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法规体系与管理模式_第1页
电梯法规体系与管理模式_第2页
电梯法规体系与管理模式_第3页
电梯法规体系与管理模式_第4页
电梯法规体系与管理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孙立新电梯法规体系与管理模式9/14/2022可编辑课件1 中国电梯概况 伴随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城市化水平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梯作为住宅楼、写字楼等楼宇内的垂直运输工具,已经像其他交通工具一样,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据1999年电梯世界杂志统计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电梯保有量一般在30台以上/万人,瑞典等国家电梯保有量甚至达到120台以上/万人,我国电梯保有量约有6台/万人 在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追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中国电梯保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巨大差距,导致我国电梯数量增长迅速。9/14/20222可编辑课件 1 中国电梯概况 受潜力巨大的市场吸

2、引,世界所有知名电梯品牌纷纷涉足中国市场,目前占世界电梯市场份额较大的电梯品牌企业,均已在中国独资或合资建立了制造工厂,并纷纷将各自诸如无机房电梯、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智能电梯控制系统和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等最新技术投入中国市场,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巨大的市场也造就了巨大的工厂生产量,年产量上万台的电梯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中国既营造了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也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电梯制造基地。与此同时,价格的优势,也使中国制造的电梯走出国门,当今中国电梯制造业及其产品已经走向成熟。9/14/20223可编辑课件历年电梯生产量9/14/20224可编辑课件各地的年新增电梯9/14/20225可编辑课件主要

3、电梯企业产量奥的斯(合计)上海三菱广州日立迅达通力蒂森星玛永大华升富士达沈阳东芝上海东芝沈阳博林特巨人通力康力集团沈阳三洋爱登堡江南嘉捷申龙广日珠江富士山东百斯特许继电梯浙江沃克斯东莞快意上海富士辽宁富士重庆伊士顿杭州顺达其他9/14/20226可编辑课件我国电梯进出口情况9/14/20227可编辑课件 电梯行政许可及设备数量情况 2.1.1 截止2007年底,取得电梯制造许可的企业498家,其中,取得型式试验备案的部件企业55家;取得电梯安装改造维修许可的企业5411家;取得电梯作业人员资格的为376178人。 2.1.2 截止2007年11月底,全国在用电梯917313台。 2.当前中国电

4、梯行业主要概况9/14/20228可编辑课件2007年电梯事故情况 2007年电梯事故细分数据 2.当前中国电梯行业主要概况9/14/20229可编辑课件2.当前中国电梯行业主要概况 2007年及近年电梯事故关注重点 杂物电梯事故每年数起; 使用环节事故集中; 三角钥匙使用不当引发事故上升。 9/14/202210可编辑课件 9/14/2022可编辑课件 2008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工作部署 指导思想建体系、保安全、促发展 工作目标“五大体系”建设要分别达到不同目标并进一步规范基层管理;深化专项整治,控制事故指标,确保事故稳中有降态势;积极开展节能监管试点,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贡献。 主要工作

5、 一是建体系,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 二是保安全,进一步深化各项工作; 三是促发展,进一步推进节能监管等工作。2.当前中国电梯行业主要概况9/14/202212可编辑课件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及基本制度关于特种设备的定义 特种设备定义-特种设备是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和设施的总称。 两个特征:一是涉及生命安全,二是危险性较大。 根据2009年1月24日国务院第549号令修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是新增的9/

6、14/202213可编辑课件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及基本制度立法宗旨 可归纳为“三个要点,一个目的”。要点:(一)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是为了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二)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是为了防止和减少事故(三)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 9/14/202214可编辑课件中国政府对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监察,是以5个层级的法规文件构架的法规标准体系,通过落实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两大制度来实现的,具体到中国电梯的安全管理制度亦不例外。下面概括介绍一下该法规标准体系中与电梯安全管理相关的法规文件。 法规标准体系 9

7、/14/202215可编辑课件法律:目前专项的上位法律特种设备安全法仍属争取制定的法律,但关联性较强的行政法却有多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 法规标准体系 9/14/202216可编辑课件法规: 上位行政法规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共91条的条例中,直接涉及电梯行业的条款有61条,电梯生产、使用单位需要严格执行的条款有30条。这些条款主要明确了各个环节的责任承担者,规定了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的制度,确定了相关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以及违法者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法

8、规标准体系 9/14/202217可编辑课件规章: 上位行政规章为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明确了政府职能部门对电梯等机电类特种设备进行监督检查的内容、要求与程序等。由于其颁布于条例之前,目前正拟修订。 法规标准体系 9/14/202218可编辑课件规范:按照条例规定,主要是以“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为形式的技术法规。目前与电梯业直接相关并需要执行的安全技术规范共有36项,主要包括:1.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则(试行);2.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试行);3.电梯型式试验规则及其配套的28项型式试验细则(报批中,已经试行);4.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5.

9、电梯监督检验规程、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监督检验规程、液压电梯监督检验规程和杂物电梯监督检验规程等规范检验行为的安全技术规范。法规标准体系 9/14/202219可编辑课件标准:目前中国共计14项国家标准中,有12项标准的技术内容分别等效采用了ISO和EN的相应标准,几项主要的电梯标准,其技术内容等效采用了欧洲的相应标准。如: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技术内容是等效采用了欧洲的标准EN81.1-1998,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技术内容是等效采用了欧洲的标准EN115-1993。法规标准体系 9/14/202220可编辑课件法律(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行政法规(国务院)地方性法规(省

10、人大及其常会)部门规章(部委首长命令予以公布)地方政府规章(省政府首长命令予以公布 )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安全技术规范)规范性文件(安全技术规范)地方政府规章(较大市首长命令予以公布 )=9/14/202221可编辑课件1.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定电梯制造单位,应当经许可方可从事相应活动,主要采取制造单位许可和产品型式试验备案,制造许可程序主要包括:申请、受理、典型样品的型式试验、制造条件评审(产品型式试验备案方式许可无此项)、审查发证和公告。2.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定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经许可方可从事相应活动,许可程序主要包括:申请、受理、单位

11、条件评审、审查发证和公告。目前,经许可的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共有2,693家;3.特种设备使用登记:主要规定电梯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其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政府监督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一)行政许可9/14/202222可编辑课件4.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资格核准:规定从事电梯型式试验、监督检验、定期检验的技术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核准。5.特种设备型式试验:通过资料审核、检测验证和功能测试,确认电梯设计及被试验样机与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符合性;6.特种设备安装、改造和重大维修的监督检验:规定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

12、修过程的质量与最终交验设备的安全技术性能,必须经监督检验合格,方能投入使用;7.在用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规定在用电梯必须按照相应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周期(1年),定期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继续使用;政府监督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一)行政许可9/14/202223可编辑课件8.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资格许可:规定从事电梯型式试验、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的检验检测人员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考核合格,取得检验检测人员证书,方可从事检验检测工作。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许可:主要包括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电梯司机和电梯安装维修人员,规定电梯的作业人员应当经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

13、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政府监督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一)行政许可9/14/202224可编辑课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依据相关法规规定,并根据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统一部署,抵达特种设备制造、安装、维修、改造、使用、检验和事故现场所开展的安全监察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检查并督促相关单位执行法规规定,纠正并查处违反法规规定的行为。政府监督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二)现场安全监察9/14/202225可编辑课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针对特种设备相关环节发生的一些特殊、意外或紧急事件,以及发生的设备事故,为调查、了解、研究和分析这些情况发生的原因、规律,并研究及

14、探索解决或预防类似情况的再发生所开展的专项调查工作。政府监督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三)专项调查9/14/202226可编辑课件特种设备事故分特别重大事故、特大事故、重大事故、严重事故和一般事故。一旦特种设备发生上述事故,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调查和处理,并及时进行设备事故的统计与分析工作。根据2009年1月24日国务院第549号令修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新增加了特种设备节事故预防和调查处理规定。政府监督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四)事故调查9/14/202227可编辑课件事故预防和调查处理第六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事故:(一)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

15、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二)600兆瓦以上锅炉爆炸的;(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15万人以上转移的;(四)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100人以上并且时间在48小时以上的。9/14/202228可编辑课件事故预防和调查处理第六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事故:(一)特种设备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二)600兆瓦以上锅炉因安全故障中断运行240小时以上的;(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5万人以上15万人以下转移的;(四)客运索道、大型游

16、乐设施高空滞留100人以上并且时间在24小时以上48小时以下的。9/14/202229可编辑课件事故预防和调查处理第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事故:(一)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的;(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转移的;(四)起重机械整体倾覆的;(五)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人员12小时以上的。9/14/202230可编辑课件事故预防和调查处理第六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事故: (一)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

17、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 者1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500人以上1万 人以下转移的;(三)电梯轿厢滞留人员2小时以上的;(四)起重机械主要受力结构件折断或者起升机构坠落的(五)客运索道高空滞留人员3.5小时以上12小时以下的; (六)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人员1小时以上12小时以下的。9/14/202231可编辑课件事故预防和调查处理第六十七条 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较大事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

18、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一般事故由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第六十八条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由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所在地人民政府批复,并报上一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9/14/202232可编辑课件对电梯新技术的期盼与展望9/14/2022可编辑课件 主要内容1 电磁兼容技术 充实电梯控制新指标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3 节能降耗技术 引领电梯发展新潮流4 抗震减灾技术 填补电梯安全新要求9/14/202234可编辑课件 1.电磁兼容技术 充实电梯控制新指标9/14/202235可编辑课件1 电磁

19、兼容技术 充实电梯控制新指标 电磁兼容性要求在电梯行业已实行数年。重提这个老课题,是笔者期盼在新的一年中电梯电磁兼容理论研究与技术标准取得新进展 ,电梯电磁兼容的实用技术成果能够在行业内推广应用,在中国电梯技术发展史上写上重重的一笔。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梯动力装置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可控硅直流拖动系统、交流调压拖动系统、交流变频拖动系统等,其在完成电能形式变换和功率传送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非正弦波,通过电源线或以电磁辐射进行传导,造成电网电压波形畸变,还会对附近的电气设备产生干扰。另一方面,现代电梯普遍应用了计算机控制和微电子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更容易受到干扰。因此,限制电气设

20、备通过电源或电磁辐射的干扰以及提高自身抵御外界电磁干扰的能力成为电梯产品的一项新要求,这就是本文所述的电磁兼容性。9/14/202236可编辑课件1 电磁兼容技术 充实电梯控制新指标 电磁兼容性(简称EMC)的定义为:设备或系统在其环境中能正常工作(简称EMS),且不对该环境中产生不允许的电磁骚扰的能力(简称EMI)。EMC= EMS + EMI。 据笔者调查,我国电梯行业在电磁兼容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相对较晚,电磁干扰问题日益突出。例如;某重要场合电梯发生不走梯故障造成了极坏影响。事后对出现故障的电梯进行复查,常规技术参数正常,确认故障现场曾存在着较强的电磁干扰信号。经试验验证,此电梯及其他几部

21、试验电梯在较强电磁干扰信号下会出现不关门、不开门、不走梯等故障。9/14/202237可编辑课件1 电磁兼容技术 充实电梯控制新指标 再如,图1是实测的某品牌电梯空载运行电流谐波畸变总率THD图,稳定运行THD约为100%,最高THD达350%,这项技术指标差的惊人(香港标准规定小于40%)。笔者对此电梯进行过技术分析,发现其配置的名牌变频器在作电磁兼容认证时包括了电磁滤波器配件,电梯厂配套此变频器省去了这个电磁滤波器配件,虽节省了生产成本却 使电磁兼容指标大大减低。 由于我国缺少电梯产品电磁 兼容管理措施,此类情况在 中国电梯行业屡见不鲜,电 梯产品的电磁兼容性治理已 经势在必行。图19/1

22、4/202238可编辑课件1 电磁兼容技术 充实电梯控制新指标 GB7588-2003电与梯制造安装安全规范第 条规定:电梯的电磁兼容性宜符合EN 12015和EN12016的要求。据说等效EN12015和EN12016的中国电梯标准颁布已为期不远。据笔者所知,天津大学、北京特检中心、天津特检院、衢州特检中心、西子奥的斯等单位在电梯电磁兼容技术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例如,在电磁暗室进行了电梯抗电磁辐射扰度摸底测试;使用模拟电磁设备对不同型号电梯进行现场电磁辐射干扰对比试验;对50台不同类型电梯工作中的电源质量进行了检测;研究了电梯电磁干扰的产生机理,初步确定了电梯设备产生电磁干

23、扰的发射限值与电梯设备承受抗干扰能力的限值。这些研究成果,为电梯厂家电磁兼容设计与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9/14/202239可编辑课件 2.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 9/14/202240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 新装电梯监督检验和在用电梯定期检是我国政府实施多年的一项重要安全监察制度。通过这次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电梯新检规历经5年13个修订版本,终于在今年一月形成了试用本,在辽宁省、上海市、湖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行试行。 学习电梯新检规(试用),感觉在历次修订稿的基础上做出了较大调整,对电梯监督检验与安全监察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9/14/202241可编辑课件

24、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 2004年5月特设局下达电梯安装监督检验及定期检验规程修订任务书,中国特检中心按任务书的要求具体负责起草组织工作。于2004年9月向特种设备局上报了本规则的征求意见稿。特种设备局对征求意见稿进行审查后,以质检特函200449号文对外征求基层部门、有关单位和专家及公民的意见。根据征求到的意见,起草组于2004年12月再次召开会议进行修改并形成送审稿。2005年1月特种设备局将送审稿提交给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审议,起草组修改后形成了报批稿,并于2005年3月将本规则报批稿正式上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 此后,由于局内观点与认识不能统一,本规则一直

25、未予批准。曾于2006年6月与武局、宋局、石处召开过一次专题会,但并未取得统一认识与进展;后于2007年5月和9月又分别召开两次起草组统一思想与修订讨论会,于当年11月份上报新的修订稿,11月28日召开的局务会上仍未通过,会上张局提出安排1、2个试点,看看完全按承压设备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方式开展工作是否可行,但会后联系局务会上提出的几个城市是否可以进行试点均遭婉言拒绝;2008年7月起,电梯处直接进行修订,于11月完成本次修订稿。9/14/202242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学习新检规(试用),以下几个方面很有新意: 电梯质量责任主体回归 电梯监督检验工作定位 监督检

26、验、定期检验项目确定9/14/202243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电梯质量责任主体回归 电梯安全不是检验出来的,电梯质量是制造出来的,是安装/维保出来的。检验是对制造/安装/维保质量的见证。电梯监督检验工作定位 企业自检记录或者报告中的结论是对设备是否安全给出的结论,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是对电梯生产和使用单位自主确认电梯安全的相关工作质量情况的查证性检验。监督检验、定期检验项目各有侧重与特点 监督检验项目主要针对型式实验合格、新安装的电梯,主要检查在安装过程中,其结构、配置有可能发生变化的项目、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关键项目、验证安装质量的功能试验项目。 定期检验项目,主要是针

27、对已经验收合格的电梯使用过程中的变化磨损可能影响运行安全的项目。 在检验项目精简、调整中,对保障公众(乘客)安全的项目予以保留、强化。借鉴几次考察欧洲、美国、日本、香港的电梯检验中“重视功能试验、单项检验项目较少”的情况,此次调整将历次修订稿中的“功能试验”基本全部保留;单项检验项目作了精简。9/14/202244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以下与各位领导专家一起学习新检规(试用)的部分条文:新检规(试用)名称: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考虑到本规则的实际调整范围,为避免对广义“电梯”的狭义应用,并考虑局内对不同安全技术规范名称的统一规定,现已将任务书下

28、达时的电梯安装监督检验及定期检验规程,变更为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及强制驱动电梯。9/14/202245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安装、改造、维修、日常维护保养、使用和检验工作的监督管理,规范曳引及强制驱动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行为,提高检验工作质量,促进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运行安全的保障,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则。 本条明确了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试行)(以下简称电梯检规)制定的宗旨、目的和依据。宗旨和目的与原电梯监督检验规程(国质检锅20021号,以下简称老检规)的不同,

29、实际体现了本版检规最大的变化检验工作定位的进一步清晰与明确。9/14/202246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电力驱动的曳引式与强制式电梯的检验;本规则不适用于防爆电梯、消防员电梯、杂物电梯等电梯的检验。 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以下简称电梯)的生产和使用单位及从事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遵守本规则规定。 本条明确了电梯检规的调整范围与适用的单位,与老检规相比,由于名称的变化,不适用范围仅强调了可能混淆几类梯种;而制定宗旨和目的因工作定位的变化,又使适用的单位范围出现了调整。需要注意,本条中“生产”的概念是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

30、下简称条例)第三条明确的概念范围。9/14/202247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第三条 本规则所称监督检验是指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根据本规则规定,对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进行的监督检验(以下简称监督检验);本规则所称定期检验是指检验机构根据本规则规定,对在用电梯定期进行的检验。 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以下统称检验)是对电梯生产和使用单位履行相关法规标准规定、落实主体责任,开展为保证和自主确认电梯安全的相关工作质量情况的查证性检验。企业自检记录或者报告中的结论是对设备是否安全给出的结论,检验机

31、构出具检验报告的最终结论是对电梯生产和使用单位落实相关责任、自主确定设备安全等工作质量的判定。9/14/202248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 本条对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进行了定义,并对法定检验机构开展的这两类检验的工作定位进行了具体明确,如果说老检规具有监督、查证相关单位工作质量和诊断电梯设备主要安全指标的双重定位,而本版检规则突出了(或者说回归到)监督、查证相关单位工作质量这一原来就应该强调的正确定位。这个定位尽管在我处制定老检规时既已确定,但本次达成更广范围的共识并形成突破性进展,主要得益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我局进行相关讨论明确相关观点的成果: 1.保证设备安全

32、要靠设计、制造、安装、改造、大修、维保、使用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的相关工作来实现,设备是否处于安全的状况要靠企业的自检来声明; 2.检验机构的检验是监督企业是否落实了相应责任、其质量体系是否正常运转相关工作的一环,是为科学、定量地开展监察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的一项工作; 3.为确认设备是否处于安全状况的检验应该是企业的自检,这一安全检验可以成为市场的检验,但如果企业自检实行市场化,则应对自检能力进行许可; 4.电梯以往检验既然最接近这种定位的,应在电梯检规修订中先行考虑这种定位。9/14/202249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第四条 本规则的技术指标和要求主要引用了电梯制造与安装安

33、全规范(GB 75882003)等有关标准的规定。如这些标准被修订且本规则未能及时修订,各检验机构可以参照最新标准,调整相应技术指标和要求并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 本条是对电梯检规技术指标和要求引用出处的明确,与老检规相比,针对标准修订时保持法规与标准一致性的要求更具可操作性。9/14/202250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第五条 实施电梯安装、改造或者重大维修的施工单位(以下简称施工单位)应当在按照规定履行告知后,向规定的检验机构申请监督检验;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在安全检验标志所标注的下次检验日期届满前1个月,向规定的检验机构申请定期检验。 本条是对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申报单位和

34、检验申报时间的明确,具体内容既细化了执行条例规定的操作性,又针对本版检规对检验工作的定位,调整文字描述方式,保证了与条例规定的衔接,与老检规相比内容也更为完整。9/14/202251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第六条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文件和标准的要求,对电梯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井道、底坑等涉及电梯施工的土建工程进行检查,对电梯制造质量(包括零部件和安全保护装置等)进行确认,并且做好记录,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电梯施工 施工单位或者维护保养单位应当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保证施工或者日常维护保养质量,真实、准确地填写施工或者日常维护保养自检记录或者报告,对施工或者

35、日常维护保养质量以及提供的相关文件、资料、自检记录或者报告的真实性及其与实物的一致性负责,并且按照本规则规定及时提供给检验机构。 本条强调了施工单位开工前应当完成的质量保证工作,概括明确了施工和维护保养单位的责任与义务。9/14/202252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第七条 检验机构应当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监督检验,在维护保养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定期检验。从事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对于电梯安装过程的监督检验,按照附件A规定的检验内容、要求和方法,对附件B所列项目进行检验; (二)对于改造和重大维修过程的监督检验,按照附件A规定的检验内容

36、、要求和方法,对改造和重大维修涉及的相关项目及其内容进行检验,其他项目按照本条第(三)款的规定进行检验; (三)对于在用电梯,按照附件A规定的检验内容、要求和方法,对附件C所列项目每年进行1次定期检验; (四)对于1年内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接到故障实名举报达到3次以上(含3次)的电梯,且经确认上述故障的存在影响电梯安全运行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可以要求提前进行维护保养单位的年度自检和定期检验; (五)对于遇到可能影响其安全技术性能的自然灾害、或者发生设备事故,以及停止使用1年以上的电梯,再次使用前,如果对电梯实施改造或者重大维修,应当按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进行检验,否则应当按照本条第(三)

37、款的规定进行检验。9/14/202253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 本条既分别强调了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实施的前提,对不同检验实施的项目、内容、要求和方法进行了明确,又对正常或者非正常情况下定期检验的周期进行了规定。与老检规相比,定期检验实施的前提(251号文虽然已要求但无监督)、不同检验的项目的确定、非正常情况下定期检验周期的动态性,更充分体现了分类监管与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也探索了电梯安全监察、监督管理新的方向,既今后电梯安全预防工作不仅要控制事故,还将在降低电梯故障率方面做出努力。执行时请注意“实名举报”和“确认”“故障的存在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等概念,以及改造或重大维

38、修监督检验项目的确定。9/14/202254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第八条 电梯检验项目分为A、B、C三个类别。各类别检验程序如下: (一)A类项目:检验机构对提供的文件、资料、自检记录或者报告等(按照附件A具体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执行,下同)进行审查,对该项目进行检验,并与自检记录或者报告对应项目的检验结果(以下简称自检结果)进行对比;不经检验机构审查、检验,或者审查、检验结果为不合格,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二)B类项目:检验机构对提供的文件、资料、自检记录或者报告等进行审查,对该项目进行检验,并与自检结果进行对比。9/14/202255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

39、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三)C类项目:检验机构对提供的文件、资料、自检记录或者报告等进行审查,认为文件、资料、自检记录或者报告完整、有效,对自检结果无质疑(以下简称审查判断无质疑),可确认为合格;如果审查文件、资料、自检记录或者报告有质疑(以下简称审查判断有质疑),可以按照附件A规定的检验方法,对该项目进行检验,并与自检结果进行对比。 各检验项目的类别见附件A、附件B、附件C,具体的检验方法见附件A。9/14/202256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 本条对电梯检规中不同类别检验项目的检验程序进行了明确,实际也是对不同类别检验项目的定义进行了规定。与老检规的重要项(项)、非

40、重要项相比,分类更细,选项原则上也进行了一些调整。比如一些涉及查验零部件配置是否合理的项目未予选入或者不再列为重要项,主要考虑目前已经具有型式试验全面把关的基础,只有安装、改造、重大维修及其调试有可能出现偏差的项目才保留下来;考虑到检修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本版检规A、B项的设定以保障乘客安全直接相关的内容为选择原则,一些涉及检修人员安全的项目不再列为重要项,因此,今后电梯检验人员、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这方面能力素质的考核把关应当更加严格。 另外,应当对“完整、有效”、“审查判断有质疑”等部分关键文字正确理解。9/14/202257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第九条

41、 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时,应当认真审查相关文件、资料、自检记录或者报告,按照规定进行现场检验,并且做好记录。对于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按照本规则第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本条是对检验机构检验人员进行电梯检验工作内容的基本要求。9/14/202258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第十条 对电梯整机进行检验时,检验现场应当具备以下检验条件: (一)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的空气温度保持在540之间; (二)电网输入正常,电压波动在额定电压值7的范围内; (三)环境空气中没有腐蚀性和易燃性气体及导电尘埃; (四)检验现场(主要指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井道、轿顶、底坑)清洁,没有与电梯工作无关

42、的物品和设备,相关现场(例如基站、轿厢门口)放置表明正在进行检验的警示牌; (五)对井道进行了必要的封闭。特殊情况下,电梯设计文件对温度、湿度、电压、环境空气条件等进行了专门规定的,检验现场的温度、湿度、电压、环境空气条件等应当符合电梯设计文件的规定。 对于不具备现场检验条件的电梯,或者继续检验可能造成危险,检验人员可以中止检验,但必须向申请检验的电梯施工或者使用单位(以下简称受检单位)书面说明原因。 本条对实施电梯现场检验的条件、中止检验应当履行的程序与要求进行了明确,与老检规相比,要求内容更加严谨、完整和更具有可操作性。9/14/202259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第

43、十一条 检验机构应当配备能够满足本规则附件A所述检验要求和方法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和工具,属于法定计量检定范畴的,必须经过计量检定合格,并且在有效期内方可以用于电梯检验。 本条是对实施电梯检规需要具备的检验、检测装备能力的明确,与老检规相比,随着各地检验机构装备水平的提升,检验人员理解、实施电梯检验能力素质的提高,现在文字内容已经只保留了核心要求的内容,不再以附件方式具体罗列相关装备。9/14/202260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第十二条 检验机构应当根据本规则规定,制定包括检验程序和检验流程图在内的电梯检验作业指导文件,并且按照相关法规、本规则和检验作业指导文件

44、的规定,对电梯检验质量实施严格控制,对检验结果及检验结论的正确性负责,对检验工作质量负责。 本条对检验机构实施检验前应当进行的技术准备工作、质量控制要求和关键责任进行了明确,与老检规相比,更加准确地明确了检验机构的工作质量责任要求。 第十三条 检验机构的检验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资格考核的规定,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以从事批准项目的电梯检验工作。现场检验至少由2名具有电梯检验员或者以上资格的人员进行,实施现场检验时应当佩戴检验人员资格标识。 本条是对检验人员资格的具体规定,与老检规相比强调了行为规范,没有本质差异。9/14/202261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

45、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第十四条 现场检验时,检验人员应当配备和穿戴必需的防护用品。 本条是对检验人员检验过程中劳动保护的具体规定。第十五条 施工单位、维护保养单位和使用单位应当向检验机构提供符合附件A要求的有关技术资料,提交施工自检报告、日常维护保养年度自检记录或者报告的复印件,并且安排相关的专业人员配合进行现场检验。 本条对施工单位、维护保养单位和使用单位应当提供的技术资料和配合工作进行了明确,需要注意后项资料的“复印件”是附件A额外的要求,是作为存档的备份。第十六条 现场检验时,检验人员不得进行电梯的修理、调整等工作。 本条是对现场检验时检验人员禁止行为的规定,这是老检规没有的内容,是多年

46、来检验人员经验与教训换来的内容。9/14/202262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第十七条 检验机构应当统一制定电梯检验原始记录格式和记录要求,在本单位正式发布使用。原始记录内容应当不少于相应检验报告(见附件B、附件C)规定的内容。必要时,相关项目应当另列表格或者附图,以便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在审查资料和现场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应当将检验情况如实记录在原始记录上(包括已审查资料的名称及编号),不得漏检、漏记。可以使用统一规定的简单标记,表明“合格”、“不合格”、“无此项”等;要求测试数据的项目(即附件A所述检验方法中要求测试数据的项目,下同)必须填写实测数据;未要求测试数据但

47、有需要说明情况的项目,应当用简单的文字予以说明,例如“楼层门锁失效”;遇特殊情况,可以填写“因(原因)未检”、“待检”、“见附页”等。 原始记录应当注明现场检验日期,有执行当次检验的检验人员签字,并且有其中一名检验人员的校核签字。 检验机构应当长期保存监督检验原始记录和施工自检报告。对于定期检验记录和日常维护保养年度自检记录或者报告,检验机构应当至少保存两个检验周期。9/14/202263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 本条对原始记录表格内容与发布、填写要求、签字与校核以及原始文件保存要求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与老检规相比,以下变化与要点要牢记: 1.“已审查资料的名称及编号”

48、也要求作为检验情况内容之一予以记录,如有可能,此部分内容最好由受检单位配合人员签字认可,这样对双方权益都是一种保护; 2.“要求测试数据的项目”与老检规 “有测试数据要求的项目”体现内容的操作性是有天壤之别的,也避免了理解分歧可能带来的矛盾; 3.随着检验工作定位的调整,保存资料自然要包括对C类项目结论有朔源意义的施工自检报告、年度自检记录或者报告,而后者大家将会随着电梯使用管理与日常维护保养规则的实施而逐步熟悉。9/14/202264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第十八条 检验过程中,如果发现施工单位或者维护保养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存在严重问题、电梯存在不合格项目、要求测试

49、数据项目的检验结果与自检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并质疑相应单位的自检能力时,检验机构应当在现场检验结束时,向施工、维护保养或者使用单位出具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见附件D),提出整改要求。 受检单位应当按照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的要求及时整改,并且在规定的时限内向检验机构提交整改报告等见证资料。对于整改情况,检验人员可以根据情况采取现场验证或者查看整改单位提供的整改报告等见证资料的方式,确认其是否符合要求。 本条对检验机构处理检验中发现问题的方式、时限、权限、问题解决后的封闭方式进行了具体规定,与老检规相比更加规范、严谨,也与其它特种设备规定相统一。 重点请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存在严重问题、电梯存在不

50、合格项目、要求测试数据项目的检验结果与自检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并质疑相应单位的自检能力”正确理解。 9/14/202265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 第十九条 检验工作(包括第十八条规定的对整改情况的验证或者确认)完成后,检验机构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报告。检验报告的内容、格式应当符合本规则的规定(见附件B、附件C),结论页必须有检验、审核、批准人员的签字和检验机构检验专用章或者公章。 检验机构、施工单位和使用单位应当长期保存监督检验报告。对于定期检验报告,检验机构和使用单位应当至少保存两个检验周期。 本条对检验报告出具时限、内容、格式、签发和保存进行了规定,与老检规无差

51、异。9/14/202266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第二十条 检验报告中,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和“结论”应当按照如下要求进行填写:(一)对于要求测试数据的项目,应当在“检验结果”栏中填写实测或者经过统计、计算处理后的数据。(二)对于未要求测试数据的项目,如果经检验认为符合要求,应当在“检验结果”栏中填写“符合”;如果经检验认为不符合要求,应当填写“不符合”。(三)对于C类项目,如果审查判断无质疑,应当在“检验结果”栏中填写“资料确认符合”;如果审查判断有质疑,并且进行了现场检验或者试验,应当分别按照本条第(一)款或者第(二)款要求填写相应内容。(四)对于需要说明情况的项目

52、,应当在“检验结果”一栏中进行简要说明,在检验结果栏无法表述清楚的,应当在检验报告中另加附页描述,在检验结果栏中填写“见附页XX”。(五)“检验结论”栏只填写“合格”、“不合格”、“”(表示无此项)等单项结论。 本条对检验报告中单项部分栏的填写进行了规定,与老检规相比只有C项的变化。9/14/202267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第二十一条 各类检验项目及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合格的判定条件如下:(一)A、B类检验项目:审查、检验结果符合附件A中的检验要求;(二)C类检验项目:审查判断无质疑并符合附件A中的检验要求,或者审查、检验结果符合附件A中的检验要求;(三)监督检验:检验

53、项目全部合格;(四)定期检验:检验项目全部合格;或者B类检验项目全部合格,C类检验项目不合格不超过8项(含8项,下同),并且相关单位已经履行第十八条规定工作,或者使用单位已经对上述不合格项目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在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上签署了监护使用的意见。 本条对各类检验项目、各类检验的合格判定规则进行了规定,与老检规相比变化为: 1.检验工作定位的变化导致C项的合格判定略显麻烦; 2.监督检验合格的要求高于以往,这来自于社会安全意识和电梯产品技术的进步。9/14/202268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第二十二条 经检验,凡不符合本规则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合格判定条件的电梯

54、,应当判定为“不合格”。对于判定为“不合格”的电梯,受检单位可以在整改后向检验机构申请复检。 本条规定了何时出具“不合格”结论、不合格电梯的后续处理。9/14/202269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 第二十三条 检验报告只允许使用“合格”、“不合格”、“复检合格”、“复检不合格”四种检验结论。其填写要求如下: (一)满足本规则第二十一条合格判定条件的电梯,检验结论填写“合格”; (二)不满足本规则第二十一条合格判定条件的电梯,检验结论填写“不合格”; (三)复检后满足本规则第二十一条合格判定条件的电梯,检验结论填写“复检合格”;(四)复检后仍不满足本规则第二十一条合格判定条

55、件的电梯,检验结论填写“复检不合格”。 本条规定了检验报告不同结论的出具要求。9/14/202270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第二十四条 对于判定为“不合格”或者“复检不合格”的电梯、未执行第十八条第二款要求并且已经超过安全检验标志所标注的下次检验日期的电梯,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存在严重问题的施工单位或者维护保养单位,检验机构应当将检验结果、检验结论及有关情况报告负责设备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对于定期检验判定为不合格的电梯,检验机构还应当建议使用单位立即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应当根据情况,及时采取安全监察措施。 本条对纠正“完全”不合格和“阶段”不合格电梯

56、、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存在严重问题单位的方法进行了规定,体现了检验工作定位带来的变化,与老检规相比,进一步消除了安全监察空白点或者说是安全责任漏洞。9/14/202271可编辑课件2 安全检验技术 探索电梯监察新模式第二十五条 本规则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本条规定了电梯检规的解释权。第二十六条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在规定地区试行,试行地区试行本规则的电梯设备暂不执行电梯监督检验规程(国质检锅20021号)。 本条规定了电梯检规的试行时间与要求,明确其替代老检规的法律地位。9/14/202272可编辑课件3 节能降耗技术 引领电梯发展新潮流 2009年1月24日国务院第549号令修订,自2009年

57、5月1日起执行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新增了对特种设备节能降耗工作内容; 国家质检总局新制订的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对电梯的节能降耗工作进一步细化。 新条例第八条 国家鼓励特种设备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促进特种设备节能技术创新和应用。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保证必要的安全和节能投入。 第十条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对其生产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能效指标a2负责,不得生产不符合安全性能要求和能效指标的特种设备,不得生产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特种设备9/14/202273可编辑课件3 节能降耗技术 引领电梯发展新潮流 第二十条 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

58、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装、改造、维修以及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改造、维修竣工后,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验收后30日内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使用单位,高耗能特种设备还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提交能效测试报告。使用单位应当将其存入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第二十六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六)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第二十八条 检验检测机构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安全性能检验和能效测试。 第二十九条 特种设备不符合能效指标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采取相应措施进行

59、整改。9/14/202274可编辑课件3 节能降耗技术 引领电梯发展新潮流 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 【高耗能设备定义】本办法所称高耗能特种设备,是指用能量大、在用数量多、节能潜力大的锅炉、换热压力容器、电梯等特种设备。 【基本原则】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实行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施高耗能特种设备的准入与退出制度。 【责任主体】高耗能特种设备的生产单位、使用单位、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节能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履行节能职责与义务,做好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工作,并接受国家质检总局和地方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9/14/202275可编辑课件3 节能降

60、耗技术 引领电梯发展新潮流【鼓励政策】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鼓励高耗能特种设备的生产单位、使用单位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高特种设备能效水平,按照有关规定对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总体要求】高耗能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节能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实施生产,确保生产的高耗能特种设备符合能效要求。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不得生产不符合能效要求或者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特种设备。9/14/202276可编辑课件3 节能降耗技术 引领电梯发展新潮流【设计要求】高耗能特种设备设计应当满足以下节能要求:(一)设计能效指标不低于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二)设计文件附有设计能效指标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