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第一讲-教育学产生与发展-课件_第1页
教育学原理第一讲-教育学产生与发展-课件_第2页
教育学原理第一讲-教育学产生与发展-课件_第3页
教育学原理第一讲-教育学产生与发展-课件_第4页
教育学原理第一讲-教育学产生与发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简介 一、课程名称 “教育学原理”课程在中国的高等师范学院又称“教育概论”、“教育一般原理”、“教育学”;在国外的教育学院,又称“教育理论”(theory of education)或“教育的理论基础”(foundation of education )。 教育学原理简介二、课程历史1.230多年的历史;2.第一位教授此课的人是特拉普(Trap);3.哲学家康德(Kant,I.)于1776-1777、1786-1877年间两度教授此课程;4.1898年,我国的京师大学堂始开设此课程。二、课程历史1.230多年的历史;三、课程价值 1.课程的理论价值(1)是学习

2、其他教育学科的基础;(2)帮助学习者学会思考教育问题;(3)熟悉一些重要的教育思想流派;(4)掌握教育知识发展的最新动态。三、课程价值 1.课程的理论价值2.课程的实践价值(1)检讨原有的教育观念;(2)分析当代教育改革中的一些基本问题;(3)树立现代教育的信念;(4)有益于学习者健康人格的完善和生活目标的反省。2.课程的实践价值(1)检讨原有的教育观念;四、课程目标1.情意目标促使学习者反思自己对于教育的常识性态度和信仰,形成符合社会未来发展要求的新态度和新信仰。四、课程目标1.情意目标2.认知目标帮助学习者掌握人类教育知识的传统以及现代教育的基本概念、命题和原理,建立合理的教育知识结构。2

3、.认知目标帮助学习者掌握人类教育知识的传统以及现代教育的基3.行为目标培养学习者从事教育科研、调查、评论、咨询等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习惯。3.行为目标培养学习者从事教育科研、调查、评论、咨询等的实际五、学习建议1.广泛阅读教育名著、教育期刊2.关注现实教育改革,对教育问题保持一种高度的敏感性3.努力思考教育问题4.善于交流和对话5.在教育研究中进行学习五、学习建议1.广泛阅读教育名著、教育期刊六、阅读文献1.教育政策类(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条例(4)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5)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6)

4、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 决定(7)中国教育发展报告(蓝皮书)(8)世界教育报告(每年度)六、阅读文献2.教育名著类(1)中国:论语、学记、中庸、大学、师说、劝学篇、中国教育的改造、梁漱溟教育文选、晏阳初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文选,等等。2.教育名著类(1)中国:论语、学记、中庸、大(2)西方:理想国、教育漫话、大教学论、爱弥尔论教育、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的教育、林哈德和葛笃德、斯宾塞教育论著选、教学与发展、教育诗篇、帕夫雷什中学、教育过程、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小原国芳教育文选,等等。(2)西方:理想国、教育漫话、大教学论、爱弥尔3.教育专著和教材类(1)黄济 王策三

5、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2)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4)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5)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3.教育专著和教材类(1)黄济 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6)大河内一男著:教育学的理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9)檀传宝著:学校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

6、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6)大河内一男著:教育学的理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4.教育专业杂志(1)教育研究(2)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4)教育研究与实验(5)高等教育研究(6)教育理论与实践(7)比较教育研究(8)清华教育研究(9)教师教育研究等等4.教育专业杂志(1)教育研究第一讲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讲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概念与对象(一)“教育学”的概念及其演化1.pedagogue-pedagogy-education-educology2.pedagogue-Padagogik-Erziehungswissensch

7、aft3.教学法教育学教育科学复数的教育科学(educational sciences)一、教育学的概念与对象(一)“教育学”的概念及其演化(二)“教育学”的三层含义1.作为一种教材的“教育学”2.作为一门课程的“教育学”3.作为一种学科门类的“教育学”(二)“教育学”的三层含义1.作为一种教材的“教育学”(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问题的价值2.关于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不同观点(1)教育现象;(2)教育规律;(3)教育事实;(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问题的价值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4.教育问题的性质(1)教育问题的生成性(2)教育问题的社会性(3)教育问题的价值性3.教育学的研究对

8、象是“教育问题”二、教育学的创立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1.教育学萌芽时期的特征:2.以习俗的认识为主3.以机械类比、比喻、寓言等思维方式为主4.没有专门的教育学语言5.有关教育论述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述之中6.人类早期的教育智慧二、教育学的创立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二)教育学的创立1.教育学创立标志(1)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2)概念方面: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或概念体系(3)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5)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二)教育学的创立1.教育学创立标志2.教育学创立的过程(1)培根的贡献培根(Bacon

9、,F.)首先在学术的进展(两卷本,1605)中,提出科学分类的原则与系统,后来在智慧之球的描述、特别是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9卷本,1623)中,进一步加以阐释。他给“教育学”预留的位置是:科学哲学人类哲学人类个体哲学灵魂学逻辑学讲述与传授的艺术。(2)拉特克的贡献(3)夸美纽斯的贡献(4)特拉普的贡献(5)康德的贡献(6)赫尔巴特的贡献(7)裴斯特洛齐的贡献2.教育学创立的过程(1)培根的贡献3.教育学创立的条件(1)客观条件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的发展科学方法论的创立(2)主观条件 相关学科的成熟与发展教育学家们的个体努力3.教育学创立的条件(1)客观条件(三)教育学的发展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

10、物:梅伊曼和拉伊 基本观点:(1)反对思辩教育学;(2)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 教育研究(3)提出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4)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基本评价:(1)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2)实验科学方法本身存在着局限性。(三)教育学的发展1.实验教育学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等人基本观点:(1)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2)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3)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科学的理解的方法;(4)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的人格。文化可以分文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通过主观文化可以促进

11、客观文化的发展,同时通过提升主观文化来促进客观文化的进步。在主客观文化历史和现实、普遍和个体的互动中培养人完整的人格。(5)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等人基本评价:(1)突出了教育学学科的性质,对教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文化教育学基本把握了教育过程的性质,触及到教育问题的性质,有助于人们深层次地思考教育问题,给人以深刻启发。(2)存在着一些缺陷:思辨味道太浓 ;忽略了教育受制于政治、经济及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等因素的影响;用理解作为教育研究的唯一方法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基本评价: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1)教育即生活

12、。杜威不赞成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观点,而认为教育即生活本身,教育要与目前的生活紧密联系。(2)教育即经验的生长。杜威认为,经验与知识是有区别的,知识可以通过传播而为众人所共有,而经验具有个体性和情境性。教育即经验的生长表明教育不是从外在方面让学生学习与他们生活无关的一些知识,而是促进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知识是促进经验不断改造和改组的工具。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3)学校即社会。即学校不能隔离在社会之外,而应是一个小社会,让学生在学校内能获得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有关经验。(4)做中学。这是指教育的方法。杜威认为教育的最好方法是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不仅能学习知识,

13、而且能知道知识的价值和用途。(5)学生中心。教育学原理第一讲-教育学产生与发展-课件基本评价:(1)美国文化精神的反映;(2)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校的相对独立地位。基本评价:4.制度教育学代表人物:乌里、瓦斯凯、洛布罗等人基本观点:(1)教育研究应该首先研究制度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2)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是由教育制度造成的;(3)教育目的是要实现社会变迁,为实现这个目的,学校教育要帮助教育者和学习者将学校制度看成是“建立中的”制度;(4)教育制度包括隐性制度。基本评价:(1)重制度分析;(2)依赖精神分析。4.制度教育学代表人物:乌里、瓦斯凯、洛布罗等人5.马克思主义教

14、育学代表人物:加里宁、凯洛夫、杨贤江等代表观点:(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2)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6)应用马克思方法论研究教育问题。基本评价:(1)奠定了科学方法论基础;(2)容易被简单化、机械化和过度政治化。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加里宁、凯洛夫、杨贤江等6.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鲍尔斯、阿普尔、布尔迪厄等等。代表观点:(1)资本主义学校的不平等性;(2)学校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对应关系;(3)人们对这种不平等和对应关系的意识的麻木;(4)教育的目的是启

15、蒙和赋权。基本评价:(1)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一些观点和方法;(2)有利于认识资本主义的教育;(3)具有战斗性、批判性和解放能力。6.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鲍尔斯、阿普尔、布尔迪厄等等。7.小 结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不同国家的教育学传统教育学派之间的相互批评和借鉴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7.小 结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三、当代教育学的状况(一)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二)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三)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四)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五)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三、当代教育学的状况(一)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四、总结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活动,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领域;教育学从诞生时起有一个比较曲折的发展过程,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群;在教育学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伟大的教育学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思想遗产应该永远为后人们所继承;对于历史上的教育学知识,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分析,力图有所创新,建设中国自己的教育学。四、总结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