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研究存稿读后感4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研讨存稿读后感4朱伟明教授的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研讨存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简称存稿),是一部个人论文自选集。存稿精选收录了朱伟明教授从事学术研讨以来发表于各种学术刊物上的部分学术论文,总共三十七篇。这些论文,纵跨将近三十载光阴,记录了朱伟明教授学术进展的全过程。朱伟明教授以“存稿”名之,便带有立此存照,想要为自己的人生与学术道路留下一点“雪泥鸿爪”之意。作为一部记录个人学术阅历的存稿一书,表达出朱伟明教授学术生涯及学术研讨的显著特色:第一,反映出个人学术生涯的两次转型。存稿依据论文研讨对象之不同,划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十一篇,收录
2、的是朱伟明教授研讨中国古代小说文本的论文;中编十七篇,收录的是朱伟明教授研讨中国古典戏曲作品与戏曲理论的论文;下编九篇,收录的则是朱伟明教授有关戏曲学术史、文学史等相关问题的研讨论文。从存稿所收录的论文可以看出,朱伟明教授的学术生涯中有一次大的学术转型,这也是其学术生涯中的第一次转型。这次转型大约发生在上世纪9020XX年X月末期。在此之前,朱伟明教授的学术爱好点分别集中在中国古典小说与戏曲两个方面。如她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便是中国古代小说类研讨关羽形象悲剧美初探。从初次发表论文的1983年,直到20世纪末,朱伟明教授在中国古典小说与戏曲两个领域中均有创获。21世纪伊始,朱伟明教授开头专注于
3、中国古典戏曲领域的耕耘,并且收获了一系列硕果。第二次学术转型发生在20XX年,朱伟明教授和她的学术团队以“汉剧进展历史与艺术形态研讨”为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工程立项资助。朱伟明教授由此从中国古典戏曲文本与戏曲理论的研讨转向地方戏汉剧的研讨。存稿中编所收录的汉剧与中国戏剧史的雅俗之变一文,便是该工程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较之于此前的第一次转型而言,朱伟明教授的第二次学术转型是一次学术大方向下的详细研讨对象关注点的转移。这一次学术关注点的转移,取得的系列成果中最厚重的便是她与弟子合作完成的汉剧研讨资料汇编(武汉出版社20XX年版)和汉剧史论稿(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两部著作。这些成果均获得
4、了学术界的普遍好评。第二,细腻的文学感觉和敏锐的学术目光。从存稿一书所收录的学术论文中可以看出,在朱伟明教授学者身份之先的是她作为一名情感丰富细腻的优秀读者的存在。她似乎总能读出文学作品深处蕴含的深意,也似乎总能敏锐精确地读出文学作品中人物身上的生命意识,对人物总是抱有一种理解之怜悯。如她的两种生命的存在方式林黛玉、薛宝钗形象及其文化意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略论林黛玉的生命意识及其叛逆、“鬼可虚情,人须实礼”杜丽娘形象的心理学分析等文,解读之深入到位,情感之丰富细腻,文字之美丽动人,直可作为论文中的美文来赏识玩味。比读者身份更进一步的,是作为一名专业学者的身份。作为学者而言,朱伟明
5、教授具有非常敏锐的学术目光。这种敏锐的学术目光在其学术处女作关羽形象悲剧美初探中就已显露。在这篇文章中,朱伟明教授以自己的学术敏感,揭示了重新解读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的可能与必要。她对关羽形象创新性的解读,后被收入了三国演义大辞典(中华书局20XX年版)。这种敏锐的学术目光,在朱伟明教授此后的学术论文写作中得到了不断表达。从对明清文人西厢记评论的不同窥探明清戏曲观念的嬗变(西厢记与明清戏曲观念的嬗变),到对牡丹亭与昆曲审美精神、审美趣味、审美接受的结合分析中归纳总结昆曲的审美特征(牡丹亭与昆曲的审美特征),再到通过文学小言内容的细读对王国维学术风格进行总结(文学小言与王国维的学术风格)等等,朱伟
6、明教授似乎总能抓住一个饶好玩味的“点”,从而构思出一篇精彩的论文。这样的论文总是妙趣横生,读来让人时时会心一笑。朱伟明教授的论文,决然不是枯燥乏味的,她能够用一支妙笔,轻松游走在文字之间,让人感觉论文写作对她而言并不是一件需要“两句三年得”的苦差事,而是已成为她感受文学、体味生活的一种心之所悟发而于外的载体。第三,擅长查找学术生长点。从存稿中可以看出,朱伟明教授在进行研讨时,非常擅长进行学术生长点的选择,从而形成对某一问题的持续关注,进行深耕细作,写作完成一系列相关论文。她进行过长时间跨度、持续性学术关注与研讨的有中国古典喜剧的相关专题。如李渔的“科诨”喜剧理论(20XX)中国古典喜剧的价值与
7、意义(20XX)元代审美风气与喜剧创作的兴盛试论元代喜剧创作繁华的原因(20XX)中国古典戏曲的分类与悲、喜剧观念的介入(20XX)宋金杂剧与中国古典喜剧的初始形态及特征(20XX)。这样持续地对某一问题保持关注,有助于深广度的开拓,形成研讨专题。对中国古典喜剧的研讨,朱伟明教授就收获了中国古典喜剧史论这样一部专题性著作。此外,存稿中收入的关于孔尚任与桃花扇研讨的系列论文,也是持续关注、深耕细作之论。第四,扎实的学术功底,开阔的学术视野。朱伟明教授擅长深化解决详细微小学术小问题的同时,更擅长对一些学术大问题进行宏观论述和理论架构。如她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讲述视角简论、三国志通俗演义叙事结构简论、历
8、史意识与史传传统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历史文化心理背景、中国古典戏曲的分类与悲、喜剧观念的介入、郑振铎与20世纪戏曲研讨格局的形成、傅惜华与20世纪元杂剧研讨等文章,都明显表达出这种研讨风格。在进行详细小问题的解决时,的考证功力扎实、论证细腻。如孔尚任的传奇理论初探中对孔尚任“不奇而奇”戏曲美学观的阐释与溯源,就进行了扎实细腻、规律严整的考证。朱伟明教授虽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研讨,但其学术视野却并未拘囿于中国古代文学之一路。在她的论文中,可以看到她对中西方哲学、美学乃至心理学、社会学相关理论的精到理解与信手拈来。这些中西方理论与原典的运用和引用,在她的论文中并无丝毫的僵硬不妥之感。例如她运专心理学
9、与社会文化学理论来分析文学的胜利案例两种生命的存在方式林黛玉、薛宝钗形象及其文化意义一文中,透过小说中薛宝钗与林黛玉详细意义分析总结出人物形象中隐藏的抽象意义的同时,也揭露出对人存在方式的思索与选择“薛宝钗和林黛玉形象,事实上象征着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以及与之相顺应的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以薛宝钗为代表的伦理人格的存在,具有儒家文化实践理性的鲜亮颜色,是群体意识的产物;以林黛玉为代表的自主人格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独立人格抱负的传统,是一种个体意识的产物”。“鬼可虚情,人须实礼”杜丽娘形象的心理学分析一文也同样精彩深入。朱伟明教授敏捷运用荣格心理学“集体无意识”
10、中的“阴影原型”和“人格面具”原理对杜丽娘看似冲突的言行进行心理学剖析,发见杜丽娘形象的真实与丰富性。像这样角度独特、见解独到的论证分析,在朱伟明教授的论文中经常可见,给人启发良多。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文学小言与王国维的学术风格一文。从文学小言这一王国维丰富学术著作中的短章里,分析总结了王国维对文学本体性质和文学价值论的论述,以及其对传统文学分类法的重构。朱伟明教授是学界较早关注并开掘文学小言价值意义的学者。她对文学小言于王国维而言的学术意义有深化而充足的认识:文学小言成为王国维文学思想的规律起点、带有王国维生命体验的印记、是王国维双重学术视野研讨下的胜利之作。朱伟明教授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学
11、术目光,使其将文学小言于王国维丰硕的学术成果中进行了精确的重新定位:文学小言“提纲挈领地勾画出了王国维早期文学思想的精华,从某种意义上亦可视为王国维的一篇文学宣言,其意义当不在红楼梦评论与人间词话之下”。这一总结定位,给之后的文学小言与王国维研讨提供了诸多启迪。此文后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应当说并非偶然。此外,存稿中收录的英国学者杜为廉教授访谈录也是开阔学术视野的例证。如今,这位研讨中国戏曲史的闻名英国学者已经辞世,这份访谈录也成为了学界重要的研讨资料。第五,学术激情与人文情怀兼备。朱伟明教授并不是一个只会考据论证的学术匠人,而是一位有着传统文人气质、具有忧患悲悯情怀的学问分子。这种情怀,不
12、仅表现于她对文学作品和人物形象的解读中,而且表现于她对文学史、学术史的自觉关注与深化思索中。在存稿的自序中,写到:“始终以来,思想的锋芒与制造的灵光,对我而言,是一种虽不能至,却心憧憬之的境界。”从20世纪8020XX年X月开头从事学术研讨以来,这确实是朱伟明教授执著追求的境界。存稿下编的九篇论文中有六篇都鲜亮地表达出这种对文学与学术一直关注与思索之情怀。而全书的最终一篇文学史:现状、问题与思索是这种关注与思索最集中直接的表达。对文学与学术现状的敏锐感知与忧心焦虑,溢于纸上:一方面,在日益物质化、功利化的时期,不仅年轻一代美感缺失,语言、文学感悟力缺失,我们的研讨者们也由于情感的匮乏,审美感觉正变得越来越粗糙,审美经验也越来越贫乏。枯燥的说教、空洞的话语,充满着我们的教材与课堂;另一方面,日益细密琐碎的专业分化使得文学成为“拆碎的七宝楼台”,生命的精华与人生的丰富在技术化的考据与模式化的话语中被肢解得支离破裂。这里,对学界现实的剖析与思索,也是非常深入、毫不避讳的。以这样一篇具有忧患意识的文章为全书作结,的苦心孤诣,由此可见一斑。这篇发表于20XX年的文章,时隔九年读来,仍然具有启迪意义。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早安正能量测试题及答案
- 掌握金融科技对证券行业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信息反馈机制试题及答案
- 重点提炼:微生物检验技师试题及答案
- 2024是项目管理考试的关键年份试题及答案
- 地砖打磨施工方案怎么写
- 2024年项目管理考试讲义试题及答案
- 远程项目管理的策略探讨试题及答案
- 宁夏挤塑板地面施工方案
- 液压马达的排量控制考核试卷
- 钢筋挂篮计算书
- 牛津译林7A-Unit3、4单元复习
- 扎钢机控制系统的MCGS界面控制设计
-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 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初探 论文
- 微风发电系统施工方案
- 机械设计说明书-精炼炉钢包车设计
- E+-H-Promass-80流量计基本操作步骤说明书
-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古代科技PPT
- 心力衰竭护理业务查房
- 粉尘防爆安全知识考试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