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优秀课件_第1页
《六国论》优秀课件_第2页
《六国论》优秀课件_第3页
《六国论》优秀课件_第4页
《六国论》优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国论优秀课件六 国 论苏洵2 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 1、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 2、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论苏 洵 字明允,号老泉 三苏 唐宋八大家作文的主要目的: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4朗读课文、疏通字词字词读音 六国互丧 sng 暴p霜露 洎j 草芥ji 与嬴 y 下咽 yn 胜负之数sh5 战国七雄(秦 -楚- 燕- 韩- 赵- 魏- 齐)秦强 楚大 齐富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继续保持安静研读课文思考问题在苏洵看来,六国破灭的原因是什么?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1)赂秦而力亏(2)不赂者以赂者丧总分开门见山,

2、直陈观点对 比小邑大城得百倍失百倍大欲大患数量上得难献易有限无厌奉繁侵急程度上不尽不灭道理上赂秦力亏,破灭之道六国破灭,弊在赂秦齐、燕、赵并不“赂秦”,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不赂者齐与嬴不助五国燕以荆卿为计赵洎牧以谗诛不能独完不赂者以赂者丧收束全文第四段-第五段-引古(六国破亡)-讽今(在六国下)结论: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承上启下,总结历史教训(反面论证)。弊 在 赂 秦赂 秦 力 亏不赂者以赂者丧数量上程度上道理上齐亡之事实燕亡之教训赵亡之悲剧(总 分)(第一段)(总分)(第二段)(分总)(第三段)(过渡)(分总) 为国者无 使为积威 之所劫哉(第四段)(引古)(递 进) 毋从六国破 亡之故事(

3、第五段)(讽今)(并 列)结构梳理 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例如宋真宗景德元年与辽议定,每年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又被迫追加银十万、绢二十万匹。 联系时代背景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 老泉论六国之赂秦,其实借论宋赂契丹之事,而卒亡于此,可谓深谋先见之识矣。 唐宋文举要甲编卷八引 何仲默 “论古” (魏、楚、 韩、 齐、燕、 赵-秦) “讽今” (宋-西夏、 契丹)六国论必背名句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3、呜呼!以赂

4、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消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拓展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六国论苏辙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将何为哉?不知如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

5、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父子两人的共同观点是:2.父子两人不同的观点是:(1)洵文的中心论点是:(2)辙文的中心论点是:认为六国没有团结一致抗秦弊在赂秦背盟败约,自相屠灭 洵文重:史实辙重:假设 3.有人说苏氏父子都认识不到秦统一六国是历史趋势,不过是借题发挥;而从论古讽今的贴切来说,还是苏洵的文章有意义,所以洵文得以流传,而辙文则知者甚少.你同意这说法吗?为什么?同意,因为宋对西夏有贿赂退让,与六国赂秦土地相似。4.解释下列举句子中括号里的词义:(1).藉之以(蔽)其西:(2).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3).以(阴)助其急:(4).(至于)秦人得 伺其隙以取其国

6、: 遮挡 挺身而出 暗中发展到 .课后文言基础知识巩固文言实词21通假字1、暴霜露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暴秦之欲无厌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曝”,曝露通“倘”,倘若通“餍”,满足通“勿”,不要22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义:它实际上的数量 今义:实际上2、思厥先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义:以至于 今义:连词古今异义234、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智谋和力量 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先例,旧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6、后秦击赵者再 古义:两次 今义:又,又一次247、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义:这样以后 今

7、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8、刺客不行 古义:不去行刺 今义::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251、 名词作状语 日削月割 一天天地 一月月地词类活用 2、名词作动词 义不赂秦 坚持正义263、形容词作动词不能独完 保全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最终27一词多义兵 非兵不利 名词,兵器、武器而秦兵又至矣 名词,军队 斯用兵之效也 名词,战争一词多义暴 暴霜露 动词,曝露 暴秦之欲无厌 形容词,凶暴,残酷的29一词多义事 以地事秦 动词,侍奉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名词,事情一词多义犹 犹抱薪救火 动词,像,好象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副词,仍然,还一词多义终 终继五国迁灭 副词,终于

8、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动词,坚持到最终一词多义始 始有远略 名词,起初 始速祸焉 副词,才一词多义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副词,假使,如果并力西向 动词,朝着,对着一词多义得 较秦之所得 动词,获得 此言得之 形容词,适合,得当 然后得一夕安寝 动词,获得文言虚词而之以为其则与36而(1) 连词,表因果。 赂秦而力亏(2) 连词,表修饰。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3) 连词,表转折。 而秦兵又至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4) 连词,表并列。 二败而三胜 (5) 连词,表承接。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文

9、言虚词37之 (1) 助词,的。 破灭之道也/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2)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3) 定语后置的标志。 苟以天下之大 (4) 代词。 子孙视之不甚惜(指土地)/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词,前一个代“秦”,后一个代“贿赂”)/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前一个代指“秦”;后一个助词,的)文言虚词38以 (1) 介词,因为。 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 (2) 介词,凭借。 秦以攻取之外/苟以天下之大 (3) 连词,相当于“而”。 以有尺寸之地 (4) 介词,把。 举以予人 (5) 介词,用。 以地事秦/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

10、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文言虚词39为(1) 动词。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成为)/ 为国者(治理)(2) 表被动。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文言虚词其 (1) 代词,它。 其实亦百倍(指获得的土地)/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指赵国)/ 其势弱于秦(指六国) (2) 代词,他们的。 能守其土(指燕、赵二国)文言虚词则(1) 连词,就。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2) 连词,那么。 则秦国之所大欲 文言虚词与(1) 动词。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依附)(2) 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 与战胜而得者(3) 连词,和,同,表并列。 六国与秦皆诸侯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44判断句(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