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6de99a43eb727f3828f11a9a08e4e3/5d6de99a43eb727f3828f11a9a08e4e31.gif)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6de99a43eb727f3828f11a9a08e4e3/5d6de99a43eb727f3828f11a9a08e4e32.gif)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6de99a43eb727f3828f11a9a08e4e3/5d6de99a43eb727f3828f11a9a08e4e33.gif)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6de99a43eb727f3828f11a9a08e4e3/5d6de99a43eb727f3828f11a9a08e4e34.gif)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6de99a43eb727f3828f11a9a08e4e3/5d6de99a43eb727f3828f11a9a08e4e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一、考点解析古代文化常识 文化(culture )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难以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切非纯自然的东西都可以称为文化。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学艺术以及各种制度等。特点:新题3分 细碎 考查识记能力方法:积累(课本、专题练习、课外阅读、网上查阅)意义: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继承发扬文化传统,是每一个公民的光荣使命。2、提升文化内涵,有助于文言文理解,有助于诗歌鉴赏理解。一、考点解析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梳理一、天文历法二、人物
2、称谓三、古代职官四、古代地理五、科举制度六、风俗礼仪七、饮食器用八、音乐文娱九、文史典籍十、古代军制古代文化常识梳理一、天文历法金榜题名名落孙山 指考试或选拔未被录取。 出自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金榜: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金榜题名名落孙山金榜: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二、中国文化常识之科举制度二、中国文化常识之科举制度(一)科举制度的概念 科举制,即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科取士而得名。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
3、制度。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一)科举制度的概念(二)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1、科举制的创立:隋朝 (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为改变此弊端,隋朝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2)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 完善措施: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3、科举制度的演变
4、: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4、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推行学校教育,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二)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明清科举简表 明清科举简表(三)与科举有关的内容 (一)院试:又称郡试、道试。是参加过县试、府试后的童生取得生员资格的考试。由朝廷所派官员主考。考中者称秀才,才有资格“入泮”(进官办学校)学习。(二)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有做官资格。第一名称“解元”。(三)会试:每三年一次会集各省举人在京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贡
5、士”。第一名称“会元”(或“会魁”)。(四)殿试:亦称“廷试”,是皇帝在殿廷亲自对会试考中的贡士所进行的面试。按成绩分为“三甲”(即三等):一甲:三名,叫“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亦称“殿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人同称“三鼎甲”。二甲:若干名,均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均叫“赐同进士出身”。(三)与科举有关的内容 (三)与科举有关的内容 桂榜: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 杏榜:为公布会试考中者而发的榜。因为当时正值阳春四月,杏花绽放,故称“杏榜”。会试放榜,可谓“杏榜题名”。金榜:殿试揭晓的榜。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
6、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金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三)与科举有关的内容 (三)与科举有关的内容童生试明、清两代时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入学考试。简称“童试”,亦称“小考”“小试”。应考者称童生,未被录取者虽至白首,不改童生之称,童生试包括县试、府(或直隶州、厅)试与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录取者为生员,送入府、县学宫,称“入学”。岁考、科考则为考核已入学的生员的考试。 如:聊斋志异促织中“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三)与科举有关的内容(三)与科举有关的内容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有时也指进入国子监学习的监生。如:今诸生学于
7、太学。(送东阳马生序)贡生 在乡试中,没有考中举人,但成绩尚可,取入副榜直接送往国子监读书的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贡士 贡士不同于贡生,举人经会试而被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为“会元”。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也就是说,贡士比举人高一级,比贡生差不多高两级。监生 是国子监学生的统称。国子监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照规定必须贡生或荫生才有资格入监读书,所谓荫生即依靠父祖的官位而取得入监的官僚子弟,此种荫生亦称荫监。监生也可以用钱捐到的,这种监生,通称例监,亦称捐监。(三)与科举有关的内容(三)与科举有关的内容国子监 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
8、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在元、明、清三代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 注:明朝时期行使双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 如:明史章懋传弘治中,孝宗登用群贤。众议两京国学当用名儒,起谢铎于北监。及南监缺祭酒,遂以懋补之。懋方遭父忧不就。 芜湖市马鞍山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三)与科举有关的内容(四)科举制度之前选拔官吏的相关常识察举汉代确立的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拔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9、如:李密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四)科举制度之前选拔官吏的相关常识(四)科举制度之前选拔官吏的相关常识孝廉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孝子廉吏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到了明朝、清朝“孝廉”这个称呼变成了对举人 的雅称。 如:李密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四)科举制度之前选拔官吏的相关常识(四)科举制度之前选拔官吏的相关常识征辟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如:
10、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四)科举制度之前选拔官吏的相关常识三、学习方法探究(一)通过课文理解、识记。如:范进中举:“次日,范进少不得拜拜乡邻。魏好古又约了一班同案的朋友,彼此来往。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不觉到了六月尽间,这些同案的人约范进去乡试。” 同案:中国明清两代称同一年进学的秀才为同案。三、学习方法探究(二)通过课外文言小说阅读理解、识记。如:1、你我虽则隔省同年,今日天涯相聚,便如骨肉一般。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同年:唐代同榜进士称“同年”, 明、清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皆称“同年”。 2、原来
11、明朝士大夫称儒学生员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比如童生进了学,不怕十几岁,也称为“老友”;若是不进学,就到八十岁,也还称“小友”。就如女儿嫁人的:嫁时称为“新娘”,后来称呼“奶奶”“太太”,就不叫“新娘”了;若是嫁与人家做妾,就到头发白了,还要唤做“新娘”。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童生: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 但需要注明的是,童生并不完全等同于未考上秀才的学子。根据明朝史书记载,只有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的学子才能被称作童生,成为童生方有资格参加院试,成绩佼佼者才能成为秀才。 (二)通过课外文言小说阅读理解、识记。(
12、三)通过诗词学习、识记、理解。如:1、宋代柳永不第后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反映了柳永的反叛性格,也带来了他人生路上一大波折。据传说,柳永善作俗词,而宋仁宗颇好雅词。有一次,宋仁宗临轩放榜时想起柳永这首词中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就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这样黜落了他。从此,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而长期地流连于坊曲之间,花柳丛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启示:1
13、.金榜:殿试揭晓的榜。2.殿试:是皇帝在殿廷亲自对会试考中的贡士所进行的面试。3.了解科举制度有助于理解诗人生平思想和诗歌感情。(三)通过诗词学习、识记、理解。(四)通过成语学习、识记、理解。如:1、独占鳖头 在皇宫前面的石阶的正中,铺上一大块雕刻着巨鳌的长方形巨石,象征皇帝的宫殿如同被巨鳌支撑着,永远巍然屹立,而且有如神仙世界。在科举考试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结束后宣布名次时,及第者都要站在皇宫前石阶下面的两侧恭候。名次宣布完毕后,主持仪式的官员引领着分别站在东西两边最前面的状元(殿试第一名)和榜眼(殿试第二名)向前走到雕有巨鳌的石阶的下面,而状元还要再向前跨,站在雕有巨鳌的石阶上,迎接殿试榜。
14、因此,把中状元称为”独占鳌头”。现在,该成语泛指名列第一或居于首位。(四)通过成语学习、识记、理解。(四)通过成语学习、识记、理解。如:2、蟾宫折桂晋书.郗诜shn传记载,晋武帝有一次在东堂接见郗诜,问他:“卿自以为何如?”郗诜回答说:“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在这个故事中,郗诜以稀世的珍宝比喻出众的才华。因为流传着月亮中有桂树、月亮是广寒宫的神话,所以,此“桂林一枝”的“桂”被认为是月亮上的桂树。又因为神话中说月亮中有只金蟾,月亮也被称为蟾宫,因而古代科举考试中进士也称登蟾宫。于是,后来就形成了“蟾宫折桂”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应试得中。(四)通过成语学习、识记、理
15、解。(四)通过成语学习、识记、理解。如:3、连中三元科举考试时乡试(由各省在省城主持的考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由礼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皇宫由皇帝主持的最高级别的考试,考中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也称殿元)。一个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得第一名,称“连中三元”。现用来比喻在一项考试或比赛中接连取得三科或三次优异成绩,或在三次考试或比赛中连续获得优胜。(四)通过成语学习、识记、理解。(四)通过成语学习、识记、理解。如:4、沆瀣(hng xi)一气北宋钱易的南部新书.戊集记载,唐僖x宗乾符二年的科考,主考官崔沆发现考生中有个叫崔瀣的
16、考生,认为他是本家人,尽管崔瀣的考试成绩很差,仍然另眼相看,把他取为进士。于是一些考生嘲笑说,这场考试“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沆瀣,本来是夜间的水气,夜间的水气是在黑暗中飘荡的,考生们把这对座主门生的名与字的本意相扣,比喻暗中勾结,臭味相投,倒是非常贴切。后来就用这一成语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座主、门生:唐进士对主考官尊称座主。明、清举人、进士亦用以称其本科主考或总裁官。进士们则自称门生。(四)通过成语学习、识记、理解。(五)通过名人故事学习、理解。如:曾国藩,一位在别人眼里的“成功人士”,却有一个终生的遗憾,那就是自己获得的功名层次太低。 曾国藩23岁入县学,列第17名;24岁中举人,
17、列第36名;28岁中进士,殿试三甲第42名,得赐同进士出身。徐珂的清稗类钞有记载: 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时,有一天,两个幕僚无聊时对对联玩。一个出上联“如夫人”,另一个就对“同进士”;一个又把上联加为“如夫人洗脚”,另一个就对“同进士出身”;一个再加“替如夫人洗脚”,另一个再对“赐同进士出身”两人正对得高兴,突听屋子里一声爆响,接着就见总督大人铁青着脸从里面出来,拂袖而去。两个幕僚莫名其妙,去问老幕僚。老幕僚一听,忙说:“你们二人赶紧收拾行李走人吧。哪壶不开提哪壶你们不知曾大人就是赐同进士出身?”二人一听,马上收拾家当逃之夭夭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权倾天下的曾大人居然也就是一个“同进士”!(五)
18、通过名人故事学习、理解。四、随堂练习四、随堂练习例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土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卷I语文试题答案:D(选项中说“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误,封建君主时代只有皇位的下一任继承人才能称太子。)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
19、会科举考试的一种。乡试的第二年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时代,或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芜湖市马鞍山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答案:A(选项中说会试“由皇帝主持”错误,会试由礼部派官员主持。)例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例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主持、管理的意思。文中“知高平、潍二县”就是先后任高平县、潍县的县令。B中官:文中指“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生产对劳动力结构的影响研究
- 2025至2030年睡袋包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绿色餐饮引领未来学校食堂变革
- 银行及金融机构的节能减排和电力安全管理探讨
- 2025年磁与铁展示装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曲线形镂铣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摩托车前制动灯开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传感器晶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混合模型研究-深度研究
- 循环经济与塑料产业链-深度研究
- 最高法院示范文本发布版3.4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
- 2024年英语高考全国各地完形填空试题及解析
- 2024至2030年中国餐饮管理及无线自助点单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服装门店批发管理系统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体育概论(第二版)课件第三章体育目的
- 《氓》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化学元素周期表注音版
- T-GDASE 0042-2024 固定式液压升降装置安全技术规范
- 香港朗文4B单词及句子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五章运动中的中枢控制
- 财务部规范化管理 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