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_第1页
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_第2页
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_第3页
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_第4页
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第一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节 口腔单纯性疱疹定义:病因:HSV-I病毒感染引起 飞沫、唾液及疱疹液接触传染; 胎儿可经产道感染发病机制:示意图如下第二页,共一百九十九页。感染HSVHSV吸附于细胞表面HSV与细胞膜结合HSV脱壳HSV DNA进入宿主细胞复制与转录装配扩散急性发作 潜伏原发性单纯性疱疹 复发性单纯疱疹诱因第三页,共一百九十九页。临床表现:1.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6岁儿童多见,6月-2岁更多 前驱期:47d潜伏期,后出现发热、头痛等 急性症状,LN肿大,触痛。 婴儿流涎,拒食、烦躁不安。1 2d后,口腔粘膜、附着龈和龈缘广泛充血水肿。第四页,共一百九十九页。

2、 水疱期:口腔粘膜呈现成簇小水疱,似针头 大小,疱壁薄、透明。 糜烂期:水疱破溃大面积糜烂,上覆黄色 假膜 愈合期: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7 10d。少数情况,原发感染体内播散,可引起脑炎、脑膜炎以及其他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第五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六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七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八页,共一百九十九页。2.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复发性唇疱疹 3050病例可发生复发性损害 诱发因素:阳光、局部机械损伤、感冒等; 情绪因素 复发口唇损害两个特征: 损害总是以起疱开始, 多个成簇; 损害复发时,总是在原先发作过的位置, 或邻近原先发作过的位置 第九页,共一百九十九页。前驱阶段:病人感轻微

3、的疲乏与不适,很快 局部出现刺激、灼痛、痒、张力 增加等症状;10多小时内出现水疱,疱可持续24h,破裂, 糜烂,结痂;病程10d,继发感染延迟愈合,愈后不留瘢痕, 可有色素沉着第十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十一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十二页,共一百九十九页。诊断:大多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原发性感染:婴幼儿多见,急性发作,全身反应重疱成簇,破溃形成浅表溃疡,口周皮肤形成结痂复发性感染:成人多见,全身反应轻;口角、唇线及皮肤成簇小水疱辅助检查:1. 形态学检查:涂片查包涵体,电镜检查2. 免疫学检验; 3.病毒分离第十三页,共一百九十九页。鉴别诊断:1.口炎型口疮(疱疹样口疮): 急性疱疹龈口炎

4、疱疹样口疮好发年龄 婴幼儿 成人发作情况 急性发作,全身反应较重 反复发作,全身反应较轻病损特点 1.成簇小水疱,破溃后形 1.散在小溃疡,无发疱期 成大片浅表溃疡 2.损害仅限于口腔无角 2.损害边及口腔粘膜各处 化粘膜 3.可伴皮肤损害 3.无皮肤损害 第十四页,共一百九十九页。2.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颜面皮肤和口腔粘膜病损水疱较大,单侧带状排列;疼痛剧烈,疹后神经痛;愈后不再复发3.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16感染引起的皮肤粘膜病, 口腔损害比皮肤重低热、困倦等前驱症状;然后口腔粘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与斑疹510d愈合第十五页,共一百九十九页。4.疱疹性咽峡

5、炎:柯萨奇病毒A4引起的口腔疱疹损害临床表现较似急性疱疹性龈口炎,但前驱期 和全身反应都较轻病损分布只限于口腔后面:如软腭、腭垂、 扁桃体处病程约7d第十六页,共一百九十九页。5.多形性红斑:广泛损及皮肤和粘膜的急性疾病诱发因素:感染、药物,有的亦无诱因口腔粘膜土发广泛糜烂,特别涉及唇部, 引起糜烂、结痂、出血皮肤损害:靶形红斑或虹膜状红斑第十七页,共一百九十九页。治疗:1. 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和高度选择性 利巴韦林 干扰素和聚肌胞疫苗和免疫球蛋白2. 免疫调节剂:复发较严重而频繁者 胸腺素、转移因子、左旋咪唑: 环氧合酶抑制剂:3. 局部用药 口腔粘膜用药:溶液、糊剂、

6、散剂及含片 口周皮肤及唇部用药: 第十八页,共一百九十九页。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全身应用,能导致病毒感染扩散是绝对禁止的4. 物理疗法:5. 对症和支持治疗:6. 中医中药治疗:预防和预后:1.预防:避免接触感染源;消除诱发因素2.预后:一般良好第十九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二节 带状疱疹定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粘膜病, 以出现单侧带状群集分布的水疱和神 经痛为特征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 儿童水痘,不完全免疫 成年及老年人带状疱疹 机体全身状态与发病程度有密切关系第二十页,共一百九十九页。临床表现:发病前阶段,常用低热、乏力等症状常见胸腹或腰带带状疱疹,其次三叉 神经带状疱疹疱疹体积

7、大,疱成簇,但不连接,沿 三叉神经分支或周围神经分布剧烈疼痛,持续时间长单侧性,无复发史病毒入侵膝状神经节可出现外鼓膜疱疹, 表现为疼痛、面瘫和愈后的听力障碍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九十九页。诊断及鉴别诊断:据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一般易于诊断注意与单纯疱疹、疱疹性咽峡炎等鉴别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九十九页。治疗:1. 抗病毒药物:2. 免疫增强治疗:3. 抗菌、消炎、镇痛治疗:4.局部治疗: 口腔粘膜用药:溶液、糊剂、散剂 口周和颌面部皮肤病损用药: 5.中医中药治疗:6.物理疗法: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三节 手足口病定义: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 口腔炎。该病

8、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 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病因:多种肠道病毒 最常见病源微生物为柯萨奇A-16型病毒 与肠道病毒71型流行病学: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九十九页。临床表现:3岁以下幼儿多见,多无前驱症状突然发病皮疹呈离心性分布,多见于手指、足趾背面及 指甲周围,也可见于手掌、足底、会阴及臀部 斑疹中央小水疱,一般不破溃口腔损害比皮肤重,疱疹极易破溃形成糜烂面, 上覆灰黄色假膜,周围粘膜充血红肿 510d愈合,预后良好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九十九页。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1.对症治疗2.抗病毒治疗3.中医中药治疗4.局部

9、用药预防:及时发现疫情和隔离患者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四节 口腔念珠菌病病因:念珠菌(真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粘膜病发病机制:病原体侵入机体后能否治病,取决于 毒力、数量、入侵途径与机体的适应性、 机体的抵抗能力及气他相关因素1.白色念珠菌的毒力2.宿主的防御功能3. 医源性方面的因素4.白色念珠菌感染与口腔白斑病的关系 第三十页,共一百九十九页。临床表现:1. 念珠菌性口炎: 急性假膜型(雪口病):新生儿最多见 好发部位:唇頬、舌、及软腭 损害区粘膜充血,散在雪白的柔软小白点,可融合成片,严重者蔓延及扁桃体、咽部、牙龈,斑片用力可擦掉; 患儿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少数可引起念珠菌性食

10、管炎或肺念珠菌病等第三十一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三十二页,共一百九十九页。急性红斑型(萎缩型):抗生素型口炎 成年人多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 粘膜充血糜烂及舌乳头呈团块萎缩,周围舌苔增厚;味觉异常或丧失,口干,粘膜灼痛慢性肥厚型(增殖型): 可见于頬粘膜、舌背及腭部 頬部病损:常对称位于口角内侧三角区,成结节状或颗粒状增生,或为固着紧密的白色角质斑块,类似一般粘膜白斑; 腭部病损:可由义齿性口炎发展而来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三十五页,共一百九十九页。慢性红斑性型:义齿性口炎 女性多见; 损害部位:上颌义齿腭侧面接触腭、龈粘膜 表现:粘膜成亮红色水肿,或有

11、黄白色的条索状或斑点状假膜2.念珠菌性唇炎: 多见于老年患者,一般发生于下唇,可同时有念珠菌口炎或口角炎;糜烂型:下唇红唇中份糜烂面,周围过角化颗粒型:下唇肿胀、唇红皮肤交界散在小颗粒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三十七页,共一百九十九页。3.念珠菌性口角炎: 多见于儿童、身体衰弱病人和血液病患者; 口角区皮肤与粘膜发生皲裂,常用糜烂或渗出物,或结有薄痂,张口疼痛或溢血,邻近皮肤粘膜充血;4.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CMC): 多从幼年时发病,病程长; 病变范围涉及口腔粘膜、皮肤及甲床; 常伴内分泌或免疫功能异常、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三十九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四十页,

12、共一百九十九页。诊断:结合病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治疗:1.局部药物治疗 24碳酸氢钠溶液:碱性环境,抑制或 杀灭念珠菌; 甲紫水溶液:0.05%,3次/日涂搽, 婴幼儿鹅口疮或口角炎, 1甲紫醇溶液可用于皮肤病损氯已定:0.2%或1凝胶局部涂布,冲洗或含漱西地碘华素片:1片/次含化后吞服,34次/日第四十一页,共一百九十九页。制霉菌素:5万10万U/ml水混悬液局涂, 1次/23h,涂布后可咽下;疗程710天咪康唑:散剂可用于口腔粘膜,霜剂适用于 舌炎及口角炎,疗程10天2.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3.增强机体免疫力:注射胸腺肽、转移因子4.手术治疗: 癌前病损第四十二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

13、五节 口腔结核病因:结核杆菌但一般认为口腔粘膜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抵抗力,原因如下:1. 唾液与食物的机械清除作用阻止结核杆菌 在粘膜上接种2. 口腔粘膜、唾液酶,组织抗体等对多数细菌 感染有一种天然的抵抗能力3. 结核对于已感染的人体,多数倾向于只侵犯一个 组织或器官第四十三页,共一百九十九页。临床表现:结核初疮(原发性综合征) 儿童多见; 损害部位:口咽部或舌部; 表现:2-3周潜伏期,入侵处出现小结节,可发展成顽固性溃疡,周围有硬结;一般无痛感,局部淋巴结痛 第四十四页,共一百九十九页。2. 结核性溃疡 最常见的继发性结核损害 损害部位:口腔粘膜任何部位,舌部常见 表现:外形不规则,浅掘状

14、边缘,边界清楚,基底为暗红色桑椹样肉芽肿,疼痛程度不等,以舌部溃疡较为明显第四十五页,共一百九十九页。3. 寻常狼疮发生于无结核病灶且免疫功能较好的青少年或儿童早期损害:一个或数个绿豆大小结节,常无自觉症状 透明玻片压诊检查:结节中央呈圆形的苹果酱色, 周围正常皮肤为苍白色;狼疮结节:可静止不变;或逐渐消退为瘢痕组织; 或发展;继发感染,组织坏死脱落, 形成组织缺陷,形似狼疮第四十六页,共一百九十九页。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临床检查结合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创伤形溃疡: 溃疡形态常与慢性机械损伤因子基本楔合, 去除创伤因子后,损害可逐渐好转2. 恶性肿瘤:基底硬,相应淋巴结坚硬,粘连3. 梅毒: 梅

15、毒血清实验、结核菌素实验4. 深部霉菌感染:真菌培养、活体组织检查第四十七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六节 球菌性口炎定义:急性感染性口炎的一种,临床上以形成 假膜损害为特征,又称膜性口炎病因:球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 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临床表现: 口腔粘膜充血水肿; 光滑致密假膜,类似塑料薄膜; 疼痛明显(流涎、拒食); 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 第四十八页,共一百九十九页。诊断:治疗:1. 全身治疗 2. 局部治疗 第四十九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七节 坏疽性口炎病因:主要致病菌为奋森螺旋体和梭形杆菌 本病与机体状态密切相关临床表现: 病初,頬粘膜上出现紫红色硬结,组织迅速 坏

16、死脱落,内外贯通,“穿腮露齿”, 特异性腐败恶臭,疼痛轻微; 病情恶化,可致死亡治疗:1. 全身治疗 2. 局部治疗 第五十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二章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第五十一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节 口腔单纯性疱疹定义:病因:HSV-I病毒感染引起 飞沫、唾液及疱疹液接触传染; 胎儿可经产道感染发病机制:示意图如下第五十二页,共一百九十九页。感染HSVHSV吸附于细胞表面HSV与细胞膜结合HSV脱壳HSV DNA进入宿主细胞复制与转录装配扩散急性发作 潜伏原发性单纯性疱疹 复发性单纯疱疹诱因第五十三页,共一百九十九页。临床表现:1.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6岁儿童多见,6月-2岁更多 前驱期

17、:47d潜伏期,后出现发热、头痛等 急性症状,LN肿大,触痛。 婴儿流涎,拒食、烦躁不安。1 2d后,口腔粘膜、附着龈和龈缘广泛充血水肿。第五十四页,共一百九十九页。 水疱期:口腔粘膜呈现成簇小水疱,似针头 大小,疱壁薄、透明。 糜烂期:水疱破溃大面积糜烂,上覆黄色 假膜 愈合期: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7 10d。少数情况,原发感染体内播散,可引起脑炎、脑膜炎以及其他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第五十五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五十六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五十七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五十八页,共一百九十九页。2.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复发性唇疱疹 3050病例可发生复发性损害 诱发因素:阳光、局部机械损伤、感

18、冒等; 情绪因素 复发口唇损害两个特征: 损害总是以起疱开始, 多个成簇; 损害复发时,总是在原先发作过的位置, 或邻近原先发作过的位置 第五十九页,共一百九十九页。前驱阶段:病人感轻微的疲乏与不适,很快 局部出现刺激、灼痛、痒、张力 增加等症状;10多小时内出现水疱,疱可持续24h,破裂, 糜烂,结痂;病程10d,继发感染延迟愈合,愈后不留瘢痕, 可有色素沉着第六十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六十一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六十二页,共一百九十九页。诊断:大多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原发性感染:婴幼儿多见,急性发作,全身反应重疱成簇,破溃形成浅表溃疡,口周皮肤形成结痂复发性感染:成人多见,全身反应轻;

19、口角、唇线及皮肤成簇小水疱辅助检查:1. 形态学检查:涂片查包涵体,电镜检查2. 免疫学检验; 3.病毒分离第六十三页,共一百九十九页。鉴别诊断:1.口炎型口疮(疱疹样口疮): 急性疱疹龈口炎 疱疹样口疮好发年龄 婴幼儿 成人发作情况 急性发作,全身反应较重 反复发作,全身反应较轻病损特点 1.成簇小水疱,破溃后形 1.散在小溃疡,无发疱期 成大片浅表溃疡 2.损害仅限于口腔无角 2.损害边及口腔粘膜各处 化粘膜 3.可伴皮肤损害 3.无皮肤损害 第六十四页,共一百九十九页。2.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颜面皮肤和口腔粘膜病损水疱较大,单侧带状排列;疼痛剧烈,疹后神经痛;愈后不再

20、复发3.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16感染引起的皮肤粘膜病, 口腔损害比皮肤重低热、困倦等前驱症状;然后口腔粘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与斑疹510d愈合第六十五页,共一百九十九页。4.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A4引起的口腔疱疹损害临床表现较似急性疱疹性龈口炎,但前驱期 和全身反应都较轻病损分布只限于口腔后面:如软腭、腭垂、 扁桃体处病程约7d第六十六页,共一百九十九页。5.多形性红斑:广泛损及皮肤和粘膜的急性疾病诱发因素:感染、药物,有的亦无诱因口腔粘膜土发广泛糜烂,特别涉及唇部, 引起糜烂、结痂、出血皮肤损害:靶形红斑或虹膜状红斑第六十七页,共一百九十九页。治疗:1. 抗病毒药物: 阿昔

21、洛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和高度选择性 利巴韦林 干扰素和聚肌胞疫苗和免疫球蛋白2. 免疫调节剂:复发较严重而频繁者 胸腺素、转移因子、左旋咪唑: 环氧合酶抑制剂:3. 局部用药 口腔粘膜用药:溶液、糊剂、散剂及含片 口周皮肤及唇部用药: 第六十八页,共一百九十九页。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全身应用,能导致病毒感染扩散是绝对禁止的4. 物理疗法:5. 对症和支持治疗:6. 中医中药治疗:预防和预后:1.预防:避免接触感染源;消除诱发因素2.预后:一般良好第六十九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二节 带状疱疹定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粘膜病, 以出现单侧带状群集分布的水疱和神 经痛为特征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

22、染引起 儿童水痘,不完全免疫 成年及老年人带状疱疹 机体全身状态与发病程度有密切关系第七十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七十一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二章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第七十二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节 口腔单纯性疱疹定义:病因:HSV-I病毒感染引起 飞沫、唾液及疱疹液接触传染; 胎儿可经产道感染发病机制:示意图如下第七十三页,共一百九十九页。感染HSVHSV吸附于细胞表面HSV与细胞膜结合HSV脱壳HSV DNA进入宿主细胞复制与转录装配扩散急性发作 潜伏原发性单纯性疱疹 复发性单纯疱疹诱因第七十四页,共一百九十九页。临床表现:1.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6岁儿童多见,6月-2岁更多 前驱期:47

23、d潜伏期,后出现发热、头痛等 急性症状,LN肿大,触痛。 婴儿流涎,拒食、烦躁不安。1 2d后,口腔粘膜、附着龈和龈缘广泛充血水肿。第七十五页,共一百九十九页。 水疱期:口腔粘膜呈现成簇小水疱,似针头 大小,疱壁薄、透明。 糜烂期:水疱破溃大面积糜烂,上覆黄色 假膜 愈合期: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7 10d。少数情况,原发感染体内播散,可引起脑炎、脑膜炎以及其他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第七十六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七十七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七十八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七十九页,共一百九十九页。2.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复发性唇疱疹 3050病例可发生复发性损害 诱发因素:阳光、局部机械损伤、感冒等;

24、 情绪因素 复发口唇损害两个特征: 损害总是以起疱开始, 多个成簇; 损害复发时,总是在原先发作过的位置, 或邻近原先发作过的位置 第八十页,共一百九十九页。前驱阶段:病人感轻微的疲乏与不适,很快 局部出现刺激、灼痛、痒、张力 增加等症状;10多小时内出现水疱,疱可持续24h,破裂, 糜烂,结痂;病程10d,继发感染延迟愈合,愈后不留瘢痕, 可有色素沉着第八十一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八十二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八十三页,共一百九十九页。诊断:大多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原发性感染:婴幼儿多见,急性发作,全身反应重疱成簇,破溃形成浅表溃疡,口周皮肤形成结痂复发性感染:成人多见,全身反应轻;口角、

25、唇线及皮肤成簇小水疱辅助检查:1. 形态学检查:涂片查包涵体,电镜检查2. 免疫学检验; 3.病毒分离第八十四页,共一百九十九页。鉴别诊断:1.口炎型口疮(疱疹样口疮): 急性疱疹龈口炎 疱疹样口疮好发年龄 婴幼儿 成人发作情况 急性发作,全身反应较重 反复发作,全身反应较轻病损特点 1.成簇小水疱,破溃后形 1.散在小溃疡,无发疱期 成大片浅表溃疡 2.损害仅限于口腔无角 2.损害边及口腔粘膜各处 化粘膜 3.可伴皮肤损害 3.无皮肤损害 第八十五页,共一百九十九页。2.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颜面皮肤和口腔粘膜病损水疱较大,单侧带状排列;疼痛剧烈,疹后神经痛;愈后不再复发3

26、.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16感染引起的皮肤粘膜病, 口腔损害比皮肤重低热、困倦等前驱症状;然后口腔粘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与斑疹510d愈合第八十六页,共一百九十九页。4.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A4引起的口腔疱疹损害临床表现较似急性疱疹性龈口炎,但前驱期 和全身反应都较轻病损分布只限于口腔后面:如软腭、腭垂、 扁桃体处病程约7d第八十七页,共一百九十九页。5.多形性红斑:广泛损及皮肤和粘膜的急性疾病诱发因素:感染、药物,有的亦无诱因口腔粘膜土发广泛糜烂,特别涉及唇部, 引起糜烂、结痂、出血皮肤损害:靶形红斑或虹膜状红斑第八十八页,共一百九十九页。治疗:1. 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

27、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和高度选择性 利巴韦林 干扰素和聚肌胞疫苗和免疫球蛋白2. 免疫调节剂:复发较严重而频繁者 胸腺素、转移因子、左旋咪唑: 环氧合酶抑制剂:3. 局部用药 口腔粘膜用药:溶液、糊剂、散剂及含片 口周皮肤及唇部用药: 第八十九页,共一百九十九页。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全身应用,能导致病毒感染扩散是绝对禁止的4. 物理疗法:5. 对症和支持治疗:6. 中医中药治疗:预防和预后:1.预防:避免接触感染源;消除诱发因素2.预后:一般良好第九十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二节 带状疱疹定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粘膜病, 以出现单侧带状群集分布的水疱和神 经痛为特征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

28、儿童水痘,不完全免疫 成年及老年人带状疱疹 机体全身状态与发病程度有密切关系第九十一页,共一百九十九页。临床表现:发病前阶段,常用低热、乏力等症状常见胸腹或腰带带状疱疹,其次三叉 神经带状疱疹疱疹体积大,疱成簇,但不连接,沿 三叉神经分支或周围神经分布剧烈疼痛,持续时间长单侧性,无复发史病毒入侵膝状神经节可出现外鼓膜疱疹, 表现为疼痛、面瘫和愈后的听力障碍第九十二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九十三页,共一百九十九页。诊断及鉴别诊断:据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一般易于诊断注意与单纯疱疹、疱疹性咽峡炎等鉴别第九十四页,共一百九十九页。治疗:1. 抗病毒药物:2. 免疫增强治疗:3. 抗菌、消炎、镇痛治疗:4.局

29、部治疗: 口腔粘膜用药:溶液、糊剂、散剂 口周和颌面部皮肤病损用药: 5.中医中药治疗:6.物理疗法:第九十五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三节 手足口病定义: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 口腔炎。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 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病因:多种肠道病毒 最常见病源微生物为柯萨奇A-16型病毒 与肠道病毒71型流行病学: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第九十六页,共一百九十九页。临床表现:3岁以下幼儿多见,多无前驱症状突然发病皮疹呈离心性分布,多见于手指、足趾背面及 指甲周围,也可见于手掌、足底、会阴及臀部 斑疹中央小水疱,一般不破溃口腔损害比皮肤重,疱疹极易破溃形成糜烂面, 上覆灰黄色假

30、膜,周围粘膜充血红肿 510d愈合,预后良好第九十七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九十八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九十九页,共一百九十九页。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1.对症治疗2.抗病毒治疗3.中医中药治疗4.局部用药预防:及时发现疫情和隔离患者第一百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四节 口腔念珠菌病病因:念珠菌(真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粘膜病发病机制:病原体侵入机体后能否治病,取决于 毒力、数量、入侵途径与机体的适应性、 机体的抵抗能力及气他相关因素1.白色念珠菌的毒力2.宿主的防御功能3. 医源性方面的因素4.白色念珠菌感染与口腔白斑病的关系 第一百零一页,共一百九十九页。临床表现:1. 念珠菌性口炎: 急性假膜型(

31、雪口病):新生儿最多见 好发部位:唇頬、舌、及软腭 损害区粘膜充血,散在雪白的柔软小白点,可融合成片,严重者蔓延及扁桃体、咽部、牙龈,斑片用力可擦掉; 患儿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少数可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等第一百零二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百零三页,共一百九十九页。急性红斑型(萎缩型):抗生素型口炎 成年人多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 粘膜充血糜烂及舌乳头呈团块萎缩,周围舌苔增厚;味觉异常或丧失,口干,粘膜灼痛慢性肥厚型(增殖型): 可见于頬粘膜、舌背及腭部 頬部病损:常对称位于口角内侧三角区,成结节状或颗粒状增生,或为固着紧密的白色角质斑块,类似一般粘膜白斑; 腭部病损:可由义

32、齿性口炎发展而来第一百零四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百零五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百零六页,共一百九十九页。慢性红斑性型:义齿性口炎 女性多见; 损害部位:上颌义齿腭侧面接触腭、龈粘膜 表现:粘膜成亮红色水肿,或有黄白色的条索状或斑点状假膜2.念珠菌性唇炎: 多见于老年患者,一般发生于下唇,可同时有念珠菌口炎或口角炎;糜烂型:下唇红唇中份糜烂面,周围过角化颗粒型:下唇肿胀、唇红皮肤交界散在小颗粒第一百零七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百零八页,共一百九十九页。3.念珠菌性口角炎: 多见于儿童、身体衰弱病人和血液病患者; 口角区皮肤与粘膜发生皲裂,常用糜烂或渗出物,或结有薄痂,张口疼痛或溢血,邻近皮肤粘

33、膜充血;4.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CMC): 多从幼年时发病,病程长; 病变范围涉及口腔粘膜、皮肤及甲床; 常伴内分泌或免疫功能异常、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第一百零九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百一十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百一十一页,共一百九十九页。诊断:结合病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治疗:1.局部药物治疗 24碳酸氢钠溶液:碱性环境,抑制或 杀灭念珠菌; 甲紫水溶液:0.05%,3次/日涂搽, 婴幼儿鹅口疮或口角炎, 1甲紫醇溶液可用于皮肤病损氯已定:0.2%或1凝胶局部涂布,冲洗或含漱西地碘华素片:1片/次含化后吞服,34次/日第一百一十二页,共一百九十九页。制霉菌素:5万10万U/ml水混悬液

34、局涂, 1次/23h,涂布后可咽下;疗程710天咪康唑:散剂可用于口腔粘膜,霜剂适用于 舌炎及口角炎,疗程10天2.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3.增强机体免疫力:注射胸腺肽、转移因子4.手术治疗: 癌前病损第一百一十三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五节 口腔结核病因:结核杆菌但一般认为口腔粘膜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抵抗力,原因如下:1. 唾液与食物的机械清除作用阻止结核杆菌 在粘膜上接种2. 口腔粘膜、唾液酶,组织抗体等对多数细菌 感染有一种天然的抵抗能力3. 结核对于已感染的人体,多数倾向于只侵犯一个 组织或器官第一百一十四页,共一百九十九页。临床表现:结核初疮(原发性综合征) 儿童多见; 损害部位:口咽部或

35、舌部; 表现:2-3周潜伏期,入侵处出现小结节,可发展成顽固性溃疡,周围有硬结;一般无痛感,局部淋巴结痛 第一百一十五页,共一百九十九页。2. 结核性溃疡 最常见的继发性结核损害 损害部位:口腔粘膜任何部位,舌部常见 表现:外形不规则,浅掘状边缘,边界清楚,基底为暗红色桑椹样肉芽肿,疼痛程度不等,以舌部溃疡较为明显第一百一十六页,共一百九十九页。3. 寻常狼疮发生于无结核病灶且免疫功能较好的青少年或儿童早期损害:一个或数个绿豆大小结节,常无自觉症状 透明玻片压诊检查:结节中央呈圆形的苹果酱色, 周围正常皮肤为苍白色;狼疮结节:可静止不变;或逐渐消退为瘢痕组织; 或发展;继发感染,组织坏死脱落,

36、 形成组织缺陷,形似狼疮第一百一十七页,共一百九十九页。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临床检查结合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创伤形溃疡: 溃疡形态常与慢性机械损伤因子基本楔合, 去除创伤因子后,损害可逐渐好转2. 恶性肿瘤:基底硬,相应淋巴结坚硬,粘连3. 梅毒: 梅毒血清实验、结核菌素实验4. 深部霉菌感染:真菌培养、活体组织检查第一百一十八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六节 球菌性口炎定义:急性感染性口炎的一种,临床上以形成 假膜损害为特征,又称膜性口炎病因:球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 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临床表现: 口腔粘膜充血水肿; 光滑致密假膜,类似塑料薄膜; 疼痛明显(流涎、拒食);

37、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 第一百一十九页,共一百九十九页。诊断:治疗:1. 全身治疗 2. 局部治疗 第一百二十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七节 坏疽性口炎病因:主要致病菌为奋森螺旋体和梭形杆菌 本病与机体状态密切相关临床表现: 病初,頬粘膜上出现紫红色硬结,组织迅速 坏死脱落,内外贯通,“穿腮露齿”, 特异性腐败恶臭,疼痛轻微; 病情恶化,可致死亡治疗:1. 全身治疗 2. 局部治疗 第一百二十一页,共一百九十九页。临床表现:发病前阶段,常用低热、乏力等症状常见胸腹或腰带带状疱疹,其次三叉 神经带状疱疹疱疹体积大,疱成簇,但不连接,沿 三叉神经分支或周围神经分布剧烈疼痛,持续时间长单侧性,无复发史病毒入

38、侵膝状神经节可出现外鼓膜疱疹, 表现为疼痛、面瘫和愈后的听力障碍第一百二十二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百二十三页,共一百九十九页。诊断及鉴别诊断:据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一般易于诊断注意与单纯疱疹、疱疹性咽峡炎等鉴别第一百二十四页,共一百九十九页。治疗:1. 抗病毒药物:2. 免疫增强治疗:3. 抗菌、消炎、镇痛治疗:4.局部治疗: 口腔粘膜用药:溶液、糊剂、散剂 口周和颌面部皮肤病损用药: 5.中医中药治疗:6.物理疗法:第一百二十五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三节 手足口病定义: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 口腔炎。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 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病因:多种肠道病毒 最常

39、见病源微生物为柯萨奇A-16型病毒 与肠道病毒71型流行病学: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第一百二十六页,共一百九十九页。临床表现:3岁以下幼儿多见,多无前驱症状突然发病皮疹呈离心性分布,多见于手指、足趾背面及 指甲周围,也可见于手掌、足底、会阴及臀部 斑疹中央小水疱,一般不破溃口腔损害比皮肤重,疱疹极易破溃形成糜烂面, 上覆灰黄色假膜,周围粘膜充血红肿 510d愈合,预后良好第一百二十七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百二十八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百二十九页,共一百九十九页。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1.对症治疗2.抗病毒治疗3.中医中药治疗4.局部用药预防:及时发现疫情和隔离患者第一百三十页,共一百九十九页。

40、第四节 口腔念珠菌病病因:念珠菌(真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粘膜病发病机制:病原体侵入机体后能否治病,取决于 毒力、数量、入侵途径与机体的适应性、 机体的抵抗能力及气他相关因素1.白色念珠菌的毒力2.宿主的防御功能3. 医源性方面的因素4.白色念珠菌感染与口腔白斑病的关系 第一百三十一页,共一百九十九页。临床表现:1. 念珠菌性口炎: 急性假膜型(雪口病):新生儿最多见 好发部位:唇頬、舌、及软腭 损害区粘膜充血,散在雪白的柔软小白点,可融合成片,严重者蔓延及扁桃体、咽部、牙龈,斑片用力可擦掉; 患儿烦躁不安、啼哭、哺乳困难;少数可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等第一百三十二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

41、百三十三页,共一百九十九页。急性红斑型(萎缩型):抗生素型口炎 成年人多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 粘膜充血糜烂及舌乳头呈团块萎缩,周围舌苔增厚;味觉异常或丧失,口干,粘膜灼痛慢性肥厚型(增殖型): 可见于頬粘膜、舌背及腭部 頬部病损:常对称位于口角内侧三角区,成结节状或颗粒状增生,或为固着紧密的白色角质斑块,类似一般粘膜白斑; 腭部病损:可由义齿性口炎发展而来第一百三十四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百三十五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百三十六页,共一百九十九页。慢性红斑性型:义齿性口炎 女性多见; 损害部位:上颌义齿腭侧面接触腭、龈粘膜 表现:粘膜成亮红色水肿,或有黄白色的条索状或斑点状假膜2.念珠

42、菌性唇炎: 多见于老年患者,一般发生于下唇,可同时有念珠菌口炎或口角炎;糜烂型:下唇红唇中份糜烂面,周围过角化颗粒型:下唇肿胀、唇红皮肤交界散在小颗粒第一百三十七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百三十八页,共一百九十九页。3.念珠菌性口角炎: 多见于儿童、身体衰弱病人和血液病患者; 口角区皮肤与粘膜发生皲裂,常用糜烂或渗出物,或结有薄痂,张口疼痛或溢血,邻近皮肤粘膜充血;4.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CMC): 多从幼年时发病,病程长; 病变范围涉及口腔粘膜、皮肤及甲床; 常伴内分泌或免疫功能异常、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第一百三十九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百四十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百四十一页,共一百九十九页

43、。诊断:结合病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治疗:1.局部药物治疗 24碳酸氢钠溶液:碱性环境,抑制或 杀灭念珠菌; 甲紫水溶液:0.05%,3次/日涂搽, 婴幼儿鹅口疮或口角炎, 1甲紫醇溶液可用于皮肤病损氯已定:0.2%或1凝胶局部涂布,冲洗或含漱西地碘华素片:1片/次含化后吞服,34次/日第一百四十二页,共一百九十九页。制霉菌素:5万10万U/ml水混悬液局涂, 1次/23h,涂布后可咽下;疗程710天咪康唑:散剂可用于口腔粘膜,霜剂适用于 舌炎及口角炎,疗程10天2.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3.增强机体免疫力:注射胸腺肽、转移因子4.手术治疗: 癌前病损第一百四十三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五节

44、口腔结核病因:结核杆菌但一般认为口腔粘膜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抵抗力,原因如下:1. 唾液与食物的机械清除作用阻止结核杆菌 在粘膜上接种2. 口腔粘膜、唾液酶,组织抗体等对多数细菌 感染有一种天然的抵抗能力3. 结核对于已感染的人体,多数倾向于只侵犯一个 组织或器官第一百四十四页,共一百九十九页。临床表现:结核初疮(原发性综合征) 儿童多见; 损害部位:口咽部或舌部; 表现:2-3周潜伏期,入侵处出现小结节,可发展成顽固性溃疡,周围有硬结;一般无痛感,局部淋巴结痛 第一百四十五页,共一百九十九页。2. 结核性溃疡 最常见的继发性结核损害 损害部位:口腔粘膜任何部位,舌部常见 表现:外形不规则,浅掘

45、状边缘,边界清楚,基底为暗红色桑椹样肉芽肿,疼痛程度不等,以舌部溃疡较为明显第一百四十六页,共一百九十九页。3. 寻常狼疮发生于无结核病灶且免疫功能较好的青少年或儿童早期损害:一个或数个绿豆大小结节,常无自觉症状 透明玻片压诊检查:结节中央呈圆形的苹果酱色, 周围正常皮肤为苍白色;狼疮结节:可静止不变;或逐渐消退为瘢痕组织; 或发展;继发感染,组织坏死脱落, 形成组织缺陷,形似狼疮第一百四十七页,共一百九十九页。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临床检查结合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创伤形溃疡: 溃疡形态常与慢性机械损伤因子基本楔合, 去除创伤因子后,损害可逐渐好转2. 恶性肿瘤:基底硬,相应淋巴结坚硬,粘连3.

46、梅毒: 梅毒血清实验、结核菌素实验4. 深部霉菌感染:真菌培养、活体组织检查第一百四十八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六节 球菌性口炎定义:急性感染性口炎的一种,临床上以形成 假膜损害为特征,又称膜性口炎病因:球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 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临床表现: 口腔粘膜充血水肿; 光滑致密假膜,类似塑料薄膜; 疼痛明显(流涎、拒食); 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 第一百四十九页,共一百九十九页。诊断:治疗:1. 全身治疗 2. 局部治疗 第一百五十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七节 坏疽性口炎病因:主要致病菌为奋森螺旋体和梭形杆菌 本病与机体状态密切相关临床表现: 病初,頬粘膜上出现紫红

47、色硬结,组织迅速 坏死脱落,内外贯通,“穿腮露齿”, 特异性腐败恶臭,疼痛轻微; 病情恶化,可致死亡治疗:1. 全身治疗 2. 局部治疗 第一百五十一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节 口腔单纯性疱疹定义:病因:HSV-I病毒感染引起 飞沫、唾液及疱疹液接触传染; 胎儿可经产道感染发病机制:示意图如下第一百五十二页,共一百九十九页。感染HSVHSV吸附于细胞表面HSV与细胞膜结合HSV脱壳HSV DNA进入宿主细胞复制与转录装配扩散急性发作 潜伏原发性单纯性疱疹 复发性单纯疱疹诱因第一百五十三页,共一百九十九页。临床表现:1.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6岁儿童多见,6月-2岁更多 前驱期:47d潜伏期,后

48、出现发热、头痛等 急性症状,LN肿大,触痛。 婴儿流涎,拒食、烦躁不安。1 2d后,口腔粘膜、附着龈和龈缘广泛充血水肿。第一百五十四页,共一百九十九页。 水疱期:口腔粘膜呈现成簇小水疱,似针头 大小,疱壁薄、透明。 糜烂期:水疱破溃大面积糜烂,上覆黄色 假膜 愈合期: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7 10d。少数情况,原发感染体内播散,可引起脑炎、脑膜炎以及其他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第一百五十五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百五十六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百五十七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百五十八页,共一百九十九页。2.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复发性唇疱疹 3050病例可发生复发性损害 诱发因素:阳光、局部机械损伤、

49、感冒等; 情绪因素 复发口唇损害两个特征: 损害总是以起疱开始, 多个成簇; 损害复发时,总是在原先发作过的位置, 或邻近原先发作过的位置 第一百五十九页,共一百九十九页。前驱阶段:病人感轻微的疲乏与不适,很快 局部出现刺激、灼痛、痒、张力 增加等症状;10多小时内出现水疱,疱可持续24h,破裂, 糜烂,结痂;病程10d,继发感染延迟愈合,愈后不留瘢痕, 可有色素沉着第一百六十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百六十一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百六十二页,共一百九十九页。诊断:大多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原发性感染:婴幼儿多见,急性发作,全身反应重疱成簇,破溃形成浅表溃疡,口周皮肤形成结痂复发性感染:成人

50、多见,全身反应轻;口角、唇线及皮肤成簇小水疱辅助检查:1. 形态学检查:涂片查包涵体,电镜检查2. 免疫学检验; 3.病毒分离第一百六十三页,共一百九十九页。鉴别诊断:1.口炎型口疮(疱疹样口疮): 急性疱疹龈口炎 疱疹样口疮好发年龄 婴幼儿 成人发作情况 急性发作,全身反应较重 反复发作,全身反应较轻病损特点 1.成簇小水疱,破溃后形 1.散在小溃疡,无发疱期 成大片浅表溃疡 2.损害仅限于口腔无角 2.损害边及口腔粘膜各处 化粘膜 3.可伴皮肤损害 3.无皮肤损害 第一百六十四页,共一百九十九页。2.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颜面皮肤和口腔粘膜病损水疱较大,单侧带状排列;疼痛

51、剧烈,疹后神经痛;愈后不再复发3.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16感染引起的皮肤粘膜病, 口腔损害比皮肤重低热、困倦等前驱症状;然后口腔粘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与斑疹510d愈合第一百六十五页,共一百九十九页。4.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A4引起的口腔疱疹损害临床表现较似急性疱疹性龈口炎,但前驱期 和全身反应都较轻病损分布只限于口腔后面:如软腭、腭垂、 扁桃体处病程约7d第一百六十六页,共一百九十九页。5.多形性红斑:广泛损及皮肤和粘膜的急性疾病诱发因素:感染、药物,有的亦无诱因口腔粘膜土发广泛糜烂,特别涉及唇部, 引起糜烂、结痂、出血皮肤损害:靶形红斑或虹膜状红斑第一百六十七页,共一百九

52、十九页。治疗:1. 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和高度选择性 利巴韦林 干扰素和聚肌胞疫苗和免疫球蛋白2. 免疫调节剂:复发较严重而频繁者 胸腺素、转移因子、左旋咪唑: 环氧合酶抑制剂:3. 局部用药 口腔粘膜用药:溶液、糊剂、散剂及含片 口周皮肤及唇部用药: 第一百六十八页,共一百九十九页。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全身应用,能导致病毒感染扩散是绝对禁止的4. 物理疗法:5. 对症和支持治疗:6. 中医中药治疗:预防和预后:1.预防:避免接触感染源;消除诱发因素2.预后:一般良好第一百六十九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二节 带状疱疹定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粘膜病, 以出现单侧带状群集分布

53、的水疱和神 经痛为特征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 儿童水痘,不完全免疫 成年及老年人带状疱疹 机体全身状态与发病程度有密切关系第一百七十页,共一百九十九页。临床表现:发病前阶段,常用低热、乏力等症状常见胸腹或腰带带状疱疹,其次三叉 神经带状疱疹疱疹体积大,疱成簇,但不连接,沿 三叉神经分支或周围神经分布剧烈疼痛,持续时间长单侧性,无复发史病毒入侵膝状神经节可出现外鼓膜疱疹, 表现为疼痛、面瘫和愈后的听力障碍第一百七十一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百七十二页,共一百九十九页。诊断及鉴别诊断:据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一般易于诊断注意与单纯疱疹、疱疹性咽峡炎等鉴别第一百七十三页,共一百九十九页。治疗:1.

54、 抗病毒药物:2. 免疫增强治疗:3. 抗菌、消炎、镇痛治疗:4.局部治疗: 口腔粘膜用药:溶液、糊剂、散剂 口周和颌面部皮肤病损用药: 5.中医中药治疗:6.物理疗法:第一百七十四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三节 手足口病定义: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 口腔炎。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 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病因:多种肠道病毒 最常见病源微生物为柯萨奇A-16型病毒 与肠道病毒71型流行病学: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第一百七十五页,共一百九十九页。临床表现:3岁以下幼儿多见,多无前驱症状突然发病皮疹呈离心性分布,多见于手指、足趾背面及 指甲周围,也可见于手掌、足底、会阴及臀部 斑疹中

55、央小水疱,一般不破溃口腔损害比皮肤重,疱疹极易破溃形成糜烂面, 上覆灰黄色假膜,周围粘膜充血红肿 510d愈合,预后良好第一百七十六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百七十七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一百七十八页,共一百九十九页。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1.对症治疗2.抗病毒治疗3.中医中药治疗4.局部用药预防:及时发现疫情和隔离患者第一百七十九页,共一百九十九页。第四节 口腔念珠菌病病因:念珠菌(真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粘膜病发病机制:病原体侵入机体后能否治病,取决于 毒力、数量、入侵途径与机体的适应性、 机体的抵抗能力及气他相关因素1.白色念珠菌的毒力2.宿主的防御功能3. 医源性方面的因素4.白色念珠菌感染与口腔白斑病的关系 第一百八十页,共一百九十九页。临床表现:1. 念珠菌性口炎: 急性假膜型(雪口病):新生儿最多见 好发部位:唇頬、舌、及软腭 损害区粘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