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 2 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案)一、学习目标(一)课程标准从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二)学习目标1、提取多样化史料蕴含的历史信息,实证佛教入华、西学入华、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史实,了解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的进程,增进史料实证素养。2、概述中华文化对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东南亚、中亚、西亚及欧洲的影响,解释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提升民族自豪感,培育家国情怀。二、知识梳理(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表现(1)佛教入华过程时间概况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

2、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影响a概况: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b表现文学艺术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纳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建筑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消极影响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2)西学入华明清时期西学传入a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

3、等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b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近代西方文化迅速传入a原因:中国国门被迫打开b.概况时间概况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时期1862年,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接着,清政府又创办一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严复、詹天佑等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近代知识分子。1868年,专门引进、翻译西方书籍的江南制造总局翻

4、译馆创办,大量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到翻译戊戌变法时期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传播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影响:使中华文化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对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1)汉字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的地区。后来,各国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如朝

5、鲜创造出谚文,日本创造出假名,越南创造出喃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2)儒学与佛教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3)社会制度等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4)其他1

6、4世纪末,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15世纪,伴随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2、对中亚、西亚及欧洲四大发明造纸术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火药在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渐衰落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印刷术继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欧洲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16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的

7、传播a表现: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b影响: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三、课堂小结四、随堂练习1、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社会对外来文化的批判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丧失 D文化交流中的碰撞与冲突【答案】D【解析】儒家倡导“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材料则是在斥责佛教所导致的“隔”“乖”“旷”“绝”的后果,说明魏晋时期,佛教提倡的内容与儒家伦理发生碰

8、撞与冲突,D项正确。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有人斥责不能体现社会对外来文化的批判,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丧失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2、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知府的支持下,刻印了中国第一幅依照西洋方法绘制的世界地图。随后,根据这一地图的形制重新刻印的地图不断出现,甚至万历皇帝也令人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这批地图( )A冲击了中国士人的思想世界 B动摇了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C带动了中西文化的长期交流 D诱导了对外政策的根本转变【答案】A【解析】这批地图内容与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中的世界认知不同,当它们印刷之后,会冲击中国士人的思想

9、世界,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地图冲击了中国的思想世界,但并未动摇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排除B项;由于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这批地图未能带动中西文化的长期交流,排除C项;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愈发严重,外交政策没有出现根本性改变,排除D项。3、1862年8月24日,清政府鉴于“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情性,欲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遂于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由此可见,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的直接目的是( )A.维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B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C落实“中体西用”方针 D开始中国教育近代化【答案】B【解析】材料“欲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表

10、明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故B项正确。4、恩格斯对中国的火药称赞道:“火器一开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为依靠的新兴君主政体反对封建贵族的武器,市民的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其本质含义是( )A火药武器战斗力强 B欧洲市民纷纷拿起武器打击骑士C封建贵族与城市市民之间矛盾尖锐 D火药在战胜封建制度过程中作用巨大【答案】D【解析】材料中强调了火药在反对封建贵族、打败骑士阶层中的作用,其本质含义主要体现在火药在欧洲反封建中的作用,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表面现象,排除。5、18世纪的欧洲曾兴起一股“中国风”,在建筑、园林、绘画和各种日用品的装饰造型中都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

11、模仿中国风格。当时有些欧洲人说,中国风格已控制了欧洲的园林、建筑、不久恐怕连基督教堂上的装饰也将加上金龙和宝塔了。材料现象反映了( )A.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B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C西方尊中国为“天朝上国” D中西科技差距日益拉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在建筑、园林、绘画和各种日用品的装饰造型中都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对欧洲产生很大影响,故选A项。材料所述现象不属于“西学东渐”,排除B项;C、D两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6、20世纪初期,汉语中出现了相当多的以“国”字开头的词语,包括“国画”“国乐”“国术”“国药”“国学”“国医”等,20世纪20年代以后,这些词

12、汇的运用逐渐普遍化。这反映了( )A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B中华文化由世俗走向高雅C外来文化刺激民族文化发展 D新文化运动纠正了形式主义偏向【答案】C【解析】出现很多“国”字打头的词语,体现出民族意识的觉醒,这种觉醒是在外来侵略的刺激下产生的;20世纪20年代以后,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这些词语的运用普遍化,更加反映出这种刺激的作用,故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用“国”字打头不等于高雅,故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新文化运动纠正了形式主义偏向,故排除D项。7、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宗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这反映了( )A唐律被世界各

13、国广泛采用 B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C中华法系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 D这些国家完全采用中华法系【答案】C【解析】朝鲜、日本、越南律令制定时对唐律的借鉴,说明作为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唐律超越国界,对周边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故选C项。A项错在“世界各国”,不符合史实,排除;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排除B项;D项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8、根据日本作家丸山清子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其主要原因是( )A日本人民虚心好学 B中华文化的先进性C中日关系交往密切 D疆域临近交通便利【答案】B【解析】源氏物语中大量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先进性

14、,日本向先进的中华文明学习,B项正确。A、C、D三项不是主要的原因,排除。9、1150年,造纸术传入西班牙后,又从那里传到了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造纸术的价值十分显著。造纸术的价值主要是( )A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 B变成了新教的工具C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D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答案】C【解析】造纸术传入欧洲后,“羊皮纸被取代”,文化传播的载体成本下降,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对文艺复兴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对宗教改革的影响,排除B项;造纸术与地理大发现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10、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比较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民贵君轻”等儒家伦理赞不绝口。由此可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