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西地平线上》课件_第1页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西地平线上》课件_第2页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西地平线上》课件_第3页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西地平线上》课件_第4页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1)《西地平线上》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内容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全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以及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之情。首联交代诗作缘由及写作的地点。颔联紧承上联,转入对塞上景物的描写。此句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伤感和怨愤。写法上以“征蓬”与“归雁”为对,“出汉塞”与“入胡天”为对,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比强烈,于凄凉中含有悲壮。颈联描绘出一幅苍凉壮观的塞外风光图。大漠无边,长天空阔,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

2、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这里用了一个“直”字,一个“圆”字,给人以刚劲有力,亲切喜悦的感觉。“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之感; “圆”字准确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苍茫壮阔中尽显柔和温暖。尾联以事作结,顺其自然。这首诗没有在雕琢语言上下工夫,它只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出大自然的本色美,雄奇瑰丽,意境雄浑,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3词语辨析(1)暗淡黯淡“暗淡”和“黯淡”,都有“暗、不明亮”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暗淡”着重指具体的“暗”,多用于形容光线等昏黑不明;也可形容没有前途、没有希望。“黯淡”常

3、指抽象的“暗”,用于心情、情绪。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黎明的曙光就要来到,星光_(暗淡/黯淡)下去了。【答案】暗淡(2)压抑压制“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侧重于情感、精神方面。“压制”竭力限制或制止,抑制。强调形势、态度的强硬,使用范围比“压抑”广。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一群年轻人相约去看了城郊的房子以后,感觉不是一般的_(压抑/压制),房间尺寸小,任何一个地方给人的感觉都是施展不开,层高也只有2米3。【答案】压抑(3)独特奇特“独特”指独有的、特别的。“奇特”侧重指跟平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沉郁顿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

4、甫_(独特/奇特)的诗风。【答案】独特(4)庄严庄重都有“庄重”的意思。“庄严”庄重而严肃,一般指事物。“庄重”(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一般指人。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朱迅大方微笑着说:“适度的绽放美丽和_(庄严/庄重)并没有冲突,爱美是人的天性,更是女人的天性。”【答案】庄重其中,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被称为陕北史诗、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批评家认为,高建群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是中国文坛罕见的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作家,被文坛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 高建群曾经在大西北当过五年兵,又在新疆、陕北工作生活多年。世纪之初,一家电视台为了拍摄中国大西北曾

5、经约请高建群和毕淑敏等三人组成撰稿组,在广袤的大西北“驰骋”了大半年。西北给高建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引起了他诸多的思考。经过长期思考酝酿,在一种生命力的感动下,他写下了西地平线上这篇文章,展示了西部的另一种“雄伟的风景”。 1文章第一段说“中亚细亚独特的地貌,奇伟的风光,每每令我惊骇,叫我明白了世间有大美这句话,决不是偶然而发的诳语”,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_【答案】“惊骇”指“奇伟的风光”使作者内心感到震惊。“大美”,指后文提到的三次“落日”的自然之美,西部的人文风情(人物风情、历史传说)之美,和文中提到的与罗曼罗兰、成吉思汗等历史名人有关的英雄之美。这几种“美”,构成了文章的阔大、厚重,呈现

6、出一种世间的“大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中亚细亚独特奇丽的美景的赞美之情,为下文写落日美景作铺垫。2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看到落日时,特定环境下的感受让作者联想到了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_【答案】第二次,联想到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一人物形象是罗曼罗兰看到太阳喷薄而出时才构思成功的,他有着和太阳一样的性格和精神,是一个太阳式的英雄人物,同时他又终其一生一无所获,不被他人理解和接受,是个悲剧式的人物。因此约翰身上既有日出的辉煌,又有日落的悲剧感。作者在那种特定的环境下看到落日,想到日出进而想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这样的联想是顺理成章的。第三次,想到了匈奴向地平线绝尘而去,和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这二

7、者给人的都是一种雄壮的、阔大的感觉,在这种独特的时空感受中,落日的背影显得分外雄壮,历史的幻想和现实景象的相互辉映使作者感受到了一种渺小和平庸,落日所具有的丰厚的美学蕴涵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表现。作用:联想在作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丰富文章内容,开拓作者思路,推动文章情节发展。它可以不受时空局限,让思维纵横驰骋,可以连接作者的思想和感受,可以让作者极大地发挥个体创造性,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塑造艺术形象。写法指点:联想有多种方式,如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等。1由银杏想到民族的性格,由白杨想到不屈的抗日军民,由松树想到共产党人的品格,由街上的灯火想到天上的星星,这些都是类

8、似联想,类似联想形成的基础是两种事物在性质和形态上有某种相似或相近。2由红花想到绿叶,由土地想到庄稼,由春天想到夏天,由江河想到海洋,由荷塘想到采莲,这些都是接近联想。接近联想的基础是两种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近。3由刚强想到软弱,由假丑恶想到真善美,由“朱门酒肉臭”,想到“路有冻死骨”,这叫对比联想。对比联想的基础是两种事物在性质、特点上的相反,相异。4由冰雪想到寒冷,由骄阳似火想到大汗淋漓,由收获想到耕耘,由经济繁荣想到改革开放,这叫因果联想。因果联想的基础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5从宇宙飞船在太空航行想到建立空中城市,想到在其他星球上安家落户等等,不受任何限制,这是自由联想,自由联想是创造

9、性思维的基础。生活中有许多的事物都能触动我们的情思,引发我们的联想。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联想到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种谈一谈。蜡烛、竹子、月亮、黑板、砖、雨、雪_【参考示例】示例一:砖由软泥到硬物,在涅槃中重生。人在重压和风雨吹打中更能练就铮铮铁骨,铸就伟大的事业。示例二:砖单块难以建成高楼,唯有团结协作方能铸就辉煌,现代化建设需要众志成城。世间有大美作者通过观察三次落日,领悟并欣赏到了不同的“大美”:第一次落日是一种壮观的自然之美;第二次落日则是死亡前的精神写照,庄严、肃穆、神圣,是一种悲剧美;第三次落日则带有一种历史的沧桑之美,厚重之美!席勒说:“真正美的东西,一定是生存于自然,另一方面,它

10、要体现理想。”作者对落日的描写中引进文学和历史文化典故,不仅仅是增加了文章的历史文化韵味,更是对“世间有大美”之深刻诠释。美丽的事物永远都是存在的,缺少的只是一双善于发现美丽的眼睛。其实,我们可能每天都跟美丽擦肩而过。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体悟自然和生活赋予我们人类的种种美好。愿所有的人每天都能感受到身边的最美。【应用角度】“生活中的美”、“发现”、“睁开一双慧眼吧”、“生命自然美”、“静听回声”等。开山岛仅有1300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岛虽小,却是军事要塞。20世纪80年代,随着百万大裁军,开山岛海防哨所缩编为一人制民兵哨所。1986年7月,27岁的王继才成

11、为开山岛第五任守岛民兵。“领导说,岛上必须得有人去守,我也答应了,答应了就要做到。”可上了开山岛,王继才才明白这里为何被村里老人称为“水牢”全岛怪石嶙岣,悬崖耸立,没有一棵树。王继才想要放弃,但想到登岛前的承诺,他最终留下了。没多久,妻子王仕花也上岛了。她辞掉了工作,把女儿托付给婆婆,跟随丈夫上了开山岛。王继才夫妇居住的部队营房虽然房间不少,但年久失修。屋里没有什么生活电器,属于他们的唯一的现代化娱乐工具就是收音机,25年来,已经听坏了19台收音机。多年来,王继才夫妻俩守岛一年的工资加起来只有3800余元,直到现在都没变过。家中有老母亲和3个子女,为了省钱养家,王继才在夏天从不穿鞋子,只穿个裤

12、衩。“小岛就是我们的家了。”王仕花说,守岛这么多年,虽然艰苦,但对小岛已经有了感情。王继才曾经表示要守到身体守不动为止,王仕花说:“只要老王身体好,我就会一直陪他守下去。”【媒评文摘】他们只是普通人,也曾有过游移和抱怨;他们又不是普通人,25年的孤独坚守足以证明人的伟大。生活的方向变得太快,灵魂容易被欲望拖着前行,他们是有坚持的人,希望我们也是。 东方早报网胡杨树肖复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树。我完全被它惊呆、慑服,为它心潮澎湃而热血沸腾。真的,平淡的生活中,很难有这样的人与事,让我能够如此激动以至血液中腾起炽烈的火焰,更别说司空见惯的被污染的大气层玷污得灰蒙蒙的树了。这样的树却让我精神一振,一

13、下子涌出生命本有的那种铺天卷地摧枯拉朽的力量来。这便是胡杨树!这样的树只有在这大漠荒原中,才能够见到。站在清冽而奔腾的塔里木河河畔,纵目眺望南北两岸莽莽苍苍的胡杨林,我的心中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如同那汹涌的河水冲击着我的心房。塔里木河两岸各自纵深四十余公里,是胡杨的领地。前后一片绿色,与包围着它的浓重的浑黄做着动人心魄的对比。这一片浓重的颜色波动着,翻涌着,连天铺地,是这里最为醒目的风景线。真的,只要看见这样的树,其他的树都太孱弱渺小了。都说银杏树古老,一树金黄的小扇子扇着不尽的悠悠古风,能比得上胡杨吗?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胡杨就生存在这个地球上了。都说松柏苍翠,经风霜不凋如叶针般坚贞不

14、屈,能比得上胡杨吗?胡杨不畏严寒酷暑,不怕风沙干旱活着不死一千年,死后不倒一千年,倒地不烂又一千年。松柏抵得上它这三千年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和宁折不弯、宁死不朽的性格吗?更不要说纤纤如丝摇弯了腰肢的杨柳一抹胭脂红取媚于春风的桃李;不敢见一片冰冷雪花的柠檬桉;不能离开温柔水乡的老榕树胡杨!只有胡杨挺立在塔里木河畔,四十公里方阵一般,横岭出世,威风凛凛。无风时,它们在阳光下岿然不动,肃穆超然犹如静禅,仪态万千犹如根雕世上永远难以匹敌的如此巨大苍莽而诡谲的根雕。它们静观世上风云变化,日落日出,将无限心事埋在心底。它们每一棵树都是一首经得住咀嚼和思考的无言诗!劲风掠过时,它们纷披的枝条抖动着,如同金戈铁马

15、呼啸而来,如同惊涛骇浪翻卷而来。它们狂放不羁在啸叫,它们让世界看到的是男儿心,是英雄气,是泼墨如云的大手笔,是世上穿戴越来越花哨却越来越难遮掩单薄的人们所久违的一种力量,一种精神!远处望去,它们显得粗糙,近乎凡高笔下的矿工速写和罗中立笔下的父亲皱纹斑斑的脸。但它们都苍浑而凝重,遒劲而突兀,每一棵树都犹如从奥林匹亚山擎着火把向你奔来的古希腊男子汉。走近处看,每一棵树的树皮都皴裂着粗粗大大的口子,那是岁月的标记,是风沙的纪念,如同漂洋过海探险归来的航船,桅杆和风帆上挂满千疮百孔,每一处疤痕都是一枚携风挟雷的奖章。每一棵树的树干都扭曲着,如同剽悍的弓箭手拉开强劲的弓弩,绷开一身赤铜色凸起饱绽的肌肉。

16、每一棵的树枝都旋风般直指天空,如同喷吐出的蛇信,摇曳升腾的绿色火焰。这样的树,饱经沧桑,参悟人生。它们把最深沉的情感埋在根底,把最坚定的信念写在枝条,把要倾吐的一切付与飞沙走石与日月星辰。这样的树,永远不会和大都市用旋转喷水龙头浇灌的树、豪华宴会厅中被修剪得平整犹如女人刚剪过发的树雷同。我会永远珍惜并景仰这种树!我摘下几片胡杨树叶带回北京,那是儿子专门嘱咐我带给他的。树叶很小,上面有许多褐色斑点,如同锈的痕迹,比柳树叶还要窄、短,甚至丑陋。但儿子说北京没有这种树。是的,北京没有。【精要赏析】文章把胡杨树连天铺地的绿色与周围荒漠作对比,突出胡杨树生存环境的恶劣和生命力的旺盛;将胡杨树与银杏、杨柳

17、、松柏、柠檬桉、老榕树作对比,突出他宁折不弯、宁死不朽的骨气:将胡杨树与都市的树作对比,赞扬了他藐视和战胜困难的阳刚之气,批评了一些城市人重视物质享受、淡漠精神追求的思想倾向。一、西地平线上课堂实录师:(上课)想问问同学们,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一片温润江南之外,还有什么样的优美自然景物存之于世呢?(生议论,各种见解。)师: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两句诗吧:“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生齐点头)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投入地想像过那种旷远辽阔中浸染着深深的苍凉的景色,不知大家有没有感受过那是怎样的一种震撼人心。今天,我们就要随着西部作家高建群的笔,去领略一下大自然这个魔法师带给我们的别样的精神盛宴。(投影西部风光

18、图片)师:首先,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来概括一下,在作者笔下的西部风景,是具有怎样的特点的?生:是雄伟的,是一种大美。师:好。作者说西部风光是“雄伟”的,“雄伟”这似乎已经是一个远离我们日常生活的词语了。就如同它所指向的地域一样遥远。与之相联的,同学们还会想起哪些呢?生:旷远、辽阔、苍凉、蛮荒这些也是文章给我的感觉。师:一口气联想到了这么多词语,那么这些感受同学们以前有没有在阅读中体会到过呢?生:有。我曾经读过唐朝边塞诗人的诗歌,从那里我也有类似的体会。师:哦(有兴致状),那能不能给我们举几句这样的例子呢?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黄河远上白云间,

19、一片孤城万仞山。”师:好。古人有这么多的诗句可以让我们想起那胡马、北风的西部大漠。那么我们再把目光转到课文中来,看看本文的作者又是怎样写出他眼中的西部大美风光的呢?请同学们找出作者对景色描写及个人情感的寄托点。生:作者通过描写三次日落,来展示西部风光的魅力,所以他的寄托点应该是三次日落。师:(板书)日落(一)定西高原日落(二)罗布淖尔荒原(三)阿勒泰草原既然作者着力描写的是三次日落,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震撼人心的大漠日落吧!请同学们阅读文章的25段,感知第一次日落带给我们的是怎样的具体感受。(朗读并思考1到2分钟)生:那是一轮很大而且色彩极为艳丽的落日,但却并不带给人特别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20、。师:哦,说它艳丽,艳丽在什么地方呢?说它没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又是什么原因呢?生:“艳丽”是色彩方面的,因为作者说它整体是“血红”的。而说它没有冲击感是因为这样的一种色彩,带给人的却是“柔和、美丽、安谧”的。所以我觉得第一次对日落的描写实际上就是对人的视觉及心灵的双重震撼。师:好一个“双重震撼”,这是我们从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的。那如果单单就这一轮落日挂在天边,它与西地平线的关系似乎不是很紧密啊,作者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生:作者写到了群山,模糊的群山轮廓作为了背景,这就把日落置于极为广阔的空间了,也与作者说的“恍若梦境”照应。师:恩,群山轮廓不清楚,而落日也有不真实的感觉,两相呼应,将广袤

21、的西域风光展现出来,可以说是如画似梦啊。如果说第一次日落让我们享受了一次视觉盛宴,那么第二次日落又会带给我们哪些方面的冲击呢?请同学们详读作者对第二次日落的描写,比较两次日落的不同情形。(3分钟)师:请同学们来描述一下第二次日落的情形。生:最初时是“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币,冷冷地停驻在西边天空”,给人毫无生气的感觉。还有“整个下午,太阳就这样不死不活地在我们的车屁股上照耀着”,都能说明这一点。师:后来又发生了什么让作者会对这次日落产生兴趣了呢?生:作者及同行人在一次不经意的回头中,发现了此时的太阳发生了不同寻常的变化,有了前面那些描写的衬托,他们感到了极大的震撼。师:好。作者发现了日落的变化,可作

22、者在文中有没有着力进行描写呢?生:没有。师:为什么呢?生:第一次已经描写过了。(同学笑)生:其实也有描写,比如“血红”、“回光返照”。师:后面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生:人要去世之前突然会有的一种精神亢奋的状态。师:那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这次日落合适吗?生:合适。因为日落也代表着一种消亡。而此时落日所散发出的光芒似乎是落入地平线前最后的爆发,引起了人们无限的想像。师:会想像到些什么呢?生:我会想像到似乎有强烈的死亡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师:哦,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生:因为前面作者描写过音乐所带给人的那种梦幻般的死亡感觉,这让我更能体会到这次日落带给人的对生命的思考。尤其是作者说的“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

23、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让我第一次敢于面对并思考这个问题。(其他同学露出倾听、思考神情)师:说的太好了!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当一轮红日突然驻停在西地平线上,它带给我们的那种庄严的震撼和感动。可能觉得这种描写还不能完全表达出内心的感受,作者又记写了罗曼罗兰眼中的日出景象,它的作用是什么呢?生:应该是为了强调日落更美,因为文中说:“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师:那这属于哪种写法呢?生:烘托。用日出烘托日落的悲剧感。师:在第二次日落的描写中,作者借日落带来的震撼,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在解读了这两次日落之后,我们不禁要想,第三次日落作者会怎样写呢?会有哪些新的内容展现出来呢?(自

24、由朗读23分钟)生:第三次没有直接写落日,而是写了火烧云,也是很壮观的景象。但这壮观的景象也是落日导演的,所以应该是在间接地描写日落。师:如果仅是这样的自然景物的描写,似乎这第三次日落也不足为奇啊。它还有没有别的特殊之处呢?生:作者的笔触还涉及到了历史。他在日落的背景下,联想到了成吉思汗西征,感受到这雄伟的景色当年一定也曾出现,一定也曾映衬过成吉思汗那魁梧高大的身躯。师:席勒曾说过这样的话:“真正美的东西,一定是生存于自然,另一方面,它要体现理想。”落日固然美丽,但如果离开了我们美丽的眼睛,它便失去了光辉,如果没有了人类的文化,它便不再让人感动。作者在第三次落日的描写中引进历史文化典故,不仅仅

25、是增加了文章的历史文化韵味,更是对“大美”之本质面目的还原。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并思考“我不敢独享”、“雄伟的风景”和“世间有大美”,这几个词句的意义。(生齐声朗读)生:“我不敢独享”写出了日落给我的震撼;“世间有大美”照应开头并揭示出处,而且“雄伟”、“大美”再次总结西部落日的特点。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从高建群的笔下所感受到的自然界的大美。变幻万端的落日带着西部特有的雄伟气象、粗犷气质涌入我们的心中,这种冲击,我想是我们永远难以忘怀的。作家用他的笔为我们展示了如此动人的西部风光,那么我们能不能也用我们手中的笔写写我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呢?或许,你也可以让自己笔下的这清秀江南散发

26、出令人难以抵御的魅力呢!(作业:写一种代表江南特点的景色,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二、熟读深思,多方求证以西地平线上为例浅谈如何把握好课文内容要想在课堂上让学生把握好课文内容,首先,教师要在课前真正吃透文本,这是最为关键的事情。这一点,我在参加市优质课评比活动执教西地平线上一课以后,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下面以此为例,谈谈我的体会。教师如何才能把握好课文内容呢?我的体会是八个字:熟读深思,多方求证。首先说说熟读深思。古人云:“熟读深思子自知。”因为参加比赛,所以格外重视。我在备课中自己读课文不下于30遍。我的感觉是,就像王冶秋先生谈“煮书”,认为要读懂阿Q正传,至少要读14遍以上:第一遍,我们会笑得

27、肚子痛;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笑的成分;第三遍,鄙弃阿Q的为人每读一遍,对课文都有一些新的认识,理解也更为深刻。读文章要讲究方法。我们所知道的古人读文章的方法有很多,如上面提到的王冶秋先生的“煮书”法,再如孔子的“读思结合”法、韩愈的“提要钩玄”法、苏东坡的“八面受敌”法、朱熹的“体会循序精思”法等等,无论哪种方法,都有一些共性,那就是强调读文章要反复品读、要读思结合、要循序渐进。总之,解读文本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耐心地坐下来,沉静地读进去在一个充满了浮躁的功利时代,这一点其实很难。我读西地平线上大致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1研读。第一遍,边读边查工具书,注音、解词,力求准确把握字音词义;第二、三遍,

28、划分层次,概括大意,力求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第四、五遍,搜索圈划关键句,体会作者写作意图,力求准确把握文章主题。至此,我对西地平线上的基本理解是:通过描述西地平线上三次落日的景象,赞美了西部落日的雄浑苍劲之美,从而谱写了一曲动人的西部自然风光之歌。2情读。即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力求以声传情,声气相求,深入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努力调动生活积淀、文化积淀,试着忘掉自我,让自己变成作者,想像中身临西部落日之境,用声音表达出文章第一段所说的“震撼”之情。这样读至四五遍,有的段落则多达十数遍,反复揣摩语气的强弱、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力争淋漓尽致地读出蕴含在作品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3赏读。即带着审美的

29、眼光去读,并且读出文章的美感。文中三幅落日图,风格各不相同,呈现了落日之美的不同形态:第一次“柔和、美丽、安谧”,第二次“庄严、神圣”,第三次“灿烂、热烈”。文章语言简洁质朴,呈现出与风景格调一致的雄浑苍劲之美。如“在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落日跳跃着、颤抖着降落”、“它继续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等句子,真实地再现了落日的情状,极富有艺术表现力。文章运用了联想、想像、衬托等艺术手法以及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多角度描写落日之景,描形绘色,动静结合,写景状物如在目前,给人以极大的艺术美感享受。4参读。即参阅教学参考书等等教学资料,进

30、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果前面的三种读法是直接面对面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扮演着一种对话者的身份的话,那么此处的参读则是听别人与文本、作者对话,扮演的则是倾听者的身份。倾听应该有所取舍。阅读教参,我注意到这样一些信息:关于作者高建群的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内容解析”中提到的“西部雄壮的历史”等解说。我再读文本,发现了为我前面的阅读所忽视的内容:左宗棠、泰坦尼克号、罗曼罗兰构思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形象、历史学家、匈奴民族、成吉思汗。此时,我对西地平线上的理解在前面理解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一点:文章分明还赞美了西部历史与人文的美。同时,我还明确了这样两点,与教材编者意见不同:文章原题为“西地平线上的

31、三次落日”,编入课本时不应该删去题目的后半部分,所以我在上课时板书了原题;第二版第二次印刷时删掉了原文“左公柳”一段,不妥。“教学建议”中说本文“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说法有失偏颇。(顺便提一句,有很多人不愿意自己去读名著、经典文章的文本,而一味去读别人对名著、经典的解读的文章,比如,不去读红楼梦,而去读周汝昌;不去读三国,而去读易中天。然后全盘拿来,再照本宣科,做了一个传声筒。我以为这是舍本逐末,实在是不足取的事情。山东省淄博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王玉强老师在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对老师们曾给过这样一个建议:要自己先把课文看十遍,有了自己的思路后,再看教参,这样才能避免教参先入为主

32、。我以为这个建议十分中肯。)5悟读。读书贵在一个“悟”字。悟的要点就在于自设疑问、自求解答。正如蒲松龄诗云:“读书析疑如滤水,务使滓尽清澈底。”我再度审视文本,给自己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三次落日除了“雄伟”这一共同特征外,它们的内在共性是什么?三次落日带给作者的感受是一样的吗?作者为什么要赞美落日,要“感谢落日”呢?文章所表现的“人文之美”的内涵是什么?带着以上问题我重新反复研读,对文章有了以下新的认识:落日即象征着死亡。是落日让作者看到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卑微与平庸,看到了历史英雄人物的背影,从而引发了对人生、历史的思考。作者赞美落日亦即赞美轰轰烈烈的、充满了庄严和尊严的死亡。文章告诉人们活着要热热烈烈、有声有色,绝不可平平庸庸、无声无息!(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