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鉴赏之我见_第1页
古籍鉴赏之我见_第2页
古籍鉴赏之我见_第3页
古籍鉴赏之我见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膁古籍鉴赏之我见膈蚈 水利水电学院,钱龙200731580139螄古籍,一个厚重且庄严的概念,它的形式体现是书籍,但它承载的核心却是永恒的文化。有人爱新书, 有人爱旧书; 新鲜的墨香澎湃着我们心中求知的热血,而古朴的墨字也会不断洗涤我们日益浮躁的心灵,书的好坏不在于新旧有别而在于阅读者本身就有着不同的偏爱。但如果有谁将古籍爱好者仅定义为爱好旧书的人群,我绝不敢苟同, 因为他们所追求的不是残破古籍本身, 而是深藏在纸背之后的历史文明。这就是我对于古籍鉴赏最直白的见解,古籍鉴赏的真谛在于品评中华文明的历史韵味,而非单纯地将其视作藏品,窥视着物质价值。节我不否认古籍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它形成的年代,我也

2、不否认一部珍贵的古籍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 可是当我们透过时间透过利益看待古籍的原始价值时,我们会发现那些历史悠久的古籍承载着我们更为古老的中国文明,而那些天价的国宝古籍也是浸染着一代又一代古代知识分子为传承华夏文化而倾尽的心血。说到底,古籍中那些脆柔的书页是由中华民族的文化滋润而成, 看到了这些珍贵的精神遗产我们方可完全体会古籍本书的价值,我们才能以纯正的心灵去鉴赏去体味。 对我而言, 同样价钱的一页古籍书页与一张珍稀邮票是不具可比性的。虽然同为收藏品, 但古籍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远非邮票能比,能体会其中味道的人绝不会是唯利是图之辈。 古籍如同未经雕琢的和氏璧,价值的体现永远不是光鲜的外表,懂它

3、爱它的人理应是那种无论抱着一块石头走过集市还是捧着惊世宝玉献给君王都能保持相同心态的人。薁我爱读书,可以说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但我看书还有个原则,那就是只有当我摸着实实在在的纸张时才感觉到自己在读书。换言之,电子书之类的文字形式对我而言不是书籍而是信息。 我也始终不相信一些人提出的电子书时代将扼杀纸质书籍一类的论调,因为我始终抱有对书籍本身的钟爱, 其背后的经济价值简直可以被我忽略。 由此想来, 古籍鉴赏者也应该是抱有一种癖好或者说是一份执着,不要仅仅带着经济利益的眼光来评价古籍背后的历史,因为能够衡量价值的东西都不会是最珍贵的。肈当我细细分析鉴赏古籍这一行为时,我发现其间包含着三层意味。最外

4、面一层就是它的经济价值, 我说过我不否认对古籍进行经济评估是一种有益于古籍保存的方式。而我却将那些着眼于古籍第一层意味的收藏者视为较次的一类。他们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对古籍进行保存,就如同对待一般收藏品那样,待价而沽,谋取利益。 可事实上他们确实为古籍的延续作出了巨大贡献, 因为他们中多是财力雄厚者,有能力为古籍保存提供良好的条件。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他们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作出巨大贡献。中间一层意味就是书籍本身的知识与内容。古籍无论做工多精良它还是书籍,是书籍就会有它本身传递知识的功用。因此这第二类意味多是针对知识分子而言, 他们因为喜欢某本书中的学说而搜集,继而传承给他们的后代,代代相传, 生生

5、不息。 想想焚书坑儒与文字狱那般严厉残酷的举措都未能阻碍书籍文化的延续,便可知道这第二类藏书着对中国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收藏书籍的动力还是源于他们自身对于知识的渴求与热爱,因为喜欢所以渴望拥有。如果再对他们的收藏动机一味地拔高也是不可取的。 还有最里面一层也是最深一层的意味,那就是站在中国历史文化宏观的角度来把握这些古籍的价值,这一类人是我们文化的捍卫者,也只有他们才能称得上是顶级的鉴赏者。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从未间断,这是当代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无法企及的的高度, 而这些本着品味历史延续传统意味而藏书的人正是为自己的文化与传统感到深深自豪的人群,他们由衷地欣赏古籍,并非仅将古籍

6、视为拍卖的藏品或者承载知识的工具。也许只有他们才能称得上是书籍史上的艺术家。蒅当我们翻开一本本古籍时,一个个鲜活的藏书印映入眼帘。这些藏书的古人究竟是以怎样一种心境品评或者说以怎样一种动机来收藏书籍我们不得而知, 可这一切事物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一段历史, 我们应该给予尊重。 一本古籍就是一段历史, 能够流传至今的更是稀世佳品。我们学习古籍鉴赏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的文明,是为了更好地尽一个中国人的本分,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 看着那些标价奇高的古籍我们不必惊讶, 因为历史本身就是无价之宝。当社会人士以功利的眼光评价一部古典时, 作为当代知识分子的我们须站在高于他们的层次来审视一切。 古籍很美很动人,

7、 美的是那一本本书后先人的鲜活故事, 动人的是那一段段或辛酸或振奋的历史, 这一切都可以与钱无关。 而“鉴赏” 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出于艺术评价的角度,所以我认为能读懂古籍文化的人才会是古籍方面真正的鉴赏者,收藏古籍的人如果没有文化底蕴最多也就能充当古籍的保存者。以上就是我对于古籍鉴赏的一些想法,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古籍,所以写出的观点可能有些浅显。 老师们能够为了一份古籍的修复而辛勤地查阅资料,这本身就是出于一份对于古籍的热爱, 而且老师们对于一份古籍的赏析也十分有条理,毕竟古籍鉴赏还是有一些客观的指标。我本身是学习工科的,但对于传统文化还是饶有兴趣,看到ppt 上展示的一幅幅古书影印,我最先想到的就是中国历史的浑厚。因此我也就以历史文化为我的古典审美中心来完成这篇论文。 文章写成于参观老图藏书之前,希望在完成参观后我能具有更高的古籍审美眼光。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Nur f r den pers?nlichen f 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