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原料中的有毒物质解析课件_第1页
水产原料中的有毒物质解析课件_第2页
水产原料中的有毒物质解析课件_第3页
水产原料中的有毒物质解析课件_第4页
水产原料中的有毒物质解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水产原料中的有毒物质第一节 河豚毒素第二节 贝类毒素第三节 西加毒素第四节 其他毒素第四章 水产原料中的有毒物质第一节 河豚毒素根据中毒症状分类根据中毒症状分类来源:在赤潮爆发的海区,赤潮生物产毒,通过贝类鱼类或藻类等传递贝类通过滤食作用将产生毒素的单细胞藻类及微生物等浓缩和积累,是中毒频率较高的海洋生物作用:一方面威胁生命另一方面开发成海洋药物造福人类来源:在赤潮爆发的海区,赤潮生物产毒,通过贝类鱼类或藻类等 研究海洋生物毒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前景,一方面可为神经生理学研究鉴定受体及其细胞调控分子机理提供丰富的工具药,如特异作用于Na+通道的生物活性物质大部分来自海洋生物毒

2、素,包括河豚毒素、石房蛤毒素、西加毒素、芋螺毒素及海葵毒素等; 研究海洋生物毒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前景,一方面可另一方面对攻克人类面临的重大疑难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如将海洋生物毒素直接开发为天然药物,或作为先导化合物用于新药研究。目前已发现一些海洋生物毒素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病毒活性。此外,许多海洋毒素和毒肽具有钙通道调控作用,已成为寻找防治心血管疾病药物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对攻克人类面临的重大疑难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如将海洋生 海洋生物毒素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是发现了毒性极大的聚醚类毒素(Polyethers)和肽类毒素。聚醚类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独特,毒性强烈并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天然毒素

3、,主要代表毒素有:西加毒素(Ciguatoxin, CTX)、刺尾鱼毒素(Maitotoxin , MTX)及岩沙海葵毒素(Palytoxin, PTX)等,这些毒素大多数由微藻产生。聚醚类结构是海洋天然产物所特有的,其毒理和药理作用均十分特殊,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细胞具有较高的选择作用。 海洋生物毒素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是发现了毒性极大的聚醚类毒素第一节 河豚毒素(TTX)第一节 河豚毒素(TTX)一概述:年日本田原分离制得纯度的粗毒并命名年横尾等从红鳍东方豚的卵巢中分离制得结晶年泽田等学者通过射线衍生物确定结构此外蝾螈,象牙螺,网平涡虫,环峭,花纹爱洁螺,溶藻弧菌等都存在,可见

4、分布广泛年河北水产研究所成功分离和提取了结晶纯品并获得认可一概述:年日本田原分离制得纯度的粗毒并命河豚鱼起源于热带海洋,体表都有美丽多变的色泽、斑点和条纹,一般栖息于近海底层半咸水中,.,和微量元素丰富我国沿海分布主要是东方豚和刺豚捕捞中鉴别河豚鱼特征:其胃内有一特殊的袋状结构,可吸入水和空气而膨胀,离水时使呈球状,又名气泡鱼,吹肚鱼河豚鱼起源于热带海洋,体表都有美丽多变的色泽、斑点和条纹,一河豚鱼中毒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动物性食物中毒。河豚毒素是河豚鱼体内的毒素,剧毒。河豚毒素的毒性比氰化钠高1000倍,因此食用后很容易引起中毒,甚至导致死亡。为此,我国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中严禁餐馆将河豚鱼作为菜

5、肴经营,也不得流入市场。河豚鱼中毒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动物性食物中毒。河豚毒素是河豚鱼体河豚毒素在体内的分布较广,以内脏为主毒性大小随着季节、品种及生长水域而不同。河豚鱼的肝、脾、胃、卵巢、卵子、睾丸皮肤以及血液均含有毒素,其中以卵和卵巢的毒性最大,肝脏次之。一般品种的河豚鱼肌肉的毒性较低,但双斑圆鱼屯、虫纹圆鱼屯、铅点圆鱼屯肌肉的毒性较强。河豚毒素在体内的分布较广,以内脏为主毒性大小随着季节、品种及二河豚毒素性质及用途:(一)性质河豚鱼体内的有毒化学成分为河豚毒素,又名河豚毒素酐-4-河豚毒素鞘,或河豚酸,分子式为C11H17N3O8,相对分子质量为319.27。二河豚毒素性质及用途:(一)性质

6、水产原料中的有毒物质解析课件1、氨基喹唑啉型化合物,为无色、无味、无嗅的针状结晶。2、溶解性:只溶于酸性水或醇溶液。3、TTX是一种生物碱,在弱酸中相对稳定,在强酸性溶液中则易分解,在碱性溶液中则全部分解。4、TTX对紫外线和阳光有强的抵抗能力,经紫外线照射48h后,其毒性无变化,自然界阳光照射一年,也无毒性变化。1、氨基喹唑啉型化合物,为无色、无味、无嗅的针状结晶。5、在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淀粉酶等作用下不被分解。6、TTX对盐类稳定,用30%的盐腌制1个月。卵巢中仍含有毒素。7、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对热稳定,能耐高温。将卵巢毒素煮沸2h后能使其毒性降低一半。在100 加热4h,115加热3h

7、,能将毒素全部破坏;120加热30min,200以上加热10min,也可使其毒性消失,210以上开始炭化。5、在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淀粉酶等作用下不被分解。(二)用途在医学上具有镇痛和解毒等生理作用,价格昂贵对大鼠的缺血性心率失常有对抗作用与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合用,延长局部麻醉时间(二)用途在医学上具有镇痛和解毒等生理作用,价格昂贵因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且无解药,临床上尚无成功应用因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且无解药,临床上尚无成功应用三分离提取一般是用水浸提,加热冷却过滤除蛋白,使用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用稀醋酸洗脱收集,再用调上活性炭柱吸附脱色,用乙醇洗脱减压浓缩,再结晶或纯化纯化时

8、可加苦味酸形成盐酸盐,然后热水溶解,氨水调,冷却后过滤水洗,再溶于少量醋酸,加氨水再沉淀得比较纯的,得率只有三分离提取一般是用水浸提,加热冷却过滤除蛋白,使用弱酸性阳四河豚毒素的检测四河豚毒素的检测2、溶于硫酸,加K2Cr2O7,如呈绿色则阳性3、薄层层析:用硅胶GF板,以正丁醇-冰醋酸-水(2:1:1)展开,显色剂为Werber试剂2、溶于硫酸,加K2Cr2O7,如呈绿色则阳性2、定量检测2、定量检测水产原料中的有毒物质解析课件五河豚毒素的毒性与微生物起源河豚毒素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神经毒素,它对神经细胞膜的钠离子通道有专一性作用,能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中毒初期表现

9、为感觉神经麻痹,全身不适,继而恶心、呕吐、腹痛,口唇、舌尖及指尖刺疼发麻,同时引起外周血管扩张,使血压急剧下降,最后出现语言障碍,瞳孔散大,中毒者常因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死亡率高达50。海洋微生物是的唯一生产者五河豚毒素的毒性与微生物起源 河豚毒素衍生物的相对毒性 河豚毒素衍生物的相对毒性水产原料中的有毒物质解析课件 六中毒处理及预防中毒早期以催吐洗胃或下泻为主,口服牛奶蛋清等保护胃黏膜对血液中的毒素需利用利尿剂或注射生理盐水神经系统损害时可给予,辅酶,肌苷,地也唑,加蓝他敏等,病情缓和后配合针灸及理疗 六中毒处理及预防中毒早期以催吐洗胃或下泻为主,口服牛奶由于河豚毒素耐热,120加

10、热60min才可破坏,一般家庭烹调方法难以去除毒素,故最有效的预防中毒措施:将河豚集中处理,禁止出售。在加工处理前必须先去除内脏、头、皮等含毒部位,洗净血污,经盐腌、晒干后,安全无毒方可出售,其加工废弃物应妥善销毁。由于河豚毒素耐热,120加热60min才可破坏,一般家庭烹第二节 贝类毒素 贝类是人类动物性蛋白食品的来源之一。世界上可作为食品的贝类约有28种,已知的大多数贝类均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毒物质。只有在地中海和红海生长的贝类是已知无毒的。 目前认为该类食品中毒与贝类吸食浮游藻类有关,大多数情况下为腰鞭毛虫。 毒物在贝类体内蓄积和代谢,人类食用这些贝类后可造成食物中毒。 常见的中毒食品有蛤类

11、、螺类、鲍类等。第二节 贝类毒素 贝类是人类动物性蛋白食一、石房蛤毒素和膝沟藻毒素(麻痹性贝毒PSP)蛤的类型杂、种类多,是贝类中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类海产品。它们质地坚厚。其中少数种类含有毒物质,如文蛤、石房蛤等。一些属于膝沟藻科的藻类,如涡鞭毛藻等,常常含有石房蛤毒素(STX)和膝沟藻毒素(GTX)。一、石房蛤毒素和膝沟藻毒素(麻痹性贝毒PSP)蛤的类型杂、种在水域中,当此种藻类大量繁殖时,可形成“赤潮”,此时每毫升海水中藻的数量可达2万个。甚至“赤潮”期间在海滨散步的人吸入一点水滴也可引起中毒。在水域中,当此种藻类大量繁殖时,可形成“赤潮”,此时每毫升海水产原料中的有毒物质解析课件海洋软体动

12、物,包括蛤类,摄食了这类海藻后,毒素可在肠中大量蓄积。其摄入的毒素含量决定于海水中该藻的数量和经蛤类滤过的海水数量。蛤类摄入此种毒素对其本身并无危害,因毒素在其体内处于结合状态。但当人食用蛤肉后,毒素则迅速被释放,引起中毒。海洋软体动物,包括蛤类,摄食了这类海藻后,毒素可在肠中大量蓄中毒的主要表现为食后15min到23h,出现口唇,手、足和面部的神经麻痹,接着出现行走困难、呕吐和昏迷,严重者常在212h内死亡。死亡率一般为518。中毒的主要表现为食后15min到23h,出现口唇,手、足和1mg石房蛤毒素即可使人中度中毒。石房蛤毒素对人的最小经口致死剂量为1.44.0mgkg体重。对小鼠的径口L

13、D50为0.263mgkg体重,腹腔注射的LD50为10ugkg体重。石房蛤毒素不能经水洗清除,对热有一定的耐受性,据测定,经116加热的罐头,仍有50以上的毒素未被去除。目前,对麻痹性蛤类中毒尚无有效的解毒剂。1mg石房蛤毒素即可使人中度中毒。石房蛤毒素对人的最小经口致防止此类毒素中毒的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卫生防疫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许多国家规定,从5月到10月进行定期检查,如有毒藻类大量存在,说明食用此时的贝类食品是不安全的,有发生中毒的危险。防止此类毒素中毒的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卫生防疫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从甲藻和软体动物中已经分离出7种麻痹性贝类毒素,主要有石房蛤毒素、膝沟藻毒素和新石房蛤毒素等。

14、对贝类作毒素含量测定,若超过规定标准,则应禁止食用。从甲藻和软体动物中已经分离出7种麻痹性贝类毒素,主要有石房蛤赤潮导致的鱼类和贝类中毒主要是麻痹性贝类中毒(),目前是影响公众健康的最严重的食物中毒现象之一几个世纪以前,人们已经认识到赤潮和有关的问题北美洲西海岸的印第安人一旦发现海水变为红色,即相互警告不要再食用污染海域的鱼或贝类,并设立岗哨以注意海水颜色的变化直到颜色趋于正常赤潮导致的鱼类和贝类中毒主要是麻痹性贝类中毒(),目前直到年才确定了与甲藻和原膝沟藻的关系,的发生遍布全世界,通常是在欧洲,北美,日本海域以及南海的南部海域等北纬度以上的海域上发生得比较频繁年,西班牙,西德,日本,马来西

15、亚,加拿大和美国报告了大约宗案例除了引起健康问题外,的爆发还严重损害了世界的贝类产业直到年才确定了与甲藻和原膝沟藻的关系,的 由于毒化贝和非毒化贝在外观上无任何区别,因此,必须根据红潮发生地域和时间的规律性对海产贝类作严格的监控美国自年开始就试图防止麻痹性贝类中毒事件的发生 年以来,建立了限制冰冻和罐装贝类的含量为的规定如果产地贝类可食部中的含量超过这个值,则不允许进行商业性捕鱼 由于毒化贝和非毒化贝在外观上无任何区别,因此,必须根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为了防治,有关当局设计了一整套的贝类观察程序,其中包括是否有捕食贝类的动物死亡,是否有红潮发生的迹象,以决定发出严禁捕捞和出售的命令考虑到贝类毒

16、素不易被加热所破坏,对一般消费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对贝类食品要有“如果怀疑,就仍掉”的观念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为了防治,有关当局设计了一整套的贝二、腹泻性贝毒(DSP):是由另外一种海洋藻类产生,大量存在于软体贝类中一种毒素。主要来自甲藻中的鳍藻属和原甲藻属,是70年代由日本科学家Yasumoto发现。 二、腹泻性贝毒(DSP):是由另外一种海洋藻类产生,大量存在根据毒素的结构,腹泻性贝毒毒素可以分成三类: 聚醚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和鳍藻毒素(Dinophysistoxins);大环聚醚内酯毒素扇贝毒素(Pectenotoxins);融合聚醚毒素虾夷扇贝毒素(Yesso

17、toxins)。 根据毒素的结构,腹泻性贝毒毒素可以分成三类: 聚醚类毒素此外,大田软海绵酸的二元醇酯衍生物尽管没有表现出和大田软海绵酸同样的毒性作用,但可以水解生成大田软海绵酸,因此也应当被看作是这类毒素。所幸的是DSP目前仅在加拿大东岸、亚洲、智利、新西兰及欧洲地区有发现,在美国尚未证实存在DSP毒素。DSP不是一种可致命的毒素,通常只会引起轻微的胃肠疾病,而症状也会很快消灭。此外,大田软海绵酸的二元醇酯衍生物尽管没有表现出和大田软海绵三、遗忘性贝毒(ASP):遗忘性贝毒(活性成分为软骨藻酸Domoic acid)引起的中毒事件1987年首次在加拿大出现并导致三人死亡,中毒者食用了贻贝表现

18、出肠道症状和神经紊乱,严重的有短暂的记忆丧失现象。事后研究表明引起中毒的活性成分为软骨藻酸,一种早先曾在红藻中分离出的氨基酸类物质。这也是首次发现由硅藻赤潮引起的中毒事件,能够产生软骨藻酸的硅藻主要是Pseudo-nitzschia属中的一些种。 三、遗忘性贝毒(ASP):遗忘性贝毒(活性成分为软骨藻酸Do这些有毒藻最初在北美发现,然而很快就在欧洲、新西兰等地区发现了这种藻以及能够产生软骨藻酸的其它有毒藻,而且在贝类中检出了累积的软骨藻酸。这种毒素目前只在北美洲东北、西北、海岸有所发现。同样的ASP也是源自一种海洋藻类。已在软体贝类的内脏中有所发现,像蟹类等。这类毒素同时具有胃肠系统及神经系统

19、病毒的症状,包括短时间失忆,即健忘症。严重时也会引发死亡。这些有毒藻最初在北美发现,然而很快就在欧洲、新西兰等地区发现四、神经性贝毒(NSP):是一种与赤潮有关的毒素,受这种毒素影响的贝类被称为Brevetoxin,也是源自于一种海洋藻类。而且它会导致食物病菌,存在NSP。神经性贝毒是到目前为止危害范围较小的一类毒素,主要分布在美国墨西哥湾一带,但近年来在欧洲、新西兰也发现了有毒藻Gymnodinium breve的存在。 四、神经性贝毒(NSP):是一种与赤潮有关的毒素,受这种毒素神经性贝毒活性成分包括短裸甲藻毒素A(Brevetoxin A),短裸甲藻毒素B(Brevetoxin B)和半

20、短裸甲藻毒素B(Hemibrevetoxins B)等。这些毒素主要由短裸甲藻产生。这种毒素的典型区域为墨西哥湾。美国南大西洋海岸以及新西兰,这类毒素虽不象其它贝类毒类那么严重,但同样也会产生肠胃不舒服及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如神经麻木、冷热知觉的颠倒、即冷热不分。 神经性贝毒活性成分包括短裸甲藻毒素A(Brevetoxin 五、螺类毒素少数种类含有毒物质,如接缝香螺、间肋香螺和油螺等,其有毒部位分别在螺的肝脏或鳃下腺、唾液腺内,主要成分是四甲胺。四甲胺为箭毒样神经毒,因食用而引起中毒的主要症状是后脑部头痛、眩晕、平衡失调眼痛、呕吐和荨麻疹,通常几小时后可恢复正常。五、螺类毒素少数种类含有毒物质,

21、如接缝香螺、间肋香螺和油螺一般香螺的唾液腺中每克腺体含79mg四甲胺。乌贼和章鱼的唾液腺是其捕食工具和防御性武器,含有一种神经性蛋白毒素头足毒素,对神经有阻断和麻痹作用我国常引起中毒的螺按中毒症状可分为两种类型。(1)含有麻痹型神经毒素的螺类(2)能使食用者发生皮炎的螺类一般香螺的唾液腺中每克腺体含79mg四甲胺。六、鲍鱼毒素和蟹类毒素(1)鲍鱼毒素:是海草叶绿素的衍生物,一般在春季聚集在鲍鱼的肝脏中具有光化活性,是一种光敏剂 人食用杂色鲍后,再经日光曝晒,这种 毒素即可促使人体内的组氨酸、酪氨酸和丝氨酸等胺化合物的产生,从而引起毒性反应。中毒的主要症状为脸和手出现红肿等,但不会致死。六、鲍鱼

22、毒素和蟹类毒素(1)鲍鱼毒素:是海草叶绿素的衍生物,(2)蟹类毒素世界上可供食用的蟹类已超过20种,所有的蟹或多或少的都含有有毒物质。其毒素产生的机理至今还不清楚。但是,人们已经知道受“红潮”影响的海域出产的沙滩蟹是有毒的。(2)蟹类毒素世界上可供食用的蟹类已超过20种,所有的蟹或多七、 贝类毒素的检测1、小白鼠生物测定法取稀释的贝类提取液lmL注射到18-22g重的 小白鼠腹腔,测定死亡时间,规定15min致死的 量为1MU。2、化学检测法在碱性条件下用双氧水氧化PSP使其生成荧光 物质,再测其荧光值。3、高压液相色谱法七、 贝类毒素的检测八、 防止贝类毒素中毒的措施定期对海水进行监测,及时

23、掌握藻类和贝类的活动情况。当海水中大量存在有毒的藻类时, 应同时监测当时捕捞的贝类所含的毒素量。食用贝类食品时,要反复清洗、浸泡,并采取 适当的烹饪方法,以清除或减少食品中的毒素。制定该类毒素在食品中限量标准。发现中毒者,应及时采取措施,结合对症 治疗,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等措施,尽早排除体内毒素。八、 防止贝类毒素中毒的措施定期对海水进行监测,及时掌握藻第三节 西加毒素又称雪卡鱼毒,通常是由生活在热带地区的甲藻产生的一类毒素,主要是影响热带、亚热带的礁石鱼类,典型的礁鱼类包括鳍鱼、梭鱼、真鲷、鲑鱼、鲐鱼等。通常这些鱼类都是因为吃那些以食含毒素的藻类为生的小鱼而存积在体内大量毒素,由鱼作为媒介

24、,引起人类中毒。第三节 西加毒素又称雪卡鱼毒,通常是由生活在热带地区的甲藻产引起许多症状的毒素大多存活期较短、而因西加毒素这种毒素引发的麻木、颤抖、温度感知颠倒的症状会持续几个月,甚至有报告说持续几年。同神经性贝毒活性成分短裸甲藻毒素类似,西加鱼毒素也是聚醚结构。由西加鱼毒素引起的中毒事件多发生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每年中毒人数约有1万多人。引起许多症状的毒素大多存活期较短、而因西加毒素这种毒素引发的西加毒素是赤潮生物产生的主要毒素之一。已从有毒鱼类和赤潮生物中分离出三种西加鱼毒毒素:西加毒素、刺尾鱼毒素和鹦嘴鱼毒素。西加鱼毒素引起的中毒症状有消化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西加

25、毒素是一种无色、耐热、非结晶体,极易被氧化的物质,能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苯和水。西加毒素是赤潮生物产生的主要毒素之一。已从有毒鱼类和赤潮生物大多数雪卡毒性鱼聚居在海底,以珊瑚礁上的各种海洋藻类为食现已证实来源有蓝绿海藻,裸甲藻和海洋细菌雪卡鱼对这些有毒藻类无任何反应,同一种群体形较大者毒性更强,说明累积且很稳定,加热或冷冻均不能破坏目前对其预防尚缺乏有效方法大多数雪卡毒性鱼聚居在海底,以珊瑚礁上的各种海洋藻类为食现是电压依耐性+通道激动剂,可增加细胞膜对+的通透性,致使神经肌肉兴奋性传导发生改变,引起一系列药理学和毒理学作用是电压依耐性+通道激动剂,可增加细胞膜对+的通透性,引起所谓“钙离子超

26、负荷”效应,触发神经递质释放,导致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依耐性收缩,是研究钙通道药理作用特异性的重要工具药对某些肿瘤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是电压依耐性+通道激动剂,可增加细胞膜对+的通水产原料中的有毒物质解析课件水产原料中的有毒物质解析课件第四节 其他毒素一鲭鱼中毒对组胺的过敏反应在美国大约有一半的鳍类毒素报告中都包括鲭毒类,这是由于鲭类鱼中含有大量的组胺,而组胺是由于细菌的生长形成的。含鲭毒素的主要三大类鱼是:金枪鱼、马哈鱼、青鱼,尽管在其它鱼中也有发现鲭鱼毒素。第四节 其他毒素一鲭鱼中毒二鱼卵和鱼胆中毒鱼卵中毒鱼:淡水石斑鱼,鳇鱼和鲶鱼为毒性球蛋白,耐热鱼胆中毒鱼:草鱼,鲢鱼,鲤鱼,青鱼细胞毒和

27、神经毒,引起胃肠道剧烈反应,肝肾损伤及神经系统异常二鱼卵和鱼胆中毒鱼卵中毒鱼:淡水石斑鱼,鳇鱼和鲶鱼三海参毒素海参属于棘皮动物门的海参纲,生活在海水中的岩礁底,沙泥底,珊瑚礁底,主要食物为混在泥沙中的有机质和微小动植物海参是珍贵的滋补食品,但少数海参有毒;目前已知致毒海参多种,我国近种,常见紫轮参,荡皮海参等三海参毒素海参属于棘皮动物门的海参纲,生活在海水中的岩礁海参体内含有海参毒素。海参毒素经水解后,可产生海参毒素苷。经光谱分析发现,海参毒素苷是一种属于萜烯系的三羟基内酯二烯。溶血作用很强,接触中毒常表现局部症状,呈皮炎反应和失明,少量可被胃酸水解为无毒物海洋肽类毒素:海葵肽类毒素、海蛇毒素

28、蓝藻毒素等。海参体内含有海参毒素。四、海兔类毒素海兔又名海珠,常生活在浅海潮流较畅通、海水清流的海湾,以及低潮线附近的海藻丛间,以各种海藻为食。其身体的颜色和花纹与栖息环境中的海藻相似。当它们食用某种海藻之后,身体就能很快变为这种海藻的颜色,以此来保扩自己。四、海兔类毒素海兔种类很多,卵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是我国东南沿海人民所喜爱的食品,还可入药。头部有触角两对,一对较短是触觉器官,一对较长是嗅觉器官,休息时触角向上伸展,像兔子的两个耳朵,所以称为海兔。常见的种类有蓝斑背肛海兔和黑指纹海兔。海兔种类很多,卵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是我国东南沿海人民所喜爱的海兔体内的毒腺又叫蛋白腺,能分泌一种略带酸性的

29、乳状液体,具有另人恶心的气味,从中提取出的海兔毒素是一种芳香异环溴化合物。在海兔皮肤组织中所含有的有毒物质是一种挥发油,对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人如误食其有毒部位,或皮肤有伤口时接触海兔,都会引起中毒。海兔体内的毒腺又叫蛋白腺,能分泌一种略带酸性的乳状液体,具有五、海洋肽类毒素五、海洋肽类毒素水产原料中的有毒物质解析课件 最新研究表明,海葵肽类神经毒素也可以作用于K+通道,如BgK和ShK(3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1992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产生出与天然Ap一B在氨基酸序列、结构和生物活性完全一致的多肽毒素,并利用点突变技术研究了该毒素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1996年复旦大学和青岛海洋药物研究所报道,在大肠杆菌(E . coli)中以融合蛋白形式,在枯草杆菌中以分泌蛋白形式成功表达了一种青岛海葵毒素(介于Ap-A和Ap-B之间的一种新海葵毒素)。 最新研究表明,海葵肽类神经毒素也可以作用于K+通道,如Bg另外通过固相合成也获得了有生物活性的海葵毒素。利用二维核磁共振(NMR )技术已测定了某些海葵毒素的结构。海葵毒素现已成为研究强心药物的重要先导化合物,用于筛选高效无毒的强心新药。另外通过固相合成也获得了有生物活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