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第25章收涩药课件_第1页
中药学第25章收涩药课件_第2页
中药学第25章收涩药课件_第3页
中药学第25章收涩药课件_第4页
中药学第25章收涩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十五章 收涩药 概述 一、概念: 收 - 内收、收敛。 涩 - 阻涩、阻止、固涩。 收涩的药性,以阻止正气的外泄。 凡以收敛固涩,治疗滑脱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之为收涩药。.二、性味、功效及适应证: 1、性味: 酸、涩。 2、功效: 收敛、固涩。 3、适应证: (1)自汗、盗汗、汗多虚脱 - 敛汗固表。 (2)久咳、久喘 - 敛肺止咳。 (3)久泻、久痢 - 涩肠止泻。 (4)遗精、滑精 - 固精止遗。 (5)遗尿、尿频 - 固精缩尿。 (6)带下过多 - 固涩止带。 (7)崩漏 - 固涩止漏。 .五味子、五倍子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

2、、青、红麸杨叶上的虫瘿。.共同点: 1、敛汗:治疗自汗、盗汗。 2、敛肺:治疗久咳、久喘。 3、涩肠止泻:治疗久泻、久痢。 4、固精止遗:治疗遗精、滑精。 二药是收敛固涩的代表药、常用药,收敛固涩作用强,应用范围广,可以治疗多种精气滑脱证。常相须配伍同用。 不同点: .五味子: 1、本品上敛肺气,下滋肾阴。善于治疗肺肾两虚,肾不纳气之久咳、久喘。 2、本品药性偏温,其涩肠止泻之功,偏于治疗脾肾虚寒之五更泄泻、完谷不化等。 3、生津止渴:治疗热病伤津之口渴、内伤杂病之消渴。 4、宁心安神:治疗心神不宁之虚证。 现代研究报导: 本品具有良好的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临床上用五味子糖浆治疗肝炎等谷丙转氨

3、酶增高者,有较好的疗效。 .五倍子: 1、本品药性偏寒,能敛肺降火,对于久咳、久喘而有虚热者,更为适宜。 2、收敛止血:治疗崩漏下血、便血等。 3、收湿敛疮:治疗疮疡溃后久不收口、口疮、湿疹、湿疮等。 用量用法: 1、二药酸涩之性较强,用量不宜过大,一般36克。 2、五倍子外用,既可煎汤外洗,又可研粉调敷。 注意事项: 二药酸敛之性较强,对于外邪未解,或内有实邪者,应慎用,以免引邪深入,或恋邪难去。 .第一节 固表止汗药 麻黄根、浮小麦麻黄根: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的根及根茎。.浮小麦:为禾木科植物小麦未成熟的颖果。.共同点: 1、敛汗:治疗自汗、盗汗。 二药功效比较专一,收敛固涩就是以固

4、表止汗为主,是敛汗的常用药。 不同点:麻黄根: 1、功效专一,止汗作用强。 2、和麻黄是同一种植物,只是用药部位不同,功效则相反。 .浮小麦: 1、养胃气:善于治疗气虚自汗。 以止汗为主,又具有养胃气之作用,所以偏重于治疗气虚之自汗。 2、退虚热;治疗骨蒸潮热、虚热不退等。用量用法: 1、麻黄根是常用量。 2、浮小麦药性平和,用量偏大,一般1530克。 .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 乌 梅 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近成熟果实。.功效特点: 1、敛肺止咳:治疗久咳、久喘。 2、涩肠止泻:治疗久泻、久痢。 3、安蛔止痛:治疗蛔厥腹痛、呕吐等。 蛔虫遇辛则伏,得酸则静。本品味极酸,能使蛔虫安静,而治疗蛔厥腹痛。(胆

5、道蛔虫症) 4、生津止渴:治疗热病后期、虚热口渴、喜饮、舌红少苔等。 亦可治疗内伤杂病之消渴病。 现代有夏季人人喜爱的酸梅汤; 古代有“望梅止渴”之典故。 5、亦可收敛止血,治疗便血、崩漏下血等。 .用量用法: 1、本品用量上无特殊,一般常用量1015克。 2、止泻、止血一般炒炭用,增强吸附性,以提高疗效。 .罂 粟 壳 为罂粟科植物罂粟的未取过浆的果实外壳。.功效特点: 1、敛肺止咳:治疗久咳、久喘。 常加入在强力止咳糖浆之中应用。 2、涩肠止泻:治疗久泻、久痢。 3、止痛:治疗一切疼痛。 临床证明: 本品有良好的止泻、止咳、止痛之作用,功效强而疗效好,但由于其有毒,而且成瘾性大,所以临床一

6、般不用。.实验研究证明: 本品具有强烈的镇痛、镇咳作用。并能提高胃肠道及括约肌之张力,减少消化液的分泌,使便意迟钝而止泻。 用量用法: 1、本品用量偏小,入煎剂35克。 2、止咳宜用蜜炙;止泻、止痛亦用醋炒。 注意事项: 1、本品一般不轻易使用。 2、使用时用量不宜过大,用药时间不宜过长。 3、收敛之性强,疾病早期,内有实邪者,禁用。 .诃子、石榴皮诃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成熟果实。.石榴皮: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共同点: 1、涩肠止泻:治疗久泻、久痢。诃子: 1、本品既可涩肠止泻,又可下气消胀,治疗久泻、久痢兼腹满胀痛者更为适宜。药性偏平,无论寒热者均可应用。 2、敛肺止咳:治疗久咳、

7、久喘。 3、利咽开音:治疗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失音者。 用量用法: 1、入煎剂,常用量为510克。 2、生用,清肺利咽开音作用好。 3、煨用,涩肠止泻作用好。 .石榴皮: 1、本品涩肠止泻作用好,可以单味药应用。 2、收敛止血:治疗便血、崩漏等。 3、杀虫:治疗蛔虫、蛲虫、绦虫等肠道寄生虫病。 亦治皮肤之疥癣、疥疮等。 用量用法: 1、本品常用量,入汤剂1015克。 2、外用煎汤洗,或熬膏敷。 .肉 豆 蔻 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成熟种仁。.功效特点: 1、涩肠止泻:治疗久泻、久痢。 本品药性偏温,其涩肠止泻偏于治疗脾肾阳虚之五更泄泻。 2、温中行气:治疗脾胃虚寒,气机不畅之脘腹胀满冷痛、食少

8、呕吐等。 用量用法: 1、面裹去油,可以减少呕吐之副作用。 2、入煎剂常用量510克;入丸散剂23克。 .第三节 固精止遗缩尿止带药 山 茱 萸 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成熟果肉。.功效特点: 1、收敛固涩:治疗多种精气滑脱证。 (1)固精止遗:治疗遗精、滑精。 (2)固精缩尿:治疗遗尿、尿频。 (3)固涩止漏:治疗崩漏、月经量多。 (4)敛汗:治疗大汗欲脱等。 . 2、补益肝肾:治疗肝肾亏虚之头昏、眼花、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等。 本品酸而微温,质地偏润,性温而不燥,补益肝肾作用好,既可益精,又可助阳,为平补阴阳之要药,是补益肝肾之常用药。 (1)补益肝肾之阴,与熟地、山药等配伍,治疗肝肾阴虚之

9、证。 (2)补肾助阳,与附子、肉桂等配伍,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证。 注意事项: 1、本品在用量用法上无特殊。 2、本品既补又涩,故无虚、无脱者,禁用。 3、内有实邪,或外邪未解者,禁用。 .桑螵蛸、金樱子桑螵蛸:为螳螂科昆虫大、小刀螳螂的卵鞘。 .金樱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成熟果实。.共同点: 1、固精止遗:治疗遗精、滑精。 2、固精缩尿:治疗遗尿、尿频。 不同点: 桑螵蛸:补肾助阳:治疗肾阳不足之阳痿、早泄、不孕、不育等。 作用较弱,不能作为主药,一般作辅助药物应用。 金樱子: 1、涩肠止泻;治疗久泻、久痢等。 用量用法: 二药是常用药,药性平和,一般是常用量。.海 螵 蛸 为乌贼科动

10、物无针、金乌贼的内壳。.功效特点: 1、固精止遗:治疗遗精、滑精。 2、固精止带:治疗带下过多。 3、收敛止血:治疗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 4、收湿敛疮:治疗湿疹、湿疮、疮疡溃后久不收口者。 5、制酸止痛:治疗胃酸过多、胃脘疼痛者。 本品由于既可收湿敛疮,又可制酸止痛,还可收敛止血,所以近代临床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莲子、芡实莲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成熟种子。.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共同点: 1、固精止遗:治疗遗精、滑精。 2、固精止带:治疗带下过多。 3、补脾止泻:治疗脾虚之泄泻等。 不同点:莲子: 1、养心安神:治疗心肾不交之虚烦、失眠

11、、惊悸、多梦等。 本品既可以养心,又可以益肾,所以可交通心肾而安神。 .附药: 莲须: 益肾固精止遗、止带,作用较弱。莲房: 止血化瘀:治疗崩漏、尿血、痔疮出血、产后腹痛、恶露不尽等。莲子心: 1、清心安神作用好。 既可以治疗热入心包之神昏谵语;又可以治疗心肾不交之失眠、惊悸、多梦、遗精等。荷叶: 1、清暑化湿:治疗暑热之头昏、头重、肢体困倦。 亦治暑湿、脾虚之泄泻。.芡实: 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 1、健脾祛湿:本品既可以止泻、止带,又可以健脾祛湿,所以偏重于治疗脾虚有湿之泄泻、带下。 用量用法: 二药药性平和,用量用法上一般入汤剂,常用量。 .收涩药的小结 一、收涩药的常用配伍: 本类药物以治疗滑脱证为主,而且是治标,而滑脱证之根本是正气的亏虚,脏腑固摄功能失常,所以常配伍补虚药以治其本。 1、自汗者,常配补气药。 2、盗汗者,常配补阴药。 3、脾虚之久泻、带下者,常配补气健脾药。 4、脾肾阳虚之五更泄泻者,常配温补脾肾阳气之品。 5、肾不纳气之虚喘者,常配补肾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