最深刻最通透的洞察。立意选择:偏重“得”;(要在与“失”的论证明中说“得”,重在论证“得”)可以在“起点、终点、 过程”中任选取一种观点,也可以三者兼顾有之。但要兼顾其他方面的多重、多种关系中确立观点进 行思辨,如谈“得失是人生起点”,在这一偏重的同时时,文章还要有“终点”“过程”的补充论述,以 体现出思辨性。比较浙江2021年高考浙江卷作文与本次作文,我们发现:相同话题:得与失。不同角度:浙江卷有 三种观点,”起点、终点、过程”;本
7、次作文在大观点(失之,得之)一致的情况下分出三种境界(楚人、 人、人与自然)。思辩性:都要论述失与得的关系;都要结合作文材料的语境内涵找到切入点(不能泛 谈);都要综合作文材料中的多元关系,选择一个角度有重点论述的同时兼顾其他方面关系内容;历史故事类思辩证作文【2020年高考全国1卷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 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 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 诸侯、一匡天下
8、,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 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作文分析】2020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来自于历史,体现了文史不 分家的特点。材料有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历史性陈述,让学生感受历史,观 照现实,思考个人发展,从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坚定文
9、化自信。历史故事中的三 个人物,各有特点,如: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的宽容、大格局、知人善用;鲍叔对管仲超越利益之上的纯真友情、举贤让能的人格魅力;管仲适时而变、感知遇之恩、卓越的政治才华等。注意作文要求,写感触最深的一位,注意是在三人的对比中选择,也就是选好主体人物。但是 不能只写一位人物面不顾其他;如果选取了一位主要人物,那么在论述时还是要兼顾次要人物,作 文要有三位人物关系的思辨分析。毕竟,三人的关系,在历史事件中是一体的,互为作用,互相关 联。比较2020年高考全国1卷高考作文,我们会发现,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也有三个,齐桓公、管 仲、鲍叔,但是并没有给也一个明确的话题,考生可以从故事
10、内容中提取立意,思维空间更广泛。 但是任选取一人,都要兼顾其他两人,思辩性是存在的。历史故事类思辩作文【湖北省2022届高三暑期8月学科能力测试联考试题】资治通鉴开篇记载了这个故事:晋国的智宣子想以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他不如 智宵。智瑶有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高大俊美,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写善辩,坚毅果敢; 他唯一的不足是不够宽仁。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不能按照仁义的标准行事,谁能和他和 睦相处?要是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灭亡”。智宣子却认为智瑶的性格能担负起 在险恶的斗争中将家族发扬光大的使命,过分宽仁的族长可能让家族一败涂地。智果因此脱离智族 家族。后来智瑶
11、果然凭借个人的才智和力量使智家成为晋国最强大的家族。但其咄咄逼人的行事风 格迫使韩赵魏三家结盟,共同对付智家。最终在三家的联合进攻下智瑶失败,智家被灭族。只有智 果一支得以保全。你在网络上参加了一个名为“读史明智”的社群,大家围绕上述材料组织了一次交流分享。上 面故事哪一点让你感触最深?请将你的感受和思考写成一篇发言稿。【材料审读】题目材料内容主要陈述一个历史故事。材料中有三个主要人物,智瑶、智宣子、 智果,故事的中心人物应为智瑶;智宣子和智果对智瑶持不同看法,也就有两种不同结果,前者族 灭,后者得以保全。对智瑶的认识可借助智果的评价,抓住关键句“他唯一的不足是不够宽仁”“不 能接照仁义的标准
12、行事”,扣出关键词语“宽仁” “仁义”。题目材料暗含的思辨话题。智瑶的长处和短处,这是表层思辨话题;智瑶长处很多,短处只有一个,恰恰是“不够宽仁” 这一短处使其致命。深层思辨话题是在“读史明智,读史修身”中立德树人,引导考生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仁” 的思想,在“智”与“仁”,也就是在才与德的思辨中帮助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立意思考】材料中的三个人物,可以取不同立意。从智瑶的角度看,常怀一颗宽仁的心,崇尚和平,不滥用武力,这是一点。智宣子角度:智宣子择人失败的原因是弄错了 “才德”之间的关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是中国历史告诉我们选人标准。智果角度:智果阅人精准,眼光独到,用发展的
13、眼光看待人和事,最终保全族人,可见做一个 有远见的人多么重要。注意,话题虽然是多个角度,但是从智瑶的角度切入,谈“宽仁”,是这篇 作文的最佳立意。作文的最佳立意是从智瑶的角度谈“宽仁”。无论取谁来立意,都不能单论一人,要兼顾其他二人。如选择智瑶,肯定其智的一面,指出其 不够仁义的一面;那么在行文中可以带一笔智果的远见,也可带一笔智宣子的用的不当,导致灭族 悲剧。历史故事类思辩作文【作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乐羊是战国时魏国的将军,魏文侯命他率兵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君就把 他杀死,煮成肉羹,派人送给乐羊。乐羊为了表示自己忠于魏国,就吃了一杯儿子的肉羹。魏文侯 重赏
14、了他的军功,但是怀疑他心地残忍,因而并不重用他。秦西巴是中山国君的侍卫。中山君盂孙到野外去打猎,得到一只小鹿,就交给秦西巴带回去。 老母鹿一路跟着,悲鸣不止。秦西巴心中不忍,就把小鹿放走了。中山君以为秦西巴是个忠厚慈善 的人,以后就任用他做太傅,教育太子。班级计划举行读书报告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阅读材料后的感受和思考,写一 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本次作文材料中的乐羊,为了立军功,居然忍心吃儿子的肉羹。骨肉之情薄到如此,这样的人, 对别人岂能有忠心呢?秦西巴,一个怜悯孤兽
15、,擅自将国君的猎物放生,却意外地提拔做王子的太 傅。两个人的行为,一反一正,结果截然相反。两个人物,两个事件,一贬一褒,两相对比,表达 的是一个意思。材料的倾向性很明显,应批驳材料中的乐羊“残忍”,赞赏秦西巴的忠厚慈善。此次命题要注意写作的文体要求,紧扣在班级读书报告会上发言这一真实情景构思作文。要有 称呼,顶格写;结尾要有诸如“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之类的结束语。从学生的生活真实情景出发彰显“大语文”学科内容,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行为“做人” 统筹规划,审题难度不大,但要求考生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谈思考与认识,观点和认识要符合人 情人性。构思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准确归纳概括,全面理解事件真正含义,合理引申,即可得出材 料主旨:L忠厚慈善,行稳致远;.倡导仁爱,古今一也;.忠厚仁慈者,可为君亲师;.仁以治国,善以持家;.积善之人必有余庆。总结:历史故事类思辩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看看作文材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对历史人物或历史故 事,材料中有没有有相关的评价语。先读故事,再来作文。.找出话题。作文材料中的历史故事,始终只是一个引子,命题人引用这个故事,就 是要引出一个话题,以此来达到倒命题意图。有的话题已经在作文材料中展现,有的没 有展现,需要考生品读出来。.结合材料语境,理解话题的本义。这话题内涵在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品质研磨碳酸钙浆料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煤炭采掘机械设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医学信息技术产品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湖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招聘教师考试试题【答案】
- 2025年仁怀市外县市选调小学教师考试试题【答案】
- 消费系统设计方案解析
- 项目操作管理制度
- 2025疫情期间的心得体会高分作文
- 5篇有用垃圾运输合同书范本
- 2025年收费的生产服务及修理项目发展计划
- RAZ-AbcReading记忆曲线阅读计划表
- 有效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培训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7月期末统一试《11376机械制造装备及设计》试题及答案-开放本科
- 矿山救护培训课件
- 2023年《中药商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质量管理体系品质保证体系图
- 山东省各地市地图课件
- 啦啦操训练计划
- 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
- DB41T2437-2023养老机构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 设备交接班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