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质公开课教案收藏10篇_第1页
小学数学优质公开课教案收藏10篇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38 -小学数学优质公开课教案收藏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请您阅读编辑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小学数学优质公开课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小学数学优质公开课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58页。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2、 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学会画图。 3、 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

2、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5、 通过生活实例、工艺设计感受数学之美,了解数学文化,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创设步步递进的课堂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 从生活中引入圆 1、 出示生活中

3、圆形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找“圆”。 2、 除了刚才这些图形,你还能举出哪些圆形的物体? 3、 师: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小到手表里面的零件,大到宇宙飞船的制造都要用到圆的知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的研究就有伟大的成就,因此我们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是非常重要而又必要的。 (感受数学之美,板书“圆的认识”) 二、在画圆过程中认识圆 1、 你会画圆吗?你能借助哪些工具来画圆? (圆规、硬币、有圆孔的三角板、瓶盖) 2、 说说各种画法的不同特点。 3、 介绍圆规,用圆规画圆。 展示学生作品,分析失败案例,请成功同学介绍经验,教师总结。 4、 教师示范画一个圆。请学生上台画一个和老师一样

4、的圆(同一地方、同样大小)。 5、 师:你是怎么做到的?揭示圆心、半径。 6、 认识圆的特征和圆各部分的名称,师生一起操作进行。 (1) 认识圆心 取出圆纸片,先对折,打开,换方向后再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折过若干次后。 问:像这样折可以折多少次?(无数次) 问:这些折痕意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这些折痕意是在圆中心这一点相交) 老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指导学生在自备圆中心标出圆心,用字母O表示 (2) 认识半径 指导学生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用直尺连一条线段,老师讲解并板书,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问: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

5、的线段,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 问:量一量,半径长几厘米?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吗? (3) 认识直径 指导学生把圆形再对折然后打开,让学生把这条折痕用直尺画出来,看看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口答后教师指出同时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 问:量一量,直径长几厘米?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4) 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问:刚才我们量了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长度,谁能说出同一个圆里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 做课本第58页上面的“做一做”中

6、的题。 (2) 判断题 (1) 通过圆心的线段,叫做半径。 ( ) (2) 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 ) (3)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12。 ( ) (4)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 四、小结 今天学了哪些知识? 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各是什么? 圆的特征是什么? 怎样画圆?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P42 小学数学优质公开课教案(篇2) 一、情境铺垫,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猜个谜好吗? 生(齐):好。 师:有一种球,它不用手玩,用脚踢,能猜出它是什么球吗? 生(齐):足球。 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场足球比赛。(出示挂图) (简评:以小朋友感兴趣的猜谜活动导入新课,即消

7、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把学生的心由激烈的课前玩耍状态收回到课堂,又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即将开始的新的认知活动之中。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被提了起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开端。)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课 (让生仔细观察挂图) 师:小朋友们,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在踢球。 师: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齐):10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生2:挂图左边有6人,右边有4人,合起来是10人。 生3:穿橙色衣服的有6人,绿色衣服的有4人,合起来是10人。 师:你们可以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8、9的解题规律写出关于10的四道算式吗? 生:6410 , 4610 ,104

8、6,1064。 (简评: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直观入手,借助形象的挂图使学生投入到积极思维之中,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用以前所学的8、9的加、减算理很顺利地得出关于10的加、减的四道算式,更进一步感受加、减算式间的联系,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审美情趣。) 师:除了这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1:一个戴帽子,9个没戴帽子,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得到:1910,9110。 生2:有10个小朋友, 6个小朋友在左边,有多少个小朋友在右边?得到:1064。 生3:10个小朋友,有4个小朋友穿绿色衣服,其余小朋友穿橙色衣服,穿橙色衣服的小朋友有多少人? (简评:由浅入深,凭

9、借挂图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空间,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索,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讨论,教学相长,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着装异同、是否戴帽、提出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索新知意识,让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从踢足球上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么多问题,那你能帮书上这个小女孩吗? 生(齐):能。 2、教学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P55面,桌子上是这个小女孩抛花片得到的结果,你能根据她抛的结果(7个正面带花的,3个反面),列出4道算式吗? 生:3+7

10、=10,103=7,7+3=10,107=3。 师:真棒!表扬他。(生齐鼓掌)(师奖励星图片) 师:既然小朋友能帮助书上小女孩解决好这一题,老师想你们自己动手抛也会做的很好,是不是?(让学生抛花片,写四道算式,在组内互相交流) 师:有谁来说一说你抛花片的情况,你列的算式是怎样的? 生1:带花的一面有8个,不带花一面有2个。算式是: 2810,8210,1028,1082。 生2:带花的一面有7个,不带花一面有3个。算式是: 3710,7310,1037,1073。 生n:带花的一面有5个,不带花一面也有5个。算式是: 5510,1055。 师:你为什么只写出两道算式呢? 生n:(沉默) 师:哪

11、位同学能够帮他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因为两个加数都是5,调换它们的位置,还是一样,所以只能写出两道算式。 师:其他小朋友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齐):同意。 师:老师也同意他的看法。 (简评:程老师根据活泼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这一心理特点,让小朋友用看得见、摸得着、直观性强、感兴趣的抛花片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启迪他们的求知欲。依据抛花片的结果列算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同学们抛的不同结果,列出不同的算式,有助于新授知识的伸展和学生思维发展。提问时注意了学生有条理地一组一组地说,筛选出特殊情况5和5、10和0,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教师始终是课

12、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的教育理念。)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生(齐):好。 师:我出1。(拍手2次) 生:我出9,1和9合成10。 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两个小客人,它们就是小老鼠和大象(出现戴头饰的小朋友),它们也来做数学题,(老鼠出8,大象出2,说出两道和是10的加法算式,2+8=10,8+2=10。)老师想请同桌的小朋友和老鼠、大象比一比,你们还可以出哪两张数字卡片使它们合起来等于10呢?(同桌互相出卡片,说得数是10的算式) (简评:当戴着老鼠和大象头饰的小朋友出现时,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程老师让同学们合作出卡片,合成10,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

13、问题的意识,感知和是10的算式的五彩缤纷。从课堂热烈的场面,能发现同学们的学习是快乐的、有成效的。) 2、帮小白兔顺利回家 师:现在小白兔遇到了一个难题,它不能顺利回家了,(出示挂图),你能帮帮小白兔,让它顺利回家吗? (师说算式,生口算得数) (简评:本来很枯燥的计算变成了帮小白兔回家,小朋友们都变成了乐于助人的小公民,这样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 3、P56第3题 师:既然小朋友能这么快帮小白兔回到家,相信下面的题目也不会难倒你。(师以卡片形式出示口算题,一张接一张出现,生按坐的位置不同,开火车口答。) 4、师:下面老师想请小朋友也来帮帮

14、小蜜蜂,它找不到它们要采的花蜜了。记住这里每只小蜜蜂都有它要采的花朵,老师相信聪明细心的你,一定能很快地帮助每只小蜜蜂完成任务的。(用线连一连) (简评:这两题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使学生由初步掌握列式计算提升到熟练口算,体现知识掌握的循序渐进性特点。从学生那自信的回答中,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活力和产生的成功感。利用开火车这种游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从答对让别的同学点头,答错遥头也体现了程老师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5、师:小朋友们的表现的真棒!很快帮助小蜜蜂找到了要采的花蜜。现在小松鼠和小猴也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它们也给小朋友们出了数学题,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投影出示题目)

15、师:数一数它们各有多少?谁能用算式来比较它们的多少呢? 生:小松鼠有8只,小猴有6只,小松鼠比小猴多2只,小猴比小松鼠少2只。算式:86=2。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遍,好不好?(生齐答) 师:那小鸡和小鸭怎么比较呢? (让生独立完成。) (简评: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几、少几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每次是谁和谁比,初步理解结果的不同,对结果的表达也不同,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育理念,也为以后学习比多、比少应用题埋下了伏笔。) 6、师:下面还有一道难度稍大的题目,你们怕不怕? 生(齐):(不怕!)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生:好。 师:你能说出一些和是10的加法算式和一些10减几的减法算式吗? 生:

16、(简评:注重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多思善想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空间理念。既和前面的踢足球、抛花片、帮小白兔回家相呼应,又由形象到抽象地总结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课本P56第3题。 小学数学优质公开课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35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的编排主要是对本单元所学过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 【学情分析】 学习完这一单元,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因此,复习笔算时,教师注

17、意先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比较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作为复习笔算的准备。接着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最后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式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提高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题卡等 【教学流

18、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复习整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 巩固应用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泳吗?(喜欢)游泳是一个很好的健身运动,老师也非常喜欢。老师的家就住在维多利亚度假村附近,所以也经常去游泳。(出示游泳池情境图) 看!他们游得多快活呀! 出示问题:游泳池里原来有41个人,上来18个人后,又下去16个人,现在游泳池里有多少个人?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学生汇报:39人。 师:太正确了!你能说一下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学生高兴地说:原来有41个人,上来18个人后,游泳池内还有41-18=23个人,又下去16个人,那

19、么现在游泳池内还有23+16=39人。 师:太棒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哪些知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进行整理和复习。看谁不仅会算,而且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复习整理】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师:情境图中,同学们在干什么? 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 师:根据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吗? 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整理得最全面。 (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3)小组汇报,全班

20、交流。 (4)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对学生予以肯定。 (5)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得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来进行复习。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整理得结果。 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 连加连减:计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算,可以分步笔算,也可以两步连在一起用简便写法算。 加减混合:分带括号和不带括号两种情况:如果不带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算;如果带有括号,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加减混合的应用:先找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关键词语和要解答的问题,

21、再根据关键词语选择合适的列式方法,最后利用已知条件得出答案。最后不要忘记写答语。 对学生的整理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独自思考加减法、连加、连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 (1)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说一说每道题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根据例2的计算方法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七第2题。 【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36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七第3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断结果及方式。 3.完成练习七第4、5题。先读题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回答解题思路。 【课堂小

22、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能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 3.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4.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及应用。 小学数学优质公开课教案(篇4) 教学内容: 复习分数应用题 复习要求: 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数三种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和解题规律,并能熟练地掌握。 复习步骤: 一、基本训练 1、下面的生句话中,哪个量为单位“1”,另一个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 (1) 实际用电量是计划的 。 (计划用电量是单位“1”,实际用电量相当于计划用电量的 ) (2)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 。

23、(第一次用量是单位“1”,第二次用量比第一次多的部分是第一次的 ) (3)一本书看了 。(一本书的总页数为单位“1”,已经看的页数相当于这本书的 。) (4)一桶油,用了一部分后还剩下这桶油的 。(一桶油为单位“1”,用去后剩下的油的 。) (5)一根木料,截去一段后又截去余下的 。(一根木料第一次截去后余下部分为单位“1”,第二次又截去的木料相当于余下部分的 ) 2、说出线段图图意后再列式。 求150的 是多少,算式是150 求150的(1- )是多少,算式是150(1- ) 求一个数的 是150,这个数是多少?算式是150 一个数的(1+ )是150,这个数是多少?算式是150(1+ )

24、二、复习分数应用题 1、解答下列三道题。 课本第118页总复习第3、4、5题的。 2、学生解答后教师提问: (1) 这三道题都是什么应用题? (2)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 (3)这三种应用题在应用题结构上有什么规律?在解题上有什么规律?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3、小结: 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要抓住题目中的问题部分进行判断,找出谁是另一个数,谁是一个数。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种分数应用题都要先判断谁是单位“1”。再确定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解答,解答时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数量与分率是否对应。 4、练习 (1)根据题意列出

25、算式 自行车厂今年生产女式自行车7200辆 (2)相当于去年产量的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3)比去年少生产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4)去年产量是今年的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5)比去年多生产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6)去年比今年少生产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7)去年比今年多生产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提问:第3、5、6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为什么第3题右以直接乘,而5、6两题不能直接乘? 为什么第1、2、4题用除法计算? 为什么第1题可以直接除,而2、4两题不能直接除 小结: 这6道题都是求“去年生产多少辆自行车”,但由于各题中所给的数

26、量和分率不一样,单位“1”对应情况也不一样,所以解题方法,列式也不一样,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认真审题,根据具体题目,准确判断单位“1”,找准对应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七38题。 小学数学优质公开课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第1课时 【教学实录】 教师:上课! 学生:起立,老师您好! 教师:小朋友们好,请坐! 教师:今天这节课呀,李老师邀请了一位小客人,大家想认识一下吗? 学生:想。 教师:那给点掌声,咱们欢迎欢迎。(学生鼓掌,教师出示课件) (课件动画中出现一位机器人) 机器人: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机器人。今天特意来和小朋友

27、们交朋友的。你们有信心夺第一吗? 学生:有。 教师:看来同学们今天是信心十足啊。都想得第一。现在,机器人就想考验大家了。首先,请大家把桌面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学生开始摆东西,一会后,教师播放音乐示意学生坐端正) (音乐停) 教师:第一、第三和第六小组的同学动作最快。(教师表扬该三组的学生) 教师:同学们都分得很好,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呀?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来,你来说一说,你怎么分的? 学生:他们都是一样的。 教师:他们形状都是一样的,对吗?谁再来说说?你来。 学生:我这个是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教师:正方体,她课前预习了,真棒啊,她都知道这个是正方体了。谁再

28、来说一说?来,你来说一说。 学生:我是按图形分类。 教师:哦,按照形状相同的分,这些,圆圆的物体,对吗?(教师拿着圆柱形的教具),好,请大家再把它轻轻地放进去。 教师:其实,这些形状相同的物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想知道吗? 学生:想。 教师:大家拿出数学书出来,翻到32页,看一看,叫什么名字。 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 教师:大家表现得真好,来,给自己鼓鼓掌。 (学生鼓掌) 教师:大家都能说出它的名字来了。但是我还是想考考你们,我举起一个物体,请你们告诉我,它属于哪一类,好吗? 学生:好。 教师:(举起一个长方体)这是? 学生:长方体。 教师:真棒

29、。(举起圆柱)这个。 学生:圆柱 教师:(举起球)这个? 学生:球。 教师:(教师举起正方体)这个。 学生:正方体。 教师:恩,刚刚是我举起来,现在,我说一个物体,你们举起来,好吗? 学生:好。 教师:请大家举一个长方体。 (学生动起来,找出长方体,并举起来)(教师巡堂指导) 教师:好,放下,再来,请大家举一个圆柱。 (学生动起来,找出圆柱,并举起来)(教师巡堂指导) 教师:好,请大家举正方体 (学生动起来,找出圆柱,并举起来)(教师巡堂指导) 教师:好,放下。1、2、3(教师做出坐端正的动作,示意要学生坐端正) 学生:坐端正。 教师:好了,刚才我们已经举一举了,待会在小组里面,请小组长出题目

30、,我们再来举一举,好不好啊? 学生:好。 教师: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热闹地开展起来,学习气氛浓厚,教师巡堂) (教师播放音乐,示意学生安静并坐端正) 教师:我刚才看了一下,每个小组的同学都积极地参与了活动,非常棒。同学们,我们现在能说出它们的名字了,老师这里有它们的大头贴,谁能对号入座,把它们贴上去呢?(教师举起手,示意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举手) 教师:好,来,这位女同学。 (学生上黑板贴) 教师: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贴得对不对。(学生贴了正方体的图片)请回。再请一个,谁来? (学生举手) 教师:好,你来。(学生贴长方体的图片) 教师:还有很多照片呢,谁再来?来,你来。 (学生贴圆柱的图片

31、) 教师:还有一张照片,请那位男同学来。 (学生贴球的图片) 教师:它们都贴对了吗? 学生:贴对了。 教师:贴对了。好,刚刚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师用手指着立体图形的图片,由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你们想跟它们交朋友吗? 学生:想。 教师:好,请你们选择一个做你们的好朋友,然后摸一摸,看一看,看看它们是张什么样,摸上去是什么感觉。好,开始。 (学生活动起来,教师巡堂指导) 小学数学优质公开课教案(篇6) 设计意图:在设计的时候我想要引导学生学会看书,学会咬文嚼字,比如书上是这样写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一般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

32、除数连乘起来。在品味这段话时,有些学生会注意到“一般”这两个字,从而提出“为什么一般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不用质因数去除行不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向别人求教、上网查资料等方式,自己得出答案,即不用公有的质因数去除也行,也可用公有的合数去除,不过习惯上用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就会觉得数学语言是非常严谨的,一字一句均需斟酌。 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的概念。 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约数的一般方法。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

33、约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填空:123=4,所以12能被4( )。4能( )12,12是3的( ),3是12的( )。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是 ,它们公有的质因数是( )。10的约数有( )。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一个数的约数,现在来看两个数的约数。 三、探索研究 1小组合作学习 (1)找出8、12的约数来。 (2)观察并回答。 有无相同的约数?各是几? 1、2、4是8和12的什么? 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几?知道叫什么吗? (3)归纳并板书 8和12公有的约数是:1、2、4,其中最大的一个是4。 还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8 1 3 2 4 6 12 8

34、和12 的公约数 (4)抽象、概括。 你能说说什么是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吗? 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6页里有关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概念。 (5)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67页上面的“做一做”的第1题。 2学习互质数的概念 (1)找出下列各组数的公约数来:5和7 8和9 12和25 1和9 (2)这几组数的公约数有什么特点? (3)这几组数中的两个数叫做什么?(看书67页) (4)质数和互质数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质数是一个数,而互质数是两个数的关系) 3学习例2 (1)出示例2并说明:我们通常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2)复习的第2题,我们已将18和30分解质因数(如后) 18=

35、233 30=235 (3)观察、分析。 从18和30分解质因数的式子中,你能看出18和30各有哪些约数吗? 18和30的公约数就必须包含18和30公有的什么? 18和30公有的质因数有哪些? 18和30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是哪些?(1、2、3、6(23) 最大公约数6是怎样得出来的? (4)归纳板书。 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6是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的乘积。 (5)求最大公约数的一般书写格式。 为了简便,我们把两个短除式合并成一个如: 18 30 让学生分组讨论合并后该怎样做? 每次用什么作除数去除? 一直除到什么时候为止? 再怎样做就可以求出最大公约数? 为什么不把商也连乘进去? (6)尝

36、试练习。 做教材第68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后点几名学生讲每步是怎样做的,最后集体订正。 (7)抽象概括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谁能说说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8页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四、课堂实践 做练习十四的1、2、3题。 五、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四的第4题。 2做练习十四的12*题。 课后反思:教学求最大公约数,课本共安排了三个例题及一个做一做,教学时,当教师向学生介绍完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之后,让学生讨论质疑其它二例时,学生A就提出: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这两个数的差。教师问:有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说:按照课本

37、的三个例题: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是6;90和72的最大公约数是18;24、36和48的最大公约数是12;做一做40,60和80的最大公约数是20。还真是呀!学生们很惊讶,教师了解到学生错误结论的由来,但不急于指出学生的错误,首先肯定了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精神,接着又向学生指出:是巧合呢,还是真有这样的规律存在呢?学生为了验证,纷纷举例演算,就连平时较少开动脑筋的学生,也算得很起劲。过了一会,小B第一个发现象36和28,90和68的最大公约数就不是它们的差。教师又及时把这一信息交给学生,学生的研究热情被激发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下课了,大家的讨论还在继续着,并且乐此不疲。他们为了探求规律,愉

38、快地做了几十道求最大公约数的练习,牢固地掌握了知识。在教师创设的途径中,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他们探求知识,孜孜以求,为学业成功更努力学习。 小学数学优质公开课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1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通过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促进学

39、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具准备 课件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新课讲授】 1、自主探索。 (1)出示教材第111页例1:这里有3瓶钙片,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它找出来吗 (2)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天平称。(板书课题:找次品) 2、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40、。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才能找出少了的那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一个一个地称重量(利用砝码),最轻的就是少了的那一瓶; 利用推理: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就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4)小结并揭示课题。 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数一数,掂一掂,盘秤称,天平称),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 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

41、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3、如果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请你设法把它找出来。 4、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汇报。 汇报: (1)先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平衡,说明这两瓶都是合格的,再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还是平衡,说明这两瓶还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2)先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两端平衡,说明这两瓶都是合格的,再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3)先把5瓶分成2瓶一组,在天平两端各放两瓶,如果天平平衡,说明这四瓶都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4)先把5瓶分成2瓶

42、一组,在天平两端各放两瓶,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把上扬的那一端的两瓶再放在天平两端,天平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5、小结: 第一种方案,每一份是1个,至少需要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第二种方案,每一份是2个,至少需要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12页“做一做”。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共同完成。 2、完成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七的第16题。 答案: 1、第5瓶 2、(2)3次(3)能(4)有可能 3、小明5岁,爸爸29岁。 4、3次 5、略 6、能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找次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

43、本课时练习。 【课后反思】 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解决,如有的学生在称的次数少于至少能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时,就找出了次品,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活动完成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分组汇报结果,并在黑板或屏幕上一一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问题却有多种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后面寻求最优的解决策略打下了研究、分析的基础。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或前奏,教学的重点在于活

44、动后的猜测、归纳、推理活动,由此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操作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策略。教学时,老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实际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各种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在此基础上,就可让学生进行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量更大时是否也成立呢从而可引发学生进一步进行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小学数学优质公开课教案(篇8) 一、教材分析: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6

45、48页的“相遇问题”,是在学习简单行程问题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内容,情节、数量关系比以前学的内容复杂。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抓住题目中主要的数量关系,联系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教学中要紧紧地抓住对“速度”、“相遇时间”、“路程”这三个量之间的相依关系的理解。通过可逆性改编、变化题目中情节,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逆向思维的能力;及综合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突破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如“速度和”、“相向”、“相遇”、“同时”等。可以通过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学生对这些概念理解了,有利于进一步理解题目的情节,并掌握数量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发

46、挥准备题的作用,运用旧知识迁移,学会新知识。过去学习过一个物体走完一段路的行程问题,相遇问题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的,它的特点是由两个物体同走一段路,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二、设计理念: 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注重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教学跟随学生的学习过程,紧贴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2掌握“相遇问题”应用题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和、相遇时间和总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关键: 使学生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 四、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准备采用如下教法: 复习铺垫法 直观演示法分组讨论法启发讲解法练习巩固法 这样通过多种教法的交叉进行,相信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的方法掌握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类推。 教具准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