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教案年级上册第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4课时_第1页
苏教版数学教案年级上册第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4课时_第2页
苏教版数学教案年级上册第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4课时_第3页
苏教版数学教案年级上册第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4课时_第4页
苏教版数学教案年级上册第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4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数学教案年级上册第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4课时第一篇:苏教版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4课时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 第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1)授课日期: 课型: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P56-58 例1 “想一想”,“练一练” P61 1-2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了解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体验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归纳和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一般步骤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有理有据地表达,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养成自

2、觉检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不同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步骤。 教学难点:从条件想起与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唤起旧知。问:同学们,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想一想,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过渡: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教学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 (1)出示例1。瞧,这是小芳家的果园,里面隐藏着哪些数学信息呢?谁来读一读。 (2)听完以后,你有什么感觉? 那你能想办法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吗? 现在如果添上线就形成了表格。比较列表整理后的信息与

3、整理前的信息,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小结:像刚才这样,运用列表的策略,按照果树的种类整理条件,将相关联的信息一一对应地整理在表格里,使条件更有序、简洁,题意更清晰。板书:列表(一一对应)(3)现在如果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你还想像刚才那样把所有条件都整理出来吗?为什么? 电脑出示表格,口头整理。小结:像这样,根据问题选择并整理条件将更有利于我们分析问题。 (4)(板书表格)现在对照表格中的条件和问题,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你能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说说解题思路吗? 同桌两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提示可以从条件想起,还可以从问题想起。小结:不管是从条件想起,还是从问题想起,都是

4、求“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只要用“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树=总棵树”。这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3、列式解答并检验。 (1)师:根据刚才的思路,想一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你会列式解答吗?做在作业纸上。(2)交流列式方法。让学生列式计算时是怎样想的,每一步算出的分别表示什么。(3)问:怎样知道答案是否正确呢?还要进行检验。 你想怎样检验,交流想法。板书一种。 小结:可以紧扣基本数量关系来进行检验。 (4)齐答。4、回顾反思。回顾一下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手指板书)5、触类旁通(1)那你能按照刚才的步骤来解决“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这个问题吗?想一想,自己试着做在作业纸上。(一生列式解

5、答在卡片纸上。) (2)交流。小结:通过解决刚才的问题,我们经历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检验反思。(三)巩固策略,综合运用1、第58页练一练1。春江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四年级有2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图中信息:五年级每班42人,三年级每班45人,四年级每班48人)。(先整理题中的条件,再解答) (1)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 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做在作业纸上。交流:比较不同的列表整理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解决问题时你抓住了什么基本数量关系?做对了吗? 小结;运用列表策略时,一定要注意有序,一一对应。2、第58

6、页练一练2。(1)江老师为学生表演购买服装。买2件长袖衬衫一共用去200元,买3件短袖衬衫一共用去180元,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你会求吗?口头列式计算。(2)如果现在改变一下条件。现在与长袖衬衫对应的信息是?与短袖衬衫对应的信息吗?你会求吗?口头列式计算。3、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你觉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哪一步最关健? 对于分析数量关系?你有哪些体会?小结:可以从问题想起,也可能从条件想起,但不管怎样都要抓住解题的关键:分析基本数量关系。四、全课小结:今天进一步研究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授课日期: 课型: 课时: 总第

7、 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8-60页例2和“练一练”,第61页第3-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体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能按一般步骤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经历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掌握归总和归一两类问题的内在联系,建立结构化、模块化的知识系统。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导,揭示课题谈话:上节课

8、,我们进一步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学会了整理条件,归纳了解决问题的步骤,还学会了灵活运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大家要能依据解题步骤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学会列表整理条件,继续用不同策略和方法分析数量关系,认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有信心吗?(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解决问题,感悟策略 1探究问题解决。 (1)理解题意。交流:题里表格中怎样表示条件的,问题是什么? 引导:请仔细观察表内条件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表里条件说明的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交流:你是怎样理解表内条件的,它让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明自己的理解,引导发现每2小时下降12厘米) 指出

9、:我们观察例题表里的条件,能直接看出都是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每次水位都下降12厘米,也就是每2小时水位下降12厘米。(板书:2小时一12厘米) 提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照这样的速度”是什么意思? (2)分析数量关系。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可以怎样算?请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和大家交流、分享。追问:回顾一下分析过程,你觉得黑板上这样列表整理条件,对我们分析数量关系有什么好处?(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之间的联系,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了哪几种算法? (3)列式解答并检验。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每一步计算的什么?不同的算法呢?(板书算式) 2完成“想一想”。提问:现在要求的是什么问题?(与前

10、面条件、问题对应板书:12小时?厘米)看看条件和问题的联系,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答?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教师板书算式。提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你是从哪里很快看出数量之间的联系的? 指出:这里把条件、问题对应起来整理,就能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知道要先求出什么新条件,找到解答方法。3比较异同,体会联系。提问:比较上面两个问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回顾反思,交流体会。交流:交流一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有哪些体会?三、练习巩固,内化策略 1做“练一练”第1题。学生阅读,在表格里整理条件和问题。提问:求小军用的元数和小丽买的本数,都要先求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

11、觉得这样列表整理的策略,有什么作用?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板书算式) 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吗?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提问:通过这节课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可以总结出哪些体会? 作业设计1、:练习九第4题和第5题。2、:练习九第6题。第3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1)授课日期: 课型: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162页练习九第7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先求一个单位的数量、再求问题结果,及先求总数量、再求问题结果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特点,了解并掌握相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12、正确列式解答。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灵活运用策略和知识、经验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实际问题,体会相关联的数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感受数学思维的基本方式,发展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能主动应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现实生活里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应用性,培养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应用策略解决先求一个单位的数量(归一)或总数量(归总),再求问题结果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1根据下面条件提出问题。 (1)栽了3行树,一共24棵;6头牛吃了18千克饲料。(2)一批树栽了3行,每行24棵;有6头牛,每头吃了18

13、千克饲料。 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说说两组条件提出的问题有什么不同。指出:根据数量的联系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这里提出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求一个单位的数量是多少,比如一行树多少棵,一头牛吃了多少千克另一类是求总数量,比如一共栽了多少棵,一共吃了多少千克。2根据下面的问题先说数量关系式,再说说需要补充什么条件。 (1)8行树有多少棵? (2)56棵树可以栽成几行? (3)每头牛吃12千克,这些饲料可以分给几头牛? 让学生按要求说出关系式及需要补充的条件。(教师板书关系式,画出要补充的数量) 3引入课题。二、巩固熟练 1回忆解题步骤。提问:回忆一下,解决实际问题的_般步骤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14、) 2做练习九第7题。 (1)整理、分析。让学生阅读第7题,找找有哪些条件和求哪些问题。要求:每个同学先用自己的方式整理题里的数量,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想想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2)列式解答并检验。 让学生列式解答,检验结果。(指名板演) 交流:第一个问题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第二个问题呢? (3)比较异同。3解答补充题并比较。(1)栽了3行树,一共24棵,照这样计算,栽8行树有多少棵? (2)6头牛吃了18千克饲料,照这样计算,60千克饲料可以分给几头牛吃? 提问:这两道题,各要先求什么,为什么?哪一步的计算方法不同?三、拓展提高 1做练习九第8题。 (1)完成第(1)题

15、。提问:题里已经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让我们填写哪些问题? 让学生计算、填表。交流:表里数据怎样填的?(板书呈现)填写这四个结果都要先知道什么新的条件? (2)完成第(2)题。让学生了解题意。提问:如果每箱装24个,要先求出什么新条件? 比较:计算这两个表格里的数据时,第一步的计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2做练习九第9题。 让学生阅读题目,找出相应的数量并列表整理。提问:你是怎样整理条件和问题的?(呈现学生的整理或根据交流板书整理结果) 交流:这里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3做练习九第11题。让学生读题,想想每题分别要先求什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独立解答。(指名两人板演) 提问:这两道题最后

16、都是求的一双鞋多少元,为什么在计算上会完全不一样?四、总结收获提问:回顾这节课的练习内容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哪些收获?第4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2)授课日期: 课型: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263页练习九第1318题,思考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不同策略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能根据数量间的联系正确解决三步计算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生活情境中提出用数学方法计算的问题。2使学生能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能根据实际问题数量间的联系确定算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知识、方

17、法的价值;培养按步骤解决问题、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及时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用不同策略分析、解决三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最近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上节课应用策略练习了先求一个单位数量或先求总数量,再求问题结果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练习解决问题的策略,重点是灵活运用策略,分析和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能按步骤解决问题,进一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二、练习思路 1做练习九第13题。 (1)审题整理。让学生阅读习题,整理条件。交流:有哪些条件,你是怎样整理的?(呈现或板书整理结果:普通奶牛:

18、12头每头每天20千克良种奶牛:18头每头每天36千克) (2)分析解答。交流:我们来检查一下,看看是怎样计算的,每一步算的什么。 解答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还可以怎样想?(指名几人分别说一说不同的策略) (3)检验结果。 出示补充题:(1)12头普通奶牛一天吃粮食饲料96千克,18头良种奶牛一天吃粮食饲料108千克,良种奶牛比普通奶牛平均每头一天少吃多少千克粮食饲料? (2)果园要栽252棵桃树,原来准备平均分成_21行栽,结果每行多栽了2棵,实际栽了多少行? 引导: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两道题,同桌互相说说可以用哪些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各是怎样想的。小结:分析数量关系,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

19、起,或者结合起来想,这样就能有条理地思考,找到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三、练习解答 1做练习九第14题。 (1)解答第(1)(2)题。引导:现在我们来应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请大家看练习九第14题,看看有哪些条件和问题。交流:你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哪些问题? 练习:请大家根据选择的条件,独立解决这两个问题。(学生解答,指名板演) 指出:解决问题时,一方面要灵活运用策略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另一方面要选准与问题有联系的条件列式解答。如果选择不同的条件,就可以根据数量间的联系提出不同的问题。 (2)提出问题。引导:那我们还能选择哪些不同的条件,提出哪些不同的问题呢?同学们可以先想一想,还能根据题里的条件

20、提出哪些问题。交流: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结合交流,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提出的正确的问题,选择板书求两人用钱相差的元数j两人一共要用钱的元数问题) 2做练习九第15题。 (1)提问题。让学生了解有哪些条件,想想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2)解决问题。选择一道两步计算和一道三步计算的问题,要求学生解答。四、练习小结 1回顾小结。提问: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对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完成思考题。启发:为什么后一次比前一次的要重一些?倒水杯数怎样变化的?第二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苏教版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连除的数量关系,并能综合运用乘、除法的

21、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并能列综合算式解题。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理解连除的数量关系。难点:能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点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问题导入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教材13页例4)过程讲解1.观图、读题,获取数学信息已知信息:2个书架一共放了224本书,每个书架有4层。所求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2.理解题意,探究解题思路并列式解题(1)思路一思路分析:根据2个书架一共放了224本书,可以先求出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再根据每个书架有4层,求出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即:

22、2列式解题。分步列式:2242=112(本)1124=28(本)列综合算式:22424=1124=28(本)(2)思路二。思路分析:根据有2个书架和每个书架有4层,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层,再根据一共放了224本书,求出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即:列式解题。分步列式:42=8(层)2248=28(本)列综合算式:224(42)=224-8=28(本)答: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28本书。3.检验解题方法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1)检验方法一。检验方法:对比两种解题方法的计算结果是否相同,如果相同,那么说明解题方法和计算结果都正确。检验过程:22424224(42)=1124=2248=28(本)=28

23、(本)检验结果:两种解题方法和计算结果都正确。(2)检验方法二.检验方法:把得数当作条件,根据题意计算,看结果是否符合原来的条件。检验过程:2842=224(本)224=224检验结果:两种解题方法和计算结果都正确。第三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4)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3题。教学目标: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通过假设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感悟“假设”的策略,并能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总量不变的实际问题。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观察、

24、比较、分析推理等能力。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学会用“假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用假设的策略解决总量不变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白怎样替换及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填空。(1)1个菠萝与()个桃一样重。(2)笔记本的单价是练习本的5倍。买4本笔记本的钱可以买()本练习本。【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一个题目情境,初步感受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优点,让学生在课始就进入知识的探讨中,自觉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进入知识的探讨中,自觉的参与到学习中去。2.口头列式解答。(1)小明把

25、720毫升的果汁倒入9个同样大的杯子里,正好可以倒满,平均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提问:为什么直接用7209来计算?(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例1)提问:与上一题相比,这道题难在哪里?能用“7207”解答吗?3.揭示课题:这道题该怎样解答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解决这种实际问题的新策略。二、课堂助学:1.理解题意:指名读题,理解题意:你从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这句话的?根据题意,你能找到哪些数量关系?(相机板书数量关系。)2.确定思路:又是大杯,又是小

26、杯,比较复杂。你有办法把这个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吗?小组合作交流,达成共识:要想办法把两种杯子看作一种杯子。相机出示大杯变小杯,小杯变大杯的动态演示过程。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在学案上画一画,然后根据你所画的示意图列式解答。学生展示、交流。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方法二: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方法三:列方程:解:设小杯的容量是X毫升,大杯的容量是3X毫升(或:解:设大杯的容量是X毫升,小杯的容量是X毫升。)方法四:画线段图。小结:假设全是大杯或小杯虽然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原来含有两个未知量的问题转化成了只含有一

27、个未知量的问题。)指出:我们把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叫做假设的策略(板书:假设)。【设计意图:这一层次安排了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感受、探索替换策略的应用。在交流中,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大家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这样不仅调动了学习主动性,而且提高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平衡这种思考的氛围,课堂的现场也是如此。】3.指名说怎样检验后写出检验过程。【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掌握这类题目的检验方法,检验时解答的结果必须满足题中所给的各个条件,培养学生的数学“还原思想”。课堂现场:孩子们的检验是非常到位的,语言叙述也不繁杂。】4.小结。解决例1,开始我们遇到什么困难?是

28、怎样解决的?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运用了什么策略?为什么要用假设的策略?假设的依据是什么?运用假设策略有什么好处?指出:像这样通过假设把复杂问题转化成为简单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解决策略。(板书:假设复杂简单)5.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和你的同桌商量商量。集体交流。三、同步训练:1.1张桌子和4把椅子的总价是2700元,椅子的单价是桌子的。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探究数量关系后独立完成,有困难的也可以画图帮助自己理解。(1)提问:这道题假设全部买什么比较好?(2)为了计算方便,要根据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合理选择假设。(3)统计检验的学生人数。2.需要图文结合,

29、看图才能得出所有信息的练习: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3.3辆大货车和4辆小货车共运货30吨,大货车的载重量是6吨。小货车的载重量是多少吨?判断后得出此题不需要用假设的策略,口头列式解答。4.3辆大货车和4辆小货车共运货30吨,大货车的载重量是小货车的2倍。小货车的载重量是多少吨?判断后得出此题可以用假设的策略,口头列式解答。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四篇: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用列举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做到不重不漏,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答案。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法解决问题的学习、交流、反思,体会有序思考在日

30、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对信息进行分析并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有条理地一一列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1. 谈话:以前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般采用哪些策略? 板书:画图、列表、操作2. 飞镖激趣:如果让你来投一次,可能得几环?板书:10、8、6、0 、3.揭示课题。板书:一一列举 。回顾旧知:数的分成、四年级的搭配规律和认识小数。二、 出示例题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三

31、、探究问题、认识策略 追问:22跟1米长的木条围成了什么形状?要解决什么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师:条件“24根1米长的木条”中隐藏着哪些数学信息?1、长方形的周长是22米。2、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是222=11米3 、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有几种围法?一一列举出来。在一一列举时,可以从长10米,宽1米起,有顺序的一个一个列举出不同的围法,到长6米,宽5米止。这样可以不遗漏、不重复。 (板书:有序列举-不遗漏、不重复)小结:虽然长与宽的和都是11米,但围成的长方形不止一种情况,长方形的长和宽变了,面积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师:根据问题:“怎样围面积最大”,你能想到些什么?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3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求出不同情况下,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进行比较。小结:在周长不变的情况下,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四、回顾整个过程,你体会到了什么?1、有些实际问题,可以通过列举来解决。2、按一定的顺序列举,做到不重复,不遗漏。3、要对列举出的结果进行比较,作出选择。五、练一练,巩固新知。1、一个音乐钟,每隔一段相等时间就发出铃声。已经知道上午9::00、9:40、10:20和11:00发出铃声,那么下面哪些时间也会发出铃声呢?师:同学们观察下题目,你可以得到什么有效的信息呢? 生:钟每隔40分钟发出铃声。列出所有会发出铃声的时间,最后进行比较。2、 学校食堂某天中午供应荤菜

33、有3种,素菜有4种。小洪选1种荤菜和1种素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 师:从题目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条件?生:一种荤菜分别与四种素菜搭配。 列举出所有搭配方式。 课堂总结从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列举的特点是什么?需要注意些什么?知识巧记 解题策略千百种, 一一列举显神通。 详列细举不重复, 条理清楚没漏洞。教学反思这节课重点学习一一列举策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发现规律,让学生有所感悟。在问题获得解决后,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让某清晰方法,感悟其中的策略,从而提炼,认识策略,初步掌握策略。第五篇: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用列举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

34、程,并做到不重不漏,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答案。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法解决问题的学习、交流、反思,体会有序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对信息进行分析并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有条理地一一列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 开门见山,出示例题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二、 探究问题、认识策略追问:22跟1米长的木条围成了什么形状?要解决什么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师:条件“2

35、4根1米长的木条”中隐藏着哪些数学信息?1、长方形的周长是22米。2、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是222=11米3 、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有几种围法?一一列举出来。 在一一列举时,可以从长10米,宽1米起,有顺序的一个一个列举出不同的围法,到长6米,宽5米止。这样可以不遗漏、不重复。 (板书:有序列举-不遗漏、不重复)小结:虽然长与宽的和都是11米,但围成的长方形不止一种情况,长方形的长和宽变了,面积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师:根据问题:“怎样围面积最大”,你能想到些什么?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求出不同情况下,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进行比较。小结:在周长不变的情况下,长方形的长和宽越

36、接近,面积就越大。三、回顾整个过程,你体会到了什么?1、有些实际问题,可以通过列举来解决。2、按一定的顺序列举,做到不重复,不遗漏。3、要对列举出的结果进行比较,作出选择。四、练一练,巩固新知。1、一个音乐钟,每隔一段相等时间就发出铃声。已经知道上午9::00、9:40、10:20和11:00发出铃声,那么下面哪些时间也会发出铃声呢?师:同学们观察下题目,你可以得到什么有效的信息呢? 生:钟每隔40分钟发出铃声。列出所有会发出铃声的时间,最后进行比较。2、 学校食堂某天中午供应荤菜有3种,素菜有4种。小洪选1种荤菜和1种素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 师:从题目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条件?生:一种荤

37、菜分别与四种素菜搭配。 列举出所有搭配方式。 课堂总结从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列举的特点是什么?需要注意些什么?知识巧记 解题策略千百种, 一一列举显神通。 详列细举不重复, 条理清楚没漏洞。教学反思这节课重点学习一一列举策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发现规律,让学生有所感悟。在问题获得解决后,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让某清晰方法,感悟其中的策略,从而提炼,认识策略,初步掌握策略。第一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数的性质 1教学设计小数的性质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2.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8、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3.在活动中使学生初步感悟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发冲突1.谈话:数的王国里有许多神奇的现象,如不起眼的“0”,表示什么意思?(一个也没有)别小看这个“0”,它的作用可大着呢。看,在整数5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添上两个0呢?(屏幕依次出示一组数:5,50,500)我们再从右往左看,500去掉一个0,发生了什么变化?2.引发猜想:如果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又会怎样?猜猜看。(学生自由发

39、表,可能出现两种意见:受整数末尾添“0”的思维定势,认为小数大小也会随之变化。由钱数等生活经验认为小数大小不变)谁的猜想正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举些例子)二、实例作证,体验小数性质的合理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创设购物情境:两位同学去书店购买学习用品后在交流购物情况:小明:“我买1枝铅笔用了0.3元。”小芳:“我买1块橡皮用了0.30元。”你从图中能获取哪些信息?(2)提出问题: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证明吗?先独立思考,有想法后可以和同桌交流。(3)学生活动后组织全班交流,可能出现如下的比较方法:用具体钱数解释: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

40、0元。用图表示: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分别平均分成10份、100份,其中的3份、30份分别用0.3、0.30表示。因为阴影部分大小相同,所以0.3=0.30。结合计数单位理解: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所以0.3=0.30。(4)感知与体验:同学们想出了多种办法都能证明0.3元=0.30元,说明这两个小数确实相等。教师引读0.3元=0.30元,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怎样?你有了什么想法?使学生初步体验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2.试一试,加深体验。谈话:看来刚才的猜想二有些道理。当然,仅仅用一个例子证明是不够的,还得找些其他例子进一步研究,看看这

41、是否是普遍的规律。(1)出示一把有刻度的学生尺,你能比较出0.100米、0.10米、0.1米的大小吗?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部分学生可能有困难,随后出示书上填空,看图填一填,再比较。(2)交流比较方法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可能出现如下的方法:结合直尺图说明:由100毫米10厘米1分米,得到0.100米=0.10米=0.1米。你还能用其它方法来证明吗?用计数单位说明。0.100是100个0.001,就是10个0.01,也就是1个0.1。(3)感知与体验:教师引读:0.100米=0.10米=0.1米,小数是相等的。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怎样变化,小数大小也不变?使学生初步体验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

42、的大小不变。3.总结体验,概括表达。上面的两个例子,小数大小都没变。从左往右看,小数在怎样的情况下,大小是不变的?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后组织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两次的发现用一句话概括: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刚才我们是从左往右观察,得到了小数的性质。那么从右往左看,你又能发现什么?4.突出“末尾”,体验内涵。牛奶2.80元面包4.00元汽水3.05元火腿肠0.65元(1)小强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得到一张购物单(出示例5):合计10.50元请你帮他找一找:这些物品的价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在书上填一填。学生完成后进行全

43、班交流:2.80元=2.8元。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想法一:根据小数的性质,直接去掉末尾的“0”。得到2.80元=2.8元。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证明吗?想法二:2.80元是2元8角,28元也是2元8角。想法三:2.80是2个一和8个十分之一,28也是2个一和8个十分之一。谈话:根据想法二和想法三,都证明了2.80元末尾的“0”能去掉,看来小数的性质确实是合理的。3.05元中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可以结合具体数量解释:3.05元是3元零5分,如果去掉“0”,3.5元是3元5角,两者不等。也可以结合计数单位解释。由此看来,小数中的“0”是否都可以去掉?只有小数哪里的“0”才可以去掉?(只有去掉小数末尾

44、的“0”,小数的大小才不变。)(2)口答练习六第1题:下面各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可以去掉?为什么?三、解决问题,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1.小数的化简根据小数的性质,2.80元就等于2.8元,所以我们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化简下面的小数:0.4000.0801.75029.00学生独立思考,口答。提问:化简0.080,“0”都能去掉吗?2.小数的改写试一试: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0.43.1610学生独立思考,在书上填空。完成后交流结果,并提问: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10”是整数,怎样把它改写成

45、大小不变的三位小数?小结:去掉小数末尾的“0”化简小数,或者在小数末尾添上“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这些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在不改变小数大小的前提下进行的。如果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必须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四、巩固应用,深化小数性质的体验1.完成练一练第1题。观察数轴图,照样子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小数。完成后观察每组中的两个数,你有什么发现?0.1和0.10、0.2和0.20、0.3和0.30每组里的两个数对应于数轴上的同一个点,说明小数的性质确实是存在的。0.1=0.10,数轴上这个点还可以用哪些小数来表示?2.完成练一练第2题。先涂色表示各小数,再比一比。交流时结合涂色部

46、分说说涂色时的感受:为什么0.6和0.60的大小相同,而0.6和0.06的大小不等?教师就图小结:如果添上或去掉的“0”在小数末尾,不会改变原来数的大小;如果添上或去掉的“0”不是在小数末尾,小数的大小随之发生变化。3.完成练习六第2题。学生练习后提问:为什么不把0.018和0.180连起来?4.完成练习六第4题。学生独立改写。交流时重点指导0.5400,80的改写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有的需要去掉小数末尾“0”,也有的需要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5.完成练习六第5题。提问: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小数末尾添上0的数?(商场的标价上)学生独立改写后交流。谈话:用“元”作

47、单位表示钱数时,因为人民币“元”后面还有“角”、“分”,所以钱数一般改写成两位小数。比较一下,用“元”作单位改写成两位小数后有什么感觉?(这样写,不但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而且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五、总结延伸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我们是怎么探索小数的性质的?第二篇: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1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性质 教学设计小数的性质这一课的教学要求是:学生了解小数性质的内容;证明小数性质的准确性;运用性质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教学过程可设计为导入、展开、巩固三个环节。【导入】教师说:我这里有一段1分米长的铁丝(出示铁丝),除了用数据1

48、分米(板书)表示它的长度以外,你还可用哪些数据表示?(学生口答,教师随答随板书) 1分米 10厘米 100毫米 1/10米 10/100米 100/1000米 0.1米 .10米 0.100米学生说出上面一些数后,教师提问:“这些数据之间有什么联系?”“有没有区别?”生答:它们表示同 一段铁丝的长度,它们有相等的关系。但它们选用的度量单位不同,选用的数也不一样,有整数、小数、分数 。教师说:同学们说得对。这些数据表示的是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所以相等(教师将数据用等号连起来)。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利用同学们发现的“相同”和“不同”来研究小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板 书:小数的性质)【展开

49、】一、了解小数性质的内容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列出的这些数据的第二、三行,它们所使用的度量单位都是什么?(生:米)师:对,都是米。在度量单位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去掉这个单位,而独立考察数与数之间的关系(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等数使用的不同单位,不能随意去掉)。现在请同学们最后一行的等式,看有什么 变化?(附图 图)生:从左往右看,0.1的后面增加一个0、两个0,它们仍相等;从右往左看,0.100的后面减少一个0、两个0,它们还是相等。师: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 个性质,它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也就是说,这个性质

50、在什么条件下成立?生:条件是“小数的末尾添0或者去掉0”;结论是“这个小数的大小不变”。二、验证小数的性质成立师:这个性质是否对任意一个小数都适用呢?请同学们以“0.30.30”为例,用你所能想到的实例,说明 这个等式成立。给(1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看书、思考、议论,然后让学生发言)生:(1)货币,商品标价0.3元与0.30元相等,都是指3角;(2)长度,0.3米与0.30米相等,都是指3分米;(3)两条等长的线段,等分成10份,取3份,等分成100份取30份,所取的长度相等;(4)课本例题,两个大小一 样的正方形,一个平均分成10格取3格是0.3,一个平均分成100格取30格是0.30,取得

51、的结果相等。师:我们可以从多方面说明0.3=0.30,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例子说明小数性质的成立。不过,在理解这一 性质时,有两点同学们一定要弄清楚:(1)这个性质指出,在一个小数的什么部位可以添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 才不会发生变化?(2)一个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掉0,大小不变,它是否说明,这个小数没有任何变化呢?三、小数性质的应用1.小数化简。教师就,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如0.80=0.8,5. 40700=5.407。接着,教师出示以下四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化简中的算理;为什么去掉末尾的0?(小 数化简)根据什么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性质)

52、小数化简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问题?(只能去 掉小数末尾的0)是不是见到小数末尾的0就必须去掉?(不一定) 2.改写小数。教师出示2.8和5,请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写成2.8=2.80,5=5.00,请学生思考:“这样做是 否可以?根据是什么?”学生答: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这时,教师再强调:有时我们根据需要把一个小数 的末尾添上0或把整数写成小数形式,它们的大小不变。【巩固】一、基本练习1.化简下列小数。(笔答) 0.70 0.0800 300.300 6.00 10.010 3070.0402.将下列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5 3.06 9 20.12 2.12 90.13.在下

53、面每组数中划去与其它两个数都不相等的数。 0.80 30.5 7.002 0.080 30.50 7.200 0.8 30.050 7.2 4.把左右两边相等的数,画线连接起来。 0.300 2.800 0.003 2.08 2.080 0.030 2.800 0.3二、综合练习1.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价钱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 8角 5元4角 12元 1元零5分 2.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再化简。 40/100 700/1000 3.指出下列语言的正误。(1)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数的大小不变;(2)在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3)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

54、,小数的大小不变;(4)把小数中的0去掉或者在小数中添上0,小数的大小 不变。三、发展性练习1.把0.1改写成用千分之一做单位的小数。 2.你能运用小数的性质,说明300/1000=3/10吗?设计意图: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经常被教师选用做研究课的内容。这里仍选取它进行教学设计,意欲 在教学方法改革上有所突破。本设计上课伊始,免去起点不高的复习,直接出示一段铁丝,用各种数据表示它 的长度。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使学生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标明一件事的性质的方法。新课突破阶段的设计遵循了归纳、演绎的思维方法。先在观察实例中发现规律,然后证明规律的成立,这 是归纳过程;一旦性质被证明成立,我们

55、就运用它处理“化简”和“改写”。这是演绎过程。层次分明,数学 课的特色浓。教学方法上,是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想和说。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个数学命题后,先让学生分析条 件和结论,思考它是否对任意一个小数都适应(命题是否真确),接下来,教师让学生独立证明这个性质的正确性。这样做,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了锻炼。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这节课的练习分三个层次,有基本练习,适应中、下等学生的需要。但仅有基本练习绝不可能对数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安排综合练习。这一类题,有一点难度,解答它需更多 地用旧知识。最后是发展性练习。难度大,不一定要求每个学生都会做。总之,本节课练习有弹性,在数量上和难度上

56、满足了好、中、差各类学生。教学反思: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小学数学教学要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渗透,注重启发学生的大智慧。这节课,我把“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猜想、验证和应用的过程,体验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作为课前预定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引导学生沿着“实例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轨迹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学生在验证0.3=0.30=0.300是否相等时通过在小组内的交流、讨论,让他们自主探索、自主的发现。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

57、到学习的全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探索的活动空间中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亲身去经历和感受了的,活动给他们的体验是很深刻的.让学生通过横向观察、纵向比较,围绕“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观察、思考、讨论。学生们不仅很快归纳出小数的性质,而且使他们明确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采取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较好的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通过做一做的再次动手操作实践和实物的运用进一步理解和消化小数的性质。第三篇: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性质教案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2. 能利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

58、,把小数或整数改成指定的小数。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 教学小数的性质,突出对性质的体验。首先体验性质的合理,然后体验性质的应用。 2. 比较小数的大小,淡化统一的法则,鼓励个性化思考。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合作学习的意识,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1. 理解小数的意义。2. 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教学方法启发教育法、教授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引入教师讲述故事(课件出示)

59、。你觉得孙悟空说得对吗?为什么? 导入新课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要研究的内容小数的性质 (板书课题: 小数的性质)二、新课学习 学一学出示自学目标:理解小数的性质,能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改写小数。 (学生齐读两遍。) 出示自学提示:根据提示自学课本第5859页的内容。认真推敲“小数的性质”推导的过程,知道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10厘米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100毫米呢?照样子在课本上完成例2、例3。 (时间:5分钟。) 学生根据提示自学。做一做完成58页“做一做”。议一议大家理解小数的性质吗?还有什么疑问?(引导处理自学提示。) 一名学生展示58页“做一做”, 小组

60、长检查并帮出错的同学理解纠正。 说说做上面两道题的依据是什么。出示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板书),你认为这句话关键的地方在哪儿?学生齐读,重读认为重要的词。学生上台评价板演。从例2、例3中你知道了什么?(化简就是去0,改写就是添0。) 强调:12.000去掉0后,小数部分没有数,可以把小数点也去掉。总结将一个整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的方法。(先在整数后面点小数点,再根据需要添零。)判断:(出示答案后学生自评,由小组长统计结果并帮助出错的同学理解。) 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强调“小数”。 在整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