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卷中学物理科目(满分为 150分)第一部分 物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简答题(10 分)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本。请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回答下列问题:()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分为知识技能目标和体验性目标,对不同水平的学习和不同类型的目标要求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进行描述。 请你至少写出 6 个描述体验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 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 。()下表是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的“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调查日常生活中利用静摩擦力的事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素计算摩擦力。 例。知道常见的形变,
2、通过实验了解物体 用胡克定律解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释其原理。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 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 角时的合力大小。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别作出表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 系的图像,根据图像写出加速度与力、加速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 度与质量的关系式。体会探究过程中的科学验认识超重与失重现象。 方法。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设计一种能显示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加速度大小的装置。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其他
3、内容标准部分还有许多类似上述的“活动建议” ,请你简要谈谈它们对课程实施有何指导意义。第二部分 物理专业基础知识第卷(选择题共 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8小题,每小题 3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如图所示,一细束红光和一细束蓝光平行射到同一个三棱镜上,经折射后交于光屏上的同一个点 M,若用 n1 和2分别表示三棱镜对红光和蓝光的折射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2,a为红光, b为蓝光 D10感应电场对电子将有沿圆环切线方向的作用力,使其得到加速。设 t=0 时刻电子的初速度大小为 v0,方向顺时针,从此开始后运动一周后的磁感应强度为B1,则此
4、时电子的速度大小为( )AB re1mB2v +022 r kemCB re0mD20v22 r kem12如图为医院为病人输液的部分装置,图中 A 为输液瓶, B 为滴壶,C 为进气管,与大气相通。则在输液过程中(瓶 A XX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瓶 A 中上方气体的压强随液面的下降而增大;瓶 A 中液面下降,但 A 中上方气体的压强不变;滴壶B 中的气体压强随 A 中液面的下降而减小;在瓶中药液输完以前,滴壶 B 中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A B D13根据观察,在土星外层有一个环,为了判断环是土星的连续物还是小卫星群。 可测出环中各层的线速度 V 与该层到土星中心的距离 R 之间的
5、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 V 与R 成正比,则环为连续物B若 V2与R 成正比,则环为小卫星群C若 V 与R 成反比,则环为连续物2 与R 成反比,则环为小卫星群D若 V14质量为 1500kg 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 v-t 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求( )A前 25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B前 10s 内汽车的加速度C前 10s 内汽车所受的阻力D1525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第卷(非选择题共 92 分)三、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 3小题,共23 分。请把 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 (5 分)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测定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一次实验取得的纸带记录,
6、已知电源的频率为 50Hz,图中所标的是每隔 5个打点间隔所取的计数点,若 A、B、E、F 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五、第六个计数点(第三、四个计数点图中未画出) ,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2。16( 8 分)为了测定一个“ 6 V,1 W”的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现有器材如下:直流电源 电动势 6V 内阻不计直流电流表 A1 量程 200mA 内阻约 直流电流表 A2 006A 内阻约 直流电压表 V1 03V 内阻约 103直流电压表 V2 015V 内阻约 104滑线变阻器 电阻值 015 额定电流 1A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根测量时要求电灯两端电压从 0V 开始连续调节,尽量减小误差,测多
7、组数据。应选择电流表 (用序号表示) a所示的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的电路图。17(10 分)实验室有下列器材:A电流表( 0 100A ,100)B电流表( 0 1mA,1k)C变阻器( 0300)D变阻器( 0800)E干电池( 5V,内阻不计)干电池( 9V,内阻不计)现要安装一只欧姆表,从上述备用器材中,电流表应选用,变阻器应选用 ,电源应选用 。在右上角图 b 方框中画出欧姆表的电路图并标出红黑表笔。四、计算题 (本题共 4 小题,共 59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813 分)质量为 m
8、边长为 l 的正方体木块浮在深广平静的水面上,如图所示,木块密度是水的密度的一半。现在木块正上方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压力 ,使木块缓慢下移,直至木块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在此过程中()求水增加的机械能。()导出压力 F 与木块下移的位移 x 的关系式 F=F(x()作出 F=F(x)的图像,并利用图像求出压力所做的功。()定量说明能量的转化情况。1910 分)某种液体的折射率为 ,在其液面下有一可绕 O 轴匀速转动的平面镜 OR,OR 的初始位置与液面平行,如图所示。在液面与平面镜间充满自左向右的平行光线。若在平面镜逆时针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光线射入空气中的时间为 。试问:()平面镜由初始位置转过多
9、大角度时,光线开始进入空气?()平面镜旋转的角速度多大?20(18 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右端 B 处连接一个竖直的半径为 R 的光滑半圆轨道,在离 B 距离为 x 的A 点,用水平恒力将质量为 m 的质点从静止开始推到 B 处后撤去恒力,质点沿半圆轨道运动到 C 处后又正好落回 A 点,求:(1)推力对小球所做的功。(2)x 取何值时,能使质点 m 从B 运动到 C 所做的功最少 最小功为多少?(3)x 取何值时,能使质点 m 从B 运动到 C 所用力最小 最小力为多少?2118 分)如图所示,在真空区域内,有宽度为 L 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 B,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MN、PQ是磁
10、场的边界,质量为 m,带电为 q的粒子,先后两次沿着与 MN 夹角为(0 )的方向垂直磁感线射入匀强磁场 B 中。第一次,粒子是经电压 U1 加速后射入磁场,粒子刚好没能从 PQ 边界射出磁场;第二次粒子是经电压 U2加速后射入磁场,粒子刚好垂直 PQ射出磁场。(不计重力影响)求:(1)为使粒子经电压 U2 加速射入磁场后沿直线经过磁场,可在磁场区域加一匀强电场,求该电场的场强大小和方向。(2)加速电压U1U2的值。五、教学技能 (10 分)22浅谈创新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卷中学物理科目第一部分 物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简答题【参考答案】()观察、收集、调查、参与、参加、参观、查阅
11、、经历、体验、感受、尝试、交流、讨论、体会、关注、注意、关心、乐于、勇于、敢于、发展、保持、建立、形成、养成、具有、领悟、领会、思考等等;( 实施教学提出了操作性建议, 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体现了改变过分注重知识传承的倾向和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思想, 体现了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的 “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理念。第二部分 物理专业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B 【解析】 由图可知, b 光线经过三棱镜后的偏折角较小,因此折射率较小,是红光。B 【解析】略B 【解析】从 u-t 图象看出,每个周期的前半周期是正弦图形,其有效值为 220 V;后半周期电压为零。根据有效值
12、的定义,2 2U U T1 T= +0R R 2,得U=156 V ,选B。D 【解析】从微观上看,压强取决于分子密度和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 A 选项中,分子密度的变化未知,而 B 选项中,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变化未知,故两种情况下都无法判断压强的变化。在 C 选项中,压缩气体,外界对气体做功,但不知气体的吸热与放热情况,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其内能不一定增加,在 D 选项中,若两分子作用力为零时,其距离为 r0,当其距离 rr0 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其距离 rr0 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 a从远处向固定的分子 b 运动时,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当其作用力为零时,即rr0 时,其速
13、度最大,动能一定最大, D 选项正确。【提示】本题涉及了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涉及的知识点虽然较多,但多为基础知识,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C 【解析】薄金属筒可以传导热量,水温均匀且恒定,因此在缓慢下降过程中,筒内温度保持不变,由于不考虑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因而内能不变; 体积减小, 外界对空气做功,根据 EQW 可推知,气体必须对外界放热。故选 C。【提示】本题考查了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的概念, 考查了考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D 【解析】略B 【解析】略D 【解析】错解: c 加速可追上 ,错选 C。分析纠错:因为 、c
14、在同一轨道上运行,故其线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均相等。又 、2c 轨道半径大于 a的轨道半径,由 V= GM/r 知,v=vcv,故A 选项错;由加速度 a=GM/r可知 bc故B 选项错。2当c 加速时,c 受到的万有引力 Fmv2/r, 故它将偏离原轨道做向心运动。所以无论如何 c也追不上 b,b也等不到 c,故C 选项错。对这一选项,不能用 V= GM/r 来分析 b、c 轨道半径的变化情况。对a卫星,当它的轨道半径缓慢减小时, 在转动一段较短时间内, 可近似认为它的轨道半径未变,视为稳定运行,由 V= GM/r 知,r减小时 V 逐渐增大,故 D 选项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2 计算。有的
15、考生不 AC 【解析】释放的能量大小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E=mc能区分裂变和聚变,得出错误的答案 B。属于容易题。【提示】本题以“人造太阳”为背景立意命题,考查了考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推理物理10 BCD 【解析】由于不清楚电场线的方向,所以在只知道粒子在 、b 间受力情况是不可能判断其带电情况的。而根据带电粒子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可判定,在 、b 两点所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都应在电场线上并大致向左。 若粒子在电场中从 a向b 点运动,故在不间断的电场力作用下,动能不断减小,电势能不断增大。故选项 B、C、D 正确。2AB 【解析】感应电动势为 E=kr,电场方向逆时针,电场力对电子做正功。在转动
16、一圈过程中对电子用动能定理:2 2 21 1k r e= mv - mv02 2,B 正确;由半径公式知, A也正确,答案为 AB。12B 【解析】进气管 C 端的压强始终是大气压 p,设输液瓶 A 内的压强为 pA,可以得到 A=p0-gh,因此 A 将随着 h 的减小而增大。滴壶 B 的上液面与进气管 C 端的高度差不受输液瓶 A 内液面变化的影响,因此压强不变。选 B。13 AD 【解析】错解:选 BD。分析纠错:连续物是指和天体连在一起的物体,其角速度和天体相同,其线速度 V 与r成正比。而对卫星来讲,线度 V= GM/r ,即 V 与 r 的平方根成反比。由上面分析可知,连续物线V
17、与 R 成正比;小卫星群与 R 成反比。故A、D。14AD 【解析】略三、实验158416A;V2 图(如左下图所示 )17 B;D;E 图(如右上图所示 )四、计题18 )设水的密为 ,木块原来浮在水面上时浸在水下的 ,依据 2h 而 m=l/2 解得 h= l/2 因此,当木块移到上表面刚好与水面平衡条件有 mg=gl相平时, 水增加的机械能等于将体积为正方体木块一的 “水块中的水(图 1 中阴影部分)全部移到水面时水增加的重力势能。因此水增加的机械能 Ep 水=3 mgl/4()由于木块是缓慢移动,故可以认为木块始终处于平衡2x=2mgx/l ( x l/2) 下移时浮力的增量,于是 F
18、=gl()F=F(x)图像如图所示。压力 F 所做的功图线与坐标所面积, 即 W=mgl/4()在整个过程中,木块减少的机械能为p 木= mgl/2 压力 F 做功消耗的能量为 mgl/4 Ep 水=3mgl/4,而 WEp木=Ep水,说明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是守的。19)设临界角为 C,则 sinC=1n,所以 C=45根据反射定律及几何知识,平面镜转过 =C2=22 时光线开始进入空气()当平面镜转过 675 时,光线又发生全反射,不能进入空气,所以平面镜转过 67 间光线能进入空气。平面镜转动的角速度 a -a 82 1trad/s20 【解析】 (1)质点从半圆弧轨道做平抛运动又回到 A
19、点,设质点在 C 点的速度为vC,质点从 C 点运动到 A 点所用的时间为 ,在水平方向x=vct 竖直方向上 2R=122gt解式有v =cx g2 R(2 分)对质点从 A 到C 由动能定理有12W -mg 2R= mvF c2解2 2W =mg(16R +x ) /8R F(2)要使 F 力做功最少,确定 x 的取值,由12W =2mgR+ mvF c2知,只要质点在 C 点速度最小,则功 WF就最小,就是物理极值。若质点恰好能通过 C 点,其在 C 点最小速度为 v,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mvmg=则v= Rg R由式有x g2 R= Rg,解得 x=2R 时,5WF 最小,最小的功 FW
20、 = mgR 2(3)由式2 216R +xW =mg( )F8R而F=1 16R x mg( )8 x R因16Rx,x0,由极值不等式有:当16R xx R时,即 x=4R 时16R xx R,最小的力 F=mg。21 【解析】()经电压 U2 加速后粒子射入磁场,粒子刚好垂直 PQ 射出磁场,可确定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在 PQ 边界线的 Q 点,半径 R2 与磁场宽 L 间有R2=Lcos由R=mv2Bq解出 v2=BqLmcos加匀强电场 E后粒子在磁场中沿直线射出 PQ边界的条件: Eq=Bqv2Eq 的方向与 Bqv2 相反。可得出 E=B2qL/mcosE 的方向垂直
21、磁场方向,斜向下与磁场边界线夹角为 =90 -如下图所示。()经电压 U1 加速后粒子射入磁场刚好不能从 PQ 边界射出磁场,表明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与 PQ 边界相切,可确定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 O 的位置,圆半径 R1 与L 的关系有:L=R+R R1=L1+cos由R=mvBq1解出 v1=BqLm(1+cos )由于Uq=122mv1U2q=12mv222 2U v cos1 1= =2 2U v (1+cos )2 2五、教学技能22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 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
22、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 在中小学教育中,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 为此确立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课堂教学策略至关重要。 创新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 就是在实施创新教育中运用创造学、 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 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及其变化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活动方式。根据我们多年的创新教育实践 常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情感策略。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是非智力因素。 无数在创新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人物表明, 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他们的创新人格。 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 是创新的灵魂。其自主性、 激情、意志等对学
23、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 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化学史的考察, 充分挖掘科学家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 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修养, 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 发挥科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功能,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二、氛围策略。 创新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 问题,鼓励学生提问、 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一句话
24、就是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一是问题性。 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 是创新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 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的途径。 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二是探究性。 传统的教学活动以 “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被动的接受方式。创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 教学中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 各抒己见, 开放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阐明各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平等
25、、公正地进行讨论、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 总结规律。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三是个性化。没有个性, 就没有创造,就没有特色。创新教学的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 要使优生发挥特长优势, 使后进生不因为有错误观点而受到冷嘲热讽, 要消除后进生对学习的“恐惧” ,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把验证性学生实验改为探究性学生实验后, 自然地创设了师生平等交流、 探究问题的创新学习氛围;另外讨论开放性实验,设计实验方案等都是创设创新氛围的好方法。三、方法策略。 灵活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方法策略就是在实施创新教学过
26、程中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 这是训练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其结果。 这样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 同时它也是认识科学本质, 训练思维能力, 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 创新思维重要的特征是批判性和发散性。 批判性就是不盲目从众, 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 拒绝复制型思维。创造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思考,就是批判。思维的发散性,就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是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教学时间和空间“集装箱”式的程式化, 使师生缺乏个性化的选择和自由; 统一的学习方法抹煞了学生的思维个性;标
27、准答案不允许学生尝试错误, 更不允许批判思维、 发散思维;过分依赖演绎的教学使学生跳不出教材和教师的手心等等。 因此在创新教学中要适当调整教材结构和体系, 加强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对实验装置运用缺点列举法、 特性列举法等创新技法进行改进; 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运用大脑风暴法、 力行法等创新思维方法进行解决等。如运用这些方法训练后的学生, 在学习高一化学时, 制取NO 的实验设计方案多达20 多种。四、知识策略。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基点, 是创新素质形成的基础。 知识策略就是在创新教学中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而要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把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落实在知识点的教学上。要求学生既要勤奋学习基础知识,又要注意掌握创新方法。 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创造性归纳和综合, 又要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方法去构建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话计费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智能型电抗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多金属复合带、管产品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喷汽机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认识绘画艺术教学设计
- 干股(虚拟股)分红协议书2篇
- 25年公司厂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名校卷)
- 25年公司项目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考试直接用
- 2025年立方氮化硼晶体合作协议书
- 移动支付系统优化-全面剖析
- 问题解决过程PSP-完整版
- 立式注塑机操作指导书
- 系统拨测方案
- 输配电线路防火应急预案
- 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作业指导书
- 预防性侵害和性骚扰
- 《影视艺术鉴赏》课件
- 资产管理办法培训课件
- 公司网络优化方案
- 一例胸痹病人的护理查房
- 屋面高空作业安全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