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大学化学Modern College Chemistry第9章 药物化学基础Chapter 9 Medicine Chemistry本章概要9.1 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病疫鼠疫;天花;霍乱;伤寒;肺结核;麻风病;疟疾9.2 解热镇痛药APC9.3 抗生素机理;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喹诺酮类9.3 常见疾病的病理与药物高血压;糖尿病;肾炎与肾衰竭;肿瘤;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栓塞。9.4 毒品 分类;定义;特点;作用机制;毒品分论(阿片类; 大麻类;古柯类;苯丙胺类;致幻剂;烟酒与挥发性溶剂)9.5 毒物微生物毒素 (肉毒毒素;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狂
2、犬病毒);动物毒素 (蛇毒;河豚毒;蜘蛛毒); 植物毒素 (毒蘑菇;马钱子碱;其它植物);无机毒物 (砷化合物;氰化物;磷化锌); 人造毒剂 (芥子气;沙林;梭曼;塔崩;农药;毒鼠强); 环境毒物 (重金属;三致性毒物)。复 习:教材第15章本章习题:15.3;15.12;15.159.1 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病疫鼠疫:由鼠疫杆菌 (寄生于啮齿类动物体内的一种细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分腺型(攻击淋巴系统,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和肺型(引发肺炎,又称黑死病)两种,继发败血症伴高热。无对症治疗的死亡率50%,采用抗生素治疗时死亡率5%。6世纪首发于古罗马,死亡1亿;14世纪蔓延于欧洲,欧洲死亡1/3;
3、第三次(18901930),死亡千余万。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和由此引起的体液丢失、脱水、周身循环衰竭、电解质紊乱等,进而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肾功能衰竭和代谢性酸中毒。不及时抢救则死亡率甚高。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脉搏微弱、表情呆滞、反应迟钝、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等。由于肠壁组织坏死,常伴有肠出血、溃疡、穿孔等并发症,内失血、肾功能受影响。肺结核:由结核杆菌通过呼吸道传染侵入肺脏后引起的肺脏的炎症。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受感染的肺泡和毛细血管纤维化、钙化,导致O2吸收困难;
4、胸腔积液、胸膜增厚可限制肺的扩张进而降低有效通气量,最终导致呼吸急促、缺氧甚至呼吸衰竭。9.2 解热镇痛药APCAPC由阿司匹林、菲那西汀和咖啡因组成。其主要的三个生理功能是止痛、退热降温和消炎。阿司匹林(Aspirin)的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冰醋酸(醋酐)反应而得: 水杨酸 冰醋酸 乙酰水杨酸 醋酸菲那西汀(Phenacetin)的化学名为乙酰氨基苯乙醚,另一个与其结构、性能相似的具解热、镇痛功能的药物是乙酰氨基酚 (扑热息痛)。其结构式分别为: 菲那西汀(乙酰氨基苯乙醚) 扑热息痛(乙酰氨基酚)咖啡因(Caffeine) :一种中枢神经兴奋药。以后再讨论。 9.2
5、 抗生素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9.2.1 抗生素的杀菌机理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破裂而死亡。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故不受这些药物的影响。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与细胞膜作用而影响膜的渗透性,导致细胞内外能量、物质交换受阻而死亡。如多粘菌素和短杆菌素等。与细菌核糖体或其反应底物(如tRNA、mRNA)相互所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如氯霉素、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利福霉素类等。阻碍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阻止细胞的分裂。如喹诺酮类、二氯基吖啶等。影
6、响叶酸的代谢。叶酸是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的必要物质,也是构成体内叶酸辅酶的 基本原料。磺胺类、甲氧苄啶类药物分别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和二氢叶酸还原酶,干扰叶酸代谢,影响核酸前体物质嘌呤、嘧啶的合成,从而发挥抗菌作用。9.2.2 青霉素(Penicillin)青霉素是从青霉菌的分泌物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化学物质,其杀菌能力比当时的王牌抗感染药磺胺嘧啶等强20倍。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人类的平均寿命因此延长了10岁。当前,青霉素类包括天然青霉素和半合成青霉素两种。天然青霉素通过发酵制得(共7种,其中G含量最高、疗效最好),半合成青霉素是将R基用其它侧链取代,得到了一系列耐酸、广普、高效的青霉素衍生物。9.
7、2.4 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是由放射菌产生的一类广普抗生素。包括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及其半合成衍生物。四环素类抗生素遇强光变色,在酸碱条件下易水解失活。遇钙镁离子生成水不溶性的钙盐镁盐。毒副作用较多,细菌易产生抗药性。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9.2.5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由链霉菌等细菌产生的具有氨基糖苷结构的抗生素。属于该类抗生素的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新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极性高、水溶性好而脂溶性差,故需采用注射给药。该类抗生素在体内代谢性差,故对肾有毒性。另一个副作用是不可逆性致聋。9.2.7 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是人类使用最早的抗生素。磺胺类抗生素的使
8、用使死亡率很高的细菌性传染病得到了控制,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磺胺类药物为合成药物。它的发现和应用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根据对磺胺类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建立起来的有关作用机制的学说,开辟了一条从 代谢拮抗寻找新药的途径。磺胺类药物目前已很少使 用。但根据其副作用而发 现的具有磺胺结构的利尿 药和降血糖药仍在广泛使 用中。9.2.8 喹诺酮类抗生素由于用化学合成方法所获得的药物比用发酵法获得的药物要廉价得多,因此喹诺酮类合成药物的问世是划时代的。喹诺酮类药物的第1代(19621969)为萘啶酸,第2代(1970 1977) 代表是吡哌酸, 第3代代表有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等,第4代有曲
9、伐沙星和阿拉沙星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抑菌机制为抑制某些对DNA的复制、转录和修复起决定作用的酶的合成,因而防止细菌的复制。避免滥用抗生素!萘啶酸 吡派酸 诺氟沙星喹诺酮核 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9.3 常见疾病的病理与药物9.3.1 高血压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推动和运送血液使其环流全身。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血液是输运氧、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介质。()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但血压
10、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血压的测量: 常用的血压计是台式水银柱血压计,它由血压计、气袖带、橡皮球囊组成,测量时需配用听诊器进行测量。 充气时,一旦袖带内压力超过动脉收缩压,血管被压闭,血流被阻断,血管的远端就听不到动脉的搏动音。 放气后,当袖带内压力低于动脉收缩压时血管开放,血流恢复,产生动脉搏动音,听到第一声动脉搏动音(听诊音)时袖带内的压力即为收缩压。继续放气,当袖带内压力低于舒张压时,血管完全通畅,血流不再被阻断,动脉的搏动音消失,此时袖带内的压力即为舒张压。 高血压的定义:正常血压因性别、年龄、种族的不同而不同。类 别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12080正常高值
11、1201398089高血压140901级高血压(轻度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钙拮抗剂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以达到松弛平滑肌细胞,舒张血管降低压力的目的;肾素与血管紧张素等联合作用可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干扰药物的作用是干扰、抑制上述紧张素的生成,达到舒张血管降低血压的目的;利尿药的作用是排钠利尿,使细胞外液和血容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9.3.2 糖尿病血糖的调节:胰岛细胞分四类,其中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使肝糖合成增加、输出减少,周围组织对糖的利用率增加,最终血液中的糖含量降低。糖
12、尿病 是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症状的内分泌疾病,其并发症较多。它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受体功能异常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导致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三多一少)。并发症:酮症酸中毒、肢体坏疽、多发性神经炎、失明、肾功能衰竭、动脉硬化,等。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对型患者,轻者通过控制饮食以降低血糖,重症者通过注射胰岛素以维持生命。对型患者,可在严格控制饮食的条件下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9.3.3 肾炎与肾衰竭肾的功能:肾是制造尿液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排泄代谢废物、调节体液、分泌激素,使体内细胞周围环境维持恒定,保证新陈代
13、谢的正常进行。肾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肾炎的类型: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有慢性、急性和急进性三种。);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常由其它疾病(如红斑狼疮、高血压、糖尿病,等)引发。肾盂肾炎:肾盂肾炎又分急性与慢性两种。其中急性肾盂肾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和肾盂的化脓性炎症;慢性肾盂肾炎是由于尿路堵塞使感染反复发作,从而使肾组织表面产生疤痕、纤维化和变形。肾炎的临床表现:基体膜变厚、过滤效率降低(尿量变少、全身水肿、高血压 近无尿时称为肾衰)或滤过性变差(血尿、蛋白尿、血浆蛋白降低尿毒症)。 尿毒症,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
14、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如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钠离子、碳酸氢钠,酸碱平衡失常等,还有肾脏的内分泌功能如生出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失调而引起机体出现的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 肾衰的治疗方法: 血透;肾移植。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通俗说法也可称为人工肾、洗肾,是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肾)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钙离子、碱基等向血液中移动。 9.3.4 肿瘤定义:生物机体内由于遗传性发生改变,并具有相对自主性生长能力的细胞所构成的新生组织称为肿瘤。分类:肿瘤分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两类。良性肿瘤有完整的包
15、膜和边界;而恶性肿瘤会向周围正常组织浸润和向远处器官转移。()致病原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 (如辐射等);生物因素 (如病毒等);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激素因素;精神因素;营养因素。治疗方法:化疗 (即药物治疗,破坏DNA的复制和转录);手术治疗 (在未扩散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切除);放射治疗 (姑息治疗,采用60Co产生的射线或X射线杀灭癌细胞);综合治疗。抗癌药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三大类,即直接作用于DNA的药物、通过干扰核酸的合成而抗代谢的药物和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人们发现肿瘤细胞的代谢途径与正常细胞没有差别,所以抗癌药虽以杀灭肿瘤细胞为主,但对于那些增殖较快的正常细胞(如骨髓
16、、消化道粘膜等)也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血液由四种成分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质,钾盐和钙盐的混合物。血细胞和血小板组成血液的另外45%。 9.3.5 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白细胞在骨髓或其它造血组织中弥漫性地异常增生,进而浸润人体组织器官的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白细胞:一类无色、有核的血液细胞,执行免疫功能,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三类。白血病的分类按病程缓急分为急性、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早期阶段,以原始及早幼细胞为主,疾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则在半年内死亡。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慢性白血病细胞分化较好,以成熟细胞为主,发
17、展缓慢,病程数年。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按外周血白细胞的多少可分为白血性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数可高达数十万)和非白血性白血病。非白血性白血病是类白血病的一种,是指外周血没发现白血病细胞且白细胞计数减小的一类白血病。非白血性白血病会随病情的进展而转变为白细胞计数增加的类型的类白血病。 根据增生异常细胞的来源分为淋巴细胞性和粒细胞性(髓细胞性);临床表现:因病型的不同而不同。急性白血病:发热、乏力、贫血、出血、感染、肝脾和淋巴结肿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增至数万,血小板数异常;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细胞高至数万,肝、脾重大突出,多种腺体、淋巴结肿大;患者通常在50岁以上。致病原因
18、:放射性;化学物质;病毒;遗传治疗方法: 联合化疗;骨髓移植。9.3.6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药物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脑是神经系统的处理与指挥中心,脊髓具有信息传导和反馈功能。外周神经分布于全身,把脑和脊髓与全身其他器官联系起来,使中枢神经系统既能感受内外环境的变化(通过传入神经传输感觉信息) ;又能调节体内各种功能(通过传出神经传达调节指令) ,以保证人体的完整统一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神经元(神经细胞) 是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细胞示意图 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胞体的中
19、央有细胞核,核的周围为细胞质,胞质内除有一般细胞所具有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外,还含有特有的神经原纤维和尼氏体。 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较短但分支较多,它接受冲动,并将冲动传至细胞体。每个神经元只发出一条轴突,轴突传出胞体发生出的冲动。神经元的活动和信息在神经系统中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送的。 神经冲动就是一种称为动作电位的生物电变化,是神经兴奋的标志。 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轴突末梢钙离子突触间隙递质分子效应分子突触囊泡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受体突触结构示意图 突触之间有两层膜,膜间有个极小的空隙,兴奋冲动从一条神经的轴突传送过来时,在突触前膜可产生一些化学物质,如乙酷胆碱、去甲肾上腺
20、素等,这些化学物质再释放到两层膜的空隙内,然后作用于后膜,这样便可使神经冲动沿着后面那条神经传下去。 信息的传递过程:生物电;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并使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 简单地说,神经递质是由前膜释放,具有携带和传递神经信息功能的特殊化学物质。神经调质是指由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化学物质,其与受体结合后,起不到神经元之间直接传递信息的作用,但能调节神经递质的信息传递的效能。突触传递过程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递质种类较多,主要包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氨
21、基丁酸,谷氨酸及内阿片肽等。乙酰胆碱主要与运动、饮食、学习、记忆、睡眠、觉醒及内脏活动等有关;去甲肾上腺素主要参与心血管活动、体温与情感的调节等;多巴胺与精神、情绪、情感等行为活动有关;5-羟色胺主要与心血管系统、觉醒-睡眠调节、痛觉等活动有关,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虽然复杂,但在精神范畴内其功能可分为兴奋和抑制两类。中枢神经兴奋的程度由弱变强可表现为欣快、失眠、不安、幻觉、狂躁、惊厥等,中枢神经抑制的程度由弱变强可表现为镇静、抑郁、睡眠、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主要包括癫痫和精神失常(精神分裂症、狂躁、焦虑、抑郁)两大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抑制药,其作用是抑制神经元的
22、兴奋性,包括麻醉药、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抗震颤麻痹药、抗精神失常药、镇痛药和拮抗剂 (即阻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其作用与神经递质相反)等;另一类为兴奋药,其作用是增加神经元的兴奋性,主要包括拟似药 (即具有类似神经递质作用的药物) 等。昏迷睡眠抑郁镇静欣快失眠狂躁幻觉惊厥9.3.6.1 镇静催眠药(中枢抑制剂)镇静药可使服用者处于安静或思睡状态,催眠药可引起类似正常的睡眠。这两类药并无本质上的区别。通常较小剂量时为镇静,较大计量时为催眠,大剂量时则产生麻醉、抗惊厥作用。临床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主要是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类。连续6周大剂量使用则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因此是属于严加控制的精神药品。中
23、枢抑制剂的作用机理:作用于大脑兴奋系统的突触传递过程,阻断脑干的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使大脑皮层细胞兴奋性下降,产生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巴比妥 苯巴比妥 地西泮(安定) 三唑仑9.3.6.2 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可在不影响意识清醒的条件下,控制兴奋、躁动、幻觉、妄想等症状。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可能与患者脑内多巴胺过多有关。经典的抗精神病药是多巴胺受体阻断剂,降低多巴胺功能。从化学结构来看,抗精神病药可按母核分为丁酰苯类和三环类等。多巴胺 氯丙嗪(三环类) 舒必利 (丁酰苯类) 9.3.6.3 镇痛药与麻醉剂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知觉情绪,是许多疾病的症状,它与实质的和潜在的组织损伤相联系,兼有生理和
24、心理的因素。镇痛药物分两类:一类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解热镇痛药;另一类是与阿片受体作用的镇痛药,简称镇痛药。镇痛药由于可导致呼吸抑制、有成瘾性,故各国对镇痛药均有不同程度的监管政策。属于这类药物的主要是吗啡衍生物及其它合成产品。 吗啡(Morphine) 可待因(Codeine) 海洛因(Heroin) 杜冷丁 美沙酮9.4 毒品9.4.1 毒品的分类从毒品的来源看: 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 从毒品对人中枢神经的作用看: 抑制剂、兴奋剂和致幻剂 从毒品的自然属性看 :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抑制剂具有镇静和放松作用 巴比妥类,苯并二氮卓类,等致幻剂使人产生幻觉,导致自我歪曲和思维分裂苯环
25、己哌啶,三甲氧基苯乙胺,等其 它烟、酒、挥发性溶剂,等麻醉药鸦 片 类大 麻 类古 柯 类生物碱类:吗啡,可待因,那可汀,罂粟碱等合成类:度冷丁,海洛因,美沙酮,芬太尼等大麻植物、大麻树脂、大麻油等古柯叶、古柯碱(可卡因)等兴奋剂使人产生兴奋 苯丙胺类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冰毒)等其 它哌醋甲酯,苯甲吗啉等9.4.2 毒品的定义毒品通常是指能使人成瘾的物质。这些物质既包括医疗药物(如巴比妥、安定、吗啡、度冷丁等),又包括无医疗用途的化合物(如甲基苯丙胺等)、天然植物(阿片、古柯碱、大麻等)与有机溶剂等。9.4.3 毒品的作用特点耐受性:当反复使用某种毒品时,机体对该毒品的反应性减弱,药效降低。为
26、了达到与原来相等的反应和药效,就要逐步增加剂量,这就叫毒品的耐受性。依赖性(成瘾性):长期反复使用毒品,毒品和机体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分别称之为心理依赖性和生理依赖性。9.4.4 毒品作用机制脑的工作过程: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两部分构成。脑的功能单元是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内部通过电信号传递,神经细胞之间通过化学信号(称神经传递质)传递。大脑中有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功能不同(如感觉区域、痛觉区域、运动区域、视觉区域、听觉区域、平衡区域和应答区域等)。不同系统协同工作才能对某事产生正确的应对。大脑中有一个应答系统 (Reward system, 又称为奖赏系统),该系统对动物
27、所做的一切有助于该生物的生存(如进食、喝水、战斗的胜利、事业的成功等)和繁衍有利的事情给予奖赏,奖赏的措施是给予一种愉快、欣悦的感觉,使其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为了获得这种美好的感觉,动物具有经常从事该类工作的愿望。由动物本身从事特定的工作所获得的奖赏成为自然应答(奖赏),通过其它方法给应答区域传递信息以获得奖赏的应答称为人为应答。(小白鼠自我给药试验)。大脑中奖赏系统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是多巴胺 (dopamine)。感觉区域根据某种工作所获得的成功的多少给予恰如其分的电脉冲强度和多巴胺数量 (由安多芬控制),应答区域细胞获得这些信息后给出恰如其分的奖赏。多巴胺完成传递使命后,由神经细胞中产生的
28、cAMP酶来分解多巴胺,至此信息传递完成、奖赏结束。显见,任何可增强电信号脉冲、刺激多巴胺分泌、减缓多巴胺分解的措施均可获得额外的奖赏。随着局部多巴胺含量的增加,神经分泌cAMP(环腺苷3,5单磷酸脂)的能力被激发、增强,因此对多巴胺的分解能力逐步增强。由于当前常见毒品在减缓多巴胺分解方面均无特效,故欲获得相同量的奖赏效果必须逐步增加毒品的使用量。此即药品的耐受性。9.4.5 毒品分论9.4.5.1 阿片 (鸦片,Opium)类毒品来源:从罂粟未成熟浆果中提取的粗制树脂状渗出物,收集、阴干,即得到黑褐色胶状物鸦片(又称大烟)。阿片类毒品在临床上具有麻醉、镇痛、治疗腹泻和镇咳等作用。服用者除可消
29、除一切病痛之苦以外,还可获得难以形容的、无忧无虑的、不计后果的、飘飘欲仙的特殊精神感受。服用阿片类毒品除会导致耐受性和依赖性外,在欣快感之后还会出现头昏、乏力、心慌、眼花、呼吸困难、肢体湿冷等症状。属于阿片类毒品的有:阿片、吗啡、可待因(甲基吗啡)、狄奥宁(盐酸乙基吗啡)、蒂巴因(二甲基吗啡)、那可汀、那碎因; 海洛因(二乙酰吗啡)、度冷丁、美沙酮、丁丙诺啡、芬太尼,等。9.4.5.2 大麻类毒品来源:大麻是一种广泛分布在温带和热带地区的植物。大麻制品包括大麻植物、大麻树脂和大麻油。()在临床上,大麻类毒品除具有一定的麻醉、镇痛和抗癫痫作用外,还会导致吸食者情绪激动(高昂)、尽情放纵、好勇斗狠
30、。有人会出现幻觉,有腾云驾雾、变幻离奇的感觉。吸食大麻者注意力、思维力、记忆力等均有下降,情绪急噪、易怒,更具有反叛心理,更易接受违法行为。大麻类毒品中的活性成分及其衍生物包括:大麻酚、四氢大麻酚、大麻二酚等。9.4.5.3 古柯类毒品来源:古柯生物碱原是古柯类植物(生长于南美)的叶子提取物。是当地印地安人的“烟叶”和“茶叶”。古柯类毒品除具有麻醉作用外,还使人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健谈好动、好斗偏直、不知疲倦,常能够胜任通常情况下不能够承担的工作,各种潜能可得到超水平的发挥。兴奋之后,常出现躁动不安、精神恍惚、口干恶心等感觉。古柯叶中的活性成分统称为古柯生物碱。主要包括可卡因、爱康宁、普鲁卡因
31、、利多卡因、卡波卡因等。9.4.5.4 苯丙胺类毒品苯丙胺类化合物是一类非法人工合成的兴奋剂,它对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具有很强的兴奋作用。来源:地下黑工厂非法合成和销售;合法企业的合法生产与非法销售;中国境内外资企业的非法生产等。苯丙胺类毒品兴奋效率高,是作用最强的中枢神经兴奋剂之一。一次注射2040mg即产生无法描述的欣快感觉,体力和心理活动达到最佳状态,情绪饱满、信心十足、不知疲倦、注意力集中、理解力增强、语言表达清楚、思维和动作空前敏捷、技能空前娴熟,。一次注射苯丙胺类毒品达400mg以上可导致死亡;长期使用除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外,还会出现幻觉妄想直至精神分裂。常见的苯丙氨类毒品包括:苯丙
32、胺、甲基苯丙胺(冰毒,去氧麻黄碱)、摇头丸(MDMA)、替苯丙胺等。9.4.5.5 致幻剂正常的感觉和知觉是在外界存在的某种事物以一定的强度作用于感官时产生的,它们的反映与外界事物相符合。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出现的知觉体验称为幻觉。幻觉与错觉同属于感知障碍,但错觉是对实际存在的客观刺激产生的歪曲的知觉。病人对幻觉的感受常常是生动逼真的,因此可引起病人情感和行为的反应如喜、怒、惊、忧、逃避、自卫(即攻击别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幻觉被认为是精神病的症状。致幻剂是一类化学物质,它或者刺激知觉神经分泌相应的化学物质,或者与这些物质的分解酶作用,使幻觉产生、加强、持久。致幻剂中毒后,除产生幻听、幻视外,
33、还会有听见颜色、看到声音、行动极快或极慢、如入仙境的感觉。有人吸食致幻剂后有“快乐之旅”的体验,而另一些人所体验的可能是“倒霉之旅”。常见的致幻剂包括麦角酰二乙胺、麦斯卡林、苯环己哌啶、二甲基色胺及5-羟二甲基色胺,等。9.4.5.6 烟、酒、挥发性有机溶剂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吸烟为什么有害健康,必须从烟草的化学组成、性质及其变化情况来考察。 9.4.5.6.1 烟草的化学成分烟草的化学成分极为复杂,若按化学组成分类,可分为:1、碳水化合物烟草中碳水化合物约占50%,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我国烤烟烟叶含有相当丰富的单糖,一般含量在1025%。单糖含量是烟叶质量的重要标志,通常品质好的烤烟
34、烟叶含有较多单糖。烟叶中只含少量双糖,但含相当数量的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2、含氮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和酰胺化合物、烟草生物碱。蛋白质是烟草植物体的主要营养物之一。烟叶中一般含蛋白质515%,随蛋白质含量增加烟叶等级下降。蛋白质燃烧后会产生烟焦油,因此,烟叶中含蛋白质越多其品质越差。烟草中含氨基酸、酰胺等虽然不多,但经燃烧以及烟叶加工过程都产生氨,对吸食的品质影响很大。烟叶中另一种含氮化合物为烟草生物碱。各种烟草含烟草生物碱量差别很大,低的只含0.5%以下,高的可达10%以上。烟草生物碱的存在,是烟草有别于其他植物的主要标志。烟草生物碱中,烟碱(即尼古丁)约占95%以上。我国卷烟用烟
35、叶一般含烟碱2%以下,含量超过3%的很少见。烟草之所以能成为人类最普遍之嗜好品,主要是由于它含有烟碱。当吸食烟草时,部分烟碱被人体器官吸收,摄入适量的烟碱,能兴奋精神,消除疲劳,增加思维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但烟碱毒性较大,过量的烟碱有抑制和麻痹作用,会引起头痛、呕吐等中毒症状。烟碱对心脏也有毒害。吸烟者的机能虽然逐渐习惯于这种毒性刺激,但仍然可能会引起慢性中毒。3、有机酸烟叶中含有不少酸性物质,含量较多的有机酸是柠檬酸,其次是苹果酸和草酸。有机酸可以增加烟气酸性,醇化烟气,使烟味甜润舒适。 4、苷及多酚烟叶中含有一种由单糖与酚类组成的化合物,称为苷。它们是组成烟叶色素和树脂物质的成分。苷类性质
36、都不安定,易被催化分解。当烟叶成熟之后,或在干制、发酵过程中,由于酶催化的结果,烟叶中的苷类物质发生强烈水解。苷类物质的分解产物往往具有令人快慰的香气。因此,苷类物质被认为是产生烟芳香气味的重要物质之一。5脂肪、挥发油和树脂物烟叶一般含27%的脂肪,通常上等烟叶含脂肪较多。烟叶中还含有具芳香特性的挥发油及树脂物。上等烟叶表面均有香气,这是因为它们含有较多的挥发油。 6灰分元素烟叶中含灰分元素约10%。灰分元素对烟叶的吸食品质并无直接关系。但是因为某些元素对烟叶燃烧特性有影响,故间接地影响烟叶吸食品质。例如:烟叶中含钾适量时,其燃烧性、保火力均较好,灰色也好;烟叶中含镁量高时,烟叶的灰色变得灰暗
37、;如果镁含量适中,则既能保持烟灰完整、又不易散落。灰分中氯元素含量与烟叶的燃烧性质至关重要。当氯元素含量超过3%时,会导致烟叶燃烧性质变坏,引起熄火。 9.4.5.6.2 烟草在燃吸过程中的变化烟草制品在燃吸过程中,靠近火中心的温度可高达800900,由于燃烧而发生干馏作用和氧化分解等化学作用,使烟草中的各种化学成分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成分被破坏,有的则又合成了新物质。其中各主要成分的变化大致如下:烟草生物碱:它在燃烧过程中除了一部分经干馏作用进入烟气之外,其中大部分(60%以上)则受氧化分解为亚硝胺、菸酸、吡啶、吡啉、吡咯、胺以及二氧化碳等物质。蛋白质:高分子含氮化合物经燃烧产生强烈
38、氧化作用后,分解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氰氢酸、氨和脂肪等化合物。 糖和植物酸:经氧化作用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挥发酸、酚的衍生物、烯烃、醇、醛和酮等物质。树脂物、多酚和苷类:经氧化后生成挥发性芳香油、醛、酮、醇和酸类物质。 一支香烟燃烧后可产生40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气态物质占烟气总量的92%,颗粒状物质占8%。 气态物质中主要是氮气(58%)和氧气(12%),其余为一氧化碳(3.5%)、二氧化碳(13%)、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挥发性N亚硝胺、氰化氢、挥发性碳水化合物以及挥发性烯烃、醇、醛、酮和烟碱等物质。 颗粒状物质中包括烟草生物碱、焦油和水分以及70多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
39、焦油是不挥发性N亚硝胺、芳香族胺、链烯、苯、萘、多环芳烃、N杂环烃、酚、羧酸等物质总的浓缩物。在数千种烟气组分中,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最有害的是焦油、烟碱、一氧化碳、醛类等物质。 9.4.5.6.3 烟气中的有害物质1、焦油烟焦油中的多环芳烃是致癌物质。其中具有强力致癌作用的苯并芘是其代表。烟焦油中的酚类及其衍生物是一种促癌物质。促癌物质本身虽不能改变细胞的遗传结构,但能刺激被激发的细胞,导致癌瘤发展。 两阶段发癌说认为:第一阶段,正常细胞在致癌物质作用下成为潜在癌细胞;第二阶段,潜在癌细胞在促癌物质作用下发展成癌瘤。因此,烟焦油被认为是诱发各种癌症的首要因素。2、放射性物质烟草中的放射性物质也是
40、吸烟者肺癌发病率增加的因素之一。卷烟中最有害的放射性物质是210Po(钋),它放出的射线能把原子转变成离子,后者很容易损害活细胞的基因,或是杀死它们,或者把它们转变为癌细胞。 一个吸烟者一天平均接触了比非吸烟者多约30倍210Po的放射剂量。每天吸一包半卷烟的人,全年肺脏接受的放射剂量相当于其皮肤接触了约300次胸部X线照射。3、尼古丁(烟碱)吸烟时,尼古丁很快被吸入血,仅7.5秒即可到达大脑,其作用快于静脉注射。尼古丁主要作用于大脑而影响全身。尼古丁最大的危害在于其成瘾性。尼古丁不会长久停留人体中,吸烟后2小时,尼古丁通过呼吸和汗腺绝大数量即被排除。但长期吸烟,身体会习惯于血液内存在一定浓度
41、尼古丁的状态。当血液中尼古丁下降时,便会渴望要求尼古丁浓度恢复原来的水平,于是得再吸一支,所以加强了吸烟愿望,从而增加其危害性。尼古丁的杀伤力:1支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老鼠;25支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头牛;4060毫克的尼古丁可毒死一个人。 4、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烟草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一支卷烟烟雾中一氧化碳的含量约为15%。烟气中一氧化碳经吸入肺内,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迅速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O2大250倍),从而加快心跳,甚至带来心脏功能的衰竭。 一氧化碳与尼古丁协同作用,危害吸烟者的心血管系统,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都有直接影响。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冠心
42、病发病率要高510倍,猝死病高35倍,心肌梗塞高20倍,大动脉瘤高57倍。5醛类 主要是甲醛和丙烯醛。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对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长期慢性刺激可引进黏膜充血,诱发呼吸道炎症。 丙烯醛可破坏支气管黏膜上的纤毛,促进黏液腺分泌更多的黏液,从而带来呼吸困难,发展成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一旦得了感冒,就有得肺心病、甚至有死亡的危险。且气管、支气管的粘膜上皮细胞为了对付长期不断的刺激,还会发生一定的改变,病理学上称作化生,这很可能就是向肺癌方向迈出的第一步。 烟草及烟气中有害物质的毒害作用,现在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意识到吸烟对健康带来和危害。许多国家
43、都通过立法措施控制有害物质在卷烟中的含量。这包括开展从烟草中脱除有害物质的研究,生产过滤咀卷烟以减低烟气中焦油及尼古丁的含量,减少一氧化碳的可能产生量,以维护人类健康。但是目前一般醋酸纤维过滤咀卷烟的过滤效率只有59%,加活性碳后效率也只有66%。因此,采用带过滤咀的方法尚不能根除致病危险,所以卷烟生产正面临划时代变革。开发安全卷烟应该引进足够的重视。若能研制出既能防病又能治病的保健卷烟,将是对人类健康很可贵的贡献。 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2月27日宣布,世界第一个旨在限制全球烟草和烟草制品的公约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当天生效,范围为最早批准这份条约的40个国家。这是由世卫组织主持达成的第一份具有
44、法律效力的全球性公共卫生条约,是首份将视线锁定于烟草制品的公约,迄今已有167个国家签署,中国是第77个签约国。签署国家中57个国家已予以批准,公约定于90天后在其他17个批准国生效。 2005年10月13日,为自觉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由国家发改委联合卫生部、外交部、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烟草专卖局等部门举行的中国政府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国家将对烟草生产实行严格控制,对烟叶种植继续课以农林特产税。不允许新成立中外合资烟草生产企业,不再新建烟厂,对现有烟草企业加大联合重组,坚决打击烟草非法贸易,禁止使用自动售烟机。 国家工商总局将积极提出立法建议,修改和完善现
45、行烟草广告的规定,查处违法的烟草广告。加强与公约缔约方的合作,有效实施对跨国烟草广告的限制。从10月11日起90天后,公约即在中国生效。按照规定,公约在我国生效3年后,国内所有卷烟制品要印上不低于包装面积30的健康警语,5年后要杜绝所有的烟草广告。9.5 毒物9.5.1 几个基本概念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世界上没有无毒的物质,只有无毒的使用方法。 如氟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当过量的氟化物进入机体后,可使机体的钙、磷代谢紊乱,导致低血钙、氟骨症和氟斑牙等一系列病理性变化;纯氧输入过多或输液过量过快时,就会发生氧中毒或水中毒;食盐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一次摄入60g左右也会导致体
46、内电解质紊乱而发病。如一次摄入200g以上,会因电解质严重紊乱而死亡。 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生物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 大量毒药迅速进入人体,很快引起中毒甚至死亡者,称为急性中毒;少量毒药逐渐进入人体,经过较长时间积蓄而引起的中毒,称为慢性中毒。 按毒物的急性毒性分类,有:剧毒 (LD5015g/kg)。 LD50半数致死剂量 按照作用机理,毒物通常可分为神经毒和血液循环毒两大类。 神经毒素作用于运动神经与骨骼肌接头处,或与乙酰胆碱作用阻断他们之间的联系,令中毒者浑身上下不听使唤,最后都会表现为四肢麻痹,呼吸衰竭,窒息而死;或与乙酰胆碱酯作用,其结
47、果是促进和持续信息传递过程,引起肌肉抽搐导致痉挛,然后活活“累”死。信息传递过程:血液循环毒包括影响心脏、血管及血液各部分的一系列毒素,主要引起心血管功能障碍。如心脏毒素能使心室纤颤而停止跳动;膜毒素能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形成细胞渗漏,血凝失调,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性出血。一些有毒物质的半致死量 LD50 (mg/kg)物质LD50 物质LD50 肉毒毒素310-8破伤风毒素510-6白喉毒素310-4二噁英310-2蕈毒碱310-1蟾毒素410-1沙林410-1马钱子碱 (士的宁)510-1梭曼610-1塔崩610-1氰化钾7对硫磷 (硝苯硫磷酯)10黄曲霉素B110砒霜(As2O3)209.5
48、.2 细菌与微生物毒素肉毒毒素:是肉毒杆菌(发现于腐败的肉类食品中的一种细菌)产生的含有高分子蛋白质的神经毒素,是目前已知在天然毒素和合成毒剂中毒性最强烈的毒素,它主要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肌肉失去运动神经的支配,引起肌肉松弛麻痹。呼吸肌麻痹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进入生物体后分泌的一种毒素,包含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两种。痉挛毒素对神经有特别的选择性和亲和力,经吸收后分布于脊髓、脑干等处,与中间联络细胞的突触相结合,而抑制突触释放抑制性传导介质甘氨酸或氨基丁酸,使运动神经元失去中枢的抑制,兴奋性增强,从而出现肌肉紧张性痉挛。溶血毒素能引起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 狂犬病
49、毒: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人兽都可以感染,又称恐水病、疯狗病等。该病主要是通过动物咬人时牙齿上带的唾液中的狂犬病病毒侵入人体而受到感染。狂犬病一旦发病,其进展速度很快,多数在3-5天,很少有超过10天的,病死率为100%。 9.5.3 动物毒素许多动物为了捕猎和自卫的需要,常分泌和贮存有毒素,如毒蛇、毒蝎、毒蜘蛛、毒蛙、毒蚁、蜈蚣等等。 蛇毒:蛇毒是一类复杂的混合物,不同种类的蛇毒中所含的成分也不相同。金银环蛇毒、眼镜蛇毒、响尾蛇毒等主要含有与乙酰胆碱作用的阻断性神经毒素;竹叶青蛇、烙铁头蛇、五步蛇和蝰蛇蛇毒中主要含有血循毒;而腹蛇、眼镜蛇和眼镜王蛇蛇毒属于混合型毒素。
50、 黑寡妇蜘蛛毒主要含有与乙酰胆碱酯作用的促进性神经毒素;河豚毒素是一种专一性阻断为产生神经冲动所必须的Na+向神经或肌肉细胞的流动,使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发生麻痹,最后使呼吸中枢和血管神经中枢麻痹致死的神经毒素,其致死量约为0.01mg/kg;蝎毒素主要含有阻断性神经毒素;蜈蚣毒主要含溶血性蛋白酶、生物胺和蚁酸等;蟾蜍毒的活性成分主要是作用于心脏的蟾毒配基-3-辛二酰精氨酸酯,其致死量约为0.3mg/kg;水蛭毒中含有血液抗凝因子(称水蛭素),会导致血液失凝、血流不止。9.5.4 植物毒素毒蘑菇:胃肠炎型 (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神经精神型 (毒蝇碱、蟾蜍素和幻觉原等);溶血型 (同鹿蕈素、马鞍蕈毒等),伴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肝肾损害型 (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毒素耐热,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损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病情凶险,病死率甚高;含强心配糖体毒素的植物有毛地黄、夹竹桃、万年青等,中毒时可造成呕吐、心脏传导阻碍、心室性心律不齐等,严重时可造成死亡;含氰化物前驱物的植物有杏仁、桃、李、梅、枇杷等果实之核仁,如处理不当,则服食后可在人体内分解产生氰化物而造成中毒,可导致昏迷、休克、死亡;可造成皮肤炎的植物有侧柏、龙舌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买卖集体老石器合同范本
- 付款合同范本含金额
- 代购代付款合同范例
- 加工合同范本叫
- led标识维护合同范本
- 保险基金合同范本
- 个人电器购买合同范本
- 加油站活动合同范本
- 代用茶采购合同范本
- 保安解聘合同范本
- 财务报表2019新版-已执行新金融和收入准则(财会〔2019〕6号)
- 2023年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39096-2020石油天然气工业油气井油管用铝合金管
- 炉外精炼说课
- 红色喜庆大气军令状2022颁奖誓师大会动态PPT模板
- 绿化养护工作计划15篇
- 防灾减灾工程学第六章火灾害课件
- DB11 938-2022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答题 (含答案)
- 2022译林版新教材高一英语必修二单词表及默写表
- 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二级培训全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