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种和选择育种课件_第1页
引种和选择育种课件_第2页
引种和选择育种课件_第3页
引种和选择育种课件_第4页
引种和选择育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第一节 引种和驯化引种 引进外地或外国的种质资源。 引种栽培:经过试验证明适合本地区栽培后,直接在生产上推广种植。 收获结实器官为经济产量的作物: 同(相似)生态区引种,就地繁衍,而且高产 收获营养器官为经济产量的作物: 异生态区引种,不开花结实,不能留种。麻类作物 “南麻北种” 引种驯化:外地种质引入种植,由于生态条件改变而表现出新的性状, 经过选择育成适合本地区推广种植的新品种。 引种改良:外来品种的某个(些)优良性状用于改良本地品种。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第一节 引种和驯化 引种不仅直接用于生产栽培,更重要的是在被引种地区由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产生新的品种类型,形成

2、次生多样性中心。 我国的600多种栽培植物中,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其中果树和蔬菜作物大多是国外引进的熟悉的有: 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蚕豆、 棉花、烟草、甘蔗、甜菜、花生、芝麻、 苹果、葡萄、甜橙、芒果、香蕉、菠萝、草莓 黄瓜、番茄、咖啡、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 引种不仅直接用于生产栽培,更重要的是在被引种地区由于水稻原产于我国,引进日本、IR品种直接推广应用 农垦57、农垦58、秋光、丰锦,农垦58中获得光敏核不育突变体; IR8、IR24,质不育恢复基因来源。小麦在我国形成次生多样性中心,引进意大利品种提高我国小麦产量。陆地棉一、引种原理1、气候相似性原理, Mayr原产地与引种地之间

3、,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应尽可能相似,以保证作物品种互相引用成功的可能性。 强调气候中温度条件,忽略光、湿、气、土 忽略作物对环境适应(驯化)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水稻原产于我国,引进日本、IR品种直接推广应用第四章 引种和2、生态相似性原理生态环境:作物品种形成和生长发育所处的环境(生态条件) 气候生态因子:温度、日照、雨量、湿度 土壤生态因子:土质、水分、pH、盐份、其他离子 生物生态因子:病虫及其它们的小种和生物型、杂草作物生态型:同一物种的变种范围内,在生物学和形态学等方面形成了与当地主要生态条件相适应的遗传类型。 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共栖生态型 如籼稻适应于热带、亚热带高温短日照

4、环境; 粳稻适应于温带、热带高海拔和相对长日照地区。生态区:对于具有大体相似的生态环境的地区。 新疆棉区、黄淮棉区、长江流域棉区; 南方双季稻区、长江流域中、晚粳稻区、北方早粳区等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2、生态相似性原理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二|、影响引种的因素外因1、温度:对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2、光照:对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3、纬度:同纬度光照、温度相似4、海拔:影响温度、光强5、栽培和土壤内因作物发育特性根据作物生长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将作物分成两类:低温长日照作物: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它们的生活周期主要在秋冬到春夏,先经过一个低温阶段,然后是长日照阶段高温短日照作物:起源于低纬度地区,它们

5、的生活周期主要在春夏到秋冬,先经过一个高温阶段,然后是短日照阶段中间性作物:如番茄对光温要求不严格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二|、影响引种的因素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三、作物的引种规律1、低温长日照作物(冬作物): 高纬度地区品种,引种到低纬度地区种植,由于该地冬季温度高和春季的日照短,不能满足低温和长日照,表现生育期延迟、营养器官加大、不能开花结实。 低纬度地区品种,引种到高纬度地区种植,由于该地区冬季温度低和光照长,表现生育期缩短、植株矮小、产量低、春季可能冻害。 冬播区春性品种引到春播区春播:早熟、高产 春播区春性品种引到冬播区冬播:迟熟、冻害(视品种和引种地情况)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 夏

6、至 长日春分 秋分 12h 冬至 短日三、作物的引种规律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 2、高温短日照作物(夏作物)(1)原产低纬度的品种:春播(次生生态型)、 夏播(原始生态型)和秋播 春播品种(感温) :引到高纬度地区春播种植,由于温度低,表现生育期延长、营养器官增大。但只要积温满足,可以获得高产。而长光照对发育影响小。 夏播品种(感光):引到高纬度地区种植,由于光照长, 不能满足对短光照的要求,表现植株高大、迟熟、后期可能冻害。(2)原产于高纬度地区的品种(感温) :引种到低纬度地区种植,由于高温高,容易满足温度要求,表现生育期缩短、营养器官变小、产量低。(3)原产于高海拔地区的品种(感温):引

7、到同纬度平原,早熟低产。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 夏至 长日春分 秋分 12h 冬至 短日2、高温短日照作物(夏作物)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 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小麦的生态区的划分原则:考虑中国的总体地理位置、温、光、土、水等 3各主区、10个亚区、29个副区:春播麦主区: 1、东北春播麦亚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2、北部春播麦亚区 (北部高原干旱和南部丘陵平原半干旱2个副区) 3、西北春播麦亚区(银、宁灌溉、陇西丘陵、河西走廊和荒漠干旱4个副区)冬秋播麦主区: 4、 北部冬秋播麦亚区(燕太山麓平原、晋冀山地、黄土高原3个副区) 5、黄淮冬秋播麦亚区 (黄淮平原、汾渭谷地、

8、胶东丘陵3个副区) 6、长江中下游(秋播)麦亚区(江淮平原、沿江滨湖、浙皖南山地、湘赣丘陵) 7、西南冬(秋播)麦亚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陕南鄂西山地3个) 8、华南冬(晚秋播)麦亚区(内陆山地丘陵和沿海平原2个副区)冬、春兼播麦主区: 9、新疆冬、春兼播麦亚区 (北疆和南疆2个副区) 10、青藏冬、春兼播麦亚区(环湖盆地、青南藏北、川藏高原3个副区)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小麦的生态区的划分原则:考虑中国的总体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中国小麦的生态型的划分:(以生态区和温光反应条件)以生态区为主的生态型黄土高原生态类型:全生育期260-280d,出苗-拔节200-220d

9、,拔节-抽穗20-40d, 抽穗-成熟30-40d,冬性或强冬性,春化阶段长,光照反应较敏感华北平原生态类型:全生育期220-250d,出苗-拔节160-190d,拔节-抽穗20-40d, 抽穗-成熟20-40d,冬性或半冬性,春化阶段长,光照反应中等长江中下游生态类型:全生育期200d,弱冬性或春性,春化阶段短或中等云贵高原生态类型:全生育期200d,弱冬性,春化阶段中等四川盆地生态类型:全生育期190d,春性或弱冬性,春化阶段短,光照反应迟钝华南山丘生态类型:全生育期120-170d,强春性及春性,春化、光照阶段短东北平原生态类型:全生育期100-110d,春化阶段短,光照反应敏感,光照阶

10、段长甘蒙高原类型:全生育期100-130d,春化阶段短,光照反应敏感,光照阶段长新疆盆地生态类型:全生育期120-130d,春化阶段短,光照反应敏感,光照阶段长 冬麦品种260-290d,强冬性,春化、光照阶段都长青藏高原生态类型: 120-160d,春性,春化阶段短,光照反应敏感,光照阶段长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中国小麦的生态型的划分:(以生态区和温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中国小麦的生长发育习性:冬小麦、春小麦:播种期的因素冬春性: 强冬性:低温要求严格,0-3C45天以上才能抽穗;4-7C,延迟抽穗;8-12C不能抽穗 冬性:低温要求严格,0-7C,30天才能抽穗 弱冬

11、性:低温要求比较严格,0-7C比8-12C缩短抽穗期 偏春性:幼苗对低温要求不严格,0-12C能抽穗,较春性品种迟 春性:幼苗对低温要求不严格,0-12C不超过10天可以抽穗对光照长度的反应特性: 反应迟钝:每天 8小时光照条件下能抽穗; 反应敏感:每天多于 12小时光照条件才能抽穗; 反应中等:每天8小时光照条件下不能抽穗,在 12 小时光照条件下可以抽穗; 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中国小麦的生长发育习性:第四章 引种和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中国水稻生态区6个 生态区,16个亚区华南双季稻稻作区(早籼 晚籼)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早籼 晚籼 或 单季晚粳)西南高原单、双季

12、稻稻作区(单季晚粳 晚籼 或 早籼 晚籼)华北单季稻稻作区(早粳)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早粳)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早粳)中国水稻生态型早籼(粳):感温性品种,光照反应迟钝中籼(粳):感光中等-迟钝、感温中等,长日照、低温使生育期延迟晚籼(粳):感光性品种(日照短于12-14小时才开始进入穗分化)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中国水稻生态区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四、引种的工作环节 在实际工作中,引种原理或理论指导下,为了避免损失,保证成功,仍需按照一定的工作环节进行。 明确引种的目标和要求,收集材料,品种来源、生态类型 先试验后引种,观察试验、 不同播期的多点试种,区域试验或直

13、接认定 引种试验和高产栽培试验结合 植物检疫:病、虫、草等、隔离种植 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四、引种的工作环节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五、植物驯化的原理“风土驯化学说” 生物体与其赖于生存的环境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生物体的遗传可塑性使其能经过驯化而适应新环境。 选用遗传不稳定、易动摇的材料1、根据系统发育特性,植物可塑性差异 栽培种 野生种 次生生态型 原生生态型 新品种 老品种 异地品种 本地品种 杂交种 群体品种 纯系2、根据植物个体发育特性 早期 晚期 实生苗 无性繁殖材料3、根据植物遗传适应性范围 逐步迁移 如果树、橡胶树4、植物驯化过程中应结合适当的培育方法

14、 杂交、定向选择、嫁接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五、植物驯化的原理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第二节 选择育种(系统育种) 对现有品种中出现的自然变异,通过个体选择和后代鉴定试验而选育新品种的方法。对于自花授粉作物可称纯系育种 是作物育种最基本途径,简便、快速、有效。一、纯系学说 Johannsen(1901),菜豆籽粒大小的选择与后代鉴定,结论: 自花授粉作物的原始品种群体内,通过单株选择可以分离出一些不同的纯系; 同一纯系内的个体基因型是相同的,从中继续选择是无效, 纯系内个体差异是由环境引起的 。 贡献:首先把变异分成了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 自花授粉作物纯系

15、育种的理论基础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第二节 选择育种(系统育种)第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自然变异原因: 天然异交后代的基因重组 自然突变 新品种群体的剩余变异 育种上应用:直接利用-优中选优 间接利用-育种亲本 局限性:不能有目的的创新二、 选择与性状鉴定 选择:混合选择: (常)异花授粉作物 剩余变异、数量性状 单株选择:自花授粉作物 显著的突变性状 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 自然鉴定和诱发鉴定 当地鉴定和异地鉴定、 田间鉴定和实验室鉴定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自然变异原因: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三、选择育种程序1、纯系育种程序:通

16、过单株(个体)选择、株行(系)试验和品系比较试验到新品种育成。 原始品种群体 选择单株(铃、穗),分别编号、收、种,设对照品种 株行比较(系)试验 考种(与对照比),优良而稳定株系种成小区,设对照和重复 品系比较试验 优良小区的品系申请省级或国家级区域试验 区域试验 生产试验 种子繁殖 审定公布或新品种权 大面积推广 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三、选择育种程序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2、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从群体中选择目标性状基本上相似的优良个体(单株)经室内鉴定并加以混合繁殖,使群体得到改良的一种育种方法。 经选育的品种基本保持原品种的农艺性状,但群体的目标性状平均数提高、变异度缩小。 用于(常)异花授粉作物品种改良与保纯 或自花授粉作物繁种。 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原始品种群体混选群体繁殖原始品种群体推广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2、混合选择育种程序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3、集团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4、改良混合选择程序 某一性状的不同类型 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