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考研主要知识点和重要名词解释_第1页
历史学考研主要知识点和重要名词解释_第2页
历史学考研主要知识点和重要名词解释_第3页
历史学考研主要知识点和重要名词解释_第4页
历史学考研主要知识点和重要名词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世界上古史第一节史前人类(了解)名词解释:南方古猿;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对偶婚;图腾崇拜。第二节古代西亚诸文明古代西亚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古代西亚地区首先是苏美尔人的文明,苏美尔城邦在约公元前3000年进入鼎盛时期。公元前2350年阿卡德王国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从而结束了苏美尔城邦时代。公元前2110年,乌尔第三王朝建立,这是苏美尔复兴时期,但这不是苏美尔城邦的复兴,乌尔第三王朝是一个统一的专制国家。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苏美尔人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公元前1758年,汉谟拉比统治下的巴比仑王朝统一美索不达米亚,到公元前1595年为源于小亚细亚的赫梯王国所

2、灭。赫梯经过一次内乱后重新强大,公元前13世纪末,赫梯王国被“海上民族”肢解,公元前8世纪被亚述帝国灭亡。美索不达米亚北方的亚述逐渐强大,并形成了亚述帝国,亚述帝国是美索不达米亚最持久强大的国家。公元前605年,亚述帝国为新巴比仑王国和源于伊朗的米底帝国联军所灭,西亚进入新巴比仑时期。公元前550年,波斯贵族居鲁士夺得米底王位,建立波斯帝国。波斯帝国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最后时期。大流士王在位期间,波斯帝国统治了从印度河、中亚细亚至利比亚和希腊北部的广大地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陆的大帝国。波斯对希腊的希波战争以波斯失败告终,波斯帝国开始衰落,公元前330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灭亡

3、了波斯帝国。西亚进入了希腊化时期。第三节苏美尔一阿卡德文明(了解)名词解释:吉尔伽美什史诗萨尔贡一世楔形文字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乌尔纳木法典乌鲁卡基纳改革一、古巴比伦王国()主要知识点1、大约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王国大约于公元前1595年被赫梯人灭亡。2、古巴比伦社会内部存在等级制度,人们被分为阿维鲁(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穆什根努(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等级。(-)名词解释1,汉谟拉比2、汉漠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颁布的法典。法典吸取前人的立法成果,并结合了阿摩利人的氏族部落习惯法。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个黑色的玄武岩柱上,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

4、分组成。前言宣扬汉谟拉比受命于神,结语颂扬他的功绩,正文共282条,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和奴隶等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是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二、亚述帝国(一)主要知识点1、亚述人是闪米特人的一支,亚述帝国的实际创立者是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公元前745前727第。2、亚述帝国是铁器时代的第一个帝国。(-)名词解释1、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改革(了解):亚述帝国创立者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公元前745前727年)所实行的政治军事改革。主要内容包括:(1)加强对地方的税收和控制,强化中央集权统治。(2)建立包

5、括战车兵、骑兵、重装步兵、轻装步兵、攻城兵、辎重兵和工兵等战斗力极强的多兵种部队。(3)改变以往对被征服地区斩尽杀绝的政策,通过将被征服者迁徙到其他地区并交亚述奴隶主所有的方式保存和利用人力。这次改革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强了亚述的军事和经济力量,迅速发展了亚述的奴隶制,为亚述日后的征服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2、萨尔贡二世(三)简答题:试析亚述帝国兴起和灭亡的原因。答案要点:(1)兴起的原因:第一,公元前11世纪前期,亚述拥有有利的国际环境,埃及、赫梯等昔FI强国相继衰落或灭亡,米底和波斯尚未兴起,临近的巴比伦尼亚和乌拉尔图等不足以与其匹敌。第二,铁器的使用促进了亚述的社会经济发

6、展,也为亚述的对外征服提供了更锐利的武器。第三,亚述统治者实行了比较正确的国内政策,同时注重对外征服前的准备工作。(2)灭亡的原因:第一,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未能满足整个帝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没有为发展提供基本条件,相反却破坏了这种基础。第二,亚述帝国的野蛮征服政策及对被征服地区的残酷剥削激起被征服地区人民的不断反抗,大地削弱了它的国力。第三,亚述帝国晚期,王室内部矛盾日益激化,一些王室的成员不惜与外敌勾结发动叛乱。如此内外交困的局面最终决定了亚述帝国灭亡的必然命运。三、新巴比伦王国(一)主要知识点1、新巴比伦王国是由迦勒底人领袖那波帕拉沙尔于公元前626年建立的。公元前612

7、年,新巴比伦王国联合米底灭亡亚述帝国: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灭亡。2、新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最后阶段,它的灭亡标志着该地区文明独自发展历史的终结。(二)名词解释1、尼布甲尼撒二世2、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87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了报复一度归顺的犹太国投靠埃及而再次进攻巴勒斯坦地区,经过一年半的围困后攻陷并劫掠耶路撒冷,俘虏犹太国王齐德启亚,将该城大部分居民送往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被俘虏的犹太人直到公元前539年波斯灭亡新巴比伦王国后才被居鲁士大帝释放回巴勒斯坦地区。“巴比伦之囚”对犹太教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3、空中花园:古代地中海世界“七大奇

8、迹”之一,由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按照其妻米底公主家乡风貌下令建造。“空中花园”位于底格里斯河河畔,高达25米,每边底长120米左右。建筑总体呈一个四角椎体,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建筑物以拱顶石柱支撑,台阶种有全年翠绿的树木,远看仿佛一座小山丘。该建筑在诸如供水系统等方面有独特创造。空中花园于公元前3世纪被毁。四、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主要知识点1、赫梯国家由讲赫梯语的哈梯人和讲捏西特语的捏西特人共同创造的,国家形成了公元前19世纪中叶,哈图什尔一世时“赫梯”开始表示整个赫梯人的国家。公元前13世纪末,赫梯王国被“海上民族”肢解,公元前8世纪被亚述帝国灭亡。2、赫梯是西亚地区最早发

9、明冶铁术和使用铁器的国家。3、古代的腓尼基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只是一个地区和民族的名称。腓尼基地区指叙利亚巴勒斯坦的沿海地区,大约相当于今天的黎巴嫩。4、腓尼基地区没有形成统的国家,而是形成了若干彼此独立的城市国家,著名的有推罗、西顿等。在古代世界,腓尼基人建立起众多殖民地,最著名的是北非的迦太基。5、建立以色列犹太国家的是公元前21世纪末从两河流域来到巴勒斯坦的希伯来人(二)名词解释:扫罗;大卫;所罗门1、赫梯法典:赫梯新王国时期编订的一部法典,是现今保存较为完整的楔形文字的典型代表。整部法典由三部分组成,共241条。法典表明赫梯存在奴隶制度,奴隶被大量用于生产和生活;国内土地可以买卖,人

10、民生活受到政府的严密控制。这是一部世俗化、民众化的法典,属于私法范畴的条文很多,并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法典除对少数性质严重的犯罪规定刑法外,一般多采用民事赔偿、补偿的方式处理,还规定了大量免责条件,在古代东方法中独具特色。2、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在公元前1000年出现,由原始迦南字母演化出来。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用以书写他们的腓尼基语。腓尼基语是一种北闪族语言。现在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都可追溯至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像希伯来字母和阿拉伯字母一样,都是辅音字母,没有代表元音的字母或符号,字的读音须由上下文推断。3、犹太教:以色列犹太人所信奉的宗教,在巴比伦之囚”

11、时期发展成熟。主要教义为:(1)绝对的神教信仰,只崇拜上帝耶和华,认为他是宇宙中唯一的全知全能和创造世界的主宰。(2)坚信以色列是上帝的选民,以色列人比其他任何民族都优秀。(3)救世主信仰。此外犹太教还有诸如安息日、割礼等相当多的教规、礼仪和禁忌。犹太教经典为圣经旧约。犹太教有利于犹太民族维系宗教文化传统,但也使其隔绝于其他民族之外,带来了排外、封闭的消极影响。五、波斯帝国(一)主要知识点1,公元前6世纪中叶,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波斯帝国的创立者是居鲁士二世。公元前330年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与马其顿的战争中失败被杀,波斯帝国灭亡。2、波斯帝国的国教是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二)名词

12、解释:居鲁士二世;大流士一世:高墨达暴动1、琐罗亚斯德教:波斯人所信奉的宗教,因创教人琐罗亚斯德而得名,又名拜火教,大流士一世统治期间被定为国教。该教产生时间、地点尚未定论,主要教义认为世界有善恶二神善神阿胡拉马兹达是光明正义之神,恶神阿胡拉曼尼是黑暗邪恶之神;善恶两神始终处于斗争之中,因此该教要求人们站在善神一边去同恶神斗争。该教崇拜光明、崇拜火,经典是阿维斯塔。该教具有鲜明的伦理性,影响比较深远,其二元论思想对3世纪摩尼教的产生影响巨大。2、贝希斯敦铭文:波斯国王大流上一世在位期间建造的石刻铭文,因刻在贝希斯敦山崖上而得名。铭文用古波斯语、阿卡德巴比伦方言和埃兰语三种语言刻成,记录了大流士

13、镇压高墨达暴动和其后各地起义以及他取得王位的经过。公元1835年英国人罗林森发现了该铭文并将其制成拓本,后来他译解了其中的古波斯文,这对研究波斯历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三)简答题1、试述大流土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答案要点:(1)背景:波斯帝国从建国到大流士执政,用28年的时间走完了许多国家两三千年的过程,但是它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极为艰巨。第一,应该采用何种形式统治这个大帝国;第二,波斯帝国当时的国家机器十分薄弱;第三,帝国内部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第四,帝国内部的社会经济状况极为复杂。(2)内容:第一,在统治形式问题上,大流士建立了君主专制,加强了国王权力,调整了国王和贵族的关系

14、;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行省,设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这样就建立了一套对被征服地区进行统治和剥削的制度。第二,在军事上,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大军区,每个大军区下设若干省军区,军区长官由国王任命,与行省总督互不隶属;同时将波斯军队分为常备兵和临时征召部队,并建立了最具战斗力的1万人不死队。第三,统一帝国铸币制度。中央政府铸造金币“大流克”。行省只有权铸造银币,自治市只有权铸造铜币。第四,在全国建立驿道制度。第五,拉拢被征服地区原统治阶级,扩大帝国统治基础,尊至各地原有法律和宗教传统。(3)影响:大流士改革加强了波斯帝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统治基础,加强了君主专制,客观上促进了帝国内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15、,有利于落后地区的发展。2、简述波斯帝国的历史作用。答案要点:波斯帝国兴起的时代,正是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盛极而衰的时代。波斯帝国的兴起在近东地区的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波斯帝国是西亚北非古代文明从小国寡民到地域王国,再到帝国这一发展的最高阶段。波斯帝国不仅规模要比先前的埃及和亚述帝国大很多,并且在内涵上也更为丰富和深刻。它所形成的一套维持和管理帝国的比较成熟的制度是之前帝国不具备的,也为之后的帝国所承袭。(2)波斯帝国的形成,某种意义来说是西亚北非和东地中海地区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综合发展和联系不断扩大的产物;同时在客观上有为这一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而

16、使这种交流和联系达到一个更高阶段。(3)波斯帝国的出现从另一方面打断了西亚北非诸文明独立发展的正常进程,它的征服战争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也打破了该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正常秩序和规则。(4)波斯以一个落后民族征服了三大文明中心,并维系帝国统治200年左右,这在农耕和游牧世界的交往与冲突方面提供了一幅更为鲜明的画卷。总之,波斯帝国既为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做了总结,又为后来到希腊文明做了借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第四节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埃及主要历史线索:古埃及的历史可以分为前王朝时期、早王朝时期(12王朝)、古王国时期(36王朝)、第一中间期(710王朝)、中王国时期(1112王朝)、第二中间

17、期(1317王朝)、新王国时期(1820王朝)、后王国时期(2131王朝)。古王国时期亦称“金字塔时期”;中王国时期喜克索斯人控制了埃及:新王国时期亦称“帝国时期”,主要大事件有雅赫摩斯一世驱逐喜克索斯人,图特摩斯三世征服巴勒斯坦,阿蒙霍特普四世建立埃及军事帝国。后王国时期包括三个非埃及人控制的王朝:利比亚王朝(第2224王朝)、努比亚王朝(第25王朝)和波斯王朝(第27、31王朝)。(公元前525年,埃及被波斯征服。)亚历山大占领埃及以后,埃及遭到异族的长期征服核统治。包括马其顿希腊时代(公元前332年一前30年)和罗马与拜占庭统治时代(公元前30年一公元641第。一、古代埃及历史的主要线索

18、(-)主要知识点1、埃及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西接利比亚,具有较大的孤立性。在地理上分为上埃及(狭窄的河谷地区)和下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2、按照古埃及的记载,古代埃及第1王朝由美尼斯创建,截止希腊人征服之前,埃及一共经历了31个王朝。3,法老是古代埃及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法老之下设立一宰相,称为维西尔。古王国时期地方上最重要的行政单位是诺姆(州),行政长官称为诺马尔赫(州长)。4、埃及第26王朝法老尼科曾经试图开凿尼罗河到红河之间的运河,并且派遣腓尼基水手完成了乘船环绕非洲的壮举。(二)名词解释:胡夫;孟图霍特普二世;雅赫摩斯一世;图特摩斯一世;图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四世;图

19、坦哈蒙:拉美西斯二世;卡迭石战役;拉美西斯三世1、涅伽达文化:埃及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因埃及南部的涅伽达遗址而得名。分为两大阶段,前段(涅伽达I)又称阿姆拉文化,约当公元前4000前3500年;后段(涅伽达H)又称格尔塞文化,约当公元前3500前3100年涅伽达文化处于埃及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前段属原始社会末期,后段已建立若干奴隶制小国,在埃及史上有前王朝时期之称。涅伽达文化时期石器和陶器制作日精,对外贸易发展,铜器逐步增多,人工灌溉逐渐发达。这时村落转变为市镇,最后出现了最早的埃及文字、王族墓葬及国王权标,表明国家形成。当时涅伽达和耶拉孔波利斯相继为埃及南部最大城镇和政治中心。涅

20、伽达文化与西亚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有较多接触,表明这两处人类文明摇篮在文明开始时期即联系密切。2、法老:古埃及国王的尊称。原意为大宫殿,在古王国时代仅指王宫,并不涉及国王本身。一般认为新王国第18王朝起,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习惯上把所有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法老作为奴隶制的专制君主,掌握全国的军政、司法、宗教大权,其意志就是法律,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自称是阿蒙神和拉神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令臣民将其当作神一样来崇拜。3、维西尔:现代埃及学者引用阿拉伯语对古埃及宰相的称呼。古王国时期负责掌管行政、司法、经济和神庙等事务,也负责担任世俗法庭在中央的

21、最高法官。该职位在新王国时被一分为二,其中之一主管上埃及和努比亚的事务,另一个分管下埃及和西亚的事务。前者权力较大,国王不在时可代行朝政,其职责范围包括行政、经济、司法、宗教、土地诉讼、分家析产、灌溉、遗嘱、农事和赋税等。但其主要使命仍是执行法老的指令,是法老专制统治的工具。4、诺姆: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最早形成的国家形式。其象形文字是一块被很多水渠分为若干片的土地,也翻译作“州”。诺姆大多是从部落或者部落联盟转变过来的,一般面积不大,有一个处于交通要道上的城市。国王是诺姆国家最高的军事首领,又是祭司长和行政首脑,但是国王权力还受到很大制约,不是专制君主。诺姆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古王国时代

22、诺姆是地方上最重要的行政单位名称,其长官称为诺马尔赫。5、纳尔迈:考古发现的古埃及第1王朝的首位国王。被许多现代学者认为与曼涅托笔下的美尼斯为同一人。传说他以武力统一上下埃及,并建都孟斐斯(白城),但是实际上他可能并未完成时北方的完全统一。他曾被认为是第一个统一埃及的国王。但根据已发现的蝎王权标头来看,蝎王可能更早地做到了这点。有关纳尔迈的重要文物有纳尔迈调色板和纳尔迈权标头,反映了他对北方三角洲进行过胜利的战争。6、帕勒摩石碑:现存埃及年代最为久远的石刻,因保存在意大利西西里的帕勒摩博物馆而得名,目前仅存部分残片。该石碑记录了埃及古王国第5王朝以前所有国王的名单,国王们对诸如努比亚、腓尼基的

23、远征以及将土地和劳动力捐赠给神庙等重要活动,还涉及诸如尼罗河涨水情况等经济社会生活问题,是研究古埃及国家早期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历史的重要资料。7、涅杰斯:原意为“小人”,属于下层自由民,大概起源于古王国末期。在第一中间期形成为一个小私有者阶层,并出现了所谓的“强有力的涅杰斯”。是当时各诺姆军队的重要来源。到中王国时期,一部分强有力的涅杰斯占有土地,由别的农民替他们耕种,向他们交租。涅杰斯的成长是中王国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在政治上的发展与王权的加强息息相关。涅杰斯是中王国时期王权同地方贵族进行斗争的主要社会支柱,因而成为统治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埃及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总体水平较

24、低,这个阶层的力量还是十分软弱的。8、喜克索斯人:在第二中间期入侵埃及的游牧者,组成成分比较复杂,主要部分可能是属于塞姆人的游牧部落。现代埃及学者多认为他们是用和平渗透的方式入侵。其在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的阿瓦利斯建立了第15、16王朝,很可能承袭了原来埃及的统治形式,国王也自称法老和拉之子,统治范围包括埃及大部和西亚部分地区。公元前1553年首都被第18王朝的雅赫摩斯一世攻占。喜克索斯人将马和战车技术传入埃及,并且其统治在客观上对埃及和西亚的交往起到了沟通作用。9、涅木虎: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兴起并登上政治舞台的中小奴隶主阶层。属于该阶层的人可以经营王室土地,称为王室土地的涅木虎。他们享有世袭租佃权

25、,向法老缴纳租税,也服务于军队,或为法老提供其他服务。他们可以占有奴隶、担任官职,逐渐成为王权的社会支柱。埃赫那吞改革时曾提拔了一大批涅木虎担任中央和地方的官吏,改革失败后,这个阶层受到打击、迫害,其财产也被没收。第19王朝的法老霍连姆赫布曾颁布敕令保护他们的利益,从而保护王权自身的阶级基础。10、阿马尔那文书:古埃及新王国时代的外交文书,19世纪末在埃尔阿马尔那(埃及开罗南287公里)附近被发现。计有楔形文泥板数百块,系第18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阿蒙霍特普四世与巴比伦、米坦尼、亚述等国国王的交往文书,是研究公元前十五到前十四世纪埃及与西亚各国外交关系的重要材料。现分散存于柏林、伦敦、开罗

26、各博物馆。11、波克霍利斯改革:古埃及第24王朝法老波克霍利斯为缓解过多自由民变为债务奴隶的状况所实施的改革,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其内银:(1)禁止本利之和超过本金双倍,即利息不能超过本金;(2)债权人只能索取债务人的财产作抵偿,而不能占取债务人的人身,因为财产属于个人,而公民人身属于国家,国家需要他们服役。这项改革的结果如何不得而知,大概收效甚微。不过,据说梭伦颁布的解负令,可能从这个改革中汲取了有用的东西。(三)简答题1、简述埃及古王国时期君主专制的表现。答案要点:(1)国王对中央行政权力的控制:古王国时期国王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和代表,国王之下有宰相(维西尔)主持日常政务,但是和其他官吏一样,

27、宰相由国王任命,对国王负责。(2)国王对国家经济的控制:古王国时期国王直接占有大量劳动力、土地和财富,同时还控制了国家的土地、灌溉和外贸以及一切战利品。全国的财政都处于国王控制之下。(3)国王对军队的控制:古王国时期有一支相对强大的军队,由国王直接统率,是君主专制的主要物质力量。(4)国王对司法权力的控制:在古代埃及,国王的话就是法律,国王可以插手司法审判,并越过维西尔自行任命法官审理一些案件。(5)国王对地方行政的控制:古王国时期的州长有些由国王任命,有些是世袭的,但是形式上需要由国王任命或批准。国王还任命上下埃及长官监视地方州长。(6)王室家族控制朝政:古王国时期高官显贵多为王室家族成员,

28、比如维西尔经常由王子担任。(7)国王对臣民有无限权威:国王凌驾于一切之上,臣民似乎都成为他的奴仆。(8)王权进一步被神化,君主专制利用神权强化王权。2、简述埃赫那吞改革的背景、内容、实质及失败原因。答案要点:(1)背景:新王国时期开始,阿蒙神祭司势力极度膨胀,在政治经济领域实力增长迅速,开始不甘心依附于王权,进而与以法老为代表的王权相抗衡,直至插手王室内部斗争,逐渐危害到王权和其他奴隶主的利益。(2)内容:苜先恢复对拉神的崇拜,继而废除对阿蒙神和其他一切神的崇拜,只准崇拜阿吞神;没收阿蒙神庙和其他神庙财产,将首都从底比斯迁到埃赫塔吞(阿马尔那),同时提拔许多出身中下奴隶主阶层的人担任高级官吏。

29、(3)实质:王权联合军事行政奴隶主、中小奴隶主等各个世俗奴隶主阶级在宗教改革的外衣下反对神庙势力过度膨胀,是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斗争。(4)失败原因:第一,阿蒙神庙及其背后的贵族势力过于强大并且富于斗争经验。第二,改革期间对外战争的停止损害了起初支持改革的军队和一些世俗奴隶主的利益,导致他们丧失了对改革的热情,进而改革阵营内部甚至王室成员都发生分裂。第三,迁都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加重了普通民众负担,同时没有给他们带来好处,因此改革得不到他们的支持。3、简述埃及新王国时期奴隶制度的新特点。答案要点:埃及新王国时期奴隶制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特点有:(1)奴隶人数大大增加。虽然尚未发现有关

30、那个时候奴隶总数的资料,但是毫无疑问奴隶人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多。长期大规模的对外战争提供了奴隶的主要来源。战争的目的之一就是掠夺劳动力;而奴隶本身也是财富的表现之一,因此赐予奴隶也就成为国王赏赐有功人员的一种方式。(2)奴隶主阶级的构成发生变化,拥有奴隶的人增多,奴隶主范围扩大。古王国时期及以前,奴隶基本控制在贵族手中。中王国时期出现了中小奴隶主阶层涅杰斯,打破了贵族对奴隶的垄断,但涅杰斯占有奴隶的数量并不多。新王国时期,除了贵族仍然拥有大量奴隶外,许多中下层居民都拥有奴隶,比如看门人、牧人、商人、手工业者、雇佣兵、理发师和普通市民等。新兴的中下奴隶主阶层涅木虎就是这一特点的典型体现。4、

31、分析埃及新王国衰落的原因。答案要点:埃及国内外矛盾的发展,导致了埃及新王国的衰落,主要原因有两方面:(1)在外部原因方面:首先,埃及与赫梯从第18王朝末期开始的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争霸战争严重削弱了埃及的国家实力。其次,“海上民族”先后对埃及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入侵,虽然第19王朝的法老麦尔涅普塔赫和第20王朝的法老拉美西斯三世先后挫败了人侵,但是埃及自身也遭受沉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2)在内部原因方面:首先,埃及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再次尖锐化。王权同阿蒙神庙势力斗争又起,王权可能再度遭到失败,这导致第20王朝时期的法老对阿蒙神庙祭司的依赖明显加强。其次,在新王国晚期,劳动人民同统治阶级的矛盾也异常尖

32、锐,埃及国内政治十分混乱,并且爆发了大规模奴隶起义。起义不但反对世俗权力。同时也反对神权,第19王朝就是被起义所覆灭。即使在第20王朝时期,苜都底比斯也多次发生手工业者罢工等行为。二、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主要知识点1、金字塔的修建开始于埃及古王国时期,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也修建于这一时期,因此古王国时期又被称为金字塔时期。2、最大的金字塔是第4王朝的胡夫国王下令修建的,地点在尼罗河西岸的基泽(吉萨)。著名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司)位于哈夫拉金字塔前。3、新王国时期国王墓不再采用金字塔形式,而是采用石窟(岩墓)的形式,地点位于底比斯附近的王陵谷。第一个安葬在那里的国王是图特摩斯一世。(二

33、)名词解释1、马斯塔巴: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石凳,是埃及古王国之前贵族的墓葬形式。坟墓多用泥石建造,呈梯形六面体状,分地下墓穴和地上祭堂两部分。墓中一般有众多墓室,不仅用于放置死者尸体,还放置陪葬者尸体。此外还有用于放置食物、用具和衣物的墓室,进入古王国时期后,国王开始使用金字塔取代马斯塔巴作为墓葬形式,而最早的金字塔正是从马斯塔巴演进而来的。2、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后来,一个叫伊姆霍特普的建筑设计者,在给埃及法老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他用山上采下的

34、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金字塔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古代埃及,金字塔是梯形分层的,因此又称作层级金字塔。这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3、奥西里斯:是埃及最重要的九大神明“九神”之一。相传他生前是一个开明的国王,死后是地界主宰和死亡判官。他还是复活、降雨和植物之神。被称为“丰饶之神”,是文明的赐予者,冥界之王,执行人死后是否可得到永生的审判。奥西里斯以一个留着胡须、手持连枷及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权杖、头戴王冠的木乃伊形象出现,他头戴的白色王冠象征匕埃及。他的皮

35、肤为绿色,代表着植物他在做国王时教会了埃及人耕作。4、木乃伊:即“人工干尸”。世界许多地区都有用防腐香料或用香油(或药料)涂尸防腐的方法,而以古埃及的木乃伊为最著名。在埃及发现的木乃伊的数量最多,时间最早,技术也最复杂。古代埃及人用防腐的香料殓藏尸体,年久干瘪,即形成木乃伊。古埃及人笃信人死后,其灵魂不会消亡,仍会依附在尸体或雕像上,所以,法老等人死后,均制成木乃伊,作为对死者永生的企盼和深切的缅怀。(三)简答题:分析古埃及宗教崇拜的特点。答案要点:(1)古代埃及是一个多神崇拜的国家,其崇拜对象既有动物,也有植物和各种自然现象。古王国时代后有了统一的主神和在全国得到崇拜的神:主神一般也是国王的

36、保护神。(2)古代埃及的宗教还没有走出自然崇拜的阶段。他们的崇拜或者是对自然力量给予的恩赐表示感激,或者是对自然力量的威力感到恐惧或困惑。(3)由于古代埃及的哲学不发达,因此古代埃及的神也没有抽象出来,使得埃及的宗教总是处于比较原始的水平之上。(4)古代埃及人对来世(实际上是死后的世界)的存在特别重视,他们认为此世是暂时的,来世才是永恒的,因此古代埃及的宗教既为现世的统治者服务,也为来世的统治阶级服务。古代埃及的富有者也会为来世作出许多的安排。三、古代埃及的文化(-)主要知识点1、古代埃及最著名的神庙建筑是在底比斯修建的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它们是阿蒙神庙。著名的图特摩斯三世年代纪和拉美西

37、斯二世关于卡迭石战役的铭文等都刻在那里的石柱和墙壁上。2、古埃及人的历法最初是阴历,后来改用太阳历,太阳历对罗马共和国晚期恺撒制定的朱里亚历有很大的影响。(一)名词解释1、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所创造的文字,大约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末。蝎王权标头上的蝎子是现今所知最早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有24个字母符号,但是没有发展成字母文字。象形文字是从图画文字发展而成的,一般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部首(限定)符号三部分组成。象形文字在使用中先后演化出祭祀体和世俗体等变化。在希腊罗马人统治时期象形文字逐渐被遗忘,成为死文字,直到1822年被法国学者商波良通过罗塞达石碑释读成功。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对腓尼基字母

38、的产生有着重大影响。2、罗塞达石碑:公元前2世纪初埃及祭司为国王托勒密五世树立的颂德碑。1799年在尼罗河口的罗塞达要塞发现,故而得名。铭文用三种文字刻写,即古埃及象形文字、世俗体文字和希腊文。1822年,法国的埃及学家商波良将象形文字释读成功,奠定了埃及学研究的基础。石碑目前存放于伦敦博物馆。3、亡灵书:又称死者之书,是古代埃及国王死后放在陵墓和棺材中供“亡灵”阅读的文书,是人类遗留下来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内容大多是对于神灵的颂歌和国王的歌功颂德;同时也保留了丰富生动的古代埃及神话和民间歌谣。现存的亡灵书大多发掘于金字塔和其他埃及古代陵墓中。4、纸草文书:古代埃及用纸草纸制作的文书。纸草是尼

39、罗河上游沼泽地带生长的-种植物,纸草纸比岩石、泥板轻便,易于书写,约从公元前30世纪开始被广泛使用。纸草文书最早于1752年发现于意大利,已发现的纸草文书包括房地产契据、合同书、测产清单、公务决议、书信、古典著作等,其中著名的有都灵纸草、莱顿纸草、哈里斯大纸草等。(三)简答题:概述占代埃及的文化成就。答案要点:(1)哲学:古代埃及的哲学主要是伦理和政治的哲学。埃及伦理哲学的最早作品是充满哲理的劝世格言箴言和传道书。在政治哲学方面,埃及人提出,国家是由仁慈的君主所主持的福利机构。大约于公元前2050年写成的一个能言农民的恳求特别体现了这种观念。(2)文学:没有产生大部头文学著作,但是创造了包括诗

40、歌、小说、神话、格言、祈祷文和传记等多种多样的文学作品。(3)自然科学:最著名的是天文和数学。在天文方面改善了太阳历,绘制了天体图,识别了主要的恒星,能较准确地判定星球位置;数学方面奠定了算术、代数和儿何的基础,创造了自己的十进位制度。此外埃及人在医学上很有成就,在外科方面尤其发达,可能与木乃伊的制作有关。此外艾贝尔斯纸草是古埃及人的第一部医学百科。(4)建筑:古代埃及建筑以雄伟浑厚为人瞩目,除了金字塔外,还有在底比斯修建的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等著名建筑。(5)艺术:埃及的雕刻和绘画是埃及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一般用作建筑和其他物品的附属品。埃及绘画也有三个女音乐家等杰作。第五节古代印度

41、文明古代印度主要历史线索:公元前1500年上溯为哈拉巴文化时期。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征服印度次大陆,种姓制度逐渐形成。公元前300年左右,孔雀王朝建立,旃陀罗笈多的孙子阿育王时代,孔雀王朝达到鼎盛,佛教盛行开来。公元300年左右,笈多帝国建立,到沙摩陀罗笈多统治时代,笈多王朝势力一度达到马来半岛、印尼的苏门达腊和爪哇等地。11世纪时,伊斯兰开始对印度的征服,1206年,由来自阿富汗的突厥人建立了穆斯林政权德里苏丹国。公元1500年左右,蒙古人后裔的莫卧尔王朝建立。公元1498年,葡萄牙人登陆印度,标志着欧洲人染指印度次大陆的开始。一、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主要知识点1、古代印度是一

42、个历史上的地理概念,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地区。我国史记,汉书称为身毒,后汉书称为天竺,唐代玄奘改译为印度。印度作为地域名称是从印度河的名称引申而来的。2、目前大体可以推测,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300前1750年。(-)名词解释1、哈拉巴文化:南亚次大陆古老的青铜文化(约公元前2300前1700第,1921年由考古学家最早发现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境内)而得名。以后又在其他地区陆续发现250多处类似文化,通称为“哈拉巴文化”。该文化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也比较发达,铜器和青铜器已经广泛使用。城市是该文化的重要特色,已发现的有哈拉巴与摩亨佐

43、达罗等,估计已形成城市国家。该文化的创造者尚不清楚,可能是南亚次大陆的古老居民达罗毗荼人。对于该文化衰亡的原因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尚待进一步解决。2、摩亨佐达罗:古印度哈拉巴文化遗迹之一,位于现巴基斯坦信德省境内,1922年被考古学家发现,是哈拉巴文化中保存最完整的遗址之从中可以了解到哈拉巴文化城市结构的特征,城市分卫城和下城两部分,城市规划良好;现代学者估计其人口约为35000人,从城市建筑物的大小推断当时社会已经出现阶级差异;应该已经形成由中心城市和周边农村组合而成的城市国家。和其他哈拉巴文化遗迹一样,其毁灭原因尚不清楚。二、吠陀文明(-)主要知识点1、印度河流域文明衰亡以后,古印度历史进

44、入了“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前600年);这一时期有丰富的传说材料,收集在被称为“吠陀”的文献中。2、“吠陀”的意思是知识,指神圣的或宗教的知识。吠陀是包括大量各种知识的宗教文献。吠陀文献分为四部,即反映“早期吠陀时代(公元前1500900年)的梨俱吠陀和反映“后期吠陀时代”(公元前900600年)的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阅婆吠陀。此外,反映后期吠陀时代的还有解释吠陀的文献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3、雅利安人是印欧人的一支,他们称印度当地的居民为“达萨”(达休)人。4、早期吠陀时代,军事首领“罗阖”、长老会议“萨巴”和部落成员会议“萨米提”共同构成了雅利安人军事民主制权力机构的三个要索。5

45、、早期吠陀时代末期,社会上开始出现了等级分化现象,梨俱吠陀中提到了婆罗门、罗闰尼亚、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6、种姓制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对印度一种等级制度的泛称,它包括瓦尔那制度和后来产生的阎提制度。在西方通常称其为喀斯特制度。7、后期吠陀时代,四瓦尔那: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正式形成。8、婆罗门教在后期吠陀时代发展成型,湿婆、毗湿奴和梵天是婆罗门教最主要的神灵。(-)名词解释1、梨俱吠陀:古印度四部吠陀文献之首,编撰于公元前12前9世纪,其中某些部分可能产生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吠陀”的本义是知识,梨俱是作品中诗节的名称。全书内容比较复杂,有上古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也有自然界和现实

46、生活的反映。这些内容反映了印度原始社会晚期阶级分化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思想、生活和习俗。其中记录雅利安人战争、部落组织和等级划分等内容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梨俱吠陀所反映的时代也被称作早期吠陀时代。2、奥义书:后期吠陀时代(公元前900前600年)出现的用来解称吠陀的一种文献,其中包含了对整个宇宙和人生所作的宗教哲学解释。其主要观念是唯心主义一元论和泛神论思想。在较早的奥义书中就开始出现了“梵我一致”的哲学问题以及“业”和造业轮回的概念。奥义书的出现是对吠陀文献解释发展的结果,为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打下了思想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占印度思想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罗阖:早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部落

47、军事首领的名称,与长老会议“萨巴”和部落成员会议“萨米提”共同构成了雅利安人军事民主制权力机构的三个要素。随着历史发展,尤其是战争频繁地发生,其权势有所加强,财富也比之前增多,职位往往可以父子相袭,从而演变成为世袭君主,罗闱也成为王的称呼。4、瓦尔那制度:古代印度的一种等级制度,瓦尔那有颜色”和“品质”的意思,萌芽于早期吠陀时代,正式产生于后期吠陀时代。该制度下规定四个瓦尔那的地位以及不同瓦尔那成员不同的权利义务:第一个瓦尔那是婆罗门,充任祭司;第二个瓦尔那是刹帝利,基本职业是武士;第三个瓦尔那是吠舍,是平民,它和前两个瓦尔那属于再生族;第四个瓦尔那是首陀罗,从事各种低贱职业,是非再生族。瓦尔

48、那制度下个人社会地位由家庭出身决定,不同瓦尔那的人世代从事规定职业,不能随意改变,原则上不能通婚,法律地位也不平等。该制度显然是保护新生贵族剥削阶级的工具。5、婆罗门教:古代印度宗教,大约形成于后期吠陀时代,以“吠陀”为经典,在奥义书中体现其基本观念。该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湿婆和毗湿奴,主张整个物质世界是一种幻想,唯一真实存在的是成为梵的世界精神或轮回,同时提出“梵我一致”和造业轮回的思想。该教的产生与王权兴起密切相伴,鲜明地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与种姓制度紧密相连。在列国时代随着耆那教和佛教的传播,一度较前有所衰落。经过公元8-9世纪的改革最终形成印度教。(三)简答题1、简述瓦尔那制度的

49、起源及主要内容。答案要点:起源:瓦尔那制度萌芽可追溯到早期吠陀时代,最初新来到印度的雅利安人将自己称为“雅利安瓦尔那”。将当地居民称为“达萨瓦尔那”。在早期吠陀时代末期又发生了平民和氏族贵族的区别,平民称为吠舍,贵族称为罗闰尼亚,从事祭司的氏族贵族则称为婆罗门。从雅利安人与当地居民一分为二到雅利安部落中平民和氏族贵族一分为二和贵族内部军事贵族与祭司贵族的划分,形成了四个瓦尔那的雏形。主要内容:同名词解释。2、简述婆罗门教教义的主要内容。答案要点:(1)婆罗门教崇拜的三个主神是梵天(生主)、湿婆和毗湿奴;这时的神已经不再简单地是早期吠陀时代所赋予的自然力的化身,而是更多地被赋予社会功能和抽象的性

50、质。(2)婆罗门教最高信神是“梵”,“梵”是世界精神、最高主宰和宇宙创造者,世界万象不仅由“梵”所创造,而且只有“梵”是实,其余一切都是虚幻的。(3)婆罗门教认为由于人在世上造了“业”,所以死后灵魂不能归于“梵”,而是转世投生为不同生物,这要由人所造的业之善恶程度来定,只有悟到这个道理,达到“梵我一致”,才能摆脱轮回之苦。这种造业轮回的说法起到了为种姓制度辩护的作用,为高种姓的特权和低种姓的苦难找到了理论的解释。(4)婆罗门教将“吠陀”视为经典,还拥有烦琐的宗教和祭祀形式,同时强调人对自身和世界的反省以及个人的修行。三、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一)主要知识点1、公元前6前2世纪,古印度处于“

51、列国时代”,多种文献提到这一时期古印度有“十六大国”,随着恒河流域的开发,这个时期古印度的政治中心逐渐向东转移。2、列国时代各国政治制度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君主国和共和国两大类;就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君主制在恒河流域占有优势,并且最终将取共和制而代之。3、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最根本的教义是“四谛”。4、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是摩呵婆罗多和罗摩衍那。5、印度雅利安人最古老的语言是“吠陀梵语约公元前4世纪,波你尼整理出了一套梵语的语法规范。梵语主要用于官方和宗教方面。(二)名词解释1、顺世论派:古印度的一个唯物主义学派,活跃于列国时代,又称“顺世外道”和斫婆迦派,重要代表人物为阿耆多翅舍

52、钦婆罗。该派不承认吠陀和其他婆罗门教经典文献,主张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是世界统一的物质基础,人死后没有灵魂和轮回。该派激烈反对种姓制度,认为人生而平等,本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同时认为人应该人世求快乐,反对苦行、禁欲。该派观点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因此受到统治阶级残酷的迫害,也被视为异端邪说,作品基本全部被毁灭,目前仅存片断。2、阿什斐迦派:古印度一个主张彻底宿命论的学派,又称“邪命外道”,代表人物为末伽黎拘舍留。该派认为整个世界都是按照既定程序安排好的,在这个既定世界上,每个生命单子都必须反更再生,逐步经过地质的、生物的和动物的存在阶段,然后才以人的形态存在。人生历程是由宿命决定的,人

53、的意志和行为不管善恶都不能影响这一历程。这种观点一方面否定了善恶有报的说教;另一方面也否定了人的能动作用,使人安于无为。3、耆那教:印度传统宗教之一。“耆那”词原意为胜利者或修行完成的人。在汉译佛典中称为尼乾外道、无系外道、裸形外道、无惭外道或宿作因论等。该教弟子尊称创建者为伟大的英雄,即大雄。该教徒的信仰是理性高于宗教,认为正确的信仰、知识、操行会导致解脱之路,进而达到灵魂的理想境界。该教是一种禁欲宗教,其教徒主要集中在西印度。耆那教徒不从事以屠宰为生的职业,也不从事农业。主要从事商业、贸易或工业。耆那教不讲究信神,但崇拜24祖。4、佛本生经:亦称佛本生故事,是佛经中最具文学性的作品之一,大

54、约编于公元前3世纪。主要内容是简述佛陀前生前世的经历和故事,实际上是搜罗民间故事加工形成的。该书共有故事500多个,不仅是一部宗教典籍,而且是一部时间古老、规模庞大、流传极广的民间故事集,反映了列国时代社会各方面的状况,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5、摩诃婆罗多:印度古代史诗。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现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诗的基础上编订而成,其中不但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还有宗教哲学及法典性质的著作,因此篇幅很长。摩诃婆罗多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它的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4世纪和公元4世纪之间。史诗是纪元前后几百年间许多人积累和加工的产物。它有许多不

55、同的手写本流传下来。印度浦那版的精校本根据所有写本整理校勘,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此外还有南印度传本的校刊本。6、罗摩衍那:印度古代史诗。与摩阿婆罗多并列为印度两大史诗。在印度文学史上被称作最初的诗。全书是诗体,用梵文写成,诗律几乎都是输洛迦(意译为颂),即每节2行,每行16个音节。罗摩衍那意思是罗摩传。罗摩是印度古代的传说中人物。后逐渐被神化。该诗故事生动曲折,思想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反映了雅利安人向南扩张的过程。四、孔雀帝国及佛教的传播()主要知识点1、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前187年)的建立者是旃陀罗笈多。2、现在所称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由古印度人所创造的。3、公元前2世纪开始修建

56、的阿旃陀石窟是古印度佛教建筑的典型代表。(二)名词解释1、孔雀王朝:古印度摩揭陀王国的王朝名称,约公元前423年由旃陀罗笈多建立。首都为华氏城。阿育王位期间国力最为强盛,基本统一除半岛南端外的印度全境,大力宣扬推广佛教。该朝于公元前187年为巽加王朝所取代。2、摩奴法典:印度最古老的宗教、哲学和法律的汇编,也是古代印度最重要的一部法律文献,集婆罗门法的大成。它不是由国家正式颁布的,而是婆罗门教祭司根据吠陀经典和历来的习惯在公元34世纪间陆续编制而成,共12章,传说由人类始祖摩奴制定,故称摩奴法典。摩奴法典对印度法律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印度封建社会前期,一直被统治阶级奉为圣典,随着其传播,后来形成

57、了以摩奴法典为基础的印度法系。其中反映的土地制度、种姓制度等内容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3、政事论:古代印度的一部论述治国安邦策略的著作。一般认为它是孔雀王朝的开国君主旃陀罗笈多的宰相考庇利耶所作,实际具体成书时间和作者尚有很大争议。书中包含有丰富的政治、经济、法律和军事、外交思想。全书系统论述君主如何统治国家的种种问题,主张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国王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政事论中包含大量的民法与刑法内容,对研究古代印度的土地所有制、财产关系、奴隶制度和种姓制度等内容有重要价值。4、阿育王铭文:古印度孔雀王朝时期君主阿育王在全国各处的山岩、石柱和洞壁上所镌刻的铭文,现在还有几十个地方保存着这种石刻铭文

58、,是古印度流传至今最古老的文字。铭文所用文字有两种:一是婆罗迷文,可能起源于塞姆人的字母:其二是住卢文,可能起源于阿拉美亚字母。铭文内容大多是他颁布的沼令及对其功绩的赞颂,对研究当时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5、巽伽王朝:古印度摩揭陀王国的王朝名称,约公元前187年由普沙密多罗巽伽建立,王朝初期仍然能够统治整个恒河流域。初期的君主也曾竭力抵御大夏和羯陵伽的入侵,其后国势日益衰微,最终只保有摩揭陀一地,约公元前75年被甘华王朝取代。6、贵霜帝国:13世纪统治中亚地区及印度北部的帝国,由月氏人的贵霜部落建立。迦腻色迦王(约78102年)统治时期,帝国达到鼎盛阶段。他信奉大乘佛教,在其支持下,大乘佛教由

59、中亚传人中国。3世纪帝国分裂,分裂后的一些小邦大约维持了1个世纪后最终消失。贵霜帝国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为东西方文化在其境内融合创造了为有利的条件。7、犍陀罗艺术:1一2世纪印度西北部的犍陀罗地区所产生的佛教雕塑艺术形式。该艺术形式兼有希腊和印度的风格,贵霜帝国时期达到成熟和鼎盛。相传是希腊人皈依佛教后,感到佛陀与希腊的神灵阿波罗相似,于是按阿波罗的形象塑造出了佛陀。该艺术就是用希腊艺术手法诠释佛教的一种表现形式,后来随佛教一起传人了中国和东亚其他地区。第六节古代希腊文明古代希腊主要历史线索:古代希腊的历史大致分为五个阶段:(1)爱琴文明或克里特、迈锡尼文明时代(公元前20前12世纪);荷马时

60、代(公元前11一前9晚);(3)古风时代(公元前8前6世纪);(4)古典时代(公元前5前4世纪中期);(5)马其顿统治时代(公元前4世纪晚期一前2世纪中期)。对古代希腊历史影响比较深远的战争主要有: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和亚历山大东征。一、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主要知识点1、约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出现了最初的国家。克里特文明最大特征是宫殿的修筑,学者们将克里特文明发展分为前王宫时期、古王官时期、新王宫时期和后王宫时期。2、新王官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繁荣期,米诺斯王宫是克里特文明最伟大的创造。3、克里特文明古王宫时期生产的卡马雷斯彩陶被公认为古代世界最精美的彩陶。4、克里特文明所使用的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